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山东省日照市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共张
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
唯一标准
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第七页,共14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 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xuǎnqǔ)100 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 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 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 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 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 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第三页,共14页。
三、重点突破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1.实践(shíjiàn)的概念 :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2)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 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3)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 小。(4)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六页,共14页。
三、重点突破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
唯一标准
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第七页,共14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 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xuǎnqǔ)100 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 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 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 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 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 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第三页,共14页。
三、重点突破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1.实践(shíjiàn)的概念 :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2)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 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3)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 小。(4)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六页,共14页。
三、重点突破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届高考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ppt课件
PPT课件
28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全国Ⅰ,39(2) 围绕真理的特征和认识过
2015·全国Ⅱ,23
程进行综合测试,近几年
2014·新课标全国Ⅰ,22 在高考中有较强的测试要
2013·新课标全国Ⅱ,20 求,尤其是以主观题形式
2013·新课标全国Ⅰ, 综合考查真理与认识发展
39(2)(3)
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 的指导作用,做到理
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 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
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PPT课件 的统一
17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全国Ⅱ,23
2014·新课标全国Ⅱ,本考点是高考的重点,常
39(2)
结合漫画、名言、热点材
2013·新课标全国Ⅱ,料等,或单独或综合考查
的过程。
PPT课件
29
考向1 真理的特点
典例4 (2013·天津高考)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
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
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
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
“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
提醒 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即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PPT课件
13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遇到 (1)人们实践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2)实践的发展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3) 实践
锻炼
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
高三政治哲学与生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 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 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 本不存在的。(社会性)
②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 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 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
在实 践中 追求 和发 展真 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考点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特点
历年高考原题 2008·四川卷,30 2006·上海综合,6;2004·海南、全国 文综III,26;2008·上海卷,15; 2008·上海卷,22;2008·重庆卷,30; 2008·江苏卷,29;2008·海南卷,19; 2008·全国卷Ⅱ,38(主);2008·北京 卷,38(主);2008·宁夏卷,39(主) 2008·海南卷,15; 2008·全国卷Ⅱ,38(主)
▲社会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 的实践); ▲社会实践=实践。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 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所有形式。 其它形式→如: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判断)。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实践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 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 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 和社会关系。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 证法的思想。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24页PPT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 பைடு நூலகம்的历程》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专题0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理解实践的含义、三特征、三形式?
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如改革、革命、阶级斗争)
科学实验
(自然和社会科学)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只有 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理解实践的含义、三特征、三形式?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
(人、客观事物、物质工具)
结论: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只有实践能把观念变为现实)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十八大以来,改革举措数量多、力度大前所未有。 但若没有干部抓落实,没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再 好的蓝图也只是镜花水月,宏伟蓝图永远实现不了!
(不能说)
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把 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比照
若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一致,说明认识 正确;反之则说明认识错误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把冥王星视为太阳系的矮 行星,而不再是大行星。但学界莫衷一是、争议不 断,因为这个决定缺乏准确严谨、让人信服的实践 数据。所以美国发射探测器以期获得更真实的数据。
4.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 就会变成谬误
4.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具体性: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照搬理论,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 套,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
1.理解实践的含义、三特征、三形式?
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如改革、革命、阶级斗争)
科学实验
(自然和社会科学)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只有 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理解实践的含义、三特征、三形式?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
(人、客观事物、物质工具)
结论: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只有实践能把观念变为现实)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十八大以来,改革举措数量多、力度大前所未有。 但若没有干部抓落实,没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再 好的蓝图也只是镜花水月,宏伟蓝图永远实现不了!
(不能说)
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把 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比照
若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一致,说明认识 正确;反之则说明认识错误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把冥王星视为太阳系的矮 行星,而不再是大行星。但学界莫衷一是、争议不 断,因为这个决定缺乏准确严谨、让人信服的实践 数据。所以美国发射探测器以期获得更真实的数据。
4.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 就会变成谬误
4.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具体性: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照搬理论,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 套,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高考点拨 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 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 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特别提示 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 展上看,认识是无限的。但从每一具体认识、 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 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认识是有限性和无 限性的统一。
命题角度1 真理的特点 例3 [2021·福建卷]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
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 “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 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 “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方 法 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 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 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 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 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考查实践的特点: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 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制定“计划”“方案”“规 划”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强调 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 “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 会关系中进行的;
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 方面的联系;
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 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 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 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 (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勤于实践和善于实践。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又要重视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1.[2014·无锡期中]马克思说:“劳动终结时取
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
者的观念中了。”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 A.能动性
B.直接现实性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提示】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 式是丰富多彩的。
(2013广东高考)35.以前人们认为,材料 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 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 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 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践1是)认实识践的决来定源认,识是,认实识践发是展认的识动的力基,础是,检实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1)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
B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 方面的联系;
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 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 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 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 (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勤于实践和善于实践。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又要重视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1.[2014·无锡期中]马克思说:“劳动终结时取
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
者的观念中了。”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 A.能动性
B.直接现实性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提示】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 式是丰富多彩的。
(2013广东高考)35.以前人们认为,材料 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 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 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 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践1是)认实识践的决来定源认,识是,认实识践发是展认的识动的力基,础是,检实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1)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
B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梳
备
理 的活动。
考 典
高
题
频
精
考
练
点
透
析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
效
名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
师
课
导 航
1.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
纠 错
笔
本
课 知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 。
记
识 概 览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
随 堂 巩
固
基 础
4.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和归宿 。
演 练
知
识
梳 理
透
析 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
效
名
本
师
导
2.实践的特点
课 纠
航
错
本 课
(1)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 。
笔 记
知 识 概
(2)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 。
随 堂
览
巩
基
(3)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 。
固 演
础
练
知 识
【误区警示】 实践不是孤立的活动,但可以是单个人
高
效
名
本
师 导
高考视角1 实践的特点
课 纠
航
错
本
(2013.广东梅州中学月考)早期人类的生产
笔 记
课
知 识
识
随
概 能活动不是实践。
堂
览
巩
固
基 础
(2)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不是实践。
演 练
知
识 梳
(3)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提醒】 1.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
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2)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
11
知识点十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实(践1)表现认:识人们对一个认识事物的正实确践认识往往要
经过从_____到______,再从______到 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
①主体因素:人们的认识要受具体实践水平及 主观条件的限制。
12
②客体因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8
【易错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 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 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 唯一途径。
9
知识点九、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客__观__性__: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 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 _一__个___。真理面前_人___人__平__等__。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条__件___和__范__围__,如果超出了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谬__误__。
2.认识的无限性
(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 是永一无个止境
_______认__识_的_对的象过程。
(2)认原识因主:体___________是无限的变认化识着基的础物
质世界,作为___________的人类是世代延
续的,作为___________的社会实践是不断
发展的。
认识和发现
检验和发展
3.方法论启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
实践中
___________真理,在实践中
13
【重点突破】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 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
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
10
3.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__具__体___的__历__史___的统一;真理和___谬__误__往往是 相伴而行的。 【易错提醒】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 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则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强调横向的变化。
7
知识点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__来__源____。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动__力____。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____唯__一__标__准______。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不同。
17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1)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 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 识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
①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 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18
6
2.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__客__观__物__质__性_、能动性和_社__会__历__史__性__三个特点。 【易错提醒】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只 有人的活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 动。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 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对主 观世界的改造如学生的学习则不是改造世界的范畴。
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 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 现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 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 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认识能力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 16
【知识拓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
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 入歧途。这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的活动
能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
性 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
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 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历 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15
2.实践决定认识
表现
实践是认 识的来 源
实践是认 识发展 的动力
实践是检 验认识
理解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 (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活动。
14
(2)实践的特点
客观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 物 观的
质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 性 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
01.11.2020
1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2
考纲研读
3
备考导图
一个关系 两条途径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获得认识的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途径(直接经验
和间接经验)
实践的三个特征(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
三个特征 理的三个特征(客观性、条件性、
具体性);认识的三个特征(反复
性、无限性、前进性或上升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点表现
四个表现 (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
宿)
4
【知本课学什么】
5
知识点七、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__客__观__世__界__的__物__质__性____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人____为主体、以_客__观__事__物_为对象 的__物__质__性__活动。 (2)实践是一种_直__接__现__实__性_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