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教案-新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3.3 元素课题课题3 元素(1)课型新授主备课时 1 审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教学难点元素概念教具使用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练习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回忆)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设问)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投影)1.介绍几种原子。
(问)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引导对比,形成概念:(投影)2.在投影1的基础上,在两组原子的右侧分别打上“碳元素”、“氧元素”。
(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布置阅读P59教材课题3的第2段。
讨论比较:(投影)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讨论,具体内容见表:有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卡片。
请同学们通过模型卡片的拆拆、拼拼,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过程:水——→氢气+氧气氢气 + 氯气——→氯化氢通过以上活动,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过渡)我们知道,英文单词不计其数,但字母只有26个;同样,物质的种类已知的有三千多万种,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种类只有—百多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元素周期表课件 (共37张PPT)
周
5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期
6 55 56 镧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Cs Ba 系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镧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系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锕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系 Ac Th Pa U Np Pu Am Cm Bk Cf Es Fm Md No Lr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8
9
10
11
1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共有18纵行,分为16个族。第8、9、10纵行合为一个族,其余 镧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系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文档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规划教学计划。
1. 教材概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多个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2. 教材特点教材采用了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突出了重点和难点,适合初中生的研究需求。
每个章节都配有案例分析和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一系列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报告要求。
3. 教材优势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体系完整: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和核心概念。
- 新课标对齐:教材内容符合最新的教育部新课标要求。
- 有活动设计:每个章节都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 综合评价方式多样:教材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既包括知识点的测试,也有实验操作的评价。
二、教学计划针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提供以下教学计划供参考:第一单元:物质与能量交换- 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第二章: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化学反应- ...第二单元:元素与化合物- 第四章:元素周期表与元素- 第五章:化合物的种类与构成- 第六章:常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第三单元:金属物质- ...第四单元:非金属物质- ......以上是初步的教学计划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互动,提倡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
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应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总结通过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为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的文档内容,供教师参考与使用。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元素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2.掌握元素的分类方式;3.了解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式;难点: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实验器材:若干种元素及其化合物;3.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是如何排列的?二、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15分钟)1.介绍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讲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如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等。
三、讲解元素的分类方式(20分钟)1.介绍元素的分类方式: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2.分别介绍各类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准确区分;3.通过实验展示不同元素的性质,比如金属元素的导电性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易燃性等。
四、讲解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表的结构(25分钟)1.介绍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反应性等;2.通过展示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及周期性性质;3.强调元素周期性表中的横向周期性和纵向周期性,让学生掌握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
五、小组讨论及总结(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所学内容,并讨论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问题;2.老师引导讨论,澄清学生对元素的概念丶分类和性质的理解;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元素进行研究,要求写出该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并做一个简单的展示。
七、课堂反思(5分钟)评估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改进。
教学资源:1.《化学科学》九年级教材;2.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资料;3.实验器材和化学品;4.课堂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3章第3节,主要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涉及的重点是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难点是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包括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能够正确地给定元素写出其符号;–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和周期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化学元素的内容,试探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2. 学习新课步骤一:元素的概念和性质1.通过展示元素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元素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步骤二: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讲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包括元素名称的缩写和拉丁文名称的转换规则。
2.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方法。
步骤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的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布局。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_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合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本课是元素观建构的入门课,为今后化学的学习做准备。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枯燥的元素名称、符号如何让学生们愿意学愿意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的接触过化学,可能仅仅在某些方面以前产生过化学的火花,所以在本节课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
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渗透学习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更有情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察图片知道元素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化学史和内容的介绍,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从而为学习化学做好充分准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一封元素符号书写的明信片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学习会使生活富有情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元素名称和符号的读法和写法。
2、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学内容【提问】看着元素周期表,说说你们观察到什么?【讲述】很棒!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刚才观察到的内容元素周期表中代表什么意义。
横行:一个横行表示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
纵行:一列纵行表示一个族,共16族,第8、9、10纵行合为一个族,其余每一纵行各为一个族。
金属元素分类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提问】看着元素名称,说说你们观察到命名有什么规律?【归纳】一般特征:金属元素“金”字旁;非金属没有“金”字旁;【讲述】元素周期表的一个方格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呢?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质子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
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第一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5.下列物质是由分子、原子、 离子构成的。铁由铁原子构成, 钠离子和氯离子 氯化钠由 构成, 水分子 水由 构成 氧气由 氧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收获了 什么?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3.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 是原子的( B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4.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 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 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 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 A ) A. 核内质子数目 B. 核内中子数目 C. 核外电子数目 D. 相对原子质量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理解元素概念时的注意事项 1、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 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总称(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 个体的关系)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合作交流2 根据P59页讨论化学反应 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 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 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 生了变化?
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
元 ? 素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合作交流1、观察下表中几种不同的碳原子 表格一 质子数 核外 相对原子 原子种 (核电 中子数 类 电子数 质量 荷数)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6 7 8 6 6 6 12 13 14
碳原子 6 碳原子 6 碳原子 6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填写在表格二 中 碳原子 结论
合作交流4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课堂检测
1.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 “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 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 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D (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的表示方法; -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找到对应的元素;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符号找到对应的元素;•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对元素符号的记忆和识别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辅资料:元素符号表、元素原子量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元素的思考,例如:你看到周围有哪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有没有想过这些物质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2. 学习新知(15分钟)a. 元素的概念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物示范,向学生介绍元素的概念,即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不能再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
b. 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元素符号表,并教授常见元素符号的基本知识。
通过讲解案例,学生可以理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和表示方法。
c. 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关系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物示范,向学生解释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元素符号代表元素的基本单位,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的质子数,原子量表示元素的相对质量。
d. 元素符号的识别和记忆技巧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辅助记忆元素符号的技巧,例如根据元素名称的首字母、发音或特定特征来记忆元素符号。
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提高对元素符号的识别和记忆能力。
3. 拓展应用(20分钟)a. 元素符号的应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符号的应用练习,例如根据给定的元素名称或特征,找出对应的元素符号。
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合作,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元素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b. 元素原子量的计算教师给出几个元素的原子量,要求学生计算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量。
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教案1-新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素养,能识别化学中常见的模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
本节课从门捷列夫的故事引入,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符合了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
同时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基于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理念,本节课中设计了多步学生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来编写元素周期表,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所以元素周期表在高中化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知能储备:对元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前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等相关知识已非常熟悉;接触并多次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量(一般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查询;已具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2、学习方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乐于展示自我,容易交流。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课时1 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呈现: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实践:安排简单的实验,观察一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
- 拓展:通过讲解物质分离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
- 归纳:总结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强化学生的记忆。
- 练:布置相应的练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时2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做到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过程:-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呈现: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等。
- 实践:讲解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 拓展:通过讲解实验室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归纳: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
- 练:布置相关的练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 (依此类推,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编写)。
初中化学 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 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挂图、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2.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让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引入元素的概念。
3. 讲授新课:一、元素(板书)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4. 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如铁、氢、氧等。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特的核电荷数。
掌握元素的概念和符号的书写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第二课时:1. 复习提问:(1)元素的概念是什么?(2)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2. 讲授新课:二、元素符号(板书)讲解: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写,通常用元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
如:碳元素符号为C,氧元素符号为O。
3. 课堂互动:让学生练习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如铁、氢、氧等。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4.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学会在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位置。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性质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
3. 理解和运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语言符号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4.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惯。
5. 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归纳和总结,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
3. 化学语言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与人类生活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3. 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4.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应用。
3.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反应条件。
4.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化学变化。
第三章分子和离子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 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区别。
3.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应用。
4. 元素的化合价和价态。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方法。
2. 实验引导教学方法。
3. 讨论与合作研究方法。
4. 归纳总结与概念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现象或物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 讨论与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化学实验的结果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5.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 实验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2. 讨论评价: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元素,学习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2.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其基本特点;3.掌握通过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标识元素,并能够根据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确定元素的基本属性;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2.教学难点:掌握通过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标识元素,并能够根据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确定元素的基本属性。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2.出示元素周期表,提问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问题,例如: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排列的?元素周期表有几个周期?有什么特点?第二步:学习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命名规则,例如:元素符号是用来标识元素的缩写,一般由元素名称的英文首字母组成。
2.示范几个元素符号的命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律。
3.给学生发放元素符号的练习册,让学生自行完成符号的命名练习。
第三步: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1.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图。
2.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则,包括周期、族和原子序数等概念。
3.指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位置和特点,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
第四步:学习通过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标识元素1.引导学生通过元素周期表上不同元素的位置,找出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2.教学示范几个元素的标识方法,并让学生通过练习书写元素的符号和序数。
第五步:实验探究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1.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自然材料,例如:矿石、土壤、水等。
2.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假设:这些自然材料中是否包含某些元素?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合适的方法提取和检测元素,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让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和总结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物质与能量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志-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 培养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观察和归纳能力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方法- 根据物质组成分类:单质和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来源分类:自然界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 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分类:固体、液体和气体2. 常见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组成分类:金属、非金属和合金- 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酸、碱和盐- 根据物质的来源分类: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分类:晶体和非晶体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思考。
2. 讲解:依次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物质的分类,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通过观察和归纳,进一步巩固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4. 小结:总结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常见物质的分类。
5. 作业:布置相关练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和巩固。
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互动讨论。
2. 学生在实验观察和归纳过程中是否能准确运用所学知识。
3. 学生在作业中是否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和巩固。
第二课时:能量的转化教学目标- 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转化方式- 掌握能量的转化规律和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能量的概念- 介绍能量的定义和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能量的转化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能量的转化过程:机械能的转化、热能的转化、化学能的转化等- 分析不同转化方式下能量的守恒和转化效率3. 能量转化的规律和实际应用-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效率的概念- 探讨能量转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转化方式,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元素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定义;2. 元素的性质;3.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元素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3. 讲解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表示元素及其质量;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各类元素的共同特点;5.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讨论和补充,加深对元素分类的理解;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分类;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展示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的结构和性质;2. 利用实验展示元素的某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3.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 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3. 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进行下节课教学设计;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元素试讲教案初中
元素试讲教案初中【知识与技能】1. 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2.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3. 掌握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本质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及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元素与人类生活、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难点】1. 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元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讲解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强调学生要熟练掌握。
3.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中的各个区域及其含义。
4. 讲解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计算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元素周期表,分析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举例说明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铁元素在血红蛋白中的作用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练习题,总结学生掌握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2. 强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提醒学生注意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显示PPT5】两瓶蒸馏水(怡宝、恒大冰泉)。
【提问】两瓶水,一瓶产自广东深圳,一瓶
产自吉林长白山,里面装的水是一样的吗?【回答】一样的。
利用本地身边的资源,为概念的建构准备。
复习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为元素概念的构建准备。
【提问】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提问】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回答】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回答】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提问】氢、氧原子还能构成哪些物质的分子?
【任务】请同学在黑板用磁贴显示氢、氧的原子能构成的物质分子并写出相应的符号。
【评述】可以构成氧分子、氢分子、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还有臭氧分子。
【小组讨论,黑板演示并书写符号】
【提问】这些不同物质的分子中都分别有氧
原子和氢原子,这些氧原子和氢原子一样的
吗?
【显示PPT6】
【回答】一样的
【讲述】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化学上不
论何种物质,不论物质产自何地,构成这些
物质中的分子中凡是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
统称氧元素,凡是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
称氢元素。
【显示PPT7】化学元素是指什么?【思考】从不同角度为构建元素的概念提供具体的素材。
【任务】根据素材讨论,同种元素的电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哪些是相同的?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板书和显示PPT8】一、元素: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显示PPT8】☆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显示PPT8】☆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电子数和中子数可能不同;
【提问】同学们判断一下:课室内有50个人民,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显示PPT8】☆总称:许多个同一类原子的集合,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元素是同一类许多个原子的集合,是个宏观的概念,有种类没有个数的概念,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小组讨论,回答】
同一种元素原子的质子
数相同。
同种元素原子的中子数
可以不同。
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会
有电子会得失。
【回答】不对,人民是
集合的概念,不讲个数,
引导学生
建构元素
概念,了
解区分元
素本质是
原子的质
子数。
让学生通
过生活中
的事例去
理解元素
是集合、
宏观的概
念
【显示PPT9和练习】[练1]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2)粒子与上表中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追问】为什么?【回答】CD B
【回答】同种元素的质
子数相同,质子数数决
定原子种类
及时巩固
练习,加
深对元素
概念的掌
握
★模块3:小组讨论,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不变7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让我们从微观
和宏观的角度追踪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
元素的变化情况。
【显示PPT10】[问题讨论]: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让学生用磁贴模拟反应粒子后显示
PPT10】
【板书并强调】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磁贴模拟,讨论,回
答】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的种类改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也不会改变。
让学生用
磁贴模拟
反应粒
子,通过
直观的素
材让学生
在讨论中
形成“化
学变化中
原子、元
素不变”
的观念。
空气(前两种): 氮N>氧O>……
★模块5:构建网络,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物质研究的宏观微观视角1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元素概念是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物质
宏观组成的问题,与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
微观构成问题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有什么
关系?
【显示PPT13下图并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后,用箭号或线条显示元素、物质同、分子、原子、离子概念间的关系并讲述。
【显示PPT13并提问】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是由离子构成?【划线并回答】从微观
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
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
分裂成原子,原子得失
电子变成离子,能构成
物质分子、原子、离子;
从宏观角度看,元素组
成物质。
【回答】氧气、氮气、
氢气、水;铁、汞;氯
化钠
引导学生
亲自建构
元素与其
他概念的
关系图,
形成知识
的网络,
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
和学会运
用概念。
【板书PPT13并提问】请你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描述水、铁和氯化钠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练习】①水由_____________组成②金属铁由______组成;
①(一个)水分子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②水由______直接构成③金属铁由______构成④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_构成【回答】①水由氢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
②金属铁由铁元素组成
①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前面的分子个数与后
面的原子个数匹配)
②水由水分子构成
③金属由铁原子构成
④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
离子构成
及时练习
和运用
【显示PPT14并强调】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练5]那种元素化学性质与其他元素明显不同()【回答】A,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A元素原子其外层电子数为1,其余为8
【显示PPT15并提问】填写下表空白内容。
元素与原子
元素原子
区别化学变化最小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分子由原子构成
联系______是一类原子的集合,______是元
素个体。
【回答】元素是质子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
称;只讲种类,不讲个
数;物质由元素组成(描
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集合,原子是个
体。
通过表格
内容对比
加深学生
对元素和
原子的理
解。
★模块6:历史智慧,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历史足迹,小结本节的收获4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和PPT16】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观看,思考】让学生明
历史足迹(播放学生参与制作的视频)白:历史
给人智
慧,人类
认识和把
握世界的
过程,也
就是追求
真理的过
程!
学生参与
视频制作
有亲切感
和冲击
力。
【小结和显示PPT17】
学完本课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收获吗?
1.元素的定义?
2.化学变化中的元素种类?
3.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
4.元素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物质的角度?【回答】本课主要学习
的知识
及时回顾
和小结
★模块7:练习评价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显示PPT23和结束语】
愿同学们:用宏观、微观、宏观和微观结合
的角度去学习和研究,在物质的世界、元素
的海洋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计划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元素种类不变。
3.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种):
(氧O>硅Si>铝Al>铁Fe)
生物细胞(前五种):
(氧O>碳C>氢H>氮N>钙Ca)
4.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关系
课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