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森斯社会行动

合集下载

第四讲 功能主义——塔尔科特·帕森斯

第四讲  功能主义——塔尔科特·帕森斯
1902年12主修生物 学。 1927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阿默斯特学院教学一年,后转至 哈佛大学,1939年获得终身教职,1973年 退休。 1944年成为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两年 后组建并领衔社会关系学系。 1979年5月病逝。 最重要的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 (1937)和《社会系统》(1951)。
• 3、功能主义的核心命题:
• (1)总会存在类似的重组和趋势使社会系 统重新恢复平衡状态。
• (2)通过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或
普遍接受的愿望标准( generally accepted
standards of desirability)维持和恢复社会系
统的平衡状态。
二、塔尔科特· 帕森斯(1902-1979) 的宏大理论
的因果关系。
• C.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由于强调诸如思想和 象征过程这样的文化决定因素的影响而受到 赞扬。 • 它受到的批评是没有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
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 几个核心概念: • 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个体行动者进行 主观决策的过程,这种决策受到规范和情 境的制约。 • 单位行动(unit act):研究行动的最 基本单位。
生物科学的有机系统模型为依据。
• 核心观点:相互依赖、自我平衡
• 2、功能主义的核心要素:
• (1)从总体上看,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所存 在的相互关系或者相互依赖。 • (2)事件的“正常”状态或者说平衡状态 (与有机体的正常状态或健康状态相比较)。 • (3)为了使系统恢复正常,系统的所有部分 如何进行重组。
帕森斯的“四功能范式”
• A(适应)
经济(物 质资料和 财富的生 产)

帕森斯AGIL模式及社会变迁理论的理解

帕森斯AGIL模式及社会变迁理论的理解

帕森斯AGIL模式及社会变迁理论的理解AGIL 是帕森斯社会行动系统论中的四种功能模式。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系统包括人格、文化、行为有机和社会四个子系统,其中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功能,即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目标,并能够调动资源以实现其目标和定出优先次序;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即系统的过程必须按一定规范连续地进行,并且能够缓和其内部的紧张;行为有机系统具有适应功能,即系统必须有能力从外部环境摄取生存资源并分配给各个部分,其最终目的在于拥有足够的生存资源;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即系统必须把各组成部分协调合成一个功能总体。

整合具有全局性、稳定性等特征,主要通过规范来实施。

按照帕森斯的论述,这四种功能是任何社会系统或社会组织发展演变的必要条件;四个子系统和四种功能的关系是:一种功能可以存在于多个子系统中,而一个系统又可以包括多种功能。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既属于社会行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执行整合功能;同时,社会系统内部又可以分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化系统(有些学者称为价值系统)、社区系统,它们分别执行适应功能、目标获取功能、模式维持功能和整合功能。

帕森斯声称AGIL 模型是以单细胞的有机体到最高级的人类文明中的所有组织及进化的基本性质为基础的,“任何社会系统的过程都服从于四个独立的功能必要条件或‘问题’。

如果要取得均衡和维持这个系统继续存在,它们必须得到充分满足。

”言下之意即AGIL 可适用于任何组织、制度、结构的分析。

综上可看出,AGIL 理论有两个基本逻辑假定。

首先,AGIL 功能存在于任何组织、制度和结构当中,它们是组织、制度、结构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它们变迁的原因。

不管组织、制度、结构如何变迁,新结果都必须具备AGIL 功能。

一种社会系统,涉及到经济、政治、价值和社区系统,如果要进行改革,必定是因为它的AGIL 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或者是在新条件下需要新的系统来执行AGIL 功能。

其次,AGIL 功能是既定的,具有预先给定性。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杨方“结构—功能主义”中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具有自身独特属性的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 而“功能”是指结构内部的各种成分与外部情景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职能。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内涵(一)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行动单元,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一是行动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二是手段,即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

三是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

四是规范取向,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

譬如说,一个人开汽车去打鱼。

但是社会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行动单元,而是行动系统。

行动系统指行动者与其环境状态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

行动系统分为: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四个子系统。

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分别承担四种不同的功能:行为有机系统承担“适应”( adaptation - A) 功能,这个功能将保证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人格系统承担“目标达成”( goal attainment -G) 功能,即确定系统目标的次序并调动资源和引导资源去实现整个大系统的目标。

社会系统承担“整合”( integration - I) 功能,即使系统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具有功能的整体。

社会系统在四个子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是社会子系统的“环境”。

文化系统承担“模式维持”功能,即“潜在的模式维持( 1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 - L) ———紧张关系的管理”功能。

它有双重功能: 一是确保行动者在系统中积极的扮演他们的角色,或者是维持系统的公认价值体系保持制度的统一性; 二是为内部的紧张关系管理提供运作机制,稳定社会的紧张状态。

帕森斯行动系统的等级关系

帕森斯行动系统的等级关系

帕森斯行动系统的等级关系帕森斯行动系统(Parsons' action system)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行动理论。

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动和互动,并通过等级关系的概念来解释个体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帕森斯行动系统中,等级关系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个体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和角色。

等级关系是指社会系统中个体所处的不同级别和地位。

在帕森斯的理论中,等级关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行动系统。

这四个层次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行动系统。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1. 文化系统:文化系统是社会行动系统的基础,它包括了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规范。

文化系统对个体的行动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它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将共享的文化价值传递给个体,使其具备了特定的社会习惯和行为准则。

2. 社会系统:社会系统是个体行动的具体载体,它由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组成,如家庭、学校、政府等。

社会系统提供了个体进行社会互动和交往的场所和机会,个体通过参与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和机构,获得社会地位和角色,并与其他个体进行互动和合作。

3. 人格系统:人格系统是指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和特质,它包括了个体的个性、价值观念和认知能力。

人格系统对个体的行动起着内在的驱动和激励作用,它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行为选择。

4. 行动系统:行动系统是帕森斯行动系统的最上层,它是个体实际行动的层次。

行动系统包括了个体的行为和行动意图,它反映了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行动选择和目标追求。

行动系统是个体与外界互动的最直接层次,它受到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和人格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在帕森斯的理论中,等级关系展示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文化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了价值观念和规范,社会系统为个体提供了社会角色和地位,人格系统驱动个体的行动选择和目标追求,而行动系统是个体实际行动的结果。

社会行动的结构ppt

社会行动的结构ppt

二、唯意志行动论的形构及超越 #有益综合#
行动的自由意志理论
1、帕森斯从功利主义理论那里借取了手段—目的的结构。 3、将杜尔凯姆的洞见引入有关行动的道德整合的观念
2、他借取了韦伯的认识,即行动者自己确定各自行动的内涵。
#行动模式#
观念(价值、信念 及其它符号)形式
行动者之目标 行动者之选择
行动者
一、兼收并蓄:对以往行动理论的评析吸收
#功利主义#
#实证主义#
#理想主义#
#功利主义#
特征 : 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这类行动都经过理性审慎的利弊权衡。
批判: 如果功利主义希望保留主观性和自由,那么,它就必须保留个人主义; 如果它希望以比较肯定的方式解释秩序,那么它就必须摒弃能动性并转 而强调人类互动的不变因素,或遗传因素(生物本能),环境因素(物质条件)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浅 析
社会1111
志博 志杰
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发展
理论体系输出,但冲突、残缺 于是,1937年帕森斯发
理论上名家辈出
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社会 行动的结构》 社会事实和数据无法用 经验材料和数据解决现实问题
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说明
学术本土化
中国学派 插播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带 领着他的学生费孝通、林耀华、许烺光、田汝康等,一群 人在中国大地上,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村庄乡土调查与研究。
#实证主义#
特征: 把过程行动视为一种类似于物理过程的现象,用物理现象中那些 可观察的因果关系考察社会世界,从而完全把行动者的主观过程排除 在研究范围之外。 批判: 忽略了人类思想的复杂的符号功能。此外,对可观察的因果关系的 强调很容易导致无穷无尽的还原论。

韦伯_帕森斯_吉登斯社会行动理论之比较

韦伯_帕森斯_吉登斯社会行动理论之比较
三、行动理论之比较 韦伯在他的社会学理论中把“行动”限定为“社会行 动”。韦伯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主观理解的方法取向的同时.并 采取“理想类型”的认识工具对社会行动进行划分。目的合 理性行动逐渐地成为主导的社会行动,整个社会转变成理 性化社会,从而影响了社会的构成,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正 式法规的建立,科层制的普及以及世俗化的推进等等。这样 造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形式理性得到空前的发展,而实 质理性却逐渐地减退,空虚、失落威胁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终 极价值,使得整个世界陷入“铁笼”之中。 帕森斯总结了涂尔干、韦伯的社会学思想,总结出唯意 志论的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还反复声明,社会行动的理论 不能还原为生理学和心理学,社会行动只有通过社会学的 因素,即通过分析行动者如何构造他们的情境,以及用什么 样的价值规范为指导原则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他认为现 代化的过程就是社会总体适应能力提高的过程。因为社会 结构的存在方式是为了满足社会系统的功能,那么,当一个 社会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系统的功能时,社会结构的变迁就 势在必行,决定社会结构的四个子系统就要发生相应的变 化,使社会结构向着满足社会系统功能需要的方向运动。帕 森斯把这种社会结构的变迁称为是适应性增长、分化、容纳 和价值概括化。适应性增长是整个社会的适应能力不断增 强,集中反映在经济效率的提高上;分化是社会从单一结构 转化为多元结构,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功能需求;容纳是指为 使结构的分化不导致系统的分裂,系统整合要求在不断提 升;价值概括化是由于分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抽象的共有 价值代替了各种特殊规范,这种抽象的价值取向为各种特 殊规范提供合法性。帕森斯认为,功能的分化程度随着社会 的发展在不断增大,现代社会功能分化程度最高,因而能最 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一切使现代社会 制度成为最优越、最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 高阶段。他对未来秉持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 和韦伯、帕森斯不同,吉登斯把社会行为看作是持续不 断的动态过程,是一种行动流。他主要强调行动的意识因素 的连续性。首先,他认为支配人们社会行动的意识不是单个 的个体意识,而是人类的共同意识,是人类的共同意识通过

简答

简答

1、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社会现实最小和最基本的单位,每一单位行动的基本构成都包括:手段、目的、条件和规范等要素。

因为:社会行动都是有特定目标的;指向某种目标的社会行动都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境既包含行动的社会环境也包含行动的自然环境,而这两种环境中某些因素是行动者当做手段来利用的;行动者要在目的和手段方面展开价值评价或价值选择。

根据对社会行动的这些分析,帕森斯提出了研究社会行动的“目的——手段——条件”原则,即在目的、手段和条件的联系中把握社会行动。

2、简述布劳理论中的社会交换中的权力结构。

再布劳看来,社会交换的不平衡是普遍情况,这是产生权力结构的根源。

特别是当一个人需要不断地从另一个人那里得到帮助时,由不平衡社会交换产生权力结构就更加清晰可见。

根据社会交换权力结构形成的原理,布劳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获得权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别人提供帮助。

并且,提供的帮助越多,其中所含的报酬或价值越大,得到的权力也越大越牢固。

在分析了个人之间的交换权力结构基础上,布劳进一步分析了群体中权力结构的产生。

他认为,个人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获得权力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群体。

3、《心理自我与社会》的基本内容他的心理学是社会行为主义的。

这是指他强调从能动的、进行中的社会过程以及作为其组成成分的社会动作出发,亦即从社会的观点、至少从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交往的观点出发来论述经验。

作为人类个体,正是通过有声的姿态而不是无声的姿态,使得我们在自己的行动中能采取他人的态度并把自己同他人等同起来,因而它确应为社会动作中互相适应的更为适当而有效的途径,也正是它构成为“表意的符号”——构成为生物体向人类心智个体进化和发展之动因的语言符号,无非是一种表意的或有意识的姿态。

为了既坚持社会过程的优先性与制约性,又保有自我的主动性,他试图通过“主我(I)”和“客我(me)”的区别来阐明他的自我概念的逻辑基础。

在他看来,这二者互相依存且必须与社会经验相联系,但它们其实仅构成分析的单元,其中主我是自我的冲动向度、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它赋予个人以自由感和独创感,以独特的方式对已形成的情境做出反应,具有不可预测的自发性,它在行动中改变社会结构;而客我却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一套想象中的有组织的他人的态度,当一个人作为客我时他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客体,他将按照他人对他所采取的态度来左右自己,客我是按照整个社区的观点来设想和认识自我,它反映了法律、道德以及社区的组织法规和期望,所有的社会结构制约性因素都将进入客我之中。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Aspect of Experience
The family is the primary agent of socialisation We derive status and roles from position in family. The functions of the family mirror those of society Function of the family: the primary socialisation of children and the stabilisation of adult personalities
(二)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
Talcott Parsons (1902-1979)
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的第一次综合



要回答的问题: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追求他的或她 的目标,社会秩序怎么可能存在? 对古典理论的批判: ①实证主义学派反对把行动同一定环境状态相联 系,并假设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忽视 了影响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规范取向。由此而 忽略了行动最终目标的来源、性质及其差异。 ②理想主义传统则单纯强调价值规范的作用,忽 略了环境对表达特定文化价值的影响。




他在哈佛大学供职40余年,直到1973年作为荣誉教授退休为止。此后, 他还应邀到宾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析 任客座教授,并继续发表论著,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作演讲。 他一生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本。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 结构》(1937年)、《社会系统》(1951年)、《一般行动理论探讨》 (1951)、《经济与社会》 (1956)、《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 (1960)、《现代社会系统》 (1971)、《社会系统与行动理论的发展》 (1977)、《行动理论与人类状况》 (1978)。 帕森斯结构功能分析的重点,是促进社会系统稳定与秩序的机制。他全 部理论的总倾向是强调社会体系的协调一致与社会体系的和谐本性。在 体系的博大与著述的宏富方面,除韦伯外,恐怕无人可以与帕森斯争雄。 当帕森斯于1979年3月8日去世时,他的学生默顿在悼词中称帕森 斯的逝世“标志着一个社会学时代的结束”

社会行动结构

社会行动结构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1 4
马歇尔观点大致
效用概念 马歇尔经济学 理论的出发点 边际观念 重要结果: 消费者理论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1 5
• 推理中一般价值问题引出替代原理,这反过 来又引起效用概念对生产成本加以规定性的 解释,就是和我们常说的机会成本基本相同。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生产者价值,呈现出另一 问题:财富分配理论。理论主要概念是边际 生产率概念。最后整个概念被概括为最大限 度满足学说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1 3
活动与效用理论
• 马歇尔思想的主要特征是经验主义,他认为经济学研 究对象是属于具体现象范围的——是“对人们日常生 活事务的研究”。
尽管他有经验主义立场,但他建立在效用概念上的 经济学理论思想的重要性是不可怀疑的。作为研究 财富的科学的经济学概念里,效用必然处于中心位 置。也适用于“生产”,生产即是生产效用。马歇 尔被凯恩斯誉为“瓦特”,他的理论像发动机,解 决了很多问题。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2 4
• 与行动相关的非科学的理论的范畴包括两类成分: 1.行动的终极目的; 2.在解释为什么追求这些目的时所诉诸的那些非经验实体以及在据 以对那些非科学的手段(如仪式)做出选择的标准中的某些成 分。 •帕累托把“手段-目的”关系链分为三个部分: 终极目的、终极手段与条件、中介部分(既是 手段也 是目的)。 • 社会行动系统是一个由若干条关系链错综复杂地相交形成 的“网络”,每一个具体行动都是一个交汇点。
Company name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杨方“结构—功能主义”中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具有自身独特属性的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 而“功能”是指结构内部的各种成分与外部情景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职能。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内涵(一)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行动单元,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一是行动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二是手段,即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

三是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

四是规范取向,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

譬如说,一个人开汽车去打鱼。

但是社会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行动单元,而是行动系统。

行动系统指行动者与其环境状态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

行动系统分为: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四个子系统。

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分别承担四种不同的功能:行为有机系统承担“适应”( adaptation - A) 功能,这个功能将保证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人格系统承担“目标达成”( goal attainment -G) 功能,即确定系统目标的次序并调动资源和引导资源去实现整个大系统的目标。

社会系统承担“整合”( integration - I) 功能,即使系统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具有功能的整体。

社会系统在四个子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是社会子系统的“环境”。

文化系统承担“模式维持”功能,即“潜在的模式维持( 1atent patternmaintenance - L) ———紧张关系的管理”功能。

它有双重功能: 一是确保行动者在系统中积极的扮演他们的角色,或者是维持系统的公认价值体系保持制度的统一性; 二是为内部的紧张关系管理提供运作机制,稳定社会的紧张状态。

韦伯、帕森斯、吉登斯社会行动理论比较

韦伯、帕森斯、吉登斯社会行动理论比较

韦伯、帕森斯、吉登斯社会行动理论比较****行动问题是社会学家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对行动问题的不同探讨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是第一个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行动的科学。

之后,现代社会学家帕森斯、当代社会学家亚历山大和吉登斯都对行动问题进行了一定研究。

(一)韦伯的“行动理论”1.理解社会学与理解韦伯的社会学被称为理解社会学,认为社会学士一门解释性的理解社会行动,并在理解过程中对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从对社会学的定义可知,韦伯将自己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的社会行动,并确定社会学的任务是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

他认为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意义是可以理解的。

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包括两类:一是直接观察理解,即通过对社会行动的直接观察就能理解其意义;第二类是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

韦伯认为对社会行动仅有有理解的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有价值。

这种经验上的验证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的因果关系,而不是具有普遍因果效力的规律。

韦伯将上述主观解释和具体的验证概括为主观恰当性和因果恰当性。

在进行对社会行动进行主观理解和经验验证过程中,韦伯强调一定要保持价值中立。

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排除一切主观预断和主观情感。

韦伯的价值中立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规范原则,是研究过程所要求的,以求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价值中立并不是要求研究者不能或者没有价值判断,而是要求研究者应弄清在什么地方诉诸分析的理解,什么地方诉诸情感,不要将关于事实的分析与关于事实的评论相混淆。

韦伯根据理想类型的观点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1)目的合理性行动。

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他人客体行为的期待所决定的行动,这种期待被当作达到行动者所追求的和经过理性计划的目的的“条件”或手段”(2)价值合理性行动。

通过有意识地坚信某些特定行为的—伦理的、审美的、宗教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自身价值,无关于能否成功,纯由其信仰所决定的行动(3)情感行动,通过当下的情感和感觉状态所决定的行动(4)传统行动,通过根深蒂固的习惯所决定的行动。

社会行动的结构读书笔记

社会行动的结构读书笔记

读《社会行动的结构》二、帕森斯对前人的分析和评价(一)个人主义的实证主义这里的个人主义实证主义主要是一些极度强调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理论,帕森斯批判了霍布斯的秩序理论、洛克的古典经济学理论、马尔萨斯的功利主义理论、马克思的阶级对抗理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这些理论倾向容易导致激进实证主义。

(如:强调遗传和本能的生物学还原论和强调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义,他们都极度强调客观的因素,而把主观观点完全抛弃。

)他们的理论缺陷在于把人原子化,对人的主观性在社会行动中发挥的作用视而不见,行动者的“目的-手段”被忽视,难以研究包含着丰富情感和大量非逻辑行为的社会行动。

(二)马歇尔他有着强烈的经验主义倾向,纵观经验主义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类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

前者认为,所有的意识观念均来源于知觉,但同时也承认意识的机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官能)是内在的能力。

相比之下,后者的观点则更为激进,公开宣称不仅意念的内容,而且意念的整个过程都不可能存在内部能力,而只能是习得的。

也就是说,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都可以追溯其起源;不仅没有任何天赋的或先天的命题。

激进的经验主义者唯一强调感觉经验而否认理性思维,在他们看来,理性认识是抽象的、间接的认识,思想愈抽象则更加空虚,不可靠,远离真理。

他提出的著名的“效用”理论,以边际效用和生产率、消费者的过剩、替代原则和最大限度满足学说等概念加以阐述,构成了一个严格的功利主义成分,其基本假设是个人在使手段适合于目的是具有合理性。

这是他经济学理论的逻辑中心。

他的理论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财富的研究”和“关于人的研究”。

然而这两个成分不可能单独存在,后者是一种关于活动与生产和获取财富过程之间关系的理论。

马歇尔把经济学设想为一种关于具体经济活动的完整认识的科学。

他认为不应当仅仅用功利主义的“需求满足”的模式来具体认识个人主义社会,因为个人主义社会中包含着某些共同价值,如道德规范或自由。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作者:杜颖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5期摘要:通过学界对帕森斯的批判,引出帕森斯宏大理论构建的过程,探讨在帕森斯的理论中如何构建社会秩序,并就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理论为例探讨宏大理论的现实可能性。

帕森斯的理论是对以往经典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传统上综合发展出的新的理论,学术界对其褒贬不一,但帕氏王朝始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学发展,他的宏大理论的构建对我们当今学术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行动;社会秩序;宏大理论中图分类号:C9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099-02一、学界对帕氏理论的批判我们对帕森斯的大体理解就是他代表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在资本主义发展遭遇经济危机,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出现了学者对帕森斯的批判。

有的学者批判他的理论过于宏大,应该更注重微观或中层层面;而有的人认为他总在强调社会的均衡稳定状态却忽视了社会中的冲突,忽视了社会的变迁。

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学者逐渐才认识到建立一个宏达理论的难度。

所以说,宏观理论是因为社会的复杂性而难以建立的,并不是说宏观理论是不好的、应该批判的。

帕氏王朝的建立足以证明帕森斯结构功能论的解释力,到目前来说都没有人能超越。

从单元行动到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功能的分化将社会推向前进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变迁上的纵向维度。

我们完全能够看到,在帕森斯的理论中对社会变迁的解释是很合理的。

回到《社会行动的结构》这本书,这本书总结来说是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三大理论的一次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

学者们对帕森斯的批判,笔者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认为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多是理解现存的社会情境和规范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行动,强调社会规范对人的内化的层面,而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一方面。

当然,帕森斯的理论重点确实是在宏观叙事上,对每个人的特殊性、能动性有所忽略,这些事确实存在的,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在学习帕森斯的过程中都可以体会到帕氏具有敏锐洞见的社会视角。

20. 行动系统(帕森斯)

20. 行动系统(帕森斯)
20. 行动系统(帕森斯)
在帕森斯看来,全部理论社会学的核心就是回答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关键问题,而他所建立的社会行动理论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初步尝试。
行动概念:
行为主义把行为定义为对刺激的反应,忽视了主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抹煞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帕森斯认为,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志性和目标导向,也就是说,行动是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
理想主义过于强调价值规范的作用,以致忽略了其他有关因素。
理想主义传统在德国表现的最为典型。这一传统把时代精神、共同理想和一般价值作为理解活动的出发点,强调对某一社会所出现的特定行动的理解必须以对该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为前提。理想主义传统否认对行动进行自然科学式的因果解释的可能,而强调对包含在行动之中的文化价值和主体意志的理解。
帕森斯认为模式变量也为文化层次和人格层次上的分析和比较提供了分类学依据。在文化层次上,可以用模式变量对不同社会的价值取向作出分析,为跨文化比较提供了基础,在人格层次上,它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需求倾向,从而推动对各种人格类型的研究。
此外,模式变量还发挥了推动帕森斯理论发展的独特作用。
帕森斯认为,这种一致性的价值规范所以得到特别的强调,是因为他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础。因此,价值规范对行动的调整成为帕森斯一般行动理论的核心论点,这一论点也成为贯穿于他后来发展的全部理论的一条主线。
21. 模式变量(帕森斯)
模式变量理论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在对社会系统的分析中,它又独特的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因此,通过这一理论,两个层次的现象——行动者的主观取向同社会系统的结构类型——沟通起来,这表明帕森斯的理论分析重点由社会行动转变到社会系统。
22. AGIL框架(帕森斯)

简述帕森斯的理论并予以评析

简述帕森斯的理论并予以评析

简述帕森斯理论并予以评析帕森斯的理论包括:一、社会行动理论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一、行动的目标;二、状态即环境因素,可分为手段、条件;三、规范取向。

二、社会系统中的模式变量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由4个子系统即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组成。

行为有机体系统与行动者的生物学方面有关。

人格系统组织着个人行动者的各种习得性需要、要求和行动抉择。

社会系统组织着中的个人或群体,使之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形式之中。

文化系统由规范、信仰及其他一些与行动相联系的观念构成,是一个具有符号性质的意义模式系统。

这4种系统都有自己的维持和生存边界,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控制论意义上的层次控制系统。

帕森斯认为,模式变量的五对范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扩散性与专一性;情感性与中立性;先赋性与自获性;私利性与公益性。

这五对变量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五种抉择的自由组合都可以构成某种独特的关系类型,所有的角色关系都可以用模式变量来描述和说明。

三、结构功能分析其内容是:①适应;②目标达成;③整合;④维模。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着这四个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功能,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达成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潜在模式维系功能。

四、社会变迁帕森斯将所有社会进化过程概括为四个抽象的演化形态:一、适应性增长;二、分化;三、容纳;四、价值概括化。

对其理论的评析:帕森斯在叙述自己的社会行动、社会系统以及具体的功能理论体系时采取不同的理论陈述格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策略,而这些策略也并非互相排斥的。

就在实施其中的某一类,建立自己理论的“下一步”时,常常走到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中去,他的每一种策略都花费了大量的笔墨。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帕森斯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时,比较完美地把四种常见的、基本的理论陈述格式巧妙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也是只有少数理论大家才能做到的。

L12181.1。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共52页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共52页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帕森斯社会行动

帕森斯社会行动

2、社会行动理论:单元行动、社会行动帕森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指出,我们的兴趣不在于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而在于行动者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包含了行动者、目标手段、情境及规范限定等四种要素,从而构成了一个“单位行动”或者叫“单元行动”。

( 1 )继承韦伯的思想,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首先是具有主观性的个人行动,因此,个人行动就构成了社会行动的基本单元。

单元行动则是社会行动的基础。

( 2 )帕森斯认为,在行动者的行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行动者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行动者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包括行动者、目标、情境以及规范或限定等四种要素,从而构成了一个单元行动。

单元行动是社会行动的基础。

一是行动者。

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目标的主体。

行动者本人必须有知识,必须有实现自身目标的冲动、需要或欲望。

二是目标。

这是行动者行动的理由和动力,它指向行动者的未来。

三是情境。

行动者实现个人目标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无法控制的情境以及个人可以控制的情境因素。

帕森斯认为,情境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行动者实现目标的限定。

帕森斯举例说:如果一个人视力不好,那么就无法成为飞行员,视力不好成为一个无法控制的情境。

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医生,即使有机会让他选择,他也不会去学堕胎手术,这个就是可以控制的情境。

四是规范或限定。

规范本身就是一种限定,它制约着行动者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影响行动者的行动。

帕森斯举例说,在斯巴达,一个战士不是凯旋而归就是战死疆场,很少有苟且偷生的选择。

( 3 )社会行动:个体的行动通过“制度化”就能够成为社会行动。

第一,帕森斯认为,任何单元行动总要涉及到外在的社会结构因素,涉及到社会秩序、共同价值观念等问题。

这样,任何单元行动必然会涉及到社会系统或者制度化问题。

这样,他就提出了社会行动的概念。

所谓“制度化行动”就是将个人的行动结构化、制度化。

第二,社会行动表示各个行动者之间的互动结构。

因此,社会行动又可称为社会行动体系或社会行动系统,或者直接叫做行动系统或社会系统。

第四讲: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与《社会系统》

第四讲: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与《社会系统》

第四讲: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与《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1951)
L (Latency ) I (integration )
图3:社会系统
A (adaptation ) G (goal attainment )
图2:行动系统的结构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强调价值规范对行动的调整,而受价值规范调节的主观取向是行动的基本特征,也即在制度化互动关系中的行动者都是具有一定的主观取向的。

因而,行动者的主观取向也就成了帕森斯关注的焦点。

他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的主观取向范畴化,认为行动者在互动情景中必然面临五个方面的取向选择,即“模式变量”。

universalism 特 价值面向 先 quality versus 殊 赋 versus
particularism 性 性 performance 性 性
遍 致
普 自
Collective orientation 集体取向 自我取向Self orientation 扩 情
散 感
性 性
Specificity 性 性 affectivity versus 体 立 versus
diffuseness 具 动机面向 中 affective neutrality 图4:模式变量。

《社会行动的结构》摘抄

《社会行动的结构》摘抄

《社会行动的结构》摘抄这本书很厚,很难读,很复杂,很让人烦躁。

但帕森斯是一个社会学永远绕不过的人,《社会行动的结构》也是永远绕不过的理论书籍。

这本书是研究理论的理论,是西方本体论研究即形而上学研究的典范,要怎么评价和定位这本书是首先必须说明的。

帕森斯是西方第一位将古典社会学做集大成式研究的人,他将古典社会学四位大家的理论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将他们打造为殊途同归的理论脉络,继而推出自己的全新理论,将社会学从古典时代推向全新的现代社会学。

著名社会学家汉斯·约阿斯说,社会科学的理论始终沿着“什么是行动?什么是社会秩序?什么造成了社会变迁?”这三个特殊问题而发展。

这一脉络使得从20世纪30年代起兴起了持续的辩论,这场辩论从一位伟大的美国社会学家那里得到了重要的动力,且后来的理论家,不论是否明显继承他、不论赞成或反对他,到今天都还是不断与他有关。

这位学者就是帕森斯。

所以,帕森斯可以说是奠基了整个现代社会学的人。

这本书要怎么理解呢?我花了十天的时间都没能读懂原著,只能结合自己的感觉和一些资料来尝试获得这一系统知识。

下面将从三个部分来展开:对功利主义的批判;提出自己的理论;研究四位学者从而为自己佐证。

一我们先说结论和重点:帕森斯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之上展开的,他的目的是以手段-目的为引领,结合规范主义社会秩序理论,从而提出自己的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

这一理论的具体内容我们将在第二部分展示。

帕森斯是如何批判功利主义的。

首先要搞懂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功利主义。

简单来说,功利主义是以边沁为代表的学者所主张的学说,但功利主义早已有长期的历史发展。

功利主义的基点在于“理性人”的预设,他们认为人类行动都是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得最大的利益的。

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被视作是“原子化”的理性人,人能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那么,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原子化的个体如何形成社会秩序?继而带来社会变迁?在此,霍布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被帕森斯所看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行动理论:单元行动、社会行动
帕森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指出,我们的兴趣不在于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而在于行动者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包含了行动者、目标手段、情境及规范限定等四种要素,从而构成了一个“单位行动”或者叫“单元行动”。

(1)继承韦伯的思想,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首先是具有主观性的个人行动,因此,个人行动就构成了社会行动的基本单元。

单元行动则是社会行动的基础。

(2)帕森斯认为,在行动者的行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行动者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行动者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包括行动者、目标、情境以及规范或限定等四种要素,从而构成了一个单元行动。

单元行动是社会行动的基础。

一是行动者。

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目标的主体。

行动者本人必须有知识,必须有实现自身目标的冲动、需要或欲望。

二是目标。

这是行动者行动的理由和动力,它指向行动者的未来。

三是情境。

行动者实现个人目标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无法控制的情境以及个人可以控制的情境因素。

帕森斯认为,情境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行动者实现目标的限定。

帕森斯举例说:如果一个人视力不好,那么就无法成为飞行员,视力不好成为一个无法控制的情境。

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医生,即使有机会让他选择,他也不会去学堕胎手术,这个就是可以控制的情境。

四是规范或限定。

规范本身就是一种限定,它制约着行动者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影响行动者的行动。

帕森斯举例说,在斯巴达,一个战士不是凯旋而归就是战死疆场,很少有苟且偷生的选择。

(3)社会行动:个体的行动通过“制度化”就能够成为社会行动。

第一,帕森斯认为,任何单元行动总要涉及到外在的社会结构因素,涉及到社会秩序、共同价值观念等问题。

这样,任何单元行动必然会涉及到社会系统或者制度化问题。

这样,他就提出了社会行动的概念。

所谓“制度化行动”就是将个人的行动结构化、制度化。

第二,社会行动表示各个行动者之间的互动结构。

因此,社会行动又可称为社会行动体系或社会行动系统,或者直接叫做行动系统或社会系统。

但是,单位行动如何转化为社会行动呢?帕森斯认为,其中桥梁就是共同的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共的角色。

例如:某个行动者在与别人的互动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就会重复该行动(守株待兔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每个行动者都会期待他人(其他行动者)做出某种反应,以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样社会规范便形成了。

第三,社会行动系统往往通过地位、角色把个人与他人结合起来,从而把个别行动整合为社会行动系统。

这里又涉及到帕森斯的两个概念:
一是“地位”:行动者在社会行动系统中的位置。

如教师、医生、总统等(社会化);二是“角色”:则是依附于地位之上的,被社会所期待的规范。

(内在化)
第四,这样,社会行动系统就包括两个部分:社会行动系统的价值或目标制度化;二是个人人格的价值体系的内在化。

即角色的自我认同。

所以,社会行动体系九必然包括:追求目标的行动者的人格体系;调节地位角色并整合为一个的行动观即文化体系。

后来他又加了个“有机体系统”。

3.社会整合或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功能必要条件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发现,帕森斯的理论已经开始从个体行动上升到社会行动,事实上实现社会学微观到宏观的整合正是帕森斯理论的主旨。

帕森斯认为,社会整合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行动系统内部共同维持以抗拒外来压力;如:人格系统对于社会行动系统的整合主要有两个途径:社会化与社会控制;二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以使社会(行动)系统达到均衡状态,以使社会变迁。

这两者是任何一种社会行动系统维持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具体来说:
(1)适应:adaptation: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足够的资源,并在系统中加以分配,以使之适应环境,即对“环境”这个条件的适应。

(2)目标实现:goal attainment: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去实现系统目标,即从环境中获取目标。

(3)整合:integration:每个个体都必须实现他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内部协调,并发展出对付由各部分越轨行为的方法。

(4)模式维持: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主要包括维持模式和调停紧张。

维持模式是指如何根据一些规范确保体系中行
动的连续性;调停紧张:处理内部紧张和系统各部分紧张问题,也就是设法根据一些秩序和规范以确保社会行动系统(体系)中的连续性。

以工厂为例:
Adaptation:完备的照明,良好的空气调节、适用的机器、充足的食物等; Goal attainment:加工、生产、销售、研发等目标; Integration:劳动委员会、工人俱乐部、公关、社交、“思政”
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培训、工资加薪、提干、纪律、停留不离等。

这四个条件其实就是系统平衡条件,对应这四个条件,社会行动系统就包括有机体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

这就是说,任何有生命体系(行动系统)要维持生存,就必须满足某些特定功能,即功能先决条件。

包括体系内需求与环境的需求、一定的目标以及满足这些目标所必须运用得手段,即四种功能先决条件。

适应:系统必然要与环境发生某种关系;系统为了生存,必须能够从环境获取资源、控制环境;目标实现:任何系统都有目标导向,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跳动内部能量以实现系统目标;整合:为了使系统发挥其功能,必须将各部分关系协调一致,而不出现分离;模式维持:在系统运行中存在暂时中断。

所以要将原有的运行模式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运行时能恢复过来的一种机制。

在帕森斯的早期理论中,行动系统包括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有机系统。

这四个系统与上述四个功能先决条件是相对应的。

同时,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也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四个部分,直到无穷。

帕森斯的行动系统满足的四个功能先决条件以及对应着的四个子系统又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学科。

人类学研究文化,与模式维持一致;心理学研究人格与目标达成一致;生物学研究认为有机体,强调或关注适应;社会学则研究社会系统的整合。

就社会系统而言,帕认为,又可以分为四个子系统:1.经济系统承担适应功能;因为只有适应生产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社会系统中各种资源才能转化为满足各种需求的产品,社会才能生存下来;2.政治系统实现着社会系统的目标,因为社会目标的决策机构就是政府,为了实现目标,政府必须集中人力、物力,必须动用社会组织或权威,而所有这些主要受政党影响的目标只能由政治机构和组织来实施;3.法律等制度承担整合功能,以寻求社会最底限度的团结,以便在冲突时可以调节,除法律外,宗教、人际规范等社会手段也有利于整合;4.宗教、家庭、学校等教育机构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和场所,担负起树立共同的基本价值和规范之任务,因此起着模式维持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