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和虚词区别

合集下载

汉语实词和虚词

汉语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

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什么是实词和虚词

什么是实词和虚词

什么是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词性之一,他们在构成句子时起着很大的作用。

实词
是指可以独立出现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名词又分为专有名词(水星、北京)和普通名词(猫、花)。

实词能单独形成句子,表示具体的人、物、事和状态等,有实际意义。

虚词是指不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如冠词、介词、连词、代词和助词等。

虚词不能单独形成句子,只能和实词搭配用,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语法形式来使用。

例如,“我在这里”,中的“我”是实词,表示人;“在”是虚词,表示位置关系。

实词和虚词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词组来使用,如“书桌”,其中“书”是实词,“桌”是虚词;“大江”,里面的“大”是实词,“江”是虚词。

实词和虚词构成句子过程中具有密不可分的作用,实词表示客观事物,虚词起
着调整言语语句的功能。

虚词不能独立作句子的主语或表语,但是它们能够表示定语、状语、动宾关系,包括方位介词、定位副词、时间介词、原因状语从句等,它们和实词一起构成言语的结构。

例如“他坐在椅子上”,“他”是实词,“坐”是实词;“椅子”是实词,而“上”是虚词,表示方位介词。

虚词在句子中不具备指代意义,而实词却可以指代具体的人、地点、事物或状态,它们才能把句子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

总之,实词与虚词是汉语句子结构不可缺少的成分,实词用来表达客观实际的
事物、人、状态等,虚词用于调整语句的语法形式。

实词与虚词形成句子里完整复杂的结构就能准确无误地说明所表达的意思,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实词和虚词是语言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独立构成一个句子成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虚词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只能附着在实词上,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如介词、连词、助词和感叹词等。

首先,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如“桌子”、“学生”、“爱情”、“房间”等。

名词具有实际意义,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宾语或补足语。

此外,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如“跑”、“看”、“是”等。

动词是句子的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再者,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如“漂亮的”、“高大的”、“聪明的”等。

形容词可以给出事物的外貌、性质和特征等信息。

副词则是表示动作方式、程度、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如“快速地”、“非常”、“昨天”、“外面”等。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也可以修饰整个句子。

另外,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关系的词语,如“在”、“从”、“到”等。

介词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或句子的词语,如“和”、“但是”、“因为”等。

连词可以连接并列成分、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此外,助词是在句子中起到辅助作用的词语,如“的”、“地”、“得”等。

助词可以起到限定名词、构成动词结构、表示程度等功能。

最后,感叹词是表示强烈情感或感叹的词语,如“哇”、“嗯”、“好美啊”等。

感叹词通常不具备实际意义,只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

实词和虚词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词能够给出具体意义,描述事物的特征和行为,起到知识传递和交流的作用;而虚词则通过在句子中的使用,起到构建语法结构、表达语义关系的作用。

实词和虚词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

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

(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

例如“有”可以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

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

例如“吗”“的”总是后置的(好吗、新的),“被”“也”总是前置的(也去,被发现)。

(3)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

所谓开放类,指的是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成员的大类。

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词汇。

虽然它们都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但在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中,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法。

本文将探讨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并以一些例子展示它们的运用。

一、实词的定义和特点实词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们可以指代具体的人、物、地点、动作等。

实词在句子中起着主要的实际意义和描述作用。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举例来说,名词如“桌子”、“学校”和“猫”等;动词如“跑”、“吃”和“学习”等;形容词如“快乐”、“困难”和“漂亮”等;副词如“很”、“非常”和“仅仅”等。

这些实词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通过它们可以清晰地描述事物及其特征。

二、虚词的定义和特点虚词是指在句子中具有联系和引导作用,但本身并没有具体实际意义的词汇。

虚词的作用主要是连接实词、调节句子结构和表达语法关系等。

常见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代词和助词等。

举例来说,介词如“在”、“向”和“为”等;连词如“和”、“但”和“因为”等;代词如“我”、“你”和“他”等;助词如“了”、“的”和“得”等。

这些虚词的作用是使句子的结构更加丰富并表达不同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三、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有着不同的运用方式。

1. 实词的运用:实词主要用于描述具体事物的特征、表达行为或状态。

在句子中,实词通常起着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重要成分的作用。

实词的准确使用可以增强语句的表达力和清晰度。

2. 虚词的运用:虚词在句子中起着连接、修饰和衔接等功能。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条件等语法关系。

虚词的正确使用可以使语句结构更加完整和连贯。

除了以上的功能,有些虚词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例如,一些介词如“关于”、“除了”和“根据”等可以表达具体的概念,一些连词如“因为”、“所以”和“但是”等可以表示具体的逻辑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总结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描述和指代现实事物;虚词则是连接、修饰和衔接等词汇,起到连接句子成分和表达语法关系的功能。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是常见的词类。

虚词一般是没有实在
意义的词,用来连接句子或表达语义的变化;而实词则有具体的意义,用来表示具体的事物、动作或状态。

常见的虚词
1. 的:表示所属关系或修饰关系,如“孔子的学生”、“的地方”。

2. 之:表示动作的方向,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如“投之以桃”。

3. 乎: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中,表示询问或加强语气,如“何乎?”、“不乎?”。

4. 者:用于表示已知事物的角色或身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人”或“者”,如“吾谁与归?”。

5. 也:用于肯定句或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加强语气,如“吾
闻之也”、“汝亦不知也”。

常见的实词
1. 人:表示人类,如“人之初”、“君子之交”。

2. 所: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所言者”、“所见即所得”。

3. 之:表示动作的方向,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给”或“至”,如“以礼相待之”。

4. 有:表示具备或拥有,如“有德者必富”、“群盲之马”。

5. 是:表示肯定或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的用法,如“天道是可知也”。

以上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的简单介绍,只涵盖了一部分常用词汇。

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熟悉这些常见的虚词和实词是十分重要的。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小升初语文考试通常会涉及到文言文的知识点,其中实词和虚
词是重要的考察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文言文中的实词。

实词
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文言文中,名词通常用来指代人、事、物,如“人”、“天”等;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如“行”、“坐”等;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如“美”、“大”等;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如“甚”、“不”等。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都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
能够直接表达事物的内容。

接下来是虚词,在文言文中,虚词通常指代助词、虚词和介词等,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成分、标志语法关系或者修饰其他词语
的作用。

助词包括了“之”、“乎”、“者”等,虚词包括了“所”、“为”、“乃”等,介词包括了“于”、“以”、“为”等。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通常不具有独立的实际意义,而是通过与
其他实词搭配使用,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帮助构成完整的句子结构
和表达语法关系。

总的来说,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词
直接表达事物的内容,虚词则在句子中起到连接和修饰的作用。


学习文言文时,理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标准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标准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标准实词和虚词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二者在词汇意义、词语搭配、语法功能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标准。

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划分实词和虚词的首要标准。

实词通常指具有具体指称对象的词汇,例如“人”、“动物”、“桌子”等,它们在语境中具有明确的含义和指代对象。

而虚词则通常指没有具体指称对象的词汇,例如“的”、“了”、“着”等,它们主要用于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修饰,不具备独立的词汇意义。

在汉语中,“人民”和“群众”虽然都是名词,但它们的词汇意义不同,因此属于实词和虚词的不同范畴。

例如,“人民”通常指具有国家身份的人群,而“群众”则指普通的人民大众。

在具体的语境中,二者的使用方式和语法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词语搭配词语搭配也是区分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标准之一。

实词在搭配使用时,通常可以和多种词汇组合,构成不同的语句意义。

例如,“看书”可以搭配成“看小说”、“看报纸”、“看课本”等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

而虚词在搭配使用时,则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例如“的”通常用于连接名词和形容词。

在词语搭配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介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

例如,“在”、“到”、“从”等介词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而“了”、“过”、“着”等助词则通常用于表示时态、语态等语法意义。

语法功能语法功能是区分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标准之一。

实词通常可以单独构成句子,具备独立的语法功能。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中,“我”、“喜欢”和“看”都是实词,它们分别担任主语、谓语和宾语的角色,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虚词则往往需要搭配其他词汇才能使用,不具备独立的语法功能。

例如,“的”是一个虚词,它通常用于连接名词和形容词,表示修饰关系。

在“我喜欢看的电影”中,“的”连接了名词“电影”和形容词“喜欢看的”,表示喜欢看的电影。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也是区分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标准之一。

实词主要用于传达信息、描述事物等,因此在语言表达时通常需要采用直接、明确的表达方式。

虚词与实词的区别

虚词与实词的区别
不、别、没有(表否定)
“不”、“去不?不去”否定动作或性状,表示说话人的意愿或看法,“不去”表明说话人不愿意或不能去。
01
别”、“别去”表示禁止或劝阻,表明说话人不希望对方有某种行为或性状。
02
“没有”、“没有去”否定动作或性状的发生、出现,“没有去”是对“去了”的否定,表明这种行为没有成为事实。
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以及呼唤、应答的词。 语法特征:①叹词独立性很强,一般不参加句子结构,常用做感叹语(独立成分),或单用为句子(感叹句)。感叹语放在句子前面,有时也插入句子中间。 感叹语:“喂,你在听我说吗?” 感叹句:“你把这东西拿出去,好吗?”“哦”。 叹词有时也可以用在句子结构里做句子成分——实词性 “他哼了一声”——谓语中心 “病房里传出他哎哟哎哟哎哟的叫声”——定语
你起来吧?不! 你什么时候去?马上。
副词的语法特征
01
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打得赢就打”;“越说越离谱”
02
一些特殊的副词
03
都、只(表范围)
04
“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
05
“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词语的范围。
06
例“他唱歌、跳舞、弹琴、下棋都会,只是不会画画”。
07
01
“着”、“了”、“过” 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
02
“着”表示动作是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
”、“扎着头发”
04
“了”表示动作,性状的实现,已成为事实。
05
例:她唱了一首歌 他吃了两碗饭
06
“过”表示曾经发生或曾经有过某性状。
07
例:他去过庐山。 他也富有过,但现在却很穷
08
“似的”表示比喻,经常跟动词“像”配合使用。

实词虚词

实词虚词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英语实词与虚词

英语实词与虚词

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分析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的词,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数词。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实词有词形的变化,尤其是动词,可谓变化多端:1、名词(n.):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如:boy,morning,bag,ball,class,orange.2、代词(pron.):主要用来代替名词。

如:who,she,you,it .3、形容词(adj..):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如:good,right,white,orange .4、数词(num.):表示数目或事物的顺序。

如:one,two,three,first,second,third,fourth.5、动词(v.):表示动作或状态。

如:am,is,are,have,see .6、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等。

如:now,very,here,often,quietly,slowly.与实词相对,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不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包括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虚词没有词形的变化:7、冠词(art..):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

如:a,an,the.8、介词(prep.):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

如in,on,from,above,behind.9、连词(conj.):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

如and,but,before .10、感叹词(interj..)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

如:oh,well,hi,hel宾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就是用来对宾语加以补充说明的文字,和宾语一起构成复合宾语。

可做宾语补足语的通常有名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分词等。

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之间在逻辑上往往有主表、或者主谓的关系。

I found him clever.clever就是宾补,和him有主表的关系,即我们可以说:He is clever。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的两种基本词类,它们在句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句子中的使用。

一、实词的划分依据实词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且有具体意义的词语。

实词按照词性可以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些词类都能够在句子中担任实际的意义成分,起到修饰、描绘或者表示行为动作的作用。

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它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或状语等在句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桌子”、“苹果”、“爱情”。

2. 动词:动词是指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变化,是句子中的核心成分。

例如:“跑”、“吃”、“思考”。

3. 形容词:形容词是指用来描述名词性词语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语。

它可以修饰名词、作表语或者作定语。

例如:“美丽的”、“高大的”、“聪明的”。

4. 副词:副词是指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概念。

例如:“快速地”、“很好地”、“非常”。

二、虚词的划分依据虚词是指在句子中没有具体意义,起到连接、修饰或者标记句子成分关系的词语。

虚词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性词语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它通常用在名词前面,起到修饰或者连接的作用。

例如:“在”、“到”、“与”。

2.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句子成分、短语或者词语的词语。

它可以连接并列的词语或者句子,起到衔接的作用。

例如:“和”、“但是”、“因为”。

3. 助词:助词是用来标记句子成分关系或者表示语气的词语。

它通常附着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起到辅助的作用。

例如:“的”、“了”、“地”。

4. 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达说话人的语气或者情感色彩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疑问、感叹、命令等语气。

例如:“啊”、“呀”、“好”。

三、实词和虚词的作用区别实词具有具体的意义,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在句子中担任重要的成分。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词义。

实词是能够独立成为一句话成分的词,可以表示具体的事物、行为、状态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实词可以携带具体的词义来传达信息。

虚词是不能独立成为一句话成分的词,主要起到构建语法结构的作用,不具备具体的词义。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代词、助词、情态动词、语气词等。

虚词的功能是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或者用来表示主观态度、语气和情感等。

总结起来,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主要基于其语法功能和词义的不同。

实词具有具体的词义,可以独立构成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虚词主要起到连接成分和构建语法结构的作用,不具备具体的词义。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一、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

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词性分类(实词和虚词)

词性分类(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去、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

文言文实词虚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

一、词类(一)1.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的词。

2.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二)实词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

比如:桌子、早晨、秋天、广东。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

比如:跑、挑、爱、恨。

3.形容词。

表示形状、性质、状态。

比如:大、小、美丽、善良、雪白、墨绿。

4.数词。

表示数目或次序,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

比如:六、第七。

5.量词。

表示计算单位。

比如:个、颗、条、捆。

6.副词。

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

比如:很、都、全。

7.代词。

起代替和指示作用。

比如:你、我、他、这、那。

(三)虚词1.介词。

主要用于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状态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对象等。

比如:自从、依据、靠、因为、由于、为了、对于。

2.连词。

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等。

比如:和、跟、同、或、或者、并且、但、但是。

3.助词。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

比如:的、地、得、着、了、过。

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意义:词的意思。

用法:词在句中的作用。

1.之代词:(1)他、它、她、他们。

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2)这。

之二虫又何知。

助词: (1)的。

羔羊之皮。

(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翻译时可不译。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3)宾语前置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到、、、、去。

沛公引兵之薛。

(5)时间+之顷之。

2.以(1)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率领。

宫之奇以其族行。

(3)认为,以为。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4)原因。

宋人执而问其以。

(5)介词,因为。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6)介词,用。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7)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8)介词,在、、、时候。

(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9)连词。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

词性知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存、死亡、消失、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盖房子、抱孩子、挖洞、听收音机。

汉语实词和虚词

汉语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之答禄夫天创作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究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暗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暗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暗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分歧。

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暗示数目的词。

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暗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克不及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克不及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忙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暗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暗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而且有少数副词(比方“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分歧,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和虚词区别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份。从意义上看,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从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或者能够成为主谓宾的中心。如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处所、时间等等,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不能成为主谓宾的中心。只起语法作用,本身没什么具体的意义,如“的、把、被、所、呢、吧”,有的表示某种逻辑概念,如“因为、而且、和、或”等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除此以外,实词和虚词还有以下一些区别:
18个高考要求的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词是封闭类。所谓开放类,指是的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成员的大类。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1]
定义: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虚词。可以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
(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例如“有”可以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吗”“的”总是后置的(好吗、新的),“被”“也”总是前置的(也去,被发现)。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
掌握较多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
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