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森斯社会理论
第四讲 功能主义——塔尔科特·帕森斯
• 3、功能主义的核心命题:
• (1)总会存在类似的重组和趋势使社会系 统重新恢复平衡状态。
• (2)通过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或
普遍接受的愿望标准( generally accepted
standards of desirability)维持和恢复社会系
统的平衡状态。
二、塔尔科特· 帕森斯(1902-1979) 的宏大理论
的因果关系。
• C.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由于强调诸如思想和 象征过程这样的文化决定因素的影响而受到 赞扬。 • 它受到的批评是没有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
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 几个核心概念: • 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个体行动者进行 主观决策的过程,这种决策受到规范和情 境的制约。 • 单位行动(unit act):研究行动的最 基本单位。
生物科学的有机系统模型为依据。
• 核心观点:相互依赖、自我平衡
• 2、功能主义的核心要素:
• (1)从总体上看,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所存 在的相互关系或者相互依赖。 • (2)事件的“正常”状态或者说平衡状态 (与有机体的正常状态或健康状态相比较)。 • (3)为了使系统恢复正常,系统的所有部分 如何进行重组。
帕森斯的“四功能范式”
• A(适应)
经济(物 质资料和 财富的生 产)
帕森斯 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1. 简介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本文将探讨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起源、核心概念以及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
2. 起源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由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发展而来。
帕森斯受到社会学家艾米尔·迪尔凯姆和塞缪尔·霍尔丁的影响,将他们的理论与美国社会科学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3. 核心概念3.1. 功能帕森斯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社会的各个组织机构和社会角色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构成了社会系统的基础。
3.2. 权威帕森斯认为社会需要一种权威机制来协调和调节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
权威机制可以是正式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3.3. 社会系统帕森斯将社会看作一个系统,不同的组织机构和社会角色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3.4. 功能必要性帕森斯认为每个社会机构和社会角色都有其功能的必要性。
这些功能对于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缺少任何一个功能都可能导致社会系统的紊乱。
4. 影响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对于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领域。
4.1. 社会学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为社会学家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现象的框架和方法。
4.2. 人类学在人类学领域,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为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强调文化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人类学家解释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演化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3. 政治学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对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政治体制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为研究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5. 总结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强调社会系统稳定和平衡的理论,它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帕森斯AGIL模式及社会变迁理论的理解
帕森斯AGIL模式及社会变迁理论的理解AGIL 是帕森斯社会行动系统论中的四种功能模式。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系统包括人格、文化、行为有机和社会四个子系统,其中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功能,即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目标,并能够调动资源以实现其目标和定出优先次序;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即系统的过程必须按一定规范连续地进行,并且能够缓和其内部的紧张;行为有机系统具有适应功能,即系统必须有能力从外部环境摄取生存资源并分配给各个部分,其最终目的在于拥有足够的生存资源;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即系统必须把各组成部分协调合成一个功能总体。
整合具有全局性、稳定性等特征,主要通过规范来实施。
按照帕森斯的论述,这四种功能是任何社会系统或社会组织发展演变的必要条件;四个子系统和四种功能的关系是:一种功能可以存在于多个子系统中,而一个系统又可以包括多种功能。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既属于社会行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执行整合功能;同时,社会系统内部又可以分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化系统(有些学者称为价值系统)、社区系统,它们分别执行适应功能、目标获取功能、模式维持功能和整合功能。
帕森斯声称AGIL 模型是以单细胞的有机体到最高级的人类文明中的所有组织及进化的基本性质为基础的,“任何社会系统的过程都服从于四个独立的功能必要条件或‘问题’。
如果要取得均衡和维持这个系统继续存在,它们必须得到充分满足。
”言下之意即AGIL 可适用于任何组织、制度、结构的分析。
综上可看出,AGIL 理论有两个基本逻辑假定。
首先,AGIL 功能存在于任何组织、制度和结构当中,它们是组织、制度、结构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它们变迁的原因。
不管组织、制度、结构如何变迁,新结果都必须具备AGIL 功能。
一种社会系统,涉及到经济、政治、价值和社区系统,如果要进行改革,必定是因为它的AGIL 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或者是在新条件下需要新的系统来执行AGIL 功能。
其次,AGIL 功能是既定的,具有预先给定性。
社会变迁的解释
社会变迁的解释一.功能理论对社会变迁的解释1.帕森斯的社会功能理论对社会变迁的解释:帕森斯把变迁分为社会系统本身的变迁和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变迁。
在结构理论的框架下,他认为,系统内部的紧张、偏差行为和社会控制构成系统的变迁,系统变迁的方向是“适应性”的增强,即社会系统克服阻力而达到的目标能力的增强。
帕金斯用进化来解释社会变迁。
他提出社会进化的四个特征(或机制):分化、适应能力增强、包容和价值普遍化。
帕金斯认为社会进化由分化开始,这种分化会提高社会的适应力,因为分化导致了社会单位的资源增加。
分化和适应力提高带来系统的新的整合问题,而对新单位的承认和给予合法化,有利于消除系统内部结构之间的冲突。
在帕金斯看来,经过上述过程,社会系统发生了进化。
对帕森斯社会变迁理论的评价: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它忽视冲突和保守主义倾向。
2.新功能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该理论(1)发展和扩展原有的分化理论,认为社会变迁中不但有作为主流的分化,也有“逆分化”、“不平衡的分化”,从而将差异性分析引人社会变迁分析。
(2)超越进化论的解释,强调具体的群体和社会对分化过程的影响,把个人与群体的能动作用、利益与冲突引人进化理论。
(3)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
群体精英对新制度的倡导都会影响社会变迁,这使该理论更具现实解释力。
(4)增加社会可能性范围,承认适应性升级只是社会分化的多种可能结果之一,但是并不认为分化一定会增加系统的效率和整合。
(5)分化可能会带来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调节,甚至单向控制。
对新功能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的评价:新功能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对传统分化理论的补充提高了分化理论在预见分化结果方面的灵活性。
新功能主义者用明确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取代对现代社会主义的乐观态度,有的则指出功能主义的意识形态不是要强调社会的均衡,而是强调个体的自主性,有的针对政治与经济寡头对现代社会的威胁和公众的消极态度,提出要用自治性社区来重构现代社会。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一、名词解释1.帕森斯答:帕森斯,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
他前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以《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为代表作;后期则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论的功能主义学说,发展和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
他对社会进化作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新进化论观点。
2.单元行动答:单元行动是帕森斯用来说明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的基本概念。
这一概念构架即“手段-目的”框架。
每一个单元行动包括下列要素:①行动者是指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②目的是指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
③情景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它又分为两个方面,行动的条件和手段。
其中前者是行动者不能控制、难以改变的,而后者是可控制的。
④规范限定在帕森斯认为是一个复杂方面,但对行动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这些都制约着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中手段的选择。
3.价值普遍化答:帕森斯提出了社会进化的四个范例(或特征):分化、适应力提高、包容、价值普遍化。
价值普遍化是指社会对新分化出来的单位的承认,或给予合法化。
社会价值观必须随着社会系统的进化而改变,否则将导致矛盾与冲突。
社会进化的结果是否稳定均衡,将依赖于社会是否发展出一套新的价值系统。
4.结构功能主义答:结构功能主义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首先提出来的。
在他的倡导下,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结构功能主义由他的学生作了进一步发挥,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它的主要特征有:①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②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③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就是社会系统的维持问题;④统一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与其说是一些共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模式,不如说是一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
帕森斯行动系统的等级关系
帕森斯行动系统的等级关系帕森斯行动系统(Parsons' action system)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行动理论。
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动和互动,并通过等级关系的概念来解释个体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帕森斯行动系统中,等级关系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个体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和角色。
等级关系是指社会系统中个体所处的不同级别和地位。
在帕森斯的理论中,等级关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行动系统。
这四个层次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行动系统。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1. 文化系统:文化系统是社会行动系统的基础,它包括了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规范。
文化系统对个体的行动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它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将共享的文化价值传递给个体,使其具备了特定的社会习惯和行为准则。
2. 社会系统:社会系统是个体行动的具体载体,它由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组成,如家庭、学校、政府等。
社会系统提供了个体进行社会互动和交往的场所和机会,个体通过参与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和机构,获得社会地位和角色,并与其他个体进行互动和合作。
3. 人格系统:人格系统是指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和特质,它包括了个体的个性、价值观念和认知能力。
人格系统对个体的行动起着内在的驱动和激励作用,它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行为选择。
4. 行动系统:行动系统是帕森斯行动系统的最上层,它是个体实际行动的层次。
行动系统包括了个体的行为和行动意图,它反映了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行动选择和目标追求。
行动系统是个体与外界互动的最直接层次,它受到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和人格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在帕森斯的理论中,等级关系展示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文化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了价值观念和规范,社会系统为个体提供了社会角色和地位,人格系统驱动个体的行动选择和目标追求,而行动系统是个体实际行动的结果。
韦伯_帕森斯_吉登斯社会行动理论之比较
简答
1、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社会现实最小和最基本的单位,每一单位行动的基本构成都包括:手段、目的、条件和规范等要素。
因为:社会行动都是有特定目标的;指向某种目标的社会行动都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境既包含行动的社会环境也包含行动的自然环境,而这两种环境中某些因素是行动者当做手段来利用的;行动者要在目的和手段方面展开价值评价或价值选择。
根据对社会行动的这些分析,帕森斯提出了研究社会行动的“目的——手段——条件”原则,即在目的、手段和条件的联系中把握社会行动。
2、简述布劳理论中的社会交换中的权力结构。
再布劳看来,社会交换的不平衡是普遍情况,这是产生权力结构的根源。
特别是当一个人需要不断地从另一个人那里得到帮助时,由不平衡社会交换产生权力结构就更加清晰可见。
根据社会交换权力结构形成的原理,布劳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获得权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别人提供帮助。
并且,提供的帮助越多,其中所含的报酬或价值越大,得到的权力也越大越牢固。
在分析了个人之间的交换权力结构基础上,布劳进一步分析了群体中权力结构的产生。
他认为,个人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获得权力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群体。
3、《心理自我与社会》的基本内容他的心理学是社会行为主义的。
这是指他强调从能动的、进行中的社会过程以及作为其组成成分的社会动作出发,亦即从社会的观点、至少从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交往的观点出发来论述经验。
作为人类个体,正是通过有声的姿态而不是无声的姿态,使得我们在自己的行动中能采取他人的态度并把自己同他人等同起来,因而它确应为社会动作中互相适应的更为适当而有效的途径,也正是它构成为“表意的符号”——构成为生物体向人类心智个体进化和发展之动因的语言符号,无非是一种表意的或有意识的姿态。
为了既坚持社会过程的优先性与制约性,又保有自我的主动性,他试图通过“主我(I)”和“客我(me)”的区别来阐明他的自我概念的逻辑基础。
在他看来,这二者互相依存且必须与社会经验相联系,但它们其实仅构成分析的单元,其中主我是自我的冲动向度、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它赋予个人以自由感和独创感,以独特的方式对已形成的情境做出反应,具有不可预测的自发性,它在行动中改变社会结构;而客我却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一套想象中的有组织的他人的态度,当一个人作为客我时他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客体,他将按照他人对他所采取的态度来左右自己,客我是按照整个社区的观点来设想和认识自我,它反映了法律、道德以及社区的组织法规和期望,所有的社会结构制约性因素都将进入客我之中。
结构功能主义
先 赋 性 与 自 获 性
私 利 性 与 公 益 性
4,先赋性与自获性(先赋性与自致性): 行动者评价他人是根据绩效还是根据性别、 年龄、家庭地位等先天特质。
5,私利性与公益性(自我趋向与群体取 向):行动者的行动倾向于自我的利益还 是群体的公共利益。
在研究层次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首先,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强调 “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 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与符号互动论和交换论相区别:互动论和 交换论强调个体的首要性,把社会视为个 体互动和交换的产物;而结构功能主义坚 持社会优于个体的立场。
在研究方向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其次,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 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 研究取向。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 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不是其 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 所发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 的原因)。
在研究主题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分析
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识别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分析各种基本结构是如 何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 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同它们所必须满 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的,这样,帕森 斯的理论重点就由通过模式变量所作的结 构分析转向了结构功能分析。
AGIL——功能分析的 框架
帕森斯结构 功能中的功能
系统功能要求的四大 体 (生物特性决定系统适 应问题) A 文化系统 (价值规范) L
人格系统 (个体的动机、欲望和 目标) G 社会系统 (制度化关系联结而成) I
第二讲帕森斯社会学社会发展理论
在人际互动层次上,结构分化 在人际互动层次上, 意味着角色的分化; 意味着角色的分化; 在社会层次上, 在社会层次上,结构分化体现 为制度化结构类型的分化; 为制度化结构类型的分化; 结构分化导致系统内或系统间 的紧张和冲突。 的紧张和冲突。
帕森斯社会学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社会学
帕 森 斯 的 社 会 发 展 理 论
帕森斯强调社会的均衡与协调 社会行动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
帕森 斯的 社会 发展 理论
行动理论 AGIL分析框架 模式变量理论 社会变迁理论
社 会 变 迁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所 强调的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均衡, 在其体系中并没有注重社会冲 突和社会变迁,尽管如此,帕森斯 仍作出了试图解释社会变迁的 不懈努力. 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之间 存在着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交 换过程,为了的达到平衡,必然引 起各个系统的适应性调整,从而 引起社会的变迁.
演化形态:
社 会 变 迁
适应性增长、分化、容纳、价值概化
A
G
I
L
社会变迁 原始阶段—中间阶段—现代阶段 亲族集团—僧侣集团—司法、科层制
简 要 评 价
强调社会均衡和协调有余 关注社会冲突与变革不足 社会进化思想 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欧美化
帕森斯社会理论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摘要: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
他对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批评、扬弃、吸纳与充实,从而形成一个综合体系。
本文主要对其有关社会理论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帕森斯社会行动结构功能在帕森斯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其思想学说发生一些变化。
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关于社会价值如何引导个人行动的志愿行动论,一种唯意识的行动论,后期逐渐关注个人、社会与文化三个系统的整合问题,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论。
他还对社会进化做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一、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以社会学家帕雷托、迪尔凯姆、M.韦伯和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学术思想为经验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分析。
帕森斯认为,他们对一般社会理论的探讨虽然方法论起点不同,但都趋向意志自主的行动理论。
在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帕森斯提出了自己的意志论行动理论。
他认为,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是单元行动。
在分析的意义上,单元行动具有如下性质:①有一个行动者,即在各种不同的目标与用以达成目标的手段之间作出选择和决定的主体;②有某种行动目的,也就是引导行动过程所要达到的某一种事情的未来状况;③有一定的行动情境,这样的情境包含两个要素,即行动者能加以控制的手段要素和不能控制的条件要素;④有一定的行动规范取向。
单元行动就是由目的、手段、条件、规范这样一些要素构成的。
每一种行动都涉及主观目的,并构成行动中的意志自主因素。
这种意志自主的努力,使行动情境得以区分为手段与条件。
而规范作为一种主观要素,对行动者的这种努力起着调节作用。
帕森斯认为,单元行动中相互关联的这些性质,构成了各种行动科学的共同参照系。
帕森斯在强调行动者主观选择行动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外在的各种因素对行动者的影响。
行动的情景是以“社会客体”,即追求自身一定目的的其他的个别行动者与集体行动者为其组成要素的。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作者:杜颖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5期摘要:通过学界对帕森斯的批判,引出帕森斯宏大理论构建的过程,探讨在帕森斯的理论中如何构建社会秩序,并就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理论为例探讨宏大理论的现实可能性。
帕森斯的理论是对以往经典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传统上综合发展出的新的理论,学术界对其褒贬不一,但帕氏王朝始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学发展,他的宏大理论的构建对我们当今学术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行动;社会秩序;宏大理论中图分类号:C9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099-02一、学界对帕氏理论的批判我们对帕森斯的大体理解就是他代表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在资本主义发展遭遇经济危机,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出现了学者对帕森斯的批判。
有的学者批判他的理论过于宏大,应该更注重微观或中层层面;而有的人认为他总在强调社会的均衡稳定状态却忽视了社会中的冲突,忽视了社会的变迁。
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学者逐渐才认识到建立一个宏达理论的难度。
所以说,宏观理论是因为社会的复杂性而难以建立的,并不是说宏观理论是不好的、应该批判的。
帕氏王朝的建立足以证明帕森斯结构功能论的解释力,到目前来说都没有人能超越。
从单元行动到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功能的分化将社会推向前进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变迁上的纵向维度。
我们完全能够看到,在帕森斯的理论中对社会变迁的解释是很合理的。
回到《社会行动的结构》这本书,这本书总结来说是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三大理论的一次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
学者们对帕森斯的批判,笔者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认为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多是理解现存的社会情境和规范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行动,强调社会规范对人的内化的层面,而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一方面。
当然,帕森斯的理论重点确实是在宏观叙事上,对每个人的特殊性、能动性有所忽略,这些事确实存在的,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在学习帕森斯的过程中都可以体会到帕氏具有敏锐洞见的社会视角。
三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功能论
三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功能论陈子奇建筑122110703036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变迁愈发迅速,随之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提也愈演愈烈,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社会学这一学科得到了确立和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也逐渐兴起和成熟起来,其侧重点各有不同,角度各异,理论丰富多彩。
其中较为主要的为功能论(Functionalism)、冲突论(Conflict Theory)、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这三大流派。
在这三种理论流派中,我比较认同功能论的观点。
功能论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鼎盛于60年代,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
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为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与罗伯特·金·莫顿(Robert King Merton)。
功能论论深受孔德的证实主义与迪尔凯姆的理论影响,认为社会的每个部门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而建构的,社会的稳定性建立在合作意识与共同意愿之上,提倡以整体的角度分析问题。
在帕森斯的理论中,社会整合了其内部各部分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自给能力,一般情况下,其系统总是区域和睦与均衡的,而各部门也都为社会的和睦各司其职,不利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部门则会面临淘汰。
然而,对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阶级冲突、种族冲突,帕森斯的理论体系无法对其进行解释,莫顿的理论体系则对进行了补充与修正。
莫顿认为社会机制包含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与反功能,并非每个功能都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而社会的存在是基于各功能的协调。
毫无疑问,冲突论的观点从本质上解释了社会内部系统的关系与社会的运作方式,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与实用性,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理论,功能论目前依然在社会学界被广泛认可。
然而,就个人而言,经过对三种理论流派的学习与思考,我选择了功能论的理由如下:功能论的观点较其他流派的观点更为客观、全面功能对社会的认知来源与使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其构成功能与运作模式,通过严谨的推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帕森斯“模式变项”理论:
帕森斯“模式变项”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帕森斯提出的关于人的行为价值取向的“模式变项”理论反映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相互对立的结构特性,成为当代现代化理论中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极对立的基本模型。
这些模式变项共有五对:
( 1 ) 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依据普遍认同的统一标准待人处事,特殊性则对不同的人和事运用不同的标准。
( 2 ) 专一性与广泛性。
前者是指社会结构功能单一,后者是指社会结构高度功能普化,如企业既是经济单位,又是政治单位和社会单位。
( 3 ) 自致性与先赋性。
前者是以角色执行者的实际表现成就来评价,后者是根据角色执行者的先赋条件如家庭背景、关系来评价。
(4)情感中立性与情感性。
前者指角色行为不受情感影响,后者指角色行为常受
情感影响。
(5)个人倾向与集体倾向。
前者是指在互动情景中优先考虑个人利益,后者是指在互动情景中优先考虑集体利益。
在帕森斯看来,普遍性、专一性、自致性、情感中立性、个人倾向是现代社会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特殊性、广泛性、先赋性、情感性、集体倾向是传统社会人们行为的价值所向。
帕森斯社会学理论
1、反思和批判以往的社会学理论,帕森斯重点检讨与反思了功利主义、实证主义以及唯意志论思想。
(1)批判了功利主义思想。
帕森斯认为,功利主义包含着人类自觉追求私利的个人概念,因而体现着一种强大的行动动力。
但是,功利主义中原子论的社会观、分散的目的观以及过分的理想性,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利的个体会形成有秩序的集体或社会?也就是说为什么要用社会秩序来控制个人行动。
(2)批判了实证主义思想。
实证主义把人的行为归结为生理的、心理的、遗传的、地理的以及社会的因素,但是,它不能为行动者主观的、有选择的、随意的以及有目的的行动留有余地。
也就是说以个人的主观行动为依据无法解释社会的目的性活动。
(3)批判了唯意志主义思想。
唯意志主义也是没有真理性的。
因为这种理论也没有能够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因为它们只能将行动者的行为差异归结为观念和文化的决定作用。
但这往往是狭隘的。
2、社会行动理论:单元行动、社会行动帕森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指出,我们的兴趣不在于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而在于行动者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包含了行动者、目标手段、情境及规范限定等四种要素,从而构成了一个“单位行动”或者叫“单元行动”。
(1)继承韦伯的思想,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首先是具有主观性的个人行动,因此,个人行动就构成了社会行动的基本单元。
单元行动则是社会行动的基础。
(2)帕森斯认为,在行动者的行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行动者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行动者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包括行动者、目标、情境以及规范或限定等四种要素,从而构成了一个单元行动。
单元行动是社会行动的基础。
一是行动者。
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目标的主体。
行动者本人必须有知识,必须有实现自身目标的冲动、需要或欲望。
二是目标。
这是行动者行动的理由和动力,它指向行动者的未来。
帕森斯一、反思和批判以往的社会学理论 二、社会行动理论 三、功能必要条件(AGIL ) 四、模式变量 五、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三是情境。
社会行为理论
社会⾏为理论
社会⾏为理论或称社会⾏动学说。
美国学者帕森斯所创⽴。
他认为社会⼼理不研究必定要研究⼀个⼈的⾏为,并将社会学、⼈类学、⼼理学列为⼀般⾏为科学;⽽将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称为特殊⾏为科学。
他认为不论是研究社会关系或是⼈际关系,(⾃然、⽂化和社会)。
凡是社会系统中所包含的社会⾏动都有定向。
这种定向或称取向均可以归为三类:(1)认知的。
⼀个⼈在开始⾏动之前,必须对所处的环境,有⼀种认知上的认识。
虽然⼈与⼈之间的认识不会完全符合客观认识,但⼏乎所有到动的双⽅都是依据这种认识,⽽决定动机的取向。
(2)情感的。
即⾏动往往受到情绪情感的驱使。
(3)估计的。
当⾏动即将要引发⼀个⾏为时,对于该⾏为可能发⽣的各种效益,以价值判断作为和动标准,⽽加以抉择。
帕森斯认为社会⽂化通过⼀个⼈的⼈格的完成,决定了社会⾏为的动机定向。
⽽⽂化⼜是⼈类社会中成员间互致⼒动的产物。
他将⽂化模式分为:(1)信息系统(认知的。
)(2)情感系统,代表象征系统。
(3)道德标准系统、价值的或整个模式的体系。
简述帕森斯功能主义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简述帕森斯功能主义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和职业,旨在通过促进社会正义和增强社会福祉来改善个人和群体的生活。
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中,帕森斯功能主义理论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帕森斯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认为社会工作应该通过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功能来达到社会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帕森斯功能主义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并分析其优缺点。
帕森斯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这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工作在应对社会问题和需求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帕森斯功能主义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框架,使社会工作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
帕森斯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功能的重要性。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通过促进社会功能来改善社会福祉。
帕森斯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只有当这些功能得到满足和发展时,社会系统才能实现平衡和稳定。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个人和群体实现其功能,从而增强社会福祉。
帕森斯功能主义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工作的实践。
社会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等。
帕森斯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
通过对社会系统的分析,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准确地定位问题,并制定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帕森斯功能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帕森斯功能主义过于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忽视了社会冲突和不平等的存在。
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正义,而帕森斯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对于社会不平等和冲突的分析相对不足。
帕森斯功能主义倾向于强调社会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而忽视了个人和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社会工作的核心在于关注人的需求和权益,帕森斯功能主义对于个人和群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分析相对不足。
帕森斯功能主义对社会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摘要: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
他对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批评、扬弃、吸纳与充实,从而形成一个综合体系。
本文主要对其有关社会理论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帕森斯社会行动结构功能在帕森斯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其思想学说发生一些变化。
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关于社会价值如何引导个人行动的志愿行动论,一种唯意识的行动论,后期逐渐关注个人、社会与文化三个系统的整合问题,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论。
他还对社会进化做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一、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以社会学家帕雷托、迪尔凯姆、M.韦伯和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学术思想为经验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分析。
帕森斯认为,他们对一般社会理论的探讨虽然方法论起点不同,但都趋向意志自主的行动理论。
在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帕森斯提出了自己的意志论行动理论。
他认为,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是单元行动。
在分析的意义上,单元行动具有如下性质:①有一个行动者,即在各种不同的目标与用以达成目标的手段之间作出选择和决定的主体;②有某种行动目的,也就是引导行动过程所要达到的某一种事情的未来状况;③有一定的行动情境,这样的情境包含两个要素,即行动者能加以控制的手段要素和不能控制的条件要素;④有一定的行动规范取向。
单元行动就是由目的、手段、条件、规范这样一些要素构成的。
每一种行动都涉及主观目的,并构成行动中的意志自主因素。
这种意志自主的努力,使行动情境得以区分为手段与条件。
而规范作为一种主观要素,对行动者的这种努力起着调节作用。
帕森斯认为,单元行动中相互关联的这些性质,构成了各种行动科学的共同参照系。
帕森斯在强调行动者主观选择行动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外在的各种因素对行动者的影响。
行动的情景是以“社会客体”,即追求自身一定目的的其他的个别行动者与集体行动者为其组成要素的。
他分析了规范对行动的影响。
规范是为行动者内化的社会公认准则,用以指导其行动。
行动者在行动中存在着努力朝规范化实现行动意义的倾向。
他充分吸收和批判了韦伯有关理论、价值和权益方面的观念和理论,强调社会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认为价值关乎人们对“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信念,它们具有决定人类行动的作用,是构成社会秩序的绝对必要的条件。
二、社会系统论和结构―功能分析学说帕森斯从4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建立其结构―功能分析理论。
他在《社会系统》一书中以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说明了行动系统的结构和过程。
其系统理论基于如下几个基本假设:(1)系统化的理论本身对任何科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2)作为社会学基础的理论体系必须比社会学自身的体系更具一般性,它必须是社会系统的理论;(3)这个系统化的理论必须符合“结构--功能”分析模式,这一模式已体现在生物学理论,特别是生理学理论中;(4)这一理论的形成必须限于所谓的“行动”参考框架之内;(5)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尽可能的借助于专有的操作性概念。
“系统”概念首先是作为单位行动者之间的互动结构,即行动体系的概念提出的。
通过地位、角色把个人与他人(社会)结合起来,把个别行动单位整合到一个社会行动的体系中。
其系统概念强调社会秩序的自我维持与均衡,突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由4个子系统即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组成。
行为有机体系统与行动者的生物学方面有关。
人格系统组织着个人行动者的各种习得性需要、要求和行动抉择。
社会系统组织着中的个人或群体,使之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形式之中。
文化系统由规范、信仰及其他一些与行动相联系的观念构成,是一个具有符号性质的意义模式系统。
这4种系统都有自己的维持和生存边界,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控制论意义上的层次控制系统。
为了说明行动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帕森斯从信息和控制两个方面说明它们之间的控制关系。
其中,信息控制等级是指地位较高的子系统为地位较低的子系统提供信息、指导和行动调节。
文化系统规定限制社会系统的形成,社会系统调整人格系统,人格系统又调整了有机体系统。
能量控制等级是指地位较低的子系统为地位较高的子系统提供行动力量和表现手段,有机体系统为人格系统提供能量,人格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能量条件。
根据对行动系统的“四分法”,帕森斯建立起著名的AGIL功能模式。
其内容是:①适应(Adaptation):能够确保从环境获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②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能够制定该系统的目标和确立各种目标间的主次关系,并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
③整合(Integration):能够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
④潜在模式维系(Latent patter-maintenance):能够维持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之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以及处理行动者的内部紧张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紧张问题。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着这四个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功能,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达成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潜在模式维系功能。
帕森斯把社会看做是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个总系统,又把个人行动放置在这个社会系统的不同领域中去分析。
他认为,社会系统是一种行动者互动过程的系统,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就是社会系统的一种基本结构。
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通过社会身份和与社会发生联系。
一种身份就是社会中的一种地位,角色是与这种地位相应的规范行为。
角色是相互性的,角色之间相互期待,由此而形成社会的角色结构。
集体则是一系列互动的角色组成的系统。
另一种结构单位是各种。
社会制度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是围绕一定的功能焦点而组织起来的权利与义务的模式。
一种制度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的集体中,在同一集体也可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制度。
社会互动中的角色与人格和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帕森斯吸取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超我”的思想,提出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格的观点,认为这种内化过程与密切相关。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为了保证其本身的存在、持续以及有效性,也必须满足适应、目标达成、整合与潜在模式维系的功能。
经济制度发挥着目标达成功能,即通过经济活动把自然资源转化为满足成员各种需求的产品。
政治制度发挥着目标达成功能,即通过权力和权威的作用将人力和物力组织起来实现目标的行动。
法律制度发挥着整合功能,即通过威慑和调节使社会成员和组织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团结和合作。
而家庭、教育和宗教制度则发挥着潜在目标维持的功能。
即通过保存、传递文化维持基本的价值规范,使社会不受成员更替的影响。
帕森斯认为,在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在社会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形成社会系统的过程。
由于社会行动有着符号―文化的一面,这些输入―输出关系具有信息性质,基本的行动过程就带有沟通特点。
简单的输入―输出交换可以是直接的,但在比较复杂的系统里,则需要交换媒介。
帕森斯认为,金钱、权力、影响、义务就是一些交换媒介。
一般化了的媒介具有符号性质。
这些媒介在集体互动和个人互动中被使用。
通过交换,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的各部分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交换的关系,并使社会系统趋于均衡。
4种基本必要功能的满足,使系统得以保持稳定性。
当系统出现越轨和偏离常态的现象时,可通过系统本身的自动调节机制,使系统回复到新的正常状态。
三、模式变项模式变项(pattern variables)是帕森斯结合了他思想中的两条不同路线,即专注于个体选择的“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与侧重于整体结构的“社会系统理论”而提出的分析行动系统特点的概念。
它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又称一定情境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
这些模式变项都采取成对的形式,用二分法表示出来,主要包括5对模式变项:①情感投入与情感中立,是指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是按满足当下情感的方式行事,还是在行事时保持情感的中立性。
②专门性与扩散性,指与他人的关系是限制在特定的具体范围里,还是处于宽泛的、不单一固定的范围里。
③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指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行动者是按普遍的规则行事,还是按自己的某种特殊参照方式行事。
④成就性与先赋性,指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是注重他的效绩或能力方面,还是注重某些先赋性质,如性别、年龄、种族、种姓等。
⑤自我取向与集体取向,指是注重自己的利益,还是注重自己所感知到的集体性需要。
在每一种模式变项中,行动者都要面临这些关系方式抉择。
这些模式变项是分析工具,可用于人格、行动角色、组织、制度和总体社会的结构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动态研究。
帕森斯把模式变量当作构造复杂的社会体系的理论的步骤。
没有这一概念,现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是不可能的。
四、社会变迁观点在帕森斯后期著作中,他开始热衷于进化论。
他试图将他的社会进化观念置于自早期进化论来形成的主要的理论与经验的发展脉络以及行动理论与体系的脉络中。
他反驳人们关于他未能对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的批评,强调为了能够研究过程,只有先从研究结构开始,生物学是这样,社会学也是这样。
帕森斯把“结构”和“过程”看做是社会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方面,提出了他的所谓新进化论观点。
帕森斯是从构成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角度出发说明社会变迁问题的。
他把变迁分为两类:一是系统本身的变迁,二是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变迁。
他提出社会变迁有4种主要的结构变迁过程:①分化,指结构单一、功能多样的单位或子系统,分解成为结构复杂、功能专一的两个或更多的单位或子系统的过程。
②适应性提高,指社会诸单元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变宽,因而摆脱了原先较少演进的单元所施加的某些限制。
它是分化的结果。
适应性的提高既指角色水平,也指集体水平。
③容纳,容纳过程是指以个人地位背景为标准的传统社会组织加以扩大,以接纳各种各样的人群。
④价值普遍化,指通过在比原先较少演进情形时更高的一般化水平上所建立的价值模式,使新出现的资源与结构合法化。
帕森斯认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从注重先赋性与特殊性转变为注重成就性和普遍性。
帕森斯描绘了人类进化的三个阶段:原始阶段、中间阶段、现代阶段。
他对于社会进化的兴趣集中在文化的变迁上,指出在社会阶段的转变过程中,文字的出现和一般法律体系的制定相继起了重大作用。
对帕森斯来说,社会进化意味着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力量不断加强与进步。
在结合整个人类社会进化历程深入分析结构分化的具体内容时,帕森斯提出了“进化共相”的概念。
“进化共相”是用来概括各个社会在进化历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普遍的制度性特征的,它包括:①分层结构②政治结构的文化合法性③科层制④市场体制⑤普遍性法则⑥民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