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协议Ⅲ与xx银行业宏观审慎
监管
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自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以来,世界金融体系先后经历了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xx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全球金融危机。
频繁爆发的危机,带给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严重伤害,引起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纷纷选择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进行政府干预,试图挽回不良影响,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帮助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同时,也引发了对危机起因、经济增长模式、“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监管以及监管体制、机制、标准和跨境协调等方面的反思。
在金融监管领域,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地区)纷纷出台了各自的金融改革方案,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新制定或修订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和监管当局之间相互合作的一系列改革文件,更加强调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更加强调对系统性风险的计量、识别和风险化解,尤其是细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措施,并提出了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改革框架,以减少金融危机事件对宏观经济的损失,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稳定。
目前,由二十国集团共同推动的国际金融改革在银行资本、流动性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新标准,同时在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逆周期监管、跨境监管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欧美等国家在金融监管和治理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的新措施,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适宜国情的改革方案;对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及其陆续研究制定的监管制度、思路、方法等内容,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多层次、实质性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领域,提高我国监管当局国际话语权,促进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鉴于此,本文以巴塞尔协议Ⅲ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为主线,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围绕银行机构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设计为主题展开研究。
本文采取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结合法的方法,分别分析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包括巴塞尔协议Ⅲ在内的国际监管改革成果,以及中国实施巴塞尔协议的做法和有效的监管措施,侧重探讨我国宏观金融审慎监管框架的建立。
紧密结合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实际,探讨进一步实施和完善逆周期资本缓冲、动态差别准备金率等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效果,并在增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等。
第二章分析巴塞尔协议Ⅲ及其指标对银行业的影响。
基于银行监管演变进程,通过对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内容的简介,阐述银行监管理念、监管内容和监管工具的过程和创新,重点分析资本充足率指标、杠杆率和流动性等监管指标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对巴塞尔协议Ⅲ的定量测算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探讨巴塞尔协议Ⅲ在各国的实践。首先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巴塞尔协议Ⅲ实施方案进行介绍,较为详细比较分析了部分国家(地区)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内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异同,报告了巴塞尔协议Ⅲ实施进展评议结果。
然后,详细说明了巴塞尔协议Ⅲ在中国的实践,以中国实施资本监管尤其是以实施巴塞尔协议为主线,阐述了中国银行业监管尤其是资本监管制度的变迁、实施有效监管内容和措施,对中国银监会推出的新工具组合箱,即资本、动态拨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为一体的四项工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四章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及其实践。
本章对宏观审慎监管概念和含义进行了总结,系统梳理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关键要素,重点对全球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方法和监管内容进行了分析,然后比较分析了美国、英国、欧盟的金融改革内容和框架,并参考国际银行业审慎监管政策框架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部分要素实践进行了阐述和
分析,重点对现行银行业审慎监管制度建设、监管协调机制的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第五章基于巴塞尔协议Ⅲ分析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主要对逆周期资本缓冲这一工具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建议,计算广义信贷与GDP比率测算逆周期资本,然后进一步分析逆周期资本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发现利用广义信贷/GDP比率测算出的逆周期资本缓冲与样本区间内经济周期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时点吻合,可以准确识别我国信贷及系统性风险状况。
测算的逆周期资本对于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监管当局平抑经济景气上行时银行放贷过快及经济下行时银行资金匮乏的顺周期特性,对减弱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基于巴塞尔协议Ⅲ分析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主要采用非线性的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角度分析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政策效果。
实证结果表明准备金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宏观审慎工具(1)当超额准备金率较高时,采用上调准备金率来减少超额准备金率进而控制信贷增长的政策是有效果的。
当超额准备金率较低时,效果比较差。
(2)当净投放量降低或投放较少时,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信贷增长是有效果的。
当净投放量较大时,调整准备金率对信贷没有影响。
(3)在外汇占款增长率较低时准备金率没有作用,在外汇占款增长较大时,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政策抑制信贷的增长、控制资本流动的冲击。
总的看,xx年以来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在下降。
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
包括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以及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