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一个人的精神故乡
《故乡》300字读书笔记(精选8篇)
![《故乡》300字读书笔记(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6ffa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7.png)
《故乡》300字读书笔记(精选8篇)《故乡》300字读书笔记篇1主要内容:这本书是谈精神生活的。
全书说了:人的精神是个在外游行的游子,他本来的故乡在一个美好的地方,这里的好事让他想到了那里的情况,他就会鼓励我们做得更好。
这篇小书让我深有感触。
周国平不愧是大作家,“灵魂”、“精神”这两个困扰哲学家们多年的难题,他以一小篇作品就给了我们大概的解释。
灵魂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我认为是有的。
他通常会产生“精神”这个附件。
这“精神”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他像细胞那样,可以自我分裂、复制,而且还是永久性的。
书里还有一篇十分著名的*:读永恒的书。
我们也应该学习周国平先生,读“不可不读的”、“永恒的书”。
《故乡》300字读书笔记篇2《故乡》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鲁迅所著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一个人在故乡中经历的种种挫折和痛苦,以及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作品中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展现了故乡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揭示了故乡的落后和封闭。
作品中的人物在故乡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痛苦,他们的命运令人深感同情。
通过阅读《故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故乡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意识到了故乡的落后和封闭。
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故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一个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部作品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故乡,也让我更加关注故乡的发展和进步。
《故乡》300字读书笔记篇3这篇小说写于五四运动时期。
读懂这篇小说,先要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一方面,由于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向封建旧势力和帝国主义妥协,造成了革命成果的不稳固;另一方面,由于辛亥革命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革命的不彻底性。
这篇小说就是通过革命者的`鲜血被愚昧、无知的老百姓当成药来治病,深刻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深入群众、未能惊醒底层人民的事实。
鲁迅先生自己说,描写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他们却不知道这牺牲是为了谁,甚至利用了这种牺牲。
日本人“精神的故乡”京都简介
![日本人“精神的故乡”京都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940bc15ff00bed5b9f31daf.png)
360教育集团说,京都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它仍旧保留着几个世纪以前的样子。
直到今天,日本人都认为这里是“真正的日本”,是日本人“精神的故乡”。
京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
现在,京都在传统区域的划分上仍以“洛”字按东西南北中分为洛西、洛中、洛北、洛东和洛南。
许多年来,京都依旧遵守着中国盛唐时期的城市布局,即使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也不用害怕迷路。
在这里你能发现所有渴望在日本找到的东西:铺着鹅卵石的花园,优美的庙宇屋顶以及踏着轻快步子寻找出租车的艺伎。
除此之外,你还常常能在两边土墙的小巷中看到穿戴整齐的职员,因为许多公司都在土墙后的木屋里办公。
满眼矮矮的房子,狭窄错落的小巷,这就是川端康成笔下的那个京都。
时间的利刃在它面前变得钝拙,而它仍旧保留着几个世纪以前的样子:柔软,平和,古旧斑斓。
故乡读书笔记概括
![故乡读书笔记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8aa2c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c.png)
故乡读书笔记概括故乡读书笔记概括篇1在我看来,故乡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感觉,一种亲切的感觉。
而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他的故乡是一个舞台,演绎三种人生。
或许在今天看来,鲁迅半白半文的风格,是让人很生涩的。
但我相信,鲁迅在那个时候,一定是用世俗的语言在讲一个世俗的故事,在告诉世人,人是怎么变成鬼的。
首先说到闰土,闰土作为一个主要人物,他就是一个中国农民的代表。
闰土是个好同志,他从不觉得世间有多黑暗,他只是觉得是上天要让他去种田、去受难。
所以他要拜神,他和许多农民一样,信天胜过信自己。
就连造反也要有个人来说“此乃天意”。
黄巾军、白莲教、天地会,这些起义军无不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闰土同志的少年多美好!抓鸟、看西瓜、拾贝壳,很美好的生活。
但长大以后的闰土呢?多灾多难,生活灰暗得就像一口破锅。
所幸他没有像祥子一样把破锅给摔了。
这又是怎样不幸!从少年英姿到中年怯懦。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到底要受多少罪,才能从一个活人变成一块走肉?这不是因为世界的黑暗,而是人性的黑暗。
逆来顺受代替了勇气,小偷小摸代替了正直,拜天拜地代替了自信。
一个闰土的麻木或许不算什么,但千万个闰土的麻木不仁又会是怎样的悲剧?千年封建,镇压了中国农民的反抗与信仰。
拜神!?拜神又有何用?!殊不知天道即人道,天意即人心?压在闰土们头上的山正是他们的麻木。
倘若人人反抗,闰土又怎会成为一个悲剧?而杨二嫂则不是悲剧了,她的生活无疑是场喜剧了。
她无疑是《故乡》中最有喜感的一个人物了。
无论是语言、动作还是经历都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电视剧中的反面角色。
不但令人反感还令人可笑。
第一次读“阿呀阿呀……”的时候,差点笑翻。
鲁迅这货绝对不是人民艺术家,起码余秋雨、巴金、冰心这些艺术家们绝不会用这样的笔调,用个“哼哼”就已经翻了天,他们绝不让这样的“阿呀阿呀”进入他们的生活。
他们甚至要对鲁迅竖起人民艺术的中指。
让我怎么说呢?他们把鲁迅的东西割掉了,我相信鲁迅一定不会认为自己的东西仅仅只有《故乡》那么长。
以精神上的故乡为话题的作文
![以精神上的故乡为话题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eefc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0.png)
以精神上的故乡为话题的作文说到精神上的故乡,我觉得那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它没有具体的坐标,倒像是个永远找不到的网红咖啡馆,门口总是排着长队,但进去了又觉得特别温馨。
这地方,就是我心里那片最安静、最舒心的乐土。
常常我会和我的好朋友小张讨论这个话题。
有一次,我们在咖啡馆里坐着,喝着咖啡,他忽然一脸深邃地说:“你觉得,精神故乡是什么样的地方呢?”我嘴里含着饼干,有点懵逼,反问:“你是说有猫有狗,空气清新?还带个温泉的那种吗?”小张捧着脸,笑得快喷了咖啡:“不是,是那种能让你放松的地方啊,比如你一想到就觉得热乎乎的那种。
”我想了想,满脸认真:“对对对,像我小时候去奶奶家的那个小院子,夏天的时候青蛙在外面歌唱,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土路上,偶尔还能吃到奶奶做的酸梅汤,简直是生活的最高享受!”小张点头如捣蒜:“我也是!想起我妈做的红烧肉,就忍不住流口水。
那个味,再怎么都比不上外面的啥高级餐厅。
”说着说着,我们俩都陷入了回忆的漩涡,感觉那份温馨好像近在咫尺。
“对了!”小张突然惊叫,“如果精神故乡真有实体的话,我希望里面全是好吃的,想吃啥都能拿得到!”我哈哈大笑:“你这想法太纯粹了!我倒想在我的精神故乡里多点乐趣,像有个乐队每天陪我唱歌,来点即兴表演!”就在这时,我们的大脑中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一种场景:在那片虚幻的故乡里,阳光透照,大家围着篝火欢快地聊天,气氛好得不得了。
旁边的小李忽然加入进来,边吃边说:“你们说的精神故乡里要不要有智慧老人指点人生?我觉得特别有必要,能给我点人生建议,我就不怕在外面迷路了!”小张打趣说:“你是在暗示自己需要指路人吗?哈哈,谁来给你指路啊,还是我来当你的GPS?”心里那种轻松和幽默的氛围,就是我精神故乡的最好体现。
其实,不光是那种儿时的记忆,更多的是跟朋友们一起无厘头的聊天、发泄,真情流露的瞬间,让我觉得心灵得到了满满的滋养。
就像一碗饺子,外表普普通通,但一口咬下去,却是满满的鲜肉汤汁,幸福感一下子就爆满了。
鲁迅作品《故乡》赏析
![鲁迅作品《故乡》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5dcb3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f.png)
鲁迅作品《故乡》赏析(一)回忆中的“故乡” (二)现实的“故乡” (三)理想中的“故乡”(四)“故乡”与“祖国”的同构(五)悠长的忧,悠长的美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
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 的。
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一)回忆中的“故乡”“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
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得出来:1.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不是鲜艳的,明丽的,任何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都是鲜明的,它们构成的是一幅“神异”的图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2.它是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当“我”记起童年时的“故乡”,浮现在脑海里的首先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的碧绿的西瓜,整个大自然是那么静谧,那么安详,但在这静谧的世界上,却有着活泼的生命。
这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的感觉。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
3.它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啊!这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海边的沙地。
但在这广阔的天和地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有活泼的少年闰土,有猹、獾猪、刺猬,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有五彩的贝壳,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这个世界广阔而又鲜活,一点也不狭窄,一点也不空洞。
精神的故乡
![精神的故乡](https://img.taocdn.com/s3/m/1a03a67d50e2524de5187ec1.png)
精神的故乡周国平著1.开场白与孩子们谈谈精神,这是我这本小书的任务。
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件也是困难的任务。
精神这种东西太抽象了,而据说孩子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
不过,我又想,如今大人们都在忙于物质的事情,譬如挣钱呀,装修房间呀,买汽车呀,等等,哪有工夫关心精神这种没有用处玩球艺儿,要谈精神也只有对孩子们谈了。
再说,精神是属于人的心灵的东西,而凡是和心灵有关的一切好东西本质上必定是单纯的,是从孩子时期生长起来的。
所以,只要我谈的真是精神,就一定能与孩子们谈得通。
如果谈不通,那是我谈得不好,甚至谈的根本不是精神而是别的什么复杂的东西。
看起来,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次考试呢。
要是我去与大人们谈精神,我敢断定,他们中间十有九人会向我提起不久前热闹了一阵的所谓“人文精神的讨论”,并且追问我的看法。
唉,我有什么看法呢,在我看来那不过是发牢骚罢了,而真正的精神生活是和发牢骚无关的。
有一些自命“精英”的知识分子,他们想做思想领袖,可是当今的社会风气的确是越来越重利,没有人认他们的账了。
同时,比起那些发了财的人,他们又显得比较穷。
这使他们感到很不平衡,于是聚而发牢骚就:个人主义精神失落了。
其实,失落的不过是名和利罢了,精神怎么会失落呢?比方说,你在海边看日出,面对喷薄而出的旭日和绚丽变幻的霞光,你内心充满惊奇、感动和喜悦的情感,这本身便是一种精神生活了。
然而,按照他们的逻辑,如果人们没有因此而赞颂你是一个欣赏日出之美的专家,或者没有因此而没有因此而给你发一笔奖金,你的精神就失落了。
对这种逻辑实在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我只是想告诉你们,我的这本小书是和这类讨论彻底无关的。
当然,有时候,精神也是可以作为研究和讨论的对象的。
如果把世界划分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三个领域,那么,以这三个领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分别叫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又名精神科学,包括哲学、宗教学、美学、伦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等等,是专门研究人类精神的各种形态的。
雷锋精神的故乡溯源
![雷锋精神的故乡溯源](https://img.taocdn.com/s3/m/01c2e1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3.png)
地市风釆I►雷锋精神的故乡溯源O张琴望城是雷锋的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
在家乡望城,雷锋度过了血雨腥风的苦难童年,也度过了翻身得解放的快乐幸福时光。
纵观雷锋短暂的22年生命历程,其中有18年是在家乡度过的。
望城是雷锋学习成长、筑梦立志的地方,也是他成就伟大人生及缔造不朽精神的启航之地。
雷锋在望城生活的18年,正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杰出的精神品质不会凭空产生,它必然与其文化基因、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努力等诸多主客观要素紧密联系。
雷锋精神同样如此,它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路径。
感恩情怀的驱动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知恩图报,谴责忘恩负义。
这种感恩的传统美德也是雷锋精神从望城起源的重要因素。
雷锋7岁成了孤儿,被好心的六叔爷爷和六叔娱馳收养,加之周围邻居的接济,使他艰难地活了下来,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感恩和爱的种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锋被善良的彭德茂乡长送到学堂读书,逬入县委机关工作后得到了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兴玉等人的悉心培养,转战鞍钢和部队后雷锋也得到了工厂和部队领导的关爱和帮助……从“无家”到“有家”的亲身经历,让雷锋心生感激之情。
雷锋在日记中就曾写道:“我只是一个抱着感恩的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的心中会生出大爱,从最朴素而纯粹的感恩出发,最终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升华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由衷信仰,升华为对人民的深厚膚感。
雷锋就是如此,这种崇高的信念和价值取向就是源于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就是来自雷锋所经历的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强烈对比。
红色基因的传承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时说道:”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
”而雷锋家乡望城就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一方热土、革命老区,拥有先烈们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
望城丰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对于雷锋自我境界的提升产生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革命烈士郭亮等的英雄事迹对雷锋的影响举足轻重。
《故乡》赏析精神“故乡”的失落
![《故乡》赏析精神“故乡”的失落](https://img.taocdn.com/s3/m/24cd78d633687e21ae45a911.png)
《故乡》赏析--精神“故乡”的失落【小编寄语】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
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故乡》的赏析文,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一)回忆中的“故乡”(二)现实的“故乡”(三)理想中的“故乡”(四)“故乡”与“祖国”的同构(五)悠长的忧,悠长的美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
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
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一)回忆中的“故乡”“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
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得出来:1.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不是鲜艳的,明丽的,任何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都是鲜明的,它们构成的是一幅“神异”的图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2.它是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当“我”记起童年时的“故乡”,浮现在脑海里的首先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的碧绿的西瓜,整个大自然是那么静谧,那么安详,但在这静谧的世界上,却有着活泼的生命。
这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的感觉。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
3.它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啊!这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海边的沙地。
《故乡》:鲁迅的童年和精神自觉
![《故乡》:鲁迅的童年和精神自觉](https://img.taocdn.com/s3/m/1804446e79563c1ec4da7121.png)
20《故乡》:鲁迅的童年和精神自觉蔡帅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故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重点剖析《故乡》背后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记忆和现实;理性的思考;感性的乌托邦一、我眼中的鲁迅作为一名学生,自然很早就知道了鲁迅,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革命战士。
他的文章时常出现在课本上,课本上的文章自然都是节选,小说又占了大半。
有《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孔乙己》、《祥林嫂》……那时候很不明白,为什么他既有一个文学家的身份,何以将他的革命战士形象看得更重。
后来渐渐知晓了鲁迅对国人失望,弃医从文,力求唤醒沉沦国民的事迹。
仿佛鲁迅在政治上的作用更大,是一面旗帜,是“最硬的脊梁”。
因此鲁迅在我的感官里并不是一位文学家了,而是一个政治符号,这个符号伟岸、光耀。
一提起鲁迅这个名字,便想到那一张黑白照片:如刀刻的眉毛,坚毅的眼光,凌厉的一字胡,天生的战士模样,革命气质。
鲁迅只能是孤独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与之并肩。
作为普通人,想要靠近也要付出巨大努力,更不用说读懂了。
我的文学素养很浅,至今没有看过鲁迅的杂文,所记得的,也只有课文里的内容。
在这么一个水平上,对于鲁迅的《故乡》,只能看到几分便说几分。
另外,这里对题目中的“精神自觉”概念做一个小小的说明。
精神自觉意为精神世界的自我觉醒,这也是我将在最后对文本及鲁迅先生精神世界进行剖析的一个角度。
二、记忆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矛盾的文章总不会是好文章。
只有矛盾才会让故事有趣,让作者的功力着处发挥,让读者看得津津有味。
《故乡》的一个大矛盾是过去与现在的矛盾。
文章开头便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地理的遥远、时间的久长让接下来的一切矛盾有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开头的这句话不光使得矛盾合理,而且给读者提供了真实残酷的时间隔膜和空间隔膜。
像沉重饱满的一道横,落在白纸上,便生出许多故事。
接下来的几段文字毫不放松,“苍黄的天底下……萧索的荒村……”结结实实地将萧索、荒凉的气氛铺开,鲁迅的文章都是黑白色,一如他的照片。
故乡是精神的寄托作文
![故乡是精神的寄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1b57d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5.png)
故乡是精神的寄托作文
《故乡,我的心灵归处》
故乡啊,那可真是我精神的一方乐园。
记得小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总喜欢在故乡的那片田野里撒欢。
那田野可太有意思了,每到春天,绿油油的一片,像一块大大的柔软绿毯。
我们会在里面捉迷藏,我就专挑那种高高的麦丛往里面一钻,心里想着别人肯定找不到我。
结果有一次,我在里面等啊等,等了好久都没人来找我,我自己都快睡着了。
等我实在憋不住自己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其他小伙伴早就跑去旁边的小溪捉鱼去了,把我都给忘啦!当时我那个气呀,觉得他们也太不靠谱了,可现在想起来,却觉得那是多么有趣的回忆呀。
在故乡,还有那熟悉的乡间小路,那路旁的野花总是开得那么灿烂,仿佛在冲你微笑。
还有村里的那些老房子,虽然有点破旧,但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每当我累了、烦了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故乡的这些,心里就会变得格外宁静。
现在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故乡始终在我心里,是我精神的寄托。
不管走多远,那片田野、那些小路、那些老房子,都像有一种魔力,能把我的心紧
紧拉住。
故乡啊,就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知道,它会一直在那里,等着我回去。
成都,那些古代诗人的精神故乡
![成都,那些古代诗人的精神故乡](https://img.taocdn.com/s3/m/2ab3756802768e9951e738dc.png)
成都 人善于酿 酒 ,
州 到儋 州 , 成 都 成 苏 轼 回 不 去 的 一 帘
。 - l l V一 - - 离 开 了
酒的 浓烈 也是 无敌 的 , 最 出 名 的 是 剑 南 烧春酒 , 酿熟后 经过热处理 , 避 免 了 酒 的
酸败 现象 . 醇香 干冽 、 回味悠 长 , 是 唐时
文化
深 夜与爱人私奔彦 9 卓 文君 , 浣花溪 胖染制彩笺的薜涛 , 摩河池上纳凉的 花蕊 夫人 , 待河里 的故事更留给后人
关 于 成 都 的 遐 想
成都 , 那些古代诗人 的精神故 乡
文 李 晓卉
、
、墨 , 0 /
自 蚕 直 号 丛 吸 称 建 引 “ 扬 立 着 古 众 人 蜀 同 的 以 目 来 光 , 成 存 都 唐 一 代
白居 易的《 萧 员外寄 新蜀茶》:
据考证采茶 、 饮 茶肇始蜀人 , 蜀 荼一赢被视作 茶之佳 品 , 同时成 都 的蜀茶 生产 、 流 通 等 商 业 活 动 十 分 发 达 直 到 现 在 , 都 没 有 哪 个 城 市 像 成都 一 样 . 大 街 小 巷 中 散 布 着 如 此 多 茶馆 供 人 休 息
文化深夜与爱人私奔彦9卓文君浣花溪胖染制彩笺的薜涛摩河池上纳凉的花蕊夫人待河里的故事更留给后人关于成都的遐想成都那些古代诗人的精神故乡文李晓卉自蚕丛建立古蜀同以来成都一直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存唐代号称扬一谥二锦城锦宫城蓉城花城是人们给它的称呼浣花溪万里桥敞花楼碧鸡坊摩词池都留下了诗人吟咏的诗篇自古诗人例到蜀历史上著的大诗人几乎都到过成都许多诗人到了成都后进发强烈的创作激情有些诗人的诗风甚至为之一变李白存蜀中游历时写下
产 丰富 , 经 济繁荣 , 商业发达 , 是“ 喧然名
故乡是精神的源头
![故乡是精神的源头](https://img.taocdn.com/s3/m/2c128bd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43.png)
新锐推荐湿冷的雨天,读作家刘奔海的一组散文,文中情绪和窗外的阴雨天气一样,让人的心头沉重起来。
近几年,一直关注刘奔海的创作,他的文字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别是一些亲情的文字,这和他多年在外客居异乡的生活有关。
写作是对生命情状的观察,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对故乡的研究、描述,也是对自己生命记忆的寻找。
散文《当老家空留一座老屋》是写一次归乡的经历,亲情散文大多流于表层的记录,无非对琐碎生活的描述。
讲一个小故事,抒发怀念之情,感叹流逝的时间,加入调料,使情感膨胀起来。
这种文字的结晶体,暄软而不厚重,缺少精神的根须,扎入心灵的大地上。
亲情写作必须打开眼界,每一根感情的纤维,每一个文字,经过火的冶炼,重生出新的文本。
林贤治指出:“忠实于记忆谈何容易。
记忆不是实立体,记忆是可变化的。
多少往事已成逝水,当通过追忆记录下来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一个作家,只有在当下仍然处于对现实问题的介入,也即是说,尚未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脱节的时候,其记忆才是可靠的,才可能富有活的思想、感染力和启示力。
”刘奔海的乡土,是他精神的归乡,漂泊中的人,身心疲惫,需要梳理人生脉络,在返乡这个途中,找寻心灵的源头。
如果情感和文字离开精神,那么它们就变得平淡无奇,流于老套的叙述中,一百个人写,一千个人写,都是千篇一律,不可能创造出大散文,写出亲情内在的撼人作品。
对于亲情,人们往往是剖开时间,寻找记忆中的事情,动情地把一个人、一座建筑描写;而不是举着精神的火焰,走进故事的深处,去解析人与事的内在世界,解读人生的另一面。
雅克·德里达说过:“精神的思想栖息在诗人的灵魂之中,它们在那里就是在家中,就是在其故土,就是本土的。
诗人给予灵魂而非给予生命。
他是赋予灵魂者,不是游戏的推动者或领导者,而是那激发灵魂者。
”乡愁作为传统美学,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骚客为此写名篇。
这种真挚的情,不是扭捏的做秀,它是从生命中爆发出,无法阻止住。
亲情大多是公共写作,题材、人物、事件和细节,基本差不多。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精神的故乡.doc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精神的故乡.doc](https://img.taocdn.com/s3/m/9a5a1f6619e8b8f67d1cb96f.png)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精神的故乡精神的故乡【试题回放】②《走宁夏》中,作者深信“不管人类文明发达到了何等程度,我们永远需要不断回归精神的故乡” 。
请以“精神的故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优秀作文】精神的故乡“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情景且停停。
”这是清代学者李渔在修筑且停亭时所拟下的亭联,其自身亦为高雅养性之人,身经战乱,他却懂得回归精神的故乡,访逸叟闲夫,弄鲜花幽草,求艺术之技,最终竟在闲散中悟得戏曲之谛,将中国戏曲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我看来,精神的故乡或是哪一方让你魂牵梦萦的故土,或是那一份心底的安然。
于我,我应去回归那一方精神的故乡。
李渔回归精神的故乡大抵是现代人所缺少的吧?匆匆行驶的车辆,海量更新的数据,“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都掀起了都市人对回归精神故乡的向往,然而被时代裹挟着匆匆向前。
在“停下你就出局”的威胁下,人们更怕输了人生。
但你可知日本女画家玦文子回归精神的故乡去寻觅蓝仙子吗?她将孤独奉为精神的食粮,不愿鲜活的生命被粗糙的生活磨钝。
82岁高龄的她,孤身一人来到喜马拉雅山上寻觅蓝仙子。
党羽那红黄忠的蓝仙子相遇的一刻,玦文子被震撼:“她仿佛静滞在时空中,等待我已千年。
”那一刻,她感悟到了震撼人心的大美,那是匆匆生活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感情无不到的。
他回归到了精神的故乡,感悟到了世间最纯净的美。
回归精神故乡所关乎到的不仅有对外在美的寻觅,更有对内心的叩问与洗涤。
台湾诗人、画家蒋勋视为高雅之徒,他说自己被俗世生活磨得浮躁不堪了,便坐下磨墨。
看那墨汁晕散在清水之中成毫无章法的黑,内心便也平静下来。
儿时秉守的那些专注、淳一也便回归胸襟。
回归了精神的故乡,内心也便平静、淡然。
无论是林语堂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潜心于国学研究,还是罗念生医生专注于古希腊艺术的翻译与推广,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回归精神的故乡呢?《菜根谭》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尘世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尔也。
我的故乡人物精神作文
![我的故乡人物精神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e1a3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3.png)
我的故乡人物精神作文
《我的故乡人物精神作文》
嘿呀,说起我的故乡啊,那可是有好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人。
但有一个人呐,尤其特别。
他呀,就是我们村的老李头。
老李头长得普普通通的,没啥特别出众的地方,但他可有个特别厉害的本事,那就是修东西。
不管是啥坏了,只要到了他手里,嘿,准能修好。
记得有一次,我家的老电扇突然也罢工了,这大夏天的可把我急坏了。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电扇搬到了老李头家。
老李头看到我抱着电扇来了,哈哈一笑,说:“哟,小家伙,这电扇咋啦?”我嘟囔着说:“它不转啦。
”老李头接过电扇,二话不说就开始摆弄起来。
他这儿拧拧那儿敲敲的,嘴里还时不时嘟囔几句我听不懂的话。
我就在一旁看着,心里直犯嘀咕,这能修好吗?
嘿,你还别说,没一会儿的功夫,老李头大喊一声:“好喽!”然后插上电,那电扇还真就呼呼地转起来了!我当时那个惊讶呀,嘴巴张得大大的。
老李头看着我那副模样,笑着说:“哈哈,小家伙,傻眼了吧。
”我赶紧竖起大拇指,说:“老李头,您可真厉害!”
在我们故乡,还有很多像老李头这样的人,他们或许平凡,但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那就是勤劳和善良。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让我们的故乡变得更加美好。
这就是我故乡的人物精神,虽然普通,但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呀!。
故乡别来无恙观后感
![故乡别来无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6b31a4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1.png)
故乡别来无恙观后感
摘要:
一、引言:表达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二、故乡的变化: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三、故乡人民的奋斗精神:优良传统、与时俱进
四、自己对故乡的贡献:反哺故乡、回馈家乡
五、结尾:表达对故乡未来的美好祝愿
正文:
故乡别来无恙,这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影片,它唤起了无数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为一名久在他乡的游子,看到这部影片,我不禁感慨万千,对故乡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
故乡的变化翻天覆地,自然环境变得更加优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人文景观也更加丰富,古老的庙宇、沧桑的城墙、繁华的街道,都见证了故乡的历史变迁。
经济发展更是飞速,曾经的田野变成了现代化的农田,故乡的人民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在故乡的变迁中,故乡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奋斗精神。
他们秉承着优良传统,砥砺前行,与时俱进。
无论是坚守土地的农民,还是外出闯荡的商人,都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着故乡的希望。
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敬佩。
作为一名游子,我也在为故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始终坚信,一个
人的成功离不开故乡的培养,故乡的未来也需要我们这些游子去建设。
因此,我在他乡努力拼搏,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反哺故乡,回馈家乡。
我相信,有了我们的共同努力,故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结尾之际,我衷心祝愿故乡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愿故乡的明天更加辉煌,成为我们游子心中永远的骄傲。
故乡怎么写读书笔记(精品10篇)
![故乡怎么写读书笔记(精品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c9fd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b.png)
故乡怎么写读书笔记(精品10篇)故乡怎么写读书笔记篇1我的故乡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城市,那里有高楼大厦,有繁华的街道,也有热情的人们。
但是,在我的心中,故乡并不是这些,它是一个人的根,是他的情感和精神寄托。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一片宁静的田野,是一片绿色的森林,是一条清澈的小溪。
在那里,我可以听到鸟儿的歌唱,可以看到蝴蝶的飞舞,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故乡的文化也是我所深深喜欢的。
那里的人们有一种特殊的朴实和真诚,他们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故乡的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家庭观念,他们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他们也会为了家庭而奋斗。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故乡的文化和精神一直伴随着我。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会在故乡的田野上读书,感受大自然的呼吸;在我工作的时候,我会回到故乡的森林中工作,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我的心中,故乡是一个永恒的地方,是一个可以让我永远感到温暖的地方。
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在我离开故乡多年后,我仍然会时常想起故乡的风景和文化。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一个可以让我永远感到温暖的地方。
我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文化和精神都会一直陪伴着我。
故乡怎么写读书笔记篇2初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在六年级。
语文课本里的那篇《少年闰土》,至今记忆犹新。
对闰土栩栩如生的描画,两个不同身份的孩子平等的友谊,给我的印象,竟是温暖。
偶然向妈妈提起《少年闰土》,妈妈抽出一本《鲁迅文集》来,翻到《故乡》那页,让我看课文没有摘录的那个结尾。
于是看了下来,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笔触的寒意。
虽说《故乡》并没有像《祝福》《药》那一般悲情,但在那文字背后,少年和中年的闰土站在一起,那种鲜明的对比叫我心寒。
鲁迅在年幼时是钦佩闰土的,佩服他敢在月光下看守瓜地,能在海边拾精美的贝壳……那时的闰土也是灵巧的,红润的脸蛋,健壮的四肢,谁会想到在数多年后活泼机敏的小伙伴历经沧桑而变得又老又钝?当年鲁迅是那么羡慕闰土,同时不满于自己只能在大宅院里看四角的天空,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微微地懊恼。
关于故乡的故事:第一次访问故乡—沈阳
![关于故乡的故事:第一次访问故乡—沈阳](https://img.taocdn.com/s3/m/611add6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5.png)
关于故乡的故事:第一次访问故乡—沈阳1984年的3月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区划办组织全疆各地省县区划办负责人赴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区划成果展览。
伊犁州区划办下发通知要求我参加,当时还有两件事赴内地办理:一是到上海打字机厂与厂方协商锡伯文打字机的试制工作;二是到沈阳民族研究所协商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出版工作。
由于以上工作需要我决定带赵春生和肖昌一起赴内地。
我们从乌鲁木齐乘坐火车,过了大坂城,通过天山隧道,很快到了吐鲁番车站。
吐鲁番车站是南北疆铁路公路的交汇点,吐鲁番盆地是全世界最低的盆地,又是我国最热的地方。
火车沿着天山山坡往东行进,山坡整个是火红的石头;有人说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就是指的这一带。
过了哈密,火车沿着祁连山北坡,在河西走廊艰难地行进,放眼车外看到的全是戈壁沙滩。
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关,它依然屹立在风沙地上,向人们述说古往今来的故事。
这一路都是干旱,极度缺水,然而人们节约用水、精耕细作、顽强生存。
引起我们好奇的是一家一户的围墙修的很高,从外面看不到院内的任何东西;这主要是为了防风沙袭击。
过了兰州,火车进入黄土高原纵横切割带,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种风景线:连绵不断的梯田;处处可见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耕地极度缺乏。
过了天水市,火车穿过了一百多个隧道到达宝鸡市;然后一马平川,奔驰在八百里秦川的中原大地上,我们一路目睹了古秦地中原大地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脑海中一幕幕历史画卷瞬间而过;五千年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的主人是人民大众,得人心者得天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才是英雄。
到了北京住在新疆办事处,用两天的时间参观了全国农业区划成果。
参观结束后,我们找到当时任中央民族出版社社长的德林同志,我们向他简单汇报了锡伯文打字机研制情况,发现先前设计出来的拼写字母,比例严重失调,字不好看,于是我们请民族出版社满蒙文专家提供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德老他建议打字机应该命名为满锡伯文打字机,他说这种打字机国内外都没有生产的,听说台湾试制过,但没有成功,希望我们一定研制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呈献给大家,通过文物讲述 历史,了解历史,履践着“务实” 的历史研究道路。书中,博物馆 里的每件文物都不再是静止不 动、沉默无语的,它们陪伴你一 同探索古代中国的奇妙世界:你 可以通过玉器了解中国史前文 明的“满天星斗”,借助青铜重器 探索周代的江南,可以从东汉时 期的壁画中解开鲜卑族崛起的 秘密,还可以从唐代的茶叶与瓷 器故事中发现“茶马古道”的踪 迹……
“访问童年”其实是访问 一个人的精神故乡,这不仅是 因为童年决定一生,更因为, 一个人穷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 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 的性格。人的一生看似是走向 遥远的终点,本质上却是迈向 生命的原点。通往童年之路, 就是通向内心和自我之路。因 此,对于本书中的受访者来 说,在某种意义上,接受我的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历 史,寻找传统呢?考古学家张 辛指出过两条道路,一条是务 实,一条是务虚。务虚就是以 古文献为基础的理论性研究, 务实就是格物致知,是指亲近 具体的器物,也就是文物。我 们要从文献和文物之中,去获 知,去体悟,去观照我们的传 统、我们的昨天。张辛认为, 这就是文物研究的根本意义 所在。
□殷健灵
“访问童年”,这不是一个 心血来潮的写作计划。
阅读和写作的历史越长, 越相信童年对于一个人的特殊 意义。你会发现,即便是再杰 出的作家,他一生可能写了几 十本书,但那些书很可能是一 本书的种种翻版,他终其一生 都无法走出童年在他心灵版图 上打下的烙印。而心理学家告 诉我们,任何成年后无法解决 的困惑和障碍,都可以在童年 期找到成因和答案。只是,当 我们明白和了解这一切时,童 年已经无法回返,更难以修正。
以这样的观察方式,张经 纬陆续挖开了中国各朝各代的 历史切面。存世之器物固然琳 琅满目,然而存留下来的最具 代表性的则屈指可数。北魏的 石窟,连着佛教的传播;小小 的茶叶,牵系唐宋的对外贸 易;宋代文人画的兴起,意味
着汉族统治转向了内向型;元 代的园林,表明文人理想由遁 迹山林向着大隐于市发展;关 于明式家具,张经纬着眼于这 类奢侈的物质追求如何把明代 引入高收入、高风险的全新的 贸易体系。
的创造之路,并且展开围绕这 些制品发生的历史故事,最后 带出此类文物对历史的巨大反 馈。比如,新石器时代遗留了 许多玉器,学界通常认为,以 玉璧、玉琮为代表的“六器”, 形成了远古对玉的崇拜,要么 是部落首领权力的象征,要么 是巫师沟通神灵世界的器物。 而张经纬指出,现在越来越多 的学者开始意识到这些玉器可 能是当时人们进行商品交换、 部落结盟时的媒介,即玉器是 被当作货币来使用的。结合周 穆王西行、秦人铸币等传说与 史料,张经纬分析了玉器在其 中发挥的货币职能,进而推 断,这些古代王朝的衰落,是 否也和玉石产量下降导致的经 费不足有关呢?
我们走进博物馆的直观印 象就是知道古人创造了什么。 翻开这本书,你则可以了解到古 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些艺术品,古 代的艺术家们在什么样的历史 背景之下,创制了我们今天看到 的这些艺术瑰宝;这些文物又如 何参与了古人在历史中的活动, 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 时刻。知道了这些,你就不会再 对它们有一种无法触摸的距离 感,它们在你眼中也就不再是一 件孤零零的艺术珍宝、一个扁平 化的对象,而真的成为历史脉络 中生动、活跃的见证者了。
2018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五 版面编辑:肖煜 视觉编辑:喻萍 电子邮箱:hbrbds@
作者在线 访问一个人的精神故乡
作者简介
殷健灵,1971 年生于上 海,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 品有长篇小说《纸人》《野芒 坡》《千 万 个 明 天》《月 亮 茶 馆 里 的 童 年》《轮 子 上 的 麦 小 麦》《1937·少 年 夏 之 秋》 《天 上 的 船》和《甜 心 小 米》 系 列 ,散 文《爱 —— 外 婆 和 我》《致 未 来 的 你 —— 给 女 孩 的 十 五 封 信》《致 成 长 中 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 等。曾获冰心图书奖大奖、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新 世纪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近十年来 家叫‘而已’的店,突然一个激
的随笔作品。《而已》话题繁杂, 灵,思路似乎一下子打通,八十
分为“杂草的故事”“努力地吃出 年前,迅翁的《而已集》印象深
毛病”“‘显贵’转了四个弯”“小 刻,就叫《而已》吧。”从生活中
学五年级”“在饥渴中奔跑”五 来,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作者
辑。说事,议人,写己;现实事,古 定名“而已”,让自己的随笔作品
了印证。在序言中,作者写道: 一句”。事实上,日常最难描摹,
他们的童年小史从一个侧面反 者、整理者和提炼者。并且,
映了中国近一百年的时代变 为保护个人隐私,除个别受访
迁。然而我更感兴趣的,不是 者采用实名外,其余均采用
宏观的时代命运,而是不同时 化名。
代和地域里孩子的心灵和感
这本书不是社会学的田
情。它们千差万别,却异曲同 野调查。我在访问和写作的
工;它们幽微渺小,却丰富而 过 程 中 , 始 终 考 虑 的 仍 是
(《访问童年》,殷健灵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8 年 12 月出版。本文为该书序言, 题目为编者所加。)
在博物馆重新发现中国 ——读张经纬《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赵青新
极简中国史旨在普及,但 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并不容 易。张经纬的这部 《博物馆里 的极简中国史》(北京联合出版 公司 2018 年 12 月出版) 以博物 馆里的文物为切入点,跳出历 史叙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后的 信息拼接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 相,用开放的多学科视角刷新 我们的固有认知,串联起一条 简明新颖的中国史脉络。
器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 体。过去人们大多强调它的艺 术与人文价值,这种认识其实 是务虚的。因为今天大家所认 为的艺术品,在当时可能只不 过是再平常不过的日用器具。 张经纬的这部作品,则不拘泥 于器物本身,而是强调作为古 人生产和消费的产物,是如何 锲入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并强 调唯有通过与世界的交流,才 能重新认识传统。
访问是痛苦的,也是勇敢的。 根,在夹缝中求生存,靠着露
因为他们需要具备足够赤诚地 水、阳光以及自身的力量长成
面对自己、同时也面对他人的 枝繁叶茂。
勇气。
书中二十六个故事,来自
感谢他们的信任和坦诚。 二十六个不同年龄和身份的普
一个人的记忆力也许会减退, 通人的叙述。我尊重每个人的
但是,灵魂会记住一切该记住 个性和语言:他们对我说话的
境的裹挟和影响。倘若人生犹 最深刻的感触。我无意指点
如危崖上的一棵树,童年便是 时代命运,只是从“人”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从个体出发,去探究那 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尽管我 也无法给出完美的答案,但 我相信,寻求答案的过程也 是通往真实的自我并且最终 达成人生圆满的过程。
我们将从别人的故事里读 到自己,那里有人生的源头, 那里也有重新出发的路标。
书中的每一章,作者都会 从一种博物馆收藏的具体门类 入手,结合文物的时代特征, 把文物和历史的联系呈现给大 家。同时,兼顾中国历史的不 同阶段,从史前文明开始,沿 袭约定俗成的历史朝代划分, 按时代顺序讲述与之对应的文 物往事。具体来说,每章开头 会介绍这个时代的基本信息, 接着描绘某一类物质文化制品
荀子有言,君子隆师而亲
友。统观全书,不难看出,作 者对老师贾植芳先生的情感是 最深挚的,对先生的教诲也是 最难忘的——首辑作品中,作 者不惜笔墨,分别以 《我心中 的贾植芳先生》《殊途同致终有 别》《感天动地夫妻情》《五年 来的思念》 为题,用近 70 页温 润从容的文字,用心描摹了自 己与贾植芳先生的师徒情、贾 芝与贾植芳先生的兄弟情,以 及贾植芳先生与任敏师母的夫 妻情……作者直赞贾植芳先生 给他的学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 精神财富,尽管他从十七岁开 始,就命运多舛,但他依然坦
时代的潮音,足以唤起我们无 限的怀思。
作者以感性的文字、理性 的思考,为我们刻绘了 20 世纪 众多耳熟能详的知识分子群 像,通过描绘他们在时代洪流 下的精神变迁史,反映了百年 风雨中知识分子悲欢离合的人 生和波谲云诡的命运。作者以 亲历者身份,真实地还原了他 们的形象,让我们隔着时空, 能与他们对话。诚如作者所 言:“我不是散文家,也不以写 散文为志业……只是因为心里 积累了太多的感情,才会有必 须倾诉出来的欲望。”贾植芳、
广袤。他们会颠覆我们的一个 “文学”二字。文学关注的自
基本认知,童年不仅纯真无 然是永恒的人性,是人的情
瑕,混沌无知,童年同样敏感 感和心灵。因此,我只选取
脆弱、复杂多变、危机四伏。 来自真实的灵魂和生命体验
童年独立生长,可终究敌不过 的故事。至于所附的“写在
时代洪流、社会文化、家庭环 边上”,是我作为一个倾听者
再次感谢所有的受访者以 及线索提供者,感谢一直无私 支持我的父母家人,感谢上海 市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以及长 江文艺出版社。最后,要特别 感谢新中友好协会和位于新西 兰奥克兰德文波特的迈克·金 写作中心。在我的业余写作生 涯里,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特 殊体验,他们提供了舒适安逸 的环境,使我得以在这个天人 合一的长白云之乡心无旁骛地 写作。离天地自然最近的地 方,也是离人的心灵最近的 地方。
的。他们带着我回返各自处于 语言、独白的语言、回忆往事
不同时代与地域的童年,让我 唏嘘不已时的语言,他们的语
陪着他们一起喜悦欢欣,百感 言里有各自的表情和温度。我
交集,涕泪俱下。
尽量保持了二十六个故事的原
本书以受访者的年齿为 生态,没有掺入想象和创造,
序,年龄跨度将近一个世纪, 在这里,我是一个忠实的记录
透过器物看历史,有利于 对古人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 整体把握,有助于促进读者对 博物馆、对文物的热爱,有利 于对中华文明的敬畏之心。我 们需要思考现在的发展有哪些 是得益于古人的开拓创造,而 我们又将如何对待本民族的过 去,如何开创未来。
遥 望 星 空 忆 故 人 ——读陈思和《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