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法(释义)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而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规,该条例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范,有必要对该条例进行逐条释义。

第一条:本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制定的,是该法的实施细则。

该条规定了本条例的制定目的和依据,表明本条例的作用是进一步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实施细节,做到便于招标投标活动的规范实施。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招标、投标,包括招标人和投标人按照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施工、服务、工程监理、设计等活动。

该条规定了招标投标的具体范围和方法,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招标投标的适用范围包括采购、施工、服务、工程监理、设计等领域。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招标文件,是指招标人制定的为邀请投标人投标而发出的文件。

该条规定了招标文件的概念及其发出者,明确了招标文件的制定和发放程序。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投标文件,是指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准备的、对招标内容进行响应的文件,包括投标报价和技术方案等内容。

该条规定了投标文件的概念,明确了投标人对招标内容进行响应的内容,包括投标报价和技术方案等。

第五条:投标人应当认真阅读招标文件,理解招标条件,编制合格的投标文件。

该条规定了投标人的阅读招标文件和编制投标文件的要求,强调了投标人的自主选择和参与过程,保障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第六条:招标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要求,组织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应当明确招标人的名称、联系方式和代表人员等信息,同时要求投标人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提交投标文件。

该条规定了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的要求,确定了招标文件的内容,以及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具体要求。

第七条:招标人应当公开招标,保证招标活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可以不公开招标的,招标人应当进行与公开招标相当的公开程度和程序的邀请招标或者询价。

招投标法释义全文解释

招投标法释义全文解释

招投标法释义全文解释招投标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也是我国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管和规范的基础法律,它的实施对于维护公平竞争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招投标法的全面解释,涵盖了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参考内容。

招投标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9年通过的法律,并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律共分为八章,主要包括总则、投标人和招标人的权利和义务、招投标的程序、评标、中标和留标、合同和履行、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

在《招投标法》的总则中规定了招投标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公告、竞争等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所有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主体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增加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投标的机会。

招投标法对投标人和招标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

对于投标人来说,他们享有提交投标文件的权利,有权要求招标人提供招标文件和相关信息,还可以要求政府采购单位支付投标保证金。

而招标人则应当履行招标文件的公告、解释说明、保密等义务。

招投标的程序是招标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它规定了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和物资/服务采购等不同类型招投标的程序。

其中,政府采购的程序包括招标公告发布、资格预审、招标文件领取、投标文件递交、评标、中标公示和合同签订等环节。

评标是招投标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确定中标候选人的重要步骤。

招投标法明确了评标委员会的组成、评标方法、评标标准和公示结果等要求,以确保评标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中标和留标是招投标过程中的最终结果,也是合同的基础。

中标结果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公示,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后,即可履行合同义务。

合同和履行是招投标法中的重要内容,它规定了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等事项。

同时,合同的履行要求各方保证质量、按时履约、支付合同款项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对于不履行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招投标法对相应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招投标法(释义)

招投标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招标投标法是国家用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调整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按照法律效力的不同,招标投标法律规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发的招标投标法律;第二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发的招标投标行政法规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法规;第三层次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招标投标的部门规章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规章。

本法所称的招标投标法,是属第一层次的,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律。

《招标投标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是整个招标投标领域的基本法,一切有关招标投标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与《招标投标法》相一致。

《招标投标法》共六章,六十八条。

第一章为总则,规定了《招标投标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强制招标的范围,以及招标投标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至四章根据招标投标活动的具体程序和步骤,规定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各阶段的行为规则,第五章规定了违反上述规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上述几章构成了本法的实体内容;第六章为附则,规定了本法的例外适用情形以及生效日期。

第一章总则总则共计七条,规定了本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强制招标范围,招标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

第一条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规定了招标投标法的立法目的。

制定招标投标法的根本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在“九五”末期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主体在平等条件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招标这种择优竞争的采购方式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上述要求,它通过事先公布采购条件和要求,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竞争,招标人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订约方这一系列程序,真正帝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中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通知中标和中标通知书的法律效力的规定。

一、本条第1款是关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的规定。

所谓中标通知书,是指招标人在确定中标人后向中标人发出的通知其中标的书面凭证。

招标通知书的内容应当简明扼要,只要告知招标项目已经由其中标,并确定签订合同的时间、地点即可。

对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也应当同时给予通知。

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招标人还应退还这些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

所谓投标保证金,是指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向招标人出具的,以一定金额表示的投标责任担保。

也就是说,投标人保证其投标被接受后对其投标书中规定的责任不得撤销或者反悔。

否则,招标人将对投标保证金予以没收。

从国外通行的做法看,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一般为投标价的2%左右。

对于未中标的投标保证金,应当在发出中标通知书后一定时间内,尽快退还给投标人。

二、本条第2款规定了中标通知书的法律效力。

这里需要对招标投标的法律性质作一分析。

依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招标公告属于要约邀请。

而招标文件实质上是招标公告内容的具体化,所以也属于要约邀请的范畴。

所谓要约邀请,依照《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所谓要约,依照《合同法》第14条的规定,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从合同法意义上讲,招标人的招标是指招标人采取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的方式,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以吸引其投标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属于要约邀请。

投标是指投标人按照招标人的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招标人发出的包括合同主要条款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属于要约。

但招标文件又不同于合同法意义上的一般的要约邀请,本法对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内容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一、总则1.1 招标投标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是为了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招标投标法具有最高行政法律地位,对所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招标投标活动具有普遍适用性。

1.2 招标投标法的基本原则招标投标法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原则,确保招标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和竞争性。

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政策,维护招标人、投标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二、招标人的义务和权利2.1 招标人的义务招标人在进行招标活动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履行以下义务:(1)确保公示招标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2)建立和完善招标文件,明确招标条件和技术规范;(3)确保招标文件的透明性,同等对待潜在投标人;(4)依法公开招标结果,向中标人发送中标通知书;(5)履行中标后与中标人签订的合同。

2.2 招标人的权利招标人在进行招标活动时,享有以下权利:(1)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招标活动;(2)招标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投标人,确保公平竞争;(3)招标人有权要求投标人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和资质文件;(4)招标人有权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核实和比较,并最终确定中标人;(5)招标人有权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义务。

三、投标人的义务和权利3.1 投标人的义务投标人在参与招标活动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履行以下义务:(1)投标人应当对自己提供的信息、证明材料和资质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2)投标人应当遵守招标文件的规定,按时递交投标文件;(3)投标人应当保持投标文件的机密性,不得泄露给其他投标人;(4)投标人应当确保其提供的产品、工程或服务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5)投标人应当履行承诺,如中标后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3.2 投标人的权利投标人在参与招标活动时,享有以下权利:(1)投标人有权获得公示的招标文件,了解招标项目的相关信息;(2)投标人有权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时间和地点递交投标文件;(3)投标人有权获得与投标相关的评审结果,并以书面形式通知;(4)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提出合理的疑问和异议,并获得解答;(5)投标人有权对中标结果提出申诉,并获得及时处理结果。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部分条款)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部分条款)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部分条款)《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部分条款)第二条[工程建设项目定义]第八条【招标】第九条【不得进行招标的情况】第二十二条【文件异议】第二十三条【文件的合法性】第二十六条【投标保证金】第二十九条【总承包招标】第三十条【两阶段招标】第三十二条[限制或者排斥投标人行为]第四十四条[开标]第五十四条[评标结果公示]第六十条[投诉时间]第六十一条[投诉处理]第二条【工程建设项目的定义】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和服务。

前款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项目所需的基本功能和材料;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释义】本条是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定义的规定。

本文旨在更好地处理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的关系。

应该说,这两部法律在制定过程中,从调整范围和规范内容两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衔接。

例如,考虑到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的实际情况,《政府采购法》第4条规定,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活动适用《招标法》;由于《招标法》对招标过程做出了全面的规定,《政府采购法》没有规定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的招标程序。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相关方仍反映出两部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有两个主要原因。

在机构一级,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法律应适用于与政府采购项目有关的货物和服务的招标活动。

在执行层面,这两部法律的适用范围被不当扩大。

有的政府采购不属于本项目的货物和服务,纳入《招标投标法》的调整范围,有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活动纳入《政府采购法》的调整范围。

本文通过统一概念和术语,明确与政府采购和项目建设有关的货物和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探讨了这两部法律的调整范围。

一、通过统一概念术语避免扩大或者缩小两部法律的适用范围由于《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的项目与《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同,且《招标投标法》没有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定义,因此在实践中存在利用两个法律概念和术语不一致来规避法律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依据和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制定本条例。

◆依法完善招标采购制度,规范招标投标行为,提高公共资金采购效率,保证采购标的性能质量,统一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大惩防腐败行为的力度。

第二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

前款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本条主要为了衔接和界定《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

前者定义的“工程建设项目”与后者定义的“工程”内涵是一致的,均应包括所有的土木建筑和设备管线安装工程及其相关的材料设备货物与勘察、设计、监理服务,并适用招标投标法及其监管体系;与“工程”无关或与其没有“不可分割和基本功能”关系的货物和服务适用政府采购法及其监管体系。

第三条[必须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国有资金和国际组织投资项目等必须招标项目的范围和规模标准将在修订原国家计委3号令时规定。

按区域、行业分别制定必须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适当缩小范围,提高规模标准额,免除部分民营投资项目。

并不再授权省级及以下人民政府制定招标范围和规模的规定。

注意:必须招标采购项目与为了反腐倡廉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企业生产经营采购招标的区别。

第四条[行政监督职责分工]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标投标工作,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前款专家应当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由招标人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确定;一般招标项目可以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特殊招标项目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应当更换。

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释义】本条是关于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及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的规定。

一、所谓评标,是指按照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评价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投标人的过程。

评标是招标投标活动中十分重要的阶段,评标是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决定着整个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公平和公正;评标的质量决定着能否从众多投标竞争者中选出最能满足招标项目各项要求的中标者。

二、依照本条第1款的规定,评标应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即由招标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挑选符合条件的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负责对各投标文件的评审工作。

对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即法定强制招标的项目,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必须符合本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对法定强制招标项目以外的自愿招标项目的评标委员会的组成,本法未作规定,招标人可以自行决定。

招标人组建的评标委员会应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标工作,对招标人负责,从投标竞争者中评选出最符合招标文件各项要求的投标者,最大限度地实现招标人的利益。

三、为了确保法定强制招标项目的评标质量,本条第2款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作了强制性规定,包括:1.评标委员会须由下列人员组成:(1)招标人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ﻫ 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制定本条例。

 【释义】 本条明确了立法目的和依据。

 一、招投标事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ﻫ2000年1月1日《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招投标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招投标制度不断完善。

各部门、各地方出台了大量招投标配套规则,增强了招投标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行政监管体制逐步健全。

国务院确立了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招投标行政监管体制。

为了解决分散监管可能带来的多头管理、同体监督、推诿扯皮等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很多地方建立了部门之间的联席机制,增强了在政策制度、监督执法等方面的协调性,一些地方还探索建立统一的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机构。

三是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招投标作为富有竞争性的一种交易方式,除广泛应用于工程以及与工程有关的设备、材料、勘察、设计、监理外,还扩大到项目选址、融资、咨询、代建,以及教材、药品采购等领域。

通过招投标达成的交易金额巨大。

以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为例,全国共开展招标项目18264个,委托招标金额424.7亿美元,累计中标金额346.6亿美元。

四是行业成长迅速。

全国招标代理机构达数千家,招标采购专业人员上百万,招投标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

五是采购效率提高。

以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为例,“十一五”期间,机电产品委托招标金额1474.58亿美元,中标金额1256.24亿美元,节约资金218.34亿美元,节资率14.8%。

此外,招投标制度在促进竞争,预防腐败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招投标领域还存在着围标串标、弄虚作假、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评标行为不公正、非法干预招投标活动等突出问题,社会各界对此反应强烈。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从根本上破坏招投标制度的竞争择优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五十三条

第五⼗三条投标⼈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串通投标的,投标⼈以向招标⼈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贿的⼿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效,处中标项⽬⾦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处单位罚款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年⾄⼆年内参加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由⼯商⾏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给他⼈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投标⼈相互串通投标、投标⼈与招标⼈串通投标以及投标⼈以⾏贿的⼿段谋取中标的违法⾏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依照本法第32条规定,投标⼈不得相互串通投标,不得排挤其他投标⼈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或者其他投标⼈的合法权益。

投标⼈不得与招标⼈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的合法权益。

串通投标包括两种情况:⼀种情况是投标者之间的串通投标;另⼀种情况是投标者与招标者之间的相互勾结的投标。

依照本条规定,投标⼈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串通投标,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 1.中标⽆效。

投标⼈相互串通投标、投标⼈与招标⼈串通投标或者投标⼈以⾏贿⼿段谋取中标的,则中标⽆效,因中标⽆效给其他投标⼈造成损失的,有串通⾏为的投标⼈、招标⼈或者⾏贿的投标⼈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罚款。

投标⼈有上述违法⾏为的,⾏政执法机关要对其进⾏经济上的制裁,应对他们处以罚款。

罚款的幅度是中标项⽬⾦额的5‰以上10‰以下。

除对单位进⾏罚款外,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本条规定也体现了“双罚”原则。

3.没收违法所得。

这⾥所讲的“违法所得”,是指投标⼈相互串通或者与招标⼈串通以及投标⼈向招标⼈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贿,取得中标后获得的收益。

投标⼈相互串通或者与招标⼈串通以及投标⼈以⾏贿的⼿段谋取中标的⽬的是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对其违法所得必须予以没收。

招标投标法条文释义

招标投标法条文释义

招标投标法条文释义招标投标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3 号公布的一部立法,旨在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提高招标投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促进市场竞争和经济合理发展。

本文将对该法中涉及的条文进行释义。

正文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提高招标投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促进市场竞争和经济合理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章开头这条表述是招标投标法的立法目的,也是该法的核心内容。

招标投标法的立法目的是通过制定法律规范,促进市场竞争和经济合理发展。

具体来说,招标投标法的立法目的是通过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提高招标投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保障招标过程的公正、公开和民主,同时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招标投标活动。

释义:本章开头这条表述是招标投标法的适用对象,也是该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招标投标法的适用对象是中国境内的各种类型的招标投标活动,包括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企业投资项目的招标、货物贸易项目招标、服务贸易项目招标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招标应当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

释义:本章开头这条表述是招标应当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的基本原则,也是招标投标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招标必须公开进行,以确保公众能够了解招标情况,参与投标竞争;招标必须公平进行,以确保所有投标者都有平等的机会;招标必须公正进行,以确保招标过程的公正、公开和民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条:招标应当指定专门的招标机构负责进行。

释义:本章开头这条表述是招标应该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进行的原则,也是招标投标法中一个重要的规定。

招标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资质,负责进行招标活动。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条:招标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释义:本章开头这条表述是招标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原则,也是招标投标法中的重要规定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评标委员会经评审,认为所有投标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可以否决所有投标。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

【释义】本条是关于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所有投标以及投标被否决招标人应如何处理的规定。

一、本条第1款规定,评标委员会经评审,认为所有投标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可以否决所有投标。

即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标准,对每一份投标文件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审后,如果认为所有的投标都不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可以否决所有投标,即将所有投标都作为废标处理。

所有投标文件都不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最低评标价大大超过标底或合同估价,招标人无力接受投标;(2)所有投标人在实质上均未响应投标文件的要求;(3)投标人过少,没有达到预期的竞争性。

二、本条第2款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进行招标。

对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如果所有的投标都被否决,招标人不能再从落选的投标中进行挑选,也不能找另外的人进行一对一的谈判,自己确定中标人。

而是应当按照本法规定的招标程序,重新进行招标。

当然,如属原招标条件规定不当的,招标人应当在重新修改招标文件后再进行新的招标。

如确因时间较紧来不及进行新的招标或确有其他特殊情况不宜再进行招标的,经批准,也可采用其他采购方式。

对于招标人自愿选择招标采购方式的项目,则可不受本条规定必须重新招标的限制,招标人可以重新招标,也可以采用其他采购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投标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投标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投标法》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投标法释义一、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投标法是指依据我国法律体系规定,对投标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

它主要涉及了招投标活动的程序、条件、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以确保公平竞争和诚信执行原则在投标过程中的有效实施。

二、投标人投标人指有意愿通过投标方式参与招标活动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投标人必须符合法定的资格条件,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同时,投标人应遵守招标文件的要求,按时提交投标文件,真实、准确地提供所需信息和文件等。

三、招标人招标人是指需要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单位或个人。

招标人应按照法定程序发布招标公告,明确招标要求和条件,接收投标文件并进行评标。

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要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保护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并及时公示中标结果。

四、投标文件投标文件是投标人向招标人提交的包含投标内容的书面材料。

投标文件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组织和编制,并包括但不限于投标报价、技术方案、商业条件、经验参考等。

投标文件必须真实、详尽地反映投标人的实力和能力,并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提交给招标人。

五、评标评标是指招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程序,对提交的投标文件进行综合评议和比较分析,确定中标候选人的过程。

评标应公开、公正、透明,并根据投标文件中的技术、商业和价格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定。

评标结果应及时向投标人进行通知,并进行公示。

六、中标候选人中标候选人是经过评标程序,被确定为中标潜在供应商或承包商的投标人。

中标候选人应与招标人进一步磋商合同细节,并签署相应的合同文件。

中标候选人须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货物、工程或服务,并履行合同义务。

七、权益保护投标投标法强调保护投标人和招标人的合法权益。

投标人应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招标人应确保评标公正透明。

投标投标法规定了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相关事项,以保障各方权益的实现和维护。

以上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投标法》的简要释义,有关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法律法规。

招投标法释义全文解释

招投标法释义全文解释

招投标法释义全文解释
招投标法是国家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的一种法律规范。

其目的是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招投标法包括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等环节的规定,涉及了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商品和服务采购等领域的招投标活动。

招投标法主要内容包括:招标人的资格要求、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发布、投标人的资格要求、投标文件的编制和提交、开标和评标的程序、中标人的确定和公告等。

此外,招投标法还规定了中标人要履行的合同义务和违约责任,以及对违反招投标法的处罚措施。

招投标法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非法操纵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通过公开竞争,招投标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也保护了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

招投标法对招标人、投标人和中标人的权益进行了明确的保护,并设立了相应的争议解决机制,以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同时,招投标法还强调了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要求建立健全招投标监督机构,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确保其合规性和公正性。

总之,招投标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对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各方权益、防止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招投标法(释义)

招投标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招标投标法是国家用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调整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按照法律效力的不同,招标投标法律规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发的招标投标法律;第二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发的招标投标行政法规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法规;第三层次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招标投标的部门规章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规章。

本法所称的招标投标法,是属第一层次的,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律。

《招标投标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是整个招标投标领域的基本法,一切有关招标投标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与《招标投标法》相一致。

《招标投标法》共六章,六十八条。

第一章为总则,规定了《招标投标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强制招标的范围,以及招标投标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至四章根据招标投标活动的具体程序和步骤,规定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各阶段的行为规则,第五章规定了违反上述规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上述几章构成了本法的实体内容;第六章为附则,规定了本法的例外适用情形以及生效日期。

第一章总则总则共计七条,规定了本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强制招标范围,招标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

第一条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制定本法.【释义】本条规定了招标投标法的立法目的。

制定招标投标法的根本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在“九五”末期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主体在平等条件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招标这种择优竞争的采购方式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上述要求,它通过事先公布采购条件和要求,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竞争,招标人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订约方这一系列程序,真正帝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大多都有比较悠久的招标历史和比较完善的招标法律制度.因此,招标投标立法的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市场平等竞争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上述根本目的出发,《招标投标法》的直接立法目的有以下四点:第一,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招标投标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推行的领域不断拓宽,发挥的作用也日趋明显.但是,当前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推行招标投标的力度不够,不少单位不愿意招标或想方设法规避招标;招标投标程序不规范,做法不统一,漏洞较多,不少项目有招标之名而无招标之实;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交易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吃回扣、钱权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政企不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干预过多;行政监督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在一定程序上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招投标法释义

招投标法释义

招投标法释义
1 招投标
招投标(Tendering),又称招标投标,是指对采购产品、服务或者
工程项目,采用规定交易程序,建立市场竞价或竞标进行竞争性报价,供业主选择最合适的货物、服务或工程项目的行为。

招投标的宗旨是:通过竞争机制,以安全、合法、公平、公正、
透明的条件出台招投标文件、筛选有实力的投标人,以及整个投标过
程旨在确保业主可以获得最优选择,最大程度地以最优惠价格购买最
具质量和技术要求的产品、服务和工程项目。

2 招投标法释义
招投标法(Tendering Law),是指规定招投标流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招投标法规定了招投标过程,它旨在确保竞争公平、平等,并公
开透明地防止各种滥用和贿赂的行为,促进采购公平、公正,反映国
家的竞争。

招投标法提出了一系列规定,主要包括招投标的方式和程
序等。

根据不同情况,招投标法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招投标法旨在实行权威、依法、公开、公平、利用公众资金代购
商品、服务、工程项目、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及价格合理化, 同时
维护被招标方的权益。

招投标法所提供的流程和规定,可以保障招标人、投标人和业主最终都能获得合理的安排,使招投标过程可持续发展,避免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

总体来说,招投标技术是维护社会生活的公平和公正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公众的信任,建立社会的诚信环境,使招投标法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招投标法 释义

招投标法 释义

招投标法释义招投标法是指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性选择供应商的法律制度。

其目的在于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促使政府采购者或需求方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能够获得最佳的价格和质量,同时也为供应商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并规范招标过程,保障市场秩序的公平与透明。

招投标法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标底报价、资格预审、招标文件编制、保证金缴纳、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文件递交、评标、中标通知等一系列环节。

这些环节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规定,以确保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和透明。

首先,标底报价是招投标法中重要的一环。

标底报价是指投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标明的价格,也是评标的参考基础。

为了确保报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法律规定招标人必须将招标项目进行细致的测算和估算,以便制定出合理、公正的标底。

这就要求招标人在报价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市场行情和成本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报价的公正、合理。

其次,资格预审是招投标法中的重要环节。

资格预审是指对投标人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具备参与投标资格及相应资信的过程。

通过资格预审,可以筛选出合格、有能力履行合同的投标人,降低投标风险,提高招投标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招标文件编制也是招投标法中的关键环节。

招标文件是招标人发布的详细说明招标项目情况、要求和条件的文件,对投标人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招标文件的编制需要准确、明确地描述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执行标准、质量要求等内容,以便投标人能够清楚了解招标需求,并能够编制出符合招标条件的投标文件。

保证金缴纳也是招投标法中的要求之一。

保证金是投标人在递交投标文件前需缴纳的一笔款项,以证明其投标的真实性和信誉度。

保证金缴纳旨在减少恶意投标行为,提高投标人的选择性和可靠性,确保招投标过程的公正性。

招标公告发布是招投标法中的必备环节之一。

招标公告是指招标人以公开形式发布的有关招标项目的通知,旨在邀请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投标。

招标公告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发布,确保所有潜在投标人都能及时了解到招标信息,保障招标的公开透明。

招投标法释义

招投标法释义

招投标法释义招投标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旨在规范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行为,保障公平竞争和合理利益分配。

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招投标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律之一,对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招投标法的基本原则招投标法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竞争和效率。

公开是指招投标活动应该公开透明,任何人都有权利了解招标信息和招标过程;公平是指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招投标应该是一个公平的竞争过程,不应该存在任何歧视和偏袒;公正是指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和合理程序,保障各方的权益;诚信是指所有参与者应该遵守诚信原则,不得有欺诈行为;竞争是指招投标应该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过程,保障最佳方案的产生;效率是指招投标应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二、招投标法的适用范围招投标法适用于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活动。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或政府机构为了履行行政职能或公共服务职责,通过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源的行为;工程建设是指各种建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工程建设项目。

招投标法规定了招投标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包括招标公告、投标文件、评标、中标等环节。

三、招标公告招标公告是招标人向社会公布招标信息和招标要求的通知。

招标公告应该明确招标项目的名称、内容、数量、质量、要求、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招标人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招标公告应该在适当的媒体上进行公布,以确保公开透明。

四、投标文件投标文件是投标人向招标人提交的包含投标方案和投标价格等信息的书面文件。

投标文件应该包括投标人的基本情况、投标方案、投标报价等内容。

投标方案应该符合招标要求,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并能够满足招标人的需求。

投标报价应该真实合理,不得低于成本,也不得高于市场价。

五、评标评标是指招标人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确定中标人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二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二十八条

第⼆⼗⼋条投标⼈应当在招标⽂件要求提交投标⽂件的截⽌时间前,将投标⽂件送达投标地点。

招标⼈收到投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不得开启。

投标⼈少于三个的,招标⼈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

在招标⽂件要求提交投标⽂件的截⽌时间后送达的投标⽂件,招标⼈应当拒收。

【释义】本条是关于投标⼈送达投标⽂件的规定。

⼀、送达⽅式。

按照通常的理解,送达包括直接派⼈将投标⽂件送到招标地点(直接送达)、通过邮局将投标⽂件寄给招标⼈(邮寄送达)、委托他⼈将投标⽂件带到招标地点(委托送达)等⽅式。

从投标的严肃性和安全性来讲,直接送达更为适宜。

⼆、送达要求。

根据本条第1款的规定,送达的基本要求有两点:(1)投标⽂件应当按照招标⽂件要求的时间送达,即在招标⽂件要求提交投标⽂件的截⽌时间前送达。

如招标⼈在招标⽂件发出后,由于某种原因需要改变原定的截标时间(应只限于延长⽽不得缩短),并已按照本法第23条的规定以书⾯⽅式通知招标⽂件的所有收受⼈的,送达投标⽂件的截⽌时间即为改变后的时间。

(2)投标⽂件应当按照招标⽂件要求的地点送达。

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投标⽂件送达招标⽂件预先确定的投标地点。

三、送达签收。

根据本条第1款的规定,投标⼈将投标⽂件按照招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送达以后,招标⼈应当签收。

签收时应有签收的书⾯证明,列有签收的时间、地点、具体的签收⼈、签收的包数和密封状况等,同时直接送达的送达⼈也应当签字。

签收⼈签收时⼀般要检查投标⼈送达的投标⽂件是否按照招标⽂件的要求进⾏了密封和加写了标志,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密封和加写标志的,招标⼈或者招标的代理⼈员应予拒收,或者告知投标⼈招标⼈不承担投标⽂件提前开封的责任,以防给以后的开标、评标带来不必要的争议。

招标⼈签收后,应当妥善保存,直⾄开标前不得启封。

四、重新招标。

按照本条第1款的规定,投标截⽌期满后,投标⼈少于3个的,招标⼈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

这⾥需要说明的是,本条所讲“投标⼈少于三个”,是指2个、1个或者没有的情况,不包括3个本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招标投标法是国家用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调整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按照法律效力的不同,招标投标法律规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发的招标投标法律;第二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发的招标投标行政法规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法规;第三层次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招标投标的部门规章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规章。

本法所称的招标投标法,是属第一层次的,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律。

《招标投标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是整个招标投标领域的基本法,一切有关招标投标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与《招标投标法》相一致。

《招标投标法》共六章,六十八条。

第一章为总则,规定了《招标投标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强制招标的范围,以及招标投标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至四章根据招标投标活动的具体程序和步骤,规定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各阶段的行为规则,第五章规定了违反上述规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上述几章构成了本法的实体内容;第六章为附则,规定了本法的例外适用情形以及生效日期。

第一章总则总则共计七条,规定了本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强制招标范围,招标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

第一条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规定了招标投标法的立法目的。

制定招标投标法的根本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在“九五”末期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主体在平等条件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招标这种择优竞争的采购方式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上述要求,它通过事先公布采购条件和要求,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竞争,招标人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订约方这一系列程序,真正帝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大多都有比较悠久的招标历史和比较完善的招标法律制度。

因此,招标投标立法的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市场平等竞争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上述根本目的出发,《招标投标法》的直接立法目的有以下四点:第一,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招标投标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推行的领域不断拓宽,发挥的作用也日趋明显。

但是,当前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推行招标投标的力度不够,不少单位不愿意招标或想方设法规避招标;招标投标程序不规范,做法不统一,漏洞较多,不少项目有招标之名而无招标之实;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交易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吃回扣、钱权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政企不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干预过多;行政监督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在一定程序上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因此,依法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是《招标投标法》的主要立法宗旨之一.从这一目的出发《招标投标法》有较大的篇幅(三章,41条)规定了招标投标程序,并在第五章规定了违反这些程序性规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

招标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集中采购,让众多的投标人进行竞争,以最低或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货物、工程或服务。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政府及公共部门的采购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公民的税款和捐赠,提高采购效率、节省开支是纳税人和捐赠人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提出的必然要求。

因此,这些国家普遍在政府及公共采购领域推行招标投标,招标逐渐成为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一种采购制度.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引入招标投标制度,先后在利用国外贷款、机电设备进口、建设工程发包、科研课题分配、出口商品配额分配等领域推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工程建设和进口机电设备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招标,工程建设的节资率达1%—3%,工期缩短10%;进口机电设备的的节资率达15%,节汇率10%。

因此,制定《招标投标法》,依法推行招投标制度,对于保障国有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这一目的出发,《招标投标法》中别规定了强制招标制度,即规定某些类型的项目必须通过招标进行,否则项目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具体见第3条,以下还将详细论述).第三,保证项目质量.由于招标的特点是公开、公平和公正,将采购活动置于透明的环境之中。

有效地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也使工程、设备等采购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在某种意义上说,招标投标制度执行得如何,是项目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关键。

从我国近些年来发生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看,大多是因为招投标制执行差,搞内幕交易,违规操作,使无资质或者资质不够的施工队伍承包工程,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下降,事故不断发生。

因此,通过推行招标投标,选择真正的符合要求的供货商、承包商,使项目的质量得以保证,是制定《招标投标法》的主要目的之一。

《招标投标法》第3条特别指出,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

这些项目的质量状况,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对外形象。

正因为如此,《招标投标法》中才特别强调要对这几类项目进行招标,并从保证项目质量的角度出发,规定了严格的招标投标程序。

第四,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个立法目的从前三个目的引伸而来.无论是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还是提高经济效益,或保证项目质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也只有在招标投标活动得以规范,经济效益得以规范,经济效益得以提高,项目质量得以保证的条件下,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得以维护。

因此,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招标投标法》最直接的立法目的.从这一目的出发,《招标投标法》第五章对规避招标、串通投标、转让中标项目等各种非法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并通过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第7条)允许当事人提出异议或投诉(第65条),来保障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二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适用办法。

【释义】本条规定了《招标投标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

明确规定法律的调整范围,即法律所调整和规范的社会关系,是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每一部法律因调整规范的社会关系不同,也就有各自不同的调整范围. 《招标投标法》的调整范围,仅限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招标投标活动. 对这一规定,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招标投标法》的空间效力。

《招标投标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部领域.但是,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这里的“境内"从领土范围上说包括香港、澳门,但是由于我国对香港、澳门地区实行“一国两制”,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8条、《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8条之规定,全国性法律除列入“基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特别行政区实施.《招标投标法》不在实施之列。

二是《招标投标法》只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招标投标活动,包括国家机关(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所属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类主体进行的各类招标活动,不适用于国内企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投标。

国内企业到境外投标,要适用所在地国的法律.三是《招标投标法》作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的基本法,在招标立法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部门性和地方性的法规、规章不得与其相抵触。

第二,《招标投标法》的适用对象。

《招标投标法》的适用对象是招标投标,即招标人对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先公布采购条件和要求,吸引众多投标人参加竞争,并按规定程序选择交易对象的行为.货物,是指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原材料、产品、设备和固态、液态或气态物体和电力,以及货物供应的附带服务。

工程,指各类房屋和土木工程建造、设备安装、管道线路敷设、装饰装修等建设以及附带的服务.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任何采购对象,如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等。

另外,本法第七条对行政监督做出规定,因此,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总之,《招标投标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各个环节的活动,也包括政府部门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规范.第三,《招标投标法》的适用范围。

从本条的规定,《招标投标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一切招标投标活动。

不仅包括本法列出必须进行招标的活动。

而且包括必须招标以外的所有招标投标活动。

也就是说,凡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招标投标活动,不论招标主体的性质,招标采购的资金性质、招标采购项目的性质如何,都要适用《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

具体而言,从主体上说,包括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人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其他非法人组织等的招标;从项目资金来源上说,包括利用国有资金、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及援助资金,企业自有资金,商业性或政策性贷款,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列入财政预算的消费性资金进行的招标;从采购对象上说,包括工程(建造、改建、拆除、修缮或翻新以及管线敷设、装饰装修等),货物(设备、材料、产品、电力等),服务(咨询、勘察、设计、监理、维修、保险等)的招标采购,且不论采风金额或投资额的大小。

也就是说,只要是在我国境内进行的招投标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套标准的程序,即《招标投标法》中规定的程序。

但是,从本法的规定看,有许多条针对强制招标而言的,不适用于当事人自愿招标的情况.换言之,强制招标的程序要求比自愿招标更为严格,自愿招标的选择余地更为灵活。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前款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

法律或者国务院对必须进行招标的其他项目的范围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释义】本条规定了强制招标制度及其范围。

这是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最能体现立法目的的条款之一。

强制招标,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类型的采购项目,凡是达到一定数额的,必须通过招标进行,否则采购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

从各国的情况看,由于政府及公共部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纳税人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这些国家在政府采购领域、公共投资领域普遍推行招标投标制,要求政府投资项目、私人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实行竞争性招标,否则得不到财政资金的支持或审批部门的批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资金,主要依靠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和各发达成员国捐款.因此,凡是使用其贷款资金乾地的项目都必须招标,以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项目的公开进行,是这些国际组织对成员国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