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区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与朱元思书》(吴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质疑,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读《三峡》,作者是如何来写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按照夏水,春冬,秋的顺序来写,由此引出《与朱元思书》)

二、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1、课题解析:

“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特点:讲求对仗,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

2、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他的骈文成就很高,《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

三、出示自学指导

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听读课文,积累字词。

四、互动交流一:

借助文下的注解,试着用通顺的语句,疏通课文,掌握虚实词的含义,并翻译课文。

(具体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

五、互动交流二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分式)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态:清澈;动态:湍急。”)

3、作者笔下的山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概括一下.

(“山高、树多、景美。”)

六、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

中心思想: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七、当堂训练见课件

八、布置作业和预习作业

2 背诵课文,翻译句子。

3 完成《同步探究》P94-95的1—5题。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学方法上应突显朗读的作用,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和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质疑,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朱元思书》。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

第2段:描写异水奇山,以及人在此景中的感受。)

四、互动交流一:

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仔细品味“风烟俱净,天山一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大处着眼,描写天和山的颜色,而且山融于蓝蓝的天,两者合为一,表现了作者舒畅、陶醉、沉醉的心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达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流露出作者作者的恬静心态和旷达情怀。)

五、互动交流二

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见课件)

2、仔细品味“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衬托水之清澈,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了无限生趣。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湍急的江流比作离弦的箭,飞奔的马,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水流的湍急,又写出了水流迅猛的生命力。)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见课件)

4、仔细品味“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夹岸”写出了两岸山峰的高峻,“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同时“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5、文中哪些句子描绘出安静的奇峰幽谷融成了一个热闹、和谐、美妙的世界?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写了哪几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谈你的理解。你能再写出一句这种手法的诗句吗?

(泉水声、鸟鸣声、蝉鸣声,猿叫声。

描绘出一曲幽美的山林交响曲,以闹写静,更显示了山的宁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