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 收入造假的7种手段、识别方法、审计对策
财务会计造假主要形式及识别
财务会计造假主要形式及识别引言财务会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达到特定目的,通过操纵会计数据和财务报表,虚增收入或减少费用等方式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财务会计造假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信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识别财务会计造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财务会计造假的主要形式及其识别方法。
1. 资产减值与收入虚增资产减值和收入虚增是财务会计造假中常见的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资产的价值或减少资产的计提减值准备,来提高企业的净利润。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虚增收入,如将未来的收入提前确认,来改善财务状况。
1.1 资产减值•过度保守估计资产减值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可以通过过度保守的估计方法来减少准备金额,从而增加企业利润。
一般来说,过度保守的规避风险会导致过高的资产减值,从而低估企业的净利润。
•资产减值计提不符合实际情况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可以故意选择不合理的计提准则,以达到虚增企业利润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选择高估收入并低估费用。
1.2 收入虚增•销售回购企业通过与联营企业进行回购协议,虚增销售额。
回购协议达成后,联营企业常常会返还企业一部分或全部的销售额。
•客户关联交易企业通过设置关联公司进行交易,虚增销售额。
这种关联交易往往是与不存在的公司进行虚假的买卖合同,或者与股东、高管进行虚假业务合作。
2. 资本支出虚增与费用减少通过资本支出虚增和费用减少的手段,企业可以虚增企业的资产和利润,从而欺骗投资者。
这种造假手段主要涉及资本开支、费用计提和资产计价。
2.1 资本支出虚增•资本化扩大化账单企业在计算固定资产成本时,可以将一些不应归入资本支出的费用也进行资本化,从而虚增资本支出。
•虚假项目加总企业可以将本不属于资本支出范畴的费用归类为资本支出,进行虚假记账,进而虚增企业的资本支出和净资产。
2.2 费用减少•费用资本化企业可以将一部分应该计入费用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通过减少费用的计提,虚增企业的利润。
针对公司虚构收入的审计对策【经验分享】[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针对公司虚构收入的审计对策【经验分享】[会计实务优质文档]一、销售环节1.1 对外销售• 伪造或虚构客户即虚构一个不存在或不知情的客户,在此基础上制作假订单、假发票、假合同、假发运凭证等。
由于业务和凭证全部造假,一般来说其审计难度并不大,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验证凭证真伪、函证客户等手段进行检查。
因此,如果不存在审计合谋和监管合谋的情况,大多数企业并不敢通过该种手段造假,而敢于采用这种方式的公司通常具有某种行业特殊性,使审计人员难以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查证。
如农业类公司,其客户通常是农户这样的自然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函证、检查凭证等常规审计手段的审计难度,因此,农业类公司常常会使用这种舞弊手段。
• 利用真实客户,夸大收入规模即在现有真实销售的基础上多报收入,将一部分虚构的收入分散到众多真实客户头上。
利用真实客户进行舞弊,往往是虚开真实发票或开具“鸳鸯发票”,增加了审计难度。
• 利用隐蔽的关联方,虚构交易①直接设立空壳公司、虚构交易。
这些空壳公司表面上看与舞弊公司没有任何关联关系,但其业务和财务实际上完全由舞弊公司所控制。
②故意隐瞒关联方关系,虚构交易。
通过隐蔽的关联方来虚构交易,舞弊公司通常虚开真实的销售发票,并无真正的经济交易发生,即发票本身是真的,但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子虚乌有。
1.2销售回款针对虚构收入,销售回款环节最简单且成本最低的做法是借赊销名义虚挂应收账款,但这样做会导致期末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容易被发现。
应收账款增加是收入质量低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异常的应收账款不仅会引起投资者的怀疑,也会引起审计师的注意。
因此,越来越多的舞弊公司在销售回款环节并不会选择赊销方式,而是想方设法通过现金流造假,制造虚构销售的回款,使期末收入增加的同时,经营活动现金流也相应增加。
具体而言,销售回款的现金流造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利用公司自有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舞弊公司需先将公司资金通过某种方式转移至体外,再借销售回款的名义转回体内。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审计方法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审计方法
近年来,企业虚增利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虚增利润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稳定性,也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消费者的利益。
为了防止企业虚增利润,需要了解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和审计方法。
一、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
1. 虚构收入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收入的方式来虚增利润,如虚构销售收入、虚构赞助费、虚构广告费等。
2. 调节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调节成本的方式虚增利润,如虚拟减少原材料成本、虚拟增加管理费用、虚拟减少税费等。
3. 虚构资产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的方式虚增利润,如虚构固定资产、虚构存货、虚构应收账款等。
二、审计方法
1. 数据比对法
审计员可以通过比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实际数据,如销售收入和销售数量、原材料成本和采购数量等,来发现企业虚增利润的情况。
2.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审计员可以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如对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等指标的分析,来发现企业虚增利润的情况。
3. 现金流量表分析法
审计员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如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等指标的分析,来发现企业虚增利润的情况。
总之,防止企业虚增利润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计并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增利润的情况,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消费者的利益。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欺诈、虚报、隐瞒等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篡改或操纵,以达到追求个人或组织利益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1. 虚报收入和利润虚报收入和利润是最常见的财务舞弊方式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销售额、虚构收入来源、违规记账等手段,使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看起来更高,从而提高企业的股价或获得更多的融资。
然而,这种舞弊行为往往无法持续,一旦被揭露,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信任危机。
2. 虚构资产和负债虚构资产和负债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如虚报存货、资产估值过高等方式,增加企业的净资产,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隐瞒负债,如逃避债务、隐瞒借款等手段,使企业的负债看起来更低,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
然而,这种做法是不道德和违法的,一旦被发现,将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3. 虚构交易和合同虚构交易和合同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交易和合同,如虚构销售订单、虚构采购合同等手段,来增加收入或减少成本。
这种舞弊行为主要是为了美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从而达到欺骗投资者或获得更多的融资的目的。
然而,虚构交易和合同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旦被揭露,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4. 隐瞒关联方交易隐瞒关联方交易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构交易、虚报交易金额等方式,来转移利润、逃避税收或欺骗投资者。
这种舞弊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关联方的利益,而损害了企业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因此,对于关联方交易,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并进行透明和公正的披露。
5. 资金挪用和侵占资金挪用和侵占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行为。
企业可以通过挪用企业资金、盗用公司资产等手段,将企业的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或他人账户,并将其作为个人或他人的私人财产。
这种舞弊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被揭露,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伪造、篡改、遗漏财务信息,或利用各种手段虚构交易、夸大收入、缩小成本等方式来误导他人,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企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假的销售合同、发票等虚假文件来夸大销售额。
2. 过度确认收入:企业将未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为收入,以增加财务报表的收入金额。
3. 销售退货退款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退货、虚增退款金额等手段来增加收入。
二、成本缩减1. 虚增费用:企业通过虚构费用、虚增成本等方式来减少利润,以逃避税务监管。
2. 资产减值抵销:企业将未实际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抵消利润,以减少纳税金额。
3. 虚构成本:企业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虚构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减少盈利,达到逃税目的。
三、资产贬值1. 虚构资产:企业虚构资产价值,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凭证、报告等手段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资产转移:企业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转移到他处,以减少负债、增加净资产,提高企业价值。
3. 资产估值调整:企业对资产价值进行虚高或虚低估计,以调整净资产,达到欺骗投资者或逃税的目的。
四、偷逃税款1. 虚假报税: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税务报表、凭证等方式来隐瞒真实的营业收入或利润,以逃避缴纳税款。
2. 偷漏税款: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构费用等手段来偷逃应缴纳的税款。
3. 利用税收漏洞:企业通过利用税法规定的漏洞,以合法方式来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五、财务报表造假1. 虚构资产负债表: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负债表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虚增利润表:企业通过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等方式来误导投资者,提高企业价值。
3. 隐瞒重要信息:企业通过隐瞒重要信息、虚构交易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六、内部控制缺失1. 职务侵占: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资金、财产据为己有。
2. 资金挪用:企业内部人员将企业的资金挪用到个人账户或他处,以谋取私利。
【内审】 4种审计方法,搞定常见收入舞弊
销售与收入循环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循环过程之一,收入循环过程由客户提出订货要求开始,将商品或劳务转化为应收账款,并最终以收回货币资金结束。
一、销售与收入的典型舞弊方法(一)销售收入不入账,做预收账款处理预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前预先收取的部分款项,是随着销售业务发生的。
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预收款形式销售货物,以产品发出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现在,部分企业为了少交或缓交增值税,将所收货款在“预收账款”科目长期挂账,致使企业负债虚增,当期利润虚减,实质上造成企业潜盈。
如笔者在审计某企业时,发现该单位“预收账款”科目余额较大,对照以前年度科目余额表,发现很多二级明细所挂明细单位两三年余额未发生变化。
据此,审计人员经与销售部门核实,财务部门所挂预收款客户,货物早已发出,后经与财务人员深谈,得知是由于资金紧张,才将销售款在“预收账款”科目长期挂账。
(二)运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截留收入和利润往来款项是部分企业截留收入、转移财产的常用手段。
运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截留收入是各单位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隐瞒收入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是逃避交税;二是当年任务超额完成,先挂往来,来年再补做收入。
如:笔者在某公司招待所审计,发现招待所将公司每次为其拨付的各类培训、会议资金均挂入“其他应付款”核算,年终“其他应付款”余额即为所形成的利润。
该所多年以来一直沿用这种做法,形成一方面负债虚增,一方面利润虚减。
最终因收入不入账造成少交营业税及所得税。
另如:笔者曾到某单位进行年终决算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年末“其他应付款-#单位”有余额120万元,抽查凭证发现是当年12月份收取的款项。
后经查证相关手续,证实该笔款项实为收到的销货款,因该单位当年销售额指标已完成,考虑到来年的市场形势,就先将收入挂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待来年转收入。
(三)为完成经营考核指标,人为虚增收入有些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考核指标,不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收入核算,人为创造收入确认的条件或人为虚增收入。
审计中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
内部审计中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货币资金一、库存现金业务常见舞弊贪污现金的手法1.隐瞒收入:舞弊者在收到现金收入时,不向交款者开具收款收据或发票,或将相关票据撕毁,随意隐瞒收入,收入不登记入账,以达到贪污企业现金的目的。
2.虚列支出:舞弊者虚列支出,如虚列职工薪酬等,将虚列支出的现金占为个人所有。
3.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舞弊者在登记日记账时,故意少列收入、多列支出,将余款装入个人。
4.利用假复写贪污:舞弊者利用假复写的方法,即在复写纸的下面放置白纸,存根联是一个金额,开出的实际收入金额或付出金额是另一个金额,往往是将收入款的存根联比实际收到的款项写小,将支出款项的存根联比实际支付的款项写大些,从而将差额贪污掉。
5.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舞弊者将收入的现金列入银行存款账户,将银行存款支付的业务列入库存现金账户,这样现金日记账上的现金收入额就小了,支出的金额就大了。
6.借款不入账:通过这种虚列的方式以达贪污企业现金的目的,舞弊者利用为企业借款的便利,将介入的款项不上交入账,并将借条的存根撕毁,达到侵吞企业款项的目的。
7.涂改原始凭证金额:舞弊者为了达到贪污现金的目的,往往会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或原始单据上的漏洞涂改原始单据的金额,故意把收入的金额改小,把支付的金额改大,将差额收入个人。
8.其他:头尾不一致;侵吞未入帐的借条;虚列凭证,虚构内容,贪污现金;使用空白发票或收据向客户开票。
挪用现金:利用现金日记账挪用现金;利用借款挪用现金;延迟入账,挪用现金;循环入账,挪用现金;白条抵库,挪用现金。
二、银行存款业务常见舞弊1.私自提现:舞弊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没有经过相关责任人同意就擅自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提取现金后不留存根,也不入账,而是把企业的现金占为已有。
2.公款私存:舞弊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企业的收入款存入个人的银行账户3.挪用公款:舞弊者为了达到挪用企业资金的目的,往往会以“预付账款”的形式从企业账号将款项转入到个人银行账户,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故意伪造、篡改或隐瞒账目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监管机构等目的。
这种行为无论对企业、投资者还是整个市场都是非常严重的损害,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务造假的分析和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或服务收入,增加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2.隐瞒成本和费用:企业通过隐瞒成本和费用,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费用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3.阻止资产减值:企业通过虚构资产价值,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4.设立关联公司:企业通过设立关联公司,进行虚假交易,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5.资产转移:企业将资产转移到他人名下或关联公司名下,以隐瞒财务状况和财产的真实价值。
二、防范财务造假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2.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审计,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3.第三方审计:企业应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4.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数据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开相关信息。
5.加强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合规性管理,杜绝财务造假行为。
6.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财务素养和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总结起来,防范财务造假需要从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信息披露、合规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面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报、隐瞒、篡改企业财务信息等手段,以达到诋毁或美化企业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蒙骗监管机构等目的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可以对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
了解并防范财务造假手段是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要课题。
财务造假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构交易等手段,虚增收入,使企业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投资者可以通过仔细分析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以及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来发现这种财务造假。
对策:投资者在研究企业时,需要关注企业的销售渠道、客户结构和业绩变动趋势,以了解企业的真实销售情况。
同时可以定期查看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和应收账款变动情况,是否与销售额相匹配。
2. 虚增利润: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伪造费用支出等手段,虚增利润。
企业可以采用一次性提取全部费用的方式,虚增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使当期利润减少。
投资者可以通过对比企业的会计政策与行业标准的差异来发现这种财务造假。
对策:投资者在研究企业的财务报表时,需要仔细查看企业的会计政策,特别关注与行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的项目。
还可以通过核实费用支出的真实性,与其他企业的费用支出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常情况。
3. 虚报资产:企业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构资产购买等手段,虚报资产规模。
企业可以通过高估资产的价值,使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来发现这种财务造假。
对策:投资者在研究企业时,需要仔细对比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与实际情况,关注企业资产持有和使用的合理性。
同时还可以对比企业的盈余与现金流量,以确保企业的净资产真实可靠。
4. 资金占用:企业通过内部关联交易、资本操作等方式,将企业资金占用,以达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交易或虚构借款等方式,将企业的资金转移至关联方账户。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操纵财务数据、虚构交易等手段,对外界和投资者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造假有许多常见的手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及其特点。
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额: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额来增加营业收入,从而使企业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构销售订单等方式来实现的。
2. 延迟确认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延迟确认成本的方式,将本期应确认的成本延后到下期确认,从而增加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虽然不是直接虚增收入,但可以通过减少成本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3. 虚构收入确认时间:企业可以通过虚构收入确认时间的方式,将下期的收入提前到本期确认,从而增加本期的收入。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会计准则中的收入确认原则来实现的。
二、费用虚增1. 虚构费用支出: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支出的方式,增加本期的费用支出,从而减少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构费用报销等方式来实现的。
2. 提前确认费用: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费用的方式,将下期应确认的费用提前到本期确认,从而减少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会计准则中的费用确认原则来实现的。
三、资产虚增1. 虚构资产价值: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价值的方式,增加企业的资产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资产估值、虚构资产折旧等方式来实现的。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企业可以通过不足的资产减值准备来掩盖资产价值的下降,从而保持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不变。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来实现的。
四、负债虚减1. 虚构负债减少: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负债减少的方式,减少企业的负债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负债减值、虚构负债摊销等方式来实现的。
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法及其防范
⼀、常见的会计舞弊⼿法1、集体作弊,骗取资⾦。
主要是钻政策和改⾰的空⼦,集体编造虚假凭证和报表,套取国家和财政资⾦的⾏为。
如各类贷款贴息,⼀般情况上级部门只要求申报单位提供银⾏贷款的复印件,这就使单位有弄虚作假的可乘之机。
有的单位突击编造虚假单位,虚拟项⽬可⾏性研究报告和资⾦⽀出预算,个别单位甚⾄连续作假,以达到套取资⾦的⽬的。
2、编假造假,牟取私利。
单位或个⼈往往利⽤发票管理混乱,内部管理松懈之机,⾃制或套开假发票、假收据,虚报冒领,中饱私囊,其中,⼤头⼩尾、鸳鸯发票、阴阳发票是常见的问题。
在现⾦交易中,同⼀发票分别套开,发票联⾦额⼤于存根联和抵扣联,使供⽅可以虚增销售收益,使买⽅增加成本费⽤,多抵扣增值税。
还有的主动多付款项给下属单位或业务往来单位,双⽅达成默契,随后在该单位提取现⾦,报销消费品和旅游费⽤等。
1999年,我们在审计某单位与外地经济业务时,就发现⼀张阴阳发票,对⽅单位收款10000元,⽽某单位记录货币资⾦⽀出为20000元,多列⽀10000元,⽤作单位⼩⾦库资⾦。
还有的单位或个⼈⽤作废发票、过期发票或者购买发票报销。
3、假借投资,变相消费。
个别单位为了谋取个⼈或⼩集团利益,将国家财政资⾦以种种借⼝转移到本单位下属的经济实体或公司,作为长期投资项⽬,⽽该项投资⼜长期不见收益⼊账。
投资的真正⽬的就是为了转移资⾦,以便将本单位或个⼈的不当⽀出如各项补贴、超⽀的出国费⽤等在下属实体中列⽀,以逃避检查。
4、虚报冒领,骗吃空额。
舞弊者利⽤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在⼯资表中虚列员⼯名额,从中⼤饱私囊。
还有的以物资采购名义,将钱转到商业企业,再以购货券的形式,⽤于变相消费或拉关系。
有的搞假采购,真付款,或者假招标真付款,将资⾦转回⼩⾦库或中饱私囊。
2000年,我们曾查处某单位编造10余⼈⼯资表,实际是发放⾮法集资利息,涉案⾦额3万元。
5、巧⽴名⽬,逃避税费。
主要表现在多计多列、多提多摊成本费⽤,虚减利润,或以红兰虚调收益少缴所得税、流转税;在不断调账、冲账、转账和偷换会计科⽬性质、篡改业务内容中作弊;或不处理“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的损益,或以不该列⼊的费⽤,调节损益;为达到发⾏债券、股票、审批⽴项、申请贷款等⽬的,任意篡改数据,虚列虚报收⼊、盈利和资产;还有的设⽴多套会计账簿、编制多种报表,以应付各种检查、申请贷款、逃避纳税。
审计毕业论文浅谈收入舞弊的审计策略论文
浅谈收入舞弊的审计策略论文一、收入舞弊的动机收入舞弊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虚减收入,另一种就是虚增收入。
收入舞弊的目的主要有:(1)偷逃或骗取税款,获取最大收益,企业通过故意少记、漏记作为计税依据的业务收入以达到少交或不交税金的目的,这种情况在私营小企业中比较多见;(2)为以后的盈利创造条件,主要出现在筹谋上市的企业或实行绩效考核的企业通常藏匿收入以降低基数;(3)迎合市场预期或特定监管要求。
例如,迎合资本市场上财务分析师对公司业绩的预期,或者迎合监管机构所设定的作为特定行为先决条件的“门槛”指标。
(4)牟取以财务业绩为基础的私人报酬最大化。
例如,在管理层的私人报酬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绩直接挂钩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管理层出于追求私人报酬最大化的动机而虚增收入。
二、收入舞弊的手段1.故意虚构经济业务,编制虚假的会计分录。
企业虚构客户或以真实客户为基础,虚拟交易。
虚构的经济业务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包括伪造客户订单、销售合同、出库单、发运凭证、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
有的企业通过有交易的客户虚构销售业务,使其收入远远大于真实的收入,等到次年再作退货处理或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既不增加税负,又提高了收入。
2.对销售期间不恰当分割,任意调整收入的确认时间。
企业往往根据经营情况人为调节收入的入帐时间,以达到“已丰补歉”、平滑利润的目的。
提前确认收入主要采取提前开具发票的手段,将未转移所有权的商品销售收入、未完工而跨年度的劳务收入、一次收取但须提供后续服务的使用费收入等全部确认为当期收入。
延后、隐瞒收入确认主要采取已转移所有权的商品销售收入延后开具发票、出库单以推迟入帐时间,已完工或有完工进度的劳务收入不开具发票,劳务合同期限造假以藏匿收入。
3.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企业利用特殊的销售业务操纵收入,如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企业在与客户签定的正式销售合同中,不提退货条件等可能意味着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等事项,而是将此类事项写进补充协议。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企业销售收入舞弊审计
企业销售收入舞弊审计汇报人:2023-12-30•引言•企业销售收入舞弊的动机与机会目录•企业销售收入舞弊的迹象与信号•企业销售收入舞弊审计程序•企业销售收入舞弊的防范与应对目录•案例分析01引言舞弊是一种故意违反会计准则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旨在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使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错误认识。
销售收入舞弊是舞弊的一种常见类型,涉及虚增或隐瞒销售收入,以操纵企业的财务表现。
舞弊的定义与类型类型定义虚增售价通过虚增产品售价或提供折扣、回扣等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关联方交易通过与关联方之间的不公允交易,操纵销售收入。
隐瞒退货和坏账对退货和坏账进行隐瞒,不将其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以保持高销售收入的表象。
提前确认收入将未完成的销售交易确认为收入,或将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销售确认为收入。
虚构销售交易通过伪造客户合同、发票、收据等方式,虚构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销售收入舞弊的常见手法02企业销售收入舞弊的动机与机会为了达到业绩目标、获得高额奖金或提升职位,管理层或销售人员可能会采取舞弊手段来夸大销售收入。
经济利益驱使企业面临业绩压力、股价下跌或投资者不满时,管理层可能通过舞弊来粉饰财务报表,以保持投资者信心。
避免外部压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内部控制缺陷舞弊者的动机舞弊的机会缺乏有效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不足,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
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当企业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缺乏制衡机制,容易发生舞弊行为。
业绩评价压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过于强调短期利益,导致管理层和销售人员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提高销售收入。
03企业销售收入舞弊的迹象与信号销售收入增长异常毛利率异常应收账款激增销售退回异常财务报表中的迹象01020304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历史记录,可能存在舞弊行为。
毛利率水平过高或过低,与同行业相比差异较大,可能存在虚增收入或隐瞒成本的情况。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利用特定的手法,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或篡改数据,使其表现出比实际情况更好的财务状况,以谋取私利或掩盖业绩问题等。
企业财务造假严重破坏了市场公信力和投资者利益,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造假十分重要。
以下是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一、惯用手法:1. 收入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同时计入预收账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2. 成本膨胀:企业通过将成本转移至以后期间、虚报成本、虚增存货等方式,来隐藏收入的虚增。
3. 资产虚增:企业通过虚构资产出售、滞销的资产重新计算折旧等方式,虚增资产,进而虚增企业的净资产。
4. 费用虚减:企业将费用进行转移、虚报费用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负债和财务成本。
5. 利润虚报: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及虚构关联财务信息等方式,制造虚开标的,虚构利润。
二、防范措施:1. 健全伦理文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伦理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尊重法律、诚信经营,避免财务造假。
2. 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强化会计操作管理: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运作管理,落实会计核算的责任制,减少人为错误和失误,防止人为造假。
4. 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应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管,定期公开审计报告,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提高投资者警惕性,防范企业财务造假。
5. 引入第三方监管:企业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和监管,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防范措施,企业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制度、加强监督,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财务真实性和公信力,防范企业财务造假。
审计-公司收入常见作假手段及审计对策
公司粉饰经营业绩的作假手法一般包括虚增资产和收入、虚减负债和费用。
其中虚增销售收入是公司业绩作假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应关注的主要方面。
本文旨在总结公司常见的收入作假手段、分析注册会计师识别收入作假的途径以及应采用的主要审计对策。
公司收入作假的主要手段(一)虚构客户,虚拟销售公司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包括伪造顾客订单、伪造发运凭证、伪造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
由于客户和交易是虚拟的,所以顾客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是虚假的,所用的客户印章是伪造的,但销售发票一般是真实的。
虽然开具发票会多缴纳税金,但是为了达到增加利润这一更高的目标,公司认为多缴纳一些税金也是值得的。
(二)以真实客户为基础,虚拟销售公司对某些客户有一定的销售业务,为了粉饰业绩,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
(三)利用与某些公司的特殊关系制造销售收入例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方,然后再由其子公司将产品从第三方购回,这样既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又可以避免公司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
该第三方与公司虽没有法律上的关联关系,但往往与公司存在一定的默契。
(四)对销售期间不恰当分割,调节销售收入由于会计期间假设的存在,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需要有合理的归属期,其中会涉及销售收入在哪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的问题。
公司为了调节各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往往对销售期间进行不恰当的分割,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
(五)对有附加条件的发运产品全额确认销售收入通常,产品发运是确认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的最直观的标志之一,但产品发出并不意味着收入能够确认。
例如公司将商品销售给购货方的同时,赋予其一定的销售退货权,此时,尽管商品已经发出,但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未必能全部流入公司,只能将估计不能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为收入,但公司为了增加业绩却全额确认收入。
10招必杀技!找到审计线索,发现财务舞弊
10招必杀技!找到审计线索,发现财务舞弊☝财务舞弊,“变”字在先,“藏”字在后,在变动中弄虚作假,在深藏中蒙混过关。
变是变真为假,变实为虚,变公为私,变人为己;藏是隐藏深固,巧妙掩饰,诡秘掩盖,层层掩护,或遍布障眼法,蒙混过关。
一、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数字异常与否,由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所决定。
认识异常数字,必须结合具体经济业务的内容。
1、从数字值的大小变化发现异常数字。
要把握经济业务本身量的界限。
如某企业的管理费每月在50000—60000元之间,而本月达到90000元,这90000元对这个企业一个月的管理费来讲,就是异常数字,需要作进一步审查,以便弄清疑点。
2、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异常数字。
首先应把握经济业务本身应该是正数还是负数,或者既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如资产账户中的现金,一般来说应该是正数,如果出现负数(实际记账中用红字表示),便是异常数字,需进一步详细查明。
3、从数字的精确度发现异常数字。
比如上级公司、部门给本公司下达了考核指标,或者本公司董事会给经营管理者制定了年初预算,而实际执行指标与考核指标、预算指标差异非常小,则值得关注。
二、从异常的购销单位与往来单位发现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广泛的,其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但从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内容分析,其关系又是相对固定或明确的。
如支付水费,其收款单位不是自来水公司而是其他单位,就值得怀疑。
1、从业务范围发现异常购销单位任何一个经济实体,都有一定的业务范围。
如发现有的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与出具凭证单位的业务范围明显不符,则应视为异常单位,将其作为疑点,进一步查证。
2、从购销单位与货款结算单位的矛盾发现异常购销单位在正常的经济往来中,购货单位是付款单位,供货单位是收款单位。
如果发现购货单位是A,而付款单位是B;或者供货单位是C,而收款单位是D,都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3、从往来结算的期限长短发现异常往来单位。
一般正常的往来单位,其经济业务发生都有一定的频率,其业务往来金额也有一定的幅度。
销售与收款环节循环舞弊审计方法
销售与收款环节循环舞弊审计方法在企业的运营中,销售与收款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资金流动环节,同时也是容易出现舞弊行为的高风险领域。
为了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运营合规,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有效的审计方法,来识别和防范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一、销售环节常见的舞弊手段1、虚构销售业务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舞弊方式,通过伪造销售合同、发货单、发票等文件,制造虚假的销售交易,以虚增收入和利润。
2、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在货物尚未完全交付或服务尚未完全提供的情况下,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违反了会计准则,导致财务报表的失真。
3、操纵销售价格通过不合理地调整销售价格,如低价销售给关联方,再由关联方高价转售,从而转移利润或达到其他不当目的。
4、隐瞒销售退回对于已经发生的销售退回,故意不予记录或推迟处理,以维持表面上的销售业绩。
二、收款环节常见的舞弊手段1、挪用应收账款将收到的应收账款挪作个人用途或用于其他未经授权的业务。
2、虚构收款凭证伪造收款凭证,如银行进账单、现金收据等,造成款项已经收回的假象。
3、账外收款将部分销售款项不入账,形成“小金库”,用于不正当的开支。
4、长期挂账应收账款不处理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不及时进行坏账处理,以掩盖企业的经营问题。
三、销售与收款环节循环舞弊审计的方法1、数据分析与比较(1)对销售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观察销售收入、销售数量等指标在不同期间的变化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的波动,如突然大幅增长或下降,可能存在舞弊的迹象。
(2)将销售数据与同行业数据进行对比,了解企业的销售业绩在行业中的水平。
如果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过大,需要进一步调查原因。
(3)分析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检查是否存在不合理的价格调整,尤其是与关联方的交易价格。
2、合同与文件审查(1)仔细审查销售合同,关注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合规,交易价格、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是否明确且合理。
(2)核对销售发票、发货单、验收单等文件的一致性,确保销售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当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同时满足时,企业应该确认收入,即: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⑤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都是不恰当的,实际工作中有些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会围绕着收入准则确认的五个条件,使用作假手段来虚增收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如何来发现这些陷阱,控制审计风险呢,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首先了解公司可能使用的作假手段,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行业特点,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来揭示公司可能存在的收入作假行为。
收入确认作假主要手段
1 虚构客户,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
就是对并未发生的销售业务,按公司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
如伪造客户订单、伪造销售合同、伪造发运凭证、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
由于客户和交易是虚拟的,所以顾客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是虚假的,所用的客户印章是伪造的,但销售发票一般是真实的。
虽然开具发票会多缴纳税金,但是为了达到增加利润这一更高的目标,公司认为多缴纳一些税金也是值得的。
2 以真实客户为基础,虚拟销售。
公司对某些客户有一定的销售业务,为了粉饰业绩,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
3 利用与某些公司的特殊关系制造销售收入
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方(该第三方与公司虽没有法律上的关联关系,实则存在其他利益关系与公司存在一定的默契),然后再由其子公司将产品从第三方购回,这样既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又可以避免公司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
4 对有附加条件的发运产品全额确认销售收入。
产品发运是确认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的最直观的标志之一,但产品发出并不意味着收入能够确认,需要同时满足其他四个条件。
如公司将商品销售给购货方(特别是公司加盟商)的同时,在合同中赋予其一定的销售退货权,此时,尽管商品已经发出,但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未必能全部流入公司,只能将估计不能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为收入,但公司为增加业绩却全额确认收入。
5 对销售期间不恰当分割。
由于销售收入会计期间假设的存在,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需要有合理的归属期,其中会涉及销售收入在哪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的问题。
公司为了调节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往往对销售期间的收入进行不恰当的分割,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
6 在资产控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确认收入。
公司只有让渡资产的所有权,才有取得索取该项资产价款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将资产转移给购货方,却仍然保留与该资产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则不能确认该项收入。
如公司出售房屋、土地使用权、股权等交易中,如果相关资产未办理交接及过户手续,则相关收入不能确认,但许多公司在相关资产尚未取得和办理过户手续,控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确认了收入。
7 已发生或将发生的相关成本未能够可靠地计量就确认收入。
公司发生的相关成本未能够可靠地计量不能确认收入。
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甲公司生产并向乙公司销售一台大型设备。
限于自身生产能力不足,甲公司委托丙公司生产该大型设备的一个主要部件。
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协议约定,丙公司生产该主要部件发生的成本经甲公司认定后,其金额即为甲公司应支付给丙公司的款项。
假定甲公司本身负责的部件生产任务和丙公司负责的部件生产任务均已完成,并由甲公司组装后运抵乙公司,乙公司验收合格后及时支付了货款。
但是,丙公司尚未将由其负责的部件相关的成本资料交付甲公司认定,甲公司即确认收入,同时仅将本身负责的生产部件的成本进行了结转。
虽然甲公司已将大型设备交付乙公司,且已收到货款。
但是,甲公司为该大型设备发生的相关成本因丙公司相关资料未送达而不能可靠地计量,也不能合理估计。
因此,甲公司收到货款时不应确认为收入。
公司在业绩造假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暴露出一些迹象,审计人员应根据这些蛛丝马迹,于细微之处分析公司作假的可能性,以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关注公司在生产经营方面的异常现象。
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1 公司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公司产品生产情况的好坏,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的销售情况的好坏,所以在审计时应充分关注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是否严重闲置、生产车间是否存在非正常停产、存货数量是否大量增加,同时公司销售量也较大增长,如果这些现象单独或同时存在,报告期经营业绩却没有相应下降,甚至增长。
审计人员应考虑公司业绩作假的可能性。
2 审计时应对管理当局的诚信度和能力进行评价
审计人员应对管理当局的诚信度和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其待遇是否与公司业绩挂钩、是否遭受异常的压力、关键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是否稳定等因素,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公司业绩作假的可能性。
3 公司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公司业绩作假的目的多是迫于业绩压力,特别是上市公司,往往是为了达到再融资指标、避免退市或配合股票市场的价格预期。
如果发现公司业绩水平较行业平均水平偏离较大,注册会计师应予以特别注意,此时公司可能迫于需要虚构销售收入来粉饰其经营业绩。
4 销售市场及环境分析
公司产品适销对路,是实现较高利润水平的前提。
审计人员应当充分关注公司市场销售形势未得到改善情况下的销售增长,并对与其相关的成本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另外,若公司对某一产品或某一销售客户过分依赖,也应作为重点审计领域予以关注。
审计人员在进行收入审计时,除了查阅合同、发票、出库单等常规审计程序外,应结合销售业务产生现金流、实物流的特点,特别注意以下程序的实施,并真正执行到位,以发现是否存在虚假销售。
1 进行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贯穿整个审计过程的一项重要审计程序,可以通过资料之间的比率或趋势分析,发现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项目的异常波动。
审计人员可以选用收入增长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在横向上将本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资料进行比较,纵向上将本公司不同时期的资料进行比较。
如果发现差异较大,审计人员应将其划为具有潜在风险的领域予以特别关注,并设计必要的审计程序,进一步证实或利用其他审计程序佐证其变动是否合理。
2 结合存货流转,测试生产与销售的相关性
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包括采购、生产、消耗、产出等复杂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通常会涉及计划、采购、生产、仓储、人事、劳资、销售等几个部门,通过对上述各部门与环节的穿行测试,检查公司的销售收入是否可信。
并结合存货流转审计程序,如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查阅生产任务通知单、收发料凭证及其汇总表、产量和工时记录、成本计算资料等,以确定经营过程中的购货量与消耗量、消耗量与产出量、产出量与销售量之间是否配比。
3 结合存货监盘
了解存货是否真实发出存货监盘是审计人员为了验证被审计单位期末存货的存在性和期末实际结存数量的正确性而采取的重要审计程序。
销售行为的发生,必然引起存货数量的变动。
公司虚构销售业务,可能根本不涉及存货的流动,所以可通过实施存货监盘程序
了解公司存货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
如果存货的实存数大于账面数,应查明有无已确认销售而未发出存货的情形存在,并进一步查明是否为虚假销售。
另外,对出售房屋、土地使用权、股权等行为,也应监盘产权是否已办理转移,以判断相关交易确认收入的合理性。
4 结合应收账款发生额查验及余额函证,确定销售的真实性
审计人员进行应收账款函证时,既可以对其余额进行函证,也可以对其发生额及销售条件等进行函证,前者可以证实应收账款余额的真实性,后者可以发现销售行为是否真实。
审计人员在查验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时需关注收入的合理性。
结合应收账款函证以确定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执行该程序时,应能控制函证的整个过程,并对未回函、询证函被退回、回函确认数与公司账面记录不一致等情况予以特别关注。
必要时可考虑予以延伸审计,了解相关客户的经营范围、报告期原料采购情况、产品生产规模和销售方式等,以确认应收账款发生的真实性并进而推断销售收入的合理性。
5 关注日后退货、收款的相关记录
公司为了提高报告年度的经营业绩,在年末集中实现“销售”,但这些销售只是“纸面富贵”,并未真正实现,往往在期后表现为销货退回。
审计时,应关注这种期末大额销售发生的合理性,同时关注资产负债表日后有无大额或连续的退货,并查明这些退货是否为年末集中“销售”部分。
另外,可以通过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相关银行进账单等收款凭证以及应收账款收回记录,进一步证实报告期收入确认的合理性。
6 通过其他项目的审计结果佐证公司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公司的销售行为并非孤立事项,销售的实现会引起相关事项的变化。
任何一个环节不衔接都能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线索,如销售的增加会引起包装材料、运费、销售人员薪酬费用等的增加。
由于销售的发生而需要计缴一定数额的增值税以及教育费附加;在公司自己承担运费的情况下,由于销售产品增加,发生的运费也会相应增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下,销售的增加往往伴随着营销费用的增加,包括营销人员工资、市场开拓费、差旅费等。
审计时可以通过“包装物”、“生产成本”、“应交税金”、“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等项目获取的审计证据,进一步佐证收入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