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与进展
、
周 围神经损伤 的分类
周 围神经 可因切 割 , 牵拉 , 压 等损 伤 , 其功 能丧 失 , 挤 使 按
损伤程度 可分 为三类 : 神经 传导 功能 障碍 : 经 暂 时失去 传 ① 神
导功 能 , 神经纤维不发 生退行 性变 。表 现为运 动 障碍 明显 而无
肌 萎 缩 , 觉 迟 钝 而 不 消 失 。 数 日或 数 周 内 功 能 可 自行 恢 复 , 痛
的应用 中国临床康复 ,0 26 1 ) 26 20 ,( 8 :7 6 腱粘连 中国实用 手外 科杂志 ,9 9 1 ( ) 12—13 19 ,3 3 :8 8 1 范 4
1 0
2 0 9( 1 6 6 0 3, 1 ):9
1 康庆林 , 3 田万成 , 曹显 科. 肌腱 滑移 法预防断指再植 后屈 指肌 1 田万成 , 8 卢全 中 , 范钦平 , 断指再 植一 体化 系列 功能康 复 等. 中华显微 外科 杂志 ,9 5 1 ( ) 13 15 19 ,8 3 :7 7
一
有 重要 意义 。③ 神 经 营养 性改 变 : 自主神 经功 能 障碍 的表 即
现, 神经损伤立 即 出现 血管 扩 张、 汗腺停 止 分泌 。表现 为皮 肤 潮 红、 皮温增 高 、 燥无 汗 等。④神 经 干 叩击 试 验 ( i l ) 干 Tn 征 : e
既 可帮 助判 断神经损伤的部位 , 亦可检 查神经 修复后 再生神 经
究 中华 物 理 医 学 杂 志 ,9 8 2 ( ) 12 14 1 9 ,0 3 :5 5
全, 梁胜根 , 陈忠羡 , 中药熏洗 疗法 对 断指再植 术 后 1 康庆林 , 等. 9 田万成 , 范钦平 , . 等 断指再 植与 功能康 复一 体化研 2 康 庆林 , 0 卢全 中, 田万成 , . 体 多平 面离断再 植 与康 复中 等 肢 国骨 伤 ,0 1 1 ( ) 7~8 2 0 ,4 1 : 2 张燕翔 , 1 柴益 民, 王保春 , 断 指再 植术后 的系统全 程 化康 等. 复治疗 中国临床康 复 , 04,( 2 :10 20 8 3 ) 7 7
纤维连接蛋白(FN)在周围神经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分 子结 构 的分 析 ,我 们发 现 ,FN既存 在于 巨噬细胞 的结合 位 点 ,同时 也存 在 于纤 维 蛋 白 、胶 原 以及 细 菌的 结合 位 点 。因 而 FN可 直 接 通 过 巨噬 细 胞 表 面 的 FN受体 ,促 进 巨 噬细 胞 与吞 噬物 结合 ,充分 发挥 吞 噬作 用 【”。在患 者机 体 出现各 类 损 伤情 况后 ,FN均可 促进 单 核细 胞 以及 巨噬 细胞 的 吞噬 碎 片 功能 对 伤 口进 行一 定 程度 的 自我处 理 。如 患者 在 出现 严 重烧 伤 或创 伤 时 ,因疾 病 原 因 ,患者 机体 内网状 内皮 系统 出 现 阻滞 ,FN的含 量也 因此 大幅度 降低 ,机体 对外界 干扰 的抵 抗能 力也 随之 降低 。我们 针对此类 患者采 用 了 FN替代 疗法 , 以 改 善 患 者 疾 病 症 状 、败 血 症 患 者 的 多 项 器 官 功 能 以 及 患 者 的存 活 状 态 ,但 长 期 的临 床研 究 表示 ,该 治疗 方式 所取 得 的 效果 并不显 著 l8】。推测 可能 因为 ,用于治疗 的 FN来源 于血浆 , 在 经冷 冻 、沉 淀 、浓缩 提 纯后 已经 成为 了一 种 不溶 性 或微 溶 性 物质 ,该 物质 不 能与 巨 噬细 胞 以及 中性 白细胞 互 相作 用 , 因而 临床 中针 对 FN替代疗法仍 需进一 步研究 。
细胞 正常形 态、促进 细胞分 化、组织肿瘤细胞 转移 、FN 的综合调理作用 ;以及 纤维连接蛋 白与相关疾病 的研 究正逐 步加深 。本论 文
蛋 就纤维连接蛋 白 (FN)在周 围神经再生修复 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模式应用基础的研究进展
周 围神经 损伤 修复模式应用基础的研究进展
秦 煜 , 国献 昊岚晓 1 裴 , {.解放军第 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 广州 501;. 广东 1 52 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5 珠江医院)
摘 要 : 临 床 上 周 围 神 经 损 伤 和 缺 损 的 治 疗 效 果 目 前 仍 裉 理 想 。 本 文 丹 4 个 方 面 就 临 床 和 试 验 室 对 周 围 神 经 修 复 模 式研究 的进展作一综 述 。 关 键 词 :神 经 再 生 ;雪 旺 细 胞 ;组 织 工 程 ;神 经 生 妊 因 子 ;
壁! 塑 竖堑鱼: 塞堕塑鱼墨! 堡里堡塑垂堡堑塑堡: 堑塑堕 垦
挂 、 张 力 缝 合 等 基 奉 规 范 。 的 吻 合 方 法 包 括 纤 维 蛋 白 胶 粘 无 新 合 { 、 光 吻 合 等 。但 由 于 周 围 神 经 在 不 同 节 段 有 着 十 分 复 杂 击 激 的 结 构 变 化 , 使 是 辅 神 经 柬 定 位 图 、神 经 电 刺 激 、胆 碱 脂 即 酶 组 化 染 色 及 神 经 束 的 定 位 染 色 等 手段 ,也 无 { 达 到 神 经 束 击 完 垒 准 确 的 对 位 ,轴 突 由 此 错 长 导 致 的 远 端 靶 器 官 再 支 配 效
2 再 生 宣 模 式 一 触 目 导 加 营 养 、 化 机 制 接 l 趋
的“ 明冶 透 明 模 型 显示 : 突损 伤 数 小 时后 便 可 芽生 , 速 兰 式 轴 但 度较慢 。 s 待 c从 近 端 增 殖 迁 ^ , 突 生 长 明 显 加 快 , 且 沿 轴 而 着 新 生轴 突 形 成 的网 络 扩 展 , 终 超 过 生 长锥 , 远端 相 连 , 最 与 轴 突 循 此 途 径 进 ^ Bmg e 带 。 由 于 损 伤 后 这 个 复 合 体 的 平 衡 被 t nr 打 破 ,鄢 矗 恪 复 时 人 为 干 预 的 目 的 是 使 s c的 作 用 在 再 生 过 程 中有所侧重 。 3 异 体 神 经 移 檀 一 免 痤 抑 制 Me iaei 现 正 常 状 态 神 经 束 膜 有 “ 一 神 经 屏 障 ” 作 dn cl 发 血
周围神经修复与重建的实验研究
[ 3 ] C h e n C T, Hu a n g F, f s a y P K, e t a 1 . E n d o s c o p i ca l l y a s s i s t e d
me t h y 1 pr e d n i s o l 。 ne i n r e c e n t t r a u ma t i c o p t i c n e ur o p a t h y, a r a n —
d o mi z e d d o u b l e ma s k e d p l a c e b o c o n t r o l l e d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J ] .
治 疗 效 果 。辅 助 药 物 也 是 治 疗 该 病 必 可 少 的一 种 治 疗 方 式, 包括胞二磷胆碱及肌苷 、 神 经生长因子争 。 。 本 文结果可知 , 2组 的 总 有 效 率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 B组 受 伤 后 有 光 感 组 和无 光 感 组 患 者 的 有 效 率 与 A 组 相 比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非 手 术 治 疗 外 伤 性 视 神 经 病 变 尤 其 对 于 受 伤 后 有 视 力 的 患 者 有 一 定 临 床 疗效 , 可供医生参考选择 。
职 业 眼病 杂 志 , 2 0 0 8 , 3 0 ( 6 ) : 4 7 4 — 4 7 5 .
[ 6 ] 冯驰, 赵 牧, 曾庆 华 .图 形 翻 转 视 觉 诱 发 电 位 在 原 发 性 开 角 型 青 光 眼早 期 诊 断 中 的 价 值 [ J ] .眼 科 新 进 展 , 2 0 0 7 , 9 ( 1 5 ) : 5 6
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
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随着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方兴未艾。
神经系统是人类的控制中枢,其损伤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疾病和伤残,如脊髓损伤、帕金森病、脑卒中等。
因此,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神经损伤的分类神经损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周围神经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外周神经的损伤,常见病例有手术后的神经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等情况。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则包括脊髓损伤、脑损伤和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导致了行动和神经功能的严重受损。
神经再生的机制神经再生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在神经系统内,神经元间存在着众多的连接,这些连接可以是突触和轴突,而神经元需要通过这些连接传递信号。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在神经再生过程中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白介素-6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和再生的关键分子,可以促进轴突再生,增强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
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进展也越来越快速。
科学家们在研究神经系统损伤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生理学、药物和细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第一,研究表明,微小RNA可以在神经系统再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RNA可以促进轴突再生和神经元存活。
第二,纤维支持胶质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再生,这可以被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等疾病。
第三,科学家们研究了神经再生的机制,发现东莨菪碱可以通过促进动物神经元轴突伸长,提高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
第四,研究者们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两类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重新组织以及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
结论总之,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发现的新知识有望通过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神经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神经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景神经再生技术目前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神经系统一旦受损,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神经再生技术旨在通过促进神经损伤部位的再生和修复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症等。
本文将就神经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
一、神经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1. 细胞移植技术细胞移植技术是神经再生技术中重要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将一定数量的成熟和未成熟的神经细胞移植到神经系统受损部位来促进神经再生。
该技术已经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例如在帕金森氏症和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神经细胞移植可以刺激神经元的再生,促进功能恢复。
但是,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定的风险,如排异反应、免疫系统答复等,并且移植后细胞可能会失去其生存能力。
2. 基因改造技术基因技术在神经再生方法中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基因改造技术可以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序列,使其产生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而帮助受损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
例如,在胶质母细胞瘤等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基因排序技术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通过消除肿瘤细胞来促进治疗。
尽管该技术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很大的潜力,但是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打磨以使其成为一个更可靠的方法。
3. 药物治疗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
例如使用神经保护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可以增加神经元的生存,促进再生,以及减轻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
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大部分神经保护剂效果比较好,但是在药物剂量和达到治疗效果之间需要进行平衡。
二、神经再生技术的前景随着神经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神经再生技术的前景也变得越来越明朗。
未来神经再生技术的发展有望为包括帕金森氏症、脊髓损伤、视网膜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重大进展。
以下是神经再生技术的几个未来发展趋势。
1. 治疗方法的多样化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将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神经再生医学研究新进展
神经再生医学研究新进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再生医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神经再生,顾名思义,是指人体神经组织的再生过程。
这是一种特殊的再生形式,与其他组织和细胞不同。
神经再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 (CNS) 和外周神经系统 (PNS) 两类。
CNSCNS是指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它们构成了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大多数的神经再生研究都集中在CNS领域。
过去,人们一度认为CNS神经元不能再生,要么就是长时间的修复过程,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CNS神经元再生是有可能的。
据从不同实验室的研究数据表明,CNS神经元在健康情况下的再生速度相当缓慢。
然而,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神经元有能力实现一定程度的再生,但是其程度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过去的研究表明,神经元的再生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营养、身体健康状况等。
近年来,新技术不断涌现,神经再生领域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PNS与CNS相比,PNS神经元的再生能力要强得多。
PNS神经元可以很快再生,这也是其能够从一些损伤中恢复的主要原因。
此外,PNS神经元再生的速度和质量与神经元周围环境的改变有着紧密的关系。
传统上,神经再生是指神经元再生。
然而,神经再生研究的范畴已不局限于神经元了。
现代神经再生科学家已经逐步将其研究的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神经组织接口。
PNS神经再生治疗的最新进展表明,神经再生医学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再生,还可以拓展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探索神经再生医学的深层次机制,提高其治疗效果,让更多患者获益。
神经再生的治疗科技进展神经再生医学研究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神经再生的环境来促进神经再生。
新的成果使研究人员能够改变神经再生的规律,从而为治疗许多神经紊乱和神经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下面是该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神经样生长因子 (NGF)神经样生长因子 (NGF) 是一种通过细胞信号转导进程所涉及的分子类,它是主要的神经元存活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塑研究进展
功 能 重塑 : 。 2 脑 功 能重 塑 原 则
能是神经干 离断会 造成神 经节 内神经 元远端 的轴 突变 性, 但神经元基部轴突仍然完整 , 而神经根离断则轴突也 将变性 , 以腾出突触 间隙 , 更利于脊髓和楔束核 中剩余 轴
塑 。近 2 0多年 的基 础 和 临 床 研 究 令 学 者 们 最 终 确 定 , 虽 然 年 幼动 物 的 重 塑 能 力 更 强 , 成 年 动 物 的 大 脑 同样 具 但
与神经于造成 的失 信号输入皮 层的范 围一致 , 两者对 但 脑功能重塑的影响却大不相同。神经根离断后其原皮层 代表区被邻近部 位重新活化 , 而神经 干离断后其 原皮层
肤 区域 在皮 层 中 的代 表 区 往 往 变得 不 连 续 , 常 动 物 很 正 少 出现 这种 现 象 。
3 3 神 经 压砸 伤 .
由于 神 经 轴 突 在 完 整 的 Sh an细 胞 神 经 鞘 中再 cw n
生, 无错 向生长出现 , 因此神经再 生后重 塑的皮层代表 区 与正常代表 区无实质 不同 , 即神经压砸 伤后重塑 的皮层 代表区仍支配原外周支配 区域_ _ 】 。 4 周围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塑的部位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脑功能重 塑并不仅仅局限于大脑
这是一种急性去神经输入 损伤 , 会导致皮层 的快 速 重塑, 使邻近皮层代表区面积增大l 8 。虽然离断神经根 ~
变, 且大脑两半球之 间也会产 生相应 区域的功能重 塑 。 一 以往大多数神经科学者认为成年脑组织多不具备重 塑能 力, 只有 涉 及学 习 和 能 力 获 得 的 少 数 脑 功 能 区 可 发 生 重
神经再生研究的进展及前景
神经再生研究的进展及前景神经再生是指在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通过一定的修复和重构,使神经系统重新建立连接的过程。
这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因为神经系统的受损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神经再生研究近年来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和投入,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成果。
一、神经再生的机制和障碍神经再生的过程和成功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神经元的内部结构和机能、神经元周围环境的支持、神经元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和伤口的修复。
在这四个因素中,神经元周围环境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神经元的再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信号。
然而,神经元周围环境的支持往往被一些障碍所打断,例如炎症反应、瘢痕组织的形成、神经髓鞘的破坏等等。
这些因素对神经元的细胞膜、骨架结构和胞质流动都会产生影响,从而阻碍神经系统的再生。
二、神经再生的进展和应用尽管神经再生的机制和障碍十分复杂,但神经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其中,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和电刺激技术是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
(一)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可以促进神经元生存、增殖和分化的物质。
通过应用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可以加速神经元的再生和重建。
例如,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促进节细胞的再生,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分化和存活。
(二)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可以分化为多种类型神经细胞的原始细胞。
经过一系列的分化和修复,神经干细胞可以用来修复神经系统中某些受损的细胞。
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实例证明了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例如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三)电刺激技术电刺激是一种可以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元内部的信号传递,从而促进神经元连接和重构的技术。
虽然电刺激的技术难度比较大,但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证明了它的应用前景。
三、神经再生的未来尽管神经再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研究人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神经元周围环境的生理和病理特征,需要开发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也需要加强与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和合作。
周围神经损伤及脑功能重塑研究进展
·综述·周围神经损伤及脑功能重塑研究进展马书杰1,2,吴佳佳1,2,华续赟2,徐建光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603713)作者单位:1.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上海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作者简介:马书杰(1986-),女,博士后,主要从事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及传统康复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脑功能重塑机制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徐建光,xujianguang@hotmail.com【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脑功能;功能重塑【中图分类号】 R49;R742 【DOI】 10.3870/zgkf.2019.03.014 目前,尽管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连续性,但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并不能令人满意,寻求新的临床治疗及康复策略来促进神经再生,提高肢体功能恢复迫在眉睫。
近年来研究显示,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大脑功能重塑,并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中起重要作用[1]。
深入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脑重塑规律,对于制定适合的康复策略,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1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现状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或其并发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年新发生超过千万的创伤患者中,2.8%合并有周围神经损伤[2-3],而其在肢体创伤中的比例则高达3%~10%[4-5],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神经再生速度缓慢以及失神经肌萎缩等因素,部分患者甚至终身残疾。
因此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神经再生,尽早与靶器官建立突触连接,防治失神经肌萎缩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与手术修复同等重要,目前神经损伤后的临床治疗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 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如何加快周围神经再生速度是提高周围神经修复疗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在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药物治疗、神经电刺激、基因治疗、中国传统医学等。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床上常用的运动 、感觉 、 自主神 经、电生理检测等神经 功能评价方法 ,以及其他神经 功能检查方法如感觉定量 检查 ( Q S T) 、高 频超声 、核
围神经损伤修复 的关键 ,而往往 因神经缺损 、吻合 口张力 过 大 、神经周 围组织嵌顿等 因素 ,未 能及 时建立有效 的神经连 治疗十分重要 。临床上应用 的神经功能评价 主要 是针对运动
功 能、感 觉功能 、 自主神经功 能 以及神 经电生理 等的评价 ,
①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 ( 珠海 ) 医院 广东 珠海 5 1 9 1 0 0
[ 1 7 】G i s o n d i P,T e s s a r i G,C o n t i A,e t a 1 .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me t a b o l i c
的表达及其相关 性 [ J ]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 志 , 2 0 1 3 , ( 6 ) : 5 7 1 —
5 8 0.
C l d n 6 mi c e [ J ] . Me c h D e v , 2 0 0 5 , 1 2 2( 6 ): 8 0 5 - 8 1 9 . [ 2 4 】 Gu mb i n e r B M. Re g u l a t i o n o f c a d h e r i n - me d i a t e d a d h e s i o n i n
c l a u d i n - 1 一 d e i f c i e n t mi c e [ J ] . J C e l l B i o l ,2 0 0 2 ,1 5 6( 6):1 0 9 9 —
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c l mu i l ain rt ci g d ma e e r n a d p o t g n r e r p p lt n a d fa e o si t n el h pi to ,p oe t a g d n u o n r moi e v e o u ai n r me r c n t u i . c n n o t o
e pe i n s n ci ia sude a s s o d x rme t a d ln c l t is l o h we Chne e e b c u d r mo e h pr ti e pr si n f e e r wt a tr s h n i s h r s o l p o t t e oen x e so o n r g o h f co , c wa n v
【 e r s P I ram n w y o h ee h rs R v w K y Wod 】 N ;Te t e t a fC i s eh ; e i n e
周 围神经损伤 是指周 围神经 干或其 分支 受到外 界直接 或间接力量作用 而发生 的损伤【 具有病程 长 、 患者健康损 1 , 对 害大 、 治疗 困难 、 预后欠佳的特点 。 由于 目前还没 有切实可靠 的治疗周 围神 经损 伤的药物疗法 , 如何利用促进 周围神经再 生的因素 , 消除对周 围神经再生 不利的因素来加 速和促进神 经的再生成为周 围神经损伤 药物研究 中的重要 课题 。 中药 中 蕴含着大量治疗周 围神经的药物资源 , 国内学者 通过大量 的 实 验研究 和临床观 察 , 在利用 中医药促进受损周 围神经组织 恢 复和再生方 面取得 了很好的成绩和一定 的疗 效 , 有相 当 具
S u y P o r s i h rame to e ih r lNe v n u y W i hn s r s td r g es n te T e t n fP r ea r e Ij r t C iee He b p h
神经再生室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距离神经缺损 . 硅胶管 和聚四氟乙烯导管不容易被 机体降 解, 长期存 留会 刺激纤维组织 增生 , 导致神经压迫 , 需要 再
成神经瘤 , 所 以神经再生需要一定 的条件 , 神经再生室可 以
桥接神经损伤后 的两个 断端 , 提供轴突再生所需要 的“ 微环 境” , 防止外周 结缔组织 增生侵入和疤 痕增生 , 引导 并促进
益 为人 们 所 重 视 .
关键词 : 周 围神 经 ; 损 伤’ ; 再生 室; 修 复
中图分类号 : R 6 5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3 — 2 6 0 X ( 2 0 1 3) 1 1 - 0 0 7 8 — 0 2
周 围神经损伤后 , 虽然具有趋化性 , 可 以由近端 向远端 生长 , 但 不具穿透力 , 遇到阻力后神 经再生就会停 滞 , 易形
性好 , 管腔不容易塌 陷 , 易于塑性 , 可以制成需要 的形状等
优点. 上个世纪 8 0 年代 , 硅胶管开始被学者应用 于桥接周 围 神经损伤 . 由于硅胶管不具有通透 性, 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 有人认 为m 硅胶管 内如有血供 可 以为神 经的再生供 给血液 中的营养成分 、 高浓度的氧气及神 经营养因子. 另一 种聚 四
为材料通过实验合成出较好的神经再 生室㈣. 以上材料制备
的神经再生室有着诸多 的优点 ,那么通过解决控制神经再 生室管壁 的厚薄及 良好的韧性 ,防止神经再生室在机体 内 膨胀和 凹陷 ,调控神经再生室降解和吸收同步于神经纤维
在静脉管腔 内无法产生促进神经再生 的效果. 为 了克服这个 缺点 有学 者将 静脉管壁 切开 ,管壁内侧朝 向外侧桥接于损
第2 9 卷 第1 1 期( 上)
神经损伤修复与神经再生
神经损伤修复与神经再生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由于其组织特殊性,神经损伤往往是难以痊愈的。
神经再生是指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其轴突再次生长和连接的过程。
神经再生的研究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损伤的类型和临床现象神经损伤通常分为周围神经损伤和中枢神经损伤两种。
周围神经损伤包括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和脑神经损伤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回声减弱等。
而中枢神经损伤包括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临床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页面障碍等。
神经再生的基本过程神经再生的过程分为触发、轴突伸长和再连接三个阶段。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启动轴突生长锥的形成。
然后锥体将开始在胶质细胞之间滑移,最终到达组织缺损的位置,将成为神经新轴突的导向器。
由于神经组织的环境对再生轴突的生长和连接至关重要,神经元还会释放一些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来引导再生轴突的生长和连接。
神经再生的难点尽管神经再生的基本过程已经被探索清楚,但实现神经再生仍然十分困难。
神经损伤后的环境常常是不利的,含有大量细胞外基质成分和抑制性因子,这对神经再生的生长和连接都会造成阻碍。
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神经再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的进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营养和生长因子的治疗。
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轴突再生和促进生长公差。
此外,研究人员也在探索生长因子作为一种可能的药物治疗方法。
目前,神经再生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采用神经支架。
神经支架可以在神经缺损部位提供结构支持,从而促进轴突再生和连接。
最近,生物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神经再生的研究和治疗。
例如,脐带血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等新型治疗方式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
结论神经损伤修复与神经再生是现代医学学科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
神经再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其在协同治疗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Ke r s ee ti t e a y;p rp e a e v n r ;n r e r p i ;r v e y wo d : lc rc h r p e i h r l r e i j y e v e ar e iw n u
[ 图分 类号 ] R4 4 1 [ 献标 识码 ] A [ 中 5 . 文 文章 编 号 ] 】 0 7 1 2 1 0 6 00 0 69 7 ( 0 O) 70 4 — 2
李 巍 巍 , 秀 华 , 坚 苑 杨
[ 要 ] 近 年米 , 围 神 经 损 伤 的 修 复 和 再 生 有 r 厂 展 。本 文 分 别 从 低 频 电 疗 法 直 流 电 疗 法 、 频 电疗 法 、 频 电 疗 法 摘 周 若 进 中 高
( 短 波 、 米 波 与毫 米 波 ) 超 分 等角 度 探 讨 国 内外 学 者 在 电疗 法 对 周 } 经 损 伤 修 复 方 i 矧神 酊的研 究 及 进 展 。由 于 周 围 神 经 对 不 同 程 度 的
Ad a csi lcrcTh r pe o rp e a r eIj r (e iw) v n e n E eti e a isfrPeih r lNev n u y rve LIW — i :AN uh a,Y NG a we , r Xi— u A Jin.De a t n f p rme to
Physc lM e c n ia di i eand Re Ⅱ £f , ^ n£o Sha nghaiX u iCe e o pia Sh hu nt r H s t 1. angh 00 ai2 031.Chi na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微环境研究进展
雪 旺 氏细胞 是 周 围神 经 特 有 的胶 质 细胞 , 是周 围神经 再生微 环境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当周 围神 经损 伤后 , 伤远 端 的雪 旺 氏 细 胞 在 几 天 内被 激 活 、 损 分 裂、 增殖 , 向近 端 内迁 延形 成 B nnr , 触 引 并 u ge 带 接 导再生 轴突 向远 端 生 长 。雪 旺 氏 细 胞 下调 髓 鞘 基 因, 最后排 列成 行 , 分 泌表 面 分 子 引 导再 生 纤 维 。 并 血 源性 巨噬细胞 很 快 聚集 到 神 经 残端 , 噬髓 鞘 碎 吞 屑 。在神经 远端残 端分 子 的变化包 括上 调 神经 营养
发现周 围神经 损 伤后 , 电 流 下 降 约 5% , 用 神 钾 0 应 经生长 因子 治 疗 可 维持 钾 电 流在 对 照组 水 平 。M. ain 利用 P R和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技术 来 证 实 n. ds o C e In1r N 的 表 达 , 现 周 围 神 经 损 伤 后 2周 内 r・ n A i R 发
素、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 细胞活素和其它一些可溶性
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药物研究进展
2 1年 1 00 月
内蒙 古民族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un lo n e n oi ie’t n o r a fI n r Mo gl Unv ii f "Nain l is a syi t aie o t
Vo. 5 N( 1 12 ) .
2 ntue f rna N re i ae,s g nvr l Y u nH si l e ig10 4 ,hn ) . stl o a i ev s ss i iesy uQ a opt , in 0 0 9 C ia I i C l D e TnU i aB j
Abta tT e eihrl e enm eu n t u a o l a o l i nw h sa ho gnrt no s c: h r ea nr j yia rq etr m mpi t ni c nc o . e eer nr eeai f r p p vi s f a c ci n i t r c e o pr hrl ev jr n eoeyo n t n8eices g o. ee t ,h td fh rgo rmo n ei ea nrei uya drcvr fu c o r rai l htR cnl tes yo e du npo t g p n f i n ny y u t i
究近年来取得 了一定进 展.
1 营养 神经 的药 物
临床 卜 多用 的营养神经 的药物有 维生素 B 、 维生素 B ( . 甲钻胺 )谷 维素等. 、 维生素 B又称硫 胺索或抗 神经炎 素 , 由 是 嘧 啶环和噻唑环结合 而成的一种 B族维生素. 维生素 B缺乏可导致神经肌 肉并发症 , 引起周 围神 经病 变. 硫胺素在神经组织 中起到一种特殊 的非辅酶作用 , 能调节神经元氯离子通 道. 甲钻胺较非活性维 生素 B 更 易进入神经细胞 内 , , 甲钴胺是蛋氨 酸合成酶 的辅 酶 , 该酶促 进髓 鞘的主要成分 卵磷脂 的合成 , 与髓鞘 、 糖核体膜 、 核 线粒体膜 、 突触等的功能有关 , 可促进神 经元 内核酸和蛋 白质 的合成 , 改善 神经元和施 旺氏细胞 的代谢合 成 , 进神经元 轴突 的生 长 , 促 使轴 突分叉增 多 申 经髓鞘 再生有助于恢复 朗飞氏节节问长度 , 促进轴浆 的传递 速度 , 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甲钴胺还可增加 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 的代 谢活性 , 恢复被减少 的神 经传 递物质 . 谷维素是 由米糠油 中提取 的一 种混合物 , 有调节问脑功能 , 改善植物 神经功能失调 、 内分泌平衡失调 、 精神神经失调等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围神经损伤 ; 周 吻合 方法; 神经移植 ; 神经营养素 ; 生物工程
中 图分 类号 :7 10 1 4 .5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226 2 1 )20 1 - 10 -6 X(0 0 0 -14 2 0
近年来 , 随着修复技术 的提高 , 围神经 修复 的质 量大 周
山东 医药 2 1 第 5 00年 O卷第 2期
・
综 述 与讲座 ・
周 围神 经 损 伤修 复 方 法 的 临床研 究 进 展
孙海军 赵胡 瑞“ , 根套 李 小 昌 , 宋 , ( 1石 河子 大 学 医学院 , 新疆 石河子 8 20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第 4 4 医院 ) 3032 7
损 患者 , 后半 年均 恢 复 了神 经 功 能 , 访 58 肢 的肌 力 V 术 随 t 患
13 侧侧吻合 .
修 先伦等设 计一种侧 侧吻合法 , 发现 供体
级, 其肢体周径 、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均与健侧相同。
4 神 经 移 植
神经有侧 芽长 出, 再生轴 突通 过吻合 口长人伤侧 神经干 。 再
基质能够增强聚 氨基 己酸一羟基 乙酸 内酯 ( C ) 管的导 PL 导
向神经再生 。这从侧面说明 , 种子细胞 ( 雪旺细胞 、 多能干细 胞 ) 细胞外基质 、 、 神经桥接 导管协调 统一 , 才能使神 经修 复 与再生最佳化 。
3 神 经 牵 拉 延 长 法 Miei 究 指 出 , 成 滑 动 机 制 的 组 织 , 神 经 外 膜 以 ls研 l 形 是
导供 体神经中轴索侧支生长 ; 轴索侧支应具备穿过包括供 ② 体神经雪 旺细胞基底膜等在 内的不同结构层次 , 为受区神经 提供神经再支配能力 ; ③长 出新生轴 芽的运 动神经元 , 在功 能和生物学行 为方 面 , 具有重 新整合 、 最终适 合新 的运 动单 位 的能力 。胡孔和等 行神经 端侧吻合重建 游离皮瓣 感觉 功能后 , 皮瓣的保护性感觉 、 植物 神经感觉功 能得 到不 同程 度恢复。但神经端侧 吻合神经轴 突再生来源 尚缺乏 直接证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陈焱肖志宏邢廾谋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码.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
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
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叮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却无法避免。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导管和生物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巾变得越来越取要。
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一.神经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1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神经损伤后,病变部位从轴突远端与神经细胞断开连接。
周围神经切断后神经元胞体经历的一系列变化,称为神经元反应,通过W豇leh曲变性在损伤平面以远创建一个利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傲环境G损伤导致的逆向运输信号障碍癣内流以及受损端暴露于变性与炎性环境等协同作用均刺激近端神经再生,但神经再生起始的信号仍未被阐明m。
周围神经损伤能激话神经元自身生长,并克服髓鞘再生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圆。
周围神经系统中.在神经元自身生长能力激活捉再生微环境、轴突导向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损伤的神经能成功再生。
周围神经轴突的再生是复杂的,在神经损伤远侧残端和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闪在再生的行为中很重要。
出人意料的是,几个基因都存在抑制再生活动。
一个例子是mN.一个抑止细胞生长的候选基因:通过siRNA来抑制Ⅳ瞓和UNC5H或运用药理学激活剂和抑制剂.多个通路可影响轴突再生。
许多对神经恢复的干预途径经过研究同样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归纳成表1。
2.离子通道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去髓鞘的神经便暴露出离子通道。
现在认为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导致诱发痛觉过敏、感觉倒错等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与钾离子通道受损引发的电位异常密不可分㈤。
Rasband等㈤研究证实有髓鞘神经纤维中对4-AP敏感的掣亚单位Kv1.1、KvI.2以及胞浆B亚单位Kv2位于j此tap。
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过去的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分子机制被发现并被用来改善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会介绍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的一些成果。
1. 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无法自我修复,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则可以通过重新建立轴突来进行再生。
这两种不同的神经元的再生过程使用了不同的分子机制。
一项被广泛研究的神经再生分子机制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的作用。
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修复,已被证实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减轻神经系统的损伤。
其中一个例子是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法(neurotrophin-therapy),该治疗法借助一些神经营养因子来促进损伤区域的神经再生。
另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分子机制是紫杉醇(paclitaxel)的作用。
1992年,研究人员发现,紫杉醇可以在胶质细胞(glial cell)中刺激微管(microtubules)的重组,并促进神经元轴突的重新生长。
2006年,两项研究发现,紫杉醇在实验动物的神经再生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再次证明了紫杉醇的神经再生作用。
2. 神经修复的分子机制与神经再生不同,神经修复是指对于已受损的神经元进行修复和再次连接。
神经修复的分子机制不同于神经再生,并且研究的焦点通常是提高神经元连接的可靠性和精度。
一项经典的神经修复的分子机制是诱导信号(inducing signals)的作用。
诱导信号可以在神经元和周围组织之间传递,在神经元的恢复性和适应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其中一个例子是钙诱导化学信号转导途径(Ca2+ signaling signaling pathways),该途径使用钙离子信号作为诱导信号,来对神经元的连接进行精细调节。
另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分子机制是纤维连接蛋白(fibre connection protein)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陈焱肖志宏邢廾谋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码.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
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
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叮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却无法避免。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导管和生物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巾变得越来越取要。
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一.神经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 1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神经损伤后,病变部位从轴突远端与神经细胞断开连接。
周围神经切断后神经元胞体经历的一系列变化,称为神经元反应,通过W豇leh曲变性在损伤平面以远创建一个利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傲环境G损伤导致的逆向运输信号障碍癣内流以及受损端暴露于变性与炎性环境等协同作用均刺激近端神经再生,但神经再生起始的信号仍未被阐明m。
周围神经损伤能激话神经元自身生长,并克服髓鞘再生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圆。
周围神经系统中.在神经元自身生长能力激活捉再生微环境、轴突导向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损伤的神经能成功再生。
周围神经轴突的再生是复杂的,在神经损伤远侧残端和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闪在再生的行为中很重要。
出人意料的是,几个基因都存在抑制再生活动。
一个例子是mN.一个抑止细胞生长的候选基因:通过siRNA来抑制Ⅳ瞓和 UNC5H或运用药理学激活剂和抑制剂.多个通路可影响轴突再生。
许多对神经恢复的干预途径经过研究同样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归纳成表1。
2.离子通道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去髓鞘的神经便暴露出离子通道。
现在认为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导致诱发痛觉过敏、感觉倒错等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与钾离子通道受损引发的电位异常密不可分㈤。
Rasband 等㈤研究证实有髓鞘神经纤维中对4-AP敏感的掣亚单位Kv1.1、KvI.2以及胞浆B亚单位Kv2位于j此tap。
mnod豇区域。
基于这个解剖定位关系.一旦髓鞘受损,势必会影响钾离子通道功能进而引起钾离子大量外溢,无法产生正常的复合动作电位,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
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认为阻断钾离子通道有助于恢复受损神经的传导功能。
Sun等㈤研究发现.在周围神经损伤发生传导功能受损的关键是周围神经钾离子通道暴露。
当神经干受到大于阈值的刺激时候会产生动作电位,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峰电位.然后钾离子通道被激活,钾离子大量内流。
这个过程中钾离子通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快钾离子通道IA,其特点是能够快速被激活,也能够快速被抑制:另外一种是慢钾离子通道Idr,被激活起来较为缓慢,但是在复极化的过程中作用持续存在。
现在普遍认为4-AP是一种快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受损脊索的神经传导功能。
防止因髓鞘破坏引起的神经冲动向周围扩散,从而加强受损伤神经传导并恢复神经损伤造成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功能损坏。
该机制使得早期提高或恢复神经传导,缓解神经损伤导致的长期疼痛成为可能。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评价 1.损伤机制:评估患者周围神经损伤,首先应确定损伤的机制。
挤压伤能产生多种组织复合损伤,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失神经支配。
穿透伤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神经损伤,枪弹相关的详细检查以确定神经再生潜力。
扭曲、牵引型损伤可致神经卡压和牵拉,导致神经及轴索断裂㈤。
对于闭合性骨折导致神经损伤常自行恢复,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干预,可保守治疗Ⅷ。
2.辅助检查对神经损伤程度的评估:一旦神经损伤.发生肌肉变性的程度无法确定,直到Wa№han变性完成。
此过程可能需要长达4周。
电生理研究可以区分慢性与急性损伤.它们还可以帮助确定受影响的神经纤维的类型并映射神经的恢复。
肌电图显示的低动作电位的增加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㈤。
感觉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的临床或电学证据,是值得进一步观察评估的,因为自主恢复通常发生在头几个月内。
超声和 MR』也是周围神经损伤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廉价安全.最近已较为普遍的在诊断神经损伤中使用。
一项前瞻性研究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价26例运动或感觉周围神经缺损,这些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探查和超声诊断,然后用神经学检查和术中所见进行对比。
超声检查在如轴索肿胀、神经瘤的形成等提供了可靠的神经损伤的可视化,部分与术中所见高度相关例。
然而,在广泛水肿和或肥胖的患者使用超声波诊断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可能限制诊断的准确性。
MRI可为诊断和手术计划提供有用的信息。
Gmnt等m表明,MRI可提供束状模式的分辨率,并能证明神经性水肿。
周围神经损伤后,盟WI信号增高是其主要改变,但这种改变有时比较细微,对神经恢复情况的追踪随访难以作出客观评价.不利十评价预后及功能恢复情况。
为弥补单纯的信号强度评价的不足,国外学者多采取定量测量损伤神经的叨、吔弛豫寸间来评价神经损伤及损伤后的恢复。
BeauIicu等Ⅷ发现,损伤后神经信号增高,且神经信号的增高主要与W扭ehan变性有关。
dmbina等m报道脱髓鞘导致叽、盟驰豫时间延长。
Dose等m栅究动物活体和体外坐骨神经挤压伤不同时期的牝驰豫时间.损伤神经水分的增加和髓磷脂分解导致了的延长。
Stamsz在神经切割伤和挤压伤后第1、2、3、4、6周测量了叭及」2,发现神经损伤后,神经的脱髓鞘、炎症反应及轴突损失引起Ⅵ、巴值升高。
Cu血D等㈨在周围神经挤压伤中,分别于损伤后第7、14、30、70天测量哑值.损伤神经盟值的高峰时间出现在损伤后第14天,至第70天盟恢复但仍高于正常。
张德春等m」发现在臂丛损伤中MRI可表现为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偏移、脊神经前后根缺失和“黑线征”,其敏感性为957耻。
虽然MlⅡ对于明确神经损伤的程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帮助,但是目前的临床研究关于MRI与肌电图相比较.M田比肌电图敏感性差Ⅷm 三阔围神经损伤临床修复的常用方法和策略 1外科修复:无张力缝合修复仍然是神经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案。
神经直接修复的适应证是神经断缘整齐,并且几乎无明显缺损。
为了更好的恢复,神经修复时的正确对位和无张力吻合是非常重要的。
新的显微外科技术和仪器的发展推动周围神经分组束的修复。
这种技术类似于外膜修复,但需婴打开神经外膜对束膜进行更精确的一对一的吻合。
这种力法试图使轴突更精确的再生,但带来的是更多的剁离和潜在的软组织的破坏。
但是对于运动和感觉的混合神经,如止小或尺神经及坐骨神经,仍建议行束问修复。
通常对丁缺揦犬下2.5cm的建议行神经移植术。
如果缺损较大或组织修复的质揿差:应当选搽利脷时,端侧吻合是一种选择的方式,受伤神经的远端部分可被端侧缝合到相邻的神经。
在行端侧缝合时采用对供神经干外膜开窗的方式,进行束膜缝合而不应进行外膜缝合。
通过侧支轴突发芽使神经再生,进而使受损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和运动功能得到恢复。
神经端侧缝合必须考虑3个因素:①供体神经的轴突发芽的诱导机制。
②轴突发芽突破不同的外膜、束膜、内膜的能力,及重新支配受体神经的能力。
③功能的可塑性和单纯运动神经元的行为重新调整,并最终形成新的运动单位的能力。
在周围神经远端毁损无法修复时直接把近端神经断缘埋藏在肌腹内也是一种备用的方法,这种治疗功能的恢复是最差的,但直接修复和或重建不可能时它仍是一个选项。
在修复神经时除了传统的缝合修复外纤维蛋白胶被认为可作为一种辅助或替代的修复方式,它快速并且易于操作Ⅷ。
研究表明,纤维蛋白胶的临床恢复效果相当于缝合修复,并且可以提高吻合n神经的耐张力程度。
2.神经移植术:神经移植术包括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等L①自体神经移植能提供轴突生长所需的神经生长因子,免疫排斥反应小,被视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
』临床上移植神经长度应大于缺损长度的10饧~20畅,并且神经移植床的质量是决定神经移植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但对于粗大.长段的周围神经缺损.如臂丛损伤,存在供体神经支配区水久性失神经功能障碍、供移植神经来源局限、受体区神经瘤形成等缺点,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②异体及异种细胞移植:与自体移植的原理相同,异体神经移桢提供了神经再生框架,但是面临免疫排斥反应、移植成功率低、感染、肿瘤形成等风险。
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通过冷冻或放射辐照等方法去细胞异种移植技术可减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神经的再生。
R町等m发现小鼠模型中冷冻保存4周,可以大幅度减少移植神经免疫原性。
丁晓珩等间使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10- 20mm指固有神经缺损,未发现排斥或毒性反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以往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感觉神经恢复成功的报道,新近的一项研究是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胶原导管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对比,发现在16周时运动及等长肌力恢复方面自体移植优于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自体移椬均优于胶原导管㈤。
尽管实验研究结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令人欣喜的研究结果公布之前.对于较大的周围神经缺损仍建议使用自体移植。
3神经导管修复术:无张力修补是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运动功能成功恢复的一个主要因素,自体神经移植术为节段性缺损修复的金标推㈨。
然而,自体移植对供区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多个手术部位及多处神经吻合U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恢复时间。
因此,寻找自体神经的替代品成为了一直研究的方向。
l生物衍生材料:多种生物衍生材料可用于桥接神经导管,包括静脉、动脉、肌腱管、羊膜管、脐带血管、硬脊膜、小肠轴膜下层、骨骼肌桥接体等。
使用它们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这些组织都含有基底膜,与许旺细胞基底膜相似,为许旺细胞的迁人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基底膜更是天然的半通透性材料:内含黏连蛋白、纤维蛋白和胶原等促进轴突生长的成分,并连产牛瘫痕,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对此,向其添加其他材料或使用处理后的生物材料.均可以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研究表明动物实验中用去细胞动脉导管作为神经导管修复:2cm的周围神经缺损,手术后4个月组织学评估发现桥接部位轴突再生能力强于对照组,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和足部溃疡的发生.进步研究发现加人间充质千细胞的去细胞动脉导管组轴突再生能力强于单纯动脉导管组。
该技术免疫排斥反应低.更加符合神经生长的生理要求,有较好的轴突生长引导作用,应用前景良好。
2人工不可吸收导管:主要成分为二甲基硅氧烷聚合物的医用硅胶,因其较佳的生理惰性、硬度、弹性和良好的塑形性等,曾是最早和最广泛应用的神经导管材料。
其他不可降解材料,还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丙烯睛鄄氯乙烯共聚物等。
这些材料所制成的神经导管,虽然可以提供离断神经良好的再生环境,在短距离的神经缺损中也有一定效果.但因其长期存在于人体,会引起局部炎症、慢性神经压迫等并发症.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