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整理

合集下载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本文将介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一、群落结构的概念与原理群落是指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的总体,其中包含了相互作用密切的多个种群。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丰度分布、空间分布、物种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1. 丰度分布: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状况。

常见的丰度分布模式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2. 空间分布:物种在群落内的空间分布模式。

可以是聚集分布,即物种个体相互靠近;也可以是随机分布,即个体分布无规律性。

3. 物种间相互关系:群落内不同物种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如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环境条件、生物间相互作用等。

它们共同塑造了群落的特征和功能。

二、演替的概念与类型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表明了群落从初始阶段向成熟阶段的持续演变过程。

演替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初级演替:发生在尚未有土壤或有极少量土壤形成的裸地上。

典型的初级演替是由岩石裸露开始,经过苔藓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侵入,逐渐发展为乔木和林地。

2. 次生演替:发生在已被破坏的群落中,如火灾、风灾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

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通过残存植物种子、根茎或种间关系的再生和重建。

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的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演替是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过程。

三、生物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 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域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物种适应性的影响。

不同环境条件对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量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2. 竞争和捕食:物种之间的竞争和捕食关系会影响物种的分布和丰度。

资源的争夺和捕食行为是物种在群落中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 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成层现 象愈复杂,即群落结构愈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愈充分,提供的有机物质也 就愈多。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 要与食物有关,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如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 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个 体 数
2
竞争
A
B 时间
B
个 体 数 3
B
共生 时间
个 体 数 4
寄生 时间
A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⒈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 种特殊形式。
成层性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以及地被层 ; 草本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也具有成层性; 根系、根茎等在地下也是按深度分层分布的 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 的反映。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地上与地下成层)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 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有 ,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 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
火灾后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农田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
内部因素(根本原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影响群落演 替的因素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生物群落是由生物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生物体可以是同种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的。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水源等。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演替。

一、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由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群落的结构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横向结构指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间的相对丰度。

物种的丰富度越高,群落越复杂。

纵向结构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层次关系。

群落中的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生境类型,例如森林的上层、中层和下层。

动物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形成不同的层次和种类。

二、群落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它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级演替发生在没有生物存在的地方,例如火山爆发后的岩浆表面。

这时,最先出现的植物是一些耐寒和耐旱的物种,例如青苔和地衣。

它们通过生物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逐渐改善环境条件,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基础。

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当原有群落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级演替快,因为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存在。

原有植被的死亡和土壤中的种子会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再次发芽和生长。

然而,次生演替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可能与原有群落有所不同。

三、演替的影响演替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演替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的多样性在群落中逐渐增加。

初期物种往往是对极端环境条件适应的物种,而后期物种则具有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其次,演替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群落发展,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生物体数量和种类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也相应提高。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高考生物群落及其演替梳理汇总(新教材学生版)

高考生物群落及其演替梳理汇总(新教材学生版)

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1.P22问题探讨: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柄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

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

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共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P23旁栏思考:你能举例说出你所在地区的常见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吗?3.P25思考·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资料1:红尾鸲(qu)和鹅(weng)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上啄食昆虫。

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

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是鹅,它们觅食生境的范围都比共存时的更大。

资料2: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动物,其他四种动物之间无捕食关系。

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该样地中的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优势的物种。

讨论(1)红尾鸲和鹩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2)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4.P26想象空间:你能想象一下某个森林群落通过自然选择形成分层结构的大致过程吗?5.P28思考·讨论: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资料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人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每年有数万只水鸟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东滩越冬。

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薦(biao)草带,宽度为400m 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一个群落区别于另一个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目很多,而且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这样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有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失去优势。

3.群落的种间关系4.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率有关,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对光的利用率。

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2)水平结构生物的垂直分层是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的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差异、人与动物的相互影响等引起的,在水平上往往呈现镶嵌分布。

5.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调进化的结果。

7.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1)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仅仅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不足以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因此还需统计群落中物种的相对数量。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生物组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指在群落内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群落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群落结构是指在群落中各个物种的组成、相互关系和空间分布的方式。

而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从初始阶段逐渐演化为成熟阶段的过程。

群落结构可以分为物种组成和物种相对丰富度两个方面。

物种组成是指一个群落中具体存在哪些物种,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生物组合。

物种组成决定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程度。

而物种相对丰富度则是指在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物种相对丰富度反映了一个群落的多样性程度,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群落结构还可以从空间分布的角度进行划分。

例如,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的垂直分布可以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等。

不同物种的空间分布方式反映了它们对生境的适应能力和资源竞争的程度。

此外,群落结构还包括种内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因素。

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发展和变化的重要过程。

演替分为原位演替和外来演替两种类型。

原位演替是指一个原有群落内的物种通过竞争、适应和选择等过程,发展为不同类型的群落。

外来演替则是指一个新的生物群落通过入侵或移入,逐渐替代原有的群落。

演替过程中,物种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依赖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演替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先驱期、建群期和成熟期。

先驱期是演替序列中的初始阶段,此时种群数量较少,物种相互之间的竞争较小。

建群期是群落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此时物种数量增加,生态位分化,竞争逐渐加剧。

成熟期是群落内物种达到稳定状态,生态位分化达到最大,物种相对丰富度减少。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群落结构的稳定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而演替过程则使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动态平衡。

因此,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理解生态系统演化和维持的重要基础,对生态学研究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3.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解析:考查群落的类型、分布和演替及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因 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群落是 多种多样的,但不同群落必须与其环境相适应才能存在和发展,群落 的演替也要受环境的限制。B中可恢复为寒带针叶林,C、D中可演替 为温带阔叶林,而A中由于环境条件的不适合,不能演替为森林,故选 A。 答案:A
(2)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 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例如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是受水 分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水平结构主要受温度的制约。 (3)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①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 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 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度越高。由于螨类是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活动范围小,实验常采
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进行计算。螨类密度与铬浓度有关,因此可作为
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类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答案:D 6.(2009年高考宁夏卷)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
(2010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 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 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 结果如下表(单位:个):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群落(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2.群落的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群落的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的。

生长型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主要生长型有苔藓、草木、灌木和乔木,它们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三大群落垂直结构①森林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②草原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③水生群落从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种类。

3.陆地生物群落(1)热带森林①热带雨林②热带季相林③热带干旱林(2)温带森林①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的垂直分层不明显。

②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通常可分为4层,即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由草本植物、蕨类和苔藓组成的地面层。

(3)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树种主要是各种云杉和松树,也有少量阔叶树。

(4)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①草原最明显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由绿色的禾草组成,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②热带稀树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构很明显。

(5)荒漠荒漠共同特征是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

(6)苔原苔原又称冻原和冻土带,特点是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长。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几个概念(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按其生理上的要求及所需的资源可能占领的全部生态位。

(3)实际生态位是指由于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种间竞争,一个物种实际上所占领的生态位。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组成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群落的组成包括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等方面。

(一)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群落的基本特征之一。

不同的群落有着不同的物种组成。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物种丰富多样,而沙漠中的物种相对较少。

(二)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通常用“物种丰富度指数”来表示。

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香农威纳指数等。

(三)优势种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优势种的个体数量可能不一定很多,但它们的存在和作用对群落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二、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一)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等地方进行的演替。

例 1:一块火山喷发后的裸地,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长出了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最终形成了森林。

这一过程属于()A 次生演替B 初生演替C 竞争D 捕食答案:B解析:因为火山喷发后的裸地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所以这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二)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比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等。

例 2:一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过一段时间又逐渐恢复成森林。

这属于()A 初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物种入侵D 物种灭绝答案:B解析:森林被砍伐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有可能保留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所以属于次生演替。

三、群落演替的过程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侵入定居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先锋物种开始侵入演替区域并定居下来。

(二)竞争平衡阶段随着物种的增加,不同物种之间开始竞争资源,逐渐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动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动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动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自然界中各个动植物群落以其特定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形成了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多样性格局。

动植物群落的形成离不开群落演替过程,只有了解其结构和演替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一、动植物群落的结构动植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等方面。

不同的动植物群落中,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组成会发生演变,这种演变称为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生态学过程,它反映了生态系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自然变化。

动植物群落从入侵期、领先期、竞争期到稳定期,这些过程中会发生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变化,进而形成不同的群落结构。

群落结构的形成与各种环境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如水分、温度、土壤、流量等。

二、群落演替的规律群落演替有着许多演替规律,这些规律对于生态学研究和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各群落之间是时空上的连续存在关系。

群落演替是一个连续存在的过程,群落之间呈现出一种时空上的相互制约和协同演替的关系。

2. 群落演替有一定的演替序列和进程。

群落演替的主要规律是由易于生存的群落向适应度更高的群落演替。

因此,群落演替的主要趋势是物种群数量和生态位差异的逐步加强。

3. 群落演替是一个生态环境变化与生物组成变化相互作用的过程。

生物对于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是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

4. 群落演替的结构复杂,参与生态系统互动的组成因素众多。

动植物的数量、种类和空间分布都影响着生态系统的演替。

三、群落演替的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群落演替过程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群落演替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2. 通过研究群落演替规律,可以为人类活动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生态资源。

3. 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以带来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

总之,了解动植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规律,是认识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础。

生态学中的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

生态学中的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

生态学中的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

群落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而群落的演替规律则可以看作生物群落从最初到最后的演变过程,是一种自然界中的动态过程。

一、群落结构的概念和特点群落结构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生态位以及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一个群落通常包含多种物种,且这些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群落结构可以反映出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反映出群落内生物间的生态位关系。

在群落结构中,有几个关键的特点:1.物种多样性一个群落中通常会包含多个物种,这是为了满足群落内的各种不同的生态位需要,不同的物种会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2.物种分布一个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和位置,它们也存在着不同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

3.生物相互作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群落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相互作用包括合作、竞争和食物链等。

4.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而且,不同的物种会竞争同一个生态位。

二、群落演替规律群落演替是指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也被称作群落的生态演替。

生态演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各种因素。

尽管群落演替是一个复杂和多样的过程,但是研究表明,它总体上有一些规律性的特征:1.原始演替群落演替的起点是一个空旷的生态系统,完全没有生物群落。

这种情况下,最初扩散到这里的生物种一般都是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

2.连锁反应一旦生态系统中出现了第一个群落,接下来的群落发展就开始产生连锁反应了。

这种反应是由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种群的增长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3.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生态演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开始于原生态群落占领地盘的阶段,由于不同的种群和物种的相互作用,原生态群落被逐渐替代了。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一. 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 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裸 岩


地 衣 阶 段

苔 藓 阶 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 木 阶 段
森 林 阶 段
请思考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 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 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 本植物和灌木吗?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类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种间关系
关系类 型 物种 A B
++ +- -- +-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小结: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 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 过程是否相同?






小结: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乔木(树林)
思考:所有弃耕的 农田都能演替成树 林吗?
本节小结
1 组成 结构 物种组成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竞争、捕食 寄生、互利共生
2
4

高二生物群落结构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结构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结构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区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群落中,不同的生物种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群落结构则描述了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种类组成。

一、群落的组成1. 优势种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物种。

它们通常拥有适应环境的特征和优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2. 伴生种伴生种是指与优势种有互利共生关系的物种。

它们通过与优势种的互动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并在环境中找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3. 次优势种次优势种相对于优势种来说数量较少,但仍然起到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能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4. 稀有种稀有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很少、分布范围较小的物种。

它们往往对环境条件较为苛刻,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二、群落结构的形成与演替1. 群落结构的形成群落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环境因素、物种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在初级群落中,物种的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环境的物种逐渐增多,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群落结构。

2. 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指的是一个群落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它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两种类型。

初级演替是在没有土壤的裸地上,由先驱物种逐渐形成的群落;次级演替则是在有土壤的环境中,由已有群落演替而来。

三、群落结构的稳定性1. 群落稳定性的要素群落稳定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对稳定性等。

相对稳定的群落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种群数量的波动。

2. 群落崩溃群落崩溃是指群落结构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无法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非法盗猎等人类活动是导致群落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人类对群落的影响1. 破坏群落的活动人类的发展活动对群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度开垦土地、伐木、过度捕捞等活动导致了许多群落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演替

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演替

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演替水生植物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水环境的限制,因此,水生植物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演替规律。

本文将从群落结构和演替两个方面来探讨水生植物的生态系统。

一、群落结构水生植物群落结构是指水生植物在水生环境中的分布、生长和互惠互利的关系。

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垂直层次水生植物根据生长深度分为浅水层、中水层和深水层,不同深度的水生植物相对独立,生长环境不同,栖息动物也不同。

例如,浅水层的水生植物主要包括芦苇、浮萍等,中、深水层的水生植物主要包括水蓑衣、黑藻等。

2、群落类型水生植物群落根据栖息的水体类型,可以分为湖泊群落、河流群落、沼泽群落等。

在不同的水体类型中,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特点也不同。

3、物种多样性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同一水体中可能生长多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水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当水环境质量恶化时,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会减少甚至消失。

4、竞争与协同水生植物之间存在竞争与协同关系。

当两种水生植物生长环境相同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关系;当两种水生植物生长环境不同,它们之间就会产生协同关系。

这种竞争与协同关系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

二、演替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变化,水生植物数量、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等发生的逐渐演变的过程。

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先驱群落阶段刚形成的水体表面往往会出现一些基本的底泥、浮游生物和浮萍类的水生植物,这些就是先驱群落。

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水质较差,有机物和养分含量较高,生物群落数量较少。

2、繁荣阶段在水环境得到改善后,水生植物数量会逐渐增多,形成繁荣的水生植物群落。

这一阶段水体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植物数量增多,但种类相对较少。

3、竞争阶段水生植物群落的竞争阶段是群落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群落结构的塑造期。

在这一阶段中,水生植物之间开始竞争,高耗能的物种逐渐被淘汰,而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群落知识点梳理

群落知识点梳理

群落知识点梳理群落是指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

在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并且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是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将从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两个方面,对群落生态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植物群落1.群落结构:植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植物个体的空间分布以及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而多样性则是指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程度。

了解群落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个体的分布规律和物种的多样性维持机制。

2.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是指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和物种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也发生变化。

群落演替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而物种的依赖关系、环境因子以及物种间的资源竞争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

3.群落互作:植物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竞争、共生和捕食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植物之间的竞争可以影响植物个体的生长和繁殖,而共生关系可以提供植物养分和保护等方面的帮助。

二、动物群落1.群落结构:动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动物个体的空间分布以及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动物的空间分布可以受到食物、栖息地和捕食者等因素的影响。

而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则与动物个体的数量和种类有关。

2.群落组织:动物群落中的动物个体通常会形成群体或社会结构。

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供保护、协作和资源共享等优势。

例如,某些鸟类会形成鸟群来共同觅食和防御捕食者。

3.群落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面临外界环境变化时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动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种的多样性。

当群落中某些物种消失或者相互作用受到破坏时,群落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威胁。

总结起来,群落知识点的梳理包括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两个方面。

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知识点

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概念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如:在池塘生物群落中,既有浮萍等水生植物,也有鱼,虾,螺等水生动物,还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等2、理解: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由于种间关系而形成了生物群落。

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之间一物质和能量为纽带紧密地联系知识一起,组成了生物群落。

3、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二、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区别(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特点: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这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先增加先减少的为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的为捕食者;一般而言,被捕食者在整体上的数量多于捕食者。

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举例:狼与兔、羊与草、青蛙与昆虫(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特点: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竞争的结果有两种:竞争实力相当时,两种生物在数量上相互抑制;竞争实力相差悬殊时,一方占优势,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坐标曲线图能量关系图举例: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象和狮子争夺水源等(3)互利共生: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特点: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上方不能生存或一方不能生存;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举例:地衣(真菌藻类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4)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者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

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举例:蛔虫与人、噬菌体与细菌等种间关系(“+”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分子、原子(细胞的化学成分)
(二)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配臵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 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 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 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 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 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
(四)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寄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体 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
2、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菟丝子
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 捕食是弱肉强食的现象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例:P251 判断题3…………………………(错)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竹子长势整齐 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不同种生 物仍然是分层的。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体 数 1 时间 A 个 体 数 3 B A
个 体 数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答案:D
返回 5.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
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C.图乙中 b 生物对 a 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5)、群落的空间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⒈ 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 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返回
群落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返回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互利共生:
白蚁与鞭毛虫、
真菌与藻类

寄生:



竞争:
菟丝子与豆科植物、 病毒与宿主 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
捕食:
猪笼草、 狼与羊
大豆与根瘤菌

种内互助:
护犊行为、
育雏行为


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的行为
返回
种间互助 种间斗争
识记:正确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返回
(1)寄生与腐生:
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
获得营养物质。
(2)捕食与竞争: 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
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
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
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①一种生物以非生物
为食,如牛饮水;②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
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A





B
A
B
时间 竞争能力不同
A
C
B 时间
竞争能力相同
特点: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返回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A B




生物A 生物B
时间
总结.群落的种间关系
返回
种间关系 捕食 竞争 寄生
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
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返回
4.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图甲、乙、丙
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
()
A.竞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整理
返回
知识体系——定内容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返回
(1).群落的概念
一、群落的结构 落的结构
返回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叫做群落。
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群落特征:
1、物种丰富度 2、种间关系 3、空间结构 4、群落演替
返回
(3)、群落的物种组成
返回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和类别有差别
返回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 杂。如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变化
武夷山
西伯利亚低等植物 840种 Nhomakorabea返回
(3)种内斗争与竞争: ①“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为种内斗争, 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②“异”竞争:异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为竞争,如水 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典型图示] 运用曲线图、模式图区分四种种间关系
返回
[问题设计]
返回
图 1 为四种种间关系的数量关系曲线图,图 2 为营养关系模 式图。图中的 A、B 代表两种生物,C 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 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1)在图 1 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② ,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①④,
互利共生
概念
实例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____
狼与兔、鹰与鼠
食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和空
间等
牛与羊、水稻与稗草
一种生物_____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
表 资源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
此____
寄居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的 藻类与真菌
有利
生物之间的关系
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③。(填图 1 中序号)
返回
(2)若甲: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乙:大、小草履虫;丙:兔与狐; 丁:细菌和噬菌体。则甲~丁对应图 2 中哪种能量关系图。(填 图 2 中序号) 甲: a ;乙: c ;丙: b ;丁: d 。
1.连线主要种间关系的特点及实例
返回
返回
2.(2014·全国卷Ⅰ)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5000种
动物
1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
捕食
(4)、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返回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A
B

生物A
生物B 时间
捕食
返回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
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返回
人体内的疟原虫 2.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A
B



体表寄生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时间
B A
体内寄生
返回 3.竞争: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
象。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 X 的种内
斗争加剧
答案:C
返回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三种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技巧 (1)互利共生曲线: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 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如 5 题图甲)。 (2)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 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 5 题图乙)。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 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竞争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零(如 5 题图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