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科学-九年级(上册)-浙教版-《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分类标准
无机 化合物:
NaCl
物
( 组成、性质 )
有机 化合物:
CH4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无机化合物分类
无 机 分类标准 化合物
( 组成 )
氧化物: 分类标准 酸: H2SO4( 组成 ) 碱: NaOH 盐: KNO3
金属 氧化物: CuO 非金属 氧化物: SO2
物质
混合物 空气、溶液
金属单质: Fe
单质
非金属单质:O2 Ne
纯 净
(稀有气体) 氧化物:
金属 氧化物:CuO 非金属
物
无机 化合物:
酸:H2SO4 氧化物: SO2
碱: NaOH
化合物
盐: KNO3 有机化合物: CH4
1.根据物质分类图,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填入表中。
镁、硫、锌、氧气、氧化镁、二氧化硫、甲烷、氢氧化钙、 高锰酸钾、盐酸、乙炔。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 是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 是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都是H+的化合物。
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都是OH-的化合物。
盐: 电离时产生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空气、溶液 氧气、水、氯酸钾
混合物: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
2.纯净物分类
纯 净 分类标准
物质的分类_教案
物质的分类一、概述在学完了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化学学习之后,继续进行的用简单分类法学习化学的方法并掌握胶体及其性质。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难点是胶体及其性质。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本节课为2课时,90分钟。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过程与方法: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高一学生;·学生有熟知一些所学过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学生理解给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进行分类的概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教学第一课时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的方法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第二课时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对胶体的性质有所认识并能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交流,讨论并表达结论;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为本课制作的课件·相关实验仪器和用品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活动: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超市大赢家》这个节目吗?选手们怎样才能快速找到所需的商品呢?再用学生在图书馆中如何找书的例子,引入“分类”的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归纳出超市商品的分类摆放和图书馆中图书的分类摆放。
设计意图:运用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分类”方法的广泛存在,使学生领悟到运用分类的方法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人教版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化学①(必修)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理解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
理解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2、水平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动手水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自学水平。
3、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4、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
5、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相关概念;胶体的性质;学生实验水平、思维水平、自学水平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实验
教具准备:氯化钠溶液、植物油、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淀粉、硝酸银溶液、碘水、半透膜;直流电源、U形管、烧杯、试管、过滤装置;电教平台。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②实验现象:溶液逐渐变成 红褐 色,该物质是 Fe(OH)3胶体 . 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
③生成物与Fe(OH)3悬浊液的区别:
红褐色液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 1-100nm 之间,
是许多分子的聚集体。
无现象
结论:胶体有 丁达尔效应 。
丁达尔效应的应用: 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物理方法)
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夜空
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
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暗室内的丁达尔效应
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2)能否透过滤纸
Fe(OH)3胶体 泥水
过滤后分 散系的变化
无变化
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阅读教材p25-26第一自然段: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 被分散物质。
2、组成: 分散剂: 起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分散系 如:NaCl溶液
分散质 分散剂
NaCl 溶质
H2O 溶剂
1、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九种分散系。
悬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 大于 100nm,是更多分子的聚集体; 两种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主要成分都是Fe(OH)3,∴化学性质是相同。
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路,
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Fe(OH)3胶体 CuS04溶液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形成一条明亮的光路
2、当分散剂为水或其他液体时(分散剂为液态), 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分:
人教版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二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3.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2.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使学生了解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四、巩固练习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粒子没有带电荷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3.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C.胶粒能透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6.Fe(OH)3胶体带正电荷的原因是()A.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B.Fe3+带正电荷C.Fe(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D.Fe(OH)3胶粒吸附了阳离子7.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D.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8.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9.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A.(NH4)2SO4B.NH4HCO3C.NH4NO3D.NH4Cl10.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宜昌金东方学校·高中刘立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胶体的概念;(2)掌握胶体的主要性质以及凝聚方法;(3)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2)让学生欣赏胶体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胶体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求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及胶体的性质【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胶头滴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激光笔2、实验药品:蒸馏水、CuSO4溶液、淀粉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3、投影仪、多媒体动画【教学过程】[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第25页第二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老师提问] 1、什么是分散系?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2、对分散系进行的分类是交叉分类法还是树状分类法?3、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学生回答] 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叫做分散剂。
2、交叉分类法。
3、有9种组合方式。
[投影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其实,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分散质,溶剂属于分散剂。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
例如泥水中的水是分散剂,泥土小颗粒是分散质。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来分,有9种类型。
[[老师引导]对于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体的(包括水)分散系再进行分类。
2.4《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4《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第4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4节物质的分类【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方法;通过流程图的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对流程图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难点: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什么联系?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科学家常常根据组成来给物质分类。
(二)新课教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常见物质的分类常见物质的分类【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结论】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
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呢?【思考】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结论】是否含有碳元素性质上有什么不同?【结论】有机物点燃时可燃烧,有机物固体加热后会发黑,难溶于水。
【提问】无机化合物如何再继续分类呢?【回忆】什么是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三、课堂练习:1. 科学家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何分类?2.某种物质经检测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C.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一定是混合物3.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现有下列物质: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盐酸;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铜;⑦石墨;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B.属于单质的有②⑥⑦C.属于碱的有①④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4.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蔗糖溶液、盐水
一、分散系
1、概念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另一
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其容纳分散质的作用。
胶体
1~100
nm
介稳定 均一
不能
浊液
>100 nm
不稳定 不均一
不能
能
豆浆、牛奶 墨水、血液
不能 泥浆水
4、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光学性质):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 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 散射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
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硅酸盐(土壤和水泥)
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间产生排斥作用, 不易结合成更大的沉淀微粒,这是胶体具有稳 定性的主要因素。
(5)、胶体的凝聚
使胶体微粒凝聚成更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 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胶体的凝聚。
胶体为什么能够稳定存在?
胶粒带电、布朗运动
如何破坏胶体的稳定状态?
要使胶体凝聚成沉淀,就要减少或消除胶 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电荷,使之减弱或失去 电性排斥力作用,从而使胶粒在运动中碰 撞结合成更大的颗粒。
玻
淀粉
璃
胶体
科学探究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取一烧杯,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 沸 1~腾2,m然L。后继向续_沸__煮_水__沸_中_,滴待加_溶F_e_液C_l呈_3饱_红_和_褐_溶_色_液 后,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2新版[浙教版]1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目标】1.依照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方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会利用物质间的不同性质区分物质。
2.运用实验的方式,分析已知物和未知物的特性,并依照物质的特性区分物质及对物质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求知欲,在实验、探讨中体验取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物质分类【教学难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物质分类【教学预备】课件、学生分组实验药品和仪器。
【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回忆性练习)1.以下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碘酒纯碱烧碱B、金刚石胆矾食盐水C、冰生石灰空气D、液氧稀盐酸沼气2.以下每题由三种物质形成一组,从备选答案中找出跟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编号填入空格内。
⑴氧气、氮气、氯气 ( ) A. 水蒸气B. 氨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⑵铝、镁、铁 ( ) A. 氧化铜 B. 铜 C. 氧化镁 D. 二氧化锰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 )A. 氧气B. 氯酸钾C. 五氧化二磷D. 碱式碳酸铜二、新课教学(一)物质分类方式的运用1.教师:物质的性质不仅能够作为分类的依据,还能够作为辨别物质的依据。
2.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讨:a、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别离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可否用实验方式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b、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未知物质的特性1234567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加热熔化……别离如表格中的方式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c、动手试一试,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提示:除观看、水溶性的地方,还能够进行如下实验:加热后是不是熔化?加热是不是变色?用显微镜观看晶体形状等方式教师提示:(1)分析报告单,要注意实验操作事项。
.(2)未知物可能有侵蚀性,有毒性,因此要做到“三不”:不要用手去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不得尝味道。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授课内容: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祁黎炎授课班级: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了解胶体的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来学习胶体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应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实验,分析现象,得到认识和结论;2.小组讨论法:分组探究、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3.自学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识。
教具准备1.饱和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泥水,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漏斗,滤纸,玻璃棒,激光笔。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展示引入新课):展示丁达尔效应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然后指出,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教法学法】学习分散系概念——→练习巩固——→学习分散系分类——→探究胶体的制备、性质——→学生自学胶体的知识——→师生归纳胶体知识——→视野拓展——→练习巩固。
【板书】一.分散系的概念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获得的体系。
2.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3.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思考】溶液属于分散系类型之一,依据分散系概念,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可对应于分散系的什么名称?【练习】1.请说出下列哪些物质是分散质,哪些是分散剂。
(1)灰尘分散在空气中。
(2)酒精加水稀释。
(3)把AgBr很细小的晶体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无色玻璃镜片中,制成变色镜片。
【板书】二.分散系的分类1. 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分散系可分为九种。
【展示】多媒体展示九种组合方式及代表例子。
教师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板书】2. 当分散剂是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物质的分类_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举例:按照分散剂或分散质的聚集状态(气、液、固)来分,有九种类型。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液
气
固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液
气
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2 Cu H2SO4 Ba(OH)2 KNO3 CO2 空气 含镁 60%的 MgO 例 2:对于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铝箔在氧气中燃烧(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对于上述 5 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开来。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取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
象。
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经过收集例证和思索,我们可以发现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物质在某些方面的相 似形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别物质的了解使我们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
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练习:
1.上海市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垃圾得到合理使用,近年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
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教案
发生了凝聚 (3)先出现 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 发生聚沉生成 Fe(OH)3, 当 酸过量时,又将 Fe(OH)3 沉淀溶解 2.备课资料: 胶体的凝聚:胶体是一种 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由于 B.Fe3+带正电荷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 带电荷,同一种胶粒带有 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
。
导入:由复习物质的 树状分类引出对混合物的 研究。举例引出溶液、悬 浊液、乳浊液属于混合物 的范畴。 投影 2:本节课题 投影 3:指导学生阅 读课本 P25-26 “二、分散 系及其分类”第一段,总 结左边概念。
〈思考交流 1〉按照分散质、分散剂的状态用交叉分类法分析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 固 液 气 固 液 气
1、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大小 2、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课堂练习〉课本 P29 5.6. 〈巩固训练〉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
小结后布置作业。 备课参考 1. 巩 固 训 练 答 案 : 1.A 3.C 7.B 4.A 8.C 5.D 9.B
4
9.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 中的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 粒,就会形成从分散系中 的是( ) 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 1~100nm 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 Ca2 、Mg2
+ +
析出。这个过程
叫胶体
C.与 BaCl2 溶液或 Fe(OH)3 胶体可发生凝聚
§21
物质的分类
〈复习回顾〉利用树状分类法回顾物质的分类。
投影 1:复习:利用 树状分类法掌握物质的分 类。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其分类2.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重点难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学习方法】问题探究,比较推理,启发讨论【知识链接】初中所学关于溶液的知识【自学探究】1.分散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_________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_________。
按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可有种_________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直径通常_________,浊液中的粒子通常_________,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大小在_________之间。
3.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不同,其中,_________是最稳定的,而_________很不稳定,而_________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_________体系。
【友情提示】请列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有9种类型: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分类:当分散剂是液体或水时,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分散系粒子的直径<1nm 1nm~100nm >100nm分散质粒子的组成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均一、透明大多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交流研讨】4.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得到纳米材料。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2课时)1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作者,秦秋梅,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本文系江苏省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作品一、新课标要求1.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实验、思考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探究中获得知识,自主学习,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列举现实中常见胶体的实例,感觉化学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通过观察各种胶体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三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活动设计教学进程复习(教师活动)展示NaCl溶液、淀粉溶液和泥水悬浊液;请学生思考从组成上分它们属于哪一类物质?(学生活动)观察,回忆,思考(说明)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混合物的学习引入新知(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二、分散系及其分类”下的第一自然段(多媒体展示概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得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概念(说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再复习再引入新知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回忆物质的分类方法提问:按照分散系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学生活动)动动手,用交叉分类法画出九种组合方式(说明)复习了上节课内容:简单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深入探究(说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各种实例图片(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说明)进一步激发兴趣,产生共鸣(教师活动)提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说明)培养阅读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同时讲解:当分散剂是液态时,可以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此时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课时2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杨宇
Ca→CaO→Ca(OH)2→CaSO4
C→CO2→H2CO3→CaCO3
【总结】
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
盐
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
盐
【拓展】以钠元素和硫元素为例完成下图的转化关系。
三、物质间转化的应用
1)物质的制备:从上述转化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制备某种物质的可能方法。
①酸的制备: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酸反应
②碱的制备: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碱反应
③盐的制备: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盐与盐反应、酸与盐反应、碱与盐反应
2)工业上物质的制备方法选择因素:要从反应的可此图是物质转化规律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工具,可用于深入理解物质类别与各类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也可用于设计物质转化的路径。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设计学案说课稿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讲述
铁是较活泼的金属,能与上述三类物质发生反应,其它一些金属也有类似的性质,这几类反应是金属的一般通性。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就学习了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分类法。下面我们首先将课本34页的试剂进行分类,然后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其它类别物质的实验方案,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式程式。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作业
1.进一步补充完成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各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制备一种物质。
(2)鉴别两种物质。
(4)有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提纯一种物质。
课后反思
本课时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构建物质间的关系体系,但可能会因为学生初中在各物质的转化关系上掌握的还不很好,因此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地给予指导,有些内容可以容是安排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一定要在课外督促和帮助学生切实完成所要求的内容。因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再加上课堂内容较多,时间紧张所以这部分内容没有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如果能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对于学生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学生讨论将试剂分类
让学生感受分类方法
总结
1:盐类、NaCl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CuSO4溶液
2:酸性氧化物、CO2
3:非金属、木炭、氧气
4:碱、NaOH溶液、Ca(OH)2溶液
5:碱性氧化物、CaO、CuO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新课)第二课时
能否透过半透 膜 实例
蔗糖水、 食盐水
总结:
1、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
粒子大小。
2、胶体分散系与溶液分散系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区别: 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而溶液分散系不具 备该性质。 3、将溶液和胶体分开用渗析的方法。
随堂检测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 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的 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C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 乳浊液 2.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C ) A.豆浆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 3.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 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 列分散系中的( D ) A.溶液 B. 悬浊液 C.乳浊液 D. 胶体 4.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B ) A.观察外观 B. 丁达尔效应 C. 加热
(3)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 液、固)来分,可以分成9种分散系
分散质
气
分散剂
气
空气 云雾 烟
液
液
泡沫
酒精
糖水
固
固
泡沫 塑料
珍珠
合金
2、分散系的分类
(1)按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分可以分成3种 分散系
溶液
浊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2)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直径
<1nm
稳定性
溶液
稳定
浊液 胶体
聚沉
溶液
胶体浊液
微粒直径
微粒组成 特点 能否通过滤纸 光照
<1n m
分子或离子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是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们学习了第一课时的一些概念知识之后及分类方法之后,对物质的分类在鉴别上做一些应用,特别是物质的鉴别,教材利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教材的安排上看,本节的探究是一项系统的、完整的探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学习对探究的意识及探究的理念已经相当到位,因此本节探究的内容可做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来对待。
再在这项内容的基础对物质的分类进行系统的解答,这样符合学生的循序渐进的认知,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利用物质的性质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物质的性质,但利用物质的性质对许多物质的分类这是第一次,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系统化之间的矛盾在本节课得以体现,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对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②了解物质的系统分类方法2.过程方法:①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②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②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物质的性质对一部分物质进行分类难点:设计实验,并绘制实验表格【实验器材】蔗糖、食盐、浓盐酸、无水硫酸铜、高锰酸钾、色拉油、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硫气体、氢氧化钙溶液等【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解性固物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锰酸钾等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这美丽的景象是如何产生的吗?大家一起来,让我们走进这
背后的科学!
[提出问题]:阅读P25—P26有关内容,并思考:
1、什么是分散系?组成?
2、分散系可以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课件展示结果:
[导入讲解]: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色迅速由浅黄色变成红褐色,从颜色看应该就是氢氧化铁生成了,但他
并不是沉淀,却是一种澄清透明的胶体
4、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
法。) [实验探究二]:丁达尔效应
用激光笔分别照射氢氧化铁和硫酸铜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并描述现象:在盛Fe(OH)3(水)分散系的烧杯中形成 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与浊液中都无明显现象。
[讲述]:显然,Fe(OH)3(水)分散系是一种既不同于溶液,也不同于 浊液的分散系,这种分散系我们称之为胶体。而胶体具有的这种性质,
我们叫做“丁达尔效应”。 [思考与练习]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溶液、胶体、浊液完成下表 [学生活动]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直径
溶液 <1nm
浊液 >100nm
胶体 思
1~100nm
分散质粒 单个小分子或 巨大分子数目 许多分子的集
子
离子
的集合
合体或高分子
外观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 均一、透明 明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较稳定
能否透过 能 滤纸
不能
能
鉴别
无丁达尔现象
静止沉降或分 有丁达尔现象 层
实例
氯化钠、乙醇的 泥水、油水 水溶液
Fe( OH)3胶 体、淀粉溶液
考、完成习题
布置作业 P29页习题1、2、5、7 [板书设计]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1)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9种 (2)分散剂是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3种
[实验探究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点燃酒精灯,将25mL蒸馏水水加热至沸腾, 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立即停止加热,胶体 制成。
[分析]:呈红褐色是因为分散系在加热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Fe(OH)3 [设问]:我们现在制得的Fe(OH)3(水)分散系属于溶液还是浊液? [讲解]:把黄色的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继续加热时,发现溶液颜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散系及胶体的概念,理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区别,掌握胶体 的性质。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
类、归纳等方法 对信息进行加工。
二、胶体:ຫໍສະໝຸດ 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按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3种
气溶胶:如烟、云、雾等
液溶胶:如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等。
常见的胶体:淀粉溶液、豆浆、牛奶、果冻、血液、烟、云、雾、墨汁、碳素墨
水、肥皂水、Al(OH)3胶体、Fe(OH)3胶体等。 3、制备
溶液(d<1nm) 胶体(1nm<d<100nm) 浊液(d>100nm) 二、胶体:按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3种
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按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3种 3、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4、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胶体 1 nm~100 nm
较稳定,均 分子的集合体或
一
高分子
浊液 >100 nm
不稳定,不 小液滴或固体小
均一
颗粒
[讲解]:稳定性和分散质大小的关系:
分散质的大小导致了稳定性的变化。溶液分散质很小,分散的均
匀,所以稳定。浊液分散质很大,不能分布均匀,所以不稳定。而胶体
分散质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具有介稳性。
1、分散系定义(分散质+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1)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气、固、液)来分:9种
[思考与交流]:试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2)分散剂是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3种
分散质粒子大小(粒
分散系
主要特征
子直径d)
微粒组成
溶液 <1 nm
稳定,均一 分子或离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教具准备: CuSO4溶液、淀粉胶体、牛奶、Fe(OH)3胶体、饱和FeCl3溶液、泥沙浊液、
蒸馏水、铁架台, 酒精灯、胶头滴管、烧杯若干、漏斗、玻璃棒、滤纸、激光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课件展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