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原文及赏析(最新)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注释赏析-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 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 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 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 “李杜”。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 “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 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 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 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 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 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 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 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 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 《李太白集》。
• 第十四首写秋浦夜晚冶炼的劳动场面。 黑夜冶炼,火照天地,红星迸溅,紫烟 腾空,场面壮观。冶炼工人边劳动边唱 歌,使得寒川变得火热。据《新唐书· 地 】 • ⒃赧(nǎn):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指冶 炼工的脸被火映红。
【赏析】
• 秋浦:唐代属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池州秋浦县: “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秋浦水,一名秋 浦河。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二、 三载)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 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寓秋浦所 作。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诗歌鉴赏范文精选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诗歌鉴赏唐代: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注释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⑶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参考资料: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294 .佚名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
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
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
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
李白喜用此词。
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前二例的“紫烟”,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谓紫气祥云。
后一类则是自然景象。
本诗的“紫烟”句,则是对炉火的红星在紫色烟雾四射飞进的描写。
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赋予了一层美丽多姿的色彩,又体现了诗人对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词,旧时有人认为这是吴语,是“歌者助语之词”,即是象声词,是工匠们歌唱的某一音节。
此说难以确证。
赧,本指羞红的脸色,郎是对男子的尊称。
“赧”此处引申为“红”义,“赧郎”指被熊熊炉火照红的冶炼工匠。
这种解释是通达的。
工匠们在寒夜里,在月光下,仍然辛勤地忙碌着,喊着嘹亮的号子,唱着粗犷的山歌,歌声在寒夜传得很远很远,在河面上飘飞,在山谷里回荡,不但使旷野的.氛围变得热烈,也驱走了他们自身的疲乏和劳顿,寒夜也似乎不那么漫长了。
全诗只有二十个字,但传神写照,将冶炼工匠的生活与形象刻划得维妙维肖,动人心弦,诗人对冶炼工人的敬爱与颂扬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
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浦歌(第十四首)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孙长江红彤彤的炉火照彻了天地,红星四溅,紫烟蒸腾。
健美强壮的冶炼工人啊,在这样的'一个明月夜里,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那寒冷的河水都荡漾了起来。
百字赏析文孙长江李白的千古绝唱《秋浦歌》(第十四首),一开篇,便将一幅色调明快、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捧献在了读者眼前。
前两句中“照”、“乱”二字,看似平易,实为难得。
“照”,透彻,卓然;“乱”,热烈,亢奋。
第三句中的“赧”,本为因害羞而脸红,李白不会不知;可用于“赧郎”,就将冶炼工人健美、强壮、勤劳、朴实、热情、豪放、乐观,以及在炉火映照下的情趣,传达得无一遗漏。
末句“歌曲”又起,“寒川”不“寒”;并非是那歌声有多美,倒是诗人情怀中滚涌着惊叹,奔涌着兴奋,喷涌着歌颂!拓展: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的意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一首古典诗歌,它描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秋浦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所呈现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让我们来分析《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这首诗的内容。
这首诗以秋浦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诗中出现了“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这样的句子。
这些描写展现了秋浦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作者通过对秋浦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也深刻地意识到了岁月易逝和生命无常的真实性,这种内在的矛盾和冲突,为整首诗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
正是这种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使得《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成为一首引人深思的佳作。
让我们来谈谈我个人对《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的理解和感悟。
在我的看来,这首诗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都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真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宝贵和时间的珍贵。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一首富有内涵和情感的诗歌,它通过对秋浦景色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希望通过我的解读,你也能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经典之作,它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岁月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李白带拼音古诗早教古诗100
注释 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 河得名。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郎:红脸汉。此指炼铜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赏析 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 珍贵。
qiū pǔ ɡē shí qī shǒu qí shí sì
秋浦歌十i
唐:李白
lú huǒ zhào tiān dì hónɡ xīnɡ luàn zǐ yān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nǎn lánɡ mínɡ yuè yè ɡē qǔ dònɡ hán chuān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 川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赏析
【内容】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通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翻译 炉火照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
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创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秋浦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秋浦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秋浦歌十七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秋浦歌十七首唐代:李白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译文: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
站在山顶西望长安,直见长江之水滚滚东流。
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青溪虽非是陇水。
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咽之声。
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诗词翻译及赏析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诗词翻译及赏析《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前言】《秋浦歌·炉火照天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
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
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注释】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⑶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翻译】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赏析】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
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
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
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
李白喜用此词。
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前二例的“紫烟”,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谓紫气祥云。
后一类则是自然景象。
本诗的“紫烟”句,则是对炉火的红星在紫色烟雾四射飞进的描写。
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赋予了一层美丽多姿的色彩,又体现了诗人对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词,旧时有人认为这是吴语,是“歌者助语之词”,即是象声词,是工匠们歌唱的某一音节。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中红星的意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中红星的意思
诗意: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脸膛红彤彤的冶炼工人们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下,边劳动边唱歌,嘹亮的声音使冰冷的河水都荡漾了起来。
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秋浦歌(其十四)》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李白的炉火照天地诗句全文
李白的炉火照天地诗句全文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唐代〕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注释:
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
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
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
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古诗鉴赏《秋浦歌》
古诗鉴赏《秋浦歌》古诗鉴赏《秋浦歌》篇1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珍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光明、气氛热闹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颖、兴奋、赞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画,冶炼工人宏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奇,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大方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衰弱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忱、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唱歌,那响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假如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美丽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丽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奇妙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衬托,鲜亮、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古诗鉴赏《秋浦歌》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古诗鉴赏《秋浦歌》
古诗鉴赏《秋浦歌》古诗鉴赏《秋浦歌》篇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古诗鉴赏《秋浦歌》篇二[教学目标]1、结合资料,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入情入境地背诵诗歌;2、咀嚼和体味重点词语的蕴味,反复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火热劳动场面,体会劳动的快乐,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3、对比参读,感悟诗中瑰丽的想象,神奇的语言,以及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出处】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鉴赏】炉火熊熊燃烧,红彤彤的炉火将天地也照得通明。
炉中因温度太高,火星四溅,紫烟蒸腾。
此句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
上句用一“照”字,将炉火冲天盖地的气势写出,使得整个场面变得非常壮观,意境恢宏。
“乱”字则表现出红色的火星与紫色的烟雾交缠,色彩斑斓。
“照”“乱”二字的运用使得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也体现出诗人兴奋、激动的心情。
【诗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鉴赏】冶炼工匠的火红脸庞,给月夜增添了光彩; 高亢而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荡漾。
这里不仅描绘了明月之下冶炼工匠的面目肖像,而且通过对歌曲的夸张,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原文及赏析
原文: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注释
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赏析: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
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