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第1课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
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
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各种不同的力。
玩具小车是学生都感兴趣也是玩过的东西,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动力与力的关系。
用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而且容易控制,所以本单元第一课安排研究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同时认识我们最常见的力——重力。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
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懂得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培养学生获取实验数据、记录数据、整理数据和用实验数据证明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小车、细绳、秒表、记录表、2个钩子(回形针)、垫圈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同学们都玩过四驱车吗?你知道它们用什么作动力的?(生答:干电池、电动机、手推的力、摩擦力等等)。
1、判断各种车辆的动力仔细观察这些车,它们都是靠什么提供动力的?课件出示各种车辆的图片,包括:马车(PPT1)、手推车(PPT2)、火车(PPT3)、卡车(PPT4)让学生集体回答后师重复一遍。
马车靠马力,手推车靠人力,火车靠电动机的力或靠发动机的力或靠蒸汽机的力,卡车靠发动机的力。
这辆车你还能判断吗?课件停留出示“缆车”图片(PPT5)2、引出课题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驱动前进,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前进的车,它可以轻松的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1、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2、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力,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设计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小车一辆、线绳一根、垫圈若干,挂钩一个、秒表、记录单。
教师:《我们的小缆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约5分钟)1、谈话:请认真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介绍了哪些类型的车?它们分别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2、交流汇报。
(学生:水车用水力、自行车用人力、电动火车用电力、蒸汽火车用煤炭、缆车用缆绳的拉力)3、讲述:不同类型的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出示缆车图片——介绍一下使用地区、地点)缆车是用钢绳拉着前进的车,它可以轻松地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我们的小缆车》。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30分钟)活动一:(10分钟)1、安装、调整、测试小缆车(1)出示图片与材料:小车、绳子、垫片、回形针制作的挂钩。
(2)小组合作,根据图片与材料安装小缆车。
(3)重点思考:细绳拴在小车的什么位置合适?如果让小车从桌子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取多长的绳子比较合适?怎样不使小车掉下桌子?(利用图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安装小缆车,解决栓绳、取绳长的问题)(依次强化这3个问题!!!)(4)学生安装、调试小缆车,教师巡视指导。
(5)试一试:怎样做能使小车很好地运动起来?2、认识重力(1)提问:你们的小缆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垫片起了什么作用?(2)讲述:垫片自身的重量产生了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4.1《我们的小缆车》教案(新版)教科版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意识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难点:小组合作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
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小车、棉线、回形针、放垫圈的小盒子(放入托盘中,入左边抽屉)、记录单(右边抽屉)、桌边滑轮及刹车装置。
教师材料:实物投影上放白纸、垫圈、回形针并用白纸盖住,课件、教具车、棉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你的小车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这些车辆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看来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辆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需要一个动力才能运动起来二、安装小缆车1.老师这里有一辆小车,(出示小车)现在这辆小车是静止不动的,(出示一根线)如果给你一根线,你能让它运动起来吗?生回答。
师:是什么力使小车由静止状态变成了运动状态?生:拉力(板书)师:老师不用手推、拉,它自己能动起来吗?生:不能吧。
2.(揭开实物投影上的白纸)如果再给你们这些材料,你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吗?3.小组分工合作尝试安装小车,看哪组速度最快。
(出示温馨提示)成功了吗?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不仅会思考、会合作,而且动手能力也很强。
真不错!4.交流。
(1)你们在安装时有遇到困难吗?(2)你们是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的?能解释一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评:你很会思考,你了解的科学知识真多。
)在这个装置中,垫圈起了什么作用?(垫圈有重量,往下沉,带动了小车运动)(师松开手中的垫圈),的确,松手后垫圈就往下掉了。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我的小缆车》教案【教材简析】《我们的小缆车》是“运动和力”单元的起始课。
本单元研究的是关于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
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力,对力的研究贯穿单元始终。
本单元最终指向的科学大概念是: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有动力作用其上。
教材编写者从学生兴趣出发作为单元起始课同时,另外是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面深入的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和力的测量等埋下伏笔,希望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感受到各种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材开始用图片展示几种车用不同动力来驱动的小车,回忆生活中见过的不同动力驱动的车,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第二部分是安装一个重力拉动的小车,并让小车顺利运动。
通过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力的来源,引出重力概念。
第三部分是研究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1、测试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2、然后研究能小车能运动的情况下,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学生分析】运动和力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很陌生,让小缆车通过拉力运动起来,在平时的生活中,男孩子在平时就有安装和比赛各种小车的经验。
因此对运动和力之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玩得过程中也会得出相应的结论。
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学生有基本的认识:要给物体施加力,但要认识到需施加一定的力才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点学生在认识上是模糊的。
为什么是一定的力才能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对的改变将成为本设计的重点,可能是哪些力影响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了解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知道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完成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的思维方法。
【重难点】重点:一定的拉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难点:获取科学的实验数据,并能从多角度分析数据,获取科学证据。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4-1《我们的小缆车》优秀教案
1.我们的小缆车【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车导入,说明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从而引出本课主题——用缆绳拉着前进的缆车,并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教材中主要包含两个活动:一、安装一个小缆车。
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通过绳子对小车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引出重力概念。
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从而改变了拉力的大小。
利用这一点,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了。
二、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这个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二是大小不同的拉力怎样影响小车的运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会发现: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学习本课内容,也为后面研究弹力、反冲力等其他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很陌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男孩子在平时就有安装和比赛各种小车的经验,因此对运动和力之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玩得过程中也会得出相应的结论。
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学生有基本的认识:要给物体施加力,但要认识到需施加一定的力才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点学生在认识上是模糊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科学探究目标1.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2.经历“提出观点——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搜集证据——证明观点”的探究过程,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
2.能对运动和力产生探究兴趣,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了解运动和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运动时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第1课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我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有两个活动:1.安装一个小缆车。
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铁垫圈又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2.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
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2.通过实验明白: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2.能进行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3.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保持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2.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究并发现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教学难点】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地操作实验,做好探究活动【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的小车一辆、棉线一根、若干个垫圈、秒表、记录单、小车行驶道路。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1 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课题:4.1我们的小缆车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一课,教材通过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也认识到小车的动力来自于绳子对小车水平方向上的拉力,而绳子的拉力又来自于铁垫圈所受的重力作用;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大小,即小车所受的拉力也随之改变。
通过探究,最终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学情分析:1.知识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下来……这些都是学生的知识经验,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2.生活经验:对于运动与力,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
为本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年龄特点:本课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2.知道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科学探究:3. 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知道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自己的推测,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垫圈若干、小车、细绳(带回形针小钩)、秒表等。
其它准备:机器人车辆、小车、细绳(带回形针小钩)、橡皮筋、PPT、微课等。
教学过程:一、机器人激趣导入1.(出示一辆WER机器人车辆,按动开关使机器人车辆运动起来。
)问: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用什么作为动力的?(预设:机器人,是用电力作为动力。
)2.出示马车、自行车、汽车的图片,说说它们是靠什么作为动力的?(预设:马力、人力、发动机的牵引力)3. 出示缆车图片,说说这是什么交通工具,它又是靠什么作为动力的呢?(预设:钢缆绳的拉力)4.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有特色的交通工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缆车的构造、材料、作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了解小缆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掌握小缆车的用途及操作方法,学会制作一辆小缆车。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对科技和工程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1.小缆车的构造、材料、作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2.小缆车的用途及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制作小缆车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2.学生对小缆车的操作方法及安全措施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如下:•小组交流,了解小缆车的构造、材料、作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演示小缆车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小缆车的用途及操作方法。
•学生自行制作小缆车,并进行测试和比较。
2. 教学方法本次课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包括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5分钟)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课,比如播放视频、展示实物等,让学生了解小缆车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提问:“小缆车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发表探讨意见。
2. 小组交流(15分钟)学生自分组交流和讨论:1.小缆车的构造、材料、作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2.小缆车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对小缆车的特点和运用场景的理解。
3.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等方式展示和讲解小缆车的制作步骤,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4. 操作演示(1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小缆车的操作方法,并结合实物让学生了解小缆车的用途及操作方法。
5. 制作小缆车(3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开始自行制作小缆车。
教师可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
6. 测试比较(20分钟)学生自行测试小缆车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并和其他同学的小缆车进行比较和讨论。
7.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小缆车的制作步骤再次进行讲解和复述。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思考,总结今天课程的收获。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精品教案
《我们的小缆车》精品教案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视频,思考一下视频中的车是什么类型的车?它靠什么动力运动?
视频中的车是香港的太平山缆车,它靠电力运动,由两条钢缆拉着在轨道上前进,可以轻松地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
你能利用下面这些材料安装一辆小缆车吗?想一想,细绳多长合适?应该拴在小车的哪个位置?怎样不让小车从桌子上掉下去?
(提示:学生讨论3分钟)
下面让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来安装小缆车吧!
小缆车安装好了吗?试一试,在回形针上挂一些垫圈,让小缆车运动起来。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提水时,感到水桶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背书包时,感到书包对肩部有一个向下的压力。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原来,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向上弹的球最终要落回地上,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水从高处往低处流,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学们跟着视频一起动手实验,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的记录表中。
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明小缆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
起点终点
4.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下面,让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探究吧!
分析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车?他们靠什么动力运动?
马车靠马的拉力运动,汽车靠发动机的牵引力运动,吊缆靠电动机牵拉缆绳运动,高铁靠电动机的牵引力运动。
我们再通过观看视频复习下本节课的内容。
视频:水力缆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1 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17)
41、我们的小缆车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我们的小缆车》二、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通过让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了解重力小车的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也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了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安装一个小缆车。
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铁垫圈又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
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
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2)会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3)会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_2
我们的小缆车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出示课件: 马车电瓶车货车高山缆车它们是靠什么运动的?今天, 我们也来研究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老师给你一辆缆车, 一些垫圈, 一根带沟的细线, 你能让它运动起来吗?小组讨论怎样安装缆车汇报交流安装方法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动手安装小缆车检验小缆车一、小车运动起来了没有, 是什么让小车能运动起来?(力)没有力水平能运动吗?二、小结: 小车必须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板书)三、探究重力概念1、刚才你们的小缆车都是在力的作用下才运动的, 那是是靠什么力运动的呢?2、思考3、汇报: 重力垫圈的拉力重力谁发现的?(牛顿)关于牛顿发现重力还有一个故事, 谁会说?4、现在我们来体验重力:提书包提凳子书本等, 你有什么感受?生活中你还有见到哪些重力的作用?5、现在谁来说说什么叫重力?6、课件出示概念四、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速度的关系1、小车靠垫圈的重力使它前进, 你用几个垫圈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谁试过?那如果我用3、6个垫圈, 你说小车运动速度怎样?那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与小车的拉力有关系, 你们预测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怎样证明?(小组讨论)我们要注意什么?汇报计划动手实践, 完成记录表指导学生比较2秒中内怎么样控制小车的距离。
(2秒的时间由教师控制, 教师喊——预备、开始、一、停, 预备时把小车按在起跑线上, 开始时放开车, 不能给小车任何动力, 手始终在小车上方跟随, 教师喊停, 学生立刻将小车按住, 指导学生测量起跑线到车前端才是小车正真跑的距离。
)五、汇报交流, 总结六、课堂总结1.学了这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还有那些重力现象?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记录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记录。
第1课 《我们的小缆车》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
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
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各种不同的力。
玩具小车是学生都感兴趣也是玩过的东西,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动力与力的关系。
用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而且容易控制,所以本单元第一课安排研究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同时认识我们最常见的力——重力。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
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懂得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培养学生获取实验数据、记录数据、整理数据和用实验数据证明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小车、细绳、秒表、记录表、2个钩子(回形针)、垫圈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人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1 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13)
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懂得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若干辆、棉线若干根、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生:车。
2、导入:(1)车的类型有很多,出示生活中的各种车,说说它们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2)你们想不想有自己的车呀?现在请你们利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组装一个实验小车,比比哪个小组是最快完成的,开始吧~(3)现在小车在我们的实验台上是静止的,你能用什么方法使它动起来呢?生:(用手推,用绳子拉,吹一下...)(4)师:不管怎么样,要使小车运动,都要使小车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板书:力) (5)你们坐过缆车?出示缆车图,说说它又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3、揭题:对,借助缆绳的拉力,缆车可以轻松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
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制作一辆我们的小缆车。
(板书)二、安装小缆车1. 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 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 师:用这根绳子怎么让小车运动起来?4. 生:拉。
5. 师:是什么力使小车由静止状态变成了运动状态?6. 生:拉力(板书:拉力)7. 师:如果老师不用手推、拉,可以让它自己能动起来吗?(师演示,小车从木板倾斜下来,自由落下。
)8. 师:这是怎么回事?9. 生:木板斜了,小车很重就掉下来了。
10.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要使小车运动,必须要让它受到一个力的作用,那么刚才小车下来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什么力的作用呢?想知道的同学赶快打开课本87页自己找答案!生阅读课本资料P87并找到答案,师总结重力:所有的物体都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设计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设计教科版时1 课时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关系,活动的难点是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材通过让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了解重力小车的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也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了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
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培养动手能力;能根据假设的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2、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重力;知道一定的拉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尝试控制实验中的条件,发现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的科学态度;促进探究过程中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精神设计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升学生动手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教师讲解力求简洁流畅,引导力求适时有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并能发散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方面得到锻炼,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设计流程1、情景导入,提升兴趣。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小缆车》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小缆车》教案一、教学目的1.认识缆车:了解缆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能够带我们到达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
2.理解缆车原理: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资料,可以理解缆车的原理,掌握重力、摩擦力和张力的作用。
3.提高对自己身体安全的意识:不乱攀爬、不逾越栏杆、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游玩。
二、教学重难点1.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是一堂新课,需要通过多媒体工具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理解缆车原理。
2.学生对缆车的认知水平有差别,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缆车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讲师出示多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该图片中是什么,是在做什么事情。
2.出示缆车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缆车可以到达哪些地方。
2. 探究(20分钟)1.讲师分组让学生对缆车进行实地探究,了解缆车的构造,发现缆车的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图片,讨论缆车原理,理解缆车是依靠重力、摩擦力和张力作用的问题。
3. 讲解(10分钟)1.讲师在黑板上画出缆车样式图,教授学生缆车原理。
2.解释缆车是如何利用重力、张力和摩擦力到达目的地。
4. 演示(25分钟)1.讲师安排学生进行模拟缆车抢救落水者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缆车的作用。
2.学生进行缆车抢救落水者的游戏,体验缆车的实际作用。
5. 总结(5分钟)1.讲师提出缆车的好处和缺点,让学生理性思考缆车的使用。
2.让学生总结缆车的原理,可以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学生自己对缆车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黑板、笔、缆车模型等。
五、教学价值1.让学生认识到缆车是一种很好的交通工具,可以到达很多地方。
2.让学生学会用重力、摩擦力和张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对自己身体安全的意识,避免自己走进有危险的地方。
六、教学反思缆车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知识点,而且是小学生学习交通工具时常用的一个题材,这一课的安排和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以轻松有趣的方式,综合性地了解到缆车的运作原理,让他们在学习中真正掌握缆车原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 题
1、我们的小缆车
授课策略
[√]常规 [ ]合并 [ ]拆分 [ ]分时段
课 型
[√]探究 [ ]观看 [ ]制作 [ ]讲授
教学目标
1、安装用动力拉动的缆车。2、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课前预备
每组预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钩子1只、铁垫圈若干、秒表1只。
⒈让学生利用反冲力原理自行设计玩具。
⒉上网搜寻关于我国火箭进展历程的图片和内容。
⒊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利用气球的这股反冲力。
备 注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师依照每小组的实验情形作单独指导。
启东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差不多要领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 题
4、测量力的大小
授课策略
[√]常规 [ ]合并 [ ]拆分 [ ]分时段
2、提问: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三、作业
课后回去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备 注
力的单位是本课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把着力点放在形成实际的概念上。用拉弹簧找感受和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让学生实际感受1牛、2牛是多大的力。
启东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差不多要领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 题
5、运动与摩擦
授课策略
[√]常规 [ ]合并 [ ]拆分 [ ]分时段
3、制作、展现我们的赛车
学生依照设计制作小赛车;测试、竞赛。
备 注
教 学 环 节
一、导入: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二、新授
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能够如何测量呢?
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一、单元概述我们处在一个永久运动的世界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我们处在一个力的世界里,力无处不在。
物体运动形状的改动是由于受了力的作用,力是运动形状改动的缘由。
本单元研讨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动。
在研讨运动的进程中让先生看法各种不同的力。
对力的研讨,将贯串单元的一直。
先生们对运动和力其实并不生疏,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性阅历。
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由于遭到力的作用从运动末尾运动,由于力的继续作用而坚持运动,由于失掉了力的作用而渐渐中止上去……这些观念在迷信实际上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但这是他们的阅历。
依据先生的原有看法和认知水平,本单元选择了他们熟习的车作为主要研讨对象。
在实践条件下,而不是在实际条件下,研讨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车的运动发生怎样的影响;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等一些相关活动。
经过以上活动将引导先生对物体的运动、作用力和二者的关系停止感知和思索,看法到改植物体运动或运动形状必需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
这将为他们今后深化研讨运动和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整个单元的内容可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1~3课〕: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研讨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局部〔第4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看法力的单位〝牛〞,为研讨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艺上的预备。
第三局部〔第5~7课〕:看法摩擦力,研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要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局部〔第8课〕:入手制造,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造一个小车。
课程规范指出,物质世界这局部应该充沛表达与技术的关系。
本单元在指点先生探求运动和力的迷信概念时,还留意了技术教育。
比如,要求装置实验器材,寻觅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学习设计并自己设计制造小赛车等。
这是本单元的一个特点,在教学中要留意表达这个特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和测试小缆车,了解简单的物理原理。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动手实践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
2.难点:制作和调试小缆车,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小缆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缆车的制作材料:木板、绳子、滑轮等。
2.准备测试小缆车的工具:测力计、计时器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介绍小缆车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
2.呈现(5分钟)展示已经制作好的小缆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改进小缆车,使其运行更加顺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动手制作小缆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小缆车,使其运行更加稳定。
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一个简易的缆车模型,并观察其运行情况,第二天分享给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小缆车【整体设计说明】《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学通过拟从学生爱玩的需要出发,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小车的过程中,感受到力与小车运动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层层设疑下,经历组装小缆车的过程,并初步感受垫圈下落与小车水平运动之间的关系。
在经历了玩小车后,基于探究的需要,教师利用一段两小缆车运动快慢比较的视频,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需要,引领学生经历“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并力图通过老师的有效的提问、精心的设计及深刻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探究科学问题,怎样设计科学实验,怎样得出科学规律。
具体如下:第一,有效设疑提问,激发学习需要。
老师从自己熟练地玩小车开始,快驶,慢行,爬坡,装物,直至小车取出动力(电池),然后设疑:不用电池,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已经被小车吸引,活跃地思考发言:放到陡坡上,用手推,用绳子拉……进一步提问:不用手拉,怎样使小车动起来?学生自然想到在绳子上挂重物。
老师出示材料:小车、细线、底板、垫圈若干个。
学生探究活动,组装一个小缆车。
组装后又设疑:垫圈为什么能拉动我们的小缆车?学生自然地引出了重力,再通过重力的演示实验(挂在绳上的物体,剪断绳子,物体竖直下落),构建重力概念。
又通过两辆小车比赛的录像提出问题:两辆小车的运动速度为什么会不同?垫圈数量的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出下一个探究实验。
一个一个有精心设计的问题,出现在学生恰到好处的时候,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
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展开教学,引导和鼓舞学生作出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展开探究,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严谨,体验探究的乐趣。
第二,精心设计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探究实验“垫圈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
教材中采用,相同距离,测时间的方法。
这样做,虽然也可以得得出结论,但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现实情况,在取舍数据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采用,直接选择多次实验后的其中一个数据,那么数据的选择显得有些主观,如果采用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五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求时间的平均数。
于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改变,改用在相同时间内,测量小车的运行距离这一方法。
这样做既解决了上述问题,又能让学生经历一次较好的概念完善的过程。
于是教师师精心处理,利用大屏幕出示优秀的计时工具——电子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八字要求——发令、控车、观察、记录,发令员始终看电子钟,控车员手跟车动,观察员观察车运行的距离,并监督控车员,记录员表格记录,高效完美的分工合作;发令员的四字令——“预备、放、停。
”简短有效,放、停,一字开始,一字结束,减少误差,富有节奏;非常时机的鼓舞——实验时如只听到发令的声音,那所在班就是全校最优秀的班级等等,让学生测出2秒钟内小车的运行距离。
有难度的实验,不但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完成从一个垫圈到六个垫圈的对比实验,还养成其认真细心合作的实验习惯。
第三,深刻分析数据,严谨定义概念。
老师把学生实验的记录单现场汇总成一张数据表。
并和学生对数据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分析。
一是横向比较,垫圈的数量与小车的距离的关系,学生自然得出:拉力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
真是这样吗?老师从一组典型数据分析:0、0、0、*、*、*(*号表示非0数据),解释前面三个0,不同的拉力,为什么数据都是0,说明了什么?在交流中概括出:运动时,拉力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
用3-4分钟,引导学生添加了“运动时”三个字。
二是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数据,引出影响小车运动速度快慢的其它条件:小车自身的重力不同,车轮的不同,路面的不同等,提出课后的研究问题,将探究引向深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小车运动时,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会分析数据,经历概念逐步完善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说明】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主要基于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了解。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有两个活动:1.安装一个小缆车。
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铁垫圈又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2.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一定的基础。
对运动和力,学生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
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这些都是学生的经验,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因此,在学生原有认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小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力的大小与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等活动,使学生充实、修正原有的感性经验,形成运动和力的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的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一个(或为回形针)、铁垫圈若干、记录单。
教师:一些车的图片或影象、、重力实验装置、剪刀、四驱车。
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小车运动时,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四、教学难点:分析数据,逐步完善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前活动:玩小车1、教师出示小车,并在讲台上演示玩小车。
(1)打开开关放在平板上开——用橡皮筋弹住铁块放在平板上开——再加重放在平板上开(2)把板翅起来,小车在上面开,再翘起来,再开。
)2、师生问好【说明】设计这样一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车受到的力与小车运动之间的关系。
两组实验,四种小车运动状态,在对比中感受影响小车运动状态的几种因素。
特别是让学生感知重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不但激发学生玩小车的需要,更为后续的研究做准备。
(一)导入新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1、全班讨论:我玩的小车是有动力的,今天我要交给大家的是没有动力的小车(取出电池),我知道同学们肯定玩过用电池电动机作为动力的小车,今天要研究的是没有电池的小车怎样让它动起来?2、讨论:(师出示一根线)用这根线怎样让小车运起来?3、全班讨论:刚才的力是电池电动机提供的,现在的力是谁提供的呢?4、思考:用什么东西来替代手?【说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说到底还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当中,在这里教师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去思考没有电池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到用一根线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再到用什么东西来代替手的拉力。
逐步将孩子们的思维引导到用垫圈这种可测量的物体上来拉动小车运动。
教师在引导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年龄特征,让学生的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展开探究。
(二)探究准备:组装一个小缆车1、教师(展台出示垫圈),说说如何用这个垫圈使小车动起来呢?2、(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3、教师介绍实验装置:你们每一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块板,等一下实验都在这块板上进行,(指板上的轮子)看,这里有一块木块,木块上面还装了一轮子,等一下大家可以把绳子搁在这轮子上面。
4、学生领取实验器材,看图组装。
教师巡视指导并评价。
5、〖课件展示〗揭示课题。
我们刚做的小车,用绳子拉着他,跟这些车有没有区别,这个是马拉车、这个是真正的汽车,这是电瓶车,而这一辆车有点接近,他也是用绳子牵引,这个叫什么?这个叫缆车,那我们刚组装的就是“我们的小缆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6、〖课件展示〗,讨论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垫圈拉动的,那么垫圈为什么能使小车运动起来?7、实验演示(出示重力实验装置后,用剪刀剪断绳子。
),讨论:为什么他们都向下掉呢,没有往上,也没有向左,没有向右。
8、师生小结;这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叫做重力。
(板书:重力)垫圈也不例外。
小车运动是靠垫圈的重力拉动的。
【说明】在教师的层层设疑和引导下,学生组装了自己的小缆车,然而小缆车究竟是靠什么力拉动的呢,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重力演示实验,这个疑问不攻自破,由于垫圈受到重力的作用通过绳子拉动小车运动。
垫圈的数量实际就是小车的拉力的大小。
这样的设计为后续的探究做了准备。
(三)提出问题:垫圈数量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1、〖课件展示〗(播放录像:两辆小车比赛)2、提问:观看视频后,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小车速度)3、讨论:小车的运动为什么会有快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预设学生作出假设:垫圈的多少。
(板书:垫圈)车的不同。
(板书:车):轮子的不同。
(板书:轮)5、确定探究的问题:这么多原因,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垫圈的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垫圈数量小车运动速度)【说明】如果说前面组装一个小缆车是基于学生爱玩的需要展开的教学,那么这个环节的教学则是基于学生探究的需要展开的。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呢,这里教师安排了两辆小车比赛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通过播放录像到提出问题,既给孩子们创设了提问的情境,又不惜时间,让孩子们猜测小缆车开得有快慢的原因。
在第一个孩子猜出是垫圈数量多少的情况下,追问他是怎么想,让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流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位孩子的精彩回答,不但给第二位、第三位同学起了示范作用,更为接下来探究“垫圈数量多少与小缆车速度之间的关系”作了铺垫。
教师行为直接促使孩子们去深思,去理解。
孩子们也有了表述的机会,哪怕其他学生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这些问题,那他们也会随着这些孩子的精彩回答,激发他们潜在的思维。
(四)推测:垫圈数量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1、推测:垫圈的数量与小车速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2、预设学生的推测:垫圈越多,小车开得越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加“?”号)(五)收集并整理数据:测出不同垫圈数量时小车2秒钟的运动距离1、小组讨论:用什么来证明我们的推测?怎么证明呢?2、预设学生的回答:①能,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的数量,测出小车的运动速度。
②不能。
师提问:想想我们要研究的垫圈的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改变什么条件?观察什么呢?生:改变垫圈的数量。
师:观察什么呢?那你们认为怎样算是快的,怎样算是慢的呢?生: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
时间少的快,时间多的是慢。
3、继续讨论:如果把时间定下来,快的那辆车怎么样?慢的那辆车怎么样呢?我们还可以测什么呢?4、说说我们的实验设计,我们该怎么做这个实验?5、〖课件展示〗记录表:看着这张表,说说该怎么做?【说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在学生初步口头叙述探究“垫圈数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的计划后,大屏幕投影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说出实验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