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
【诗歌鉴赏】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注释、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2、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3、竹中:竹林丛中。
4、窥(kuī):从缝隙中看。
5、檐(yán):房檐。
6、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吴均《山中杂诗》翻译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
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
文中句式齐整,以五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
此诗以素笔淡墨,描写了深山幽丽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诗人喜爱山水的生活情趣。
《山中杂诗》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开头两句说,但见阵阵烟雾从山与山的交接处飘来,又见太阳在竹丛后渐渐落下。
“来”、“落”两字写出了动态。
【诗歌鉴赏】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吴钧《山中杂诗》的原文赏析与翻译吴均《山中杂诗》原文烟从山上冒出来,夕阳在竹林中出现。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钧《山中杂诗》札记、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2.烟雾:指山上的雾。
3、竹中:竹林丛中。
4.窥视(KU)ī):透过缝隙看。
5、檐(yán):房檐。
6.山上的房子很高,所以云从窗户进出。
吴均《山中杂诗》翻译山与天交汇的地方被云烟环绕。
从竹林的缝隙中,你可以看到晚霞。
鸟儿欢快地飞到屋檐下,白云从窗外飘了出来。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山中杂诗》是南朝作家吴军所作。
这幅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洁工整;文章组织严密,表达角度多样;景物特征生动生动,特征体现在景物中。
文章中描绘的风景优美,意境宁静。
特别是,各种感官的调动使人们感到放松和着迷。
文本中的句型整齐,主要是五个词,主要是整齐的二元性,六个词,因此句子整齐对称,节奏稀疏、和谐委婉,语义转换灵活。
这首诗用平淡的笔墨描绘了深山秀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生活的兴趣。
《山中杂诗》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山中的有趣生活:群山环抱,茂盛的竹子,飞鸟在屋檐上飞翔,云朵从窗户飘出。
作者的隐居飘荡在尘世的尘埃中,表达了诗人随心所欲的安逸心情。
整首诗只有四句话,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但每一句话都离不开“山”这个主题。
雾霾弥漫山谷,飘浮在山峰之间,这是宁静深山中的常见现象。
夕阳西沉,只能在竹林的缝隙里看到暮色。
从这里,你可以看到竹林茂密而翠绿,山上的乐趣在前两句话中展开。
屋檐上飞来飞去的鸟儿,窗外飘过的白云,都表明诗人生活在一个地势很高的地方,生活在茂密的森林和竹子之中。
开头两句说,但见阵阵烟雾从山与山的交接处飘来,又见太阳在竹丛后渐渐落下。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①见来烟,竹中窥②落日。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ī):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屋檐,房檐。
译文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它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描写诗人住在山中有趣的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密,鸟在人家屋顶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从窗里飘了出来。
全诗体现了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赏析一: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
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
山中杂诗1、2、3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评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 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 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 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 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 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补救强化练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评析】 青年李白胸怀大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这是一首写他自己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 一首诗。
迁移应用练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草原送别》诗 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提示出了物 候学上的两个重要的自然规律,这就是(用 自己的话说): 随着季节变化,植物要发生生理 变化。 生命的力量是非常旺盛 的 。(意思大致对就可以)
迁移应用练
•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 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 闲适自得 • 拥有独到的观察视角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你能从吴均的《山 中杂诗》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云从窗里出
• 《山中杂诗》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 出来的是: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自学检测练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押韵】韵脚 秋、流、州 自学检测练
翻译
• 半轮秋月悄悄爬上峨眉山头,皎洁的月 影映入平羌江中,与滔滔江水一道奔流。 • 那天夜里,我从清溪驿出发驶向三峡,幽 黑的峡谷隔开了你我,怀着无限的思念, 我独自赶赴渝州。
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中杂诗》教案及原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中杂诗》教案及原文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
2.读读背背,积累古诗。
3.受到情感熏陶。
重点、难点:受到情感熏一、【导入】作者介绍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
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有关。
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
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二、整体感知:《山中杂诗》山岳环抱,竹木繁茂,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世的尘滓,随意而逼真地表达了诗人()的表情。
全诗不外短短四句,一句一(),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三、欣赏导知:1、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风格。
每句之前,假如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人们面前,就会展示出一幅绝妙的丹青,就会响起一曲漂亮的乐章。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彼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分歧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构成一种特别的情况,给人以新颖的觉得。
用的就是这种风格。
2、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糊口:山岳环抱,竹木繁茂,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世的尘滓,随意而逼真地表达了诗人舒服闲适的表情。
全诗不外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夕照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翠,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交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阐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大,并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不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表现了山居的喧嚣超脱,远离尘嚣。
3、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意谓这首小诗将一切的翰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普通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构造分歧,开了一种新的格局。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原文及翻译1.山中杂诗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南朝梁) 吴均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3.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赏析】这首诗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当时李白还很年轻)音韵流畅,意境明朗,语言浅近,诗人从峨眉山的月亮写起并用一个秋(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字点明他离开的季节是秋季。
【诗歌鉴赏】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吴均《山中杂诗》原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飘,云从窗里出来。
吴均《山中杂诗》注释、山际:山边;山与天相连的地方。
2、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3、竹中:竹林丛中。
4、窥(kuī):从缝隙中看。
5、檐(yán):房檐。
6、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吴均《山中杂诗》译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
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
文中句式齐整,以五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
此诗以素笔淡墨,描写了深山幽丽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诗人喜爱山水的生活情趣。
《山中杂诗》这首小诗经纯粹白描的手法,展示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摇身一变就是一幅精妙的写生画。
用来构成一种特定的环境,散发出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结尾两句说道,但见到阵阵烟雾从山与山的交接处飘荡,又见到太阳在竹丛后渐渐落。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1、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2、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
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
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作品赏析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
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
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
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3、峨眉山月歌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语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⑵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北。
源出芦山,流经汇入岷江。
⑶夜:今夜。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从我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山中杂诗》注释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竹中:竹林丛中。
窥(kuī):从缝隙中看。
檐(yán):房檐。
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山中杂诗》赏析本篇是诗人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山际见来烟。
”“这里的山际”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
“来烟”,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的动感物象,即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
”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
从这个“窥”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到的红红的落日。
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说在前两句中诗人不惜笔墨为我们再现了山居小屋的环境,那么下边两句写的则是小屋本身的特点。
“鸟向檐上飞。
”“向”可以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在”。
“檐上飞”,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
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
”“云”是不可能从“窗里出”的,诗人写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感觉,我们不妨体会一下,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
附录古诗赏析(7下)
七下附录古诗赏析(前五首)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内容分析】这首诗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这四句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竹里馆(唐朝)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内容分析】幽篁:幽深的竹林。
深林:指“幽篁”。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或是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最后两句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构成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练习】1.最后一句中的“相照”和前面的“”相照应。
答:独坐2.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答: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渲染了孤寂的气氛。
3.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峨眉山月歌(唐朝)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内容分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发:出发。
诗从“峨眉山月半轮秋”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复习《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夕阳。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一、【译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夕阳。
”译:山岳上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空隙里洒落下斜阳的余晖。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鸟儿高兴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居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二、【赏析】全诗可是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洋溢着山谷,在山岳间飘来荡去,这正是清静深沉的山中所常有的现象。
夕阳西沉,只能在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因而可知竹林的茂盛青翠,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常常,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并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三、【考试链接】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示诗人家住于山岳围绕、竹木旺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2、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应山中房屋地势高峻的两句是:,。
3、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裕情味的两句。
是,四、【考试链接答案】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夕阳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译文】“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
”译:月夜,我单独坐在清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抚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竹林里幽静幽静,无人了解,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安逸生活情味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抚琴、长啸)都极平庸无奇。
但是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庸的笔调,描述出清爽诱人的月夜幽林的境界,融情形为一体,包含着一种特别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抚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清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惨淡,表面看来平平庸淡,仿佛手到擒来,任意写去其实倒是匠心独运,好手回天的大手笔。
三、【考试链接】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2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形的两句是:,。
_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古诗词赏析和理解(一)《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体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5、“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体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二)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体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全集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古诗词全集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课本中的古诗词是七年级学⽣需要掌握的,其中都有哪些古诗词呢?店铺为⼤家整理了⼈教版七年级语⽂下册的古诗词全集,欢迎⼤家阅读!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古诗词:⼭中杂诗 注释 ①⼭际:⼭与天相接的地⽅。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 ⼭边飘来的烟霭,从⽵林的缝隙⾥看到落⽇。
鸟⼉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好象是从窗⾥流出来的⼀样 题解: 本篇是《⼭中杂诗》的三⾸之⼀。
是写⼭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成⼀格”。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古诗词:⽵⾥馆 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林。
②啸:嘬⼝发出长⽽清脆的声⾳, 类似于打⼝哨。
③深林:指“幽篁”。
《⽵⾥馆》 译⽂: ⽉夜,独坐幽静的⽵林⼦⾥,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哨。
⽵林⾥僻静幽深,⽆⼈知晓, 却有明⽉陪伴,殷勤来相照。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古诗词:峨眉⼭⽉歌 译⽂: 之⼀: 峨眉⼭上,半轮明⽉⾼⾼地挂在⼭头。
⽉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
夜⾥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上的⽉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 在⼀个秋⾼⽓爽、⽉⾊明朗的夜⾥,我乘着⼩船,从清溪驿顺流⽽下。
⽉影映在江⽔之中,像⼀个好朋友⼀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亮总被两岸的⾼⼭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江,在峨眉⼭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
⼀说指作者的友⼈。
5.下:顺流⽽下。
6.渝州:今重庆⼀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即上弦⽉或下弦⽉.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说指四川乐⼭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山中杂诗译文
山中杂诗译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山中杂诗概述
2.山中杂诗的作者及背景
3.山中杂诗的文学价值
4.山中杂诗的翻译及译者
5.山中杂诗的现代意义
正文
1.山中杂诗概述
《山中杂诗》是一组描绘山中生活的诗歌,通过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意境。
这组诗歌语言优美,意蕴丰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2.山中杂诗的作者及背景
《山中杂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是唐代初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含蓄婉约著称。
他的诗歌创作以自然山水为主题,以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山中杂诗的文学价值
《山中杂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组诗歌以自然山水为主题,以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在艺术上,这组诗歌语言优美,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4.山中杂诗的翻译及译者
由于《山中杂诗》的历史背景和语言特点,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这
组诗歌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需要通过翻译来帮助人们理解和欣赏这组诗歌。
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曾将《山中杂诗》翻译成英文,使得这组诗歌能够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欣赏。
5.山中杂诗的现代意义
虽然《山中杂诗》是唐代的诗歌作品,但是它的主题和价值观念仍然对现代人有着启示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复习《山中杂诗》__《竹里馆》__《峨眉山月歌》___春夜洛城闻笛___逢入京使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一、【译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译:山峰上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二、【赏析】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三、【考试链接】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2、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
3、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四、【考试链接答案】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译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三、【考试链接】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山中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从我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山中杂诗》注释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竹中:竹林丛中。
窥(kuī):从缝隙中看。
檐(yán):房檐。
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山中杂诗》赏析本篇是诗人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山际见来烟。
”“这里的山际”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
“来烟”,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的动感物象,即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
”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
从这个“窥”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到的红红的落日。
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说在前两句中诗人不惜笔墨为我们再现了山居小屋的环境,那么下边两句写的则是小屋本身的特点。
“鸟向檐上飞。
”“向”可以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在”。
“檐上飞”,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
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
”“云”是不可能从“窗里出”的,诗人写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感觉,我们不妨体会一下,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
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教案
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教案第一篇: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教案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
2.读读背背,积累古诗。
3.受到情感熏陶。
重点、难点:受到情感熏一、【导入】作者介绍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
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有关。
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
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二、整体感知:《山中杂诗》山岳环抱,竹木繁茂,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世的尘滓,随意而逼真地表达了诗人()的表情。
全诗不外短短四句,一句一(),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三、欣赏导知:1、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风格。
每句之前,假如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人们面前,就会展示出一幅绝妙的丹青,就会响起一曲漂亮的乐章。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彼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分歧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构成一种特别的情况,给人以新颖的觉得。
用的就是这种风格。
2、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糊口:山岳环抱,竹木繁茂,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世的尘滓,随意而逼真地表达了诗人舒服闲适的表情。
全诗不外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夕照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翠,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交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阐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大,并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不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表现了山居的喧嚣超脱,远离尘嚣。
3、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作业——考点
1、《山中杂诗》中写出山中竹林茂盛、风景 优美的句子: , 。 答: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写出山中有趣的生活情景!表达出诗人惬 意闲适的心情的句子: , 。 答: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三、翻译古诗及欣赏图片:
山际见来烟 翻译:在山与天相连的地方看见许多云烟。
下翻 的译 太: 阳从 的竹 余林 晖的 。缝 隙 中 偷 看 到
竹 中 窥 落 日
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云从窗里出
翻译:洁白的云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四、分析古诗:
1、读(1)、(2)句,作者看到了什么?品 析“窥”字? 答:(1)、看到“烟、落日” (2)、从“窥”字能看出作者的立足点 是在竹林当中;同时,“窥”字也突出竹 林茂盛、风景优美的样子! 2、你怎样理解(3)、(4)句?/共写了几 个场景? 答:诗人通过写了“鸟飞屋檐、云从窗出” 两个生活场景,体现出诗人住在山中有趣 的生活情景!表达出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一、作者简介: 吴均:(1)、南朝(梁国)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 (2)、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 均体” (3)、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 面,他提倡"骈(pián)体文"。
•
二、读一读: (窥、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