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14小蜗牛教学反思1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说课稿一、课文背景本课《小蜗牛》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小蜗牛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微小生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蜗牛》,使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小细节发现大道理。
3.情感目标:通过情感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保护小动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中的细节,思考蜗牛的生存状态及我们应该对待小生物的态度。
四、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概述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小蜗牛在雨后出现在屋檐上,孩子们都很惊讶,但他们也很快将它送到草地上去。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特点,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2. 内容分析•通过描述蜗牛的行走方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通过故事中孩子们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关爱小生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解法:通过师生互动,讲解蜗牛的特点和故事中孩子们的行为。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蜗牛的生活习性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小生命。
3.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蜗牛。
六、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展示:展示蜗牛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认识蜗牛。
3.分段讲解:分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蜗牛的生活习性。
5.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堂反馈与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展示对蜗牛的理解和态度,从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小生物。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小动物还存在一些陌生和陌视的态度,下次可以结合更多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关爱自然界的生灵,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14.小蜗牛 教案与反思(先学后教)
14 小蜗牛教学目标:1.对照图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2.理解课文,懂得做事要善于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
(难点))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对照图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2.理解课文,懂得做事要善于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
(难点)板题、示标。
直接导入,板书小蜗牛过渡语:心中有目标,学习才高效,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教师读学习目标,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三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认真读课文,2分钟后比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好,时间到,停。
我们来进行比赛。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读的真棒,通过刚才的比赛,想必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过渡语:请大家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思考题,师读:1.“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蜗牛家离小树林远吗?2.“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春天,蜗牛妈妈交给小蜗牛什么任务?3.“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夏天,蜗牛妈妈交给小蜗牛什么任务?师:好,我们的比赛要开始了,先看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总结答案。
1.“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蜗牛家离小树林远吗?“旁边”说明了蜗牛的家离小树林并不远。
2.“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春天,蜗牛妈妈交给小蜗牛什么任务?小树发芽是春天的特征。
蜗牛妈妈交给小蜗牛的任务是到树林里去玩,顺便看看小树发芽。
3.“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夏天,蜗牛妈妈交给小蜗牛什么任务?蜗牛妈妈交给小蜗牛的任务是摘几颗草莓回来教师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做事情要抓住时机,不要像蜗牛那样。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已经被这个小故事吸引,被蜗牛妈妈的爱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吸引。
尽管小蜗牛一次次空手而归,但学生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第【2】篇〗《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14 小蜗牛【教学分析】《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但有毅力、有恒心。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这个故事是本册书中首篇去掉拼音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来自主识字、阅读。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以“猜”为主线,贯穿全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图来读文并随文识字,以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本次教学设计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3. 在图画的帮助下进行猜字练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4.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尝试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5.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词卡片、绘本《犟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蜗牛图)猜图,师问:这是什么呀?(蜗牛)引出老师给学生讲有关小蜗牛的故事。
2.师讲述《小蜗牛》的故事。
3.导入新课,学生书空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贴蜗牛图,提示学生根据图可以认识词语“蜗牛”)二、新授:图文结合,随文识字,借助插图朗读课文(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与前面文章不同;师:孩子们,打开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前面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呀?(预设:拼音宝宝不见了,这篇课文的插图好多)2. 让学生借助图,尝试自己自由读课文师:是呀,拼音宝宝不见了,怎么办呢?没关系,刚刚你们不是说课文里还有很多插图吗?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插图来读读课文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前解析】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通过小蜗牛三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关注朗读: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感觉。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蜗牛妈妈或小蜗牛,分角色来进行对话。
关注连环画课文学习方法: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篇连环画课文,四幅插图对应课文中春夏秋冬文字,形成时间推演的连环内容。
教学中结合课后题,鼓励学生借助图画信息进行猜读,同时运用以前学习的形声字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利用课文反复结构进行猜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不宜布置预习,尤其避免一上来就是老师的范读或播放录音。
关注科普常识:本文理解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于蜗牛爬行速度的认知,影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或者视频扩展有关蜗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蜗牛以及其行动方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也可向学生推荐《动物百科全书》,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动物,关注自然。
关注识字与写字:本课没有全文注音,教学中要突显教材编排意图,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大胆猜读。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要适当提示合体字部件之间的关系,引动学生初步认识写合体字要左右、上下、里外相互协调。
【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蜗牛》(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识读和书写生字词“一只、蜗牛”。
2.能根据图片及相关提示,理解课文大意。
3.能流畅朗读课文。
4.能简单运用所学生字词,表述蜗牛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一只、蜗牛”。
2.理解课文大意。
3.流畅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如何简单运用所学生字词,表述蜗牛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一只”和“蜗牛”,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读音与书写方法。
同时,带着学生初步了解“蜗牛”属于什么动物。
2. 预读课文教师出示图片,并简单描述图片中蜗牛的特点和特征。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所知道的蜗牛特征,进行讨论。
3. 阅读课文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逐句讲解课文内容。
4. 听说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并描绘对方的手、脚、头等部位的大小和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描述身体特征的词汇。
5. 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了解,寻找其他小动物,描述它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画,直观明了的带领学生从生字卡片到课文中学习了“一只、蜗牛”这两个生字,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能简单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通过课前启动和课后延伸,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本节课的听说练习环节也使学生通过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描述,达到了教学目标。
《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蜗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围绕着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小蜗牛》这一课文的教学反思展开。
首先,教师在教学准备方面做了充分的工作。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明确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情感体验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这些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阅读课文《小蜗牛》之前,教师通过展示蜗牛的图片和描述蜗牛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蜗牛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课文阅读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团体讨论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教师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也做得较好。
课前,教师准备了相应的教学物品,确保了教学进行的顺利。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又秩序井然。
同时,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
虽然在团体讨论环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观点,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还不够深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
另外,教师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也需要不断改进。
在课堂上,教师虽然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但有时未能将时间把握得很好,导致活动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更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活动设计,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此外,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也需要更加全面客观。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但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其他方面评价较少。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1《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
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
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平静、悠闲的气氛。
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幼儿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文字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幼儿一目了然。
可能有的老师认为有教字痕迹,但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好词好句应该有意识的渗透一下,积累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幼儿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二、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很好,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幼儿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
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通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额特征和变化。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2在故事《小蜗牛》中,小蜗牛爬呀,爬呀发现一个季节向另一个季节转变,目的在于介绍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和四季的典型特征,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
《小蜗牛》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小蜗牛》教学反思〔精选15篇〕篇1:《小蜗牛》教学反思优点之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穿插、浸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进步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那么,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进步了学习效率。
缺乏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拟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整改措施:利用午自习补救一下,让学生的模拟练习对话,更完好,说的更充分些。
篇2:《小蜗牛》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中运用夸大幽默的手法来描绘故事的开展。
活动中正是通过慢吞吞的小蜗牛,以它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
小蜗牛在来来去去小树林和家的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
在充满兴趣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夏秋冬时刻变化着的小树林。
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对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那我们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1.我运用图谱文字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幼儿一目了然。
在活动中故事的好词好句应该有意识的浸透一下,积累幼儿的词汇量,开展幼儿的语言才能,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2.幼儿表现还可以,思维活泼,能感受到幼儿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
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特征和变化。
这才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真的给幼儿自由,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呢!而我们真正做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呢?我们做不到啊?可是我们试着要去做?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一堂课上完,有成功之处,也有遗憾的地方,现将个人的几点思考写下来与大家分享:1、《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从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一.教学效果: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本课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赏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丽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时“哇!一哇!一”地惊叫起来。
学生参与的激情被激发了。
2.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二.成功之处:1.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对四个小动物在雪地上如何画画,怎么画一目了然。
2.在理解第四句时结合图片理解了小画家的画与自然界里的一些景物是多么相象,然后结合四个小动物,反复诵读这句话。
3.准备了贴图,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脚印对应到相应的动物上。
再次检验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4.采取看图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快速记忆。
本节课开课环节创设了如下情境:用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句话。
这让学生们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上,我尽量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看了课文视频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读,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不足之处:1.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适时地向学生抛出便于讨论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议一议中统一思路,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14.小蜗牛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14.小蜗牛(部编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住、房”等14个生字,会写“吗、吧”等3个字,认识“、”和“?”两种标点符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问答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问答的乐趣。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蜗牛的品质。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答案。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歌曲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小蜗牛的世界。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体会问答的乐趣。
(5)深入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蜗牛的品质。
(6)巩固拓展进行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并进行拓展阅读。
(7)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蜗牛的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1)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朗读和深入理解,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感悟了蜗牛的品质。
2.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巩固拓展环节时间较短。
(2)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3. 改进措施(1)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进行。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一、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
这种不断复现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思路教材编选这篇课文,除了想要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来训练孩子们朗读、帮助孩子们识字写字。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发挥这篇短文作为教材的作用,将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理解内容、积累语言、获得语感,在朗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五、教学策略教法:听读看图想象随文识字情境教学。
学法: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游戏互动。
六、教学设计(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教材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其中《小蜗牛》是其中的一篇课文。
讲述了小蜗牛在雨中漫步的故事,描写了小蜗牛慢悠悠地爬行的情景,通过对小蜗牛的描述,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小生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2. 教材特点•体裁简单:本文以散文形式呈现,篇幅不长,适合小学生阅读。
•描述生动:通过生动的描写,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赏析性强:小蜗牛的形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但在文字描写中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小蜗牛》的内容、情节和故事主旨。
•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与特点。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美文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小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细微的美好,学会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点滴。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小蜗牛的情感变化。
•培养学生对小生命的细腻感受与情感体验。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小蜗牛的行为和情感中领悟故事的主旨。
•通过文字描写,培养学生对微小生物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1. Warm-up•师生互动:与学生分享和讨论下雨天的感受,引出下雨天的不同景象。
2. Presentation•教师阐述《小蜗牛》的背景,简要介绍小蜗牛的主要特点和故事情节。
•逐段讲解课文内容,注重生动形象描写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 Practice•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小蜗牛》,注重情感抒发和语音语调。
•指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故事情节和内涵的理解。
4. Production•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以小蜗牛为主题,写一段短文,表达对小蜗牛的理解和敬佩。
五、板书设计•《小蜗牛》•慢悠悠的蜗牛•小生命的魅力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小蜗牛的形象,感受到小生命的可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蜗牛》说课稿(通用10篇)
《小蜗牛》说课稿《小蜗牛》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蜗牛》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蜗牛》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解析《小蜗牛》是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4课。
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小蜗牛和它妈妈之间的对话,生动鲜活展现了四季的不同特点。
部编本教材强调阅读与语言积累。
一年级教材的编写也遵循着这一特点。
《小蜗牛》这篇课文的特色鲜明:首先是篇幅特别长,是其他课文的两到三倍。
其次,教材只给难字注拼音,每两个自然段对应一幅季节分明的插画。
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借助图画,习得识字方法,积累语言经验。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性,很容易对新鲜的,活动的事物产生兴趣。
思维方式以形象,直观为主。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王字旁。
会写“对”“妈”两个字。
2、借助图画认识“发芽”“草莓”“蘑菇”“雪”等难字,学习看图识字的方法,进而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通过听故事、读故事积累课文语言,并练习用课文中的语言讲故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读懂课文,认识生字。
2、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故事中的“反复”表达。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启发性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本节课我将采用看图识字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学法与教学相应,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质疑,探索,感悟,朗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一)教、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卡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课反省
《小蜗牛》教课反省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干练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风趣的手法来描绘故事的发展。
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时的特点。
经过小蜗牛不胜其烦的爬行,
让学生感觉到了小蜗牛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酣畅淋漓。
但关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觉到,用如何的形式能让他们耳濡目染地感觉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洋溢着沉静、安闲的氛围。
正是这样的一个情形使学生愿意有兴趣聆
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联合的形式向学生体现了四时的特点和循环性,学生了如指掌。
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 “光溜溜”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说提高,学生再次碰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找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很好,思想活跃,能感觉到学生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
只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觉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觉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经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经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觉到了四时额特点和变化。
这才是故事的中心所在,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能否真的给孩子自由,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呢!
而我们能否真实做到一个指引者、参加者呢?
1 / 1。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教研记录教学反思两篇第一篇:《小蜗牛》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课本上唯一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文章,而且课文较长,学生读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对于学生来说有吸引力的,学生乐于去读!本节课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追问对小蜗牛的了解,学生说出蜗牛爬得慢的特点,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阅读,不难发现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还有第7、8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复述课文。
通过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齐读,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找,读中悟,既把四季中小树的变化找出来,又读了课文。
我一边板书四季的变化,春天:小树发芽了;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地上长着许多草莓;秋天,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冬天,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一边让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来复述每一段的内容。
因为本节课重复性的语言较多,所以学生应该是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
本课的另外一个重点是能借助图画插图,猜一猜不认识的生字。
这也是课后练习2的要求。
学生在读的过程,确实是遇到了难处,比如“草莓”,我提示:你能看看插图再来认一认吗?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莓”下面是“每天”的“每”,我再看看插图,就知道他的读音了。
是呀,这样的探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第二篇:《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变化及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教学时我们要以图画为抓手,鼓励学生大胆猜读并借助图画读懂课文,了解四季的变化。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一、多种方式识字。
借助图画大胆猜读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课始,我首先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然后出示小蜗牛的图片,学生看图识字、看图猜字,认识“蜗”。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描述《小蜗牛》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文以小蜗牛的生活为主题,通过描述小蜗牛的自然习性和努力向前的精神,引导学生懂得努力、坚持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奋努力的精神。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珍惜每一个细节,激发学生勇于追求梦想的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导入:通过图片或教具展示蜗牛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以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3.朗读: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
4.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5.表演: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反馣与改进1.教学反思:–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缺乏兴趣,导致课堂氛围稍显冷淡。
–学生对课文情节理解不深。
部分学生对小蜗牛的顽强精神理解不够,缺乏深入探讨。
2.改进措施:–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小蜗牛》教学的反思与总结,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的文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14 小蜗牛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小蜗牛》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
在写字环节中,本课4个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首先学生观察字形“对”“妈”是左右结构,偏旁相让后字形的变化,师相机板书,学生再练写,效果显著。
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
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借着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本课两个主人公:“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男女生分角色扮演,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感受。
比如“已经”一词,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语速慢一点,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在朗读中就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亲切温和慈爱的蜗牛妈妈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
3.理解运用。
小蜗牛爬行速度慢,很多学生对小蜗牛完全不熟悉,不知道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特别慢的动物,因此,课上用图片和视频补充蜗牛的行动方式,从而扫清这个潜在的认知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
在写字环节中,本课4个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首先学生观察字形“对”“妈”是左右结构,偏旁相让后字形的变化,师相机板书,学生再练写,效果显著。
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 朗读指导。
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借着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本课两个主人公:“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男女生分角色扮演,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感受。
比如“已经”一词,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语速慢一点,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在朗读中就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亲切温和慈爱的蜗牛妈妈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
3. 理解运用。
小蜗牛爬行速度慢,很多学生对小蜗牛完全不熟悉,不知道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特别慢的动物,因此,课上用图片和视频补充蜗牛的行动方式,从而扫清这个潜在的认知难点。
4. 课后练习。
学生弄清了四季代表的事物,尤其是树叶的变化。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然的好习惯。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识字时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了解小蜗牛和蜗牛妈妈不同身份不同特点以及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2.《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读写不分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说一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
有一些遗憾: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学生朗读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先自己读一遍,不会的字做标注,可询问老师和组内同学解决并给不会的字注上拼音,由于学生刚接触,因此教师给予越详细的指导教学效率越高。
课上,指导不够细致,需要改正,备学情还需想全面一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对学生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做详细指导
——先自己拼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可询问父母解决并标注拼音,读熟。
能组词两个,用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小蜗牛爬行方式”,先讲给同桌听,然后再课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