《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材版本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课型鉴赏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泥塑等民间美术类型,本课以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介绍为主。
本节课内,教师收集民间美术、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如皮影戏等),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学生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较为表面化。
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
以多种审美体验的活动来组织教学,尝试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学习方式进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多元发展。
具体做如下设计:。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课时:1课时课程名称:《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
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
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并由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全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地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通过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第五部分是学生思考与讨论和学习活动。
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并自我评价,为学生留下一片知识拓展的自由天空。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标。
(3)情感目标:结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针对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突出重点。
美在民间永不朽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及辅助活动用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四大问题层层递进。
通过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分别播放舞蹈、诗歌、乐曲,从我国农历新年民俗互动情景中的各类民间美术品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让同学感受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思考与讨论:教师提出相关概念问题:(1)什么叫民间美术?(2)民间美术有哪些?(3)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4)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进行初步了解学生总结:(1)民间美术师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2)民间美术主要有:1剪纸。
2年画。
3刺绣。
4玩具。
(3)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它们的制作与民俗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民间美术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根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
2、质疑: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主要针对美术术语的理解),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完备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解决学生的疑问。
3、感受生活美:出示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照片,让学生感受美术中的艺术语言在生活中的体现。
4、探究艺术美:(学习活动);1.分组调查所在地区的民间美术种类、特点及民间艺术家,每组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2.查阅资料或向老人咨询,中国传统春节期间有哪些民俗活动?3.举例说说:今天我们学习民间美术有何意义?面对民间美术逐渐消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结合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锵锵六人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创作,并在活动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延伸迁移展示生活中民间艺术的体现,使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生活、艺术美化生活(四)升华结束(自我评价):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及形式,理解其文化内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导者、艺术的创造者。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2)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知识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几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皮影、年画、泥塑),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并举例讲解蜡染、扎染的制作方法与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分析体会民风民俗的积淀,掌握民间美术的精髓--出发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民间美术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为其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奠定基础。
情感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中的蕴涵的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弘扬民间美术精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这些知识,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风俗与实物展示讲解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表达,不同艺术种类材料的选择,制作技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通过一个不到3分钟的短片,让学生从中找出几种民间美术的类型(如年画、剪纸、皮影、玩具等等),展开讨论:民间美术有哪些形式?通过学生们的答案,教师总结“什么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
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
按照材料分类,有纸、布、竹、石、木、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内容:一、导入探究课题(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播放视频《俏夕阳》。
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
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得艺术之根。
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
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
另外,简直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
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
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寿》。
剪纸中有一雷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鸟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
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绣: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第十六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作者姓名:李先
作者单位及地址:迁西县第二中学
课题
第十六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为蓝本开设的高中美术鉴赏研究课例。
教材分析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些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但随着工业社会都市化进程加快,外来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使得民族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坏,扎根于乡间的民间艺术进一步势微,特别是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术正迅速消逝。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消亡。因此我们应该醒悟:民间艺术已经成为濒危的文化需要保护。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将民族民间艺术引进学校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本课选取了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6个种类: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交流展示→价值延伸的研究学习。由于我校高一70%的学生住在广州市郊,活动中我倡导让学生接触、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地或社区组织的一些民俗活动进行调查。加强他们热爱以及继承我国民间美术本土文化的信心、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学习艺术的丰富资源。通过师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而提供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自主研究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拓展了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的鉴赏过程中感受相互合作、体验发现的愉悦。本节课将从调查汇报、交流评价、实践临摹三个教学环节来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的语言、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鉴赏要点。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结婚:花烛、喜服、首饰、家具…….
展示土家劳动人民在生活劳作的的图片(音乐配图片)
请学生在老师准备好的土家服饰图纸上设计绘画图案和花纹,把衣服设计的更漂亮。
制作一篇计划书
我们该如何传承土家民间美术?
思考一:土家民间美术的现状
思考二:如何传?如何承?如何发扬?
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三、传授新课
三、民俗欣赏
四、分组绘画
五、课后作业
图片欣赏,引出课题: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定义。
行的美术作品。
2、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语言。
造型如何?——夸张
颜色如何?——鲜艳
3、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热爱土家民间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土家民间美术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审美判断)(创意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土家民间美术与土家人民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 点
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
教法方法:提问、讨论、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内涵如何?——寓意性和象征性
连年有余——莲花、鲤鱼
喜上眉梢——喜鹊、梅花
课堂练习
说说《童子献寿图》里面的有些什么?并寓意象征什么?
3、土家民间美术(图片欣赏)
土家银饰、土家服饰、土家美食、土家吊脚楼、土家剪纸。
4、土家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
土家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土家民间美术为民俗活动增添色彩,而民俗活动为土家民间美术提供展现的舞台
师生互动环节
课堂作业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一、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
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
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并由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
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于陷入抽象和概念之中。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得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标。
(3)情感目标:结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针对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突出重点。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化造型有什么区别”。
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概念分节,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放在一起作比较,得出难点。
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
二、教学方法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根据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做了以下了解:高一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但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①理解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局部,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理解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③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造,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
2、内容结构:①剪纸的多种样式(窗花、门笺、刺绣花样等),丰富的表现手法。
②皮影的影人与道具,表现特色,演出形式。
③以杨柳青、桃花坞、潍县等地为代表的民间木版年画在题材、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④泥塑中的案头陈设品与泥玩具。
⑤其他民间美术。
⑥相关链接:民间戏剧、民间文学。
3、重点和难点: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缺乏,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协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同时也要指出民间美术中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方面的糟粕。
4、教具和学具:剪刀和彩色纸张,幻灯片资料,一些民间美术作品。
二、教学过程1、理解中国民间美术(教师展示一把剪刀和一张彩纸,演示剪纸导入课题)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A、中国民间美术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对已知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有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①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高中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剪纸)》教案-人美版
中国民间美术—剪纸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掌握剪纸创作的基本原则,把握纹样设计时的连接性与完整性,创作具有个性的剪纸作品。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教师进行一个盲撕双喜字表演【提问】:这个作品属于什么艺术?感受剪纸艺术。
吸引学生兴趣,引入本课剪纸的内容。
新授一.剪纸的基本知识播放PPT,结合PPT讲述1.剪纸的定义剪、刻、撕、染2.介绍剪纸的题材【观看视频】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引出剪纸的题材部分。
3.剪纸的表现形式【展示图片】对比两幅相同题材的剪纸作品【提问】学生视觉上的不同感受,引出剪纸的两种表现形式:阳刻、阴刻。
阳刻阴刻观看PPT回答问题在学生们动手创造剪纸之前,了解剪纸的一些基本知识,增加实践前的文化储备。
4.剪纸的种类以实物教具为引,在刺激学生视觉感受的同时,生动形象地介绍剪纸的几大门类及其制作方式。
二、学习剪纸创作1.折法教授(1)PPT展示简单的剪纸步骤,从一折剪纸开始进行学习。
老师在课堂带领学生们一起操作。
(2)一折剪纸完成后,开始教授团花剪纸,教师示范,主要教授折纸方法。
2.图案设计(1)具体形以金鱼剪纸为范例,介绍如何把一张真实金鱼照片设计成金鱼剪纸风格图案。
教授学生具体形图案设计的步骤和技巧,提醒学生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2)抽象几何形展示一些在漫长剪纸历史中,被前人总结出来的经典的剪纸纹饰,并且用一组剪纸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探讨出图案设计的一些审美原则。
(3)学生创作学生进行两三分钟的图案设计。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检查成员间的图案设计是否得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图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学生开始制作剪纸作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1.学习一折剪纸的基本折法,操作实践。
2.学习团花剪纸的基本折法,操作实践。
3.学会设计剪纸图案。
4.学会制作剪纸作品。
学会简单的剪纸技能。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
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 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小组抢答)——民间美术。
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1.展示图片,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间美术?辨一辨说说理由。
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2.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
——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3.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并且进行欣赏,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①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才施艺②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③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4.展示几组民间美术图片,让学生根据作品中运用的动植物或字体形象,分别猜测作品里所蕴含的象征寓意。
(抢答)①福禄寿②喜上眉梢——喜鹊、梅花③连年有余——莲子、鲤鱼④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美满小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历史发展。
2. 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
3. 掌握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代表品种及其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欣赏、视频介绍、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2. 借助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3. 以创作实践为目的,训练学生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2. 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3.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导入- 简介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展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2. 课堂讲解- 讲解民间美术的分类(如年画、剪纸、泥塑、刺绣等)- 分析民间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探讨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3. 作品欣赏- 欣赏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 分析作品的形式美感、寓意及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 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间美术的创新与发展- 推荐课后学习资源,如博物馆、展览、相关书籍等三、教学资源- 图片素材: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图片- 视频资料:关于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和应用场景的视频- 教材或参考书: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教材或相关书籍- 创作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四、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等-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学习成果,了解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五、教学时间- 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 课后作业: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创作时间,以展示其实际操作能力六、教学建议- 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提高其审美能力。
高中艺术课程:《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方案
高中艺术课程:《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方案一、课程背景1.1 课程定位《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是一门旨在让学生了解、认识和欣赏中国民间美术的高中艺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种类、特点及其文化价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1.2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提高艺术素养。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深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文化内涵。
- 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 学会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2.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教学难点: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民间美术的欲望。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做好铺垫。
3.2 讲授新课1. 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及其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2.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讲解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常见民间美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3.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分析和评价民间美术作品。
4. 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阐述民间美术在历史、民俗、审美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3.3 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新高中美术《美在人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doc
美在人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一、内容分析、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十六课的内容,我省在全国首先进入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编写,较于以前的《美术欣赏》课有明显的不同,新课程课本有很多新的东西,内容的整合上比以前较科学,里面增加“思考与讨论”、“学生活动”等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法与学法的转变。
本课是美术鉴赏知识的重要一环,在《美术鉴赏》中,共分两大部分: 1 —— 8 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 9 —— 20 课为具体的美术作品的鉴赏,本课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前几节课主要学习了:中外古代绘画撷英;中外古代雕塑;中外现代美术;以及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等内容,学习本课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
通过学习探索,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身边的民间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也是为了今后能够创造美打下好基础,所以说本课是重要的一节课。
2、学情分析: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不对所教学生做总体的了解,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结构如何?已懂得了多少美术的知识?做为教师应有大致的了解,这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在“课改”课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设计,师生互动活动的完成,都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
我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在农村学校读初中的,美术的素养不高,一开始学习《美术鉴赏》课时大家都觉得很配劲、很抽象,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情况开始有了改变,学生逐渐有感觉了,探究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外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观察和寻找身边与农村所发生的美术活动,学生们对这个话题都感到非常兴趣,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来的,以前从没有注意过身边也有“美术”,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这里、使学生们不断思考、观察,把身边的美术活动都想到了,而且思惟不断的发散,想到了省内的黎苗族服饰织物、大陆部分地区的剪纸等,这点从学生回答提问中可以反映出来。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及其类别;了解民间剪纸的发展历史、造型特点以及其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以及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如何运动生动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图片2、学具:剪刀、蜡光纸或红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春晚舞蹈《剪纸姑娘》的视频提问:短片看完了,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观后的感受。
教师:在这个短篇中作者运用了中国红、剪纸、风筝、花灯等典型的中国符号,经过全新的演绎,使剪纸艺术和中国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个短篇中所出现的剪纸、风筝、花灯就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民间美术。
(出示课件)二、讲授新课1、什么是民间美术?(展示图片)现代专业美术作品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和剪纸作品教师:请同学们从创作者和服务对象这两个角度对这件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出示课件)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2、民间美术种类(出示课件)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民间雕塑教师:可以说民间美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相伴相随的。
当然在短短的一堂课上我们不可能对它们做全面的了解,我们就其中的一种来进行鉴赏,以点带面的来了解民间美术的风采。
播放视频教师:大家想一下在这个作品时运用到了民间美术的哪一个种类来进行创意的学生回答:剪纸3、剪纸的历史(出示课件)(1)、最早的剪纸目前,中国出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展示图片)对猴团花和对马团花(2)、唐代师:唐代的剪纸用途更加广泛,还出现了室内装饰剪纸和用作招魂的“人胜”。
2019-2020年高一美术 第16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2019-2020年高一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学习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二)内容结构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四大问题层层递进。
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全课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述。
从我国农历新年民俗活动情景中的各类民间美术品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其中玩具中又分为风筝、泥玩具、布玩具和活动玩具四种;民间雕塑中又分为石雕、砖刻、木雕、泥人、面人和面塑六种。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举例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与民俗的紧密关系,说明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二、教学内容资料(一)作品分析赐福生财灶王(山东杨家埠年画)灶王也称司命主。
《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中记:“灶君乃东厨司令,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每逢庚申日,上奉玉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课时:1课时
课程名称:《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
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
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并由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全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地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通过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
之根。
第五部分是学生思考与讨论和学习活动。
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并自我评价,为学生留下一片知识拓展的自由天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标。
情感目标:结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针对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突出重点。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化造型有什么区别”。
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概念分节,把具有代表
性的图片放在一起作比较,得出难点。
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
二、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图片的形式很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官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
分组讨论法: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加深理解,并和老师沟通,也可加深师生感情。
活动探究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马斯洛心理学提出的:平等对话,创设探究氛围是非常符合当今教学理念的。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学习方法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就得吸引学生。
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学习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分以下几个过程来进行。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课题。
通过播放过年回家的动画视频及春节广告等以剪纸和皮影方式呈现的艺术形式,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同学感受到视频音画气息,产生兴趣。
并播放图片幻灯片,并激发学习热情,完成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
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
另外,简直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
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
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寿》。
剪纸中有一雷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鸟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
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绣: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
湘绣。
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
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
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
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
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
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并播放多媒体板书,板书采用提纲式,简单明了,让同学清晰易懂。
自主探究,合作探讨
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请同学翻开第92页认真欣赏92—97页相关民间美术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然后进
行抢答。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资料和阅读相关文字说明,然后按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交流准备抢答问题,学生先自主探究后讨论,为体现小组的智慧奠定良好的基础。
合作探讨是新课程标准特别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她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所以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欣赏图片开始,鼓励他们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欣赏民间美术,并大但提出想法,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如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加深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密切关系。
在交流讨论中,能体现出合作的意识,对能力弱的组合,教师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影像展示。
老师播放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影像资料。
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如:剪纸、刺绣、年画。
学生认真欣赏影像资料,并听取老师的讲解。
让课堂的知识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后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学习:
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
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民间美术的与民俗的依存关系。
布置作业:理解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的前提下解决课后拓展问题,面对民间美术的逐渐消失的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开阔视野,自主学习,探索与发现生活中的美,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反思:我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增有减,与时俱进。
通过精心讲解,合作探究等进行创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但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时间把握不是很准。
由于学生差异性大,短时间内很难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这点还需要改进,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