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 期末复习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获得
大小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获得
方位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平衡觉和动觉等获得距离知觉
时间知觉活动的内容情绪和态度时间标尺的利用
运动知觉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考标志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
错觉1、几何图形错觉2、形重错觉3、大小错觉4、方位错觉5、运动错觉
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6、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客观因素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反复出现的对象新奇独特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对象
主观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情绪个性经验
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
(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
处理类件时要按以下几点进行:
(1)总台服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示前台经理,不宜当众揭穿客人的谎言,避免客人当众难堪,恼怒。
(2)由前厅经理或前厅管理人员,将事离现场,或请客人到茶座、吧小坐。
(3)先听取客人的意见,然后再做细致耐心的工作。
第五章旅游者人格
☆1、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是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2、三个理论:
☆3、四种气质类型:
多血质:血液占优势王熙凤
粘液质:粘液占优势诸葛亮
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张飞
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林黛玉
△6、心理学是由哲学和生理学组成
☆7、现代心理学三大流派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与理论基础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1.感觉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只负责接收、传递、整合信息,不能解释信息。
2.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就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
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其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适应性: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捷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对比性: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联觉:是指一种感觉见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3.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主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客观事物总是有选择地以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2)理解性:根据主体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3)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而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1)旅游对象的组合(2)旅游对象和背景的对比(3)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4)新奇独特的刺激物(5)他人的言语提示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与动机(3)个性(4)情绪(5)知识与经验(6)生理条件(7)社会阶层 5.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1)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3)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4)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知觉(5)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知觉6. 旅游风险知觉的种类:(1)功能风险(2)资金风险(3)社会风险(4)心理风险(5)安全风险(6)时间风险7. 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报酬不确定(3)缺乏旅游经验(4)信息不充分(5)相关群体的影响8. 消除风险的方法:旅游者减少风险的方法:(1)广泛搜集信息,认真比较衡量(2)重复购买相同的旅游产品(3)适当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4)寻求高价格,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降低风险的对策:(1)做好提醒工作(2)树立自身良好形象(3)注重广告和口碑的宣传(4)兑现承诺(5)注重与客人直接沟通9.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旅游心理学重点整理
现代旅游心理学第1章1.心理现象的构成: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个性心理{个性动力系统[兴趣爱好需求动机价值]、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2.旅游心理学是以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旅游客体对旅游心理的影响等作为分析对象。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和访问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心理测试法第2章1.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主观感受能力。
它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旅游广告、价格等旅游消费刺激有无感觉、感觉强弱的重要标志。
感受性通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
2.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某种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如一定强度和时间的光亮、色彩、声音等。
旅游者感受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旅游消费刺激物的感觉阈限值高低。
一般来说感觉阈限之越低,感受性越大,二者成反比关系。
3.知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但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4.知觉的性质:恒长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5.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大题):客观因素:知觉对象的形状(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反复出现的对象、运动变化的形象、新奇独特的对象),对象的组合(相似律、接近律、连续律),个体的生理条件,对象的对比(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人知觉),对象的附加条件主观因素:期望、动机、经验、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个性特征(兴趣、气质、性格)6.时间知觉:是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客观的持续时间、速度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最大的特点:时间知觉的相对主观性,即对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知觉。
(一快二慢三准时旅途要快游览过程要慢)7.距离知觉:(阻止作用和激励作用)又称为“距离摩擦力”,是指旅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当一个人从甲地到乙地旅游时,要付出金钱、时间、方便、身体等方面的代价,甚至还要付出情感上的代价。
2024学年6月份考试 旅游心理学 复习题
第一章一、单选题1、人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A.认识过程B.行为过程C.反应D.个性心理2、“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意”这是研究人心理的( )。
A.观察法B.实验法C.案例研究法D.内省法3、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选项是()。
A.兴趣B.能力C.气质D.性格二、多选题1、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学习过程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旅游行为的影响B.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C.旅游业的服务心理和行为D.旅游企业的管理心理和行为3、属于旅游心理学调查法的研究方法有()。
A.心理测试法B.访谈法C.问卷法D.内省法4、旅游心理学的直接理论基础包括()。
A.普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5、下列有关“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有()。
A.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B.有利于旅游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C.对提高员工的心理及职业素质具有指导意义D.为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理依据三、判断题1、广义的旅游心理学只研究旅游者及旅游行为主体的心理。
2、旅游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应用学科。
3、人的心理活动是神经系统有规律活动的结果,如果人脑发育不全或有损伤,人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异常。
4、内省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一些心理测试量表,测试出被测试者有关的心理品质。
第二章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复杂知觉的是()。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触知觉D.运动知觉2、说到商人,人们总和“唯利是图”联系起来;说到军人就认为威武、刚强,这是因为()。
A.马太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3、有的年轻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这是因为()。
A.马太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体现了旅游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5、一个人换了衣服或发型,他的亲朋好友仍然认识他,这是因为()。
旅游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填空、选择:16656474551.旅游心理学:2.首因(晕轮、刻板、经验)效应P233.格式塔心理学P214.对旅游距离的直觉(阻止作用、激励作用);对旅游时间的知觉(旅行要快,游览要慢,一切活动要准时);5.旅游需要:是旅游者或潜在的旅游者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的内心状态6.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的状态以达到一定旅游目标的动力或内驱力7.旅游偏好:旅游者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极端肯定的心理倾向8.人格:也称个性,是指构成个体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反映了个体差异性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9.性格是人格的核心部分,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面貌10.从个体旅游行为来看,文化普遍渗透于社会群体每个成员的意识中,主要通过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风俗习惯等对旅游行为产生影响。
11.职业规划: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12.横向整体化服务: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语言、技术、项目、时间和时机等方面的内容,它们是服务质量的体现。
13.在整个旅游服务过程中,“客我交往”都是紧紧围绕着“如何解决供需矛盾”、“融洽主客相互关系”、“创造良好的气氛”、“促进旅客消费风问题进行的”14.效价:一般用V表示,是指被激励者所预计的行为结果所带来的满足和不满足的程度15.期望值:用E表示,是指被激励者对于经过努力能达到某种目标的期望概率,也就是员工对自己能否达到美女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16.媒介性:用I代表,也常称为工具性或手段性,是指员工对他作出的成果与他期望得到的结果之间联系的认识。
17.激励力量:用F或M代表,指某一目标或某一措施所产生的推动被激励者作出的绩效的力。
简答:1.旅游决策过程(5个识别旅游需求或旅游环境——寻求旅游相关信息——作出旅游决策——消费旅游产品和服务——购买旅游产品后的体验和评价)P62.旅游知觉的基本特征(4个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性)P203.旅游需要的作用(旅游需要决定旅游行为,强度——程度,层次——方式)4.旅游者学习的内容(动机、态度、应对旅游风险、处理旅游疑虑)5.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经济、时间、社会)6.旅游动机的激发(产品、企业、设施和机构、宣传)(1)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2)加强旅游企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职工素质,增强旅游业的组织接待能力(3)旅游产品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使旅游设施和机构具有较强的供应能力(4)加强旅游宣传,把潜在的旅游动机激发出来7.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和方法(产品、宣传、活动)P51(1)更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质量(2)重视旅游宣传,改变旅游者的认识(3)引导参加旅游活动8.旅游者情感的激发与调控(激发有利、调控不利)P579.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的职业性格特点(主动热情、耐心服务、适应环境、积极进取、豁达宽容、态度严谨、乐观自信、合作竞争)10.旅游企业员工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3方面:(1)敏锐的观察力(2)良好的记忆力(3)较强的交际能力<重视给客人的第一印象,简洁流畅的表达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的能力>11.新员工面临的主要职业适应障碍和调试方法P104(1)明确职业角色的要求,消除角色障碍(2)提高个人素质,切合岗位要求(3)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建立适度的人际关系(4)克服极端化思维,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和评价12.职业倦怠对个体的影响(生理上的异常、心理上的波动、行为上的不适当)13.员工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正确认识职业压力、自我调节以减轻职业压力)P10914.客我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坚持“双胜”原则、不与客人争输赢,正确理解“客人总是对的”、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P11415.旅游交通服务的心理对策(1)不断提高旅游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基础设施、交通工具)(2)确保旅游者的安全(3)旅游交通服务的全面化16.如何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者进行商品推销、精心设计和布置商品陈列、重视商品包装、提供优质服务)P14017.游客在景区的心理状态(紧张感与解放感、新奇感与急切感、审美感与愉悦感)18.游客对旅游服务的需要的基本特征(强调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重视愉悦活动氛围和参与性、合理安排旅游娱乐活动)19.提供旅客满意度的对策(塑造旅客满意的旅游企业文化、重视员工的沟通和培训、真正了解旅客的需求并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中、客观营销,降低期望值、科学地倾听旅客意见、建立旅客数据,及时沟通并进行动态管理)20.目标激励基本要求(目标要具体、员工参与目标制定、目标难道适中、目标过程中的及时反馈)21.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体的影响(社会助长和社会干扰、社会堕化、去个性化、从众与服从、群体内聚力)散的:1.旅游心理学研究对象,实践任务2.影响旅游行为的因素(个体、社会)3.影响旅游偏爱的因素(态度的强度和复杂性);吸引力=(个体获得利益的相对重要性)*(个体感觉到目的地提供利益的能力)P494.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旅游者本身、态度自身、外界条件)5.旅游情感的特点(兴奋性、易变性、敏感性、多虑性、及时性)6.人格形成的因素: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7.游客对旅游交通的心理需求(安全知觉、时间知觉)8.影响旅客满意度的因素(产品本身、销售活动、服务、旅客的个人感受)9.激励的关键要素(激励的时机、频率、程度)案例:P65:伯恩的人格理论PAC理论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儿童我要、父母保留态度提出质疑、成人理智决策在一般情况下,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明显地存在于儿童自我状态之中,父母自我状态持保留态度,成人自我状态则起仲裁作用。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旅游者心理: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心理活动支配其行为,形成反应活动如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学习等。
2、研究旅游工作者心理: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工作效率和工作技术直接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者的心理感受、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
3、研究旅游管理者心理: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工作的成败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
4、研究旅游地居民心理:研究他们心理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类,有助于正确处理旅游地居民、旅游者、旅游开发商及旅游管理部门的关系。
5、研究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各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因素对旅游经营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处理好人际关系达到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6、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心理问题:可以更好地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利于旅游企业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有助于创新旅游产品(1)有助于旅游业提供满足旅游者现实和潜在需求的旅游产品。
(2)有助于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2、有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1)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
(2)有助于转变旅游服务观念。
3、有助于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1)有助于旅游市场营销。
(2)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4、有助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1)有助于旅游资源开发原则的贯彻。
(2)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
5、有助于社会关系和谐有助于构建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旅游消费决策的内容1、旅游消费决策的形成是由旅游消费心理活动的三个过程促成的。
(1)旅游消费决策类型(2)规范性决策(3)重大性决策4瞬时性决策规范性决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决策问题。
这种决策通常依靠人们的经验就能完成。
重大性决策是指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决策。
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信息,这类决策通常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旅游心理学考试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试重点1、什么是旅游心理学狭义的旅游心理学只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即旅游行为的主体;广义的旅游心理学不仅研究旅游者的心理,而且研究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的心理基础。
2、旅游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对象:研究任务:通过对游客的心理研究,了解激励和影响游客做出各种旅游决策的心理因素,为旅游市场的预测和开发以及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促进国际旅游业发展。
研究意义:(1)有助于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供心理指导;(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心理学依据;(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4)为优化旅游企业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5)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旅游企业高素质员工的建设3、什么是学习p48学习是指由经验产生的相对持续的行为变化。
4、学习的理论及代表人物p48(1)行为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是对外部事件做出反应的结果。
典型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B仪器条件反射;斯金纳(2)认知学习理论。
强调内部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5、知觉的误区有哪些p27(1)刻板的分类。
即根据知识和经验,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简单甚至任意地对感知对象进行分类。
(2)第一印象。
他是在首次接触时所留下的印象。
(3)光环效应。
它是指通过将物体的某些特征外推到物体的整体特征来美化或诋毁物体的现象。
(4)心理定势。
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也就是说,他在对人产生认知之前,就已经将对方的某些特征先入为主地存在于自己的意识中,使知觉者在认识他人时不自主地进入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6.影响游客感知P30的主客观因素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客观因素:(1)旅游刺激物本身的性质(2)知觉对象的运动(3)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差异、运动)(4)旅游者的生理条件影响旅游者知觉的主观因素:(1)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2)旅游者的兴趣(3)旅游者的情绪情感(4)旅游者过去的经验7.闭合原则和邻近原则的概念。
旅游心理复习要点
旅游心理复习笔记1、需要的特性:对象性、社会性、层次性、差异性、发展性2、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3、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组织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4、旅游知觉心理定势: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印象5、态度的形成:服从、同化、内化阶段6、旅游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状态、特征7、旅游服务人员的能力特征:敏锐观察力、良好记忆力、政策的自信、业务的实施、较强的交际8、旅游者对导游服务的心理要求:对导游员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的要求9、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角色素养;形象素养(体态容颜自然端庄、服务穿着舒适大方、行为举止得体)旅游动机: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旅游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属性的整体反映。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旅游态度:人们对旅游对象和旅游条件作出行为反映的心里倾向(组成部分:认知、情感、意向成分;特征:对象性、社会性、内隐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价值性、调整性)情绪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旅游决策:旅游者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过程个性:一个人的各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的特点的总和及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社会制约性、可优化性)社会角色:角色规范:符合角色身份和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
角色期待:社会或团体对其成员按照既定的角色规范履行权力和义务的心里倾向。
角色冲突:个体在角色扮演是所遭遇的心理困境(角色内冲突、个体内部同角色的冲突、个体外不同角色的冲突)家庭生命周期:一个家庭有诞生到以后经历的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直至消亡的过程。
它是有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的年龄、家庭规模和主人的工作状况等变量系统结合而成的复合变量。
旅游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点1.知觉、感觉的区别联系:知觉和感觉都是通过感官对当前事物做出的直接的、生动的反应。
①其差别在于:感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如颜色、声音、形状等;知觉则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的、整体的反应。
在知觉阶段,人们头脑中产生的不是事物的单个属性或部分的孤立影像,而是具体事物的完整映像。
如一座高楼、两棵大树、多辆汽车等。
②两者联系:感觉与知觉又是不可分割的,知觉之所以在当前能够一下子反映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大脑中储存着相同的感觉信息组合,因此当前只要有其中一种感觉信息的作用,就能引起这个感觉信息的组合兴奋,产生相应的知觉,所以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信息的储备就没有知觉的形成。
2.距离知觉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旅游者的距离知觉是指旅游者对旅游对象距其远近的知觉,亦即对旅途长短、远近的感受与判断。
距离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部分。
旅游者的距离知觉对旅游行为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一是阻止作用,距离的阻止作用称为“距离的摩擦力”,随着旅行距离的增加,人们付出的金钱、时间、体力、情感等方面的代价也在增加,这些和距离成正比的代价,对旅游行为起着阻止作用。
②二是激励作用,“远方崇拜”是人类的天性,遥远的目的地因为远,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人们希望能感知到现有的生活环境中所看不到的、听不到的远方世界,从心理上说,遥远的旅游胜地所产生的朦胧感与神秘感能给人以更多的新奇和多样性的希望满足旅游者追新猎奇的需求。
③针对距离知觉的“阻止作用”和“激励作用”的特点,旅游目的地对短途旅游者的营销策略应强调“近距离,低成本,高享受”的特点;而对长途旅游者,则应突出“旅游产品独特性、异地性、神秘性”,强调旅游过程中获得的益处大于所要付出的代价,以抵消距离知觉的阻止作用。
3.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一般旅游态度是指对旅游整体的态度,或对某一概括性旅游对象的态度,作为一般旅游态度对象的对象往往具有“类概念”的特征。
旅游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的组成:(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兴趣、爱好、需要、动机2、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三)心理状态积极性·B ·A情绪性·C ·D二、心理的本质P181、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自然和社会)的反映3、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心理反过来也指导人的社会实践4、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5、人的心理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三、旅游心理学(一)概念P5是研究在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并研究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
(二)研究对象P4旅游者: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旅游服务人员:服务心理——服务行为旅游管理人员:管理心理——管理行为四、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P81、有助于旅游事业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理依据4、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五、研究方法遵循四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方法:P51.观察法①全面观察②重点观察③长期观察④定期观察2.实验法①自然实验法②实验室实验法3.调查法①问卷法②座谈法4.个案研究法第二章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一、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一)行为的概念行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内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二)模式的演变S-R模式约翰·华生刺激-反应模式B=F(S,A) 托尔曼中介变因B=F(P,E) 德国勒温(B个体的行为,P 个体的各种特征,E环境)S-O-R模式内外因素刺激-心理活动过程-旅游者旅游行为二、行为决策的方式和过程(一)方式①一般性决策(规范性)是指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一句长期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
旅游心理学重点
1.心理学的三大流派:行为主义、精神主义、人本主义。
2.心理学的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3.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威廉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旅游动机具有哪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5.旅游者三求心理:求补偿、求解脱、求平衡。
6.态度结构有三个层次:认知、情感、意向因素7.旅游知觉的四个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8.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9.气质体液说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10.酒店客人需求心理:便利心理、安全心理、卫生心理、安静心理、公平心理问答题:1、请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谈一谈旅游服务应该怎样满足游客的需求。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请论述一下导游应该具备的气质特征。
①感受性、灵敏性不宜过高。
②耐受性和情绪兴奋性不能低。
③可塑性要强。
3、请结合加拿大医生埃里克对人格的三种分类,论述在面对这三种人格时应该如何处理。
对父母自我型的旅游者,要用儿童自我状态先接受下来,避其锋芒,使客人的自尊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后再设法调动客人的成人自我状态并晓之以理;对儿童自我型的游客,要用父母自我状态的慈爱一面,展现出宽容、忍让,先予以缓冲、小气,而后再唤起其成人自我状态,进行平等、理性的交往。
4、旅游企业员工压力的来源和缓解方法。
来源:①环境压力源。
②组织压力源:组织结构、领导者的风格、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网络。
③工作压力源:工作负荷、角色冲突、工作特性。
④个体压力源。
⑤职业发展压力源。
缓解方法:EAP的实施:①进行专业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问题评估。
②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
③对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环境的设计与改善。
④开展员工和管理者培训。
⑤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
5、员工激励的方法与途径。
方法:外在激励:物质性激励、社会情感激励;内在性激励;管理激励。
旅游心理学期末试题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选择题1.如果意识的批判能力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起作用,人就会不加怀疑、不加批判、不加抵制的接受来自外界或来自本人的影响——这就叫做才“受暗示”。
2.“晕轮效应”是指人们由于在交往的初期看到了对方的某一特别突出的品质,就对对方的其他或优劣的品质视而不见。
3.“三少一多”即少了新鲜感,少了亲切感,少了自豪感,多了精神紧张。
4.旅游团队是一种具有临时性、松散、性发展性和依赖性的特殊群体。
5.托夫勒指出:“经济的心理化”有两个步骤:…….6.客人“是否不满意”,这取决于他们得到的服务是否具备某些“必要因素”而客人“是否满意”,这取决于他们得到的服务是否具备某些“魅力因素”。
“必要因素”是服务中那些“少了它就不行”的“共性”因素,而“魅力因素”是服务中那些“有了它才更好”的“个性”因素。
7.为客人提供“补救性服务”也就是要通过“代偿”“合理化”和“宣泄”来减轻客人的挫折感。
8.要开好“座谈会”,需注意以下几点:1.座谈会要自然而然的开起来……..9.对游客做劝导工作的顺序,一般应是先做“不聪明而内向”型游客的工作,然后做“不聪明而外向”型和“聪明而外向”型游客的工作,最后做“聪明而内向”型游客的工作。
10.要处理好于“中心人物”之间的关系,导游员就必须抓好“接近”、“展现”和“利用”这三个环节。
11.所谓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就是要创造条件,使员工从“依从”上升到“认同”,从“认同”上升到“内化”12.在对员工施加惩罚时,应遵循“红火炉原则”,即应该像烧红了的火炉那样,“你不碰它,他绝不会自己跑过来烫你”,“只要你敢碰它,它就烫你,而且当时就烫”;“对谁都一样,谁碰它,它就烫谁”;“第一次就烫得很厉害”;“只烫你碰到它的那一部分,不会烫你别的地方,更不会烫你的全身”。
13.员工都是“复杂人”,这也就是说,他们既是“经纪人”,也是“社会人”,也是“自我实现人”。
1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15.人的情绪有“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这三个相互联系的侧面。
旅游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述(ɡài shù)1、旅游(lǚyóu)心理学定义: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相关人群(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心理;2)服务(fúwù)心理;3)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3、人的心理(xīnlǐ)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研究旅游(lǚyóu)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方法:自然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测验法、内省法第二章旅游者心理活动一、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2、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生理状态、心理发展、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3、需要的种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旅游需要的作用:旅游需要决定旅游行为,旅游需要的强度决定旅游行为实现的程度,旅游需要层次决定旅游行为方式5、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6、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需要是产生旅游行为的主观条件。
然而,旅游行为的最终实现,还需要具备适当的客观条件。
这些客观条件主要有:经济条件、时间条件、社会条件7、旅游者的动机分类:修养身心的动机、好奇探险的动机、审美的动机、社会交往的动机、宗教信仰的动机8、影响旅游者需要和动机的因素:旅游的价格、收入的变化、预期的变化、偏好的变化9、旅游者动机的激发: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服务管理、加强旅游宣传二、旅游者的个性1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信念(xìnniàn)、理想等,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发展方向。
旅游心理学重点整理
现代旅游心理学第1章1.心理现象的构成: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个性心理{个性动力系统[兴趣爱好需求动机价值]、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2.旅游心理学是以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旅游客体对旅游心理的影响等作为分析对象。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和访问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心理测试法第2章1.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主观感受能力。
它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旅游广告、价格等旅游消费刺激有无感觉、感觉强弱的重要标志。
感受性通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
2.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某种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如一定强度和时间的光亮、色彩、声音等。
旅游者感受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旅游消费刺激物的感觉阈限值高低。
一般来说感觉阈限之越低,感受性越大,二者成反比关系。
3.知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但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4.知觉的性质:恒长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5.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大题):客观因素:知觉对象的形状(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反复出现的对象、运动变化的形象、新奇独特的对象),对象的组合(相似律、接近律、连续律),个体的生理条件,对象的对比(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人知觉),对象的附加条件主观因素:期望、动机、经验、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个性特征(兴趣、气质、性格)6.时间知觉:是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客观的持续时间、速度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最大的特点:时间知觉的相对主观性,即对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知觉。
(一快二慢三准时旅途要快游览过程要慢)7.距离知觉:(阻止作用和激励作用)又称为“距离摩擦力”,是指旅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当一个人从甲地到乙地旅游时,要付出金钱、时间、方便、身体等方面的代价,甚至还要付出情感上的代价。
旅游心理学重点
旅游心理学1.晕轮效应:指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
刻板效应:指的是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第一印象:是在首次接触时所留下的印象。
期望效应:也被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是指在生活中人们的真心期望会变成现实的现象。
2.知觉的特征: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感觉的特征:a感受性b适应性c对比性d舒适性3.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4.态度的构成:a认知成分(是指对人、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评价)b情感成分(是指对人、事所作的情感判断)c意向成分(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态度的特点:a社会性b对象性c内隐性d稳定性与可变性e价值性f调整性影响态度的因素:A旅游者本身的因素:a需要b性格特点c智力水平d自尊心B态度的特点a态度的强度直接影响旅游者态度的改变b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c 构成态度的三种成分(认知、情感、意向成分)一致性越强,越不容易改变;如果三者之间直接出现分歧、不一致,则态度的稳定性较差,也就比较容易改变d态度的价值性也对旅游者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e旅游者原先的态度与要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C外界条件对态度改变的影响a信息的作用b旅游者之间态度的影响c团体的影响态度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影响:a提高旅游产品的形象b重视宣传c引导游客参加消费活动5.父母、成人、儿童的三种状态:a父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是人们通过模仿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在其心目中具有父母一样的权威而获得的态度和行为方式b成人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掌管理性的、非感情用事的、较客观的行为。
c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是好奇心、创造性、想象力、自发性、冲动性和新发现引起的激动等的源泉。
6.人格的定义:人格也叫个性,指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旅游⼼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旅游⼼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旅游⼼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理学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理和⾏为。
主要包括:1、旅游者的消费⼼理和⾏为;2、旅游⼯作⼈员的服务⼼理和⾏为;3、旅游企业管理⼼理和⾏为。
(⼆)旅游⼼理学的研究任务旅游者1、旅游者为什么要旅游?2、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旅游⼯作⼈员3、旅游⼯作⼈员如何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4、旅游⼯作⼈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理素质?如何进⾏⾃我⼼理调适?旅游企业5、如何建⽴与维持良好的⼈际关系?6、旅游企业如何激发员⼯的积极性?旅游⼼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理学1879年冯特在莱⽐锡⼤学创⽴第⼀个⼼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理学诞⽣⼼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理学:研究⼈的⼼理现象和⾏为发展规律的科学。
⼼理学研究⽅法的研究⽅法主要有三种: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理现象——⾃⼰总结⼼理现象的内容:(重要知识)西⽅现代⼼理学三⼤势⼒旅游⾏为的研究模式⼀、旅游者的决策类型:冲动性决策;习惯性决策;重⼤性决策(回看书本)⼀般说来,⼈们的旅游决策常分布在习惯性决策和重⼤性决策之间。
⼆、旅游者知觉第⼀章旅游者的知觉第⼀节感知觉的⼼理原理⼀、感觉与知觉感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节知觉的特性⼀、影响知觉的因素1、刺激因素(1)刺激强度的影响(2)刺激时间的影响(3)感觉相互作⽤的影响2、个体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经验与期望、个性、社会地位、收⼊、职业、健康、情绪等等⼆、知觉的特性——回看书本(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格式塔⼼理学派提出知觉的整体性有以下⼏个组织原则:接近原理相似原理连续原理闭合原理(4)知觉的恒常性第三节社会认知偏差(⼀)⾸因效应(⼆)近因效应(三)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四)刻板印象(五)情绪效应第四节旅游知觉旅游知觉:直接作⽤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环境的整体属性在⼈脑中的综合的反映。
旅游心理学重点
1、旅游心理学重点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A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爱好等其中需要是核心;B 个性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以性格为核心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行者心理、旅行服务心理、旅行治理心理5、感受:是人脑对直截了当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截了当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6、感受性和感受阈限:感受性,确实是人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即人的感受灵敏程度,它的高低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感受阈限是指能引起感受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例关系7、感受的特点:感受的相互作用、感受的适应性、感受的对比性8、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刻知觉、运动知觉9、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明白得性、恒常性10、旅行者的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缘故。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促使个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条件称为诱因11、明白得题:1 胆汁质(兴奋型)2 多血质(爽朗型)3粘液质(安静型)4 抑郁质(弱型)详见课本81—82 12、能力: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
才能与天才也是能力的表现。
才能:为了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才能。
天才:才能的高度进展确实是天才,它是多种能力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制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13、能力的种类:按照能力的倾向性能够划分为一样能力和专门能力14、人类最差不多或最原始的情绪是:欢乐、愤慨、惧怕、悲伤情绪的内容: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社会内容: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人的表情:面部表情、语调表情、体态表情15、旅行者的情绪情感特点:兴奋与新奇、易变与波动、敏锐与多疑、矛盾与多虑16、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基础)、情感成分(核心)、意向成分17、旅行服务产品的特点:服务产品的无形性、服务内容的感受性、服务产品对象的直截了当性、服务产品的实效性、服务产品价值的不可储存性、服务产品质量评判的情感性、服务产品质量的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里现象和行为表现。
2、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里和行为规律。
3、旅游者心里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心理适应。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为了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2、访谈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开放和封闭问卷)4、测验法第二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里依据。
3、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里依据。
4、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旅游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事旅游消费者获得“游戏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人脑对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
(3)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6)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2、情感过程和3、意志过程(大体看一下)二、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的构成)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倾向。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的动力系统,它能制约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其基本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消费者的差异主要是个性倾向的差异。
个性倾向的构成成分是有差异的,需要的是个性积极的源泉,信念是核心,世界观是最高调节器。
2、个性心理特征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
(1)旅游消费者的气质气质是个人于神经过程的特征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旅游消费者的能力能力指旅游消费者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里特征。
(3)旅游消费者的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三、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是什么)1、消费心理是旅游消费者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旅游消费心理的源泉。
3、旅游实践活动是旅游消费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4、旅游消费心理的自觉能动性。
5、旅游消费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第二节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一、研究行为是旅游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二、行为的一般概念德国列温,行为是个体和周围环境的函数。
知道此函数B=f(P.E)三、行为的决策过程(分为一般和重大)四、影响行为的因素(看书中的图)知觉是一个人选择、组织和解释信息,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世界的过程;学习指的是经验的积累所带来的个人行为的变化;动机是调动一个人的行为去实现其个人目标的一种内在原因;个性指的是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以及把阅历和行为系统整理起来的心理结构;态度是对对对事的一种内在倾向,是行为的一种准备状态第三章旅游消费动因第一节需要是旅游消费积极性的源泉一、什么是需要需要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欲望,要求。
二、需要的特点1、对象性2、社会性3、周期性4、差异性5、发展性三、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五种,每种需要都有不同的内容,按照它们上下间的依赖程度,分为五种层次:1.自我实现需要:知识、理想、抱负等――最高目标2.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等3.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情感、集体荣誉感等4.安全的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等――是生理需要的安全保障5.生理的需要:食物,水,氧气,性等――最重要得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呈上升的趋势,高级需要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
一个人只有当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才会成为推动行为的动力。
母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生理、安全)可以通过处部条件得到满足,高级需要(社交、尊重、自我实现)是丛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而且越是得到满足,越有激励作用四、旅游是生活多样化的源泉1、知道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2、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环境的单一性或复杂性并不过分,大多数人对这些环境还是欢迎的。
但有些人却大量需要单一性或复杂性,而另外一些人所需要的单一性或复杂性却很有限。
因此,人们一般都要设法使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保持最佳的心理紧张程度的平衡。
否则,单一性过多,人会产生厌倦;复杂性太多,人会产生恐惧。
第二节动机是推动旅游消费行为得直接动力一、什么是动机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们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得动力。
旅游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个体的内在条件,旅游需求。
二是外在条件,刺激。
二、旅游动机的种类依据旅游动机的形成的原因,可将旅游动机分为两大类:一为内在需要—心理类;二为外在刺激—目标类。
心理类旅游动机在旅游动机的研究中被研究者称为“推力“。
目标类旅游动机在旅游动机的研究中被研究者称为“拉力”。
依据旅游动机在旅游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把旅游动机区分为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
引发旅游动机的行为有一下几种;1、健康2、好奇心3、受教育4、获取乐趣5、社会交往6、寻求精神价值7、闲暇和消遣8、探亲访友于追宗归祖9、地位和自我实现三、动机与旅游行为动机推动行为,为行为建立明确的方向,动机赋予行为一定的个性化涵义。
第三节目标是引发旅游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一旅游目标指人的旅游需要的一种期待,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追求的与其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二、旅游诱因诱因泛指导致某种事情发生的原因。
从旅游业角度看,诱因是旅游者所追求的对象蕴含在旅游业为旅游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东西。
三、旅游目标的诱发原因1、旅游目标的价值指某一旅游目标对旅游者的意义或积极作用。
2、旅游目标的魅力指旅游目标讨人喜欢和有吸引力。
3、旅游目标的清晰度指旅游目标的明确程度。
4、旅游目标的适宜性指旅游目标设置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适度。
总之,人的旅游行为时由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引起的,由动机推动,由一定的目标调节。
第四章旅游消费知觉第一节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一、知觉的选择性――――指知觉在一定时间内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仅指向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
(名词解释)1、知对象(刺激)本身的特性2、主体本身的特性二、知觉的组织性1、接近原则:2个或2个以上的刺激若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每一物体都有被视为构成整个知觉组型一份子的倾向。
2、相似原则:多种物体在形状与性质上具有相似特征时,人们在知觉上将其归类的倾向。
3、封闭原则:若干个刺激共同包围一个空间,有形成同一知觉形态的倾向。
三、知觉的解释性(把书上的那段看看就行)第二节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一、首次效应当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的旅游地,第一次和当地人接触,第一次品尝地方风味,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
(难免以偏概全)二、晕轮效应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主观)三、经验效应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
(局限性)四、刻板印象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第三节旅游消费活动的社会知觉(社会自觉就是对人的知觉)一、对个人的知觉指对一个人的外表和言语的认识,从而了解这个人的心理和品质。
1、对表情的认识2、对性格的认识3、对角色的认识二、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主要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判断人际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因素:地理位置上的远近2、交往频率:接触次数的多少3、类似性因素:个性特征方面大字相像的因素。
三、(什么是)自我知觉1、自我知觉是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它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2、自我的两个层面,一是个体内部意识的自我,一个是呈现于外部世界的自我。
3、自我知觉的发展阶段:生理――社会――心理第四节旅游消费知觉与消费行为决策一、对时间的知觉记住――――旅途要快,游览要慢,一切活动要准时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1、对旅游行为的阻止作用(付出代价)2、对旅游行为的积极作用(旅游地的神秘感)三、对旅游交通的知觉1、对航空公司的知觉2、对大型游览车的知觉3、对游船的知觉4、对旅游列车的知觉5、对出租汽车的知觉四、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指人们在前往某一旅游目的地之前对该目的地的知觉,也包括对亲眼所见并身临其境的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第五章旅游消费学习第一节旅游消费学习什么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过程。
三个环节:1定向环节2行动环节3反馈环节一、旅游消费动机的学习1、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
2、从旅游业角度要鼓励旅游者学习新的动机来影响他的旅游决策。
二、旅游消费态度的学习1、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很大程度上是以人们的意见,信念为基础形成的。
2、态度的学习途径:A、通过社会角色学习B、通过接受教育学习C、通过提高知觉能力学习D、通过观察了解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学习E、通过社会实践学习三、旅游消费的学习1、旅游消费的学习指人们学习正确的使用旅游产品。
2、旅游决策的风险:功能风险和心理风险。
在以下情况下,人们感到风险:A、购买目标不明确B、购买酬偿不清楚C、购买经验缺乏D、群体伙伴的影响E、积极和消极的后果F、旅游产品促销员的影响3、消除风险的办法:A、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B、购买名牌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C、获取更多的信息四、减除购买后疑虑的学习1、购买后失调2、消除疑虑的办法A、有选择的接受信息B、坚信自己的选择第二节怎样学习旅游消费一、通过经验学习旅游消费二、获得信息学习旅游消费1、旅游商业环境:广告,推销,个人销售。
2、个人社交环境:家庭亲属,朋友,熟人,和其他人第六章旅游消费态度第一节旅游消费态度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旅游消费态度1、旅游消费态度指人们针对某一特定旅游活动的对象,用赞成或不赞成的方式连续的表现出来的绿哦于消费心理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