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炼字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炼字

鉴赏诗歌的炼字
总结答题思路: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2、结合诗句分析呈现的景象。 3、点出该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 果?
[参考答案]“铺”是平铺、斜铺。(释字义)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 平线,几乎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的,“铺”字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而 生动地表现了这一情景。(修辞及效果)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 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宁静,(现景象)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点情感)
高考题型
在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中,品析“炼字”是很重要的一种题型,常常
有如下问法:
1、分析某字的妙用。 2、某字在诗中最有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 3、某字是该诗的诗眼,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4、诗中的某字是否可换成其它的字,请简述理由。
学案1: 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舟次瓜洲。 问:试解释“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绿”字的好处。 分析引导: 1、从字面意义上分析。(方法:从语法角度分析“绿”的特殊用法。)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 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敌”有“对抗、抵挡”之
[
义,(释义)该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 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 的情状,(呈景)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对” 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情感)

炼字

炼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去 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 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 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 精深独妙。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 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 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 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 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 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 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炼字型的考题是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
赏考查的热点之一。
一般试题的设题方式:
+ 提问方式: +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 + ②简析诗中某字的妙处。 + ③简析某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④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某字的艺术效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写出作者心情由恍惚到寂寞到悲伤的递变的过程。“寻 寻觅觅”,写她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 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 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飞纷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引言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的字词韵律和意蕴深远。

为了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掌握一些炼字方法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练,帮助读者提升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炼字方法技巧1.字词解析在赏析古典诗歌时,我们应该对一些常见的字词进行解析,了解它们的本义和引申义。

例如,“山”不仅仅表示自然景观,还可以代表壮美、高贵等意境。

通过深入了解字词的多层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内涵。

2.句子结构分析古典诗歌通常采用句子结构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例如平仄、对仗等,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意图。

同时,注意句子中的修饰词、动词等具体词语的使用,对于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也非常有帮助。

3.上下文推测在阅读古典诗歌时,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生僻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此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猜测它们的意义。

仔细阅读前后文,并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思。

4.背景知识了解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赏析古典诗歌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典故、象征和隐喻,进一步领略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了解唐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学氛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___和___的诗歌作品。

练1.下面这句诗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和意境的?请简要解释。

2.请根据上下文推测,下面这句诗中的“丹青不知老将至”中的“丹青”指的是什么?3.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句子结构并解释其中隐含的意义:(选一首适当的古典诗歌)【古诗词内容示例】总结通过掌握炼字方法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赏析古典诗歌,领略其中的美感和意蕴。

字词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上下文推测和背景知识了解都是提高古诗词赏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享受到更深层次的古典诗歌之美。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引言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通过唯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要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炼字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古典诗歌。

炼字方法技巧1. 注重词语的多义性:古典诗歌中的词语常常具有多重含义,通过注重其多义性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通过搜索和比较不同解释,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2. 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古典诗歌密切关联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对理解诗歌的含义至关重要。

研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传记资料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品味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古典诗歌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表达,通过品味诗歌的韵律和押韵,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读者可以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和节奏的变化。

4. 关注诗歌的修辞手法: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和夸张等,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注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解读古典诗歌。

5. 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诗歌的主题和意象是诗歌中最核心的内容,通过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能够更准确地领悟诗歌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通过对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练为了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以下是一些练方法:1. 挑选一首喜欢的古典诗歌,通过分析诗歌的词语、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阅读古代文献,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理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参加古典诗歌讲座、读书会等活动,与其他诗歌爱好者交流分享,互相研究和启发。

结论炼字方法是鉴赏古典诗歌的重要技巧,通过理解词语的多义性,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品味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关注诗歌的修辞手法,以及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可以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诗词中如何炼字?

诗词中如何炼字?

诗词中如何炼字?写诗词讲求表现技巧以体现⽴意。

即通过⾸尾照应、⼀线贯穿、明暗结合等结构⽅式,描写、叙事与抒情的选⽤和安排,以及语⾔、修辞等表现⼿段来突出主旨。

举例如:李⽩的《望庐⼭瀑布》⽇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咏歌庐⼭瀑布之神奇壮美。

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李⽩在表现技巧上进⾏了精巧的设计:据《太平寰宇记》:⾹炉峰“在庐⼭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炉之状”。

也就是说⾹炉峰形状像⾹炉,聚散的烟云⼜像点燃的⾹烟。

诗⼈抓住这⼀特征,让它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个是冉冉上升的⾹烟,⼀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上⼀下,互相映衬,⽽且都有强烈的动态感,并显得⼗分神奇。

只因为由此两句,下⾯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才有着落和依据:⾹炉峰上冉冉升腾的⾹烟,就像是天地间正在祭祀的⼀只⼤⾹炉,这才会“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了眼前飞悬的挂前川的瀑布,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类叙述性句⼦也经过精⼼锤炼,为主题服务。

到过庐⼭看过瀑布的⼈都知道,站在李璟读书处的观瀑亭前看到的庐⼭瀑布实际有两条,⼀条叫马尾瀑,⼀条叫⼈字瀑,但⽆论那条瀑布都与⾹炉峰⽆关:马尾瀑在鸣皋峰上,⼈字瀑在鹤鸣峰上,两峰均在⾹炉峰后。

诗⼈描绘叹赏的就是鹤鸣峰上的⼈字瀑。

但是,如据实来写,马尾⽆论如何也⽆法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也缺乏⾹炉上冉冉升腾的⾹烟那种神奇,因此必须和⾹炉峰挂钩。

于是,诗⼈想出个妙招:“遥看”⽽且是“前川”。

这样,既不会犯地理常识的错误,⼜很好表达了主题。

同时表现技巧来体现⽴意。

那么,什么是炼句与炼字?⼜该怎样正确处理炼字、炼句与炼意关系?炼句:在写作时斟酌语句,使简洁优美:同时要写好诗⽂,还须炼字。

炼字:写作时推敲⽤字。

⼀、⼒求“语意两⼯”。

⼀⾸好的诗歌,“意”要好,“语”也要好。

写诗当然先要强调“⽴意”,但同时也要有好的语⾔:“有意⽆词,锦袄⼦上披蓑⾐矣”(吴乔《围炉诗话》)。

诗词鉴赏——炼字

诗词鉴赏——炼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例文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答案:(1)“空”字是白白的意思,主人公久久地站立 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 立盼望。(2)这个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寂寞惆怅的画面。(3)“空”字是主人公内心的 独白和描摹,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4)这个字更好的抒发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 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2.炼诗眼的字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
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请分析第×联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全诗“诗眼”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分析作用:(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诗歌结 构) 第三步:分析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炼字角度
3.炼以动衬静的字
【答题步骤】 (1)指出诗句中动态和静态的景物,结合词语分析。 (2)分析动景和静景各自所写的内容。 (3)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沈德潜
炼字鉴赏
一、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 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 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拟 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 静等表达技巧。)
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
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 间。
高考题举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一 木兰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 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 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春[天注美] 景縠富皱有:层皱次纱感。:此首处先比看喻到水了的东波风纹乍。起,春波绿
高考题举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3)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你一【于青“山认诗答岩松咽中人个为眼案石上”幽评 字这”】的的“静诗?首往“阻日冷孤时为诗往分拦色”寂常什第是用么别,,两的三指是发由字景?“联一请出 于 绘 象“诗两句结低 山 声 (咽眼句诗合”吟 林 绘 意”诗中全“, 幽 色 境诗的最诗冷仿 暗 、 )眼精 “简”。佛 , 精”练诗要呜 似 炼的 。传眼赏说咽乎传山神”析之显神法中。的分声得地的,别一所。阴显流是个谓照冷示泉哪字由在。出,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五陈友冰炼字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因为汉字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炼字往往也是遣词造句,运用字词的功夫。

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

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

宋代范温在《潜溪诗话》专设“炼字”一条,其中谈到:“好句要须好字,如李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见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工在‘压’字。

老杜《画马》诗:‘戏拈秃笔扫骅骝’,初无意于画,偶然天成,工在‘拈’字。

柳涛:‘汲井漱寒齿’,工在‘汲’字。

工部又有所喜之字,如‘修竹不受暑’、‘野航恰受二三人’、‘吹面受和风’、‘轻燕受风斜’,‘受’字皆入妙。

老坡尤爱‘轻燕受风斜’,以谓燕迎风低飞,乍前乍却,非‘受”字不能形容也。

”。

清代贺贻孙在《诗笺》中也指出:“前辈有教人炼字之法,谓如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是炼第三字法;‘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是炼第五字法之类”。

他的结论是“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正因为炼字对诗歌的高下起到如此的作用,所以因此中国古代诗人非常讲究诗歌字句的锤炼,所谓:“吟安一个宇,捻断数茎须”、“吟安五个字,用破一生心”;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诗丽句必为邻”;所谓“一句坐中得,寸心天外来”,“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所谓“险觅天应闷,狂搜海欲枯”;“生应无掇日,死是不吟时”等等。

其实,炼字的作用并不止于诗歌创作方面,他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吕氏春秋·淫辞》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的一件外交官司——空雒之遇。

当时秦、赵两国签订条约,条约中写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炼字”的基本内容:1、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哪几个字比较传神?明确: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悠然见南山”。

用“见”还是用“望”?为什么?明确:“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1、炼形容词。

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这一句中“直”和“圆”分别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直: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又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诗眼是能够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主旨 的字或句。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范式: 1、点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点明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 容。 3、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诗眼· 炼字类之五:统摄全篇型诗眼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 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是“凉”。 凉即冰凉的意思。用“凉”字写床席之月影, 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 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 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 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一个 “凉”字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 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 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点作用


诗眼· 炼字类之五:统摄全篇型诗眼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古诗非常讲究构 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句)就构成了全 诗的线索。抓住这个词(句)命题往往可以 以小见大,检测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
活的闲适自在。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 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 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 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 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论古典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论古典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雨 “ ” 子 。古 人 惯 于 活 用 词 语 , 容 词 、 词 都 可 作 动 肥 梅 形 名 词 , 一 作 就 作 得 鲜 活 生 动 , 之 欲 出 。 想 那 黄 口雏 鸟 从 且 呼 昂首 待 哺 的娇 憨 , 慢 丰 了 一身 羽 毛 , 到 展 翅 离 巢 , 慢 再 不 是 一 天 一 日的时 光 , 待 其 中 亲 鸟 的艰 劳 , 态 种 种 , 更 形 时 日漫 漫 , 后 来 只 得 了 一 个 “ ” , 真 浓 酽 醉 人 。 我 们 到 老 字 当 的思 想 就 在“ ” 中徜 徉 , 留神 便 过 足 了几 月 的时 光 。 老 字 不 又 一 个 雨 “ ” 子 。又 经 了 几 场 雨 呢 ?那 该 是 从 “ 雨 纤 肥 梅 小 纤 风 细 细 ” 到 “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到 “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 拂 , 一 .
造 出 新 的 艺 术 美 感 。 这 种 艺 术 加 工 字 的 方 法 . 称 之 为 炼 字 。 么 炼 字 都 包 括 哪 些 具 体 内容 , 何 体 会 炼 字 的 韵 味 那 如
和 魅 力 呢 ? 本 文 从 这 两 个 方 面进 行 阐 述
“ ” “ ” 诱 惑 , 它放 到 春 天来 了 。风 “ ” 雏 , 老 一 肥 的 把 老 莺
许 多锤 炼语 言 的佳 话 。“ 不 惊 人 死不 休 ” 杜甫 炼 字炼 语 是
句 的 铮 铮 誓 言 :吟 安 一 个 字 . 断 数 茎 须 ” 卢 廷 让 锤 炼 “ 拈 是
语 言 时 的 真 实 写 照 ;求 得 一 字 稳 , 褥 五 更 寒 ” 欧 阳修 “ 耐 是 对 锤炼 语 言 的执 著 ;两句 三 年 得 , 吟 双 泪 流 ” 贾 岛 对 “ 一 是

诗歌鉴赏专题古典诗歌炼字技巧

诗歌鉴赏专题古典诗歌炼字技巧

移家别湖上亭 唐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都说诗中的“系”用得准确传神,请 大家联系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在谁家
《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第四句中的 “落”字作“在”字。你认为是用“落” 字好,还是“在”字好?为什么?
你认为诗中“忽”在表情达意上起 到什么作用?
解题要领:
①体悟重点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②分析修辞手法。 ③借助联想,描述画面。 ④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表达效 果。 ⑤想想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的作用。
诗中三四句原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 开”,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 ,改为“一枝开”,齐己对此佩服不已,尊称郑 谷为“一字师”。请你分析一下,这样改有什么 妙处。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寒食 唐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请你结合全诗分析“满”字在表 情达意上的作用?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诗歌鉴赏专题—— 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
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 (一)炼实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二)炼虚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的炼字(2013-03-02 20:49:53)转载▼分类:学习类标签:文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范文之教案: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

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四、理解炼字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

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

(板书)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

“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

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

(板书)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

《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

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3、名词。

(板书)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在这里就代表了思乡。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数量词。

(板书)数量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

“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

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万百”的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再如乾隆皇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宋人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

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5、虚词(板书)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

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再如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

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五、感受高考: 1、高考考查炼字的题型: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2、具体实践(2010年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010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六、鉴赏思路步骤一:释词义明手法(板书)(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步骤二:描景象、摹情态(板书)(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步骤三:点作用、表感情(板书)(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例如:“映”是动词,映衬的意思,在这里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苹红蓼新绿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对比鲜亮丰富,沉潜不一,冷暖交融的美景。

衬托出作者愉快自由的心境。

例如:“蓑”是蓑衣,草或稻草做的披在身上雨具,长短不齐,名词,在这里用作了量词,写出了两岸绿草的长短参差,绵延润泽。

例如:“红”和“翠”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诗句中用作了名词,指红花和绿叶。

用色彩代替花和叶,就很鲜明形象地写出春天花红柳绿的生机。

例如:“斜”和“叠”用作形容词,斜写出了花的姿态摇曳多姿,叠写出了叶的形态茂盛繁密。

七、课堂练习 1.(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FONT>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2(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

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3(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宋)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

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

答案(1)拟人。

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

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

板书设计炼字古人炼字: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常炼词性:动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数量词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虚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答题思路:释词义明手法描景象摹情态点作用表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