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合集下载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官职与称谓
典属国
负责属国的外交事务。
都尉
武官,负责地方治安。
官职与称谓
骑都尉
统领骑兵,隶属于光禄勋。
使者
奉命出使,传递皇帝的命令。
官职与称谓
01
02
03

古代对地位相当的人的尊 称,你可以称这位君的属 国臣子为大夫。
大夫
古代对其他男子的尊称, 你可以称这位大夫为将军。
将军
古代对武将的尊称,你可 以称这位将军为郎中。
古代天文地理知识 天文 01
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天象的重要参照物。
03
02
古代人们通过对天象的观测,推算节气和吉 凶祸福。
04 地理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复杂,有山川、河流、 湖泊等多种地貌。
05
06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 化传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v. 报答。
特殊实词

adj. 稍微。

n. 增加。

v. 离开。
v. 回来。 v. 嫁。
adj. 年长。
还 适

02 重要虚词
之、其、而、以、于、乃等常用虚词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有时也作结构助词“的”。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也用于表示反问、加强语气 等。
被动句
总结词
被动句在《苏武传》中常用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突出主语的被动状态和遭受的 命运。
详细描述
被动句的特点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而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在《苏武传 》中,这种句式常用于描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强调人物的被动状态和不幸。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14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13.1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 通过反复诵读、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 言文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 的韵律和美感 13.2 审美教育 在学习苏武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文言 文的文学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2.2 文化内涵
苏武传所蕴含的忠贞、爱国、忍耐等文化内涵,至今仍对 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与人 格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3.1 苏武的忠诚形象描绘 通过具体的文言描述,如"杖汉节牧羊,卧雪与草",展 现出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忠诚 3.2 文中重要事件及对应文言表述
8
文言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第六章: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应用
7.1 复习文言词汇
通过反复复习苏武传中的文言 词汇,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制作词汇表,列出文 中重要的词汇,并注明其含义
和用法
7.2 练习文言句式
通过练习苏武传中的文言句式, 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 力。可以挑选文中的典型句子, 进行翻译和解析,以加深对句
10
课堂互动与学习反思
第八章:苏武精神的现代价值
9.1 课堂互动
在讲解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9.2 学习反思
学习完苏武传后,学生应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果
5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6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篇寓言式故事,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文学和传统文化领域。

下面将对苏武传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个故事。

一、故事梗概苏武传是关于汉朝末年,一个名叫苏武的大将被匈奴俘虏,并在匈奴王国度过了十多年的苦难生活后,最终成功逃脱,返回中原的故事。

他在匈奴期间始终坚守忠诚,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选择了坚守原则,并通过聪明才智和勇敢的行动最终成功逃脱了匈奴的控制。

苏武传中蕴含了忠诚、智慧和勇敢等重要品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二、知识点解析1.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苏武传中提到了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

匈奴是当时边境上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与汉朝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交战。

匈奴通过掠夺汉朝边境的城镇村庄来获取财富和资源,同时也进行人口控制,努力削弱汉朝的实力。

2. 忠诚与荣辱观念:苏武传中苏武始终坚守忠诚,拒绝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朝廷。

在面临匈奴刑罚和利诱时,苏武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骄傲,执着地坚守自己的原则。

苏武的品质和信念使得他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3. 智慧与计谋:苏武传中展示了苏武的聪明才智和策略思考能力。

他通过巧妙的安排和计谋,成功地逃脱了匈奴的追捕。

他并没有轻易相信匈奴的承诺和诱惑,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4. 勇敢与决心:苏武传中描绘了苏武的勇敢和坚定决心。

无论是在被囚禁的艰难岁月中,还是在逃脱的关键时刻,苏武都展示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勇气。

他用自己的勇敢面对困境,坚定地追求自由与尊严。

5. 忍辱负重与顽强生存:苏武传中揭示了苏武在匈奴期间的忍辱负重与顽强生存的精神。

尽管遭受鞭打和被剥夺自由,苏武仍然坚持忍辱负重,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他也通过耐心等待和自我修炼,成功地度过了长达十多年的困苦生活。

三、故事启示与意义苏武传作为一篇古代寓言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它告诉人们忠诚、智慧和勇敢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德,教育人们要尊重荣辱观念,坚守自己的原则。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苏武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言文作品,其内容讲述了汉朝时期苏武被放逐至北方边境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精炼,是学习文言文的优秀范本。

以下是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文基本句式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相对固定,能够熟悉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常见的文言文基本句式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倒装结构等。

在苏武传中,这些句式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文言文词汇文言文的词汇较为古老独特,学习苏武传可以积累并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比如,“苟”、“乃”、“斩木为兵”等词汇经常出现在苏武传的文本中,通过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

三、文言文修辞手法苏武传中运用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文本更富有表现力,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对苏武传的理解和欣赏。

四、文言文语法特点文言文语法较为独特,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例如,在苏武传中,常见的文言文特有的语法结构有“一……就……”、“既……又……”等。

学习这些语法特点可以增进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五、阅读理解与注释苏武传作为一部经典之作,有许多注释和解读可供参考。

在阅读苏武传时,建议阅读相关的注释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背景、作者的用意以及故事的内涵。

总结:通过学习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同时,苏武传作为一部重要的文言文作品,也值得我们加以阅读与欣赏。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是中国古代名篇,讲述了汉朝时期辽东郡人苏武被匈奴俘虏,并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坚守信念,最终成功逃离匈奴的故事。

这个故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苏武的背景和家庭:苏武出身贫寒,但家境清白,父亲常教诲他要坚守信义,以身作则。

2.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匈奴是古代游牧民族,对汉朝构成了威胁。

为了稳定边疆,汉朝与匈奴进行了外交往来,通过赐给贡品和双方公主的婚姻联姻来维持相对和平。

3.苏武的生活在匈奴:苏武被俘虏后,被迁往匈奴,过上了与汉朝完全不同的游牧生活。

他面临艰苦的环境,但依然坚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4.苏武与匈奴的关系:苏武在匈奴中受到排挤和迫害,有时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然而,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睿智赢得了匈奴的尊重和信任。

5.苏武的忠诚和信念:苏武始终保持对汉朝的忠诚,并且坚守信念,不轻易妥协。

他被迫签署的投降书,却始终没有放弃回信的机会。

6.苏武的坚持:尽管苏武遭受了酷刑,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

他用鲜血签下的汉朝三个字“报国书”成为他坚持的象征。

7.苏武的智慧:苏武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获得匈奴人的尊敬和信任。

他通过驯服野马来打败了匈奴人对他的质疑,使他们对他产生了敬意。

8.苏武的大公无私:苏武不仅将自己的节食贡献给了同被俘虏的人,而且帮助那些饥饿和虚弱的人,显示了他的慷慨和同情心。

9.苏武的逃亡:苏武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计划,成功逃离了匈奴的魔掌。

他踏上了回到汉朝的旅程,并最终成功归国。

10.苏武的影响:苏武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并激励他们坚守信念和勇敢面对困难。

这个故事通过对苏武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苏武传》,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的重要知识。

这个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在道德教育和中国历史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读者可以通过苏武的故事,感受到中国古代人物的智慧和勇气,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班固《苏武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班固《苏武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马雚:通“欢”,欢聚(12)且单于信女女,通“汝”,你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苏武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苏武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汉书•苏武传》的简称,记载了苏武一生的传奇故事。

苏武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无论是忠孝仁义,还是坚贞不渝,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下面就苏武传中的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一、苏武的奋斗经历苏武出身河北涿郡范阳人,早年赴长安学习经学,后进入宫廷任职。

公元前99年,苏武被选派到匈奴作为使者,期间因言辞不合被匈奴俘虏,长期被关押在匈奴属国凉恒(今蒙古国境内)。

苏武在匈奴的19年间,几经磨难,艰难度日。

他忍受着严酷的恶劣环境和残酷的对待,但从未向匈奴投降屈服,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二、苏武的忠诚品德苏武在匈奴的岁月中,忠诚不渝,不愿放弃回归中原的愿望。

他明知自己在匈奴生活悲惨,但他坚信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于国家,对国家的忠诚让他始终保持信仰的心。

他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不为个人私利而背叛国家,这种品德得到了历代人的称道。

三、苏武的坚韧意志苏武在匈奴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始终没有低头,没有放弃。

在匈奴期间,苏武时刻保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国家归属的向往,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令人钦佩。

即使在匈奴时期,他仍然保持着读书写字的习惯,培养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四、苏武的归国壮举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得以脱离匈奴的囚禁,回到中原。

他身受重伤,但依然坚定地回到了家乡,成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苏武的归国壮举展现了中国古代忠诚和坚贞不渝的精神,也给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五、苏武的影响苏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忠诚、坚韧和坚贞不渝的品格深受后人的尊敬和敬仰。

众多文学作品、戏剧、诗歌等都以苏武为主题,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苏武的传奇故事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六、苏武传与中国传统文化苏武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其中包括对家国情怀的忠诚、对品德修养的追求、对磨难与坚持的思考等。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经典传记,记载了苏武在匈奴的艰难经历和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以下为大家归纳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及作品《苏武传》出自班固所著的《汉书》。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体裁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苏武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差不多,等同)(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出使)(2)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派遣)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动手)③恐前语发(被揭发)4、词类活用(1)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2)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5)诚甘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三、特殊句式1、倒装句(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蛮夷为降虏”)2、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2)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四、文章内容1、出使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节,被派遣出使匈奴,以维护两国的和平。

2、被扣匈奴苏武等人到达匈奴后,副使张胜与匈奴的缑王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事情败露。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苏武传》是《汉书》中的名篇,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坚守气节、不辱使命的事迹。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班固(32 年—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班固在父亲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2、《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间 230 年的历史。

二、字音字形1、阏氏(yān zhī)2、煴(yūn)火3、啮(niè)雪4、旃(zhān)毛5、羝(dī)乳6、廪(lǐn)食7、节旄(máo)8、弋(yì)射三、重点实词1、稍迁:逐渐升迁。

2、数:屡次。

3、使:派遣。

4、嘉:赞许。

5、阴:暗中。

6、候:侦察。

7、幸:希望。

8、赂:赠送礼物。

9、发:发动,派遣。

10、当:判处。

11、相坐:相连坐(治罪)。

12、素厚:一向交好。

13、弥山:满山。

14、论:判罪。

15、白:禀告。

四、重点虚词1、以(1)少以父任:因为,介词。

(2)以货物与常:把,介词。

2、为(1)兄弟并为郎:担任,动词。

(2)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替,给,介词。

3、因(1)因厚赂单于:趁机,介词。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趁,介词。

4、乃(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于是,就,副词。

(2)乃幽武置大窖中:于是,就,副词。

五、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单于壮其节:认为……壮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动词的使动用法。

(2)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反欲斗两主:使……争斗,动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作动词(1)天雨雪:下雪,名词作动词。

(2)羝乳乃得归:生子,名词作动词。

4、名词作状语(1)杖汉节牧羊:拄着,名词作状语。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经典传记,生动地描绘了苏武在匈奴历经艰辛却坚守气节的故事。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及作品《苏武传》出自班固所著的《汉书》。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间 229 年的历史。

2、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的一种史书体例。

“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

二、字音字形1、重点字音栘(yí)中厩(jiù)监且(jū)鞮(dī)侯单(chán)于缑(gōu)王昆(hún)邪(yé)王阏(yān)氏(zhī)旃(zhān)毛羝(dī)乳廪(lǐn)食劾(hé)大不敬斧钺(yuè)汤镬(huò)2、重点字形啮(niè)雪牧羝(dī)纺缴(zhuó)节旄(máo)马畜(xù)秩訾(zī)三、重点实词1、稍迁:渐渐升迁。

2、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

3、武帝嘉其义:赞许。

4、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

5、私候胜曰:拜访。

6、虞常生得:被活捉。

7、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审理。

8、拥众数万:拥有。

9、武复穷厄:困窘。

四、重点虚词1、以(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身份)(3)何面目以归汉(连词,相当于“而”)2、为(1)兄弟并为郎(动词,担任)(2)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介词,替)(3)凿地为坎(动词,作为)五、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认为……壮烈。

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

4、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

六、特殊句式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留在汉者”作“匈奴使”的定语)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于蛮夷”作状语后置)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何以”应为“以何”,“汝为见”应为“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谁为”应为“为谁”)七、内容理解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汉朝与匈奴之间长期处于战争与和亲交替的状态。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苏武传》是《汉书》中的名篇,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守气节,最终得以归汉的事迹。

以下是对《苏武传》知识点的整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苏武传》出自班固所著的《汉书》。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著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体裁《苏武传》是一篇人物传记。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差不多(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出使(2)发①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②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3)引①虞常果引张胜招供②引佩刀自刺拔出4、词类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用作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用作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用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三、特殊句式1、倒装句(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蛮夷为降虏”2、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2)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四、文章内容理解1、苏武形象苏武是一个忠君爱国、坚守气节、坚韧不拔的人物形象。

他在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始终手持汉节,不向匈奴屈服,表现出对汉朝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2、情节梳理文章主要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单于多方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不屈服,最后被流放北海牧羊,最终得以归汉的故事。

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

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

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

这篇文章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马雚:通“欢”,欢聚(12)且单于信女女,通“汝”,你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三、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苏武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之一,讲述了东汉时期名将苏武忍受着匈奴的折磨和磨难,坚守信义,最终成功归国的故事。

此传记体文学作品,既具有历史性又寓意深远。

以下将对苏武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背景介绍苏武传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匈奴与汉朝交往密切,两国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匈奴王公都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经常派遣人员到汉朝做人质,牵制汉朝的行动。

苏武传中的苏武便是被作为人质送到匈奴的。

二、苏武的坚守1. 忍受折磨:在匈奴期间,苏武遭受了极大的折磨,但他始终坚持以忍耐和毅力面对困难,始终保持了高尚的品质。

2. 拒绝效忠:苏武始终拒绝接受匈奴王公的好处,并坚决不为匈奴效忠,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忠诚之情。

三、苏武的智慧和勇敢1. 赢得匈奴之信任:苏武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驯服一匹野马,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和信任,改变了他的囚禁状况,并在匈奴国中崭露头角。

2. 收集情报:苏武利用在匈奴期间的经历,积极地收集情报,为日后归国做好准备。

四、苏武的归国之路1. 求情:自知匈奴国中情势越来越危险,苏武决定写信给汉朝向皇帝求情,请求归国。

2. 筹谋逃跑:得知回信需要三年,苏武开始筹谋逃跑,并成功逃离匈奴境地,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3. 穿越草原:苏武通过穿越草原的艰难旅程,克服了种种困难和危险,成功返回汉朝的领地。

五、苏武传的意义和影响1.人格魅力:苏武传生动展示了苏武坚强的意志力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2.国家气节:苏武传中的苏武始终保持对祖国忠诚,不屈服于外族势力,体现了民族气节和民族自尊。

3.文学艺术:苏武传以其精彩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苏武传是一部描绘苏武坚忍不拔和勇敢无畏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忍耐、坚韧和为国家效忠的精神。

这些品质不仅在古代具有意义,而且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出自《汉书》。

这篇文章详细地记述了苏武在匈奴的遭遇以及他坚守气节、始终不屈的事迹。

以下为大家整理相关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班固(公元 32 年—公元 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班固在父亲和伯父的影响下,九岁便能文诵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2、《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差不多(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长辈,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出使(2)引①虞常果引张胜招供②引佩刀自刺拔(3)因①因厚赂单于趁机②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凭借(4)以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因为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在……时候4、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3)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4)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5)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三、特殊句式1、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2)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2、宾语前置(1)何以汝为见(“何以”应为“以何”)(2)子卿尚复谁为乎(“谁为”应为“为谁”)3、定语后置(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留在汉者”为后置定语)4、状语后置(1)为降虏于蛮夷(“于蛮夷”为后置状语)四、内容理解1、文章结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 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 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 通“弆”,收藏。
4.请毕今日之驩
驩 通“欢”,欢聚。
5.信义安所见乎
见 通“现”,表现。
9.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栽培、提拔。
10.武等实在 古:确实存在。
今:业绩。 今:诚实、老实。
谢谢大家聆听!!!
18
一、意动
三、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 壮:adj的意动,以……为壮,
对……感到钦佩。
2.诚甘乐之
乐:adj的意动,以……为乐。
二、名词作动词
1.天雨雪
雨, n-v,下
2.羝乳乃得归
乳, n-v,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 n-v,拄着
4.惠等哭,舆归营 舆, n-v,抬,用车子抬
5..武能网纺繳,檠弓弩
以何见汝为 为谁 以何
信义见安所乎?
五、一词多义
1.因厚赂单于/ 欲因此时降武 趁机
因 2.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通过,经由
3.因泣下霑衿
于是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凭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凭借(以)……身份
3.恐前

5.蹈其背以出血
来,表目的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在……时候
网, n-v,结网; 檠, n-v,用檠矫正弓弩
三、使动
1. 欲因此时降武 2. 王必欲降武 3. 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 6.何久自苦如此
膏,使动,使……肥沃。 斗,使动,使……争斗。 苦,使动,使……受苦。
7.屈节辱命,虽生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知识点总结一:[苏武传知识点]必修4《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积累《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二、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

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

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

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三、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通“沾”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四、特殊句式1、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

《苏武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

《苏武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教师版)班级:姓名:一、课文挖空翻译武,字子卿。

少以(因为)父任,兄弟并为(一起担任)郎(侍从官)。

稍(渐渐)迁(升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讨伐)胡,数(多次,屡次)通使(派遣使者往来)相窥观(相互窥探观察)。

匈奴留(扣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来)相当(相抵)。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袭击)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长辈)也。

”尽(全部)归(使……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赞许)其义(义举),乃遣(派)武以(凭借)中郎将使持(持着)节(旄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因(趁机)厚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回报)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临时充当)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起)。

既至(已经到达)匈奴,置(备办)币(财物)遗(赠送)单于。

单于益(更加)骄(倨傲),非汉所望(期望)也。

方(正,刚)欲发使送(派送)武等,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姐姐)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没)胡中。

及(以及)卫律所将(带领)降者,阴(暗地里)相与(互相)谋劫(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一向)与副张胜相知(有交情),私候(私自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很)怨(怨恨)卫律,常能为(替)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得到)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财物)与(给)常。

后月余(一个多月后),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起义),其一人夜(在夜里)亡(逃跑),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单于使(派)卫律治(审理)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之前的话)发(暴露),以(把)状(情况)语(告诉)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牵连)我。

见(受到)犯(侮辱)乃(才)死,重(更加)负(辜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苏武传》是西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汉使苏武在北匈奴牧羊十九年,坚守节操,不屈不挠,最终返回汉朝的感人事迹。

以下是《苏武传》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一、人物介绍1. 苏武:汉使苏武是本文的主人公,他忠诚于汉朝,不畏艰险,在北匈奴牧羊十九年,始终保持节操。

2. 卫律:匈奴的右谷王,他曾试图诱降苏武,但未能成功。

3. 李陵:原为汉朝将领,后降匈奴。

他曾与苏武交谈,试图说服苏武归降,但苏武坚决拒绝。

二、故事梗概1. 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谁知适逢匈奴内乱,苏武被扣留。

2. 匈奴贵族卫律试图诱降苏武,但苏武坚决拒绝,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

3. 在北海牧羊期间,苏武历经艰辛,但始终坚守节操,不屈不挠。

4. 十九年后,匈奴国内局势稳定,汉朝与匈奴和亲,苏武终于回到了汉朝。

5. 苏武回到汉朝后,受到皇帝的嘉奖,被封为列侯,官至太傅。

三、知识点归纳1. 苏武的忠诚与节操:苏武在北匈奴牧羊十九年,始终坚守节操,不屈不挠,体现了他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崇高精神。

2. 匈奴的内乱与和亲:匈奴在苏武被扣留期间发生内乱,后来汉朝与匈奴和亲,为苏武的回国创造了条件。

3. 苏武与卫律、李陵的关系:苏武在面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时,均能坚守节操,表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忠诚精神。

4. 苏武的回国及其影响:苏武回国后,受到皇帝的嘉奖,被封为列侯,官至太傅,成为了汉朝的功臣。

他的事迹激励了后世许多忠诚于国家、民族的人。

四、篇目特点1. 人物塑造:通过对苏武的形象刻画,展现了他的忠诚、坚定和勇敢品质。

2. 情节安排:以苏武的回国为主线,穿插了他的牧羊经历和与卫律、李陵的交往,使故事富有波澜。

3. 历史价值:本文是研究汉朝与匈奴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4. 文学成就:《苏武传》以其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了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佳作。

总结:《苏武传》讲述了苏武在北匈奴牧羊十九年,坚守节操,不屈不挠,最终返回汉朝的感人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文学习主要包括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另外还有文学常识和作文素材。

以《苏武传》为例:
一、作家作品
1、选自《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

《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

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

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古义:正遇上。

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

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5、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派遣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劫持阏氏归汗的事。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6、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7、见
(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
(2)何以女为见见:看见
8、及
(1)及卫律所将降者及:以及
(2)此必及我及:连累
(3)及还,须发尽白及:等到
9、会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正遇上
(2)会论虞常会:会同,一起
(3)会武等至匈奴会:恰逢
10、得
(1)虞常生得得:抓住
(2)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得:能
11、如
(1)事如此,此必及我如:到
(2)如惠语以让单于如:按照
12、为
(1)兄弟并为郎担任
(2)汝为人臣子作为
(3)匈奴以为神看作,当做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替
13、因
(1)君因我降
(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14、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通“已”,已经)四、词类活用
1、名词做动词
(1)天雨雪雨:落下。

(2)羝乳乃得归乳:生育。

(3)杖汉节牧羊杖:拄着。

(4)空以身膏草野膏:滋润
(5)以状语武语:告诉
2、名词做状语
(1)惠等哭,舆归营用车子。

(2)剑斩虞常已用剑
(3)得夜见汉使在夜里
(4)其一人夜亡在夜里
(5)朝夕遣人候问武在早上和晚上
3、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以……为壮
4、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9)宜皆降之使……投降
五、句式
1、判断句
(1)“……也”式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者,……也”式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非”字句
非汉所望也。

2、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无标志的被动句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A、何以女为见?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引佩刀自刺.
E、子卿尚复谁为乎
(2)介词结构后置
为降虏于蛮夷
(3)定语后置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六、文学常识
官职的任免升降
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

译为“授……官职”。

如:于是辞相印不拜。

2、除。

拜官授职。

如:予除右臣相兼枢密使。

(举、辟、授)
3、擢。

提升官职。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A、升级:迁生、迁授、迁叙
(调、徙、转、改、放、出)
B、降级:迁削、迁谪、左迁。

平级转调:转迁、迁官、迁调。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黜。

与“罢、免、夺”就是免去官职。

7、去。

解除职务
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七、课文分析
1、本文主要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拘后,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颂扬了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2、写作特点
A、善用对照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急功近利贪生怯死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重名节视死如归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自我炫耀,色厉内荏,恬不知耻
苏武:为国效命,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忠心赤胆,大义凛然
B、通过对苏武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C、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苏武的形象
八、素材积累及运用
(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运用话题:爱国精神、守节不移、面对艰难
精彩运用:于是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
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