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体征及定位
记忆口诀记住神经系统 的总论部分
记忆口诀记住神经系统的总论部分一.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1.感觉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
(1)疼痛局部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的疼痛放射痛如椎间盘突出,病变在椎间盘,却放射到坐骨神经扩散性疼痛从一个神经扩散到另一个神经(2)感觉过敏(3)感觉异常2.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1)周围神经损伤后表现为手套和袜子感(2)脊神经后根脊髓前面管运动,后面管感觉(记忆:男人在前面运动,女人在家睡觉),后面出问题了那是感觉障碍,所以表现为剧然的根性疼痛。
(3)脊髓横断后表现为横断面以后什么运动感觉都没有了。
(4)脑干以脑桥为代表,记住交叉瘫。
交叉性瘫痪八个字“同侧面部,对侧躯体”的感觉障碍记忆:TMDQQ(tong mian dui);(5)内囊对侧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都障碍)(6)皮质大脑分前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
中央后回管感觉,受到刺激就表现为感觉性癫痫,如果受到破坏,就会表现为对侧单瘫二.运动系统分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之间靠脊髓皮质束连接。
周围性瘫痪的典型病:小儿麻痹症。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1.解剖生理2.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病灶对侧瘫痪。
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肌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3.定位诊断(1)皮层:记住"对侧单瘫" 表现为对侧的一边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
刺激性病灶还可以引起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抽动发作,称为杰克逊癫痫。
想一下杰克逊的舞蹈。
(2)内囊提到内囊想到三偏(3)脑干担到脑干想支交叉瘫。
八个字“同侧面部,对侧躯体”,还有个Weber综合征:病灶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4)脊髓脊髓有两个膨大:颈和腰颈膨大以上病变出现四肢硬瘫颈膨大病变出现上肢软瘫瘫、下肢硬瘫。
腹痛的临床鉴别诊断总结
腹痛一、基本含义腹痛(abdominal pain)是一种腹部不适感,是疾病存在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信号。
它既与病变所在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也受个体感知和患者疼痛阈值的影响。
换句话说。
腹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同时受病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制约,迄今尚没有一种能客观反映腹痛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程度的检测方法。
也正是这个原因,腹痛被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诸多症状中最难判定和鉴别的症状之一。
腹部器官的感觉支配腹部器官由两种感觉神经支配,内脏和脏层腹膜由植物神经支配(内脏痛),腹壁及壁层腹膜和肠系膜附着处,由中枢神经支配(躯体痛)。
内脏痛内脏痛的主要原因是空腔脏器的快速的大幅度的压力升高,包膜紧张和肌肉强烈收缩。
典型的内脏痛在腹部中线或其附近放射。
空腔脏器的内脏痛,特别是肠,通常以绞痛最典型,也就是间断性加剧、减弱。
阵发性的疼痛发作并伴有间歇缓解的情况定义为“绞痛”。
内脏痛的放射区域是由支配该器官的神经所管辖的区域来决定的。
躯体痛躯体痛主要是由壁层腹膜受刺激(例如腹膜炎)和肠系膜附着处受刺激引起,这种疼痛多见于炎症(例:阑尾炎有右下腹疼痛)并且有特定的持续疼痛。
实际应用中我们把腹痛分为突发和慢性发作的腹痛。
二、病因及腹部各分区的常见疾病(一)腹部的分区根据腹部脏器的分布规律和腹外疾病出现腹痛的部位和特点,可把腹部分为六个区,即右上腹、中上腹、左上腹、右下腹、中下腹、左下腹六个区。
(二)各分区腹痛的常见疾病1、右上腹痛(1)腹部脏器疾病胆道疾病(感染、结石、硬化胆管炎、华支睾吸虫、肿瘤等),肝脏疾病(急/慢性肝炎、脓肿、肿瘤、寄生虫、肝脏代谢性疾病等),胰腺疾病(肿瘤、假性囊肿等),肠道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小肠肿瘤、结肠肝曲肿瘤等)。
(2)邻近脏器疾病右肾及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肺炎,右下胸膜炎,膈下脓肿。
(3)全身性疾病带状疱疹等。
2、中上腹痛(1)腹部脏器疾病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碱性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和十二指肠肿瘤、肉芽肿性病变、胃扭转、胃结石、急性胃扩张等),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胰管结石等),胆道疾病(感染、结石、蛔虫症、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等),急性阑尾炎等。
神经系统查体
. 共济运动
. 临床意义:
. 睁眼准,闭眼不准多提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 共济失调)。
. 睁眼闭眼均不准,多提示小脑病变,也见于前 庭病变、额叶病变。
. 前庭性共济失调常伴有眩晕、呕吐、耳鸣。 . 额叶性共济失调常伴有中枢性轻偏瘫、精神症
状。
5、步态
痉挛性轻偏瘫步态:见于一侧锥体束损害。 醉汉步态:见于小脑 前庭 或深感觉传导径路损害。 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病。
屈曲成直角,检查者于膝关节处施行伸直小腿,如伸 直受限并出现疼痛,大、小腿之间夹角<135度,为 kerning阳性。
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试验:颈部征(患者仰卧
屈颈时出现双侧髋、膝部屈曲);下肢征(一侧下肢 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使该侧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 肢亦发生屈曲)。
. 脑膜刺激征
向头部运动相反方向移动,然后回到中线位。大脑半 球弥漫性病变导致该反射出现,脑干病变时反射消失, 如一侧脑干病变,头向该侧转动时无反射,向对侧仍 存在
眼前庭反射:用注射器向一侧外耳道注入1ml冰水,
半球弥漫性病变而脑干功能正常时出现双眼向冰水灌 注侧强直性同向运动。昏迷患者如存在完全的反射性 眼球运动提示脑桥至中脑水平的脑干完整;反应完全 缺如意味着脑桥水平脑干结构病变,或如镇静药物中 毒易累及脑干所致。
眼底:有否视乳头水肿、出血
眼球位置:可推测脑神经受损,如一眼球内收或
外展障碍,提示该侧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瘫痪;双眼 球分离说明双动眼神经受损,眼球内聚提示双外展神 经受损。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2、疼痛反应
用力按压眶上缘、胸骨检查患者对疼痛的运动反应, 有助于定位脑功能障碍水平或判断昏迷的程度。单侧 或不对称性姿势反应提示对侧大脑半球或脑干病变, 健侧上肢可见防御反应,病侧则无,观察面部表情判 断有无面瘫。疼痛引起去皮层强直提示丘脑病变或大 脑半球占位性病变从上方压迫丘脑,去脑强直提示中 脑受损。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
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诊断一、分析诊断步骤1.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2.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
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
3.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
(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外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常等)A.血管性:急性起病,速达高峰。
B.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至数周发展至高峰。
少数暴发性起病,数小时至1天达高峰。
伴有感染症状。
C.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缓解~复发。
D.变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但主要侵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等。
E.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F.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G.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发病。
H.发育异常。
二、分析诊断原则1.意义: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
2.原则: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临床诊断多从此二大障碍着手分析。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特征1.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
2.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3.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4.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
如脑休克、脊髓休克等。
四、定位诊断的步骤1.归纳:根据病史以及查体所见,归纳提取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2.分析:损伤哪些结构可导致出现这些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3.定位:什么部位损伤最能满足临床所见的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结构基础(即在有限区域内能造成相关结构的同时损伤)。
根据中枢神经各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推测最为可能的损伤部位;并根据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伤后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同,推断损伤部位的高低(阐述做出定位诊断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病史症状体征
病史症状体征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敌人,病史症状体征是医生判断并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解释病史、症状和体征的概念,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并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和对应的处理方法。
一、病史病史是指患者自述的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包括病因、病程、治疗经过以及家族病史等内容。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对于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1.1 病因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可以是感染、遗传、环境因素等。
了解病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疾病的性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例如,患者有长期接触某种有毒物质的病史,可能是中毒所致,医生需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1.2 病程病程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包括潜伏期、急性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了解病程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患者病程中出现急性加重的症状,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手术计划。
1.3 治疗经过治疗经过是指患者接受治疗的情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
了解治疗经过有助于医生判断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并发症,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医生可能会更换或减少药物剂量。
1.4 家族病史家族病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患有某种疾病的记录,可以反映疾病的遗传倾向。
了解家族病史有助于医生判断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进而进行个体化的预防和干预。
例如,患者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心脏病,医生可能会提醒患者加强心脏健康管理。
二、症状症状是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生理和心理状态,例如疼痛、恶心、咳嗽等。
症状是疾病存在的标志,有助于医生定位疾病所在和确定可能的病因。
2.1 疼痛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通常是身体对某种伤害的自我保护反应,如刀伤、脑卒中等。
慢性疼痛则可能是疾病的早期表现,如关节炎、胃溃疡等。
医生通过询问疼痛的性质、部位、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可以初步判断疼痛的病因。
37种病诊断标准
37种病诊断标准病症的准确诊断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疾病的准确判断和正确治疗,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疾病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能够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
本文将介绍37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以提供给医务人员和病人们参考。
一、感染性疾病1. 感冒(Common Cold):头痛、流涕、喉咙痛等。
2. 流感(Influenza):高热、咳嗽、肌肉疼痛等。
3. 肺炎(Pneumonia):高热、咳嗽、胸痛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4. 胃溃疡(Gastric Ulcer):上腹痛、呕吐、消化不良等。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腹痛、腹泻、便秘等。
6. 肠道感染(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腹痛、腹泻、发热等。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7.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胸痛、心悸、气短等。
8.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胸痛、出汗、恶心等。
9. 高血压(Hypertension):头痛、头晕、心悸等。
四、神经系统疾病10. 中风(Stroke):面瘫、言语困难、肢体无力等。
11. 癫痫(Epilepsy):抽搐、意识丧失、视力障碍等。
12. 偏头痛(Migraine):头痛、视觉障碍、恶心等。
五、呼吸系统疾病13. 哮喘(Asthma):喘息、气促、咳嗽等。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咳嗽、气促、咳痰等。
15. 肺结核(Tuberculosis):久咳不愈、咳痰、发热等。
六、泌尿系统疾病16. 肾结石(Kidney Stones):腰痛、血尿、尿频等。
17. 膀胱炎(Cystitis):尿频、尿痛、尿血等。
18. 前列腺炎(Prostatitis):尿频、尿急、尿痛等。
七、妇科疾病19. 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月经过多、腹痛、压迫症状等。
医学体征知识点总结
医学体征知识点总结一、生理性体征生理性体征是指正常情况下的身体表现,可以用来判断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生理功能是否正常。
1. 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的热量,正常体温范围是36.1℃-37.2℃。
体温异常可以反映出病人的身体状况,高热可能是感染或其他疾病的表现,低热可能是慢性疾病或代谢异常的表现。
2. 脉搏脉搏是心脏搏动时血流通过动脉时的脉动,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范围是60-100次/分。
脉搏过快可能是兴奋、发热、贫血、失血、感染、心理紧张等原因,脉搏过慢可能是心脏病、休克、药物中毒等原因。
3. 呼吸呼吸是肺部的生理功能,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2-20次。
呼吸过快可能是发热、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原因,呼吸过慢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等原因。
4. 血压血压是心脏搏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血压异常可能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原因。
5. 皮肤情况皮肤的颜色、温度、湿润度和弹性等也可以反映病人的身体状况。
例如,苍白可能是贫血或休克的表现,发绀可能是低氧血症的表现,皮肤干燥可能是脱水或内分泌紊乱的表现,皮肤松弛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老年性变化的表现。
以上就是常见的生理性体征,医生在体格检查中通过观察这些体征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生理功能是否正常。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理性体征。
二、病理性体征病理性体征是指由疾病引起的身体表现,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病理性体征有:1. 体温异常除了正常的体温范围之外,体温的异常表现也经常被用来判断病人的疾病。
高热可能是感染、炎症、中暑等原因引起的,低热可能是癌症、慢性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心脏听诊是通过听诊器来听取心脏搏动的声音,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和是否患有心脏疾病。
例如,心音增强可能是心肌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音减弱可能是心肌衰竭引起的。
3. 肺部听诊肺部听诊是通过听诊器来听取呼吸音,可以判断肺部是否有异常。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生命体征是用于评估人体生理状况的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压等。
这些体征的测量方法对于医学诊断和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一、心率测量方法: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一般以次/分钟表示。
心率的测量可以通过脉搏触诊或心电图(ECG)记录来实现。
1. 脉搏触诊法:将两指放在患者的动脉血管上,如颈动脉、桡动脉或颈动脉等,通过计算30秒内的脉搏跳动次数,再乘以2即可得到心率。
2. 心电图法:心电图记录心脏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电位变化,可通过粘贴电极到患者胸部和四肢上,然后将电极连接到心电图机上,通过机器分析和记录心电图图形,根据波形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来计算心率。
二、呼吸频率测量方法: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呼吸频率的测量可以通过观察胸部的上下运动或观察鼻孔的开合来实现。
1. 观察胸部运动法:观察患者胸部的上下运动,计算30秒内的呼吸次数,再乘以2即可得到呼吸频率。
2. 观察鼻孔开合法:观察患者的鼻孔开合情况,计算每分钟开合的次数即可得到呼吸频率。
三、体温测量方法:体温是人体内部温度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后的结果。
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口腔、腋下、耳朵和肛门等部位。
1. 口腔测温法:将温度计放置在舌下,闭口定位1-2分钟,然后读取温度计的数值。
2. 腋下测温法:将温度计放置在腋窝下方,密封腋窝,等待1-2分钟后读取温度计的数值。
3. 耳温测量法:使用额温计或红外线耳温计,将温度计插入患者耳道,等待几秒钟即可读取温度计的数值。
4. 肛门测温法:应在温度计上涂抹润滑剂,小心地将温度计插入患者肛门1-2厘米,等待几秒钟后读取温度计的数值。
四、血压测量方法:血压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血压的测量通常使用血压计来实现。
1. 手臂血压测量法:使用袖带将血压计固定在患者的上臂上,紧密包裹在皮肤上,然后将手臂抬高到与心脏平齐,通气保持放松状态。
然后按下血压计上的气球,放出气体,并同时观察压力计上的数值。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设置置顶推荐日志转到私密日志转载自可口可乐转载于2010年01月03日 00:30 阅读(0) 评论(0) 分类:医学&健康权限: 公开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解放军513医院易秉瑛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 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症状学知识点总结
症状学知识点总结在医学领域,症状学是指研究疾病症状的学科,症状是疾病的主要表现和患者感知的问题,通过观察、询问和体格检查等方法,可以对疾病的症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进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症状学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症状学的知识点。
一、症状的分类1. 体征和症状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感受到的异常感觉或临床表现,体征是医生通过观察、检查获得的病态改变的客观表现,两者是疾病的主要表现,但在产生方式上有所不同。
2. 急性症状和慢性症状急性症状是在短时间内出现的临床表现。
如急性发热、急性腹痛等;慢性症状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出现并持续存在的临床表现。
如慢性疲劳、慢性咳嗽等。
3. 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是发生在某一部位的病态表现,如头痛、咳血等;全身症状是发生在全身范围内的病态表现,如乏力、恶心等。
4. 自觉症状和客观症状自觉症状是患者自己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临床表现,客观症状是医生通过观察和检查得到的病态表现。
5. 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是某一疾病的常见表现,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初步诊断;非典型症状是某一疾病的罕见或不典型的表现,对于诊断会存在一定困难。
二、症状的临床意义1. 症状对于疾病诊断的重要性症状是疾病的主要表现,在医生进行诊断时,病史和临床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某一疾病的症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进行初步诊断。
2. 症状对于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性不同疾病可能具有相似的症状,鉴别诊断时需要根据症状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最可能的诊断。
3. 症状对于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症状的调查可以了解某一疾病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4. 症状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性某些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需要根据症状的变化进行判断,症状的缓解或加重可能意味着疾病的好转或恶化。
三、症状的获取和分析方法1. 症状的获取途径(1)病史询问病史询问是了解病人患病过程和症状变化的基本途径,通过对患者本人或家属的询问,可以了解患者的主观感觉和临床表现。
神经科的临床思维和定性诊断
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十二大)
血管性、感染性、变性、外伤、肿瘤、脱髓鞘性[炎性、自身免疫性] 、代谢和营养障碍性、遗传性、中毒、内分泌[腺体]、先天发育异常,及
癫痫、偏头痛、周期性瘫痪等发作性疾病
一、诊断先定向,体征定位、病史定性
期;③治疗干扰;④多种疾病干扰;⑤婴幼儿;⑥器官移位者;⑦医生认识水平等
注意“同病异质”和“同质异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病人患病时不是按照书本上的典型症状生病的 ,临床上总是会碰到很多不典型病例
诊断不明、资料矛盾时:体征比症状可靠,运动系统、反射体 征比感觉系统可靠
辅助检查协助临床思维,而不是主宰临床(很多病辅助检查阴 性,有时辅助检查表现无特异性,还有假阳性、假阴性问题)
有些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所致
二、神经科诊断思维:最重要的临床思维3
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 其它系统疾病
医学已经发展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能忽视心理 、精神、文化、社会因素的参与,要避免只见“病” ,甚至 只见组织、器官,而忽视了“人”
常见病力求精准,罕见病力求全面,不重复不遗漏 诊断要分层次,宜由浅入深,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浅层
三、Degeneration
变性疾病,是一组迄今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神经细胞凋亡是其主要病理特点
隐袭起病、缓慢进展,呈进行性加重,常选择性地侵犯神经 组织的某一系统,如遗传性共济失调、ALS、AD、PD等,也 可有弥散性损害
发病年龄相对偏大,如AD常于60岁;也可于青壮年发生,如 运动神经元病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体征及针刀治疗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体征及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GENES)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被称作臀上皮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综合征等。
臀上皮神经经过髂嵴骨纤维管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卡压或者嵌顿等损伤而引起的疼痛。
疾病居腰腿痛疾病发病的第2位,约占16.38%,仅次于腰后关节紊乱综合症,可见其发病率之高。
然而,现阶段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临床漏诊率高,误诊率可达50%。
其中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本病的重视,以及查体和问诊的不完善。
1解剖臀上皮神经是由L1-3脊神经后外侧支组成的,从胸腰筋膜穿过后于髂嵴平面到达臀上皮肤。
分布于臀上部、髂嵴周缘及大粗隆皮肤。
臀上皮神经主要分三支,内侧支、中侧支和外侧支。
各支在行程中穿过坚厚的腰部肌层与胸腰筋膜,并通过骨纤维隧道跨过坚硬的髂骨嵴后到达臀上部,臀上皮神经容易受到嵌顿。
其中内侧支和中侧支更易被卡压,继而出现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或感觉迟钝或痛觉过敏。
临床表现及体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臀上皮神经支配区的臀上部疼痛、麻木和感觉减退,少数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但其腿部疼痛多不超过膝关节平面。
同时,很多患者会主诉臀上部烧灼样感觉过敏。
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鉴别,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腰痛,通常处于一侧,弯腰起坐、穿低腰牛仔裤或腰带较宽会加重上述症状。
脊柱正中无任何症状或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脊柱正中疼痛和压痛。
查体可见髂骨嵴处有明显压痛点,并向臀部放射疼痛,有时可触及髂周条索状结节。
触诊时需先定位髂后上棘,沿髂后上棘向外约6-7cm,且后正中线向外7-8cm可定位到压痛点,这对明确诊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非常重要。
另外,Tinel征可阳性,可查及臀上部感觉减退或痛觉过敏,但肌肉收缩运动无影响。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X、CT和MRI多无明显异常,这可与腰突、骨折、肿瘤等引起腰臀部疼痛相鉴别。
实训报告生命体征的重点
一、引言生命体征是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状况的基本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它们是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我们进行了生命体征的测量实训。
本文将重点介绍实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意事项以及实训心得。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生命体征测量的正确方法。
2. 熟悉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正常值范围。
3. 了解生命体征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4. 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实训内容1. 体温测量(1)方法:使用口腔温度计或腋下温度计测量体温。
(2)注意事项: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紧张;测量时间应选择在患者休息时进行;口腔温度计测量前需消毒;腋下温度计测量时,患者应将手臂紧贴身体。
2. 脉搏测量(1)方法:触摸患者手腕内侧的桡动脉,感受脉搏跳动。
(2)注意事项:测量前应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测量时患者应保持平静;测量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3. 呼吸测量(1)方法:观察患者胸腹部起伏情况,计算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
(2)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呼吸时,注意呼吸的深度和频率;避免干扰患者呼吸;观察时间应选择在患者休息时进行。
4. 血压测量(1)方法: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上臂血压。
(2)注意事项:测量前应让患者休息5-10分钟;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紧张;测量时患者应坐直,手臂放松;袖带宽度应适宜,松紧适中。
四、实训重点1. 生命体征测量的准确性(1)正确选择测量工具:根据患者情况和测量部位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掌握测量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生命体征异常时的处理(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调整体位、给予氧气等。
3. 交流与沟通(1)与患者沟通:在测量生命体征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2)与医生沟通:发现生命体征异常时,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临床体征及定位
左侧中枢性而瘫定位于皮质核束;左上肢肌力3级、下肢肌力3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皮质脊髓束,嗜睡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或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结合CT定位于头颅额颖部.意识模糊定位于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3mm,右侧3・5mm,左侧眼睑低垂定位于左侧交感神经;右侧眼球外展不到位定位于右侧展神经核及以下联系纤维;左侧鼻唇沟浅定位于右侧皮质核束;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左耳耳鸣定位于前庭小脑联系纤维;构音不清、咽反射减弱定位于舌咽迷走神经核及以下联系纤维; 四肢肌力差,双侧chadock征阳性定位于双侧锥体束;结合影像学综合定位于脑干、小脑。
患者头晕、视物旋转感定位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考虑可能与颈椎病有关、发病时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声音低沉定位于右侧皮质脑干束; 左侧肢体运动障碍、左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右侧锥体束右侧鼻唇沟变浅,定位于左侧皮质核束;右侧肢体肌力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侧皮质脊髓束;右侧共济差定位于右侧小脑及其联系纤维。
结合头颅影像学综合定位于右侧小脑及左侧锥体束。
头晕、恶心呕吐、左侧共济运动失调定位在小脑及其联系纤维。
强哭、强笑、左侧肢体肌力5-级,双病理征阳性,定位在双侧锥体束。
构音障碍定位在皮质核束、不自主抽动定位在锥体外系、头痛定位于颅内痛敏结构;情绪改变、近期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活动迟缓定位于额叶;颈强直颜胸4横指,Ke rn i g征阳性定位于脑膜。
患者四肢抽搐、意识障碍、智能下降定位在大脑皮层。
四肢肌力减退与病后体弱有关右上肢疼痛无力,活动受限,定位于肌肉或周围神经。
头痛定位于颅内痛敏结构;意识不清定位于网状激活系统或广泛皮层;右眼内收、外展受限,左眼外展受限定位于脑桥侧视中枢、右眼睑闭合无力,右侧鼻唇沟变浅定位右侧而神经核;伸舌右偏定位于右侧舌下神经核;左侧Babinski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
颈阻阳性定位于脑膜。
临床病理讨论 第42例——双下肢无力、行走障碍、鸭步
临床病理讨论第42例———双下肢无力、行走障碍、鸭步李越星 吴丽娟 陈清棠病历摘要患儿,男,4岁,主因双下肢行走障碍2年入院。
患儿2岁时,家长发现其走路时足跟先着地,之后脚尖着地,走平路时易摔跤或跪在地上,走路速度较慢,跑步时双脚尖呈八字形,髋部扭动幅度较大,似竞走运动员步态,不会蹦跳,下蹲后起立缓慢,上楼梯困难,先抬右腿,然后再将左腿抬起,下楼相对轻松,病后不愿走路。
曾在外院求治,诊为低钙,给予鱼肝油、钙制剂等治疗,服用1年无明显疗效,1999年3月去骨科医院拍髋关节片未见异常,同年4月再次求治于某医院脑系科,行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无异常,肌电图双侧H反射未引出,诱发电位正常,胸椎磁共振成像(MRI)示胸2~11椎体水平髓周血管增粗,血管畸形待除外,予脑复康、活血素等药物治疗后,患儿跑步速度较前增快,步态仍呈鸭步,可蹦跳,脚可抬离地面少许,上楼梯仍较困难,活动量大时自诉腿疼,尤以右侧明显,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院儿科门诊求治,以双下肢行走障碍原因待查收住院。
发病以来上肢无改变,无智力运动倒退,不伴惊厥及发作性意识障碍,无外伤史,大小便正常,无发热。
病程中曾出现口吃,经口服脑复康等药物后好转。
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体温3615℃,脉搏100次/min,意识清楚,精神好,定向力无障碍,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五官端正,心肺腹无阳性体征。
颅神经检查无异常。
走路时足跟着地,髋部扭动幅度较大,跑步时呈典型鸭步,蹲下站起困难,但无典型G ower 征。
深浅感觉均无异常,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Ⅴ级,肌张力稍低,肌肉无萎缩及肥大,无明显髋关节脱位表现。
指鼻、轮替及跟膝胫试验正常,R omberg 征阴性,走直线稳健。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对称引出,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膝腱反射较低,跟腱反射未引出。
双侧病理征阴性。
颈无抵抗,克氏征及布氏征均阴性,皮肤刮痕反应正常,温湿度正常。
临床体征的名词解释
临床体征的名词解释在医学领域,临床体征是指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观察、检查和测量所得到的相关信息,以辅助初步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指标。
对于任何一个合格的医生来说,准确解读患者体征的改变是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步骤之一。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临床体征进行详细解释。
体温:体温是反映人体内部热量代谢状态的指标之一。
正常成人的体温范围通常介于36℃至37℃之间。
体温的升高可能提示身体发生了感染或炎症等疾病,而体温降低则可能表明患者处于休克、低血糖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状态中。
呼吸:呼吸是人体生命维持的重要机能之一。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通常为每分钟12至20次。
呼吸异常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或神经肌肉异常的表现。
例如,呼吸频率加速可能是由于肺部感染引起的,而呼吸频率减慢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引起的。
脉搏:脉搏是动脉血液的搏动感知,是血液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血管壁的膨胀和挤压所致。
正常成人脉搏的心率通常为每分钟60至100次。
脉搏的快慢、有无节律性改变以及质地柔软或硬实等特征,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信息。
血压:血压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正常成人血压通常在120/80毫米汞柱至140/90毫米汞柱之间。
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上,而低血压则是指血压持续降低至90/60毫米汞柱以下。
血压的异常变化可能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或内分泌紊乱等有关。
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广泛分布于全身,具有保护、感知、调节体温和排泄等功能。
对于医生来说,皮肤的观察可以提供关于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状况的线索。
例如,苍白的皮肤可能提示贫血或休克,黄疸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红肿热痛则可能是皮肤感染的体征。
这些临床体征只是众多指标之一,医生们通过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多种信息来做出全面判断。
因此,对临床体征的准确解读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生命体征临床意义
2.昏迷的程度:
浅
中
深
共同点: 呼之不应,推之不醒
生理反射: 存在
消失
生命体征: 改变不明显
一般均有不同程度改变
3. 要了解昏迷的原因:
颅内因素(脑外伤、脑血管病、各种脑 膜炎脑肿瘤)
颅外因素(肝昏迷、尿毒症、糖尿病、 低血糖症、有机磷、CO、药物等各种中 毒)
全身因素(败血症、中毒性肺炎、中毒 性菌痢、伤寒等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 休克及心律紊乱)
2、当出现肺水肿时应立即使病人处于半卧 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 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湿化瓶内加50-75%酒精, 以减少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 消散,改善通气。
4、必要时四肢静脉轮换结扎,5-10分 钟轮流放松1个肢体的止血带,以减少
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
b.颅内高压(呼吸慢而深)
(3)节律:直接或间接的中枢神经受损害 均可造成节律紊乱
(1) 潮式呼吸(病变在大脑深部)
渐增渐减的过度呼吸和短期的呼吸暂停有 规律的交替出现,也可见正常的婴儿及老 年人睡眠时。鉴别时可将出现潮式呼吸的 婴儿及老年人叫醒,醒后症状消失
(2)中枢神经源性过度屏气:(病变在 脑干)
颅内、颅外鉴别:颅内有定位病变,颅 外无定位病变
4. 诊断要点: 病史:春天,首先考虑流感
夏天,首先考虑毒痢 秋天,首先考虑毒痢
冬天,首先考虑CO中毒 年龄:青、中年的外伤,中毒多见,老年 脑血管疾病多见
发病速度:
┌
∧
╭
脑血管病 癔病 炎症 占位病变
伴随体征:
伴有鼾声:脑血管病
深大呼吸:酸中毒
心律紊乱:阿斯综合症(急性心源性脑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侧中枢性面瘫定位于皮质核束;左上肢肌力3级、下肢肌力3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皮质脊髓束,嗜睡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或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结合CT定位于头颅额颞部.意识模糊定位于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3mm,右侧3.5mm,左侧眼睑低垂定位于左侧交感神经;右侧眼球外展不到位定位于右侧展神经核及以下联系纤维;左侧鼻唇沟浅定位于右侧皮质核束;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左耳耳鸣定位于前庭小脑联系纤维;构音不清、咽反射减弱定位于舌咽迷走神经核及以下联系纤维;四肢肌力差,双侧chadock征阳性定位于双侧锥体束;结合影像学综合定位于脑干、小脑。
患者头晕、视物旋转感定位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考虑可能与颈椎病有关。
发病时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声音低沉定位于右侧皮质脑干束;左侧肢体运动障碍、左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右侧锥体束右侧鼻唇沟变浅,定位于左侧皮质核束;右侧肢体肌力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侧皮质脊髓束;右侧共济差定位于右侧小脑及其联系纤维。
结合头颅影像学综合定位于右侧小脑及左侧锥体束。
头晕、恶心呕吐、左侧共济运动失调定位在小脑及其联系纤维。
强哭、强笑、左侧肢体肌力5-级,双病理征阳性,定位在双侧锥体束。
构音障碍定位在皮质核束。
不自主抽动定位在锥体外系。
头痛定位于颅内痛敏结构;情绪改变、近期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活动迟缓定位于额叶;颈强直,颏胸4横指,Kernig征阳性定位于脑膜。
患者四肢抽搐、意识障碍、智能下降定位在大脑皮层。
四肢肌力减退与病后体弱有关右上肢疼痛无力,活动受限,定位于肌肉或周围神经。
头痛定位于颅内痛敏结构;意识不清定位于网状激活系统或广泛皮层;右眼内收、外展受限,左眼外展受限定位于脑桥侧视中枢。
右眼睑闭合无力,右侧鼻唇沟变浅定位右侧面神经核;伸舌右偏定位于右侧舌下神经核;左侧Babinski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
颈阻阳性定位于脑膜。
结合头颅CT定位于脑干及脑室。
患者双下肢无力,查体双下肢肌力差,双下肢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大小便费力定位于双侧锥体束。
反应减退,曾出现精神症状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患者双下肢膝以下痛觉过敏,以后部为重,左足趾及足掌前部针刺痛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减弱,结合肌电图定位于周围神经。
患者意识不清、觉醒障碍定位于大脑皮层或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丘脑。
患者智能下降,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左侧掌颌反射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考虑与颅内缺血灶有关。
现就其定性诊断讨论如下:高级智能减退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定位于左侧皮质核束;右侧肢体肌力差、右病理反射阳性定位于左侧锥体束;颈部抵抗定位于脑膜及脑脊液循环系统患者右侧鼻唇沟浅,定位于左侧皮质核束;头晕、右侧肢体共济失调定位于小脑及其纤维联系。
癫痫发作定位于大脑皮层异常放电。
右侧肢体无力,右巴氏征阳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
定位诊断:眩晕、行走不稳、构音不清,查体共济运动欠稳准定位于小脑及其联系纤维;左侧瞳孔较右侧大,定位于右侧交感神经;下颌反射阳性,定位于皮质核束;双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
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大便失禁定位于前庭系统及其联系纤维;高级智能减退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双耳听力减退定位于耳蜗神经;右半身针刺觉减退定位于左侧脊髓丘脑束;右侧腱反射活跃,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右侧双划征阳性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
下颌反射及掌颌反射阳性定位于双侧皮质核束。
视物旋转、右侧凝视时出现水平眼震,向上凝视时可见旋转眼震定位于前庭系统及其脑干、小脑、联系纤维。
左侧肢体无力、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定位于右侧皮质脑干束,偏盲定位于视放射,言语不清定位于大脑皮层。
左侧肢体无力、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定位于右侧皮质脑干束,偏盲定位于视放射,言语不清定位于大脑皮层。
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定位于小脑及其联系纤维;左侧肢体无力,左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右侧锥体束;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定位于右侧皮质核束。
左眼直接、间接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定位于左眼视神经。
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锥体束。
右侧肱二头肌反射亢进、右侧膝反射亢进,双侧踝反射减退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
患者四肢肌力下降,有手袜套样刺痛觉减退,双膝腱反射减弱,肌肉跳动,感觉性共济失调和震颤,肌肉萎缩,定位于周围神经。
患者意识障碍,肢体抽搐,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精神行为异常定位于边缘系统。
患者肌肉疼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结合肌电图定位于肌肉患者发作性视物旋转、复视定位于前庭、小脑、脑干及其联系纤维,定位于后循环,嗜睡定位于大脑皮层或脑干网状结构,不完全性运动失语定位于皮质下,左侧中枢性面瘫定位于右侧皮质脑干束,左侧肢体无力、巴氏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综上定位于右侧大脑半球。
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定位于疑核;双眼稍向左侧凝视定位于左侧脑桥侧视中枢;左侧上睑下垂,左侧瞳孔约2mm,右侧瞳孔约3mm,左侧出汗较右侧少定位于左侧交感神经;左侧额纹稍浅,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定位于左侧面神经;伸舌左偏定位于左侧舌下神经;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左上肢指鼻试验欠稳准、轮替试验欠灵活定位于左侧前庭神经、左侧小脑半球及其以上联系纤维;左侧面部和右侧肢体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左侧脊髓丘脑束;左侧肢体肌力弱,双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
左上肢肌张力高,定位于锥体外系,最小意识状态,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
患者浅昏迷状态定位于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及广泛大脑皮层;双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双侧锥体束;结合头颅MR综合定位于脑干胸2以下及双侧手指音叉振动觉减退,定位于C3-C4节段后索;胸6以下及双侧肘关节以远浅感觉减退,双手掌及尺侧一个半手指浅感觉较手背及桡侧3个半手指稍差,定位于C3-C4节段水平以下脊髓丘脑束患者双侧肢体力弱,双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患者右侧肢体痛觉较对侧迟钝,定位于脊髓丘脑束及其上行传导通路;计算力减退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患者头晕可能定位于前庭、小脑及其联系纤维,右侧肢体肌力V-级定位于左侧锥体束,患者自感左侧肢体无力定位于右侧锥体束。
右侧肢体肌力差,右侧查多克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阳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右利手,完全性失语定位左侧优势半球语言中枢。
昏睡状态定位于广泛皮层或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患者有行走不稳、头晕为主诉,行走不稳定、头晕位于前庭小脑系统,双侧膝关节以下音叉振动觉减弱定位于双侧薄束,双上肢肘以下痛觉减退定位于双上肢周围神经系统,双侧指鼻试验欠准,故综合定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可疑周围神经系统意识障碍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左侧中枢性面瘫定位于右侧皮质核束。
左侧肢体无力,左侧巴宾斯基氏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
结合头部CT及核磁综合定位于右侧颞顶叶。
患者有眩晕,定位于前庭小脑系统及其联系纤维。
患者有胸闷、出汗定位于自主神经。
右侧肢体肌力弱,曾有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右侧偏身感觉障碍,目前仅遗留右手、右足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脊髓丘脑束;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定位于左侧基底节区。
患者嗜睡定位于大脑皮层或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歪定位于左侧皮质核束,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定位于疑核或双侧皮质核束,肌张力增高定位于锥体外系,双侧肢体运动障碍,双下肢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双侧锥体束。
脑积水定位于脑脊液循环通路双下肢静止性震颤,双下肢膝反射活跃定位锥体外系。
患者嗜睡定位于大脑皮层或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歪定位于左侧皮质核束,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定位于疑核或双侧皮质核束,肌张力增高定位于锥体外系,双侧肢体运动障碍,双下肢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双侧锥体束。
脑积水定位于脑脊液循环通路。
患者阵发性头昏、手足麻木,但查体无阳性体征,定位于脑循环系统。
患者以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结合查体双侧掌颌反射阳性、下颌反射阳性。
头颅CT示额、颞叶脑萎缩明显,定位于双侧大脑半球额、颞叶.根据患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反射存在,强哭强笑,下颌反射阳性,定位于双侧皮质核束,双侧肢体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双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双侧锥体束意识障碍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左侧中枢性面瘫定位于右侧皮质核束;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刺激可稍踡,左侧巴氏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结合头部CT及核磁综合定位于右侧颞顶叶患者最小意识状态,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
四肢力弱,肌萎缩,病程中可见肉跳,定位于脊髓前角。
病程中有双侧病理征阳性,下颌反射亢进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
构音不良定位于发音器官;左侧眼睑下垂,左侧瞳孔直径2.5mm,右侧瞳孔直径3.5mm定位于左侧颈交感神经及其纤维;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定位于右侧皮质核束;四肢肌力差,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双侧锥体束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定位于咽喉部肌肉、延髓根据左侧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IV+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双眼左侧可疑同向偏盲定位于右侧枕叶,颈部抵抗定位于脑膜。
根据患者查体示右侧上肢近端2-3级,远端肌力4-级,右侧下肢近端3+级,远端2+级,右侧病理反射阳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根据患者右侧偏身感觉减退,定位于左侧内囊,结合影像学结果,综合定位于左侧丘脑及内囊后肢区。
患者行走迟缓、姿势异常、面部表情减少、双上肢不自主震颤,查体颈伸肌群、四肢肌张力增高,定位于锥体外系混合性失语定位于左侧大脑皮层,右侧鼻唇沟浅定位于左侧皮质核束,右上下肢肌力4-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右面部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三叉丘系,右下肢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脊髓丘脑束。
头晕、耳鸣,定位于前庭蜗神经核及其联系纤维;左面部麻木定位于三叉神经左侧面部麻木定位于三叉神经,左侧肢体麻木定位于右侧脊髓丘脑束根据患者双踝以下有痛觉过敏定位于脊髓丘脑束;共济运动不稳准,定位于小脑及其联系纤维;左上肢肌力4-级,右上肢及其下肢肌力4级、双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上肢及其双下肢腱反射未引出,定位于周围神经;四肢有不自主运动定位于锥体外系;者为双下肢麻木、疼痛、行走困难5年多,加重3个月,初步诊断为:脊髓占位性病变炎症脱髓鞘病变脊髓炎脊髓肿瘤,左侧肢体麻木定位于右侧脊髓丘脑束;左侧肢体无力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左侧头面部麻木定位于右侧三叉丘系;头晕、视物模糊不清定位于后循环;结合头部影像学综合定位于左侧枕、颞叶头部及四肢不自主运动定位于锥体外系;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定位于双侧锥体束。
构音不清定位于脑干,四肢抖动、痉挛定位于大脑皮层,左上下肢肌力5-级左侧Babinski征(+)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
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肌力减退,左侧霍夫曼氏征、查多克氏征阳性,定位于右侧锥体束;发作意识不清,定位于网状激活系统或大脑皮层;不全运动性失语定位于皮质下运动性语言中枢联系纤维;反应迟钝,计算力减退,定位于大脑皮层;综合定位于右侧大脑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