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新课标人教版
中考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知识导图】(1)(2)[解读考点]1、认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离子等。
下表为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对比: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红磷等是由原子构成的。
金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多数碱类、盐类,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酒精的挥发、物质的热胀冷缩、电解水实验等。
4、掌握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洞察考向]1、“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并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是《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中考命题往往以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为背景材料,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去探求物质的构成、去探究粒子的性质、去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2、粒子结构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中考考试的热点,就这一热点问题,中考命题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由粒子的结构,判断粒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等;通过信息给定粒子的构成,推测粒子具有的化学性质,或与相对应的粒子结构比较,指出化学性质的异同;由给定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判断粒子的种类;或给出一组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数据,从中去发现规律。
3、给定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或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总结相关信息的开放性试题将会增加。
[真题剖析] 1.(2008·某某)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以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变小了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解析:在掌握分子的性质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例,便于理解记忆。
3月18日总复习一物质的组成
( C)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12. 图 3-3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
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名称是镁
(D )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12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2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24.31 g
图 3-3
13.图 3-4 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
学一学怎样做这种题
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 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20 ,该原子核外 有 4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金属 。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
的常见化合价为 +2 。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4个电子是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显正 价。 最外层≥4个电子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得到电子,显负 价。
在原子中,由于正电荷数=负电荷数,所以整 个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所以正电荷数≠ 负电荷数
Na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2等式、2决定。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分子、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种类由______质__子__数___决定,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最__外__层__电__子__数_决定。
考点二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分子原子的性质:小、动、间。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溶解、升华、挥发、液化、气味等。
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速。
“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 42-、CO 32-、NO 3-、OH -、ClO 3-、PO 43-、NH 4+*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中净化水的方法: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硬水和软水1.化学中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化学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2.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明亮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燃烧更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2mg+o2=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生成水:2h2+o2=2h2o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水雾生成3.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新课型第三章第8课时,总第23课时主备人:课题:第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区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分别构成什么物质;2.掌握30种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并运用它;3.掌握原子的结构,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4.能够书写22种离子符号,知道意义,能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5.教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理顺物质的宏观与微观的组成与构成。
重点: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难点:微观概念的形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
导学流程及学习内容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请学生在家复习三单元,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前提问或与同学讨论。
让学生动手、动脑在课本中找到这些基础知识。
将三个课题的知识对应的点进行练习,教师讲评时,要给学生联系上二、自主梳理一、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分子1.由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分子由构成,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微观粒子的共性:①②③④。
(二)原子1.原子是,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纯净物由构成,混合物由构成。
4.原子的构成:()带电()带电()电性原子()带电原子中: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排个;第二层最多排个;最外层最多排个。
6.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画出8、12、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Fe:6.元素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稳定与否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6.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元素物质概念原子分子概念7.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共周期;个纵列,每个纵列叫一个,共族。
三、典例剖析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3.下列各图中,“白圈”和“黑点”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4.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
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一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一)认识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二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一 物质的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总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二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性质:①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只是原有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别的分子或别的物质。
②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也在不断运动,原子间有间隔。
③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原子也是构成分子的一种粒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原子构成①原子② 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相对原子质量:①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原子量;②原子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③单位为一.(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1.阳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如Na +、Mg 2+、Al 3+、4等(质子数>电子数) 2.阴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荷,如O 2-、F -、Cl -、S 2-等(质子数<电子数)(1)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 ⎪ ⎩ ⎪ ⎨ ⎧ ⎩ ⎨ ⎧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电子 不带电荷 中子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子 原子核 : :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得n个电子,就带n个单位负电荷(四)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可以以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形态存在。
(3)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如此之多,难道它们真的都是最基本、不可 夸克模型
分的吗?近40年来大量实验实事表明至少强子是有内部结构的。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他因此获1969年物理奖。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和泰勒因在粒子物理学夸克模型发展中的先驱性工作而获物理奖。1965年,费曼、施温格、朝永振一郎因在量子电动力学重整化和计算方法的贡献,对基本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而获物理奖。温伯格和萨拉姆等以夸克模型为基础,完成了描述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弱电统一理论。他们因此而获1979年物理奖。目前统一场论的发展正向着把强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和把引力统一进来的超统一理论前进。并且这种有关小宇宙的理论与大宇宙研究的结合,正在推进着宇宙学的进展。 如今,人类为了把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统一起来,于是Gabriele Veneziano创造了弦论,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粒子。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的闭合圈(称为闭合弦或闭弦),闭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它已经成为人类探寻宇宙奥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粒子具有对称性
粒子具有对称性,有一个粒子,必存在一个反粒子。1932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电子质量相同但带一个正电荷的粒子,称为正电子;后来又发现了一个带负电、质量与质子完全相同的粒子,称为反质子;随后各种反夸克和反轻子也相继被发现。一对正、反粒子相碰可以湮灭,变成携带能量的光子,即粒子质量转变为能量;反之,两个高能粒子碰撞时有可能产生一对新的正、反粒子,即能量也可以转变成具有质量的粒子。
编辑本段基本粒子表
基本粒子的概念也在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人们的认识也在朝着揭示微观世界的更深层次不断地深入。 “基本粒子”的“祖孙”三代 10飞米 原子核的特写
物质的基本粒子
。这说明粒子会自发发生衰变,时间越长自发 衰变的越多。经过这个原则设计的实验进行测 量,测得u子的平均寿命是2.2×10秒 那麽u子衰变成什麽呢?在云室或乳胶中可以观 察到u子衰变成电子,但电子的径迹不在u子的 方向。电子从u子径迹的末端向另一方向射出 这说明u子衰变中不仅产生电子而且还产生一 种中性粒子中性在云室或乳胶中是显示不出径 迹的。
物质的基本粒子
我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大到宇宙天体,小至细胞原子.历史上人们为 认识物质不断努力着.古希腊哲学家指出我 古希腊哲学家指出我 们的物质世界是由许许多多”原子” 们的物质世界是由许许多多”原子”组成 不过这里的” 的.(不过这里的”原子”只是一种抽象化了 不过这里的 原子” 的概念,并非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指原子 并非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指原子)再如 的概念 并非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指原子 再如 中国古代的哲人们认为任何物质都是由一种 基本的粒子组成的. 基本的粒子组成的
尔后,1932年发现正电子,1937年 汤川秀树发现u子,1947年科学家又发现 K介子和介子(介子是质量介于质子和电 子之间的粒子),再到后来科学家们从 宇宙射线中发现了另外一些基本粒子, 特别是粒子加速器的发明使基本粒子的 数目大量增加。
同时人们发现,许多粒子都有和它质 量相同但电荷相反的粒子,这些粒子叫 作反粒子 反粒子(1927年狄拉克提出电子的方 反粒子 程即狄拉克方程它满足狭义相对论且能 够解释实验中已观测到的电子自旋可取 +1/2和-1/2,并预言正电子的存在并预 言一切构成物质的粒子都有反粒子)。
但是随着基本粒子数目的增加,同时由 于20世纪60年代盖尔曼夸克理论的提出 及被证明使人们认识到这些粒子也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图 2-1-5 (1)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8 。
(2)若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 y= 8 。
(3)写出铝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 2Al2O3 。
第二部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
构成物质的微粒
要点梳理
●要点 1 构成物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 、 原子 、 离子 等。
1. 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2)性质:分子具有 质量很小 、 体积很小 、 不停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等 性质。 (3)特点:分子是由 原子构成的。在 化学变化 中,分子可以再分;在 物理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2. (2012 揭阳)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现有 A、B、C、D 四种微粒,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微观示
——碳原子
意图
——氧原子
(1)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 。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D (填物质序号),属于有机物的是 A
(填化学式)。 (3)一个 C 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 构成的。 (4)写出反应 A+D→B+C 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点燃 CO2+2H2O 。
同种分子(原子)具有相同的性质;既可以讲种类,又可以讲个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联系 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要点 3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区别
粒子电性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
金属和非金属概念的含义;物理变化与化学考点1 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1)走近蛋糕店时,可闻到浓浓的奶香味,这表明( ) A .分子不可再分 B .分子可再分 C .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 .分子在不停运动2.(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3)牛奶、豆腐等食物中富含钙,这里的“钙”应理解为( )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D .分子3.(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7)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这里的“碘”应理解为()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1)不同点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作离子。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作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作阴离子。
(2)相同点都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粒子间都有空隙,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各异。
(3)联系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
3.原子团:由几个原子组成的原子集团。
[温馨提示](1)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
(2)同类的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又组成物质。
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与分子、原子不同,它只论种类,不论个数,没有数量意义。
(2018·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在贝类和苹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锌,这里的“锌”应理解为() A.单质B.分子C.元素D.氧化物[解析]在贝类和苹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锌,这里的“锌”指的是元素,是化合状态。
[答案] C(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干冰可用于制作舞台烟雾,干冰的升华过程体现了() 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不可再分C.分子是最小的微粒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解析]干冰可用于制作舞台烟雾,是因为干冰的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向四周扩散,制作舞台烟雾,故A 选项正确。
中考化学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考纲要求】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和含义;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知识网络】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构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成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物质原子质子(带正电)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结构中子(不带电)构核外电子(带负电)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离子分类阴离子【考点梳理】考点一、分子(高清课堂《物质构成的奥秘》一、2)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分子有什么化学性质,由这种分子聚集成的物质就有什么化学性质。
如一氧化碳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分子的聚集状态决定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水分子间距离很小时水呈液态,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水呈气态,水分子规则排列,不能自由移动时水呈固态(冰)。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
2.分子基本性质:(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一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且不断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用此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等。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如氢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而水分子不能与氧分子反应。
【要点诠释】用分子理论解释物理、化学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变;通电氢气+氧气,在此反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应中,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05分子和原子 提升讲义-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课程
分子和原子一、内容概述通过对分子、原子的学习,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强调化学性质)。
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很多,如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酒精、氨等等,都是由相应的分子直接构成的。
这些分子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旦分子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随着改变。
2、不能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因物质性质既有化学性质又有物理性质的涵义,而许多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溶点、沸点、光泽、延展性、硬度等,单个分子是体现不出来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是运动的;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解释日常现象的理论依据。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四)、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强调化学变化,原子核不变)。
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子在化学反应里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可“分”。
2、几点说明: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
如核反应时,原子核发生裂变,说明原子也是可分的。
②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例如氖气、铝等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五)、原子和分子的联系与区别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见下表。
(六)、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时,我们应该从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去深入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如水结冰→液态水→水蒸气。
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化学基础知识问答(3单元)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知识问答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哪几种?答: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
2、什么是分子?它具有哪些特性。
答:分子是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它具有“小、动、间”的特性。
即: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3、什么是原子?它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4、分子和原子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答: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同再分。
相似点:都能构成物质。
都具有“小、动、间”的特性5-①、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答: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部位,核外是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原子核作永不停息的高速运动。
它们就是这样构成原子的。
5-②、是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答:不是,氢原子中不含中子。
氢原子是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的。
6、原子显电性电性吗?为什么?答:原子不显电性。
因为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的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7、什么叫核电荷数?它与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答:核电荷数就是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与中子数没有必然关系。
8、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答: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也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9、什么叫做电子层?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又是如何命名的?答:电子层就是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区域。
通常由电子的能量高低来决定。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离原子核最近的电子层叫做第一层,次之叫做第二层,依此类推。
10、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哪些规律?答:规律是: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能超过18个;③排布的顺序是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排满第二层后,再排第三层。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1.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A .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B .1L 芝麻和1L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2LC .走近花园,闻到花香D .1LH2和1L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停运动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B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C .干冰中的分子间有间隔D .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4、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容易失去电子的是(填入序号,下同),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2)表示稳定结构的是。
(3)上述微粒中有两种容易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5、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请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的名称。
⑴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构成的;⑵人工降雨用的干冰是由构成的;⑶食盐中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6、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2个铁原子;2个氢分子2个水分子;2个镁离子2个碳酸根离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A水的蒸发(物理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B 水的电解(化学变化)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纯净物的是;单质的是;化合物的是;氧化物的是。
二、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各元素原子最外电子数目的特点三、离子2个氮原子2个氮分子2个镁离子2个钾离子2个铁原子n个水分子根据下列6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用代号填写)(1)A与属于同种元素。
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核子),负责带有净正电荷的质子,中子是中性的,而电子则围绕着核子移动。
质子是质量较大的粒子,其质量接近于1个质子质量单位(amu)。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它们与电子的电荷相互作用并保持原子的稳定性。
中子是质子的质量相近的粒子,但是中子没有电荷。
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量来计算。
电子是非常轻的带负电荷的粒子,其质量远小于质子或中子。
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中分布,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一对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电子和质子相互吸引,形成稳定的原子结构。
原子的质子和中子被包含在核子中,核子的数量确定了元素的原子数。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编号。
例如,氢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因为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
元素的同位素指的是原子的质子数量相同,但中子数量不同的情况。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在核反应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例如,氢元素有三种主要的同位素:氢-1(质子和中子都只有一个),氢-2(质子和中子有一个),氢-3(质子和中子都有一个)。
电子以轨道的形式分布在原子的外部,这些轨道被称为能级。
能级的数量由电子排布规则决定,其中最内层的能级最靠近核子。
电子按照能级顺序填充轨道,遵循奥卡规则和洪特规则。
每个能级可以容纳的电子数量是固定的,第一能级可以容纳2个电子,而第二能级可以容纳8个电子。
通过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数量,可以计算出元素的相对原子量和原子量。
相对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比值,而原子量则是指一个元素原子的质量。
总结起来,原子的质子和中子构成了核子,其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
电子则围绕着核子移动,按照能级顺序填充轨道。
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行为。
这些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
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硫酸、氯化氢、水、甲烷、酒精等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石墨、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金属晶体等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食盐、氢氧化钠、纯碱、等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