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_T_225-2010

合集下载

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 对接触有慢性毒性化学品的劳动者开展医 学随访
• 离退休人员定期健康监护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应急救援设施完好 • 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卫生培训
•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管理者代表、管 理人员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卫 生培训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 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 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
评价并提出整改措施 •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 检测、评价结果定期向所在地职业卫生行政管理
部门报告
履行告知
• 在醒目位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 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 —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
—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 —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 —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设置岗位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
制度; —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前期预防
• 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
设施设计和审查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验收
材料和设备管理
• 应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 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 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源储存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通用版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通用版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通用版一、前言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和遭受有害物质、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不良因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提高用人单位的管理水平,制定本指南,旨在帮助用人单位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职业病防治制度,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通用规定1. 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醒职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提供相关保健知识宣传资料。

2. 用人单位要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监测工作。

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并将结果记录并保存,以备必要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用人单位应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较高的工作岗位,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护,改善工作条件。

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畅通、卫生清洁,并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

4. 用人单位要履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制定相关防护措施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职工健康监护、职业病医疗救治等方面。

对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提供相应的救治和赔偿。

5. 用人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做好职工体检记录,并及时掌握职工的健康状况。

对于有职业病危险因素暴露史的职工,要加强对其的健康监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 用人单位要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加强使用管理。

根据工作需求,为职工提供适合的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口罩等,并进行使用培训。

确保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提高防护效果。

7. 用人单位要建立职业病事故报告制度。

对于发生职业病事故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8. 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病防治的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文件、资料和档案,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保存和归档,确保文档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精选)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精选)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精选)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精选)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病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用人单位有义务制定和实施职业病防治措施。

本指南将以常见的几种职业病为例,为用人单位提供有关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二、职业病防治指南2.1 职业性视力损害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工作环境要求的光线,并保障良好的照明设施。

- 工作场所必须安装合适的防护屏障,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 对从事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并提供眼保健操等视力保护的培训。

2.2 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害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开展噪声检测,确保工作环境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 采取技术和工程措施控制噪声,如合理布局、声屏障等。

- 为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如耳塞、耳罩等。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3 职业性尘肺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定期清理和更换工作环境中的粉尘,确保空气质量。

- 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口罩、防尘服等。

- 对从事尘肺危险工作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上岗培训,并定期进行体检。

- 加强劳动卫生知识宣传,让劳动者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4 职业性化学中毒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建立明确的标志和警示语。

- 配备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护目镜等。

-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管理,确保安全使用和防止泄漏事故。

- 对从事与危险化学品接触的劳动者进行岗位培训,并定期进行体检。

2.5 职业性骨关节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长时间单调重复动作,减少关节负荷。

- 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工作工具和设备,减轻劳动者的身体负担。

- 加强劳动者身体素质的培养,推广预防骨关节病的锻炼方法。

三、总结与建议本指南提供了几种常见职业病的防治指导,但并不能穷尽所有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用人单位应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方案。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接触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下面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旨在帮助用人单位加强对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

一、职业病防治方针1. 健康为本:将员工的健康置于首位,积极推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从源头上控制有害因素,减少职业病危害。

2. 管理层负责:加强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相关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3. 安全环保:优化工作环境,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规范作业行为。

4. 个人保护: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二、职业病防治措施1. 排查评估:针对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排查和评估,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因等方面的危害因素。

2. 教育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3. 健康监管:建立健康监控体系,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病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工作环境改善:根据职业病防治需求,进行工作环境改善,减少或消除有害因素的存在,提高工作环境质量。

5. 个人防护用具: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并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保障员工的个人安全防护。

6. 隐患治理:发现职业病隐患及时整改,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责任追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7. 员工培训: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护能力。

8. 应急处理:建立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处理职业病事故的能力。

三、职业病防治的配套措施1. 制定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防护要求和防治措施。

2. 加强监督检查:设立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ICS 13.100C52GBZGBZ/T 229.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sPart l: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industrial dust2010-03-10发布2010-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229.1--2010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一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1部分,是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讳、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II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89.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92.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Z_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_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日期:2010-01-22实施日期:2010-08-01提出单位: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为帮助用人单位更好的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建立职业病防治体系,在《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办法》《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标准》以及《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现场评审手册》的基础上,整理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创建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国际劳工组织(ILO)相关公约与建议书,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关键点控制技术与职业安全卫生文化理念,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批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中华全国总工会起草了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该指南从方针政策目标、人力资源、制度机制、组织计划实施、工艺技术材料场所岗位5个领域,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详尽的指导与帮助,并提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标体系与评估工具,旨在帮助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评估与持续改进。

该标准于2010年1月发布,2010年8月正式实施。

制订目标、依据及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是在与现行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衔接,以我国多年职业卫生标准修、制定实践经验与理论为基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技术参数应有充分证据,并吸取最新的职业卫生理论与实践经验,经过充分论证修订出台,具有科学性、操作性与指导性,体例、格式与要求符合卫生标准制定要求。

标准框架《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包括6个部分:规定使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列举所引用的标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原则,从5个方面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遵循的职业病防治原则;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与有关标准的要求,从12个方面95项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详细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从11个方面对用人单位所涉及的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进行了详细阐述;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估,对评估组织、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报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附录,详细阐述用人单位怎样根据自评估表查出所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制定职业卫生计划与目标,持续改进。

ZT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ZT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ZT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职业病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特定有毒有害因素,导致劳动者患上的疾病。

为了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我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措施,其中,职业病防治指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明确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ZT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首先需要明确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在明确危害因素的基础上,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采取有效的通风设施、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具、做好职业危害源的监测等。

只有认清了危害因素,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二、加强用人单位的管理措施ZT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控工作。

其中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等。

用人单位要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加强对职业病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三、加强劳动者的健康教育ZT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还要求用人单位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劳动者应当通过培训学习,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自觉遵守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积极参与职业病的防治。

四、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危害鉴定总之,ZT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对用人单位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用人单位要认真执行职业病防治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控,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测评估等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只有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确保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和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希望各用人单位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GBZT225-2010-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职业病防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建议和指导,以帮助用人单位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治计划。

首先,用人单位应该制定一份详细的职业病防治计划,该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病防治的目标和原则;2. 职业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3. 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监测;4. 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5.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6. 职业病防治的监督和检查。

其次,用人单位应该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监测。

这是确保职业病防治计划有效的关键。

用人单位应该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并定期进行监测。

如果发现职业病危害超过国家标准,用人单位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第三,用人单位应该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

这包括工艺控制、工程控制、个体防护等措施。

用人单位应该根据职业病危害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员工的影响。

第四,用人单位应该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用人单位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员工宣传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同时,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病防治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治能力。

最后,用人单位应该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监督和检查。

用人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监督和检查制度,定期对职业病防治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如果发现问题,用人单位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总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用人单位应该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监测,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GBZT225-2023-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23-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23-职业病防治指南第一章:总则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病防治指南的目的、适用范围、术语定义等。

指南的目的是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和相关人员科学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第二章:职业病防治工作组织与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组织和管理的认识和要求。

指南强调要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同时还要加强对职业病预防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等。

第三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本章主要介绍了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要求。

指南指出要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第四章: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与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和要求。

指南指出要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了解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点,分析职业病的原因和危害程度,并制定预防控制策略。

第五章:职业病预防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指南强调要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控制和管理控制等,减少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降低劳动者的职业病风险。

同时还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职业病诊断与评估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病的诊断和评估,包括职业病的诊断依据、诊断程序和评估方法。

指南指出要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的诊断和评估,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医疗保健和赔偿。

第七章: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方法。

指南强调要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档案,包括个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档案、职业病健康档案和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档案等,确保档案完整、准确、可靠。

第八章: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指南强调要遵守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等,同时要参照国家标准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标准和职业危害因素标准等。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职业病防治法》第2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11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9号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制定、落实本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并保证所需要的专项经费。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4.1.7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用人单位制定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应包括目的、目标、措施、考核指标、保障条件等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时间、进度、实施步骤、技术要求、考核内容、验收方法等内容。

用人单位每年应对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撰写年度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包括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书面评估报告应送达决策层阅知,并作为下一年度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参考。

1. 目的2. 目标3. 措施4. 保障条件举例:编制防治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辨识与评估,自身所处行业特点,找到相应规范,如建筑施工行业,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 4256-2015技术措施包括:防毒技术措施,防噪声、高低温、辐射、高原技术措施,个体防护、应急处置措施等。

管理措施包括:制订职业危害防治的技术措施计划,并列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加以落实;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在厂区内应按GB2893、GB2894规定,正确地使用安全标志与安全色;尘、毒作业场所及有毒物料的贮存场所应按GBZ158的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加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管理,发现问题应按责任制解决,保证防护设施的正常使用;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监护体系,由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等。

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日期:2010-01-22实施日期:2010-08-01提出单位: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定的工作环境或从事特定职业所导致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病防治指南,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介绍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的重要内容。

一、建立科学的职业病防治制度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病防治制度,并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

该制度应包括:职业病防治的目标和原则、职业病防治的组织机构和责任、职业病防治的工作流程和程序、职业病防治的制度和措施等要素。

用人单位应在制度中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二、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估与监测用人单位应对工作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与监测。

评估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噪声、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与评估,以及对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与监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三、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职业病防护设施是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手段。

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通风设备、防护用品、个人防护装备等。

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装备,并确保其正常有效使用。

四、加强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病的基本知识、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职业病的识别与报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方面。

用人单位应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确保劳动者掌握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知识。

五、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与检查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监督与检查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监督与检查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情况、劳动者职业病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等。

用人单位应配备专业人员担任职业病防治监督与检查工作,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自2010-8-1起执行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中华全国总工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敏、李涛、王丹、杜燮祎、吴维皑、祁成、汤淳、刘晓延、李文捷、石春兰。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 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4.1.1 用人单位应承诺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政策、标准用人单位应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政策、标准的要求,根据本单位的规模和活动类型,在征询劳动者及其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书面的职业卫生方针。

4.1.1.1 职业卫生方针应按以下要求制定:——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及工作相关疾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应符合本单位实际,适合本单位的规模和活动性质;——保证全员参与。

4.1.1.2 职业卫生方针应达到以下要求:——内容明确,注明制定日期,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生效,或签发实施:——及时公布,保证全体劳动者及所有相关方及时得知;——定期评估,确保职业卫生方针持续的适用性。

4.1.2 设立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4.1.2.1 法定代表人是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最高责任人,全面负责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4.1.2.2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可在最高决策层任命一名或几名人员作为分管职业卫生工作的负责人,其职责是:——建立、实施、定期评审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绩效;——组织并推动全体劳动者参加职业卫生管理活动。

4.1.2.3 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由:法定代表人、管理者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和方案,布置、督查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

4.1.3 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用人单位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萁相关组织,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其相关组织的责任是:——组织执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方针政策;——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确定明确的目标及量化指标,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以及劳动者之间(包括劳动者及其代表)的合作与交流,以全面实施其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要素;——负责确定职业危害识别、评价及其控制人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并告知劳动者;——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方案,以识别、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及工作有关疾病;——监督管理和评估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和职工职业健康监护。

4.1.4 用人单位应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用人单位应明确工会、人事及劳动工资、企业管理、财务、生产调度、工程技术、职业卫生管理等相关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4.1.5 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用人单位应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

用人单位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二到手分之五配备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职工人数少于三百人的用人单位至少应配备一名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

应检查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的书面聘用文件、个人资质(职业卫生专业知识背景、工作经历和执业医师资格)文件和专业档案。

4.1.6 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用人单位在制定生产经营整体规划时,应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定代表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通过层层分解的目标使下属机构都有相应的职责、任务、目标、进度和考核指标。

4.1.7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用人单位制定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应包括目的、目标、措施、考核指标、保障条件等内容。

实施方案应包括时间、进度、实施步骤、技术要求、考核内容、验收方法等内容。

用人单位每年应对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撰写年度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包括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书面评估报告应送达决策层阅知,并作为下一年度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参考。

4.1.8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地方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涵盖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场所管理、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方面。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包括管理部门、职责、目标、内容、保障措施、评估方法等要素。

4.1.9 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应经科学论证,并与岗位职责相对应,其内容还应包括职业卫生防护的内容,可张贴或以其他方式,方便劳动者了解,提示劳动者遵守。

4.1.10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栏案职业卫生档案是职业病防治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参考依据。

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并应对档案的借阅敛出规定。

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产量、职业性有害因索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病人档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及维护档案等内容。

4.1.11 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名册应按照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分别建立存档。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4.1.12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裁度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检测及评份制度应包括应检测的车间(分厂)、岗位、职业性有害因素、经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确定的检测岗位点分布图及应测点、应测样品数、检测周期、委托的检测机构(有相应资质)和经费保障等内容。

4.1.13 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职业病防治、管理经费包括人员配备、机构设置、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治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与维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病人诊断、治疗、赔偿与康复、工伤保险等方面。

职业病防治经费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用人单位应定期评估职业病防治、管理经费投入是否与生产经营规模、职业危害的控制需求相适应。

4.1.14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4.2 前期预防4.2.1 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进行申报。

4.2.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并作为下阶段工程设计编制职业卫生专篇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依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和要求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有关要求执行。

4.2.3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卫生审查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还应经对本项目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没施设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

4.2.4 建设项目职业病惫富控制效果评价和卫生验收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没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试运行12个月内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没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向对本项目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痫防护设施卫生验收。

建设项目未经卫生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

4.3 材料和设备管理4.3.1 应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零、新工艺和新材料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规定,选择有利予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包括选择清洁无害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密闭化、自动化,劳动者远距离操作、机械操作,体力劳动强度和紧张度较小,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较小而且容易通过工程技术加以控制。

4.3.2 不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用人单位应了解国家明令禁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并不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这些设备和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