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第一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第一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2)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同物质的微观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识别“集合与元素”,在已有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更抽象的概念——元素。

(4)增强学生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媒体展示分子模型,让学生巩固知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叙述,让学生明白:用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可描述物质的组成,从而导出元素概念,用元素概念也可描述物质的组成。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习,让学生了解地壳的元素组成、生物细胞里的一些元素。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用分子、原子、离子描述组成物质都可用元素概念来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通过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的确定,增强学生对自然知识的兴趣。

4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化学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导入新课】有质量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通过前面的学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从这个的角度看,把物质世界看成是一整体,我们说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氧气、氢气、氧化汞、二氧化碳等都是物质,由哪些原子可构成这些物质?【媒体展示】氧气分子氢气分子氧化汞二氧化碳分子【学生讨论回答】构成氧气、氢气、氧化汞、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原子。

【教师小结】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气分子由氢原子氧化汞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

同种原子的质子数都是一定的。

氢原子:1个、氧原子:8个、碳原子:6个、汞原子:80个。

【媒体展示】1、组成贝壳、鸡蛋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贝壳鸡蛋壳石灰石碳酸钙是由碳原子、氧原子、钙原子构成的2、海水里的原子海水的主要成分是水,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氧原子、氢原子构成的。

人教版九级化学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级化学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理解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种类不变;
3.了解元素在自然界大体分布情况;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发展勤于思考、归纳总结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元素的概念和对物质描述。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元素的分类、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与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物质、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归纳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元素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微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课时1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二、教学过程(课时1)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通过从日常生活中的钙片,
高钙奶等学生熟知的东西,提问引入所学内容-元素。

对学生提问让他们说出以前了解和学过的有关“元素”的知识。

【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那原子是如何构成的呢?
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如何? 思考、讨论。

原子是由质子、中
子以及核外电子构
成的。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联系实际
生活,让学
生体会生
活中处处
充满化学。

知识回顾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课时1
教学设计
银川五中孙向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3章第3节,主要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涉及的重点是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难点是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包括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能够正确地给定元素写出其符号;–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和周期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化学元素的内容,试探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2. 学习新课步骤一:元素的概念和性质1.通过展示元素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元素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步骤二: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讲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包括元素名称的缩写和拉丁文名称的转换规则。

2.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方法。

步骤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的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布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 3 元素(第一课时)
课题 教材版本 授课班级 一.教学设计导航图 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二班 课型 章节 授课人 新授课 第三单元第 3 题(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概括 自我评价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分析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 现过程和对新知识的体验与探索,将认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合作、讨 论与交流,实践与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 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元素概念。 在原子结构信息的引导下, 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 然后导出元素概念;再次呈现两组原子结构信息,让学生练习,并巩固元素的定义;接着自学 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 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通过阅读元素符号的表格,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 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最后,通过字母组合游戏、元素与健康、物质中 的元素组成练习来加深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一)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策略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不同化学教学内容及化学学科特征开展不同形式的探究式教 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是 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直觉外在信息, 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本节课的学习中,先引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初中的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对原子 的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为起点,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理解,帮助学 生继续完善原子结构的知识网络。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原子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回顾小结:原子的结构 微观粒子 讲授新课: 三、元素(板书) 讲解:通过对原子的进一步认识,讲授元素的概念 投影:原子的结构图与元素的定义。 1、元素的定义(板书) 提问:如何确定元素的种类?

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单位mg/L)。

这里的硒、锶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元素是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

(1)元素种类:余钟。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3)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2、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2)元素符号的意义:、例:N表示的意义有:、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二、交流探究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填写在表格二中格二【填空】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这样的原子都是。

2.原子中的都是6,而、不同,是不同的。

【归纳】元素概念: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决定。

【阅读】P 图资料,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为、、、。

【思考交流】 页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结:反应前后,分子,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阅读】阅读课本 页— 页,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 元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 元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元素》教学设计2.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3.化学分子结构模型 6套【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教师活动1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含氟牙膏,可以帮助预防龋齿;同学们长身体,高钙奶肯定也没少喝;家里做饭用的加碘食盐。

这其中加的碘、氟、钙指的是什么呢?学生活动1 【认真聆听、思考】这些指的是元素活动意图说明:从生活的常用品入手建立元素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元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加的不是分子、原子、粒子呢?环节一:微观建模,初识元素教师活动1【旧知回顾,导入课程】你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的构成有哪些认识?【引导】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的小,肉眼难观测。

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我们今天就以这个小球作为原子,来搭建这4种分子。

【引导】同学做的很不错,那我们再进一步用这些小球表示相应的物质。

【提问】上述物质都是有许许多多的分子构成,远比我们做展示的多。

你们能数清楚,这些分子中有多少个原子吗?那有几类原子知道吗?【引导】刚才我们经历了原子→分子→物质,虽然用的原子数量多,但总体来讲也就3类。

在化学中我们通常把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为元素。

学生活动1【任务一】学案上构建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的构成的关系图。

【任务二】用不用颜色小球表示出下列物质的分子。

氧气分子(O2) 二氧化碳分子(CO2) 水分子(H2O) 甲烷分子(CH4)【任务三】用不同颜色的小球表示出下列物质。

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甲烷(CH4)【认真聆听,思考回答】不能数清楚原子。

可以知道有3类原子。

【思考回答】所以刚才所用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本环节从微观粒子的角度,通过学生使用化学分子结构模型小球自主搭建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过程,再继而将原子归类引出元素定义,即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个宏观概念。

3.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元素,学习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2.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其基本特点;3.掌握通过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标识元素,并能够根据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确定元素的基本属性;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2.教学难点:掌握通过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标识元素,并能够根据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确定元素的基本属性。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2.出示元素周期表,提问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问题,例如: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排列的?元素周期表有几个周期?有什么特点?第二步:学习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命名规则,例如:元素符号是用来标识元素的缩写,一般由元素名称的英文首字母组成。

2.示范几个元素符号的命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律。

3.给学生发放元素符号的练习册,让学生自行完成符号的命名练习。

第三步: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1.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图。

2.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则,包括周期、族和原子序数等概念。

3.指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位置和特点,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

第四步:学习通过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标识元素1.引导学生通过元素周期表上不同元素的位置,找出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2.教学示范几个元素的标识方法,并让学生通过练习书写元素的符号和序数。

第五步:实验探究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1.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自然材料,例如:矿石、土壤、水等。

2.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假设:这些自然材料中是否包含某些元素?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合适的方法提取和检测元素,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让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和总结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3.3元素(第1课时元素、元素符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3元素(第1课时元素、元素符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3.3元素(第1课时元素、元素符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不同的物质都由哪些基本成分组成?”(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元素的奥秘。
5.分析你所在地区的土壤、水体中可能存在的元素,并说明这些元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示例答案: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元素有氮(N)、磷(P)、钾(K)等,它们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水体中可能存在的元素有氯(Cl)、硫酸盐(SO4^2-)等,过量时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教学反思
在本次《3.3元素(第1课时元素、元素符号)》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掌握程度较好,但在理解元素在物质组成中的作用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思考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元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的化学教材,包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本,提前预习《3.3元素(第1课时元素、元素符号)》的内容。
2.辅助材料:
-收集并整理与元素、元素符号相关的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以便于课堂上展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元素在物质组成中的作用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一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互动学习法等。

学法对比观察法、查阅资料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演讲: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播放补钙、补锌广告以及三鹿奶粉事件资料。

师:刚才提到的钙、锌、氮,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遨游奇妙的元素王国吧![板书]课题2 元素元素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我们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我们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种物质。

这些物质中你最熟悉的物质有哪些?学生回答后,以学生熟知的O2、H2O、CO2为例进行分析。

[提问引导]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原子?[学生回答]氧原子。

[评价反思]说的很对。

这些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那么这些氧原子是同一类原子吗?原子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讨论交流]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

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类原子。

[课件展示]粒子名称共同含有的原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氧分子(O2)氧原子8水分子(H2O)氧原子8二氧化碳分子(CO2)氧原子8师:这些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因此是同类原子。

化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质子数为8的一类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课件展示]一组氢原子的动画。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组合作
1.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小组合作,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元素是什么?为什么元素是化学变化的基础?”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元素的本质特征。
3.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以“原子结构与元素概念”为主题。这一课时是学生从初中化学过渡到高中化学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石。
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如原子核和电子云。然而,他们对元素的概念及其分类、周期表的排列等方面的理解还较为模糊。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5.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我按照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的顺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呈现出逻辑性和连贯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通过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3、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一、课题缺“钙”吃什么好?思考:几种名称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二、新授1、元素是什么呢?2、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1-20号元素如:H 、He、O、Na等。

3、回忆一下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对于绿色植物而言镁元素是不可缺少的············1、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Co2 So2P2O5H2O MgO WO AGO3FeO4质子数都是8的原子总称为氧元素HCl H2S H2SO4H2SO3H2CO3HNO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4、元素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一个氢元素组成的。

5、物质从微观上来说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从宏观上来说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元素物质(纯净物)宏观原子 分子 微观7、交流讨论硫+氧含 二氧化硫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具有 相同 核电 构成构成 组成构成 何数的同类原子 点燃 二氧化锰(S ) (O 2) (SO 2) (H 2O 2) (H 2O )(O 2)元素的种类8、下列元素名称的奥秘氢 铝 铁 氟 氩 铂 氦 硅 铜 氖 钾 金 碳 磷 锌 钠 钙 汞 氮 硫 银 镁 锰 碘氧 氯 钡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石”字旁)固态 碳 磷 硫 硅 碘(“氵”字旁)液态 溴非金属元素 (“气”字旁)气态 氢 氧 氮 氟 氯 稀有气体氦 氖 氩 氪9、地壳里含种元素的含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元素 找出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前四种元素 人体中含量较多的11种化学元素 找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三、练习 四、小结元素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7.注重评价与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实验报告、小组展示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8.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减少对学生的依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该作业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入了解各类元素的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3.设计一道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
通过设计题目,学生可以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找出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日常用品,并分析其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任务。例如,一组研究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另一组探讨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每个小组需要合作完成一份简短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元素性质和分类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理解。我会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题。这些题目将涵盖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周期表的解读、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我会鼓励学生在纸上独立完成,并在完成后进行小组间的互相批改和讨论,共同找出正确答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工具,理解其结构对于掌握元素知识至关重要。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元素周期表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如何运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2.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元素符号的书写是化学基础技能之一,但学生在掌握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记忆元素符号,并掌握正确的书写规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3元素 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3元素 第一课时
学生分组讨论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拉丁文
学生看教材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表,分析元素符号的特点,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找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自主练习并纠正
师生共同齐读1-20号元素名称
培养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具体化学反应,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化学实质及元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及特征;(2)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3)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4)学会物质的描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图表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
1
碳原子
6
6
6
碳原子
6
8
6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讨论发言
学生回忆
学生相互讨论: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倾听
学生看书,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
由学生讨论分析答出:
(1)不同的氢原子,( )数相同,( )数不同;
《元素》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题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的学习:(1)元素的概念及特征(2)物质的描述方法(3)元素的含量及分布(4)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新课标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3.3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3.3元素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过程方法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大家都处在身体和智力发育时期,爸爸妈妈是不是经常给你们吃补铁、补钙、补锌的东西呢?补铁可以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东西引入课题,较为亲切自然。

补血对女性非常好,男生呢要想长的高些就要有足够的钙来支持骨骼的生长,要想智力好、聪明,就要补锌。

那大家知道"铁"、"钙"、"锌"指的是什么?教师:对了"铁"、"钙"、"锌"都是元素。

那什么是元素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表格,让学生完成表格表格一粒子名称含有原子的种类含有相同的原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氧气分子 O2二氧化碳分子 CO2水分子H2O【提出问题】你发现构成这三种物质的分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思考,动手完成表格粒子名称含有原子的种类含有相同的原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氧气分子 O2 氧原子氧原子8二氧化碳分子 CO2 碳原子氧原子氧原子8水分子H2O氢原子氧原子氧原子8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汇报结论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对比,发现问题引出元素的特征。

为下面给出元素的概念做铺垫。

教师:课件展示答案,分析并作出总结知识点一:元素 【引出概念】像表格中的三种氧原子那样,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论](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 别为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但中子数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过渡]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
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生物细胞、海水、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
类原子叫元素。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思考]怎样区分氢元素和氧元素?
[归纳]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
成。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4.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
[板书]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结论] 上述关系图表明了微观粒子与宏观组成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就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教学内容
课题 3 元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4 教学难点 e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
认识统一起来; 知识与能力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
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
24
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3
[板书]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
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
[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概念间的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 联系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 即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
情感价值观
C
1.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Y 2.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 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I
1.元素的概念;C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f
1.元素的概念;o
2.元素符号的含义。V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E
知识回顾
1.原子的结构 2.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 k
Hale Waihona Puke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物质?
[小结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是元
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x
[板书] 课题 3 元 素 c
推进新课
[讲述]介绍几种原子
质子数 6,中子数 6=
碳原子 质子数 6,中子数 7
碳元素=
区分
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多的含义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使用范围 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
及举例 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 素组成的” 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呢?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板书]3.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在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碳、氢、氮。
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氢、氯、纳。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的顺序为:氮、氧。
[提问] 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
板书设计
课题 2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3.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4.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5.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
作业
P65 2
教学反思
质子数 6,中子数 8
质子数 8, 中子数 8
氧原子 质子数 8,中子数 9
氧元素
质子数 8,中子数 10
我们把质子数都是 6 的一类原子叫碳元素,而质子数都是 8 的一类原子叫做氧元素等
等。
[提问]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总结]碳元素质子数都为 6,氧元素质子数都为 8,所以我们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这
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什么?
[回答]都是指元素。
[讨论]下述化学反应中;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 (O2)
(S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