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件问题答案

合集下载

白居易《琵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

白居易《琵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湓.浦口(pén)嘲.哳(cháo)六玄.(yāo)B. 铮.铮然(zhēnɡ)贾.人(jiǎ)荻.花(dí)C. 虾.蟆陵(há)幽咽.(yè)钿.头(diàn)D. 江浸.月(jìn)呕哑.(yǎ)银篦.(bì)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惟B. 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 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夹背D. 东船西坊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压抑,形容音乐低沉。

B.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 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明年..长句,歌以赠之。

..秋。

因为B. 铁骑突出..衣裳起敛容。

..刀枪鸣。

整顿C. 凄凄不似向前..江口守空船。

..声。

去来D. 终岁不闻丝竹..鞍马稀。

..声。

门前冷落5. 下列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6.下列选项中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7.《琵琶行》中抒发诗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感慨的诗句是()。

白居易《琵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

白居易《琵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湓.浦口(pén)嘲.哳(cháo)六玄.(yāo)B. 铮.铮然(zhēnɡ)贾.人(jiǎ)荻.花(dí)C. 虾.蟆陵(há)幽咽.(yè)钿.头(diàn)D. 江浸.月(jìn)呕哑.(yǎ)银篦.(bì)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惟B. 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 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夹背D. 东船西坊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压抑,形容音乐低沉。

B.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 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明年..长句,歌以赠之。

..秋。

因为B. 铁骑突出..衣裳起敛容。

..刀枪鸣。

整顿C. 凄凄不似向前..江口守空船。

..声。

去来D. 终岁不闻丝竹..鞍马稀。

..声。

门前冷落5. 下列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6.下列选项中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7.《琵琶行》中抒发诗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感慨的诗句是()。

琵琶行宋词四首诗词三首课后题答案

琵琶行宋词四首诗词三首课后题答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江水无声,秋
月无言,以无声衬托有声,充分写出了听众被琵琶曲征服
后,为之陶醉、静默回味的场面,且与上述秋景特色相呼
应。③“去来江水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是琵琶女
自述际遇,身旁无物,唯有月明、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
意,不言自明。④“住近湓江地低湿,……往往取酒还独
宋词四首
课后训练参考答案
精选课件
7
《宋词四首》课后题答案
二.命题意图:让学生比较具体地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的 基本特征及其差异,从而对古代词的两大流派有初步的认 识。
参考答案:①豪放词以阳刚之美为审美特征,写景抒情视 野开阔,气象恢宏雄放。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 去)、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叙写的景物从大 处着笔,不是具体描摹景物的形状、外在特征,而是着眼 于它的神韵和气象,显得大气磅礴,声势雄壮,抒情慷慨 激昂,直抒胸臆,一泻千里。②婉约词以阴柔之美为审美 特征,写景抒情细腻委婉。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 切)、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对景物的描写都比 较具体细腻,生动柔美,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情感的抒发含蓄婉转,意味深长。
人心酸的凄怆自述,以及她弹奏琵琶的专注和技
艺的高超,多方面揭示了这位饱经风霜、令人伤
痛、满怀忧思的风尘女子形象,刻画得非常深刻
生动。
Hale Waihona Puke 精选课件3琵琶行课后题答案
三.命题意图:本课中摹写音乐形象的段落,是诗歌的最精彩的 部分,题目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这部分的精妙之处,同时 也培养加强学生的想象力。
命题意图:理解、体会李商隐诗歌意旨朦胧,寄托遥深的艺术风
格,并试图让学生摆脱以往只有一种理解、一种标准,或者非此即 彼的思维方式的约束,开阔思路和视野,敢于发表新见。

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后练习题答案

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后练习题答案

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后练习题答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后练习题答案引导语:白居易在《琵琶行》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后练习题答案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湓(pén)浦口水浆迸(bèng)呕哑(ōu yā)悯(mǐn)然B、贾(jiǎ)人轻拢慢捻(niǎn)嘲哳(zhāo zhā)荻(dí)花C、恬(tián)然声声思(sì)钿(diàn)头银篦(bì)铁骑(jì)D、六幺(yāo)虾蟆(há mā)陵转徒(xǐ)铮铮(zhēng zhēng)2.与例句中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A、气度不凡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C、(项脊)轩凡四遭火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②命曰《琵琶行》( )A、遂命酒B、奉命于危难之间C、民不堪命矣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A、烟涛微茫信难求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信口雌黄D、余固笑而不信也④六百一十六言( )A、七言律诗B、自言本是京城女C、东船西舫悄无言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3.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B.主人忘归客不发C.秦时明月汉时关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4.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琵琶行练习及答案54页PPT

琵琶行练习及答案54页PPT
琵琶行练习及答案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琵琶行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习题及答案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

这首诗以琵琶行为题,描绘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琵琶行的内容深入人心,也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经典题材之一。

在学习琵琶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习题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第一题:琵琶行的主题是什么?答案:琵琶行的主题是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通过描述一个女子因爱情而遭受的痛苦和折磨,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无奈之情。

第二题:琵琶行中的女子为什么弹琵琶?答案:女子弹琵琶是为了表达她内心深处的悲伤和痛苦。

琵琶作为一种乐器,有着悲伤的音色,能够更好地表达她内心的情感。

第三题:琵琶行中的“长亭外”指的是哪里?答案:长亭外指的是长亭,长亭是古代道路上的一种建筑物,常用于驿站或休息的地方。

在琵琶行中,长亭外是指离别的地方,女子在长亭外弹琵琶,象征着她与爱人的分离。

第四题:琵琶行中女子的爱人是谁?答案:琵琶行中女子的爱人是一位远行的士兵。

他们本是相爱的情侣,但因战争而分离。

第五题:琵琶行中女子弹琵琶时的情绪是怎样的?答案:女子弹琵琶时的情绪是悲伤和无奈。

她思念着远行的爱人,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思念和担忧,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难和无奈。

第六题:琵琶行中女子为什么选择弹奏琵琶来宣泄情感?答案:女子选择弹奏琵琶来宣泄情感是因为琵琶有着悲伤的音色,能够更好地表达她内心的情感。

通过弹奏琵琶,她可以将自己的悲伤和无奈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舒缓自己的情绪。

第七题:琵琶行中女子的命运如何?答案:琵琶行中女子的命运是悲惨的。

她与爱人分离后,生活在战乱的年代里,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她弹奏琵琶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人的思念。

通过这些习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琵琶行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琵琶行不仅是一首具有音乐美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作品。

通过学习和欣赏琵琶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苦难和爱情的无奈。

《琵琶行》完整版课件

《琵琶行》完整版课件

《琵琶行》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琵琶行》完整版。

课文描绘了唐朝时期一位琵琶女在长安城中的演奏及背后的故事。

文章通过琵琶女的音乐演奏,展现了古代音乐的魅力和音乐家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体会文章中诗意的表达,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及音乐家的艺术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意的表达。

难点:分析琵琶女的音乐演奏与情感表达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音乐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典音乐《琵琶行》为导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教师进行指导。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琵琶女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5. 实例分析:播放音频、视频文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音乐的演奏形式,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琵琶行》人物:琵琶女情节:演奏琵琶背后的故事情感:音乐与情感的结合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答案:课文讲述了唐朝时期一位琵琶女在长安城中的演奏及背后的故事。

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她的音乐感染了无数听众,其中包括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为之倾倒,与琵琶女结为知音。

故事展现了古代音乐的魅力和音乐家的情感表达。

2. 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诗意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音乐与情感的理解。

答案:课文中的诗意表达主要体现在对琵琶女演奏技艺和情感的描绘上。

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课件问题答案

《琵琶行》课件问题答案

第二课时一、导入清代诗人张维屏曾作过这样一首诗:“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

”这曲琵琶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以至让诗人发出如此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板书:题目,作者)。

二、识其文品鉴音乐魅力、领悟深沉感情都需要我们细细体味,让我们这节课通过“识其文、品其声、悟其情”这三步,一起去体味这首诗的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朗读一遍全诗,注意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把不理解的词义画出来3、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读、划)(一)读完文章,同学们有不理解的字音和词义吗?下面请小组成员互相解决不明白的字音、词义,互相解答。

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解答。

同学们如果没有疑问,老师就得考考大家了。

【字音】(单读、纠正、齐读)湓浦口贾人霓裳虾蟆转徙钿头呕哑嘲哳【释义】(两位学生解释)左迁:使快弹数曲:梦啼妆泪红阑干:秋月春风等闲度:(二)通完文意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首诗歌讲了个怎样的故事?明确:在清冷的浔阳秋夜,诗人江头送客,忽然听见琵琶声,继而移船相近,摆下酒宴,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曲声起伏变化似乎诉说出琵琶女的悲伤,曲罢琵琶女于是向诗人倾诉身世之苦,诗人联想起自己惨遭贬谪,感到同病相怜,为其重新填词再作《琵琶行》,琵琶女再次弹奏,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你对这个故事最初的感受是怎样的?(凄凉的、悲凉的)那你觉得是什么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悲伤呢?(琵琶声)那么诗人是怎样通过琵琶声传达心中悲伤的呢?让我们再读诗歌,品鉴音乐魅力。

三、品其声正所谓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而本诗的音乐描写历来被无数文人墨客赞叹,清人方扶南更把它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这一曲琵琶为何如此动人?诗人是怎样“摹写声音”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最有特色的音乐描写来鉴赏,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注意鉴赏的一般环节:内容+手法+效果。

(小组讨论)展示:(请同学们勇敢地站起来,表达你的看法。

最先起来说的你的见解肯定是最独到的。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答案 ppt课件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答案 ppt课件
但没却没有管弦音乐. (互文) • 3、千呼万唤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
4、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 经相识 • 5、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 衫衣襟! •
Hale Waihona Puke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与检测 答案
一、古今异义
• 1、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 • 2、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纪大了 • 3、又闻此语重唧唧(古:叹息声)
4、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爆发出) 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以前,先前)
6、明年秋(古:第二年) 7、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
二、一词多义
• “是” •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 • 2、自言本是京城女:表示肯定、判断 • 3、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认为…正确4、觉
今是而昨非:正确(成语:似是而非) • “命” • 1、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命名 • 2、死生有命:命运 • 3、遂命酒:叫,吩咐 • 4、成语“自命不凡”:认为
三、词类活用
• 1、歌以赠之(歌:名作动,作歌) • 2、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作状,在晚
上) • 3、商人重利轻别离(重:意动用法,
以…为重,看重 轻:意动用法,以…为 轻,看轻
四、特殊句式
•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 构后置句)
• 2、感斯人言(被动句) • 3、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 1、C • 2、A • 3、B • 4、A • 5、D • 6、C
五、检测题
7、翻译
• 1、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 • 2、主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到了船上,举起酒杯想喝酒,

《琵琶行(并序)》精讲课件

《琵琶行(并序)》精讲课件
答案
3.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答案 第一种,摹声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拟声词和“间 关”“幽咽”等双声词。第二种,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如用急雨 之声、私语之声、莺语之声等;以形喻声,如“银瓶乍破”“刀枪 鸣”“铁骑突出”“裂帛”等。第三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如“东船 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 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第四种,直接描写的手法。如“未成曲 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等。
脉络梳理
序言:交代背景、动机,奠定情感基调 第一部分(第1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琵琶行 (并序)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三部分(第5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背景介绍
•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 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 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 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 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 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 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 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 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学习目标
• 1.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认识琵琶女的悲凉 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处境,从而理解“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理体 验。 • 2.欣赏诗歌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 语言艺术。
作者简介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今 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 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 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 《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 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 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 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第一课时课件(有配套教案)

《琵琶行》第一课时课件(有配套教案)

本诗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和角度?
①直接描写音乐。 ②运用比喻描写音乐。 ③音乐描写详略得当。 ④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⑤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⑥运用对比手法。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第 银瓶乍破水浆迸 三 铁骑突出刀枪鸣 层 四弦一声如裂帛
Hale Waihona Puke 音乐特点 粗重急骤 急促轻细 纷繁清脆
婉转低回 艰涩难通 低到无声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 关 莺 语
声 如 裂 帛



水 浆 迸
刀 枪 鸣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大弦嘈嘈如急雨
歌、行、引都称歌行体,属于 古体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 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 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事 ,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兵车行》都是歌行体。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 事诗。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使
音 乐 悦 耳 动
更 加 形 象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景物的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 衬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 琴技的高超。
第三次 重闻琵琶青衫湿
(明写略写)
却坐促弦弦转急 (直接描写音乐的悲凄)

《琵琶行》课后习题与答案

《琵琶行》课后习题与答案

《琵琶行》课后习题与答案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湓浦口(pén)贾人(ɡǔ)六幺(yāo)迁谪(dí)B.转轴(zhóu) 拨弦(xián)幽咽(yè) 花朝(zhāo)C.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信手(xìn)虾蟆陵(há)D.慢捻(liǎn) 荻花(dí)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提示:A项迁谪zhé;C项衣裳chánɡ;D项慢捻niǎn。

答案:B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答案:(1)江州司马青衫湿(2)犹抱琵琶半遮面(3)相逢何必曾相识(4)别有幽愁暗恨生(5)唯见江心秋月白(6)大珠小珠落玉盘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提示:C.思:悲伤。

答案:C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提示:为:①写作,②替。

其:③那个声音,④那个人。

答案:B5.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B.终岁不闻丝竹声C.秦时明月汉时关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提示:A、C、D三项互文。

答案:B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最喜欢用景物描写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找出三处描写景色的句子。

《琵琶行》参考答案

《琵琶行》参考答案

《琵琶行》参考答案课前预习案:古今异义:明年:第二年;今年的后一年因为:因此写;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江湖:江河湖海、泛指四方各地、指民间、旧时指隐士的居处、黑社会秩序、有人的地方突出:突然出现;冲出、强调、隆起、凸出、出众等意。

颜色:容颜;色彩老大:年老;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指木船的船主或船夫、领袖、领导者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课中探究案: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寂寥、怅惘的情感基调2.对比手法。

年轻时的盛极一时和容颜衰老之后的飘零沦落作对比。

3.(2)①第一乐章是“前奏曲”,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第三乐章“沉思曲”,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②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满座重闻皆掩泣。

b.正面描写运用的较多的是比喻描写,把抽象的音乐转化成为一系列具体可感的形象。

4.泪湿青衫: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伤己:由琵琶女的漂沦身世联想到自己的贬谪身世,自己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课后巩固案1.C (“暂”应读“zàn”,“徙”应读“xǐ”。

《琵琶行(并序)》课件6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课件6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第一乐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急切愉快
叠词
比喻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第二乐曲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幽愁暗恨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三乐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奔涌 高亢雄壮
著有《白氏长庆集》。
作者简介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他的讽 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 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 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
比喻 短促急迫
曲终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烘托
嘈嘈切切 珠落玉盘
急切愉悦 (喜悦)
花 下 莺 语冰
泉 冷 涩
声暂歇

弦 (悲愤) 一










激越雄壮
幽愁暗恨 (沉思)
音乐演奏的主要阶段
第一乐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思考:1.小序有什么作用? 2.试用七字形式概括每段的内容。
思考:小序写了 哪些内容?对全 诗有什么作用?
背景 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
秋夜、送别 白居易、琵琶女 奏曲、自述身世、作诗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 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 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 情基调。

《琵琶行》复习课件

《琵琶行》复习课件
琵琶行(并序)
复习
复习目标
1、巩固基础知识,归纳写作手法。 2、对点拓展训练,高考写作借鉴。
背景回顾
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 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 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 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 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 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 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 不衰。
• • • • •
6、千呼万唤始出来( 7、低眉信手续续弹) 8、银瓶乍破水浆迸( 9、如听仙乐耳暂明( 10、梦啼妆泪、千呼万唤始出来( 才 ) 7、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 8、银瓶乍破水浆迸(突然) 9、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 10、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四)名句填写:
• 1.《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 句子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 (06四川) •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04上海 08安徽) • 3.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 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03北京 05江苏) •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06上海) • 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02全国)
2、 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
• • • • • • • • •
3、 把下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分类,并 说说描写的效果。 ⑴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⑵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⑶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⑸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⑹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⑻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⑼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第8课《琵琶行》课件

第8课《琵琶行》课件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 2、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 3、说明了自己的感受和写作的背景动因; 4、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思考:小序写了 哪些内容?对全 诗有什么作用?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写成了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更加 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试用七字形式概括每段的内容。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自诉身世苦 同是天涯沦落人 重闻琵琶青衫湿第Biblioteka 三梳理琵琶女的人生经历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沉吟:低声吟诵;低声自语;沉思吟味,迟疑 不决。敛容: 显出端庄的脸色。 虾(hà)蟆陵:“虾”通“蛤”。在长安城 东南,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教坊:唐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第一部:第一队。教坊中最优秀的一队。部: 量词,计量歌舞队、乐队。 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泛指当时貌美 艺高的歌伎。 五陵: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缠头:古代赏 给歌舞女子的锦帛等财礼。击节:打拍子。原 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翻酒污:(因)泼翻了 的酒被玷污。等闲:随随便便,轻易,平常。 颜色故:容貌衰老。老大:年纪大了去来:走 了以后。来,语气词。 梦啼妆泪:从梦中哭醒,搽过脂粉的脸上流满 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阑干;横流的样子;纵 横交错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清代诗人张维屏曾作过这样一首诗:“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
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

”这曲琵琶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以至让诗人发出如此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板书:题目,作者)。

二、识其文
品鉴音乐魅力、领悟深沉感情都需要我们细细体味,让我们这节课通过“识其文、品其声、悟其情”这三步,一起去体味这首诗的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朗读一遍全诗,注意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把不理解的词义画出来3、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读、划)
(一)读完文章,同学们有不理解的字音和词义吗?下面请小组成员互相解决不明白的字音、词义,互相解答。

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解答。

同学们如果没有疑问,老师就得考考大家了。

【字音】(单读、纠正、齐读)
湓浦口贾人霓裳虾蟆转徙钿头呕哑嘲哳
【释义】(两位学生解释)
左迁:
使快弹数曲:
梦啼妆泪红阑干:
秋月春风等闲度:
(二)通完文意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首诗歌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在清冷的浔阳秋夜,诗人江头送客,忽然听见琵琶声,继而移船相近,摆下酒宴,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曲声起伏变化似乎诉说出琵琶女的悲伤,曲罢琵琶女于是向诗人倾诉身世之苦,诗人联想起自己惨遭贬谪,感到同病相怜,为其重新填词再作《琵琶行》,琵琶女再次弹奏,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你对这个故事最初的感受是怎样的?(凄凉的、悲凉的)
那你觉得是什么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悲伤呢?(琵琶声)
那么诗人是怎样通过琵琶声传达心中悲伤的呢?让我们再读诗歌,品鉴音乐魅力。

三、品其声
正所谓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而本诗的音乐描写历来被无数文人墨客赞叹,清人方扶南更把它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这一曲琵琶为何如此动人?诗人是怎样“摹写声音”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最有特色的音乐描写来鉴赏,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注意鉴赏的一般环节:内容+手法+效果。

(小组讨论)
展示:(请同学们勇敢地站起来,表达你的看法。

最先起来说的你的见解肯定是最独到的。

)(诵读评价:语速、语调、感情)
1、比喻
A、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C、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E、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正当乐曲激昂高亢之时,四弦齐鸣,收
拨一画,干脆有利,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余音绕梁之感)
2、叠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增强韵律感和音乐美)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

(如前分析)
2)侧面烘托:
A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景物描写,听者听得入迷了,琵琶曲已结束,而听众仍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影着的一轮明月和袅袅的琵琶声)
B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A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古人云:奏乐以生悲为善音。

千变万化的琵琶声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悲伤,原来琵琶声是如此的动人!)
B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声音的停止不是情感的静止,正因为如此,“此时无声胜有声”才成为千古佳句。

在千百年流传中,此句成为名言,不但是诗,而且是哲理的胜利。

停顿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和前面音响形成了强烈反差。


(边分析边进行个别句子的诵读,注意语音、语调、语速、感情,最后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读出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琵琶女的悲怆)
通过分析本诗的音乐描写,我们看看学会了哪些鉴赏音乐诗歌的方法:
学法建模——如何鉴赏诗歌音乐魅力:
(1)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增强韵律感和音乐美;
(3)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
(4)以声传情,音文相融。

四、四、悟其情
弹者投入,听者入情,同学们从琵琶声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愁,满座亦皆掩泣,为何偏偏江州司马青衫湿呢?下面让我们三读诗歌,领悟诗人深沉感情,
体味司马青衫之泪为谁而流?
(同桌或三个人作短暂交流后,表达看法)
明确:(引导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
1、为琵琶女而流:为其苦楚的身世。

当年: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而今: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个别读)
总结: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2、为诗人自己而流:为其惨遭贬谪的不幸遭遇。

当年:身居京官,诗酒流连,丝竹不绝,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个别读)
(下面我们有请全班女同学齐读第三段,读出琵琶女的沦落之怨;有请全班男同学齐读第四、五、段,读出诗人的迁谪之恨)
正如学者林非在《话说知音》中所说:“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停歇。

”司马青衫之泪,流出了琵琶女的沦落之怨,洒下了诗人的迁谪之恨,更倾泻出对不公命运的控诉。

于是,诗人集万千悲怨于一身,发出了千古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齐读、板书)。

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全诗,体味诗人的深沉感情,闻其声,悟其情。

(教师读第一段、分别请三位同学读二、三、四段,最后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
正如白居易自己所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切乎声。

”意思是能感动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更早的,没有比声音更近的。

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晚,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琵琶声将诗人与琵琶女的飘零苦、沦落怨化作相知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千古一叹道出了天下人对苦难生活中渴望共鸣的情感体验。

琵琶女是不幸的,她饱受生活的磨难,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因为一曲琵琶邂逅了诗人,我想作者也是如此吧,重闻无语皆掩泣,更有青衫泪千行。

诗人那滚烫的泪水淋湿了一袭青衫,也沾湿了历史的脸庞。

最后让我们齐读刚上课时老师引用的这首诗,体味这曲琵琶留给我们的袅袅余音。

枫叶荻花何处寻,
江州城外柳阴阴;
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