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
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第一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心理观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一)灵魂说在远古时代,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一些心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便认为是一种独特的“灵魂”的作用。
人出生时灵魂就来到人的身体里,清醒时控制着人体的活动,睡眠时它可以暂时走出人体,人死时灵魂便永远离开人体。
例如,柏拉图(公元前427 ̄347)认为万物是由“理念”派生出来,人的灵魂也同样来自理念。
人活着,它支配人的活动;人死后,灵魂还会回到理念世界。
所以,人们的灵魂是永存的。
灵魂被看成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可以永存不朽,也可以轮回转世。
许多宗教和封建迷信都是这样宣传的。
(二)精神决定论精神决定论认为精神决定客观世界,从而颠倒了心理现象同客观事物的关系,夸大了心理、精神现象的作用。
例如,明代思想家王明阳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照此说法,世界上除心理活动之外,就不存在其他事物了。
英国主教贝克莱(G.Berkeley,1685-1753)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
”即所有没有被人们感知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只有被人们感知到的东西才是存在的。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三)心体平行论心体平行论的观点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独立的实体,即物质与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依存,而是相互平行。
心理不是脑的功能,也不是脑的产物,而是独立于脑活动之外的东西。
这种观点在国外心理学界曾一度流行过,但最终还是被科学心理学所摒弃。
可见,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主张心理的东西是第一性的,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心理的东西的产物,因而是第二性的。
二、唯物主义的心理观(一)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心理观同唯心主义的观点相反,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活动是人身体的一种机能。
荀子所:“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心理现象同物质现象具有直接的依存关系。
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戴震说:“味与声色,在物不在我,接于我之血气,能辨之而悦之。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 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的作用: 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 2、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 内化学说
工具理论 语言符号系统
♦ 对教学的影响
1、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 者”。 2、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 3、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 支架。 4、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 Student:I throw it-box. ♦ Teacher:You threw the box? ♦ Student:No,I threw in the box. ♦ Teacher:What did you throw in the box? ♦ Student:My----I pait? ♦ Teacher:Your painting. ♦ Student:Painting? ♦ Teacher:You know----Painting. ♦ Student:Yes,Painting. ♦ Teacher:You threw your painting in the box? ♦ Student:Yes,I threw my painting in the box.
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主 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 2、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必须成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促进个体 心理的发展。 ♦ 4、这个矛盾在个体生存的整个时期内是一直 存在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更为活跃,成年以 后,由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其作用虽然存 在,但已相对减弱。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 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
第二章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条件反射学说以及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明确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不同观点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主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机械唯物主义者:心理是由物质派生的。
辩证唯物主义者: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在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曾经认为心脏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时代的进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而心脏与心理活动并无特别直接的关系。
30年代后,俄国生理学家浩夫在其著作《脑的反射》一书中,把脑的全部活动解释为对事物的反射,以后,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进一步科学地提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其实,常识也告诉我们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们在睡眠或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但精神状态却与清醒时大不一样。
临床又发现,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正常人相比,⋯⋯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比如“植物人”物种进化的历史和个体发育的进程,也表明心理活动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有着直接的关系。
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与其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从单细胞动物——人类,神经系统的进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心理发展的水平也从低级到高级。
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而只能对生存具有直接意义的事物产生有限的反映。
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但由于没有脑,所以只能对刺激物的属性进行分析,其心理也只能停留在极其原始的、简单的感觉阶段。
脊椎动物的系统进一步发达,原始的脑开始形成,爬行动物又有了大脑皮层,就具备了心理活动的最高调节机构,因而就了在稳定的知觉。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本 身不能独立产生心理,人脑是人的心理产生的物质 前提,它为人产生心理活动提供可能性。而要把这 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依靠客观现实。 (一)人的心理是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1、无机物的反映形式 2、生物的反映形式 3、动物的反映形式 4、人类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的意识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条件反射 是有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
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例如,人们按交通指挥信号灯行动;打过针的 儿童见到穿白色工作服的人心理惧怕;吃过梅子的 人能“望梅止渴”等都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使个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
根据变化了的具体条件,做出灵活有效的反应。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3、条件反射的抑制 高级动物根据一定的条件形成的条件反射,常 常因为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产生抑制。主要有: 消退抑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不再加以 强化,结果就会造成其强度逐渐减弱到完全消失。 分化抑制:在条件反射建立初期,有许多与条 件刺激物相近似的刺激,经过训练只对其中被强化 的刺激物产生反射,对其余刺激物不发生反应。 延缓抑制:条件反射随着无条件刺激物的暂时 延缓而出现的暂时抑制称为延缓抑实质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许多生理学家、医生、心理学家采用切除脑 的手术、微电刺激脑、脑切片等科学验证,探讨 脑的机能,证明动物的复杂行为与大脑的机能有 关。脑电图的研究发现,人在闭目养神,无忧无 虑与努力学习工作时或睡眠状态时出现的脑电波 是不同的。所有这些临床与科学的实例都表明: 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 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科学的心理观
本章主要内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启发与引导
1.什么是心理?
2.人们常说“心之官则思”, 心理是由心脏产生的吗?
3.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 那么,脑有什么功能呢?
4.什么是反射?反射是怎样 形成的?
2、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由脑干发出, 共12对;
(2)脊神经从脊髓发出, 共31对;
(3)植物性神经,也叫自 主神经
是由分布于平滑肌、心肌 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 神经纤维所构成。
()
三
内 分 泌 系
人体的内分泌腺主 要包括:
脑垂体(分为前叶 和后叶)
统
甲状腺
肾上腺现实的能动的
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性 自觉性 创造性 社会历史制约性
五、人的心理意识 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
生和发展的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 的反映。有了正常的大脑,有 了客观现实却并不一定能产生 心理现象,这是因为,心理是 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生 活实践中实现的。
第二章 作业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反射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举例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对客
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5、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性表
现在哪些方面? 6、试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巴甫洛夫的实验装置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为 工具性条件反射。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 纳(B.F.SKinner)通过 精心设计的“斯金纳 箱”,
用白鼠进行实验而提出 来的。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系别:专业:班级:姓名: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和()几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3.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状态为基础并由此相伴随。
4.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了()和()两方面。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和( )三方面。
6.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和()。
7.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和()两种。
9. 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1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选择题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6.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7.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他用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三、判断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教育综合知识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8页,共47页。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9页,共47页。
脊髓的功能: (1)反射中枢:躯体反射(腱反射、曲肌反射等) 和内脏反射(排尿、排便反射等) (2)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20页,共47页。
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和情绪等均有密切关系。
奥尔兹的“快乐中枢”试验 边缘系统与情绪的产生、内分泌活动有关。 边缘系统的海马对于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中发挥重
要作用。
H.M的顺行性遗忘症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22页,共47页。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23页,共47页。
位于椎管内,脊髓和脑的各部有广泛的联系, 来自躯干、四肢的各种刺激通过脊髓传导到脑才 能产生感觉,脑也要通过脊髓来完成复杂的功能。
脊髓灰质:中间呈蝴蝶状的部分。
脊髓白质:灰质周围的部分。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6页,共47页。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7页,共47页。
识增强与心理
上、道德上准
备不足的矛盾
3.新的独立性 需要与社会地
位矛的盾矛动盾4荡.新 的 心独 理立 成性性 熟需 水要 平与 的
矛盾
在认识方面、情 绪情感方面、个 性上都由于青少 年活动社会性的 增强以及社会地 位的变化,出现 了与儿童期不同
社会的新性特点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32页,共47页。
心理学
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它是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人的心理实质是指心理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人的心理实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从认知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实质是指个体在感知、思维和判断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人的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人的认知能力在心理实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了个体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从情感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实质是指个体在情绪、情感和情绪调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人的情感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情绪反应。
情感对个体的心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还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人的情感调节能力是指个体对情绪和情感的感知、理解和调节的能力,它在心理实质中起着关键作用,决定了个体情绪稳定与否、情感体验的积极与消极等。
从行为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实质是指个体在行为选择、行为表现和行为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人的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所采取的行动和表现。
行为在心理实质中是最直接的反映,它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方式来展现个体的内心状态和特点。
人的行为选择能力是指个体对不同行为选项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能力,它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向和行为目标。
人的行为控制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它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结起来,人的心理实质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它在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决定了个体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
了解人的心理实质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人的心理实质,探索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自学部分)
(3)早期智人(或古人)时期:大约距今20-30万年到 5万年前,包括我国发现的马坝人和欧洲各地发现的尼安 德特人。尼安德特人脑量为1555毫升,已达到现代人的水 平。但他们的脑子外形比较原始,近似于圆的馒头形而非 现代人的近似于球形。他们能制造更精细、更多样的石器; 能狩猎巨大的猛兽,能用兽皮做衣服;可能已经会取火。
低等脊椎动物的形状知觉还很不准确,只有哺乳动物才真正 具有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并具有了相当发达的学习记忆能力。 如大白鼠经过训练能够辨别等边三角形和圆形,狗能在黑色背景 上学会辨别白色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虎、狼等捕食动物以 及鹿、兔等被捕食动物都有较发达的深度知觉,能够有效判断距 离。
灵长目中的类人猿,其脑在外形上和细微结构上都接近于人脑: 猩猩脑重300-400g,大猩猩脑重400-500g,黑猩猩脑重395-400g,它 们的脑重量几乎相当于人类的1/3。类人猿的大脑皮质有许多沟回, 皮质细胞分层排列,投射区也比较精确。类人猿的智能行为可以在多 方面表现,可以将单独学会的多个行为串联起来达到最后的目的(黑 猩猩灭火取香蕉);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但更多模仿的是动作本身 而非结果(黑猩猩扫地) ;能使用现成的“工具”,还能根据需要 对工具进行加工(黑猩猩用树枝吃白蚁、折下树枝攻击他人),但不 会保存工具;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简单的概念和词。
2、人类心理的起源
人类心理是动物心理发展的延续,但与动物心理有着本 质的区别。动物及其心理的演化完全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人类及其心理,一方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更重要的是 受其它因素所决定,包括劳动和语言。恩格斯:“劳动创 造了人类本身”。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现在八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影响遗忘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识记程度; 4)材料的系列顺序; 5)识记者的因素。
现在八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2)遗忘的原因: 衰退说 干扰说
压抑说
提取失败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现在八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选 择 性
现在五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四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五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六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七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八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理 解 性
现在五十九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六十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幻想
现在九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五)注意(attention) 1、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2、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试一试:用手术刀剥离鸡蛋壳,你能做到吗?
3、种类:
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现在九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4、品质:
广度
稳定性
分配
转移
现在九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再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现在八十七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4、过程:
分析与综合
分类与比较
抽象和概括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患者,男,80岁,因高血压病入院一周。该患者较 少下床走动,脾气较为暴躁。一周后,患者报告较 少排气、排便。 Q:该如何处理?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1)
列宁:“心理学所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
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三)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而且是一门应用学科。今天,它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要意义。
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德国感觉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年)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稍后,费西纳(1801—1887年)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心理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一、什么是心理学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路程。1958年的“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的运动,错误地把心理学打成“伪科学”,严重影响了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学又遭受更大的摧残。这期间,中国心理学会被迫停止活动,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机构被撤销,心理学刊物和书籍停止出版发行,心理学课程停止开设,心理学工作者被迫改行和被下放劳动改造。中国的心理科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logos(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灵魂”,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作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人类心理学及其发展历程
人类心理学及其发展历程第一章:人类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人类心理学是基于对人类心理及行为现象的研究而建立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人类心理的各个方面,如知觉、情感、思维、记忆、学习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因此研究范围广泛。
人类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逐步上升到了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亦不一样。
第二章:人类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 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心理学进行了最早的研究,其主要方向是探寻人类思维之本质,解决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问题。
2. 现代心理学:现代心理学兴起于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
早期的心理学先驱们,如威廉·詹姆斯、赫尔曼·艾宾浩斯、弗洛伊德等,奠定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
3. 衰退与复兴: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心理学发展的衰退期。
但是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兴起,为心理学的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第三章:影响人类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学派1. 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将思考作为一种可观察的行为,将心理学视为对思维和心理过程的分析研究。
2. 无意识心理学:无意识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和思维不仅是有意识的,还存在着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其中深度心理学派具有影响力。
3.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认为人的行为是学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科研如操作条件反应实验、操作性条件实验、观察学习等。
4.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研究认知活动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主张理解知觉、思考、判断、归纳、推理等过程。
第四章:人类心理学的应用1. 临床心理学:通过识别和解决人类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更好地调整自身情绪,包括细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刑事心理学等。
2.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及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发展和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3. 工业心理学:旨在提高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所,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等。
心理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的科学。
3、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学科。
4、可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
5、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6、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陈述的方法。
7、1879年在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
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
8、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及其关系。
9、弗洛伊德认为,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
10、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2、观察法3、问卷法三、选择1、()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
A、1818B、1870C、1896D、18792、弗洛伊德认为,()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
A、意识B、行为C、潜意识D、人格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及其关系。
A、刺激—反应B、反应—刺激C、行为—心理D、心理—行为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规律的科学。
A、动物行为B、社会C、心理活动D、自然5、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学科。
A、二级B、一级C、三级D、基本6、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把人脑的内部工作与电子计算机进行类比,都看作是一种()系统。
A、程序B、信息加工C、黑箱D、白箱7、人本主义理论取向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的需要。
A、自我实现B、理想C、行为D、心理8、()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2。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 B.想象C.思维 D.意识4。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
个别化原则7。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冯特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A。
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
认知与意向 D。
内容与形式10。
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
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
本我 B.自我 C。
超我 D。
无我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2。
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
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
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9。
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10。
第二章心理过程案例
(了解)
• 或许大家可以试着 描述下这些水果。
感
♪ 感觉的概念
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外部刺激,外部事物 内部感觉:内部刺激,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的不同状态
♪ 感觉的重要意义 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的基本特性
适应; 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联觉; 发展与补偿; 感 觉后像
回 顾
• 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又 包括哪些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
想象等 •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认知过程
• • • • • • 感觉 (了解) 知觉 (熟悉) 记忆 (掌握) 注意 (掌握) 思维 (熟悉) 想象与创造
二、心理的本质
• 科学心理学对人心理的实质的阐述: •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从动物进化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 段(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哺乳动物)——人的意 识 2.从个体发育来看: (1)人出生后,脑重量的变化与心理变化。 (2)“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有一些低级 的感觉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4.临床观察发现:任何脑部位损伤,产生生理
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心理变化(脑震荡后的顺行
性遗忘);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在临床观察中
发现一个病人30年内,仅能发一个音而不能说话, 病人去世后经尸检见病人左半球额叶第三额回上有 一个鸡蛋大的损伤,得出左半球参与言语控制的结 论,并将该病症称为“运动性失语”
• 想象的分类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实质问题
心理发展的实质问题——个体心理发展实质的遗传,环境因素与教育观关于心理发展的问题,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们长期争论的关于人性的善恶问题,关于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的问题,就是与心理发展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
在西方,柏拉图的天赋说和洛克的白板说也是与心理发展有关的理论。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关于儿童“本性”的抽象议论被一些具体的记录和研究儿童发展的新方法所取代,这是近代发展心理学的开端。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由于研究者对心理实质的见解不同,因而对于心理发展实质的理解存在分歧。
分歧的焦点是:个体的心理发展究竟是先天生理成熟的表现还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
围绕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些完全对立的观点,同时也有人试图调和对立观点而提出了折中的看法。
下面扼要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心理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心理发展观可以看作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观点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固有本能,心理发展受人类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
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该观点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他既反对心理发展的内发论,又反对外铄论。
他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指出:“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了的,因为这些客体总是被同化到那些超越于客体之上的逻辑数学框架中去;也不是在必须不断地进行重新组织的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
心理实质
四 野生儿的研究
• 1 狼孩 • 2 猪孩
第三节 脑科学的研究
• 一 毁损与生化研究 • 1 毁损 • 切除边缘系统:驯服 • 性活动增多
•
损坏膈区:暴怒
2 生化
• 脑内儿茶酚胺水平降低 • 导致 •
抑郁
二 割裂脑的研究
• 1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 左半球:言语,数理技巧 • 书写,推理,抽象思维 • 右半球:音乐,三维空间 • 艺术,顿悟,意象
2 实验举例
• (1) 螺母
• (2) 帽带
第二节 心理实质
• 一 历史 • 唯心论:与物质无关的灵魂
• •
•
庸俗唯物论:脑的分泌物 机械唯物论:人是一架机器
4 现代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 能,是人脑对客观现 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脑是心理的器官
• 1人脑结构的特点: • 脑的重量, • 人脑的脑重指数 • 2大脑皮质的发展: • 新皮质 • 颞区,下顶区,额区
3 脑的三级皮质区
• (1)第一级:投射区,IV,V 层神经元 • 接受感觉信息 • (2)第二级:投射-联络区,II,III 层神 经元 • 与知觉有关信息 • (3)第三级:重叠区,II,III 层神经元 • 整和信息,复杂运动
4 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
• (1)调节紧张度与觉醒的结构 • 如:网状结构 • (2)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内导联合区 • 如:一般感觉区,枕区,听区 • (3)调控复杂活动的外导联合区 • 如:额叶
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 主观能动的反映 •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 客观现实是“原材料” • 人脑是“加工厂”
2 心理的反射因人而异 • 脑的整合作用 • 反馈作用 • 转换作用 • 导致 • 心理逐步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条件反射学说以及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明确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不同观点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主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机械唯物主义者:心理是由物质派生的。
●辩证唯物主义者: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在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曾经认为心脏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时代的进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而心脏与心理活动并无特别直接的关系。
30年代后,俄国生理学家浩夫在其着作《脑的反射》一书中,把脑的全部活动解释为对事物的反射,以后,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进一步科学地提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其实,常识也告诉我们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们在睡眠或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但精神状态却与清醒时大不一样。
临床又发现,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正常人相比,……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比如“植物人”物种进化的历史和个体发育的进程,也表明心理活动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有着直接的关系。
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与其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从单细胞动物——人类,神经系统的进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心理发展的水平也从低级到高级。
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而只能对生存具有直接意义的事物产生有限的反映。
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但由于没有脑,所以只能对刺激物的属性进行分析,其心理也只能停留在极其原始的、简单的感觉阶段。
脊椎动物的系统进一步发达,原始的脑开始形成,爬行动物又有了大脑皮层,就具备了心理活动的最高调节机构,因而就了在稳定的知觉。
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接近人脑的水平,所以对事物有了原始的概括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思维。
人类,大脑结构更加复杂,其机能高度完善,所以人类成了地球上最聪明的主宰者。
就人类个体的发育而言,心理水平的发展也是与脑的发育紧密相联的。
婴幼儿的大脑虽然在形态,结构上与成人差不多,但由于重量轻,细胞分支少等原因,其心理活动要比成人简单得多。
无数事实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大脑这块物质。
(二)人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人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神经元(neuron)构成的,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感受刺激,传导兴奋。
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大脑皮层。
1.神经元及其突触传递人脑,是由120亿个以上的特殊细胞所构成。
神经细胞与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不同,它具有特殊的构造,而且具有极度的敏感性。
神经细胞是构成脑的基本单位,又称为神经元N元的构造:胞体、树突、轴突N元的纤维长短不一,视其邻近之其它N元的距离而定。
突触:在N元冲动的传导上,突触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2.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1)脑干:脑干主功能主要造维持个体生命,凡是心跳,呼吸,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活动,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延脑:主要功能是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脑桥:脑桥的自质N纤维,通到小脑皮层,可将N冲动从小脑一半球传到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之功能。
●中脑: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控制瞳孔、眼球、肌肉、虹彩以及毛状肌等活动。
●网状系统:居于脑干之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N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较多。
主要控制觉醒、睡眠等不同程度的意识状态。
(2)小脑:协同脑和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调节姿势与身体平衡。
(3)间脑●丘脑,圆形,由白质纤维构成,左右各一,往于体下方。
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还有控制情绪的作用。
●下丘脑,是自主从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直接与大脑中务区相连接,又与脑垂体及延脑相连。
主要功能: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并与生理活动中的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的关系。
(4)大脑:人类大脑是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制右半身,右半球管制左半身。
在每一半球之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制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
左右管理上下倒置周围神经系统:(三)条件反射学说 P411、反射和反射孤。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3、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4、中枢神经活动的过程和规律。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一)心理是一种反映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在运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反映的形式和内容因物质的形态不同而各异。
无机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反映形式——植物的感应性——低等生物的感应性——动物常常根据气味,声音,呜叫,动作等觅食,求偶,呼吸同类或确定安全还是危险等,以适应环境,保证生存。
人的心理从感知觉到个性,不论多么离奇,都是一种反映,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最高水平的反映形式。
(二)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列宁: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
人类反映的客体就是客观现实。
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现实是人类心理反映的主要内容,因而,社会现实是影响人的心理的决定性的条件。
所谓客观现实,是指存在于主体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现实、社会现实和主体自身的机体状况。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以客观现实中的事物为源泉的,没有客观现实,人的心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人之所以为人,决定的因素是因为人生活在人类的社会现实中,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风尚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
具备人类生理解剖特点的个体,一旦离了人类社会,其心理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人们曾经发现多例与野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的后代,他们的心理活动方式与野兽无异,“狼孩”卡玛拉就是其中一例。
不仅幼年脱离人的社会现实下能形成正常人的心理,即使是成年人长期脱离人类社会也会导致已经发展起来的心理水平下降。
三、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客观现实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内容。
但客观现实下会自发地决定的反映。
人在现实中总是积极活动着、实践着,只有客观现实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条件和对象时,对人的心理活动才有意义。
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低级走向高级。
新生儿只有从遗从获等的本能行为,逐渐在与成人交往中学会了说话,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了交友,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书写,高年级的学生发展了抽象思维,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过程形成了个性。
成年人由于实践活动的领域不同,所以心理发展的方向就带有明显的职业特点,比如画家善于记忆具体形象,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发展突出;数学家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又是常人所下及的。
人的心理之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是因为实践活动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联系的纽带。
客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向个体提出发展的要求,而个体的主观反映要想和客观事物相适应,就必然通过不断地积极活动来实现。
人的心理不仅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而且还要受到实践活动的检验。
实践活动促进了人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又影响着实践活动的质量。
四、人的心理的基本特征(一)????相对主观性(二)能动性(三)预见性(四)社会历史制约性第二节个体心理的发展一个人的心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逐渐产生和不断发展的。
探明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动力是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任务,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而且有助于教育者依据正确的发展观不失时机地去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一般概念人在出生时,虽然已经具备了人所特有的解剖生理机制,为以后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还没有成熟,初离母体的新生儿还是一个软弱无力的个体,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
以后,在一定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随着身体的成熟和脑的成熟,特别是随着个体活动的发展,他们才逐渐地出现各种心理形成的活动过程和个体特点。
新生儿出生的头几天只有吸奶、防御,对光的期向高一些,无条件反射或本能,甚至连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还没有变化和完善起来——后来视觉、听觉等发展起来——产生听觉和表象、语言、思维。
与此同时,随着个体的成长,开始形成对事物和对人的不同态度,不同的行为方式,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从而逐步达到成人的心理活动水平和完成社会化。
当人到了老年时,某些心理活动也会衰退,如机械记忆的能力、思维的广度和速度,反映特点逐渐表现出减弱,个性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总之,人的心理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
什么是发展呢?从广义上说,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递的过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可以叫做发展。
例如,由于疲劳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就不能称为发展,因为它们右以通过休息或疾愈而得到恢复,是一种暂时性的变化又比如,由于个别的经验和学习所产生的暂时的局部的变化,一般也不能称为发展。
成熟是一种类似于发展的概念,主要是指由于受遗传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上渐趋完善的变化,它虽然对心理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它与心理发展是不同的概念,必须加以区别。
从狭义上说(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只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也就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儿童心理发展变化大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反映认知机能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二、年龄特征与发展阶段(一)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娄积极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量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
心理发展就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于是就表现出其阶段性,这些阶段性是与人的年龄相联系着的。
年龄特征: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具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称为年龄特征。
包含以下几点涵义:●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它代表着某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不是包含这一年龄阶段所有一切儿童的个别特征,●年龄特征反映了某一年龄阶段多数儿童中经常出现的典型特征,而不能把这个阶段中个别儿童特殊条件下出现的特点看作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在每一阶段上,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一阶段有主导地位的那些本质特征。
年龄特征的特点1、稳定性2、可变性(二)发展阶段的划分1、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里克森,根据其自身人生经验及多年从事心理治疗观察所见,在1950年提出着名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