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AKMnq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AKMnqP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晋江市第一中学刘用旺

一、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全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框题是对物质与意识、认识与实践关系的整体展现与深化,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

教材通过分析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以及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本框题共分为三目,第一目揭示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属性;第二目分析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第三目分析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还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学习障碍:哲学理论比较抽象,而且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而学生喜欢热闹,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三、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通过创设主线型的问题情境,

以一个典型社会热点事例(转基因)贯穿课堂全程,让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变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辨别真理与谬误;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情境设置、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和点拨归纳相结合。

(1)情境唤起法:利用多媒体把漫画、图片等课件展示给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恰当启发引导和点拨,归纳出新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

(2)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争论和价值冲突中辩证地理解和领悟科学与道德、权利和义务等关系。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青少年要勇于接纳新事物,勇于参加实践,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德育功能)2.难点: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六、课时用具:

1.教学课时:1课时

2.教学用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多媒体导视

七、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②印发《导学案》;

2.学生准备: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八、教学过程:

1.成功之处

(1)本教学设计突破学科界限,大胆引入自然科学领域既受高度关注又带有争论性的“黄金大米”事件,创造特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而且,教学中继续以本典型事件的相关内容有机贯穿课堂,合理设疑,起到逐层“引路”的作用。

(2)在推进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通过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设置,积极有效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在课堂提问时考虑与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于已知与未知之间桥梁的架设,使学生在知晓的知识中激起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愿望。

(3)借助《导学案》,通俗化地整合热点争论、地方乡情及自然与社会科学,在社会争论和价值冲突中进行辩证地引导,正确对待科学与道德、生存与安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接纳新事物,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不足之处:

(1)哲学理论比较抽象,而且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虽然借助《导学案》,延伸学生的课堂时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无疑也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2)转基因理论本身具有争议性,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处理和引导,有较

大的挑战性。同时,要真正悟懂该节课的哲学内容,还需要学生对知识点作地一步的归纳整理,还需要进行配套练习和评讲的跟踪,

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

3.存在的困惑:

文科教学,如何整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主体客观性

客体谬误真理条件性

基础具体性

认识过程

实践

(基础)

注:认识过程三性是指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二、《导学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另附后)

三、拓展与延伸:

1.当我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2.[2012年法国高考哲学题]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为什么?

四、课堂教学PPT(另附)

哲学导学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温馨寄语】: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学习目标】:1.能分辨真理与谬误

2.能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3.能悟懂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难点知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重点知识】: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预习思考】:课前预习课本46~49页,并结合教材与背景材料,完成以下思考题。

材料一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所谓转基因,是把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基因从一种生物中提取出来,然后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去,使后者产生定向的稳定的遗传改变,并形成新的品种。目前,全球的大豆、油菜、玉米等农作物都广泛使用了转基因技术,甚至研发出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