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教学摘要:《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的综合学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强化课堂间教学的多边交流,鼓励创新,提倡发现,采用多种方法促进教学高潮的形成等途径推进本课程的有效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高教学收益。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情境;课堂交流;创新;发现;教学高潮

《历史与社会》课程所强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以及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求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在平时要切实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贯彻于自己的实际

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实现课程标准预设的三重目标。笔者就如何在常态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景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识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如笔者在教学九年级《重建我们的家

园》一节时,笔者适时充分利用了学校周边的环境因素来强化教学,将一节枯燥的情节展示课变成了人人参与、人人讨论的探究课,效果非常理想。笔者在开始上课后请学生打开窗户,提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学生对家乡的资源和环境、经济建设的认识推而广之到国家建设上存在的不可持续的发展现象及其解决措施,既培养了学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又突出了教学三维目标的的完成,深化了爱护家乡,投身于家乡建设的强烈感情,把教学的知识和身边的现象整合起来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促进教学高潮的形成,在高潮中推进有效教学

新课程主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高明的指挥家,让自己的课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引导学生在教学艺术的高潮中,领悟浩瀚学海的壮美。什么是教学高潮?也就是指老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学生的反应最富于感情,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的状态。制造教学高潮或小高潮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肢体与语言渲染影视资料、想象和辩论、分组竞赛、引发悬念等办法实现,其共同之处,在于倡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也即达成了有效教学的目标。

三、教学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强化教学效果,

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过程同时伴随着交流过程,良好健康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合作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智慧火花和创新思维的创新教育的要求。为此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努力创设条件,让课堂的交流模式从单向传输变为多向交流,使学生有机会在多向的交流活动中全面获取各种信息,并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全面发挥主导者的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学生和巩固练习之间能有足够的时间、合适的方式、多边的互动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并能创造性地应用,最后升华为某种深刻的情感。如在学习《多样的地形》时,在感知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山区广大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相互探讨这一特征带给我国建设的影响。通过探讨,从而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有效教学目标。因此,课堂上的实时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单向传输,而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应用,达到升华情感的预定目标。

四、鼓励大胆创新,提倡学习“发现”,全面落实有效教学

教师应以平等合作中“伙伴”的角色,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并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对知识进行横向比较

和纵向联系,并能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个性化的问题,从而使不同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产生碰撞,观念形成冲突,情感产生共鸣。如“母亲河”就讲到了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的问题,教学中笔者联系台州的母亲河——灵江,展示两组照片,让学生比较探讨,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唤起学生探索的激情。

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时进行教与学的多边交流,积极倡导创新,鼓励发现,促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教学高潮,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投身实践、回归生活,能使课堂充满激情和智慧;使学生思维得以训练,情感得以丰富,创新精神得以张扬,个性得以发展,从而实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08).

[2]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章安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