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理论》笔记(修改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传播理论

第三章系统论(重点)

系统论探讨一个规模较大的过程中各元素间的互动;控制论探讨系统内部的管理和智慧;信息论聚焦符号的测量和运输。

系统论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黑格尔的辩证法(世界是动态的,总处于一定的程序中,并受控于对立双方之间的张力作用);之后马克思借黑格尔实习解释社会内部权力分配;达尔文借助黑格尔思想,提出物种进化和适者生存;德国生物学家Ludwig von Bertalanffy 首先用系统论作为其研究基础。

第一节系统的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系统

任何系统都包含四要素:

一是实体:即系统内部的部分、元素和变量。

二是属性,即系统和其实体所具有的特质和性能。

三是系统内部各个实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是系统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中。

定义:系统即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之中互相影响的一系列事物,它们形成了一个不同于系统内部任何一个部分的、更为宽泛的模式。

二、系统的特质(06年考题,说说系统的特征,15分简答)

1、完整性和相互依赖性。

完整性:每一个系统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它所包含的是与其他系统截然不同的关系模式。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它必须是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和交流的产物。系统的任何一个部分,总是受制于它对其他部分之间的依赖关系。

相互依赖性:相互依赖性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系统中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可以用“相关性”(correlation)及其有关系数来表示。在“相关性”概念中,两个或者更多的变量共同发生变化。有些变量之间的联系较强,而有些则较弱。在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中,许多变量相互关联,结成一张关系网,但这些变量产生的影响有强有弱。有时候,某一变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个变量。系统内部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即变量A、B之间会相互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变量之间的是联系是间接的;在一条影响链当中,往往会引起更为复杂的联系。

2、等级关系:系统之间是相互“嵌入”的,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所以某个系统必须是另一个更大规模系统的一部分。(超系统和亚系统:一个系统是由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层面所组成的。由这些系统组成的更大规模的系统称之为“超系统”。系统内部包含的小规模的系统称之为“亚系统”。)

3、自我管理和控制:许多系统都规定了十分明确的目标,通过对自身行为的管理以期达到一定的目标。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采取行动、进行回应和反馈。

4、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开放性的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交流,它可以吸收和释放物质和能量,既有输入,也有产出。

5、平衡:是自我调控的一种方式。系统一旦探测出失衡的状态,会立即进行调适,直到系统重新回到正轨上。系统可以暂时容忍偏离常规和变化,但时间不会太长。一旦系统无法自我调控,最终便会分崩离析。

6、变化和适应性:由于系统存在于一个动态的外部环境中,因此它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性。

7、同等终极性:终极性是指系统达到目标或者完成的任务;同等终极性指一种从不同的起点、以不同的方式完成的特定的终极状态。具备了一定适应性的系统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

条件下达到预期的目标。

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其中的各个部分以较为复杂的形式联系和互动。

第二节信息论

信息论随二战后电讯业发展而日益成型,它研究关注以系统为单位进行的传播活动,包括对信号进行量化的研究,也包括对电子学中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它在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广泛运用。

一、基本概念(与传理交叉1)

1、熵:是从热力学中借用来的。体现的是一种随意性,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缺乏组织的表现。一个完全处于“熵”的状态是不可预测的,我们所处的大多数状态部分地或并非完全不可预测,因此“熵”是一个变量。熵值越高,其组织程度和预测性就越低。

2、所谓“信息”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不确定性或者熵值的测量。不确定性越大,熵值越大。在一个完全可以预测的条件下没有任何信息可言,这种情况称之为“负熵”。

这里的“信息”强调的不是意义,而是强调刺激因素或者信号的量化过程。

(1)把信息作为减少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号的数量。

(2)信息也可以视为一个人预测结果时拥有的选择或替代性方案的数量。

二、语言和信息

1、过剩信息:语言(无论是单词的拼写还是句子结构)通常是以能够预测的不同模式出现,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在信息论上被称为过剩信息。另一方面,语言也包含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的是适度的过剩信息。这使得人们在解码相对容易的同时,拥有了编码的充分自由。

2、马尔可夫过程(Markov process):在一过程中,一系列事件呈链状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发生。这根链条上的某个元素的出现为随后紧接的因素的出现奠定了较高的概率。语言信息是这个过程的典型例子。除语言外,许多其他现象也遵循着这一模式,EG:从A城到B城,需要依次经过一系列的弯道。

三、信息传递

信息论与信息的意义关系不大,它所关注的是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信息传播的目的:在目的地精确地重新构建信息。

1、香农-韦弗的传播理论:信源、发射器、噪音、接收器、信宿。

2、噪音:指在信道内出现的任何形式的干扰,可能造成信号的失真或被屏蔽。过剩信息弥补了噪音带的的负作用,使得接收者能够纠正错误的信息或者填补丢失的信息。

3、信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一个信道所传递的信息量的最大值。信道内的信息的实际容量被称作“信息吞吐量”(throughput)。如果信息吞吐量超过了信息容量,便会出现失真的现象。(上网的例子)

4、高效的信息传递条件:

(1)适量的过剩信息代码,以此来抵消信道内存在的噪声音(过多,信息传递效率下降;过少,信息传递不准确。)

(2)不超过信道容量的最大限度的解码率。

第三节控制论

控制论研究的是系统内的管理和监控。简言之,控制论就是对反馈的研究。

一、反馈的程序

控制论研究的是系统如何对效应进行测量,从而进行必要调整的过程。

1、反馈机制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反馈机制内最基本的区别就是主动行为(来自系统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