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知识串讲)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提分秘籍(部编版)
史实梳理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北方 游牧 民族 内迁
时间 民族
影响
东汉、魏、晋时期。 鲜卑、羌、氐、匈奴、羯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人 南迁
时间
原因 影响
西晋末年起,“八王之乱”, 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永嘉南渡)
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 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 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 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
史实梳理 初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原 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技
江 因 术;(最主要原因) ;
南 地
③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等。
区
农业:耕地面积扩大(垦荒、湖田);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
的 表 广犁耕,粪肥);水稻产量提高(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等。
背景 439年,_北__魏___统一北方;_鲜___卑_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北魏
孝文 帝改
措施
革
①从平城(今大同)迁都到洛阳。 ②推行汉化措施:如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汉礼等 (趣味记忆:人人都说姓服婚礼) 。
影响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方 地区 的民 族交 融
方式 影响
①蜀、西晋、梁、 ②政治上:政权分立。 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民族关系:出现民族交融。 ③由分裂走向统一
核心素养
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 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 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 南方灌溉、贮水、分洪、运水等水利工程 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宣示表》D.《兰亭集序》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5.鼎是我国一种礼器,一般为三足。
我国版图上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7.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B.颜真卿、柳宗元——颜筋柳骨C.吴道子——画圣 D.茶圣——陆羽8.“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D.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族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王与马,共天下”B.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C.东晋军队在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D.中原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12.“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14.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特点及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提问: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刚刚播放的这首歌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成败从容的历史。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
【内容探究】一、官渡之战师: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后来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在北方众多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
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场战役是什么?生:官渡之战。
[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二段的内容,完成官渡之战概况表。
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作用础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回答问题: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生: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垦荒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师: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总分:一、选择题(2×20=40分)1.官渡之战,前后历时共约8个月,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以2万多兵力,出奇制胜,击破了袁绍10万之兵,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的胜利()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使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D.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2.“值有疾病,孤(曹操)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赖我大皇,发圣明。
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操乌林,显章功名。
”这两句话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追述()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肥水之战3.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三国鼎立形成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4.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①①处分别指的是()A.①长安①建业B.①长安①建康C.①洛阳①建康D.①洛阳①建业5.据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材料中的这次“变乱”指的是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的()A.黄巾起义B.“国人暴动” C.“楚汉之争”D.“八王之乱”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A.西汉后期B.西晋末年C.东汉后期D.东晋末年7.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
“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
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B.推恩令的实行C.君主的腐朽统治D.民族矛盾激化8.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魏晋时期政权并立C.东汉末年军阀割据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矣。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速记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部编版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本阶段时间界限为 220 年到 589 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 ,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 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 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 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 魏、蜀、吴。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时空定位把握脉络)【单元概述】01 单元概览(总览全局高屋建瓴)【单元时空】【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 )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 )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 )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 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 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 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36张)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 对手,称雄北方
208年
孙刘联军—曹操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 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兵力 三四万—十万 特点 以少胜多
五万—二十万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 意义 方的基础
促进了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形势图
国名 建国时间 都城
建国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Pī)
石窟艺术: 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北 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领域 数学家
农学家
人物
作品或贡献
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
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贾思勰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地理学家 郦道元 《水经注》
书法家 绘画家
王羲之 《兰亭序》 “书圣”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
史典故。其中“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C )
A.牧野之战 B.马陵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5.[2018·娄底]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
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3.[2019·广东模拟]某中学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
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D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和民族交融过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历史知识体系,但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教学难点: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历史图片资料;3.历史地图;4.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过程,如三国鼎立、八王之乱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如封建制度的衰落、民族融合的趋势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构建知识体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对封建制度的影响、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等。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西
蜀吴
晋
北朝
十六国 (前秦)
北魏
东魏 西魏
东晋
宋
齐
梁
北齐
北周
陈
南 朝
民族: 民族 交融
五胡内迁 北人南迁
经济 江南地区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科技文化繁荣
考点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作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战胜
曹战败
以少胜多
为统一北方 为三国鼎立局面 奠定基础 的形成奠定基础
3.(2022年四川广元)广元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开展合作 探究时,制作了图示卡片。下列选项与该卡片内容最契合的 是( )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即位后,推行了汉化措施,规定说汉语,穿汉服,改 汉姓,通汉婚,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商鞅变法是秦国为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排除A项;文景之治是汉文帝、 汉景帝时期的治世,排除B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治世,排除C项。故选D项。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 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 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 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政治:政权分立
魏
考点2: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八 皇帝
晋惠帝
西 晋分王 封之 制乱影响 ①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高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020年单元测试卷(15)一、选择题1. 曹操在《蒿里行》中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造成当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军阀割据,战乱不断B.王莽改制导致社会动乱C.水旱灾害连年发生D.发生长达十几年的八王之乱2.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雕像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像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哪部分的养分()A.道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佛教3. 历史上保存下来的许多科学巨著,为我们汲取人类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提供了便捷。
下列科学巨著完成于南北朝时期的是()①《水经注》②《九章算术》③《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4.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有三顾茅庐的()、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A.诸葛亮刘备关羽B.刘备曹操孙权C.刘备诸葛亮曹操D.诸葛亮关羽曹操5. 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找出异同点和易混点,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下列对秦国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B.都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进程C.都顺应了历史趋势D.改革都有阻力6.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上条文引自()A.《天朝田亩制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7. 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他生活在()A.西汉时期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8. 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
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9.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是()①西汉②吴③西晋④东晋A.②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0.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A.钟繇B.王羲之C.贾思勰D.祖冲之11. 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A.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B.制造地动仪C.写下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D.割圆术12. 中国古代科技巨匠不计其数,祖冲之、贾思勰两位科学家的共同点是()①都生活在北朝②注重实践③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④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②13.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都采用了哪一措施,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A.尊王攘夷B.招揽人才C.减免赋税D.实行屯田2.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5.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6.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7.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9.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祖冲之B.郦道元C.张衡D.贾思勰10.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二、材料解析题(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解读】
《齐民要术》
农学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石窟
科科技技 与 文文化
科学
祖冲之
绘画
顾恺之
书法
钟繇、胡昭 王羲之
七 上历 史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目 录
1 课标解读 2 课时目标 3 单元概览
4 内容建构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①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②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 文化成就。(史料实证) ②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内单容元梳概理览 课内时容安建排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袁绍
曹操
孙刘 联军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 经济发展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口南迁
内容建构
魏 蜀吴
西晋 统一
八王之乱 北方各族内迁
西晋 灭亡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西晋
十六国 (前秦)
东晋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内单容元梳概理览 课内时容安建排构
蜀国
魏国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吴国
东汉 220三国时期 266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全单元】》PPT课件
北方草原
合作探究: 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社会动乱的结果。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 的结果,但它却客观上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 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 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的经济、政治、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
266年
魏
263年
蜀 吴
西晋
三国后期, 魏国实力增强, 吴、蜀两国日益 衰落。263年, 魏灭蜀。
266年,司 马懿的孙子司马 炎自立为帝,改 国号为晋,以洛 阳为都,史称西 晋。
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版图范围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 钱被奉为 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 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 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 “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能正确 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 能力。
2.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 族内迁的史实。
3.知道东晋十六国的对峙的史实。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三
国
的
蜀锦行销三国
治
理
与
开
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小组辩论大比拼Βιβλιοθήκη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还是倒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共68张PPT)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_____, 建康 。 都城在_______
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 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 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东晋与“十六国”的并立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结束 222 年 吴 孙权 229年 建业 卫温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第16课 三 国 鼎 立
6、魏国的“马钧”改 进翻车,制成提水工 具翻车。是中国古代 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 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 一。
翻车
7、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 区的联系。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5.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 __________________在位时, 赋轻役稀,民殷国富,社会安 定。梁武帝萧衍以地方起兵夺 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 僚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 益败坏。在南北实力对比中, 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三 国 归 晋
中国历史纪年表 魏 220年-266年西晋灭魏 蜀 221年-263年魏灭蜀 吴 222年- 280年西晋灭吴
两 西晋 266年--316年 晋 十六国 东晋 南 北 朝
317年-420年
北朝 439年-581年 北魏
3、西晋的社会风气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 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些列 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 他们的利益。这些大地主、大贵族治 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 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 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1.能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分析出各自的影响。
2.能列表归纳魏蜀吴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3.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关知识的归纳,学会列表归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回忆思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一、官渡之战1.创设情境,深入学习: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
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曹操) 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 三国鼎立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一是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成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
图二是史书上的曹操,是一个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
同一个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看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官渡之战1.多媒体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2.教师讲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陷入分裂割据局面。
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而由于战乱,各割据势力趁机扩充实力,相互攻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
3.创设情境:假设同学们是东汉末年的老百姓,面对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你们的愿望会是什么呢?4.教师讲述:东汉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
而当时北方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军事势力,就是袁绍和曹操。
他们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那么究竟谁能统一北方?5.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示意图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官渡之战的过程。
7.问题思考: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8.教师归纳:曹操: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将汉献帝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典韦、许褚等皆是东汉末年的猛将。
④重用人才。
官渡之战中的刘晔、荀攸、荀彧(yù)皆是有名的谋士。
袁绍: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
9.教师归纳: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10.教师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公元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而当他凯旋回朝时,途经渤海,写下一首《龟虽寿》,其中有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人教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2、掌握孝文帝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3、认识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重难点重点:江南经济开发、孝文帝改革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影响二.自主复习板块一:政治篇——分立1、公元200年,曹操在__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以后____________ 打下基础。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__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打败曹军,为__________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0年_______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都城洛阳。
221年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都城成都。
229年_______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
2、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_______年,魏灭蜀。
266年________称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__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惠帝在位时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___”。
_______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3、公元_______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______年,东晋灭亡。
板块二:经济篇——南移1、“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同时,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高潮。
内迁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胡”)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_,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_________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相对比较_________;④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⑤南下移民和当地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人教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目标
• 1、了解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 南开发的史实。
• 2、掌握孝文帝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与文化成就。
• 3、认识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中华文 明的发展和进步。
壹
目贰 录叁
肆
政治篇----分立 经济篇----南移 民族篇----交融 文化篇----辉煌
3、措施: (2)汉化措施:_说__汉__语___、_穿__汉__服___、_改__汉___姓__、_采__汉___制___、
_联__汉__姻___。 4、影响:__促__进__了___民__族__融__合__,___也__增__强__了___北__魏__的__实___力__。
材料一 孝文帝亲自进行的改革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 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 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一读:先读题目设问,再读 材料正文;
江南经济由落后变为发达。
二找:提取关键词句,联想
(2)材料二中认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所学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此外还有哪些原因?
三写:归纳具体答案,使用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土地肥沃和劳动人民辛勤耕作。 历史语言。
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乱相对较少,
便一族内部也分成好多部,战争不断。这就打乱了昔日相对稳定的民族居
住区,实现了各族人民的交错杂居,为民族交融创造条件。
战争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阶段特征】✧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门阀士族崛起。
✧经济上: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缓慢。
✧思想文化上:农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书法、绘画及雕塑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
✧民族关系上: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整体框架】【重点总结】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难点突破】1、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大败袁绍?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重用人才,招贤纳士。
2、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横行。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3、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4、请说出东汉末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种情况,并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大迁移的影响。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北人南迁,江南开发5、结合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说一说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提前。
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的发展。
开发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领导者的重视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6、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东晋内部军民团结,指挥得当;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前秦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苻坚骄傲轻敌。
7、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①平城位置偏北,粮食供给困难,易受柔然威胁且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同时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汉化改革。
②洛阳是汉文化中心,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
①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①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
①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①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2.从东汉末年开始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至唐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巨大变迁,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3.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
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
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4.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李斯
5.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A.成都
B.建康
C.广州
D.长安
6.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7.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呼韩邪单于
B.北魏孝文帝
C.辽太祖阿保机
D.金太祖阿骨打
8.如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A.推动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现南北统一
D.促进民族交融
9.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
A.《水经注》
B.《脉经》
C.《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