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荣教授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
慢性肾功能的中医诊治思路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诊治思路张江伟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及由此产生的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组成的综合征,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中医对本病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辨证治疗体系。
而且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延缓病程进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现对中医诊治思路作简单介绍:1 病因病机现代中医将本病命名为“肾衰病”。
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因大致有内、外两方面。
外因多为感受六淫之邪、或使用有毒之品损伤肾脏。
内因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肾脏病日久不愈耗伤肾元,其他脏腑疾病传变及肾等,导致肾虚失职,气化不利,浊不得泄,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此外肾虚及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蓄积体内,亦可发为本病。
从病机来看,本病既有本虚,即脾肾亏虚,又有标实,如水湿、浊邪、瘀血等,故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水湿、浊邪、瘀血之邪虽源于正虚,但日久不去,又会使正气耗损,形成正虚邪恋,病势缠绵难愈。
从病位上看慢性肾功能衰竭以脾肾为主,根据脏腑相生相克的关系,又与肝、胃、心、肺等密切联系。
2 辨证原则由于本病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临床表现繁杂,变化多端,不易以固定证型、方药来辨证施治,故应根据疾病虚实转化、标本缓急来确定辨证原则。
(1)扶正不忘祛邪,祛邪勿要伤正。
扶正应以补益脾肾为主。
《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脾气旺则运化正常,水湿之邪无以产生,肾气足则升清降浊强,浊邪排出通畅,否则脾肾亏虚,水湿内停,浊邪蓄积,导致本病发生。
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邪以水湿、浊邪、血瘀常见,故祛邪以利湿、化浊、活血为主。
但是应注意到本病多有正虚的特点,故祛邪切忌峻猛攻逐,宜缓缓图治,以免耗伤正气,加重病情。
(2) 论治当分虚实缓急。
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其病机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应适时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恰当的治法。
张佩青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显 著提 高 . 中药 还可减 轻 大剂量 激素 引起 的 医源 性 且 柯 兴 氏综 合征 副反 应 . 解环 磷酰 胺等 药物 引起 的消 缓 化道 反应 及骨 髓和性 腺功 能抑制 等毒副 作用
2 重 视脾 肾 . 善调 阴阳
张师 认 为 .尽 管各 类 C D临 床表 现 不 尽相 同 , K 但其 基 本 病机 变 化 总属 脾 肾功 能失 调 、三焦 气 化 不 利 .其 病 位 主要 在脾 肾 ,脾 肾 亏虚 是 发 病 的关 键 。 因“ 证 虽 有 五 脏 之 不 同 . 阳气 血 之 区别 . 脾 肾 虚 阴 但 尤 为重 要 脾 为后 天 之 本 , 血 生 化 之 源 ; 盖 气 肾为 先 天之 本 。 主藏精 。 二 者为 五 脏之 根本 , ” 生理 上 相互 资 助、 相互 促 进 , 理上 亦相 互 影 响 。 病 。 则 气化 不 利 。 肾虚 脾虚 则 转 输 失 调 , 化失 常 , 体 易 受 外 邪 侵袭 、 运 机 又
易致 内生 之邪 . 证丛 生 而调 补脾 肾是 治 疗 C D 变 故 K
的重 要 环节 即调理 脾 胃 . 即补 肾 调 补 此外 . 补 脾 调 肾应 辨别 阴 阳。 善 补 阳者 , 于 阴 中求 阳 . 阳得 阴 “ 必 则 助 而 生化无 穷 : 补 阴者 , 于 阳 中求 阴 . 阴得 阳升 善 必 则 而 泉 源 不 竭 ” 临 床 宜 分 析 阴 阳 主 次 . 针 对 性 地 有 有 序 治疗 . 方能 获 得最 佳疗 效 张师 在方 药 运用 中常将 阴阳之 药 合 而用 之 . 或针 对 证之 阴阳 多少 而定 . 立法 处 方无 不 体 现 阴 阳互 根 、 热互 施 、 中求 阳 、 中 寒 阴 阳
医 曩嚣童曩 嚣 i簿 t 学。3 薪0 焦 慧髫 霉 囊誊豫
张大宁教授应用药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
管 间质 纤 维化 的发 生 和 发展 密切 相 关 , 临床 常 用 激 素
及 免疫 抑 制剂 治疗 , 虽有 疗 效 , 但 副作 用 明显口 ] 。中医
而 不伤 正 , 补血 而不 留滞 的 功效 , 加桃仁、 红 花二 味 , 加
作用研究 [ J ] . 安徽 中医学院学报 , 2 O 1 O , 2 9 ( 1 ): 4 7 — 1 9 .
重 了活 血化 瘀 功效 。更 适 合 因血 脉 不 通 , 气 血 瘀 阻 而
引起 的月 经不 调及 不孕 , 方 中加用 疏 肝理气 之 柴胡 、 黄 芩, 疏 肝气 , 调表 里 , 通上下 , 和枢 机 , 可 使 全 身 气 机 畅 通 。泽 兰 、 苏木助桃红 活血化瘀 , 可 使 枯 血 去 而新 血
张 大 宁教 授应 用药 对 治疗 慢 性 肾炎 蛋 白尿 的经 验
贾鸿扬 徐 英 △ 天 津 中医 药大 学 2 0 1 3级七年 制 硕 士研 究生( 天津 3 0 0 0 7 3 ) 摘 要 目的 : 总结 张大 宁教授 的 中药 治疗慢 性 肾炎蛋 白尿 的 学术 经验 。方 法 : 从 张 大宁教授 对慢 性
患者性激素 的临床 分 析E J ] . 陕西 医学杂 志 , g O l 1 , 4 0 ( 6 ) : 6 7 9 — [ 3 ] 李 摇翊 , 彭代银 . 桃 红 四物 汤 的 药 理 学 研 究 进 展 E J 3 .
安徽医药 , 2 0 1 1, 1 5 ( 5 ): 5 2 9 — 5 3 1 .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如下: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首要任务是清热解毒。
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是由感染引起的,病情发作时常伴有发热等症状,因此清热解毒是治疗的关键。
清热解毒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中草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选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黄芩等;中草药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配伍不同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活血化瘀。
肾小球是肾脏的重要结构,它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并将其排出体外。
而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中,由于肾小球受损,往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
活血化瘀是治疗的关键。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常选择一些能够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如山楂、三七、川芎等。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还应重视益气养阴。
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一般会伴有气阴两虚的情况,因此在治疗中需要注意益气养阴。
中医常选用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如黄耆、枸杞子、山药等。
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帮助益气养阴,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增加肾脏的抗氧化能力。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调理脾胃。
脾胃是消化吸收和气血生成的重要器官,它的好坏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要重视调理脾胃功能。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来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如多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膳食,少食生冷食物,适量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对患者身体健康整体护理的优势。
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因此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合理用药,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只有坚持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使慢性肾小球肾炎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慢性肾炎经验
者尤宜。
⼤黄与茵陈失笑散:⼤黄苦寒,能“下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调中化⾷,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有通腑泄浊、活⾎逐瘀、凉⾎解毒、清热利湿之功。
茵陈失笑散是张教授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降低⾎肌酐⽽设,将失笑散(五灵脂与炒蒲黄)中炒蒲黄易为蒲黄炭,另加茵陈蒿⽽成,取其清热利湿、活⾎⽌⾎之功[9-10]。
茵陈失笑散与⽣⼤黄同⽤,加强了攻下活⾎、清热利湿活⾎、解毒活⾎之功,治疗慢性肾炎累及肾功能受损出现⾎肌酐及尿素氮升⾼者。
2.2 清利湿热贯穿始终张教授治疗慢性肾炎常⽤蒲公英、败酱草、⽩花蛇⾆草、半枝莲、⼟茯苓等清热利湿药,并贯穿治疗始终,它们都是解毒疗疮、清湿热利之品。
蒲公英其性苦⽢,苦⾔其性,⽢⾔其味,可当野菜,虽缓泻,但不易伤胃[11],《本草纲⽬》称 “乌须发,壮筋⾻”,《医林纂要》载其“补脾和胃,泻⽕,通乳汁,治噎膈”。
败酱草⾟散善降,效达三焦,还能活⾎化瘀。
⽩花蛇⾆草“清热解毒,活⾎利尿” (《⼴西中草药》)。
《江苏植药志》⾸载半枝莲,味⾟性平,有清热、解毒、散瘀、⽌⾎、定痛作⽤。
张教授认为⼟茯苓可特异性降低尿蛋⽩,《本草纲⽬》称其 “健脾胃,强筋⾻,祛风湿,利关节,⽌泄泻,治拘挛⾻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本草正义》载 “⼟茯苓,利湿祛热,能⼊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黄葵胶囊是张教授常⽤于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黄蜀葵花,“⽢、寒、滑,⽆毒” (《本草纲⽬》),归⼼、肾、膀胱经,有利尿通淋、活⾎⽌⾎、消肿解毒作⽤。
清热利湿药能降低⾎液黏滞度,使肾⼩球⽑细⾎管通透性降低,改善肾脏微循环及肾⼩球间质细胞基质增⽣[12]。
3 顾护中焦,强调益⽓升提法张教授认为,慢性肾炎患者虽然存在肾虚⾎瘀证,但是往往脾肾同病。
临证⽤黄芪配⽩术、茯苓、⼭药、芡实等健脾益⽓,补后天以济先天,求⽓⾎旺盛充养肾精;⽤⼤剂量⽣黄芪配少量升⿇,健脾补中、益⽓升提,治疗脾虚⽓陷所致的精微下陷,对尿蛋⽩及尿潜⾎有效[13]。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肾病之我见_陈银山
。
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 0. 05) , 治疗组和西药组比较有更明显的差异( P < 0. 01) 。
表1 治愈 40 30 20 3 组治疗效果比较 有效 9 10 9 无效 1 10 21 总有效率( % ) 98 80 58
3
讨
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肾病疗效显著, 副作用微小, 治 愈后不易复发, 它是治疗肾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 激素, 免疫抑制剂对本病确实有效, 但其不良作用 不可低估, 本病起因和感染有关, 而应用激素会降低机 机体免疫力低下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感染会 体免疫力, 使病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 这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 利用中医综合疗法代替激素, 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 题, 是笔者研究的课题。 ” , “是药 人知常情非医皆懂的“三分吃药七分养 三分毒” 这个道理不用细说, 而笔者运用调息, 就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 调息即调养休息, 呼吸缓慢均匀, 心情 清静, 全身放松, 这样会降低机体耗氧量, 增强机体免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促使身体早日康复。 疫力, 中药其不良作用小, 疗效显著, 且愈后不易复发, 金银花、 连翘、 板蓝根清热解毒、 抗菌消炎, 黄芪、 白术、 防风益气固本, 增强机体抵抗力, 消除蛋白。 丹参、 当 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生地清热凉血止血, 归活血化瘀, 有强心利尿, 扩张肾血管的功用, 特别适合于肾炎肾 病, 车前子、 茯苓、 泽泻利水渗湿, 消除浮肿, 增加尿量, 。 增加尿素氮肌酐等有害物质的排泄 临床上对于比较 适当应用些甘草, 甘草益气固本, 有消 顽固的蛋白尿, 除蛋白尿的作用, 甘草含有甘草次酸, 有类肾上腺皮质 激素的作用。 中药组效果次于治疗组, 就是缺乏调养, 而西药组 更次于治疗组, 关键就是其不良反应所 次于中药组, 致。 中医综合疗法几乎无不良反应, 治病求本, 标本兼 治, 祛邪不伤正, 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值得进一步挖掘提高, 发扬光大。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具体 的发生机 制有 待进 一步研 究 。根据 慢性 尿酸 性 肾病 临床表现 , 可将 其 归为 中医学 “ 证 ” “ 痹 、 血尿 ” 、 “ 节”“ 历 、水肿 ” “ 证 ” “ 劳 ” “ 痛 ” “ 格 ” 、淋 、虚 、腰 、关 等 范 畴 j其 中医 学 病 机 , 以归 纳 为痰 浊 湿瘀 为 , 可 标 , 肾亏虚 为本 。近 年来 随着人 民生 活水 平提 高 , 脾 饮 食 结 构 有 了 较 大 的 改 善 , 发 病 率 亦 日益 增 其 多 ]中老年男 性 患者发 病率 较高 。 ,
砂石 而成 。张 史 昭
认 为 痛 风 是 人 体 气 血 为
气所阻, 经络不能畅达所致。其邪主要来 自脾 胃
热 , 而 酿成 痰 瘀 , 久 以致 湿 热 痰 瘀 凝 涩 而成 。总
,
小管和间质 , 临床表现为慢性高尿酸血症 、 中度蛋 轻 白尿 、 性尿 、 酸 肉眼血尿 或镜 下血 尿 , 多伴 肥 胖 、 血 高
a消风散源自外科正宗方由当归生地黄防原方主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疥疮瘙痒不绝及大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j更膏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组成方中以荆芥防被历代中医学者推崇为皮肤病的代表方剂
江西中医药 2 1 02年 1 月第 1 期总 4 3卷第 3 9期 4
慢性尿 酸性 肾病的中医药研 进 展 艺
★ 汪德 平 付 晓兵 ( 西 中医学 院 江 南 昌 30 0 ) 306
关 键 词 : 性 尿 酸 性 肾 病 ; 医 药 ; 究进 展 慢 中 研
中图 分 类 号 : 3 .2 R 70 5
文献标识码 : A
慢性 尿 酸 性 肾病 ( 称 痛 风 性 肾病 ) 指 由于 亦 是 嘌 呤代谢 紊乱 , 血尿 酸 升高 , 引起尿 酸及 其结 晶沉 积 于 肾脏 , 成 肾损 害 的一 类疾 病 。病 变 主要 累 及 肾 造
张光荣教授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
张光荣教授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张光荣教授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张光荣教授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摘要】:慢性尿酸性肾病是指因为人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不能及时的排除体外或者产生过多,引起血尿酸浓度升高,多余的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肾脏中,刺激肾脏周围组织,产生炎症造成肾组织细胞损害的一类疾病。
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中有着疗效好、副作用低的优点。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张光荣;经验总结张光荣教授,中医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姚何生研究室副所长。
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在肾脏病的研究中造诣颇深,现将张教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的高血尿酸不断的刺激人体组织器官是导致此病的病理学基础。
根据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的“痹证”、“血尿”、“历节”、“水肿”、“淋证”、“虚劳”、“腰痛”、“关格”等范畴[1]。
张教授认为本病的中医学病因为:外因风湿热邪侵入人体经络脏腑;内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醇酒等,内外因相合而得。
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可以归纳为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毒为标。
2辨证论治2.1临床表现本病的早期病人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也没用明显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测可示:慢性高尿酸血症、轻中度蛋白尿、酸性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多伴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后期常有腰酸、水肿、关节肿胀不利等表现。
饮食睡眠大便一般正常,小便气味偏骚,舌脉因人为异,多数病人的舌象和脉象以湿热偏重。
主要表现为舌偏红,苔偏腻,脉偏滑。
2.2基础方黄柏、薏仁、苍术、萆、土茯苓、川牛膝、杜仲、黄芪、制附片、威灵仙。
药物用量按病人的个人情况而定。
2.3方解及药物特点方中的黄柏、苍术、薏仁、土茯苓、萆能清热利湿,泄浊解毒。
黄柏:苦,寒,无毒,入肾经。
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一点心得
之党 参 、 白术 、 苓 ; 湿 之 藿 香 、 兰 、 茯 祛 佩 白扁 豆 ; 热 之 黄芩 、 清 栀 子、 连 ; 黄 化瘀 之 五 灵脂 、 蒲黄 、 参 ; 气 之佛 手 、 丹 行 枳实 、 附等 , 香 随症 治之 。
22 .促腺体再生 :促进 胃黏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更是慢性萎缩
21 年 1 01 0月
浅 谈 辨证Biblioteka 论治治 疗 慢性 萎缩 性 胃炎
李睿 智 王秋 7 ’赵 玉 民 ‘ 1
关键 词 : 辨证 论 治 ; 慢性 萎 缩性 胃炎 中 图分类 号 : 5 332 R 7 .+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6 0 7 ( 0 )0 0 1 — 1 10 — 9 9 2 1 2 — 0 9 0 1
性 胃炎的治 本之 法 。 者 以为 , 笔 腺体 萎缩 是正气 虚 弱的表现 , 故在 胃动力 以及 止痛等对 症 治疗 , 乏有 效治 疗本 病 的手 段 。笔者 多 临证 中应选 用扶 正之 法 , 缺 如参 苓 、 白术益 胃 , 黄芪 建 中等方剂 。临 年来采 用健 脾理气 化瘀 方 , 证施 治 , 辨 治疗 本病 取 得 了明 显疗 效 , 床 观 察到 , 用黄芪 、 参 、 党 白术 等组 成 的方剂具 有 非特 异性 的促组 现就有关 本 病的治 疗体 会浅 谈如 下 。 织 再 生作 用 , 亦正 是 “ 正气 存 内 , 不可 干 ” 邪 的经 旨所 见 。 1 慢 性萎缩性 胃炎的 基本病 变 23 -常见 症状 的对症 治 疗 : 如 《 治 汇补 》 :大 抵心 下痞 闷 , 正 证 云 “ 必 笔者 认 为 , 慢性 萎缩 性 胃炎 的病 变 以正虚 为本 , 括气 虚 、 包 阳 是 脾 胃受 亏 , 气 挟痰 , 能 运 化为 患 ” 浊 不 。初 宜舒 郁化 痰 降火 。 二 虚、 阴虚 三种 基本病 变 ; 以湿 浊 、 热 、 火 气滞 、 瘀 等邪 气为 标 。正 陈 、 血 越鞠 、 连之 类 ; 之 固 中气 , 、 、 、 芩 久 参 术 苓 草之类 佐 以他药 。有 如《 兰室 秘藏 ・ 腹胀 》 :脾 胃久虚 之 人 , 中满 云 “ 胃中寒则 胀 满 , 脏 痰 治痰 , 治火 , 可兼 化 。若妄 用克 伐 , 不旋 踵 。又痞 同湿 或 有火 郁 祸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尿酸性肾病与肾脏虚损、湿热内蕴有关,所以治疗时要调理肾气、疏通经络、清除湿热。
1. 清热类中药:如黄芩、鲜板蓝根、竹叶、雄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促进尿酸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2. 利尿类中药:如车前子、木通、豆腐渣等具有利尿作用的草药,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缓解尿酸性肾病的症状。
3. 肾阳虚类中药:如鹿茸、枸杞子、淫羊藿等具有补肾阳、温肾阳的作用,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促进尿酸代谢,治疗尿酸性肾病。
4. 祛风湿类中药:如桑枝、羌活、藁本等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
近年来,研究者还通过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活性成分:1. 黄酮类化合物:如栀子、雷公藤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尿酸生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产生。
2. 黑蝉蜕素:具有降低尿酸血症的作用。
3. 牛膝、天麻中的皂苷类成分:可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一些中药复方的应用也得到了一些研究支持,如感冒灵颗粒、消食利尿胶囊等,这些复方药物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可以综合调理尿酸代谢,提高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
尽管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研究还不够详尽,临床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需要长期观察,疗效评价的标准还不够明确,临床应用的规范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尿酸性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尿酸性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黄佳珉,付华军,指导: 张前德,纪伟【关键词】肾疾病.中医病机;肾疾病.中医药疗法慢性尿酸性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嘌吟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及肾小管引起的肾小管———间质病变。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1]。
本文从中医的辨证施治及实验造模方法和选择上对其进行系统的综述,并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结石,常伴有腰酸腰痛、关节肿胀或不利、神疲乏力、夜尿增多而清长,甚至呕恶频作、口臭、皮肤瘙痒、尿少尿闭等主要症状,可归入祖国医学“痹证”、“痛风”、“历节病”、“白虎厉节”、“石淋”、“血尿”等范畴。
《格致余论·痛风论》指出:“热血得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白虎历节风证是也,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名曰白虎历节风。
”[2]1 病因病机《内经》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
当代中医学者时振声[3]认为本病的病因可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来认识。
外因主要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有关;内因主要责之饮食不节、嗜食肥甘、七情、劳倦等使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失分清泌浊、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水等运行障碍,滞留不去形成高尿酸血症,损伤肾脏。
并认为本病正气先虚,外邪侵袭而发病,主要病位在肾,与肺、脾、肝亦密切相关。
朱彩凤等[4]认为湿浊、瘀阻是本病的病机关键。
肖德才等在认同朱彩凤观点的同时,更进一步指出混浊蕴久化热,形成湿、热、瘀邪胶结,损及脾肾,出现脾肾两虚,浊毒内蕴、瘀血湿热内结的复杂病机。
由于在出现蛋白尿之前,患者都有痛风反复发作。
因此,有学者强调因痹而致病的重要性,傅秀兰等[5]认为是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而发病。
赵兆琳等[6]主张内湿致痹,入里损肾。
路志正[7]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血中有热,污浊凝涩;饮食不洁,酒色过度;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暑、湿之毒;情志不畅,伤脑动神等,致内脏功能失调,气血偏盛,阴阳失衡,而诱发本病。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多 项 肾 功能 指标 减 退 ; 3 泌尿 道结 石 , 石 成 分 为 () 结 尿 酸成 分 【I 。本 文 主 要 对 C A 近 年 中医药 研 究 2 J UN
进行 慨 述 。
如 广 东地 处沿 海 , 候潮 湿 , 们喜 食 虾蟹 鱼 肉等 高 气 人
认 为本 病在 未 发 之 前 已有 先 天 不 足 , 之 嗜食 肥 甘 加
厚 味损 伤脾 胃 , 日久 终致 脾 肾两 虚 , 浊瘀 内停 。脾 肾 两 虚 为本 , 瘀 内停 为 标 。倪 青 等 的研 究 表 明 慢 浊 性尿 酸性 肾病 中年 以后 多发 , 湿 体质 多 见 , 现 为 痰 表 虚实夹 杂之证 , 肾虚 是 各 证 型 的 共 同病 机 本 质 J 。
摘要 本文从病证名 、 因病机 、 证论 治 、 方 治疗 、 西 医结合 治疗 和实 验研究 六 方面对 慢性 尿 酸性 。 病 辨 专 中 肾病 来 的 中 医 药 研 究 进 行 了概 述 。
(hoi u cai nprpt ,C A  ̄ crn r c ehoa y U N) ci d h 关键词 尿酸性 。 肾病
石 、 钱 子 、 草 、 葵 子 、 不 留行 、 苇 、 钱 草 、 车 通 冬 王 石 金
大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本病 病 因 与饮 食 肥 甘 厚 味 、 嗜
酒过 度 有关 , 中年 以 后 形 体 肥 胖 男 性 表 现 痰 湿 体 质
海 金砂 、 内金 ) 气 阴 两 虚 , 热 下 注型 , 芪 地 黄 鸡 ; 湿 参 汤、 补 元煎加减 ( 子参 、 地 、 黄芪 、 皮 、 大 太 生 生 丹 茯
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作者:张金焕张剑勇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损害成为高尿酸血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目前现代医学对尿酸性肾病的病机和治疗的研究逐渐清楚。
但由于诊断为尿酸性肾病时肾损害已经是中晚期,且西药的毒副作用不能忽略,因此近年来从中医药方面寻求有效且安全的防治方法为本病开阔了前景。
本文旨在从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5-0033-04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的高尿酸血症所导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及肾小管功能损害等[1]。
Feig等[2]研究发现在有效的降尿酸药物出现之前,50%上的痛风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接近100%的痛风患者尸体解剖发现有肾脏病。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是控制尿酸及治疗已发疾病,但容易复发,且毒副作用大[3]。
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尚缺乏相应的指南。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本病的病机认识、治疗均有一定的进展,对尿酸性肾病早期干预及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就中医药对尿酸性肾病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名释义中医病名并无“尿酸性肾病”的记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相应的中医学“痹症”、“历节病”、“尿浊”等范畴。
朱丹溪《格致余论》中提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故以四肢关节痛者可归属于白虎历节;《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因此尿酸结石或血尿为主要表现者,可归为“石淋”“血淋”;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则归属于“腰痛”;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归于“尿浊”“膏淋”;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者,归为“水肿”“肾水”“癃闭”等。
张宁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采撷
近年来 , 随着饮 食习惯 、 生 活方 式 的改 变 , 慢性 肾脏 之 ” ( 《 素问 ・ 太 阴阳明论》 ) , 故 多 以下 肢 疼 痛 常 见 。 病( C K D) 的发 病率逐 年升 高 , 给 国家 、 社会 及患 者 家属 临床 合并 高尿 酸血症 患 者 容易 出现 足部 疼 痛 , 与湿 邪
2 0 1 2年 1 2月 3 1日, 维 持 性血 液 透 析 患者 2 4 4 1 2 1例 , 补 肾时 根据 肾 阳虚 与 。 肾阴虚 之不 同 , 选 择 不 同 的 维 持性腹膜 透析患者 3 7 9 4 2例 J 。慢 性 肾衰竭 是慢 性 药物 。因肾 阳亏虚 而致 腰 膝冷 痛 者选 用 补 骨脂 、 淫 羊 肾脏病 发展 的后 期 阶段 , 西 医对 该 病 的治疗 多 采 用 改 藿 、 杜仲 等温补 肾阳 、 强 筋 健 骨之 品 ; 因。 肾阴虚 而致 腰 善 生 活方式 、 限 制 盐 及 蛋 白摄 入 、 利尿、 降压 、 纠 正 贫 膝酸 软 , 手 足 心热者 选 用沙 参 、 麦冬 ; 双 目干 涩 者选 用 血、 维 持酸碱 平衡 , 及 肠 道 清 除剂 的 应用 等 治 疗 , 到 尿 枸 杞 子 、 石 斛等 。 毒 症期 多采 用 血 液透 析 或 腹 膜 透 析 。 中 医根 据 其 临 慢性 肾衰竭 患者 多 为 年老 体虚 之人 , 常合 并 高血
带 来 了沉重 的经济 负担 , 给广 大患 者 带来 巨大 的 痛苦 。 致病 有关 , 故 在 治疗 时 注 重 清 热 祛 湿 , 常 用 药 物 如 土 根 据我 国首个 多 中心慢性 肾脏病流行 病学调查显 示 , 我 茯苓 、 威灵 仙 、 车前 草等 药 物 , 现代 研 究发 现 该类 药 物 国慢性 肾脏病 患病率 为 1 0 . 8 %, 2 0 1 4年 最新 调查 显示 , 可 以利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抗炎 , 降低 血 尿 酸 、 肌酐 、 尿 素氮 等 , 还具 有 我国慢 性 肾 脏 病 的 患 病 人 数 为 1 . 3 5亿 ¨ J 。截 止 到 抗 动脉粥 样硬 化和抗 血 栓等作 用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在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分析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6.04-2018.04期间设置为研究进行时间,共选择我院就诊的68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处理遵循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至对照组与分析组两组中,各纳入患者例数34,前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后者实施联合中医降尿酸方治疗,评价指标选择治疗有效率、相关指标(如:血清尿氮素)。
结果:组间对比治疗有效率,分析组更高,差异可见P<0.05;组间对比相关指标,分析组更优,差异可见P<0.05。
结论:在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时,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慢性肾脏病是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肾脏功能、结构由于多种原因出现障碍且持续时间≥90天的疾病[1]。
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以及病症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病症表现,比如:机体电解质出现失衡,体内废物无法代谢等。
而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对于慢性肾脏发生、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加慢性肾脏病的严重程度,诱发多种并发症发生。
因此,为了降低病症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的影响,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因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处理为34例/组的2组,通过对比确定中西医结合优势。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将2016.04-2018.04期间设置为研究进行时间,共选择我院就诊的68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处理遵循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至对照组与分析组两组中,各纳入患者例数34。
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9:15,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31岁、78岁,中位年龄(52.69±3.91)岁。
分析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0:14,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30岁、79岁,中位年龄(52.91±3.02)岁。
张胜容巧用银翘散治疗肾脏病经验
张胜容巧用银翘散治疗肾脏病经验边红萍【摘要】Yinqiao Powder originated from Item Differentiation of Warm Febrile Diseases.It was the famous prescription of Wu Ju-tong,an expert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 in Qing Dynasty.The indications are for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and wind warm dis-ease,pathogen distribution in upper Jiao and wei level syndrome.Teacher Zhang Shengrong gave yinqiao powder in the name of the so called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er Zhang is good at using Yinqiao Powder to treat various types of kidney disease,which accompanied by exogenous pathogenic wind cold syndrome or exogenous pathogenic wind cold become pathogenic factors of wind heat syndrome.Flexible modification of Yinqiao Powder can cause kidney disease pathogen removed,and retain righteousness.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treatment "examin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first ex-pel exogenous pathogens,and then strengthen the body resistance or at the same time."%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名方,主治风温、温热病邪在卫分、上焦.张胜容老师称银翘散为中医"广谱抗生素",善于运用其治疗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时的各类肾脏病,灵活加减运用可以使肾脏病邪去而正安,强调治疗时需"察病因,审病机,或先祛邪再扶正,或祛邪扶正并重,然切忌闭门留寇".【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7(012)012【总页数】4页(P3031-3033,3037)【关键词】银翘散;肾脏病;经验【作者】边红萍【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张胜容,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尿酸性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路
pH 值 <6
肾功能逐步降低,从而导致终末期肾病.
(
5)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炎症 在坏死状态下,
细胞会产生多种危险信号,从而活化和形成免疫反应.
UA 可在细胞外液中形成 MSU 晶体,并且可以被抗原
呈递细胞(
APC)上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为危险相
关分子模式(
DAMP)之一,最终激活免疫和炎性反应.
体尿酸合成偏多 或 排 出 过 少 导 致 高 尿 酸 血 症,尿 酸 盐
损害 [1].性别、年龄、种 族、遗 传 等 因 素 均 会 对 血 清 尿
酸盐水平造成 较 大 的 影 响.流 行 病 学 研 究 表 明,在 过
去 10 年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为 9
2% ~26
2% ,
的间歇性肾小管性小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增多,一般尿
郑新教授认为尿 酸 性 肾 病 的 病 因 病 机 为 脾 肾 气 虚、浊
亡程序的启动 [1].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中心和
湿夹杂、湿毒浸淫(寒湿 困 阻)[22]. 程 晓 霞 教 授 认 为 尿
肾皮质氧 化 应 激 和 肾 小 管 损 害 相 关 的 肾 线 粒 体 功 能
治 [23].多位学者认为该病 病 机 之 根 本 在 于 脾 肾 气 虚、
氧化磷酸化的重 要 位 点,长 期 高 尿 酸 血 症 可 诱 发 大 鼠
障碍 [17].
酸性肾病有稳定 期 和 急 性 期 之 分,强 调 临 床 要 分 期 论
湿浊蕴结、肾络 阻 滞 不 通,涉 及 脾、肝、肺 等 脏 腑,主 张
(
3)高 尿 酸 血 症 引 起 的 内 皮 功 能 障 碍 研 究 表
综 述 中国民间疗法
CH
张光荣治疗肾性血尿验案2则
张光荣治疗肾性血尿验案2则祝盼盼;张光荣【摘要】肾性血尿是临床常见症。
中医认为,肾性血尿病因有虚有实,初期实证多见于风湿热证,中期因病致虚,现脾肾不足证,后期因虚致瘀,可见久病瘀血入络证。
张光荣教授临床多年,擅治肾病,择其临床验案2则,窥其临证经验一斑,以供同道参考。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47)008【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肾性血尿;湿热证;案例【作者】祝盼盼;张光荣【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59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
本病属中医学“尿血”范畴。
《素问·气厥论》认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 杨霓芝教授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肾,其病机不外乎热、虚、瘀[1]。
张光荣教授认为,其主要因感受风热、湿热之邪,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或因素体脾肾不足,摄血无力;后期久病入络,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而致血尿。
1.1 外受风湿热之邪,热入营血,迫血妄行《金匮要略》:“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其病以外感风湿热之邪为患。
风邪化热,肺卫先伤,后及肾,正所谓肺者肾之母脏,致肾络受损而尿血[2]。
风邪外袭是诱发本病的因素。
湿为阴邪,肾居下焦为阴脏,同气相求,易袭肾脏,湿郁化热,湿热之邪胶着于肾脏,难以消散,是本病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
1.2 素体脾虚气弱,统摄无权,血溢脉外脾为生血之源,脾又主统血,统脉道以摄血,使血自循经,而不妄行。
然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等,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气虚不摄,血不循经,溢出脉外。
《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统摄无力,血不循经,流于膀胱,发为尿血。
1.3 肾虚固摄无力,血不循经,溢出脉外《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中药浴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与护理
中药浴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与护理
陆宪英;张桂荣;王宝华
【期刊名称】《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002)004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目前
全世界数十万终末期肾衰患者依靠透析生存,并且每年以5%~15%的速度递增,但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不得不放弃治疗,死于尿毒症。
为消除患者病痛,减轻经济负担,延长生命,我们从1998-06开始采用中药浴(足浴、全身浴)治疗慢性肾功
能不全60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26-327)
【作者】陆宪英;张桂荣;王宝华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煤集团总医院肾病治疗中心,山西省阳泉市0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5
【相关文献】
1.爱西特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唐春莲
2.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黄永廉
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尹静
4.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5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J], 贾桂芳
5.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J], 吴岩;刘秀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杨进春;张俊录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9(0)4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北京市房山区长沟中心卫生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9%,显著高于对照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不理想,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相比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显著,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杨进春;张俊录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长沟中心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2.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
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4.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
5.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光荣教授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摘要】:慢性尿酸性肾病是指因为人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不能及时的排除体外或者产生过多,引起血尿酸浓度升高,多余的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肾脏中,刺激肾脏周围组织,产生炎症造成肾组织细胞损害的一类疾病。
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中有着疗效好、副作用低的优点。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张光荣;经验总结
张光荣教授,中医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姚何生研究室副所长。
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在肾脏病的研究中造诣颇深,现将张教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的高血尿酸不断的刺激人体组织器官是导致此病的病理学基础。
根据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的“痹证”、“血尿”、“历节”、“水肿”、“淋证”、“虚劳”、“腰痛”、“关格”等范畴[1]。
张教授认为本病的中医学病因为:外因风湿热邪侵入人体经络脏腑;内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醇酒等,内外因相合而得。
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可以归纳为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毒为标。
2辨证论治
2.1临床表现
本病的早期病人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也没用明显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测可示:慢性高尿酸血症、轻中度蛋白尿、酸性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多伴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后期常有腰酸、水肿、关节肿胀不利等表现。
饮食睡眠大便一般正常,小便气味偏骚,舌脉因人为异,多数病人的舌象和脉象以湿热偏重。
主要表现为舌偏红,苔偏腻,脉偏滑。
2.2基础方
黄柏、薏仁、苍术、萆薢、土茯苓、川牛膝、杜仲、黄芪、制附片、威灵仙。
药物用量按病人的个人情况而定。
2.3方解及药物特点
方中的黄柏、苍术、薏仁、土茯苓、萆薢能清热利湿,泄浊解毒。
黄柏:苦,寒,无毒,入肾经。
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
《本草纲目》:“去湿热,泻阴火,滋肾水,去痿弱”。
苍术:苦,辛,性温,无毒,入脾经。
本品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
对湿阻中焦最为适宜。
《本草征要》:“苍术为湿家要剂,痰与气俱化,辛温快气,汗与郁并解。
芳气辟邪,得天地之正气者欤”。
薏苡仁:味甘,气微寒,无毒,入脾、肾二经,兼入肺。
本品淡渗甘补,既利水消肿,又健脾补中止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
《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本草蒙筌》:“薏苡仁去湿要药也”。
土茯苓:甘平,入胃、肝二经。
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
《本草备要》:“通,祛湿热,补脾胃,甘淡而平,阳明(胃、大肠)主药,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
萆薢:味苦,甘,平,无毒,入肝、肾、膀胱三经。
本品善利湿而分清去浊,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本草征要》:“祛风而通经络,利湿而分清浊”。
方中黄芪、杜仲、制附片能健脾益肾、温阳化气、升清降浊。
黄芪,甘,微温,性平,无毒,归肺、脾、肝、肾经。
本品甘温,善入脾胃,善于补中益气。
《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杜仲:味辛,甘,平,温,无毒,入肝、肾两经。
本品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痛尤宜。
《本草备要》:“补腰膝,治腰膝酸痛”。
《别录》:“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本草易读》:“(附子)通行十二经,暖肾燥脾,除湿逐冷,退手足之厥逆,舒踝膝之拘挛,回将绝之元阳,降逆上之浊阴”。
方中川牛膝、威灵仙能通经活络消瘀。
川牛膝:苦、甘、酸,平。
归肝、肾经。
本品活血祛瘀力较强,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
《神农本草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曲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威灵仙:辛、咸,温。
归膀胱经。
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袪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
《本草汇言》:“大抵此剂宣行五脏,通利经络,其性好走,亦可横行直往。
追逐风湿邪气,荡除痰涎冷积,神功特奏”。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泄浊解毒、活血通络、健脾益肾之效。
2.4临床加减
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为:湿热型、阴伤型、气虚型、血瘀型,还有后期的脾肾两虚型。
2.4.1湿热型
湿热偏重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大黄柏、薏仁的用量,以加强祛湿热的效果;减去黄芪、制附片两味药,以免温燥伤阴助热。
2.4.2阴伤型
病人本有阴血虚或湿热日久伤阴等情况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用养阴要麦冬、生地、玄参等,减去黄芪、制附片两味药,以免再度伤阴。
2.4.3气虚型
病人本有气虚或是病久耗气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大黄芪的用量,减少清热药黄柏的用量,以防伤阳气,同时少佐附片,以微微助阳生气。
2.4.4血瘀型
病人本有血瘀或是邪气阻滞经脉脏腑日久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当归等药,同时加大川牛膝、威灵仙的用量,以通经活络消瘀。
2.4.5脾肾两虚型
病人年事已高或是病久累及脾肾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用山药、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等药,同时加大薏仁、杜仲的用量,以加强补脾肾的作用。
以上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几个类型,其中还有很多的兼挟症状,十分繁琐,难以一一举例,就不在此多加分析。
3结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其发病率亦日益增多[2],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3]。
临床上西药常规使用别嘌醇片来降低血尿酸,此药不能保护肾功能而且长期应用可增加肾脏病变的损伤程度。
张教授运用此方加减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疗效,不但可以降低尿酸而且可以保护肾功能,同时未发现有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1o):601.
[2]郑平东,周士林,黄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11):644.
[3]韩洪.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2例观察[j]北京中医,2004,23(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