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正式版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概述自然火灾是指在没有人类干预且不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包括林火、草原火、沙漠火等。
自然火灾给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需要制定一套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来应对自然火灾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是指通过人工或者自动化的方式对自然环境中的火险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为防范火灾提供依据。
预测和预报自然灾害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气象、地质、水文、森林、草原、气象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和数据资源,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和经验知识,对自然灾害发展趋势和程度进行推算和预测。
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方面,以下几方面需要考虑:•提高预测精度和时效性;•优化观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加强预测预报技术的信息化建设。
自然火灾检测自然火灾检测是指采用各种手段对于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火灾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火灾检测主要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快速收集、预处理、分析、传输和展示。
在自然火灾检测方面,以下几方面需要考虑:•提高自然灾害检测的覆盖率和时效性;•加强遥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自然灾害检测信息的共享和发布。
自然火灾分析自然火灾分析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火灾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
自然火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火灾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原因的分析;•火灾发展过程的动态监测分析;•火灾对生态环境、人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
在自然火灾分析方面,以下几方面需要考虑:•建立统一的自然火灾事件数据库;•优化自然灾害事件分析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自然灾害事件数据的可视化和可透明化。
自然火灾处理自然火灾处理是指对火灾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包括应急救援、火灾扑灭和灾后恢复等环节。
自然火灾处理主要涉及应急指挥、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规划,加强协作和配合。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煤矿,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八)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煤矿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
(九)回采、掘进工作面出现温度和一氧化碳超过规定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用均压通风、调节风压等措施,但要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做好调压后有关参数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包括调压后的风量、风压、漏风、气样分析等。
(十)防火密闭以内的气体、温度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十一)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一氧化碳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
(十二)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CO、C02、CH4、02等气体成份,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燃征兆。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2篇)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由通风科负责每月对全矿的总回风道、采区回风道进行一次详细的自然发火征兆观察,从大范围上分析井下有无自燃发火。
2.通风科每周对井下采煤面的上隅角、•回风巷和采空区回风密闭及其它可能发热的地点进行一次全面观测。
观测的参数包括:现场的气体成份(CH4、C02、C0、02)、气温、水温、其他火灾征兆等;在防火墙封闭时间长,温度异常和有自燃倾向的区域内的回风风流中要安设CO传感器,CO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20ppm。
3.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次,并每7天取样一次送具有国家资质化验室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
同时,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
4、加强地面集中抽放系统抽放管道和井下移动抽放系统抽放管中CO的检测,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井下各抽放地点,每月抽取一次气样送具有国家资质化验室进行化验,发现有CO浓度持续升高或其它发火征兆时,取样化验周期缩短为每周一次。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⑴.巷道中出现雾气或挂汗(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出现的雾气除处)。
⑵.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⑶.从煤炭发热或自然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⑷.空气中有害气体(如C0、C02等)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2)井下自然发火是指在煤矿、金属矿井等地下矿井中,由于矿石自燃等原因引发的火灾。
由于地下环境封闭、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自然发火,火势迅速蔓延,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设施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提前预警和控制井下自然发火,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个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的框架,以便更好地应对井下自然发火的挑战。
一、制定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的目的和意义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提前预警和控制井下自然发火,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设施的完好。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720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用版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用版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 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防治自燃发火管理制度范本
防治自燃发火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有自燃发火风险的区域和场所。
三、职责1. 本单位全体员工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自燃发火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 负责自燃发火事务的部门和人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并负责协调和推进实施。
3. 相关部门对自燃发火风险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整改不合格项。
4. 所有员工应参加自燃发火事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自救逃生能力和火灾应急处理水平。
四、自燃发火风险辨识和评估1. 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和物料特性,对可能存在的自燃发火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 自燃发火风险评估应包括可能引发自燃发火的物料、设备和工艺环节,评估其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五、自燃发火风险预防管理措施1. 储存区域和设备(1)储存区域内应根据物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分类,并设置相应的防火区域。
(2)储存液体物料或易燃易爆物料的容器和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状态。
(3)储存区域的照明和通风设备应正常使用和维护,防止积尘和堵塞。
2. 清洁和维护(1)定期对储存区域、设备和通道进行清洁和维护,清除积尘和杂物。
(2)定期清理场所周围的可燃物和杂草,确保场所周围的通风和消防通道畅通。
3. 进出货物管理(1)进货物料应核实相关报告,确保物料的种类和数量与报告一致。
(2)出货物料应进行分类处理,并确保物料的包装完好。
4. 检修与维护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应按规定操作,并及时处置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短路和漏电等问题。
5. 人员培训所有员工应参加自燃发火事故预防知识培训,了解预防措施和自救逃生常识,提高火灾应急处理水平。
6. 应急预案制定自燃发火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报警、疏散、扑救、调度等应急措施,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置火灾事故。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范文(二篇)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范文一、概述井下自然发火是煤矿井下重大安全隐患之一,为了保障矿工安全,减少矿井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制定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以科学预测和有效预报井下自然发火事件,保障矿工安全。
二、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重要性井下自然发火是矿山井下常见的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预测和预报,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矿井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矿工的安全。
三、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方法为了科学准确地进行井下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应采取以下方法:1. 采集井下数据: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采集井下的温度、氧浓度、甲烷浓度等相关数据,并建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井下情况。
2. 分析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比对,发现异常情况。
3. 建立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井下自然发火的预测模型,通过数据模拟和统计推断,预测可能发生自然发火的矿井区域。
4. 制定预警标准:根据预测模型和历史数据,制定预警标准,确定触发预警的条件和指标。
5. 发布预警通知:一旦达到预警条件,及时发布预警通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和防火措施的实施。
6. 监控和评估:对预警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办法,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的要点为了确保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注意以下要点:1. 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组织专业团队,负责井下自然发火的预测和预报工作;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和权利。
2. 加强技术支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优化预测模型和预警系统,确保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提高人员培训和意识: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自我防范和应急能力;加强安全宣传,增强矿工对自然发火事故的认识和风险意识。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一、引言自然发火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包括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
自然发火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预测预报管理制度对于减少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背景自然发火往往由于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
因此,科学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自然发火监测系统建设为了有效地进行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
该监测系统应包括火灾监测设备、火灾信息共享平台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时监测火势、风向、气象等数据,可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四、自然发火数据分析与建模基于监测数据,对自然发火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是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历史火灾数据的回顾与分析,可以建立火灾发生的空间和时间模式,并且根据这些模式进行预测。
此外,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五、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预测预报技术是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预测预报技术包括数值模拟、统计分析、遥感监测等多个方面。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对火灾的发生概率、火势扩展速度等进行预测,并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信息。
六、预警与处置机制建设建立有效的预警与处置机制对于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提前启动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让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做好防范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的处置机制,加强火灾扑救和救援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七、技术培训与交流为了提高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水平,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可以促进相关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推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八、总结与展望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不断推进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第二百一十条2019年8月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对4煤自燃倾向性进行了鉴定,根据《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尘爆炸性、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报告编号:SAMK/MZ-19013),鉴定结果为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1月对4煤自燃特性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论为:煤样在初始温度为28.7℃条件下,实际自然发火期为37天。
矿井建立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监控系统,采取矿井监控系统、人工日常巡检和定期取样分析三位一体的综合监测方法,及时检测和发现气体浓度、温度变化情况。
(一)煤层的自燃预测1.防止煤层自然发火,通过对其标志性气体进行分析,依此判定有无发火迹象。
2.高家堡煤矿4煤层以CO、C2H4作为自然发火指标性气体。
常温状态下就有CO气体出现,说明4煤层在低温时就已出现氧化反应;C2H4气体只有在超过干裂温度时才出现,在井下一旦检测到,说明浮煤温度超过了裂解温度。
试验指标:CO浓度达到0.015%且连续呈上升趋势。
监测出C2H4(乙烯)气体。
监测出现C2H2(乙炔)气体。
3.在矿井的自燃危险区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点,采用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在线监测、人工日常巡检和定期取样分析实现系统、定期观测。
观测内容:气体成分、气温、水温等。
4.发火观测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煤层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等地点,应设置发火观测点。
(2)发火观测点应选择在围岩及风流稳定、前后5m范围内断面无变化、支护完好的巷道内。
(3)发火观测点观测内容可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等气体成分和气温、水温等。
(4)自燃发火临时观测点:发生有异常现象,为缩小火区范围以便准确查找火源点而增设的观测点。
(二)人工检测方法瓦斯检查员必须每天按照指定的巡回检查路线对在煤层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等观测点进行检查,检查路线为:运输顺槽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为掘进回风流掘进工作面。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矿井所开采煤层为自燃煤层,必须编制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
自燃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必须编制专门的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条采区和回采工作面进、回风两端风压差不应超过200Pa。
采煤工作面配风合理,严禁角联通风,尽可能减少采空区漏风。
采空区抽采必须安设CO传感器动态监控,孔口抽采负压不易过大;采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封闭工程必须进行全面验收。
第三条严格执行采面留设煤柱的报审和审批权限制度。
采面初采、末采及回撤巷道过程中、上山、立眼及石门揭煤后必须清除浮煤、木材等一切可燃物。
第四条巷道掘进时,严防空帮空顶,对高冒区和突出孔洞等要在现场做好醒目标记,并按要求由施工队采取充填、喷浆等封闭措施进行防火处理。
第五条每一开采水平必须设立专门的消防材料库,应急分队负责每季度对井下消防材料库检查1次;通风队负责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对过期的及时更换和补充。
第六条矿井必须确定煤层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标志性气体,确定标志性气体的浓度、温度等临界指标,并报中心和公司备案。
(一)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1.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指标主要是CO浓度和气温,采空区CO临界指标浓度为100PPm,采空区气温为超过35℃。
2.人体感知征兆:煤、岩、空气和水的温度超过正常值,附近巷道湿度增大,附近巷道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现水珠(挂汗),巷道中有煤油、汽油、松节油和焦油等气味。
3.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4月提供的煤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指标测定报告:(1)K1煤层在30~200℃之间,可以选择CO作为该温度段内的标志性气体。
当通风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CO浓度上升到日常量一倍时,说明自然煤炭的温度已经达到80℃左右,发现井下CO持续存在且浓度是不断增加的,就是煤炭自燃的征兆。
(2)K2b煤层在30~200℃之间,可以选择CO作为该温度段内的标志性气体。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2篇)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____)第261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煤矿,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八)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煤矿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
(九)回采、掘进工作面出现温度和一氧化碳超过规定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用均压通风、调节风压等措施,但要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做好调压后有关参数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包括调压后的风量、风压、漏风、气样分析等。
(十)防火密闭以内的气体、温度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十一)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一氧化碳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
(十二)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CO、C02、CH4、02等气体成份,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燃征兆。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介绍自然发火是指自然界中发生的火灾,包括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
自然发火对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制定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对于预防和应对自然发火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是通过分析气象条件、植被状况、人类活动等因素,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主要内容:1.气象条件预测:通过监测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因素,分析气候变化对自然发火的影响。
建立气象模型,提前预测火灾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2.植被状况预测:通过监测植被状况,包括植被生长情况、枯萎程度等因素,分析植被的易燃性和火势传播速度。
建立植被模型,预测火灾蔓延的路径和速度。
3.人类活动监测:通过监测人类活动,包括农牧业生产、旅游活动、工业生产等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对火灾的影响。
建立人类活动模型,预测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
通过以上预测预报工作,可以提前预知火灾的可能发生,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预警。
自然发火检测自然发火检测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定位火灾。
以下是自然发火检测的主要方法:1.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热像仪可以探测热源,通过监测地表温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
该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大范围的地区,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2.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的烟雾、温度等指标来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
该设备在建筑物、设施等封闭空间中使用较为广泛,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火灾检测。
3.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的热量和植被状况来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
该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并为火灾监测和预警提供支持。
通过以上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火灾的发生,并准确地确定火灾的位置和规模,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自然火灾是指由自然原因引发的火灾,如闪电引起的山林火灾、干旱引发的草原火灾等。
这类火灾往往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破坏力强等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保护人民的安全和生态环境,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全面探讨。
一、背景分析目前,自然发火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澳大利亚南部的山火是由干旱和高温天气引发的,造成了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和房屋破坏。
这样的自然灾害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当前,国内对自然发火的预测和预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预测手段的不完善。
目前主要依靠气象跟踪和监测数据进行火险等级评估,但存在着数据不准确、监测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其次是预测结果的传播渠道有限。
目前预测结果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但由于听众群体的限制,信息传达效果有限。
最后是缺乏有效应对措施。
预测结果虽能及时提醒人们做好火灾的防范工作,但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对防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有所不足。
二、制度设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旨在提高预测准确性、扩大预测范围、加强预测结果的传播和加强应对措施的指导。
1. 加强预测手段(1)完善监测设备。
本制度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加大对火险监测设备的投入,提高设备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通过技术手段,及时监测和分析关键气象要素,以提高火险指数的准确性。
(2)加强数据共享。
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数据的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公安、林业、气象等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各方都能获得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扩大预测范围(1)加强国际合作。
自然发火往往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国际合作是必要的。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组织,与其他国家共享数据和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的预测技术和方法。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2.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3.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二、自然发火监测1.煤矿必须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对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进行监测。
2.自然发火监测系统应包括监测设备、监测网络和监测人员。
3.监测设备应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根据需要配置其他监测设备。
4.监测网络应包括监测点、监测线路和数据传输系统。
5.监测人员应具备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能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自然发火预测预报1.煤矿必须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对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进行预测预报。
2.预测预报应包括矿井自然发火趋势预测、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域预测和矿井自然发火时间预测。
3.预测预报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现场观测、实验室分析、数值模拟等。
4.预测预报结果应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确保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四、自然发火防治1.煤矿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预防煤层自然发火。
2.防治措施应包括矿井通风、矿井防火、矿井灭火、矿井监测和矿井安全培训等。
3.防治措施应根据煤层自然发火的特点和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五、自然发火应急处理1.煤矿必须建立自然发火应急处理制度,制定自然发火应急预案。
2.自然发火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应急设备、应急措施和应急培训等内容。
3.煤矿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六、自然发火信息管理1.煤矿必须建立自然发火信息管理制度,对自然发火监测、预测预报和防治等信息进行管理。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1.设置自然发火观测点,对矿井煤层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观测和取样化验。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防火密闭墙、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抽采管道内、煤层暴露的高冒点及其它可疑发热点等。
观测内容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以及表面自燃征兆等,取样化验内容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乙烯、乙烘等气体成份。
2.确保防火预测、预报次数的规定(1)气体人工取样与化验分析工作由救护队负责;(2)工作面采空区上隅角、采空区密闭墙内、采空区抽采管或采空区抽排巷道内、煤层暴露的高冒点及其它可疑发热点等每7天至少取样化验1次;(3)预测中出现Co的地点,取样频率必须增加,具体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由总工程师制定,至少每天保证1次;(4)根据现场其他实际情况增加检查点或检查次数;(5)建立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监测。
3.教育全体员工了解矿井自然发火征兆,如发现自然发火的预兆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4.早期发现煤层自然发火的初期征兆。
煤层自燃的初期征兆,人体感觉气管可以察觉到的现象有:(1)巷道中出现雾气和巷道壁有“出汗”现象;(2)闻到有煤油味、汽油味和焦油味等;(3)出水温度大于25C,空气与煤壁的温度骤增,气温较常温高出约10℃,皮肤有一种热感,周身不适;(4)人感觉有头疼、闷热、憋气、四肢无力和精神疲乏等现;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
5.由调度室(信息中心)完善井下一氧化碳、温度、烟雾传感器,通维队负责完善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为自然发火监测预报创造条件。
6.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实时掌握各类监测传感器的数据,当一氧化碳、温度及烟雾等传感器显示值超过临界值或出现异常时,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通维队、通风瓦斯科,相关单位接到汇报后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7.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必须缩短检查周期。
同时,矿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杜绝煤层自燃事故。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规定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规定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条容易自燃、自燃发火矿井必须确定煤层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建立专门的防火隐患探查队伍,开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
第二条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观测点并建立防火监测系统主要内容。
(一)观测地点:采区防火墙、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抽放管道内、巷道冒顶处、地面抽放钻孔及其它可能发热地点。
(二)观测内容:气体成分、气温、水温、密闭墙内外压差等。
(三)观测时间:每周至少观测预报一次,重点观测地点应根据情况增加观测预报次数。
(四)矿每月必须编制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观测点设置计划,由矿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后严格执行,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增补。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安装co、温度传感器实行不间断监测,瓦斯检查员佩带便携式Co测定仪,巡回检测。
已配备束管监测的矿井,必须进行束管监测。
第三条容易自燃、自燃发火矿井,必须装备至少1台气相色谱仪,并有专人维护检修,确保随时能进行化验分析,做到化验分析数据精确可靠。
第四条通风区每月编制防火观测点设置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执行,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增补观测点。
各防火观测点化验数据报通风区长、通风副总、总工程师审阅,如化验结果有异常,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将化验结果报矿长审阅。
第五条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或回风巷必须安设CO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区回风巷必须安设CO传感器;瓦斯抽采泵管路进(出)气端、采空区抽采管路和封闭墙内出现CO的墙外,必须安设CO传感器,并定期对其调校。
同时,井下各穿煤打钻施工地点下风侧5米范围内必须悬挂CO便携仪。
第六条沿空掘进巷道除当班测气员和生产单位跟班班队长携带Co便携仪外,通风区必须在巷道回风设置CC)传感器。
第七条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用20米迈步人工预埋束管,每班检查并取样化验,观察采空发火情况。
同时每天对顺层孔抽采管路气体取样化验,当验出CO时,逐个排查顺层孔,并及时采取注水措施。
第八条利用工作面采空区的地面抽采井每天取样化验,观测并分析采空区内气体变化情况,发现发火征兆立即汇报。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煤矿企业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及管理工作。
第三条煤矿企业必须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准确、及时,有效防范和控制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自然发火监测与预测预报第四条煤矿企业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并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第五条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第七条煤矿企业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第八条自然发火监测内容包括:煤层温度、气体成分、氧气浓度、湿度等。
监测频率根据煤层自燃倾向性和矿井生产情况确定。
第九条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进行分析,判断自然发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十条煤矿企业应根据自然发火监测数据和煤层特性,运用先进的预测预报技术,对自然发火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第三章自然发火预警与处置第十一条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第十二条煤矿企业应设立自然发火观测点,对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进行24小时监测。
观测点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以及其他必要的监测设备。
第十三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自然发火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确保在自然发火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培训第十四条煤矿企业应加强对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猜测预告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为了加强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防范自然火灾的发生并及时预告,保障员工的生命资产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自然发火猜测预告工作,确保猜测预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对自然火灾的防范和掌控本领。
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生产场合和办公区域。
3. 定义•自然发火:指由自然因素诱发的火灾,如雷击、高温天气、旱情等。
•猜测:对自然因素及其可能引发的火灾进行分析、推断和猜测。
•预告:依据猜测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火灾预警信息。
4. 自然发火猜测预告管理要求4.1. 应建立自然发火猜测预告管理工作组,负责订立、实施和监督自然发火猜测预告工作。
4.2. 自然发火猜测预告工作组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成员的技术水平。
4.3. 自然发火猜测预告工作组应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得有关自然因素的数据和猜测信息。
4.4. 自然发火猜测预告工作组应定期开展自然因素的监测和分析工作,依据实际情况订立猜测模型和预告方案。
4.5. 自然发火猜测预告工作组应将猜测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并供应相关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引导。
4.6.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依照自然发火猜测预告工作组的要求,合理布置生产计划、工作布局和人员组织,提高对自然火灾的防范和掌控本领。
4.7.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的本领和水平。
4.8.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及时反馈火灾情况和应急处理效果,为自然发火猜测预告工作供应有效的数据支持。
5. 自然发火猜测预告管理流程5.1. 自然因素监测和分析流程:—定期收集自然因素监测数据,包含气象、旱情、雷击等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自然发火的风险。
5.2. 猜测模型和预告方案订立流程:—依据自然因素的监测结果,订立猜测模型和预告方案;—确定猜测模型的参数和算法,以及预告方案的发布渠道和方式。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
自燃预测、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1、通风区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每周至少巡回观测预报一次,对于存在火灾风险或火灾迹象的地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小班一次,并定期取样化验分析。
2、检测地点包括: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采掘面高冒处、封闭墙、排水管道和其他可能的供暖场所。
3、检测内容包括:现场气体成分(CH4、C02、C0、02)、气温、水温、其他火灾征兆等。
4、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发出火灾预报:①巷道中出现雾气或“挂汗”(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消除水汽过饱和凝结引起的雾)。
②当道路上有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③来自煤炭加热或自燃场所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④空气中有害气体(如C0、C02等)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⑤O2、C0等参数值异常变化。
5、每月编制通风区域防火观察点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
6、矿井必须装备气相色谱仪,并有专人维护检修,确保随时能进行化验分析,确保实验室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采掘工作面,要在回风流等观测点安设CO、温度监测传感器实现连续监测。
8、通风副总经理每天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当天的火灾探测数据,分析异常变化原因,及时制定处理对策,并做好记录。
9、加强巷道冒落点的检查和管理,对冒高进行填图预报建立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发现冒高内有异常现象,必须立即汇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把自然发火消灭在萌芽状态。
10、严禁在所有地下工作场所使用CO超限作业,当CO浓度超过24PPM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如发现自然发火征兆(巷道温度湿度增高、出现雾气、煤壁挂汗、有煤油味汽油味等),或出现高温点(温度上升至35℃以上)都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任何人发现地下有自燃或自燃预兆,必须立即向矿控室报告。
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应立即通知通风区迅速查明火情,同时向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进行汇报。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1. 引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其中自然发火成为了重要的灾害形式之一。
为了提前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的发生,有效减少火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制定和实施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2. 目的和范围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准确预测和及时预报自然发火,以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人民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自然发火预测和预报的单位和人员。
3. 主要内容3.1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机构的组织和职责划分•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机构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研究、开展和管理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机构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确保预测预报工作的高效进行。
3.2 预测和预报技术和方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升预测和预报技术的水平。
•预测和预报方法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气象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3.3 数据采集和分析•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及时收集和整理与自然发火相关的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应当进行科学分析,为预测和预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3.4 预警和发布•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机构应当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自然发火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当包括自然发火的可能性、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以便相关单位和人员采取防范措施。
3.5 预测预报管理•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预测和预报工作的科学和高效进行。
•管理制度应包括预测预报的计划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4. 实施和监督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实施应当由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并不断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制度,以提高预测和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 总结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减少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共同努力,确保该制度的有效执行,为人民的安全和福祉作出贡献。
2024年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2024年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井下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技进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包括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等工作。
第三条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权威性和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当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提高预测预报能力,为社会发展和公众安全提供支持。
第五条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第六条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当建立并完善监测网络,包括地质勘探、地震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各类监测手段,收集井下自然发火相关信息。
第七条监测数据应当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加工,形成预测预报产品。
第八条监测中心应当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预报信息,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事故应对和应急措施。
第九条监测中心应当定期组织预警演练,提高预报预警响应能力。
第十条监测中心应当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预测与预报第十一条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当建立科学的预测预报模型,结合井下自然发火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准确的预测预报结果。
第十二条预测预报结果应当包括预测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相关信息,并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提供相应的应对建议。
第十三条预测预报结果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包括但不限于媒体发布、手机短信、互联网平台等。
第十四条预测预报结果应当及时更新,对误报、漏报等情况要及时纠正和解释。
第十五条预测预报结果应当建立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并及时反馈。
第四章技术研究与推广第十六条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当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鼓励开展基础研究,深入探索井下自然发火的成因机制和规律,提高预测预报的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
度正式版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 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
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
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煤矿,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八)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煤矿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
(九)回采、掘进工作面出现温度和一氧化碳超过规定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用均
压通风、调节风压等措施,但要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做好调压后有关参数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包括调压后的风量、风压、漏风、气样分析等。
(十)防火密闭以内的气体、温度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十一)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一氧化碳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
(十二)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CO、
C02、CH4、
02 等气体成份,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燃征兆。
(十三)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
次,每 7 天取样一次进行化验室分析,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同时,煤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
(十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
1. 巷道中出现雾气或巷道壁“挂汗”( 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出现的雾气除处 )。
2. 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3. 从煤炭发热或自燃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4. 空气中有害气体 ( 如 C0、C02 等 ) 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
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十五)教育煤矿职工了解煤矿自然发火的征兆,如发现自然发火的预兆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调度室汇报。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