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1-4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全册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的第三章“近代化的探索”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相关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中国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三章内容,详细阐述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探讨其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解析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近代化的探索2. 内容: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近代化的启动及其意义。
分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答案:近代化的启动意味着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同:都是为了推进近代化;异:洋务运动以自强为主,侧重于经济和科技;戊戌变法以变法为主,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为中国的民主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贡献,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近代化探索的后续发展,了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进一步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单元总结5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即 时 巩 固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网络构建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专题归纳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一、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异同点 项目 相 同 点 背景 巴黎公社革命 十月革命
公 社 委 员 会 是 最 高 最高权力机构是全 权力机构, 设法恢复 俄 苏 维 埃 代 表 大 工厂生产, 把工人组 会,没收地主土地, 合成合作社, 努力改 把土地及生产工具 善劳动条件 分给劳动者使用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项目 不 同 点 影响
巴黎公社革命 只 是无产 阶级专 政 的第一次尝试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由空想
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发展历程。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五单元
单 元 总 结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 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 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 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 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 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 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 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 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课件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各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2.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概括历史规律的能力,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近代史部分的资本主义产生与扩张,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重点:古代史、中世纪史、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讲解各章节的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史:四大文明古国、重要历史事件2. 中世纪史:欧洲封建社会、重要历史事件3. 近代史:资本主义产生与扩张、重要历史事件4. 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现代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
(2)分析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3)论述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扩张。
(4)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2. 答案:(1)略。
(2)略。
(3)略。
(4)两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大规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增强学生的历史现场感。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课件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2.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与制度3. 近代西方的崛起与全球影响4.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5.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6.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理解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 掌握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特点,认识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3. 理解近代西方崛起的原因,分析其全球扩张的后果。
4.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理解其中的挑战与困境。
6. 把握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趋势,增强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大文明的交流与互动、中世纪欧洲社会制度、近代西方的全球影响、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
2.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近代西方的崛起、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历史发展。
2. 新课内容:讲解各章节的重点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2.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2)分析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特点及其影响。
(3)论述近代西方的崛起及其全球影响。
(4)探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5)评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
2. 答案:见教材及课堂笔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共24张ppt)

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农 民积极性;
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缓和了民族矛盾;
缩小南北差距,为隋唐统 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民族融合的时代潮流。
任务1-3:阅读教材P22-23, 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P52 的知识,和阅读历史 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变法
时代背景
主要内容
时代影响
√ √ √
G
时间轴
古代 商鞅 孝文帝王安石 张居正 戊戌 变法 改革 变法 改革 变法
近代
清末 民国 新政 改革
当代
完成
社会主义 成就
革命
曲折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制度
建 促 挽危机
封汉 建化
学 披 探转 西 新 民变 法 衣 主制
度
曲完 折善 探制 索度
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任务1-1:阅读教材P22和历史史料,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任务1-4:阅读教材P23和阅读历史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 影响
变法
时代背景
主要内容
时代影响
张居正改革 (明朝)
政治腐败、国库亏空、 土地兼并严重
整肃吏治、裁剪开支
清丈土地、改革税 制
财政收入增加; 封建统治危机缓和。
材料一: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例.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 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言政治腐败 聿, 管监察的不行纠劾…… —— 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 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 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探究: 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 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 (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2 .宗法制
(1)含义:以父系血缘区别亲疏远近和分配权力 的制度。 (2)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
(3)内容:A .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和小宗的关 系。 (4)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 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 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 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 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 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并说明理由
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单元总结6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理性思考】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
发所提出的创造性的独特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它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体现海峡两岸人民的愿望,因而在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发挥着 巨大的作用。
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 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这种 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 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新。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六单元
单 元 总 结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3.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 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 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 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 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 派行政人员驻台。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②建设与完善民主制度。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中 国政府在新时期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b.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c.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 度。 d.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e.党和政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使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得到健全与发展。 f.依法治国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PT

世 纪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大分裂时期
-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279年)国家分裂到统一
年
明、清朝前期(1368—1840年)封建社会晚期
184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 清朝
西周分封制;
6、影响:(一分为二) 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西周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
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7、崩溃:西周(建立)
春秋时(名存实亡)
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周天子该怎么办?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王朝兴衰:汤建 600年左右 殷墟
问题探究2
商朝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生活中的 一切都是天帝安排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 都必须先问问鬼神,这就叫“占卜”。
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分明是政治事件, 但还是通过占卜 ,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 宣称“非敢违卜” ,于是迁都于殷。
刻写在甲骨上的有关这些占卜的事情的 文字,就叫做“卜辞”。而今幸存下来的近 20万片甲骨,几乎全是卜辞。
——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 侯悉至…… 军赋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诸 侯国要提供力役。 请回答: ⑵据材料二、三、四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 些义务?
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 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激 趣 诱 思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一、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措施和特点 1.表现 (1)明朝统治者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 务,直接由皇帝控制。自秦朝以来在我国存在了 1600 多年的 宰相制度和隋唐以来 700 多年历史的三省制度被废除,形成 了中国历史上皇权绝对专制的局面。
第一单元 第4课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2)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 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3.总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最终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 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为近代的民族危机埋下了隐患。
8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 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2.雍正帝设军机处 (1)最初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①机构简单;②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能:跪受笔录,拟写、传达皇帝意旨。 (4)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② 9 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 手中, 君主专制加强,10 □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特别提示】
明太祖废除丞相是由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决定的。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自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 臣专政、巩固统治;但丞相被废除后,缺少了制约君权的机 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的个人素质,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导致社会混乱与政治黑暗。
第一单元 第4课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2.过程 (1)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 2 (2)裁撤□ 中书省 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 对皇帝负责。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3.影响 3 (1)秦以来一直实行的□ 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 4 □ 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2)明朝时期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内阁的地位虽然逐渐上 升,权力越来越大,但最终的决策仍然取决于皇帝。 (3)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 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2.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了前朝的一些措施,又在此 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2)皇权空前强化。体现在废除丞相,设立军机处和实行 文字狱等方面。 (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 反动,反映了我国专制制度逐渐衰落的时代特征。
第一单元 第4课
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相貌,流传下来的版本多达十几种, 上面这两幅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朱元璋画像。据说,围绕 着这两幅画像,曾经死过不少人。朱元璋的相貌,曾经被当 时的人们称颂为龙形凤姿。但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实在是 怪异。当时,为了给朱元璋画标准像,一些功底十分深厚的 画家被召到宫廷。他们兢兢业业,以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专 业水准,一丝不苟地照着皇帝本人的相貌画出(图 1)。结果, 这样的画家都被皇帝砍掉了脑袋。后来,一位聪明人悟出了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例题】 来的影响是(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给中国社会带 )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 中国落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
后的重要原因 A.①④ C.②③④ B.①② D.①②③④
试解:________。(做后再看答案,效果更好。)
典例互动 方法警示探究
自主学习
随堂达标
名师课堂
课后强化作业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课标导航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解析】
本题是一道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题
目。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区分现象和本质。政务中心靠近皇 帝寝宫,有利于及时接受皇帝旨意,处理政务只是表面现象。 政务中心距离皇帝寝宫的距离,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 控制的能力。
【答案】
D
第一单元 第4课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历史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 的根本原因。第三,从阶级本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 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积极方面:①正确。
影响 解题流程:
消极方面:②③④正确。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 D 项。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典例互动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类型一
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例 1】 (2012· 石家庄高一检测)钱穆曾说:“内阁只是 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 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 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 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C.明朝废除丞相制 ) B.元朝设中书省 D.清朝设军机处
解题流程:本题以明代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职能为切入 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关于二 者的职能分工可参见下图: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从上图可以看出,明清两朝极力加强君主专制,内阁和 军机处都是侍从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答案为 C 项。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状元随笔】
如何判断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 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对于这一题型的解法,应注意从以下 几点来掌握。第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原理分析。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革和发展的 根本原因。第二,从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来分析。每一
●内容解读 1.掌握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实质。 2.掌握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影响。 3.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激趣诱思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三、军机处的设立 1.康熙帝加强皇权 (1)背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 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7 (2)措施: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 南书房,挑选翰林院 学士入值,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中央集权 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规律总结】 军机处的特点可归纳为简、速、密三字: “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速”就是办事效率高; “秘”就是军机处地处内廷,受外界干扰少。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名师课堂
第一单元 第4课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参与军国 大事的商讨, 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称为“票 拟”,成为连接皇帝与六部的纽带。
答案:C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类型二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本质表现
【例 2】 (2012· 深圳模拟)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政务中心逐步靠 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2012· 长沙模拟)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 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 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 B.唐代的三省长官 D.清代的军机大臣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一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6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 机构。
第一单元 第4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走出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