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中国关系

合集下载

中印关系(龙象之争)

中印关系(龙象之争)

阴影中的印度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但它的面积却只有中国3分 之一大面积。这直接导致了印度的国民教育、国民素质等问题长期得 不到解决。印度2.6亿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之中。1990年到1992年, 印度营养不良的人数为2210万,10年后下降至2160万,仍然占世 界营养不良人数的四分之一。印度5岁以下儿童中的47%体重不足, 印度每千个婴儿的死亡率是65人,有文化的成人在印度为57%。根 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印度只有45%的妇女具有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印度当局在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后, 继续推行“前进政策”,使用武力片面改变业已 形成的边界状况,并不断制造流血事件。将此次 战争作以“一个月阵亡3770人”的代价输掉了 “天堂门口的战争”反击战主要是消除印度政府 在西藏周边设置的站哨岗,当时进行反击战的两 个目的是一个是希望取得边境上的安宁,第二个 是希望把当时印度时任总统尼赫鲁吸引到谈判桌 上。但因为尼赫鲁没有打赢战争在羞辱中下了台 而导致谈判没有成功。由于此战争中印两国人民 产生了敌对意识。
崛起的大国——军事篇
印度实行募兵制,陆、海、空三军总兵力 为127万,其中陆军103.5万,海军7万,空军 17万。另有50多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 事部队。 印度当局深信,军事实力是取得大国地位 的必要基础,所以一直以来印度把扩充军事 实力当成争当世界一流大国的重要标志。印 度始终致力于称霸南亚、直接控制印度洋, 跻身世界军事强国行列是印度国家战略的终 极目标。 大力推进海、陆、空三军转型。陆军:向 战略打击军种转变;海军:向远洋作战型军 种转变;空军:向航空航天型军种转变。 以 此建立一支适应未来战争需要、与国家战略 目标相适应的“未来军队”。 目前,印度已宣布在未来十年里要建立一 支航母舰队和核潜艇的计划。最近,印度还 进行了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试射,其射程可 覆盖中国的主要城市。而在临近中国的边境 地区,它也正在重新开启空军基地。 为鼓励 印度制衡中国,俄罗斯也逐步加强与印度军 队紧密合作。

专题六: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专题六: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1998 年印度以应对“中国威胁” 为由,突然进行核试验,使冷战 后获得恢复的中印友好关系受到 严重损害。 1998 年 5 月 11 日下午,在 西部拉贾斯坦邦的伯克兰地区 进行了 3 次地下核试验。 13 日中午,印度在同一地区 又进行了 2 次地下核试验。
为恢复因核试验而倒退的中印关系,印方主动迈 出了积极的两大步。 第一,首席秘书示好。 1998 年5 月 21 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的首席秘书 米什拉说,印度要与中国改善关系,印中双方现在应重 开对话;印度要与中国保持“很好的关系”,“最好的 关系”。 中国驻印度大使周刚回应说,希望印方对攻击中国 的言论向中方作出负责任的说明,立即停止对中方的无 端指责,采取实际行动改善中印关系。
1.高层互访保持良好势头而且富有成果
(10)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12月15日至17日访问印度。温家宝 与印度总理辛格会谈时决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 互访机制,开通总理热线,就重大问题及时交换意见;继续发挥 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的作用,通过谈判协商,寻求公平、 合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2)2001年初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访印。李鹏委员长还在印 度国际会议中心发表了题为“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加强合 作”的演讲。
1.高层互访保持良好势头而且富有成果
朱镕基总理与瓦杰帕 伊总理举行会谈
(3)2002 年初,在印巴关系十分紧张的局势下,朱镕基总理仍 按计划于 2002 年 1 月 13 日至 18 日对印度进行了访问。美 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朱镕基访问印度是两个亚洲大国多 年来第一次设法建立真正的友谊,应被看作一种战略举措。
印度《国民先驱报》称:文卡塔拉曼访问中国“是加强印 中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印关系论文

中印关系论文

1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2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繁。

2000年五六月间,印度总统访问中国,使得一度遭到挫折的中印关系重新转上正确的轨道。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访问。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强。

中印在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立场,双方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印与其他一些国家一道,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 中印双边改善关系意义重大第一,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步入21世纪的中国走出与印度这一人口最多邻邦的“冷和平”状态,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从而实现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区利益。

目前,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抓住机遇进行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致力于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

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交往是大势所趋。

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这其中不乏像俄罗斯,印度这样的大国强国。

近来钓鱼岛事件使人们将视线更多地移向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但作为世界另一个有着强劲实力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金砖国家之一的印度,同样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印关系在国际关系中是非常独特的。

两国既有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国印度是兄弟”为代表的友好岁月,也有60年代和70年代因西藏问题和边界冲突而产生的困难时期,以及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高层互访和交流增加而出现和解的阶段,更有近年来由于双边贸易和人员来往不断扩大而形成的快速发展的趋势。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合理的解释。

而本文,将试图从地区背景和角度来看中印的双边关系。

一、南亚视角下的中印关系中国是南亚最大最重要的邻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有4000多公里的共同边境线。

同时印度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社会规模、经济力量、军事实力和民主制度而凸显其在南亚的战略地位。

但是,印度的决策者一直将中国视为印度未来外交政策最大的政治挑战。

造成印度对中国在南亚的意图产生误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维持与巴基斯坦的战略关系。

根据前印度国家安全顾问迪克希特(J.N.Dixit)的说法:“在印度看来,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的战略和合作安全对地区安全环境有消极影响。

”很明显,中国成为印度敌人(即巴基斯坦)的朋友让印度不得不对中国提高警惕。

第二,印度认为中国正在扩大和深化与南亚较小国家和印度邻国的安全关系,包括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等,目的是在印度的周边建立又一种平衡力量。

中印在南亚竞争其影响是双边关系紧张和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第三、未来中国在印度洋可能的军事存在和影响被视为对印度的一种挑战。

印度认为,要走出传统的南亚的孤立的范围,其战略利益应包括亚洲大陆和印度洋。

印度担心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会威胁到印度。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工科试验班(工学)313#######)[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中比较明显的阻滞因素。

这一问题源于历史遗留,数十年来,尽管交过火也谈判过,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今天,此问题依旧存在。

在这里,我对一些资料进行了整理,论述了中印边界问题的各方面,并简要分析了边界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 关键词] 中国印度边界问题边界战争[ 正文]中国与印度是当今世界两大人口大国,作为邻居,近年来中印关系迅速发展。

政治上,中国与印度高层互访不断,并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框架;经济上,到2009年,双边经贸额已突破500亿美元;军事上,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信任措施。

尽管两国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能忽视中印之间存在的某些问题和障碍,其中比较突出的应该是两国的边界争端。

1.中印边界的划分历史上,中印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边境界线,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中印边界全长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

西段是指中国新疆、西藏同印度克什米尔占领区拉达克接壤部分,即西起喀喇昆仑山口,南到西藏阿里及印度拉达克、旁遮普三地接壤处,约600公里;中端指从中国同克什米尔最南端接界处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约450公里;东段是从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至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约650公里。

2.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周边亚洲地区。

19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锡克王国,把锡克王国侵占的中国拉达克地区划入了印度版图。

然而英帝国野心不减,随着清政府势力日渐衰弱和俄国势力的逐步东侵,英国把魔爪伸向了中国,并致力于把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独立缓冲国。

19世纪60年代,英帝国主义为寻找一条通向中国新疆腹地的捷径,派遣军事情报人员深入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进行勘察,发现此处是中国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路,不但可沿喀拉喀什河到达新疆和田,更重要的是可向南通往西藏。

热点:中国与印度的关系

热点:中国与印度的关系

热点:中国与印度的关系【热点背景】材料一: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印度总理辛格共同签署有关文件。

这是双方签署文件后相互祝贺。

材料二:2008年1月15日上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演讲指出“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印度人民钦佩,中国的崛起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和朋友,我们对这一重大进程不可能不受到触动。

中国伟大的学者、当代最著名的印度学家季羡林教授曾精辟地指出,中印两大文化圈之间相互学习和影响,又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

这就是历史,也是现实。

”材料三:2006年11月20日至26日,主席先后访问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对印巴两国的又一次重要国事访问。

印、巴是南亚两个重要国家。

中国同印巴等南亚国家山水相连。

中国人民同南亚各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

同南亚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的一贯政策。

南亚在中国的对外关系特别是睦邻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四:“双方一致认为,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人民悠久的文化交往为两国持久友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双方采取了多项举措,包括尽早完成在某某某某修建印度风格的佛教寺庙和在那烂陀修复玄奘纪念堂。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两国间的文化联系。

双方同意加强在某某和文明遗产领域的合作,并就在中国佛经数字化和通过在地区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一所国际大学将那烂陀重建为学术中心等方面的合作事宜进行探讨。

为更好地加深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双方决定在中国举办“印度节”,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并使用共同徽标。

具体事宜由有关部门协商决定。

”——2006年11月中国和印度发表《联合宣言》材料五:专家考证,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印巴次大陆腹地与中南半岛之间就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

六十多年前,为抵抗日军入侵,运输战略物资,中美两国就在这条古道上修筑了可以艰难通行的著名的史迪威公路。

从那时起,史迪威公路的部分路段一直通车至今。

中国与印度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关系现状

中国与印度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关系现状

中国与印度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关系现状中国和印度到2014年4月1日已建交64周年。

在这64年里,中印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总的看来坎坷曲折,很不理想。

本文将对中印64年的关系变迁及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一)20世纪50年代是中印友好关系的黄金时期中国和印度是两大亚洲文明古国。

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1947年和1949年印度和中国先后获得独立和解放。

1950年4月1日两个年轻的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印度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时期中印友好关系最突出的表现是。

1954年两国共同倡导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为了解决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的关系问题,中印双方从1953年底在北京举行谈判。

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含义相同)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29日。

中印双方签订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在其序言中写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印关系奠定了新的基础。

迎来了中印友好合作的第一个高潮。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同年10月。

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接待的第一位非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首脑。

在4个月内实现了中印两国总理互访,意义非同寻常。

不幸的是,中印友好关系的良好势头未能长期保持下去。

在20世纪50年代末发生逆转。

其根本原因是西藏问题。

1959年3月西藏发生武装叛乱,达赖等人逃往印度。

当时,达赖及其追随者的活动得到了印度官方的协助和配合。

达赖到达新德里后被安排住在印度国宾馆,并先后会见了印度总统、总理和内阁部长等政要。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与中国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陆上边界。

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国的边界争端演变成严重的国家关系危机,并最终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边界战争。

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不免有些摩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

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

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像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

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

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

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

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

进入21 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历史问题——边界问题。

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1)是传统习惯线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

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

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之印度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之印度

三明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论文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之印度姓名:院系:年级:专业:学号:提交日期:年月日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之印度摘要: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其起起伏伏。

从世界范围讲,中印关系是当今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

从地区安全角度讲,它对亚太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这么重要的双边关系过去几十年一直处于冷淡状态,直到最近几年,才出现转暖迹象,但依然热度不够。

中印关系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既相互需要又有所疑虑的矛盾心态上。

两国关系是个错综的复合体,既相互需要,又相互戒备;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

正是在这种错综矛盾的心态下,中印关系的转暖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可望而不可即。

关键词:周边安全印度的地区霸权战略竞争合作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

同我们毗邻的印度与我们在发展上存在着诸多的相似,我们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是人口大国。

本该建立亲密无间友谊的中印却冲突不断,这是为什么呢?印度有又为何插手藏独问题?印度的对华政策将对两个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中印形势概况中国和印度在1996年决定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于2003年6月两国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2005年4月11日,中印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谈起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不得不先分析一下南亚的的形势。

南亚的人口数量庞大,贫穷和落后充斥着南亚的每个角落。

但是在这里存在两个核大国——巴基斯坦和印度。

同样两国又是人口大国。

两国在上个世纪几度爆发战争,印度将巴基斯坦肢解,直到现在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两个无法达成一致。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最好的朋友之一,面临着美国和北约的要挟和恐吓。

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出入印度洋最重要的路线之一,一旦南亚发生战事,中国必须不惜一切支持巴基斯坦,一旦巴基斯坦西化或者被印度占领,中国整个西南都将受到不可避免的威胁。

发展迅速的印度,战争实力与潜力巨大,两国的历史和地理原因使得两国成为敌人,如果印度得不到有效地遏制,中国迟早会遭到印度的打击。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贸易关系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贸易关系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贸易关系内容摘要:与中国一样,印度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两个伟大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印度有恒河,中国有黄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度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

与中国一样,印度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两个伟大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印度贸易的发展与中国贸易之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在世界贸易中都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都是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被影响者。

2006年和2007年分别推出中印友好年和中印旅游友好年。

中印两国将在未来经济贸易快速并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印度中国经济贸易一印度经济现状印度经济现状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

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工手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简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

印度凭借资讯科技及大量受过教育并懂得英语的青年,发展成为全球企业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援等“后勤工序”外判的中心。

印度成为软件及金融技术人员的“输出国”,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制药、生物科技、电讯、造船、航空和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庞大。

国内经济贸易:(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②医药工业和纺织业——印度制造业的两个亮点。

③耐用消费品市场、机械及部件市场——现状不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3)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惹怒中国的后果很严重揭密中印建交及62年这顿暴揍军迷圈

惹怒中国的后果很严重揭密中印建交及62年这顿暴揍军迷圈

惹怒中国的后果很严重揭密中印建交及62年这顿暴揍军迷圈先从中印关系说起吧1949年10月天安门上一嗓子,全世界震了一下。

识相的明里暗里开始着手与中国建交,当然印度也不例外,他的宗主国大英帝国在50年代也早早承认了新中国,但碍于美英联盟,迟迟未与中国建交。

抗战期间民国政府和印度关系也算是很融洽的,蒋总统带着老婆还去访问过印度。

1943年11月30日,蒋夫妇在结束开罗会议后,立即访问印度,并在蒙巴顿将军的陪同下,视察了驻印新一军。

孙立人向他们介绍了部队战力和困难。

而中印公路能否通畅,也关系着抗战补给线的生死大事。

圣雄甘地也千里迢迢的坐着民主的火车到了新德里与蒋相会,蒋公见甘地,英雄惜英雄。

可见到蒋夫人,甘地开始哆嗦,不是脑血栓呀,是真激动。

于是甘地在会谈时向老蒋提了要求,翻译撤下,直接让蒋夫人翻译,因为夫人的声音太迷人了,他想一直听下去。

从外交礼仪来说太离谱了,看在甘地真诚相求的面上,老蒋算答应了,幸好甘地没说夫人身材太迷人了,他想一直摸下去。

1945年1月开通的中印公路,盟军正在通过这条血肉之路向中国运送物资,车辆只趟单趟,到了中国就不再返回。

印度对中国抗战来说非常重要,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靠向日本人,则万分不利,中印关系在战略上是极其重要的。

到了新中国一成立,印度就面临是否承认的问题。

原驻华大使潘尼迦和尼赫鲁意见一致,应当及早承认。

但印度国内另一派是完全反对的,还想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

时不我待,这事慢了真不好办。

苏联是两个小时后就承认新中国了,尼赫鲁始终拿不定主意,1949年10月11日他去美国访问。

一个星期下来,原来说好的援助居然被美国人和政治挂钩起来,美国要求印度延迟承认新中国,与西方结盟。

三哥这点自尊还是有的,临走前放话,他对美国很失望,并扬言年前就要承认新中国。

可尼赫鲁回到国内,选择困难症一犯,又犹豫起来。

因为印度的独立是非暴力得到的,中共对此很不以为然。

经常冷嘲热讽印度当局是傀儡、民族解放的恶棍、革命的叛徒直到美国的奴仆,最终尼赫鲁还是往好的方面想,毕竟不了解嘛。

中国与印度签署互联互通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南亚连接

中国与印度签署互联互通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南亚连接

中国与印度签署互联互通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南亚连接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快速发展的国家,他们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和促进双方的发展,中国与印度联合起来签署了互联互通合作协议,旨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南亚连接通道。

本文将介绍这一合作协议的背景、目标以及对两国和整个南亚地区的影响。

一、背景中国和印度都是位于亚洲的重要国家,两国之间的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各种原因,两国之间的合作一直受到了限制。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并提高两国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力,中国和印度决定签署一项合作协议,推动一带一路的南亚连接。

二、目标这一互联互通合作协议的目标是建设一条连接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以促进两国之间货物和人员的流通。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贸易运输成本,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此外,该合作协议还着眼于推动文化和教育交流,促进人员的往来和交流,加强两国关系的深度和广度。

三、影响这一互联互通合作协议的签署对中国和印度以及整个南亚地区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两国之间的货物流通将更加高效便捷,贸易往来将更加便利。

这将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由于有了更好的互联互通能力,文化和教育交流将更加频繁,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将得到加深。

此外,这一合作协议还将为整个南亚地区的合作与互联互通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推动南亚各国的发展。

四、挑战尽管这一互联互通合作协议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需要巨大的投资,如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其次,中印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分歧,如何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合作协议的有效执行也将是一个挑战。

此外,由于地理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建设互联互通通道也会面临一些技术和工程上的困难。

五、展望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国与印度签署互联互通合作协议,为一带一路的南亚连接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形势与政策印度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_____中印关系的背后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

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面积,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

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

1998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

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

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政府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两国政府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

”[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关于《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传统能源与矿产资源供给,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中国必须从现在起就着眼于未来二十年,布好与世界主要资源竞争国的这个局,对印度的长期战略关系安排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下载论文网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或许将接替美国的地位走向世界顶峰。

要实现这一点,中国和两个亚洲大国的关系必须处理好,那就是日本和印度。

中印的海外资源主要来自中东与非洲,而印度的地理位置又方便他获取海外资源并控制中国的海上通道,所以若印度成为中国的敌人,或者被利用成为中国的敌人,都会阻碍中国顺利获取海外资源而完成现代化。

这些因素决定着中国必须在深刻了解印度的基础上,在战略与策略上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

中印存在资源竞争关系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将有持续的高增长,但中国自身的资源无法支撑这么高的增长速度,需要大量进口。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资源的进口需求同样旺盛,不可避免地将与中国形成竞争关系。

首先,中国进口石油有80%取道印度洋。

10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全部石油需求的比例仅6%,现在已经过半,到2030年预期将有80%的石油来自进口。

中国石油进口中80%以上要经过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南海航线。

过去我们由于与南海部分国家有些矛盾,因此比较注意马六甲海峡通航的安全问题,也产生了许多设想,比如从中国西南方向通过缅甸或巴基斯坦寻找新出海口,以绕过马六甲海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绕过了马六甲,也绕不过印度洋,因此对中国海上通道真正的挑战可能不仅在南海,更在印度洋。

其次,围绕资源需求,中印存在潜在矛盾。

未来20年,中国将依靠内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率仍可能在9%左右。

发达国家也会逐渐从危机中走出来,出现新的全球经济增长过程,全球资源的需求就会恢复,并且逐渐超过危机前水平。

这一状况在未来5到10年之间很可能会出现,届时,资源的争夺比现在要激烈得多。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论文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论文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论文与中印关系相似,美印关系近年来的曲折历程也表明,“大国情结”在印度的对外关系中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在冷战后“一超多强”的格局中,印度被认为是多强之一,实力地位与俄、日、英、法、德、中属于同一等级,而在这个等级中,中国的综合实力又被认为大于其余国家。

①虽然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在谋求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等方面享有巨大的共同利益。

然而,作为同属一个实力等级,而又毗邻而居的强国,两国之间既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又存在涉及现实利益的具体矛盾。

②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不可避免的采取了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和摇摆性的对华政策,既有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的一面,也有防范甚至敌视中国的一面。

③对中国而言,印度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如果印度与美国走向结盟,对中国的遏制作用不言而喻,将会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中国应该积极主动的回应印度对华友好的一面,化解敌对情绪,淡化结构性矛盾造成的负面影响,力图促成印度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或至少避免使其成为中国崛起的阻碍。

落实到具体政策上,中国应该更有效地接触印度,避免其与美国结盟共同遏制中国崛起。

笔者认为,印度的“大国情结”是中国对印战略关键着力点,不妨细加斟酌。

一、“大国情结”与印度战略“大国情结”是对印度作为一个现代国家谋求世界大国地位,渴望与其他世界大国平起平坐的抱负的归纳。

甚至在印度建国之前,“国父”尼赫鲁就表现出强烈的“大国情结”.④建国之后这种情结不断放大,不仅强大到可以渲染印度政治精英的安全观,还可以左右印度的外交战略、乃至直接影响印度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双边关系。

而今,实现印度的大国地位不仅是少数政治精英的抱负,而且已俨然上升为印度国家意志,成为超越政见、党派、意识形态差别的社会共识。

印度的“大国情结”及其附带产生的战略思维,是其人口地理因素、辉煌的古代史、甚至殖民经历共同作用之下,并被其现代政治架构不断放大加强的结果。

论中印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论中印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中印关系随着中国、印度这两个新兴亚洲国家的崛起,中国有着引领亚洲的趋势,而印度已经基本奠定其南亚霸主的地位。

中印关系已经成为亚洲最受瞩目的国际关系之一。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中印两国具有许多一致的特点: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基本成为世界大国,两国的关系已经具备大国对话的特点。

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印两国现在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

就军事力量而言,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就国际影响力而言,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

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从今年的中印关系来看,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互信不足问题仍不时浮现,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印互信不足主要的表现是:在印度,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又有所抬头。

中印互信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也有某些现实的因素,比较复杂。

首先是中印边界问题未能取得突破。

自2003年以来,中印两国政府的特别代表已举行了多轮谈判,两国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从而为双方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现最终解决还有相当的难度。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访印期间的讲话中指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只有真诚互信、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找出公平、合理、为双方所接受的方案。

”由于中印边界问题在短期内尚难于解决,而在印度,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对中国存有较大的疑虑。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概论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历史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

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分论1.与日美韩的关系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与日本之间积怨较深,又加之领土争端所引起的对抗行为,将日本转化为伙伴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求一个缓和并从中取得我们的利益。

而美国又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存在之根本性对立,还有在朝鲜与越南的正面交锋,美国自然不会与中国完全和解,我们也只能尽量避免与美国的争端,谋求美国不介入中国事务。

韩国同中国有着相同的被侵略的历史,相似的国家分裂状况,但韩国因为历史原因亲近美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中国合作空间不大,但可以和韩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中国影响力。

2.与俄罗斯的关系中俄的关系就目前来看是很紧密的,但国与国的交往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现在中俄都需要对方所以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并不是永远牢固不可破灭的。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市场和原材料,俄罗斯本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本国并不重视基本生活物质的生产,所以中国廉价的商品很容易打入俄罗斯市场;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虽然俄罗斯军工实力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但不可否认,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是最好的选择;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上是好伙伴,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抵御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营的压制,使各自在国际舞台上都有更高的话语权。

这样看来,在这三点上,俄罗斯也需要中国。

俄罗斯和中国目前关系都比较友好,虽然领土争端也已经解决,但在政治上、军事上都视对方为假想敌,我国部署的精锐部队都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俄罗斯也时时刻刻担心中国向俄罗斯提出归还以前侵占领土的要求,在远东地区部署精锐部队。

印度和中国关系为什么不好

印度和中国关系为什么不好

印度和中国关系为什么不好
由于中印两国在藏南地区的边界问题还未解决,所以说,两国关系始终保持一种不冷不热的状态。

1、中印在藏南地区的争端起源于“麦克马洪线”。

然而尽管这条非法的边界线是20年代炮制的,但直到40年代末,无论是英属印度还是独立后的印度,都没有实际控制藏南地区,而是西藏地方政府在行使管辖权。

2、除了1944年英国侵占瓦弄、噶拉塘、德让宗之外,在其他各段印度无论在军事上还是行政管理上都距离“麦线”很远。

西藏对达旺及其他地区的行政管辖并没有受到干预。

故国民政府时期,藏南问题实际上局限在西藏地方当局范畴内,中央政府未曾实际涉足。

3、印度对藏南地区的真正控制开始于1950年,这一年印度在传统习惯线以北建立了20多个军事据点或哨所。

1951年2月,当时印度派兵100余名侵占了门隅首府达旺,强行驱逐了行使管辖权的中国西藏地方政府。

4、此后,印度又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1953年前后印军基本上侵占了门隅、珞瑜、下察隅各地,
推进到了“麦克马洪线”,1954年又成立了所谓的“东北边境特区”,归其外交部管辖。

中印关系

中印关系

《形势与政策》作业论文中印关系——对2011年中印关系的展望姓名:田飒飒学号:B08060116班级:B080601辅导老师:杨宗泽完成日期:2011-5-29中印当下关系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6月16日)胡锦涛主席已经跟印度总理辛格会面了,当前中印关系里我们最需要防止的就是挑拨离间。

这几年来拉拢印度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在这个地区的重中之重,挑拨离间是他们36计中最重要的一计。

举个例子,在一个印度洋沿岸国家,我们帮助他们建了一个港口,完全是基础建设,包括商业上的运作,当然也有商业利益,马上就有人大肆宣传中国要搞军事基地、建海军基地,其目的是要遏制印度。

法国在阿联酋要搞军事基地,它是真的建军事基地,却没有一家媒体报道。

印度跟我们搞军事演习不报道,跟美国、日本一搞,矛头就指向中国。

媒体的挑拨是很厉害的。

因此我觉得要十分注意。

印度总理跟胡主席会面讲得非常清楚,印度把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摆在最重要的地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绝不允许任何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反华政治活动。

中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用三个“C”来代表,就是竞争、合作、挑战。

中国看重的是合作,更多的希望与印度在国际区域和双边层面开展坦诚的合作与对话。

但反观印度,在三个“C”当中,竞争是他比较强的心态,但这可以理解,印度2007年GDP才超过1万亿美元,在长期的竞争趋势中中国仍然占有优势。

相对来说实力较弱的一方希望跟实力较强的一方竞争,这是可以鼓励的,只要不以损害对方的利益为原则我们都鼓励。

印度也主张跟中国的合作,但在这些方面之外,中印其实是有存在冲突的可能的,比如在西藏问题上。

印度在印度洋上的一些举动对中国也并不是一个善意的信号,中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概念。

关于印度在中印边界增兵问题,已经有相当长的铺垫了,直到去年的时候印度总理、外长先后去了中国的藏民地区,今年印度总理又一次去这个地区。

也就是说,印度从2007年、2008年以来对中印领土边境的态度正在日趋强势,这次动员了6万军队,两个山地步兵师的实力进驻藏民地区,在离中国最近的印度最大的空军军事基地部署最新的战斗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与中国关系
近来,印度国内舆论出现一波渲染中国军事入侵的反华杂音。

虽然印度总理辛格对此进行了公开澄清,但印度某些媒体和智库最近频繁炒作“中国威胁论”,甚至称“中印必有一战”,显然扰乱了中印关系正常发展的和谐乐章。

前几年,印度舆论曾出现一波宣扬中国经济威胁的喧嚣,新近又出现一股渲染中国军事威胁的歪风。

印度官方智库国防问题分析研究所发表文章,称中国可能对印度发动一场“有限的战争”以“教训一下印度”;前国防部长、社会党主席穆拉亚姆-亚达夫更是煞有介事宣称掌握“中国正在为攻击印度做准备”的证据,危言耸听“攻击即将发起”,印度媒体迅速将这一消息放大发酵。

其实,不管经济威胁论还是军事威胁论,其实质都是冷战思维在作祟。

从最近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不难看出,恐华、疑华和反华在印度国内仍有相当市场。

不过,这些势力已经不能完全左右印度的主流观点,印度总理辛格就对“中国军事入侵论”作了公开澄清,主张理智看待中印竞争和理性推动中印关系发展的务实派也大有人在。

仔细分析这一波“军事威胁和军事入侵论”,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印度舆论反华杂音背后的现实问题。

这股杂音是中印关系发展到新阶段、共同利益增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印竞争面同步增多的背景下发生的。

中印关系僵化,与中国和印度的国家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所说的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上提到,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也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决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对内实行社会经济变革、对外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纸老虎、帝国主义走狗等词语,是中国经常用来反对敌人的宣传策略。

中国的国家利益概念有时候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来定义和解释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感情上的同化,中国国家利益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了中国的实用主义。

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信念,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世界体系的看法,影响了他们用来维护和扩展中国国家利益的战略。

其实,中印共同发展已成共识,两国战略机遇期基本相同,彼此需要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

中印之间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理解和互信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共同经济纽带增强,这一局面来之不易。

印度媒体、学界和政治家,理应遵循瓦杰帕伊和辛格总理的设想,为构建中印“健康的竞争关系”,以“世界之大足以容下中印共同发展”的包容,抛弃冷战思维,多做有利于中印关系稳定发展的工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