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的优化研究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的优化研究作者:周蕾陈晨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7期摘要:目前人们对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研究较多,应用最广。
本实验对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光照、继代次数、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干燥情况等因素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光照诱导愈伤比暗培养诱导缩短约一周的时间,菌液浓度过高易导致后期实验抑菌抑不住,侵染时间过长会导致愈伤软化,进而很难分化。
关键词:转基因;农杆菌;水稻;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11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转基因技术,可直接在基因水平改变植物的遗传物质,直接弥补了杂交育种在定向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1]。
自1988年首次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水稻以来,基因工程技术在水稻品种改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选育了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
许多学者在水稻转基因育种的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水稻的遗传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2]。
目前常用的水稻转化方法有PEG发[3]、电击法[4]、基因枪法[5]、花粉管通道法[6]和农杆菌介导法。
Chan等[7]首次通过农杆菌介导获得了转基因植株,随后,Hiei等[8]实现了对粳稻的高频转化,转化率达到28.6%,表明粳稻的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基因转化系统,具有转化的外源DNA结构完整、转化机理清楚等优点,已成为植物转基因策略中的首选方法 [9]。
本文以粳稻(Oryza sativa)日本晴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对组织培养体系及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粳稻日本晴;农杆菌菌株为EHA1051.2 实验方法1.2.1 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取成熟饱满的日本晴水稻种子,去颖壳。
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浸泡30s,再用50%NaClO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之后用灭菌水将种子清洗7~8次,并将种子置于无菌滤纸上吹干,最后将种子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28℃暗培养和28℃光照培养,每天观察愈伤的生长情况。
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A Highly Efficient Agrobacterium - mediated Rice Transformation Method水稻是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 ,近年来水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构建了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 ,完成了籼稻和粳稻的全基因组草图测2 - 3序 ,以及第 1 号和第 4 号染色体的精细测4 - 5序 ,并对第 10 号染色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各实验室大规模地 ,系统地进行水稻功能基因研究 ,普遍采用的研究手段是基因标签技术。
基因标签技术包括 T - DNA 和转座子标签 ,创建大量的基因标签体是功能基因研究的材料平台。
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是水稻基因标签技术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本研究完善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方法 ,以期为水稻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丰富材料 , 为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开辟途径。
1材料以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L. ssp.japonica)为试验材料。
菌株类型为 EHA105 超毒力菌株 ,载体为增强子捕获载体 pFX- E24. 2 - 15R(见图 1) ,载体上带有 GUS报告基因、35 S的 CaMV 启动子序列和潮霉素选择标记基因(HYG) 。
农杆菌菌株为EHA105。
2方法2.1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方法参照 HIEI7等。
将日本晴水稻种子去壳 ,用 75 %乙醇灭菌 5min ,再用2. 5 %的次氯酸钠灭菌处理不同时间(40min ,37 min ,30 min 和 25 min) ,以确定最佳灭菌时间 ,灭菌后用无菌水冲洗 6~8 次 ,于 MS 固体培养基上28 ℃避光培养 ,30 d 后 ,将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 ,得到胚性愈伤组织。
2.2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用 AB 固体培养基+氯霉素 25 mg/L + 利福平 20 mg/L + AS 20 mg/L培养农杆菌 ,在20 ℃下培养5~6 d。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领域。
这种技术利用土壤细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从而实现基因转移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一、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的原理农杆菌是一种土壤内生菌,它能将自身的T-DNA片段与其它辅助基因,一起导入植物细胞中,从而使植物细胞表现出与菌的T-DNA片段所编码的功能相关的表型变化。
这种菌-植物共生的方式使得农杆菌成为一种生物学家和基因工程师们理想的“外科手术刀”,利用它可以使外源基因快速准确地导入植物细胞中。
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中,农杆菌首先通过、沟通链的一端与植物细胞接触,并释放出一个化学信使介质(Vir信使),该信使可以诱导植物细胞毒性切割的T-DNA。
T-DNA是一小片环状的DNA分子,它含有一组基因(一般为4-5个),这组基因以及和它紧密联系的序列被称为T-域(T-region)。
T-域包括了致瘤(Ti)质粒、辅助质粒和融合质粒。
T-域的组成让它具有在某些植物中诱导肿瘤的潜力。
T-DNA扮演着一个“移动元件”的角色,进入植物细胞后会被整个复制,成为植物细胞的一部分,从而将它的基因植入到植物DNA中。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一个需要进行表达的外源基因,可以整合到T-DNA片段中,放置在辅助基因后面。
T-DNA片段能够在植物细胞中瞬间复制数百倍,这也就是为什么它能够在植物叶片和芽中引起高度表现的原因。
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利用农杆菌介导互换基因的技术,其中包括高效表达转基因(GE)植物、制备农杆菌转化大量转基因植物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从农杆菌T-域中分离和鉴定了一些对植物细胞转化十分重要的基因叫做转化辅助基因(Virulence-assistance genes)。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和拟南芥转基因体系建立和转基因植株的分析_图重点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和拟南芥转基因体系建立和转基因植株的分析细胞生物学:赵健亮中文摘要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超过二分之一的人以其为主食。
随着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加上各种数据库的构建和公布,同时由于水稻具有较小的基因组与禾谷类作物的共线性,成熟的遗传转化体系,使其成为单子叶的模式植物。
因此其基因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成为基础研究的热点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
气孔和表皮是研究细胞分化和植物发育的模式系统。
在拟南芥中,气孔和表皮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且日益白炽化,而水稻领域则方兴末艾。
水稻是重要的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的模式植物。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基因研究自1994 年以来得到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本研究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并研究拟南芥中的两个基因 TMM、FK 在水稻中超表达是否对水稻表型有影响,加深对这两个基因的了解。
AbstractRice is a main cereal crop and staple food for over half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Rice has also become a model system of monocotyledon plants for genomic studies because of its relative small genome, mature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the published various databases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genomic sequencing projects of both 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Stomata and epidermal cells were both model systems for studying th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plant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stomatal and epidermal development have been made. However, there was less correlative advancement in rice.As an important grass, rice is a model plant in monocots. Since 1994, research of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genic rice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advanced.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stablish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rice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over-expression of TMM and FK in rice affect the phenotype of rice, an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of these two genes.缩略词表CTAB Cetrimonium Bromide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NTP 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EDTA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 GMC Guard mother cell 保卫细胞母细胞IPTG Isopropyl β-D-Thiogalactopyranoside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LB Luria-Bertani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式反应 X-gal 5-Bromo-4-chloro-3-indolylβ-D-galactopyranoside 5-溴-4-氯-3-吲哚-β-D 半乳糖苷ZH 11 Zhonghua 11 中花11GMC gurd cell mother cell 保卫细胞母细胞 GC gurd cell 保卫细胞GL glome like 类颖体第一部分前言1、水稻基因组研究现状及意义水稻(0ryza.sativa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近一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
水稻基因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3, 44(6): 843-853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307001郭涛, 沈任佳, 王加峰. 水稻基因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4(6): 843-853.GUO Tao, SHEN Renjia, WANG Jiafeng.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thods of ric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3, 44(6): 843-853.特约综述水稻基因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郭 涛 ,沈任佳,王加峰(华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642)摘要: 介绍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科研成果,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从生物介导转化法和非生物介导转化法2类方法出发,介绍各种转化方法在水稻上的首次报道和重要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生物介导转化法中,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转化法通过侵染种胚、稻穗、愈伤组织和茎尖进行转化,种胚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作为材料的转化体系较为成熟,稻穗和茎尖转化法则操作简便、转化再生周期短;此外,有研究尝试用根瘤菌Sinorhizobium和Rhizobium以及附着剑菌Ensifer adhaerens转化水稻。
非生物介导转化法中,物理方法转化法(基因枪法、电击法、花粉管通道法和显微注射法)是较为传统的转化方法,基因枪法应用较为成熟,花粉管通道法则取得较多育种成果;介质介导转化法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
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发展可从转化材料的筛选和优化介导转化的载体入手,同时将转化体系和DNA-free、单倍体诱导等技术结合起来,以提高转化效率和安全性,缩短转化再生周期。
水稻遗传转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农杆菌介导法在水稻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从而实现基因功能的验证和水稻性状的改良。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水稻品种为南桂占,农杆菌菌株为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HA105,目的基因(GFP基因)载体为pBI121。
2. 试剂:农杆菌转化培养基、抗生素、潮霉素、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等。
3. 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目的基因的克隆:将GFP基因从质粒载体pBI121中切出,插入到农杆菌载体pBin19中,构建重组载体pBin19-GFP。
2. 农杆菌的活化:将农杆菌菌株EHA105接种于YEB培养基中,在28℃条件下培养过夜。
3. 农杆菌转化:将活化后的农杆菌与重组载体pBin19-GFP混合,用涂布法将混合液涂布于农杆菌转化培养基上,28℃条件下培养2-3天。
4. 水稻叶片的消毒:将水稻叶片用70%酒精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5. 农杆菌侵染:将农杆菌转化菌液滴加到水稻叶片上,用无菌滤纸轻轻擦拭叶片,使农杆菌均匀分布在叶片表面。
6. 愈伤组织诱导:将侵染后的水稻叶片放入农杆菌转化培养基中,28℃条件下培养5-7天,诱导愈伤组织形成。
7. 抗性筛选:将愈伤组织转入含有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28℃条件下培养3-4周,筛选出转化成功的愈伤组织。
8. 转化植株再生:将筛选出的转化愈伤组织转入再生培养基中,28℃条件下培养2-3周,诱导再生植株。
9. 抗性鉴定:将再生植株种植于田间,对植株进行潮霉素筛选,筛选出抗潮霉素植株。
10. PCR检测:对筛选出的抗潮霉素植株进行PCR检测,验证GFP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水稻基因组。
四、实验结果1. 目的基因的克隆: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Bin19-GFP。
2. 农杆菌转化:农杆菌转化效率较高,大部分叶片出现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沪农科推字〔2021〕第1-3号);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1903a06020011)。
作者简介陈思(1997—),女,安徽安庆人,助理农艺师,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工作。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2-06-17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展陈思张从合*王慧吴浩然杨力黄艳玲管昌红(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88)摘要在水稻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优势较多,比如转入的外源DNA 结构完整及表达比较稳定、操作简便、转化率高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技术中。
本文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原理、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稻;根癌农杆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遗传转化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5-0001-04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05.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Progres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Transformation of Rice and Its ApplicationCHEN SiZHANG Conghe *WANG HuiWU HaoranYANG LiHUANG YanlingGUAN Changhong(Anhui Win-all Hi-tech Seed Co.,Ltd./N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New Variety Development of Hybrid Ric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Hefei Anhui 230088)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ice genetic transformation,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 has many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such as the complete structure and relatively stable expression of the transferred exogenous DNA,simple operation and high transformation rate.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ransgenic technology.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inciples of ric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nd the factorsaffecting genetic transformation,and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thods.Keywordsrice;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genetic transformation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1/2以上人口的主食,也已经成为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对象[1]。
基因工程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张桂莲
基因工程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张桂莲,陈立云(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长沙,410128)摘 要: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转化技术日趋成熟,转化频率逐渐提高,应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水稻品种已逐渐变为现实,并显示出诱人前景。
综述了水稻基因工程原理、转化受体系统、转基因方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基因工程;受体系统;转化方法;水稻;育种中图分类号:S511.032,Q7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05)05-0261-05 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以之为主食,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在水稻生产中,由于各种病虫草和不良气候与环境条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水稻的高产、稳产、优质。
80年代以来,生物工程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良作物品种中的广泛应用,为培育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开辟了水稻育种的新时代[1,2]。
自1988年第一批转基因水稻问世[3],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良水稻品种。
近年来,水稻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提高水稻的抗虫、抗病、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诸多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 基因工程原理与特点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基因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转移,克服了物种间隔离,已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
其原理是:首先利用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或cDN A与质粒DN A,二者通过具有互补碱基的黏性末端的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并在大肠杆菌中繁殖,从而得到目的基因克隆;其次,根据育种需要,在克隆的目的基因前接上能使之在水稻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因启动子,并与含有抗菌素抗性等基因的质粒构建重组分子;然后,重组DN A分子转化农杆菌,含有重组分子的农杆菌感染受体组织,目的基因通过T-DN A转移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随后用抗菌素筛选出转化体,并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制备探针或设计引物,用分子杂交或PCR方法对转化体进行进一步的分子验证。
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性状改良中的应用进展
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性状改良中的应用进展摘要综述了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中的应用以及外源基因在水稻中的遗传和鉴定,以期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到环境科学领域,生产出安全无污染的稻米。
关键词水稻;转基因技术;性状改良中图分类号 q8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31-02世界上有超过3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对稻米的需求逐渐增加。
据统计,未来25年粮食产量必须增加60% 才可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1]。
世界尤其是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
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增加水稻等农作物的产量。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20世纪人类首次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水稻以来,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品种改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应用进程。
1水稻基因转化方法基因转化的方法可分为2类:一是由载体介导的转化,主要的方法为农杆菌介导法;另一类是直接的基因转化,包括基因枪法、电击法、peg法、脂质体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3,4]。
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为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
1.1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是将外源基因插入农杆菌的质粒上,由载体将外源基因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去。
农杆菌介导法在水稻上的遗传转化研究最早始于1986年,baba等用peg促进农杆菌原生质球与水稻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获得了水稻愈伤组织,但未获得转基因植株[5]。
随后,raineri等(1990)用粳稻的成熟胚与农杆菌共同培养获得了转基因愈伤组织,southern分析表明,t-dna已整合入基因组中,但未再生出转基因植株[6]。
chan等首次报道用农杆菌转化水稻根系外植体(1992)和未成熟幼胚(1993)得到可育转基因水稻,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t-dna上的基因可传递给后代[7,8]。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作物改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其中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成熟的一种转化方法。
本文将对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原理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是一种土壤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病原菌。
它通过菌体上存在的Ti质粒(tumor-inducing plasmid)和T-DNA(transfer DNA)片段,将外源DNA片段导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导致细胞核内出现转化的植物细胞。
因此,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也被称为农杆菌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T-DNA整合进入植物细胞、T-DNA片段内的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基因组、以及转化细胞的筛选和检测等。
其中,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是整个转化过程的关键步骤,需要通过构建合适的载体和适当的农杆菌菌株,使其能够有效地感染到目标植物细胞。
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作物品种的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中。
例如,利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可将外源基因导入烟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许多重要的作物中,实现对它们特性的改良。
在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其中,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包括转化载体、农杆菌菌株、植物品种、转化条件等。
此外,还存在着难以破解的难题,例如植物细胞壁难以透过、转化后细胞的不稳定性、外源基因的稳定性等。
为了提高转化效率和成功率,许多研究者着眼于改进农杆菌转化系统,包括构建新的载体、筛选适合的农杆菌菌株、研究植物细胞壁和农杆菌感染机制等。
一些新型转化技术,例如粒子轰击法、激光微加工技术和等离子膜处理技术等,也被尝试用于植物遗传转化中,但它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运用分析
·29·所谓的转基因技术实际上是DNA 技术的重组方式,从外源克隆到的优良基因直接地注入到植物体的基因组织当中来,对作物的遗传性特征进行改变,使其向着人类更加向往的发展方向。
转基因技术自从问世以来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目前全球种植转基因的作物越来越多。
农杆菌介导是转基因技术之一,其在水稻转基因当中的应用,采取的是外源基因转化的方式,使外源基因的转化更具更正性,降其为稳定性等,进而实现大片段的基因转换等。
近年来水稻转基因技术不断地发展,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其中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技术发胡了重要的作用,以下降低基本的原理以及运用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1.基本原理农杆菌介导是一种天热性的基因转化系统。
在具体的划分过程中可以分诶根瘤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
首先,根瘤农杆菌当中有一种肿瘤诱导颗粒,这种颗粒具有可转移性的DNA 以及毒性区和冠瘿碱代谢基因。
在T -DNA 的两端是在两个数为25bp 的重复性序列,分别位于左右两个边界当中,两个边界的序列之间又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的共性基因以及冠瘿碱合成性基因。
不同的区域内存在多个基因段,每一个基因段当中又有非常多基因。
一旦植物出现被伤害的情况,就会分泌出具有酚类化合物的一种汁液,此种汁液是通过染色体的毒性基因等介导㢟进行传输的,从而使农杆菌可以向只的其他部位上进行移动,并附着在其表面之上。
在T -DNA的转移上两个边界序列与之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右侧的边界对于T -DNA 的精准转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而且在边界序列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但这些基因对于T -DNA 的转移并不发生太大的影响。
因此,T -DNA 区域的基因是可以采取外源性基金进行替代的,之后再利用农杆菌将已经改造后的T -DNA 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织当中,进而获取到转基因的植株。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杆菌转化也进入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人们对此进行了多次地改造,并使其载体不断地创新与完善,转化的效率不断地提升,这样应用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
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展作者:李萌姜恭好段海燕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21年第12期摘要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或过程。
总结了近年基因编辑技术在提升水稻育种速度和效率、实现水稻的生长发育调节、载体构建和突变体创制、水稻抗病目标改变、水稻品质提升等遗传改良方面的应用进展。
简要介绍了一代ZFNs基因编辑技术、二代TALENs基因编辑技术和三代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重点介绍了CRISPR/Cas9的工作原理、优缺点、类型和相关技术。
最后对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基因编辑;CRISPR/Cas9;水稻;遗传改良;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Q78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34.002基因编辑,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或过程。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插入和敲除基因、定点突变和碱基替换等对基因组靶位点进行一系列的人工修饰,以获得新的功能或表型,甚至创造新的物种,在基因研究、基因治疗和遗传改良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植物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1 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展1.1 提升水稻育种速度和效率近年将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不断应用于水稻,用来深入研究水稻基因功能和精准培育水稻品种,而传统基因组编辑技术只可对水稻基因片段随机删除或插入,精准插入效率不高。
Yuming Lu等用硫代修饰和磷酸化修饰供体片段,成功提升敲入靶向的效率,对约1 400株植株进行编辑,成功效率平均值为25%,高者可达47%;此方法还能够在4个位点进行靶向敲入,改进该方法得到重复片段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能够精准有效融合原位标签蛋白并实现片段的替换,该效率约为11%[1]。
[生物]基因枪法转化水稻的研究进展的论文
[生物]基因枪法转化水稻的研究进展的论文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近年来,dna重组技术、遗传操作技术、水稻基因图谱的研究取得了显著发展,美国monsanto 公司2000年4月、syngenta 公司2001年2月先后宣告完成粳稻日本晴(nipponbare)基因组测序草图。
我国也已宣布完成籼稻9311的序列框架图。
目前以大规模分离、鉴定基因组序列功能为特征的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而这一研究之后必然是依托于高效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因此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已比较完善,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peg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方法均在水稻遗传转化中应用并获得转基因植株,但目前用的最多的方法是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
禾谷类作物由于不是农杆菌的天然宿主,曾一度限制了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
基因枪法由于其没有宿主限制,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都能进行有效地转化,因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就基因枪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影响基因枪法转化水稻的几个关键因素、外源基因的遗传特性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1 基因枪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基因枪法的原理基因枪法(paricle gun)又称微弹轰击法(micro- projecticle bombardment,particle bombardment,or biolistics)。
其基本原理是将外源dna包被在微小的金粒或钨粒表面,然后在高压的作用下,微粒被高速射入受体细胞或组织,微粒上的外源dna进入细胞后,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得到表达,从而实现基因的转化。
基因枪法的优、缺点基因枪法的优点(1)无宿主限制。
基因枪法本质上是一种物理过程,没有宿主限制,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都能进行有效地转化。
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peg转化法、电击法、脂质介导转化法和显微注射法等虽然可以用于单子叶植物的转化,然而,以原生质体作为受体材料要求受体系统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这对于大多数禾谷类作物来说是较困难的,而且其再生的周期比较长,再生过程容易产生变异。
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及其应用
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及其应用论文导读:农杆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病斑或伤口进入寄主组织,刺激寄主在侵染部位形成冠瘿瘤,引发根癌病。
以真菌菌株作对照。
关键词:农杆菌,真菌,遗传转化一、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现实意义真菌在自然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最初分解者之一。
真菌在工业、农业、食品行业和医药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生物技术领域,可以利用真菌生产对人类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紫杉醇等;在植物病理学研究领域,许多真菌本身就是人类、动物及植物的病原菌;一些真菌可作为生防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和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 crassa)由于结构比较简单,一般作为模式生物用于基础性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研究[1]。
但从自然界直接分离的菌株和通过常规育种得到的菌株在多种性状上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通过常规方法用真菌生产异源蛋白更难以实现[2]。
论文检测。
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操作方便和重复性好等特点[3,4 ],大大提高了真菌的转化效率,增加了转化子的稳定性,为研究真菌基因功能,分离克隆相关基因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分子基础农杆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病斑或伤口进入寄主组织,刺激寄主在侵染部位形成冠瘿瘤,引发根癌病。
冠瘿瘤的生成,是由于农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Ti质粒上的一段DNA(T-DNA)转移到植物细胞,整合进染色体组并进行表达的结果。
T-DNA整合到真菌基因组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同源重组,另一种为异源重组。
对丝状真菌而言,当T-DNA中存在与宿主基因组同源的序列时,可实现同源重组(Gouka等,1999)。
Gouka等发现当T-DNA上含有与泡盛曲霉基因组同源的序列时,T-DNA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多拷贝的整合到受体的基因组序列上。
农杆菌介导直立型密穗基因DEP1遗传转化水稻的研究
t y p e o f t r a n s g e n i c p l a n t s i n t h i s s t u d y . At p r e s e n t , t o t a l o f 1 8 9 ra t n s g e n i c p l a n t s we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b y P CR a n a l y s i s i n 2 0 9 t r a n s g e n i c h pt — p o s i t i v e p l a n t s .t h e p o s i t i v e re f q u e n c y wa s 9 0 . 4 % .S o u t h e n- r b l o t a n d RT— P CR a s s a y s f o r t r a n s g e n i c p l a n t s c o n i f r me d t h a t t h e f o r e i g n g e n e d e p 1 h a s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b e e n i n t e g r a t e d i n t o t h e g e n o me o f he t 9 R4 0 6 ,a n d i n t h e r t a n s g e n i c p l a n t s c a n s t e a d y h e r e d i t y a n d e x p r e s s e d i n t h e o fs p r i n g . T h e t e s t o f t h e ma i n a ro g n o mi c t r a i t s i n t r a n s g e n i c p l a n t s s h o w t h a t c 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c o n ro t l , s o me s t r a i n r e d u c e d p l nt a h e i g h t , s p i k e ra g i n n u mb e r a n d ra g i n n u mb e r i n c r e a s i n g , t h e s h o r t e r s p i k e l e n g t h , ra g i n s d e c r e a s e s . Ke y wo r d s Ge n e t i c t r a n s f o m a r t i o n , I d e a l p l a n t t y p e , De n s e a n d e r e c t p ni a c l e 1 , I n d i c a r i c e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大豆球蛋白基因导入水稻,浙江大学学报,张宪银,薛庆中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A g r i c . 乙L i f e S c i . )
K e y w o r d s : O r y w s a l i v a : A g r o b a c t e r i u m - m e d i a t e d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p r o m o t e r : s t o r a g e p r o t e , n
因植株.经 P C R检侧和后代分析 , 大豆球蛋 白基因已整合入水格基因组, 并在后代 中德定遗传. 关 位 词: 水稻 ; 农杆菌转化 ; 启动子; 贮藏蛋 白; 大豆球蛋白基因 文做标识码 : A
中圈分类号 : Q 7 8 5 ; 5 5 1 1
Z H A N G X i a n - y i n . X U E Q i n g - z h o n g ( D e p t . o f A g r o n o m y . Z h e j i a n g Gu v . ,Ha n g z l m n 3 1 0 0 2 9 .
切, 分 离 大片段, 经K l e n o w 酶补平 后, 再以
N6 一 H
N 6 - 2 D+5 0 0 m g / L c a r b e n i c i l i n一 5 0 m g - , ' 1
Hy g
C I P 酶去磷酸化, 成为载体片段; 含大豆球蛋白 基因 A B } 、 亚基的质粒 P U C - G l y l 用N c o I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稻米 2007 年第 3 期
GFP , 因其独特的荧光特性 , 也可用于筛选 。水稻不同 亚种对筛选压敏感度不一样 。籼稻品种的筛选以 G418 150~200 mg/ L 、Hyg 30~40 mg/ L ,Basta l0~20 mg/ L 的 浓度范围为宜 , 而粳稻品种则以 G418 200~250 mg/ L、 Hyg 40~50 mg/ L、Basta 20~30 mg/ L 的浓度范围为宜 。 [26 ]
在外植体的选择上 , Smith 和 Hood [5 ] 认为 , 用农杆 菌转化单子叶植物 , 应选择处于适宜生理状态的那些 组织 ,其特点是 :能够产生 vir 基因活化分子 ;内源激素
收稿日期 :2007 - 01 - 18
潘素君等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浓度适宜 ;农杆菌比较容易附着于细胞壁上 ;细胞分裂 旺盛 ,DNA 大量合成 ,有利于 T- DNA 的摄入和整合 。 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是获得转基因水稻的最好来源 , 处 于胚胎发育阶段的愈伤组织是有效转化的重要因素 。 这些愈伤组织能从成熟胚或未成熟胚 、幼穗 、苗尖 、茎 尖 、盾片 、花粉中获得 , 长期培养不会显著影响转化效 率。 2. 3 水稻基因型
专论与综述
中国稻米 2007 年第 3 期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潘素君 1 ,2 戴良英 1 ,2 刘雄伦 2 王国梁 2 ,3
(1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 2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128 ; 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实验室 ,美国 俄亥俄州 43210)
启动子的种类与靶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密切相 关 。水稻基因转化中所使用的启动子主要有 :CaMV35S 启动子 、Nos 启动子 、Actl 启动子 、果蝇 copia 启动子 、章 鱼碱 2′启动子 、章鱼碱 l′启动子 、玉米醇溶蛋白 4 启动 子 、玉米 Achl 启动子 、Mas 启动子 、p Emu 启动子 、Actin 启动子 、Ubiquitin 启动子 、玉米 Ubil 启动子等 。章鱼碱 2′启动子的表达强度是 CaMV35S 启动子的 3 - 4 倍 , Actl 启动子的表达强度是 CaMV35S 启动子的 100 倍 。 并且 , CaMV35S 启动子在禾谷类作物中的表达强度比 在双子叶植物中低 100 倍 [23 ]。p Emu 启动子 、Actin 启动 子 、Ubiquitin 启动子等比 CaMV35S 启动子更有效促进 单子叶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 [25 ]。
报告基因是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 因 , 根据其在植物体内的瞬间表达可快速检测转化系 统的有效性和外源基因在受体内的表达情况 。报告基 因必须具有两大特点 : 一是表达产物及产物的类似功 能在未转化的植物细胞内并不存在 ;二是便于检测 。目 前植物基因工程中使用的报告基因一般是编码酶的基 因 。主要有β - 葡萄糖苷酸酶基因 ( gus 基因) 、氯霉素p) 等 。其中β - 葡萄糖苷酸酶基因在植物细胞中产生葡 萄糖苷酶 , 这种酶在一定的条件下与 X - gal 底物发生 作用 ,产生蓝色沉淀反应 。其操作简便 ,易于检测 ,是目 前植物转化研究中应用最广泛 、最有效的一个报告基 因。 2. 7 启动子
中国稻米 2007 年第 3 期
编码 PPT乙酰转移酶 ( PAT) , PAT催化乙酰辅酶 A 的 乙酰基转移到膦丝菌素 ( Phosphinothricin , PPT) 的氨基 上 , 形成乙酰 PPT而使 PPT失活 , 对广谱除草剂 basta 的 活 性 组 分 PPT 及 除 草 剂 Herbiace 的 活 性 组 分 bialaphos 均有抗性 。bar 基因在水稻转化中广泛使用 [20 - 22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编码产物对某些氨基葡 萄糖苷 (aminoglycosid) 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 、新霉素 、 G418 等具有抗性 , 可以利用这些抗生素作为选择剂 。 但对水稻而言 , G418 的选择效果较好 [23 ]。 2. 6 报告基因
在植物的遗传转化中 , 选择标记基因对受体组织 和植株进行筛选 。其原理是选择标记基因的产物对选 择剂产生抗性 , 转化细胞在一定选择压下 , 能正常生 长 、发育 、分化 , 而未转化的细胞则因对选择压不具有 抗性其生长发育受阻或死亡 , 从而将阳性植株筛选出 来 。目前水稻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主要有三类 :潮霉 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 hpt 基因)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 npt 基因) 和除草剂抗性基因 ( bar 基因) 。hpt 基因的 表达产物可通过酶促磷酸化作用而使潮霉素 ( Hygromycin , Hyg) 失活 ,从而产生抗性 。在农杆菌转化 中 , hpt 基因一直作为有效的标记基因 [16 - 19 ]。bar 基因
优化组织和共培养条件是水稻转化成败的一个关 键因素 。基本培养基有 MS、N 6、NB 和 CC。NB 适合粳稻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粳稻的愈伤组织诱导 、继代 、分化成 苗等都已成为一般实验室的常规操作 , 许多粳稻品种 已经成为细胞遗传操作的模式植物 。NB 对籼稻的愈伤 组织诱导优于 N 6 ,CC 培养基诱导情况较差 [15 ]。培养基 的 p H 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低 p H 值有利于诱导 vir 基因的表达 , 因此农杆菌在侵染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 时应处于较低的 p H 值条件下 , 一般为 5. 2。共培养时 间的长短影响到农杆菌的吸附 T- DNA 的转移 。时间 太短 , 附着农杆菌数量少 , T- DNA 转移过程无法完 成 , 而时间太长 , 农杆菌繁殖过多 , 影响转化受体细胞 分裂和再生 。对水稻而言 , 较适宜共培养时间为 2 - 3 天 [16 ]。 2. 5 选择标记基因
尽管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 3 个亚种粳稻 、籼 稻和爪哇稻都获得了成功 [1 , 6 , 7 ] , 但不同亚种对农杆菌 的敏感度不同 , 相同亚种中不同的品种转化率也存在 很大差异 。农杆菌介导粳稻的转化率一般在 30 %左 右 ,高的可达 64. 6 %和 80 %以上 [8 ,9 ]。虽然近年来农杆 菌转化在籼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10 - 13 ] 但籼稻转 化率仍偏低 ,多数不超过 10 % 。 [14 ] 2. 4 培养基和共培养
·10 ·
VirD1 和 VirD2 共同作用 , 由 T- DNA 右边界开始 向左边界切割产生一条 T- DNA 链 ( T- 链) , T- 链 5′ 末端与 VirD2 结合 , 其余部分与 VirE2 结合 , 组成 T复合体 。T- 复合体被转移到农杆菌外 ,通过植物细胞 壁上由 VirB 蛋白组成的通道进入到植物细胞内 。VirD2 和 VirE2 上的核定位信号 (NLS) 被转运蛋白识别 , 经过 主动运输过程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 , 转入细胞核的 T- DNA 以单拷贝或多拷贝的形式整合到植物染色体 上。
摘 要 : 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的遗传转化系统 , 在水稻基因工程中倍受重视 。本文概述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 的原理 、影响因素 、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农杆菌转化系统 ;原理 ;影响因素 ;遗传改良
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 其栽培面 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 。水稻不仅作为食品支持 26 亿 人的生命 , 还是禾谷类作物中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 “模式植物”。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理论的迅速 发展 ,利用遗传工程手段 ,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 DNA 构建导入水稻基因组 ,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 ,或通 过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 ,获得抗病 、抗虫 、抗逆 、高产优 质的优良品种已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 。农杆菌介 导法因其简单易行 、转化率高 、可导入较为完整的基 因 、整合位点稳定 、拷贝数低 、外源基因表达比较稳定 而在水稻的遗传转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
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原理
农杆菌转化系统是一种天然的基因转化系统 , 转 化植物细胞的农杆菌有两类 , 即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 杆菌 。根癌农杆菌所含质粒是 Ti 质粒 , 发根农杆菌所 含质粒是 Ri 质粒 。在水稻转化中 ,常用的是 Ti 质粒 。 Ti 质粒上含有可转移 DNA( T- DNA) 区 、结合区 (Con) 、 复制起始区 (Ori) 和毒性区 (Vir) 。其中与冠瘿瘤生成有 关的是 Vir 区和 T- DNA 区 。T- DNA 区左右边界各有 25bp 的重复序列 , 左边界缺失仍可致瘤 , 而右边界缺 失则不能致瘤 。两个边界之间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合成基因以及冠瘿碱合成基因 。Vir 区为 30bp , VirA、 VirB 、VirC、VirD、VirE、Vir G、VirH 等七个操纵子 24 个基 因起共调控作用 。当植物受到伤害时 ,将分泌一些酚类 化合物 , 这些酚类化合物一方面通过染色体基因的介 导促使农杆菌向植物受伤的部位移动并附着于植物细 胞表面 。另一方面 VirA 作为受体蛋白接受酚类诱导 物 , 自身磷酸化并激活 Vir G 蛋白 , Vir G 蛋白是一种 DNA 转录活化因子 , 被激活后可以特异性结合到其它 Vir 基因启动子区上游的 Vir 盒 (Vir box) 的序列 , 启动 这些基因的转录 。
3 转化体的筛选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筛选是转化过程的重要部分 。为鉴定受体细胞是 否转化了外源基因 , 应该使外源基因与筛选标记共同 转化受体 。选择标记一般表现为对化学试剂的抗性 ,如 抗生素或除草剂 , 可抑制不同细胞的功能 。标记基因
·11 ·
潘素君等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2 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影响因素
2. 1 菌株和载体 选取合适的农杆菌菌株和高效的载体系统对转化
至关重要 。目前 ,用于水稻转化的农杆菌菌株较为普遍 的有 A281、A656、LBA4404、EHA101、EHA105、AGL1。 Hiei [1 ] 等用菌株 LBA4404、EHA101 与载体 p IG121Hm、 p TOK233 做 试 验 , 发 现 在 Tsukinohikari 培 养 基 中 LBA4404(p TOK233) 比 LBA4404 (p IG121Hm) 和 EHA101 (p IG121Hm) 介导转化效果要好 , 在 Koshihikari 培养基 中 LBA4404(pl G121Hm) 最有效 , EHA101(p TOK233) 对 水稻的转化频率最低 。LBA4404(p TOK233) 对爪哇稻转 化频率较高 。比较 LBA4404、EHA105、AGL1 这三种农杆 菌菌株对水稻愈伤组织的转化能力 , EHA105 的转化效 果最好 , LBA4404 次之 , AGL - 1 最差 [2 ,3 ]。李双成 将 [4 ] EHA105 和 AGL1 的菌液按体积 2 ∶1 混合用于共转化 , 表明两者对转化具有协同作用 。 2. 2 转化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