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件 PPT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d5f9cf0975f46527d3e161.png)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激趣导入
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处居所,它
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那是一
所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 但它却因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 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一 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以诸葛庐和子云亭自况。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再分层背诵。
(2)首字背诵法:识记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然后连缀起来,就能完 整背诵了。
2.学生自由背诵课文,组内交流背诵情况,然后展开组与组的“背
诵对抗”。
延一延
从下列事物中你
可以言何志?
蜜蜂
莲花
松树
布置作业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陋吗?为什么?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
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不陋。 因为室主人不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 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托物言志。
背一背
1.方法指导。
(1)层意记忆背诵法:了解本文前后所写的内容,开始先以山、水 类比;然后再写环境不陋;接着写往来不陋;然后写生活不陋;最后
劳…扰乱。
析一析
1.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 方面来写陋室。
析一析
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
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
新课标[人]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激趣导入
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处居所,它
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那是一
所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 但它却因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 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一 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以诸葛庐和子云亭自况。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再分层背诵。
(2)首字背诵法:识记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然后连缀起来,就能完 整背诵了。
2.学生自由背诵课文,组内交流背诵情况,然后展开组与组的“背
诵对抗”。
延一延
从下列事物中你
可以言何志?
蜜蜂
莲花
松树
布置作业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陋吗?为什么?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
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不陋。 因为室主人不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 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托物言志。
背一背
1.方法指导。
(1)层意记忆背诵法:了解本文前后所写的内容,开始先以山、水 类比;然后再写环境不陋;接着写往来不陋;然后写生活不陋;最后
劳…扰乱。
析一析
1.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 方面来写陋室。
析一析
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
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
七年级(下)《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 ppt课件
![七年级(下)《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98b9dbf111f18582d05a08.png)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精选ppt
9
• 说:“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 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 作者:周郭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 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
精选ppt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精选ppt
5
文章评价
•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 何陋之有。 • 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8 、何陋之有?
(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精选ppt
4
句子翻译
•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 身心。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精选ppt
12
文章评价
•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 莲,花之君子者也。 • (主旨句)
2.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 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 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精选ppt
9
• 说:“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 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 作者:周郭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 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
精选ppt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精选ppt
5
文章评价
•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 何陋之有。 • 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8 、何陋之有?
(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精选ppt
4
句子翻译
•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 身心。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精选ppt
12
文章评价
•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 莲,花之君子者也。 • (主旨句)
2.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 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 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课件(共20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fbff4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5.png)
文言文复习(逐篇 1)
一轮复习
PATR 02
《陋室铭》《爱莲说》
课前检测
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 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 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 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
对知音甚少,没有志同道合之人的感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同时又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前文哪一句相照应?反映了 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
雪
停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
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居室环境怎样的特点? 请从练字的角度对这一景物描写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居室环境清幽、雅致、怡静(2)“上”字写出了苔痕蔓 上台阶的状态,“入”字形象写出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 形象。两个字,运用拟人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同时有化静为 动的效果,使陋室环境生机盎然、恬静、雅致。表达了作者对 环境的喜爱。
说,
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 论。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爱莲说》——谈谈爱 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一轮复习
PATR 02
《陋室铭》《爱莲说》
课前检测
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 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 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 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
对知音甚少,没有志同道合之人的感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同时又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前文哪一句相照应?反映了 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
雪
停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
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居室环境怎样的特点? 请从练字的角度对这一景物描写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居室环境清幽、雅致、怡静(2)“上”字写出了苔痕蔓 上台阶的状态,“入”字形象写出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 形象。两个字,运用拟人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同时有化静为 动的效果,使陋室环境生机盎然、恬静、雅致。表达了作者对 环境的喜爱。
说,
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 论。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爱莲说》——谈谈爱 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陋室铭》《爱莲说》 (共54张PPT)
![《陋室铭》《爱莲说》 (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1bc8ca671fe910ef12df8fc.png)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 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字词学习
甚蕃( fán )
清涟(lián) 噫( yī ) 隐逸( yì )
淤泥( yū )
背景链接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 (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 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 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 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 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 名的《爱莲说》。
蔓( màn ) 颐( yí )
濯(zhuó)
亵玩( xiè ) 鲜有闻(xiǎn)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断
句和节奏。
讲授新课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
• •
•
•
①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策知州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 难。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 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 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②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 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 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③知县见他仍然读书阅经、写诗著文,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 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④半年时光,三次搬家,而且越搬越差。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 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 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出 于故意刁难的初衷,策知州所给的一间小屋,又怎能不简陋!简直简陋到了极点 ! 然而,即使如此,刘禹锡仍然快乐面对,从容生活,在贫穷的境遇中,乐于坚 守自己的信仰。就像我们熟悉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安于贫而乐于道 ,回也不改其乐,”是那种典型的“ ”者(孔子语)。
初中语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课件
![初中语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1c08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d.png)
《爱莲说》3、风度气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洁身自好 2.正直通达 3.端庄稳重
原句: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归纳文章 明确主题
《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 高雅的风度来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 利的生活态度,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 莲花高洁的品德,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类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 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
类比
同类比较,引 出我的品德高 尚而陋室不陋。
同类比较,写 出自己的独特 之处。
深入文本 分析结构
“物”之外在特点
“物”之内在品格
1、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幽雅的环境
写作练习 能力提升
人生的选择无处不在,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人这一辈子, 很多时候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意想不到的艰难挫折,甚至是困顿潦倒,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是选择。是选择问 心无愧,还是选择妥协服从,这在于我们的内心,当刘禹锡、周敦 颐面对生活逆境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从容不迫,选择了不改初心, 选择了秉持本色,作为一个不慕名利、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君子, 结合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心中的人生吧!
2、交往人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高雅的朋友交往
《陋室铭》3、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感悟
原句: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 有?
1、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形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1.洁身自好 2.正直通达 3.端庄稳重
原句: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归纳文章 明确主题
《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 高雅的风度来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 利的生活态度,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 莲花高洁的品德,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类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 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
类比
同类比较,引 出我的品德高 尚而陋室不陋。
同类比较,写 出自己的独特 之处。
深入文本 分析结构
“物”之外在特点
“物”之内在品格
1、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幽雅的环境
写作练习 能力提升
人生的选择无处不在,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人这一辈子, 很多时候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意想不到的艰难挫折,甚至是困顿潦倒,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是选择。是选择问 心无愧,还是选择妥协服从,这在于我们的内心,当刘禹锡、周敦 颐面对生活逆境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从容不迫,选择了不改初心, 选择了秉持本色,作为一个不慕名利、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君子, 结合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心中的人生吧!
2、交往人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高雅的朋友交往
《陋室铭》3、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感悟
原句: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 有?
1、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形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64cc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f.p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这两句话是文章的核心 ,表达了作者对于品德的重视,而非 外在的物质条件。
艺术手法
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 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和人生理想。同时,文章语言优美, 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爱莲说》解析
主题思想
《爱莲说》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 和高雅,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品
陋室中的高雅情趣。
借物言志,寓意深远
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刘禹锡 表达出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 好的生活态度,寓意深远。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陋室与豪宅,刘禹锡 突出了陋室的优点,使主题更 加鲜明。
韵律和谐,朗朗上口
整首诗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 朗上口,易于记忆。
《爱莲说》艺术特色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03
通过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观 念、审美追求和文化传统,对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清水,“妖”是指妖艳、艳丽。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只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 却不显得妖艳。
01
主题思想分析
《陋室铭》主题思想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01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文章展现了居住者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对清高隐逸人格的肯定与赞美
《陋室铭》、《爱莲 说》复习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 课文背景介绍 • 课文内容解析 • 重点字词解释 • 主题思想分析 • 艺术特色鉴赏 • 对比阅读分析
文言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鲁教版共25张PPT
![文言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鲁教版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2cf4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e.png)
2、重点字词检查
C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检查句子翻译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学习目标
1、复习重点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 2、复习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运用。
回顾文学常识 (记忆,准备抽查)
1《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2“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 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4“说”,古代一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 1 两篇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结合课文分析。
异:《陋室铭》运用了起兴和类比的方式。以山水起兴,与陋室类比,点明主旨。《爱莲说》则运用衬托,以菊正衬,以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高尚品质。
课堂练习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 1 两篇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结合课文分析。
检查句子翻译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生长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8、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少有听到了。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牡丹的喜爱,应该是很多了。
自主复习二 (同桌探究)
C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检查句子翻译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学习目标
1、复习重点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 2、复习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运用。
回顾文学常识 (记忆,准备抽查)
1《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2“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 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4“说”,古代一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 1 两篇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结合课文分析。
异:《陋室铭》运用了起兴和类比的方式。以山水起兴,与陋室类比,点明主旨。《爱莲说》则运用衬托,以菊正衬,以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高尚品质。
课堂练习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 1 两篇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结合课文分析。
检查句子翻译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生长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8、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少有听到了。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牡丹的喜爱,应该是很多了。
自主复习二 (同桌探究)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_图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a6624158fb770bf68a554b.png)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 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 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 托莲的君子形象。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叹词,唉 的
少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很少听 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还有谁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了。
1、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 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 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濯zhu涟lin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沾染清水美丽而不庄重更加认为隐士亲近而不庄重应当叹词唉1重点段落的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朗读欣赏
苔痕上阶绿
小知识
草色入帘青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 性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 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 。 对偶
动词,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灵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 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 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 托莲的君子形象。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叹词,唉 的
少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很少听 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还有谁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了。
1、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 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 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濯zhu涟lin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沾染清水美丽而不庄重更加认为隐士亲近而不庄重应当叹词唉1重点段落的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朗读欣赏
苔痕上阶绿
小知识
草色入帘青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 性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 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 。 对偶
动词,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灵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张PPT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c57f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e.png)
完成相关练习题
总结词:拓展应用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完成与《陋室铭》和《爱莲说》相关的练习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回答问题等,以检验对课文的 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与分享
总结词:交流互动
详细描述: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陋室铭》和《爱莲说》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心得体 会,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06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本节课的收获
掌握了《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基 本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增强了团队合作 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会了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 语言特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理解能 力。
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要加强对个别词语和句子的解 释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
03 爱莲说复习
CHAPTER
文章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爱莲说创作于明朝,当时 社会风气浮华,人们追求 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主 张“无极而太极”,强调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周敦颐因不满当时社会风 气,创作《爱莲说》以表 达自己崇尚清廉、不慕名 利的志向。
重点字词解释
01
莲
荷花的古称,也称为莲花。
02
蕃
茂盛。
03
04
濯
洗涤,这里指莲叶上的露水如 洗涤过一般清新。
妖
艳丽,这里指莲花的美丽。
文章主旨解析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绘莲花的美丽 和清廉,表达了作者对美 好品德的追求和崇尚。
艺术手法
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法,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 和特点,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和志向。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实用PPT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实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fa94b30912a21615792929.png)
第三层(8、9句):以古贤类比收 束全文,表明“陋室”不陋。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说明 “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 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合作探究
Hale Waihona Puke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 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 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 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 又是消极的。
《陋室铭》 《爱莲说》
导入新课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 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 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 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 方刁难。半年时间让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 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惟吾(wú) 苔(tái)痕 调(tiáo)素琴 诸葛(gě)
德馨(xīn) 鸿儒(rú) 案牍(dú) 西蜀(shǔ)
朗读停顿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疏通文意
调弄,弹
可以调
不加装 饰的琴 佛经
指世俗 的乐曲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用在主谓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
使……扰乱 官府文书 使……劳累 形体、躯体
乱 耳,无案牍之 劳
形。南阳诸葛
有什么简陋的呢?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说明 “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 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合作探究
Hale Waihona Puke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 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 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 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 又是消极的。
《陋室铭》 《爱莲说》
导入新课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 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 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 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 方刁难。半年时间让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 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惟吾(wú) 苔(tái)痕 调(tiáo)素琴 诸葛(gě)
德馨(xīn) 鸿儒(rú) 案牍(dú) 西蜀(shǔ)
朗读停顿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疏通文意
调弄,弹
可以调
不加装 饰的琴 佛经
指世俗 的乐曲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用在主谓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
使……扰乱 官府文书 使……劳累 形体、躯体
乱 耳,无案牍之 劳
形。南阳诸葛
有什么简陋的呢?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 ppt课件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c29ca3a26925c52dc5bf59.png)
12
3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A 、居室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日常生活: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3
4、文章的主旨在具体描述“陋室” 时已突出,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 云亭?
目的是与古 代贤士的“陋室” 相类比,反映了作 者要以古贤自比的 思想境界,暗示陋 室不陋,表明自己 也具有古贤的志趣 和抱负。
14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何陋之有” 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文章开头的“惟吾 德馨”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 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 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15
本文结构
山 水 喻 陋室
比兴引题
高
仙 龙 喻 室主 洁
傲
陋
居室环境(景)
岸
室 具体描绘 铭
交往人物(友) 日常生活(趣)
安 贫 乐
古贤自况 作结点题
道
16
主旨概括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 室的描绘,表达了自 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志趣。
17
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来表现自己高 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属于何种 表现手法?
202114比兴引题比兴引题陋室陋室具体描绘具体描绘居室环境景居室环境景日常生活趣日常生活趣古贤自况古贤自况作结点题作结点题交往人物友交往人物友本文结构202115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陋 室 铭
1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2、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语言之美; 4、感受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学习托物言 志的写作技巧。
3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A 、居室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日常生活: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3
4、文章的主旨在具体描述“陋室” 时已突出,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 云亭?
目的是与古 代贤士的“陋室” 相类比,反映了作 者要以古贤自比的 思想境界,暗示陋 室不陋,表明自己 也具有古贤的志趣 和抱负。
14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何陋之有” 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文章开头的“惟吾 德馨”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 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 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15
本文结构
山 水 喻 陋室
比兴引题
高
仙 龙 喻 室主 洁
傲
陋
居室环境(景)
岸
室 具体描绘 铭
交往人物(友) 日常生活(趣)
安 贫 乐
古贤自况 作结点题
道
16
主旨概括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 室的描绘,表达了自 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志趣。
17
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来表现自己高 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属于何种 表现手法?
202114比兴引题比兴引题陋室陋室具体描绘具体描绘居室环境景居室环境景日常生活趣日常生活趣古贤自况古贤自况作结点题作结点题交往人物友交往人物友本文结构202115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陋 室 铭
1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2、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语言之美; 4、感受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学习托物言 志的写作技巧。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4333de551810a6f5248684.png)
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第二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着帽子来到集市。
B.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集市上很多人都在那里,你怎么就
敢去抢夺别人的金子呢?
C.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他刚来到出售金银饰品的店铺,
抢了店铺的金银首饰就逃跑。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我拿金子的时候,眼睛里没看见人,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湖州市、内江市2011年中考题汇编
12.、《用陋“室/铭”》线是给古画代线散文文字中划的分名节篇奏,。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出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使( …劳累)
(3)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⑸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但是,表转折
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
虚
无丝竹之乱耳:助子—词独—不立译性—,—主谓之间取消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标志
助词不译,主 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莲花之君子者也:—表—肯—定语—气
词
翻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A.清旦,衣冠而之市:第二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着帽子来到集市。
B.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集市上很多人都在那里,你怎么就
敢去抢夺别人的金子呢?
C.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他刚来到出售金银饰品的店铺,
抢了店铺的金银首饰就逃跑。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我拿金子的时候,眼睛里没看见人,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湖州市、内江市2011年中考题汇编
12.、《用陋“室/铭”》线是给古画代线散文文字中划的分名节篇奏,。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出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使( …劳累)
(3)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⑸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但是,表转折
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
虚
无丝竹之乱耳:助子—词独—不立译性—,—主谓之间取消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标志
助词不译,主 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莲花之君子者也:—表—肯—定语—气
词
翻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共26张)ppt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05d59ffd0a79563c1e72ef.png)
2“说”--古代一种 既可以说明、 , 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 的文体。
自主复习一
1、背诵两篇课文。 2、看注释与笔记,熟记词语 解释。 3、正确翻译、背记课文,并 能直译 (温馨提示:直译——忠于原
文意思的翻译。)
2、重点字词检查
(要求:写在课堂听写本上,只写序号,直接作答。)
1 有仙则名 著名、出名 2 有龙则灵 灵异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更有说服力;画龙点睛,总结 全文;与开头“惟吾德馨”照应,强调自己甘居陋室, 做个君子;以反问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起兴,类比。
1.出淤泥而不染, 找 濯清涟而不妖, 出 文 中 2.中通外直, 描 不蔓不枝, 写 莲 的 3.香远益清, 句 子 4.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
风度气质
菊、牡丹 (衬托)
莲
托物言志
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理解性默写
(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 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 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 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章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异:《陋室铭》运用了起兴 和类比的方式。以山水起兴,与 陋室类比,点明主旨。《爱莲说》 则运用衬托,以菊正衬,以牡丹 反衬,突出了莲的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
找 1.苔痕上阶绿, 出 草色入帘青。 描 写 2.谈笑有鸿儒, 陋 往来无白丁 室 的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子 劳形。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PPT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fc75e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e.png)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
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是什么?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 2、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3、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 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2、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 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 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3、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 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 器。
4、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5、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乱,扰乱。
3、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可以调素琴①,阅金经②。 无丝竹③之④乱耳⑤,无案牍⑥之劳形⑦。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 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1、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 饰的琴。
1、名: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2、灵: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4、上:苔痕上阶绿 (名词作动词,长到。) 5、乱: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6、劳: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7、绿:苔痕上阶绿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陋室铭》 《爱莲说》优秀PPT课件
![《陋室铭》 《爱莲说》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f3959a84254b35effd344c.png)
②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弦乐器和管乐
器。
[今]指丝绸和竹子。
③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形体、躯体。 [今]样子、形状。
文言积累
2、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 词,出名、有名。 ②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使……扰乱。 ③无案牍之劳形 劳:动词的使动用 法,使……劳累。
运用类比,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 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意在以古代 名贤自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 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合作探究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 什么作用及含义?
作用: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收束全 文,画龙点睛,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遥相呼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 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合作探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什么?
写交往人物,由陋室来往客人之高 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合作探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什 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鸿儒”和“无白丁”两相对比, 衬托出作者的才能高,品德美,表明陋室 不“陋”。
合作探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说说下面几种
花木常常表达什么情感、志趣。
菊
梅
荷
松
合作探究
菊花——隐居避世,悠闲自得。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梅花——情操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荷花——洁身自好。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松柏——象征坚贞。 (刘桢: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陋室铭》 《爱莲说》
导入新课
短文两篇复习《爱莲说》《陋室铭》PPT
![短文两篇复习《爱莲说》《陋室铭》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2e6e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9.png)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的。④哂:讥笑。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营产业 经营 ②欢守志弥固 更
(2)【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 道,其具体 表现有什么不同?
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王欢安于贫困,专心治学。
拓展提高
《爱莲说》
托
物
莲 洁身自好
君子
象征
言 志
表达作者的 志趣、追求
“托物言志”与“象征”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实战应用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 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 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 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④之。欢守 志弥固,遂为通儒。
复习目标
巩固 基础
实战 应用
拓展 提高
提升 境界
温故知新
自主复习,小组合作,过关检查 (5分钟)
温馨提示: 把之前听写中的错题作为复习重点。
课堂竞赛
温馨提示: 凡出错题,在笔记本做好标记,课后巩固
抢答题
馨
德行美好
名
出名,有名
独
只
益 更加
鲜
少
蔓 横生藤蔓
枝 旁生枝茎
必答题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座右铭》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是 古人的行为准则,尝试写一写你的座右铭。
谢谢
17
会计学
必答题
1.《短文两篇》都运用了 托物言志 的表现手 法来表现作者的高洁志趣。
2.《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 了作者 甘于淡泊、安贫乐道 的高尚情操。
3.《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表现 了作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高尚情操。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营产业 经营 ②欢守志弥固 更
(2)【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 道,其具体 表现有什么不同?
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王欢安于贫困,专心治学。
拓展提高
《爱莲说》
托
物
莲 洁身自好
君子
象征
言 志
表达作者的 志趣、追求
“托物言志”与“象征”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实战应用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 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 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 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④之。欢守 志弥固,遂为通儒。
复习目标
巩固 基础
实战 应用
拓展 提高
提升 境界
温故知新
自主复习,小组合作,过关检查 (5分钟)
温馨提示: 把之前听写中的错题作为复习重点。
课堂竞赛
温馨提示: 凡出错题,在笔记本做好标记,课后巩固
抢答题
馨
德行美好
名
出名,有名
独
只
益 更加
鲜
少
蔓 横生藤蔓
枝 旁生枝茎
必答题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座右铭》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是 古人的行为准则,尝试写一写你的座右铭。
谢谢
17
会计学
必答题
1.《短文两篇》都运用了 托物言志 的表现手 法来表现作者的高洁志趣。
2.《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 了作者 甘于淡泊、安贫乐道 的高尚情操。
3.《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表现 了作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高尚情操。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件解析共27页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件解析共27页](https://img.taocdn.com/s3/m/3cf0d2e1a5e9856a57126090.png)
T 析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
《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是唐代的诗人、哲学家。著有《刘宾 客集》。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 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 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
指读书人。
5.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6.可以调素琴 7.无丝竹之乱耳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 弄,这里指弹(琴)。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
8.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
9.斯是陋室
这
10.阅金经
佛经。
1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在于,动词
12.可爱者甚蕃
•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 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 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长环境 洁身自好 高洁质朴
体 态 行为正直 通达事理
思考:
作者借《陋室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 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你还能说出哪些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名士?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
陋 也
无白丁。
环境 清幽宁静
德馨
交往 人物高雅
生活 闲适、恬淡
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乱 耳,无案 牍劳形。
2、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
运用类比手法,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 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 抱负,突出了陋室不陋
3、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再次证明陋室 不陋,从而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又照应了“惟吾 德馨”一句,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正衬莲不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
牡丹 花色艳丽,雍容华贵 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明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
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的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0、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1、陋室陋室,真的陋吗?
陋
室
不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居易并称“ 刘白 ”。
2.《爱莲说》选自 《周元公集》 ,作者 是 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 周敦颐 , 字 茂叔 ,晚年曾建濂溪书堂讲学, 世称“ 濂溪先生 ”。
重点实词解释
1.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2.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有灵气
3.惟吾德馨 香气,这里指的品德高尚。 4.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
香气
美名远扬
整体风度 举止端庄 志洁行廉
观感与评价——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莲——君子
10、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 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 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富贵者 讽刺
4、“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 里为什么要写它们?
菊 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香远益清
远播
往来
往来无白丁 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一词多义
无案牍之劳形
用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水陆草木之花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9.予谓菊
予,我;谓,认为
20.花之君子这也 指品德高尚的人。
21.陶后鲜有闻 少
22.宜乎众矣
宜,应当;众,众多。
一词多义
名
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词作动词,说出
素
可以调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素湍绿潭
白色的
一词多义
鲜
陶后鲜有闻 少
芳草鲜美
鲜艳
远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方为名词作状语,从远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甚,很;蕃,多。
13.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污秽)
14.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15.不蔓不枝 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枝
蔓”“长枝节”
16.亭亭净植 立
17. 不可亵玩焉 18.花之隐逸者也
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 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 污,就隐居避世。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浅薄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 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词类活用
1.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
累。
2.不蔓不枝 名词“蔓”“枝”用作动词
“生枝蔓”“长枝节”
3.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 播”
重点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觉得简 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窗帘中。
文体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体裁是 铭 ,它是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 或 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体裁是 说 ,它是既 可以 说明 、 记述 事物,又可以 发表 议论 的一种文体。
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 《全唐文》 ,作者 是 唐 代著名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 , 字 梦得 ,人称“ 诗豪 ”,与白
•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
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 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 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 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是唐代的诗人、哲学家。著有《刘宾 客集》。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 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 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
指读书人。
5.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6.可以调素琴 7.无丝竹之乱耳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 弄,这里指弹(琴)。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
8.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
9.斯是陋室
这
10.阅金经
佛经。
1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在于,动词
12.可爱者甚蕃
•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 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 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长环境 洁身自好 高洁质朴
体 态 行为正直 通达事理
思考:
作者借《陋室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 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你还能说出哪些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名士?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
陋 也
无白丁。
环境 清幽宁静
德馨
交往 人物高雅
生活 闲适、恬淡
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乱 耳,无案 牍劳形。
2、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
运用类比手法,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 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 抱负,突出了陋室不陋
3、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再次证明陋室 不陋,从而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又照应了“惟吾 德馨”一句,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正衬莲不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
牡丹 花色艳丽,雍容华贵 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明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
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的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0、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1、陋室陋室,真的陋吗?
陋
室
不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居易并称“ 刘白 ”。
2.《爱莲说》选自 《周元公集》 ,作者 是 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 周敦颐 , 字 茂叔 ,晚年曾建濂溪书堂讲学, 世称“ 濂溪先生 ”。
重点实词解释
1.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2.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有灵气
3.惟吾德馨 香气,这里指的品德高尚。 4.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
香气
美名远扬
整体风度 举止端庄 志洁行廉
观感与评价——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莲——君子
10、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 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 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富贵者 讽刺
4、“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 里为什么要写它们?
菊 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香远益清
远播
往来
往来无白丁 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一词多义
无案牍之劳形
用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水陆草木之花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9.予谓菊
予,我;谓,认为
20.花之君子这也 指品德高尚的人。
21.陶后鲜有闻 少
22.宜乎众矣
宜,应当;众,众多。
一词多义
名
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词作动词,说出
素
可以调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素湍绿潭
白色的
一词多义
鲜
陶后鲜有闻 少
芳草鲜美
鲜艳
远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方为名词作状语,从远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甚,很;蕃,多。
13.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污秽)
14.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15.不蔓不枝 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枝
蔓”“长枝节”
16.亭亭净植 立
17. 不可亵玩焉 18.花之隐逸者也
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 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 污,就隐居避世。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浅薄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 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词类活用
1.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
累。
2.不蔓不枝 名词“蔓”“枝”用作动词
“生枝蔓”“长枝节”
3.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 播”
重点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觉得简 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窗帘中。
文体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体裁是 铭 ,它是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 或 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体裁是 说 ,它是既 可以 说明 、 记述 事物,又可以 发表 议论 的一种文体。
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 《全唐文》 ,作者 是 唐 代著名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 , 字 梦得 ,人称“ 诗豪 ”,与白
•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
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 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 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 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