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区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

与朱元思书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吗?二、分析课文(一)、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明确读音和句读轻声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提出。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朗读:学生全文朗读。

(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二)、分析课文1、理清课文结构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小结。

2023年《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整理

2023年《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整理

2023年《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整理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部余方斌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背诵课文,关键句段能够默写;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学问2、熟读课文,把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会精确翻译课文。

3、富春江山水的秀丽多姿;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写法。

4、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1、本文语言美丽,反复朗读背诵课文,读中体会语言美、景物美,体会的意旨。

2、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解难。

3、辅以多媒体手段,增加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同学理解通过对富春江美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把握关键词语,精确翻译课文。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秀丽多姿。

教学难点: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及教具:多媒体、合作探究、沟通、点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其次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殊美丽,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丽景色外,他还表达了观赏这种美丽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

那么毕竟他描写了怎样一幅美丽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来观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结构内容的支配。

(一)问题导学:1、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语句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从哪些方面对这一特点进行详细描写?由此可知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二)互动探究各小组选一人朗读课文,组员边听边思索答案,争论形成共识。

(三)沟通展现指定发言人展现小组意见,别组点评。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讨读其次段,体会富春江的秀丽多姿,体会多层次写景方法。

(一)问题导学:1、异水“异”在哪些方面?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种谈谈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吗?2、奇山“奇”在哪些方面?写奇山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种谈谈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吗?3、在文中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它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仕途不如意,寄情山水排解苦闷,以致产生厌世隐居的想法”,你怎么看待这种处事方式?4、由上可知,这篇文章采纳了什么写法?(二)互动探究各小组在组长指导下探究,先各自默读独自思索,然后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在组内争论,争论形成共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2苏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2苏教版.doc

1&与朱兀思书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如:甚、负、息、奔等;2、学习本文抓住山水特点进行•描写和借景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品味优美语言,掌握骈偶句式的特点;2、结合注释,品味景物,体会作者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想像,感受富春江的美景,培养热爱人自然的情怀2学情分析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己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再加上本篇文章内容简短,意思明了,所以在文章的理解层面上没有多大难度,难度在于理解文中所呈现的作者的高雅志趣和高洁情3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的写作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

”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同学们知道以上的诗句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吗?是富春江的景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朱元思书》。

活动2【讲授】二、体裁介绍本文是-篇骈体文,骈文起源于两汉辞赋,繁荣于南北朝吋期。

在句法上,骈文讲求对偶。

句的字数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

往声律上,要求平仄配合。

骈文注重形式美,讲究词藻华丽。

活动3【讲授】三、简介作者1、学生介绍作者吴均。

2、老师补充介绍有关资料。

活动4【活动】四、朗读课文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活动5【练习】五、检查预习识记生字:湍、轩、邈、泠、嘤、莺、窥、柯。

活动6【活动】六、合作学习,集思广益1、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

2、分析结构,归纳内容。

①第一层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在文屮找到相应的句子。

写景:风烟俱净,叙事:从流飘荡,天山一色。

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读第二层,思考作者从哪儿个方面描写了异水?用了什么方法?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③研读最后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

十八与朱元思书教学要求:1.深入作品意境,体会作者的陶醉和向往。

2.学会多角度欣赏小品文。

3.吟诵、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教学板块一:激情导入1、靠近杭州的西湖有一条富春江,那里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有诗句这样道:“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讧上行。

”我们今天去走一走吧!2、时空连线:请一位老师谈游览富春江山水的感受。

教学板块二:吟诵涵咏1、读准生字缥(piǎo)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líng)嘤( yīng)转(zhuàn)鸢(yuān)戾(lì)窥(kuī)2、朗读课文⑴读出节奏感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⑵读出层次感男女生齐读“奇山异水”——女生读“水”——男生读“山”【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3、读出陶醉感看课件图片朗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里的山,这里的水 ,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图画。

【板书】水:碧绿清澈湍急……山:巍峨幽静优美……教学板块三:身临其境1、疏通课文重点词:从/东/奔/绝/负/轩邈/转/绝/鸢/戾/息/经纶/返重点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播放音频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细节生动的画面,并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电视风光片。

教学板块四:美点寻踪各位同学,照片能拍摄出美丽的外形,而文字的魅力则在于它不仅再现了外形之美,更重要的是它能向我们展现事物独特的神韵,引人入迷,催人遐想。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写景的文章?讨论后明确:可以从角度、修辞、句式、用词、音律、美感、特点等方面欣赏。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吟诵品味,写出自己的点评和欣赏,然后交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苏教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观景赏物,揽胜探美3.品味语言写法、评说成败得失【学习难点】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理解作者于写景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学习方法】朗读与赏析法;联想与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

浙江境内的富春江就是一处人间仙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流连忘返,吟诗作赋,成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而南朝梁代骈文家吴均所写美文,更以其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凝练精湛的笔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雄奇秀丽的画卷。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欣赏富春江迷人的景致,去感受这篇模山范水经典作品的非凡魅力。

(板书课题与作者)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入乎其内投影:1.自由朗读,互相订正生字读音;默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小组内质疑释疑。

2.先体会文章情感和内容特点,确定并标注语段内不同句子的情感语调、节奏停顿、语速快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组合,自选方式(如一人演读,男女生两人分读,三人接读,四人齐读)。

过会儿开展小组比赛。

展示:1.齐读生字词。

2.提出不能理解的字词;质疑释疑。

3.朗读展示比赛;并引导评价。

“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朗读展示我们理解的程度。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节;然后出示朗读这一节的说明:投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语调高昂,一字一顿。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语调舒缓,欣喜的情感;“荡”“东”“西”适当拖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句语速较快,第二句速度放慢,“水”字拖音,最后一句中的“独”“绝”读得简短铿锵有力。

本小节总体语调变化过程:高昂——舒缓——铿锵有力学生朗读其他小节,教师点评读得是否到位,并加以指导:第二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 (2)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 (2)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诵读能力。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赏析理解本文的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教学步骤:一、导入:从地图了解“富春江”,桐庐和富阳,引入本文。

二、检测预习:1.请学生书写课题作者。

介绍“书”。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在信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

2.请同学朗读没有句读的文本。

及时纠正朗读中的错误字音等预设: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miǎo)泠泠作响(líng)嘤嘤成韵(yīng)千转不穷(zhuàn)鸢飞戾天(yuān)窥( K uī )谷忘反三、初读课文,感知音韵美1.教师出示朗读指导,学生组内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小组展示比读。

2..请学生谈谈初读感受,如:文本短小,四六成句,写了美景或者抒发了感情等。

教师简介“骈文”,了解特点后全班齐读。

四、比赛背诵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示范背诵第一节,要求学生比赛有感情的背诵展示。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五、小组合作课堂研讨1.吴均游览富春江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2.吴均是怎样表现“水之异”“山之奇”的?要求学生自我鉴赏,然后组内交流,班级内小组展示、修正、补充等明确:写水,一是从“水皆缥碧”到“直视无碍”,这是写它的清澈;一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是写它的湍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温故习新导引自学1、熟读课文,了解什么是书,了解作者。

2、读准字词缥碧轩邈泠嘤窥谷鸢飞戾天横柯3、划分停顿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解释重要字词5、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

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

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了解书:书,即书信,是一种文体。

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了解作者: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他的诗文以写山水景物见长,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人称“吴均体”。

由于仕途不得意,其诗多含有对现实愤激之情交流质疑精讲点拨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三步骤,第一步:读通;第二步:读懂;第三步:读透一.读懂1、正音缥碧轩邈泠嘤窥谷鸢飞戾天横柯2、停顿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齐读课文,说说课文句式有什么特点?骈体文,是以骈字、偶句为主要特征,以四字六字相间而定句型的文体,又称“四六文”。

此种文体一般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二.读懂1、解释字词,尤其是实词从流飘荡自富阳一百许里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经纶世务横柯2、文言现象通假字:(1)窥谷忘反(2)蝉则千转不穷词类活用:(1)净:风烟俱净(2)东西:任意东西(3)奔:猛浪若奔(4)上:负势竞上(5)轩邈:互相轩邈一词多义:(1)直:争高直指直视无碍(2)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3)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对照注释,翻译全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十八课《与朱元思书》(吴均)教材分析: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现存为节文。

吴均在这封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学情分析: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

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

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

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千转.不穷柯.鸢.飞戾.天经纶.窥.嘤.嘤成韵.2.结合词典,注意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窥.谷忘反负.势竞上好.鸟相鸣从.流飘荡天下独绝.猛浪若奔.窥谷忘反.一百许.里蝉则千转.不穷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3.了解文章作者和内容,进行填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所写的《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美景。

二、【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释题:2.作者及背景资料介绍:3.关于文章的体式: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4.地名的介绍:三、【学生活动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学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学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一、目标定位1、能流畅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领会骈体文的特点,感觉文章的音韵美。

2、疏导文意,理解和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

品尝富春江山川的奇丽多姿。

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3、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有层次写景的方法,领会文章的构造美。

4、链接有关背景,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品尝和感悟作者嫌弃世俗和寄情山川的思想情绪。

5、经过对照和迁徙,训练学生综合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1、朗诵课文两遍,扫清文字阻碍。

2、自读课文,借助说明疏导基本文意,将没法解决的字词写下来,并试着用逐字逐句落实的方法翻译句子。

三、课中研究1、2、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千转()鸢飞戾天()窥()横柯()3、朗读技巧指导(1)请同学朗诵课文,师生评论。

(2)回想已学过的课文《陋室铭》,和本文比较一下,找出两篇文章文体上的共同点。

(3)听读朗诵录音,领会骈体文的特点。

(4)听朗读技巧指导( 5)齐读课文。

4、落实字词,疏导文意。

(1)落实字词,疏导文意。

(2)参照译文:风停了,江上的烟雾都消失净尽。

天空和远山体现出同样颜色。

(我乘着船)跟着江流飘流涟漪,听凭船儿东西流浪。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所有呈青绿色,(清亮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阻碍。

(那飞驰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峰,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

(高峰)凭着(高峻的)局势,奋力直向上耸,忧如相互比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挺地指向(天空),形成成千成百的山岳。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睦而悦耳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盼望全力攀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岳,就会平息热中于富贵荣华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优美的)山谷,也会恋恋不舍。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与朱元思书》工于写景,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

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
1.会读写重要的字词并能说出在句中的意思。

2.发挥想像力,品味优美的语言,熟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的特点。

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在和学生商量的基础上产生。

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

二、教学过程。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苏教版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四、细读课文,(要求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抽签选题,派代表回答,其余小组评价后,教师明确、补充。)
1、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他们是什么结构关系?
2、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从什么角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作者简介(学生查阅资料,后教师补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缥( )碧 急tuān___ 轩( )邈( )
泠泠()作响 嘤嘤( )成韵 鸢( )飞戾()天经lún___世务ku
ī___谷忘fǎn___ 横kē___上bì___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听准字音与句读
2、初读课文,读准、读顺课文。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导语 祖国江山如画。自古以来,多少诗人、画家,用他们的笔墨描绘着我们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吴均的引领,去欣赏我国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美好景色吧!
二、检查预习
3、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小结
六、背诵全文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水清
水Hale Waihona Puke 水急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写) 山形 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山 山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三课 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三课 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

第三课《与朱元思书》一、教学目标①掌握文中基本的文言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分析多种写景手法的综合运用,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会作者向往自然、鄙弃功名、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难重点1.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分析多种写景手法的运用综合。

2.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课题解析:“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得十分完美。

关于本文:从内容上讲,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景色,可称得上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

从形式上讲,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三、合作探究问题一: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段与二三段是什么关系总领全文,总写山水特点。

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的特点。

先总后分。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问题二:作者在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写法或修辞方法?抓住了水的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和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写法及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问题三:为了表现山之奇,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与朱元思书》(吴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质疑,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读《三峡》,作者是如何来写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按照夏水,春冬,秋的顺序来写,由此引出《与朱元思书》)
二、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1、课题解析:
“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特点:讲求对仗,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

2、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文学家。

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他的骈文成就很高,《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

三、出示自学指导
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听读课文,积累字词。

四、互动交流一:
借助文下的注解,试着用通顺的语句,疏通课文,掌握虚实词的含义,并翻译课文。

(具体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
五、互动交流二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分式)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态:清澈;动态:湍急。

”)
3、作者笔下的山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概括一下.
(“山高、树多、景美。

”)
六、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

中心思想: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见课件
八、布置作业和预习作业
2 背诵课文,翻译句子。

3 完成《同步探究》P94-95的1—5题。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学方法上应突显朗读的作用,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和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质疑,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朱元思书》。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

第2段:描写异水奇山,以及人在此景中的感受。


四、互动交流一:
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2、仔细品味“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大处着眼,描写天和山的颜色,而且山融于蓝蓝的天,两者合为一,表现了作者舒畅、陶醉、沉醉的心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达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流露出作者作者的恬静心态和旷达情怀。


五、互动交流二
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见课件)
2、仔细品味“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衬托水之清澈,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了无限生趣。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湍急的江流比作离弦的箭,飞奔的马,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水流的湍急,又写出了水流迅猛的生命力。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见课件)
4、仔细品味“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夹岸”写出了两岸山峰的高峻,“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同时“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5、文中哪些句子描绘出安静的奇峰幽谷融成了一个热闹、和谐、美妙的世界?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6、写了哪几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谈你的理解。

你能再写出一句这种手法的诗句吗?
(泉水声、鸟鸣声、蝉鸣声,猿叫声。

描绘出一曲幽美的山林交响曲,以闹写静,更显示了山的宁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处世思想。

(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期盼仕途腾达的人产生隐居之想。

情感:写富春江的美景会让追求高位的人,管理政务的人,内心平静,流连忘返,表达了对幽静安闲的大自然的向往,同时在作者对奇山异水的赞叹中,突出山水之美。

处事思想:表现作者厌弃尘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情感。


8、文章最后一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有何深刻含义。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犹言明中有暗;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犹言暗中有明。

这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给人以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同时以景衬情,暗示作者面对社会的黑暗,不消极待世,积极向上的态度。


六、互动交流三
1、本文和《小石潭记》都运用了想象来写景致的优美,请写出这两个句子,并说说两位作者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似与游者相乐”
本文不仅从侧面烘托险峰、幽谷的魅力,而且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而《小石潭记》中的话写出了潭中游鱼的活泼可爱,与作者对他们的喜爱。


2、本文和《三峡》都写了猿鸣,请你说说它们的作者各自有着怎样的写作目的?
(本文通过猿鸣表现了悦耳的声音衬托深山的幽静,也衬托其生机勃勃;
《三峡》中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与悲哀。


七、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

中心思想: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八、当堂训练
1、完成《同步探究》P94、95的6—11题
九、布置作业和预习作业
1、完成《同步探究》P95的课外拓展。

2、预习《捕蛇者说》
十、教学后记
读背结合,理清层次,注重训练,以问题的链接推动课堂的进程。

如果能事先对这些课堂要点进行充分的预设,课堂效率会明显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