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一)松叶蕨多年生附生草本,地下茎匍匐,二叉分枝,仅有假根。
叶退化,极小厚革质。
产于秦岭南坡以南广大地区;泛热带其他地区,喜高钙环境。
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蕨类植物。
全草药用,治跌打损伤、内伤吐血、风湿麻木。
(二)华南马尾杉附生草本,高达40cm。
产于西南、华南、台湾;中南半岛和日本。
附生于阴湿的林下树干或石壁。
植株内含有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石杉碱甲。
(二)华南马尾杉附生草本,高达40cm。
产于西南、华南、台湾;中南半岛和日本。
附生于阴湿的林下树干或石壁。
植株内含有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石杉碱甲。
(三)小石松矮小草本,主茎匍匐地面。
叶钻状密生,覆瓦状排列,通常单一。
产于广东、福建、日本、斯里兰卡、印度、加尔格达、马达加斯加、非洲西部、北美洲。
生于湿地、溪边。
是湿地中非常少见的植物,孢子粉可做润滑剂。
(四)七指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
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台湾;亚热带其他地区。
生育低海拔潮湿处。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嫩叶可做蔬菜;根状茎入药,可治疗咳嗽、哮喘、外敷治毒蛇咬伤。
濒危种(五)带状瓶尔小草附生植物,根状茎短,肉质粗跟。
产于台湾、海南、热带亚洲、大洋洲、夏威夷、马达加斯加等地。
附生于热带雨林中的树干上。
单种属植物。
濒危种(六)福建观音座莲大型草本,根状茎直立,块状,状如莲花台。
叶簇生,叶片阔卵形,二回羽状;顶生小羽片与侧生小羽片同形。
产于香港、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福建、日本南部。
喜生于阴湿的林下沟谷和溪边。
是现存的真蕨类植物中较原始的类群,株型美观,多做园林植物。
(七)尖叶原始观音坐莲中型陆生植物,叶簇生,叶柄长,淡绿色,叶片阔卵圆形,远短于叶柄。
产于海南五指山、越南北部。
生于山谷密林下溪边阴湿处。
极危物种,该属是莲座蕨科的进化类群,以中国为分布中心。
(八)粤紫萁草本,根状茎短粗,直立。
叶簇生,坚硬,叶片卵状长圆形。
产于广东、香港,喜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水边。
极危物种,本种为香港、深圳特有种。
蕨类植物

孢子囊是蕨类植物孢子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胞无性生殖 器官。孢子囊常成孢子囊群(sorus),也有2-3个聚生,或单 生于孢子叶的叶腋,孢子叶再密集于孢子体分枝的顶端形成 球状或穗状,如伏地卷柏。 蕨类植物的孢子为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细胞 结构,其形状,大小和结构因种类而异。一般为同型孢子, 大孢子萌发产生雌配子体,小孢子萌发产生雄配子体。还不 能完全适应陆生环境,一般生活在沟谷和阴湿环境。
六 、 生 活 史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均具世代交替,孢子减数代交替,配子体虽微小,但大多可独立生 活。
蕨类植物的生物史
孢子
孢子囊
精子器 原叶体
精子 孢子体 合子 卵
颈卵器
卷柏背腹面 Dorsal and ventral MC
卷柏茎的横切面
桫椤
桫椤为乔木
紫萁
紫萁为多 年生草本
蕨类植物大多仅具根状 茎。
叶 的 类 型
孢子囊
孢子囊切面
孢子囊(8胞期)
孢子囊(16胞期)
孢子囊(64胞期)
成熟的孢子囊
孢子果(示满江红孢子果)
水生蕨类的孢子囊群生 在特化的孢子果内。
槐叶萍孢子果
孢子叶球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在 小型叶蕨类中是单生在 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 叶子基部,孢子叶通常 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 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 球或称孢子叶穗。
颈卵器 精子器 蕨配子体
性生殖器官和受精条件
精子器 蕨类植物的有 性生殖器官为多细胞 的颈卵器(雌性器官) 和精子器(雄性器 官)。但和苔藓植物 相比,蕨类植物的颈 卵器相对退化,颈卵 器的腹部埋入配子体 组织中,内有1卵, 颈部较短,颈沟细胞 也少。精子器多为球 形。精子均具鞭毛, 除石松类的精子具多 条鞭毛并呈螺旋形弯 曲的精子。
蕨类植物的定义

蕨类植物的定义
蕨类植物指的是蕨纲(Pteridophyta)下的所有植物,包括蕨类被子植物,苔藓蕨类植物和孢子蕨类植物,并归类于无性系种植物。
蕨类植物主要以无性繁殖及其传播种子来复制。
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相比,叶缘扁平,叶柄细长,结构简单,一般情况下,叶不可分裂,植株略呈圆柱状。
无性繁殖的方式是重要的细胞分裂繁殖方式,即由被子作用来提供遗传物质交换,也称为雄性无性繁殖,可以使蕨类植物的个体数量持续增加,但不能使一个物种得以进化。
蕨类植物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在多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能调节土壤和空气环境中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能减少土壤侵蚀,能防止流域植被破坏,能抵挡火灾等影响,所以被公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植物。
著名的蕨类植物包括毛蕨、鹅掌柴、松蕨、毛羽衣蕨和萱草等。
此外,绿萍、苔藓也属于蕨类植物。
特别是绿萍,它的吸水能力极强,可以在极端环境中存活,耐贫瘠土及旱涝苦脆。
此外,有许多蕨类植物都含有抗病菌物质,在现代药物中也得到了重视。
因此,蕨类植物可以说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对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利用能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广阔的应用更是让人们称赞不已,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蕨类植物的研究,为人类服务。
第五章蕨类植物

㈧ 配子体又称原叶体,多为具有背腹之分的叶状体,在 腹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
㈨ 有些种类有无孢子生殖和无配子生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于孢子叶背面的孢子囊群
孢子囊
孢子
原叶体
紫萁属 孢子体根状茎粗短,叶为一至二回羽状复 叶。孢子叶和营养叶分开或不分。孢子囊生于 羽片边缘。
紫萁属:孢子叶与营养叶异型。
紫萁属:不分孢子叶与营养叶。
五、 真蕨亚门
孢子囊起源于1个原始细胞,孢子囊壁为 1层细胞,孢子囊群生于孢子叶背面、边缘。 囊群盖有或无。除水生种类外,均为同型孢 子。
㈠水龙骨目:陆生种类,孢子同型。
石松的孢子囊
配子体为不规则的 块状,有假根。精 子器和颈卵器生于 配子体顶部。 精子具两根鞭毛, 游入颈卵器中与卵 结合,受精卵发育 成胚。
石松的配子体
一、 石松亚门
㈡卷柏目: 植物体常匍匐,有背腹面。匍匐茎上生有
根托。根托先端生有不定根,叶为小型叶,有 叶舌。孢子叶通常集生成孢子叶球。有大、小 孢子之分。
蕨的生活史
五、 真蕨亚门
㈡苹目:孢子囊生于特化的孢子果内,孢子果壁 由羽片变态而来。孢子异型。
苹 草本,茎匍匐,双韧维管中柱。叶有长柄。叶片由4
片小叶组成。孢子果幼时绿色。密生细毛,成熟时棕 黑色,无毛。内生多数孢子囊群。大、小孢子囊群生 于胶质环上,孢子果成熟后,第2年或第3年开裂。孢 子分别形成雌、雄配子体。
松叶蕨 孢子体分根状茎和气生枝,仅具假根。体内
有共生菌丝。气生枝多次叉状分枝。叶鳞片状,小型 叶,无叶脉。
蕨类植物品种

蕨类植物品种摘要:一、蕨类植物简介1.蕨类植物的定义2.蕨类植物的特点二、蕨类植物的品种1.铁线蕨2.贯众蕨3.肾蕨4.鳞毛蕨5.巢蕨6.满江红7.卷柏三、蕨类植物的养护方法1.光照2.水分3.土壤4.肥料四、蕨类植物的价值1.观赏价值2.生态价值3.药用价值正文:蕨类植物是一类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植物,它们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
蕨类植物种类繁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几个品种。
1.铁线蕨: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中的小型品种,其叶子呈蓝绿色,形状细长,枝条柔软,适合装饰书房、案头等小空间。
2.贯众蕨:贯众蕨的叶子呈灰绿色,形状扁平,枝条柔软,适合悬挂种植。
它们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阴凉处。
3.肾蕨:肾蕨的叶子呈扇形,绿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明亮处。
4.鳞毛蕨:鳞毛蕨的叶子呈灰绿色,表面具有鳞片状毛,形状独特。
它们适应能力强,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5.巢蕨:巢蕨的叶子呈棕色,枝条柔软,呈巢状。
它们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阴凉处。
6.满江红:满江红叶子呈红色,枝条修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明亮处。
7.卷柏:卷柏叶子呈绿色,枝条柔软,呈卷曲状。
它们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阴凉处。
养护蕨类植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光照:蕨类植物喜欢阴凉环境,应避免阳光直射。
但在冬季,适当的光照对它们的生长有益。
2.水分:蕨类植物需要较高的湿度,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可以在植物周围喷雾,提高空气湿度。
3.土壤:蕨类植物需要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可以在园土中加入腐叶土、珍珠岩等,以提高土壤的排水性和通气性。
4.肥料:蕨类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施肥。
可以在春秋两季施用一次腐熟有机肥,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综上所述,蕨类植物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
养护蕨类植物需要注意光照、水分、土壤和肥料等方面的问题。
蕨类植物

第九章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目的要求:1.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熟悉常见药用蕨类植物。
3.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分类。
第一节蕨类植物概述•介于苔藓和裸子植物之间,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低等的维管植物。
•在地球上曾盛极一时,在4亿年古生代后期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曾称为蕨类植物时代,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当时那些大型蕨类现已绝迹,成为化石、煤层的一个重要来源。
•药用:如海金沙,石韦、贯众,狗脊、伸筋草、卷柏、木贼、凤尾草、骨碎补等。
一、蕨类植物的特征•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两者都能独立生活。
孢子体•出现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出现了维管系统,茎内形成各式中柱配子体•形体远较孢子体小•颈卵器退化•以孢子进行繁殖,受精仍离不开水。
有各种鳞片或毛茸,具保护作用。
由无毛→有毛→鳞片。
蕨类植物的叶•多从根状茎长出,幼时拳卷,有簇生、近生、远生。
•小型叶:无叶隙、叶柄,仅具一条不分枝的叶脉,由茎的表皮突出而成,为原始类型。
•大型叶:具叶柄,有或无叶隙,有多分枝的叶脉,由多数顶枝扁化而成,为进步类型。
•营养叶(不育叶,foliage leaf,sterile frond):仅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叶(能育叶,sporophyll,fertile frond):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同型叶: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没有太大区别异型叶: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完全不同蕨类植物的维管系统•维管系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的主要成分为管胞,壁上具有环纹、螺纹、梯纹或其它形状的加厚部分,也有一些蕨类具有导管,如一些石松纲植物和真蕨纲中的蕨。
不过蕨类植物的导管和管胞的大小,区别不甚显著。
木质部除了管胞和导管外,还有薄壁组织。
•韧皮部的主要成分是筛胞和筛管以及韧皮薄壁组织。
•在茎中形成中柱。
中柱的类型•由孢子萌发形成,又称原叶体•小型,结构简单,生活期较短•极大多数蕨类的配子体为绿色、具有腹背分化的叶状体,能独立生活,在腹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和苔藓植物相似,但颈卵器退化(颈部短,颈沟细胞少),精子多鞭毛。
三十二种蕨类植物介绍赏析

三十二种蕨类植物介绍赏析一、狼尾蕨狼尾蕨(Dauallia bullata)又名龙爪蕨、兔脚蕨属于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骨碎补科( Davalliaceae) 蕨类植物[1] ,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
根茎裸露在外,肉质,长约6-12厘米,表面贴伏着褐色鳞片与毛,如同兔脚,花农因此称它为兔脚蕨或狼尾蕨。
其叶形优美,形态潇洒,根状茎和叶都具极高的观赏价值,是非常流行的室内观赏蕨类;也可以作为景观植物配植于假山岩石边。
其根状茎还能入药,有祛风除湿,清热凉血的功效。
中文学名:狼尾蕨拉丁学名:Dauallia bullata别称:龙爪蕨科属:骨碎补科阴石蕨属二、圆盖阴石蕨圆盖阴石蕨(学名:Humata tyermannii)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下的一个种。
别名: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其长长的根状茎上密被绒状披针形的灰色鳞片,常自然弯曲,如狼尾,因而又称狼尾山草。
植株直立,高约20厘米,其叶阔卵状三角形。
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越南也有。
中文学名:圆盖阴石蕨拉丁学名:Humata tyermannii别称: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温度与环境:生长适温21~26℃,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以上,即可越冬而叶色不变。
最喜明亮的散射光,夏、秋季遮光60%,冬、春季遮光30%为宜。
畏强光,光线过强时易叶片泛黄。
圆盖阴石蕨主要用分株和扦插、两种方法繁殖。
扦插时,将根状茎切成10厘米左有的段,在伤口上涂上草木灰,然后斜插入干净的腐殖土中,保持一定的湿度并认真遮萌。
春季扦插的,约一个月就可发芽居叶。
分株常在春季分盆时,将根状茎分切开,每段留2-3片叶或芽,放在土表或稍加覆土,使其固定,置阴湿处,待新根长出后再逐步移至半阴处。
三、银脉凤尾蕨银脉凤尾蕨,又名白羽凤尾蕨、白斑凤尾蕨。
是凤尾蕨属、凤尾蕨组剑叶凤尾蕨的一个变种。
与剑叶凤尾蕨(原变种)区别在于:该种羽片中央沿主脉两侧各有1条纵行的灰白色带。
四、阿波银线蕨阿波银线蕨,凤尾蕨科凤尾蕨属,这种原始而古老的植物,曾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甚至寒带地区,分布极其广泛,品种繁多,大多数热带品种较适合室内栽培。
蕨类植物

幼叶拳卷
桫 椤
紫 萁
5、孢子囊: 孢子叶穗(孢子叶球) 孢子囊堆 孢子囊果 孢子同型: 孢子异型:
(二)配子体
1、形态和营养方式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又称原叶体,是由单倍体的孢 子直接萌发产生的,配子体均很微小,生活时期 短,无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假根。从营养方 式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含有叶绿素,埋在土中, 与真菌共生,依靠共生的真菌获得营养。如松叶 蕨类,他的配子体只有几毫米,柱状,长二叉分 支,有假根,特别是体内有断续的维管组织。石 松类植物中也有与真菌共生的配子体。另一种类 型为绿色,光合作用自养的配子体,可以独立生 活,楔叶类和真蕨类的配子体为此类型。
5、绿化和观赏用:有不少种类的蕨类植物, 由于具有独特、美观、整雅、别致等体形 和无性繁殖力强,可作盆景,绿化庭园和 住宅。有些藤本种类,还可制作各种编织 品。我国是世界蕨类植物种类最多的一区, 资源极为丰富,对它们的研究利用有待于 进一步开展。
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现有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我国约 有2600种。
蕨类植物,对外界自然条件的反应具有高 度的敏感性,不同的属类或种类的生存, 要求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如石蕨、肿足 蕨,粉背蕨、石韦、瓦韦等属(少数例外)生 于石灰岩或钙性土壤上;鳞毛蕨、复叶耳 蕨、线蕨等属生于酸性土壤上;有的种类 适应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有的耐旱性 强,适宜于较干旱的环境,如旱蕨、粉背 蕨等;相反地;有的只能生于潮湿或沼泽 地区,如沼泽蕨,绒紫萁。
2、性生殖器官和受精条件
蕨类植物的性生殖器官是颈卵器和精子器。 但和苔藓植物比,蕨类植物的颈卵器相对 退化,颈卵器的腹部埋入配子体组织内, 内有1卵,颈部较短,颈沟细胞也较少。精 子器多为球形,精子有鞭毛。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都是卵式生殖,受精 过程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囊蕨纲通常分为3个目,即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或称真蕨目(Filicales, Eufilicales)、苹目(Marsileales)和槐 叶萃目(Salviniales)。
水龙骨目或称真蕨目
本目植物 绝大多数为陆 生或附生种类。 孢子囊聚生成 各式孢子囊群。 孢子同型。为 蕨类植物门中 最大的1目。
②宽叶水韭,产于云南、日本及朝鲜; ③台湾水韭,台湾所特有。它们均生于沼泽、沟塘淤泥中,由于人为的 环境破坏,已列为国家第三类保护植物。
4、楔叶亚门(木贼亚门)
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由管状中柱转化为具节中柱。小型叶, 鳞片状,轮生。孢子叶盾状特称为孢囊柄,下生多个孢子囊,在枝顶聚生成 形似毛笔头孢子叶球(穗)。孢子同型,具弹丝。现仅存: 木贼目 (Equisetales)木贼科(Equisetaceae)的2个属,即:问荆属 (Equisetum)和 木贼属(Hippochaete),共约30种,中国有9种,其代 表种分别为问荆和木贼,前者有营养茎和生殖茎之分,后者则无。上述两种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多生于田边、溪沟边、路边和林缘等阴湿地方。
中国民间用某些种的全草作药用,能祛风湿,舒筋活络。
3、水韭亚门
水韭过去作为一个目放在鳞叶门内,和石松目、卷柏目并列;近代则为石 松亚门下的一个目。1978年秦仁昌发表中国蕨类植物系统时成立水韭亚门。
形态特征:茎块状,2~3瓣裂,下部生根,叶扁平似韭,基部扩大成鞘 状,莲座状生于茎上,在接近扩大处的腹面有一叶舌,其下生有鳃盖状的 保护结构──缘膜,覆盖着叶腋长出的孢子囊。通常大孢子囊生于外围叶的 叶腋,小孢子囊则生于内层叶,它们分别产生大、小孢子,萌发后发育成 大、小配子体,产生雌、雄两性器官,进行有性繁殖。水韭叶内有4个纵向 气室,并常为横向隔膜分隔成小室,为水生植物中所特有。
裸蕨植物起源问题,植物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多数人认 为,古老的蕨类植物是起源于藻类。也有人认为,可能起源于 苔藓植物。
二、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三、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LOGO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
2、根多为有交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原始的种类具假根;
3、茎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维管系统构成中柱 (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 片4、;叶: 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是原始类型。 大型叶:均有叶隙和叶柄,叶脉多分枝,是进步类型。 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 叶。
苹目
苹目植物是浅水或 湿生性植物,孢子异 型,孢子囊生长在特 化的孢子果中,孢子 果的壁是由羽片变态 所形成的。孢子果内 具有很多大、小不同 的两种孢子囊群。 苹目仅苹科 (Marsileaceae) 1 科,有3属。中国只有 苹属(Marsilea)的 苹,广泛分布于中国 南北各地
槐叶萃目
槐叶苹目是飘浮水生植物。和苹目一样,也产 生孢子果及异型孢子。孢子果壁系由变态的囊群 盖形成。孢子果球圆形,单性,大、小孢子囊分 别着生在不同的孢子果内。
原始薄囊蕨纲
LOGO
孢子囊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但其孢子囊柄是有多数 细胞发育而成,囊壁由单层细胞组成,如紫萁属 (Osmunda)。
薄囊蕨纲
LOGO
薄囊蕨纲的孢子囊起源于1个原始细胞, 孢子囊壁薄,由1层细胞构成,具有各式的环 带,孢子囊通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着生在孢 子叶的背面、边缘或特化的孢子叶边缘,囊 群盖有或无孢子少,有定数,大多数种类为 同型孢子;仅少数水生蕨类形成孢子果,具 异型孢子。
保护价值:水韭属是水韭科中唯一生存的遗属,在分类上 被列为拟蕨类,即小型叶蕨类,但它既不同于其它成员如石 松、卷柏、木贼,也不同于其叶长而成线形,没有复杂的叶 脉级织的种类。因此在系统演化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水韭亚门的种属分布:
该亚门仅1目1科,现存的仅水韭属1属。约有60余种,广布世界各地。
中国只发现3种: ①中华水韭,仅产于中国长江下游地区;
中国有1种──松叶蕨,通常附生树干上或岩石缝中。 产西南、华南和华东。中国民间用全草浸酒服,治跌打 损伤、风湿麻木,也常作观赏植物栽培。
2、石松亚门
蕨类植物门下的1个亚门,其历史可追溯到古生代。[1] 该亚门有2目3科8属 为土生小型至大型蕨类植物,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少数达北半球温带,中 国有5属。
某些蕨类植物为有毒的野草或外来种,此类植物包括海金沙、满 江红和球子蕨,而宿生槐叶萍更是这世上最糟糕的水生野草之一。
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炭是由包含蕨类等主要 植物的残余所组成的。
谢谢观赏!
蕨类植物
——地球上出现最 早的,不产生种子的陆生 维管植物,而且是高等植 物中唯一孢子体和配子体 都可以独立生活的类群。
LOGO
1 蕨类植物的起源 2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3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4 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5 蕨类植物的价值
一、蕨类植物的起源
根据已发现的古植物化石推断,一般认为:古代和现代生 存的蕨类植物的共同祖先都是距今4亿年前的古生代志留纪末 期和下泥盆纪时出现的裸蕨植物。
(二)食用 多种蕨类可食用。著名的种类如蕨、紫萁、荚果蕨、苹蕨、毛轴蕨等 多种蕨类的幼叶可食。蕨的根状茎富含淀粉,可食用和酿酒,桫椤茎 干中含的胶质物也可食。
(三)工业上的用途
石松的孢子可作冶金工业上的脱模剂,还可 用于火箭、信号弹、照明弹的制造工业上, 作为突然起火的燃料
(四)指示植物
1.土壤指示蕨类 如铁线蕨、凤尾蕨等属中的一些种为强钙性土壤的指示植 物;芒萁属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2.气候的指示蕨类 如桫椤生长区域表明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区;巢蕨、车 前蕨的生长地表明为高湿度气候环境。 3.矿物指示蕨类 如木贼科的某些物种可作为某些矿物(金)的指示植物。
同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孢子。 异型叶: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 演化顺序:同型叶→异型叶;小型叶→大型叶
5、孢子囊
孢子囊群(孢子囊堆) 孢子叶球(孢子叶穗) 孢子果
LOGO
六、孢子
同型孢子:无大小孢子之分 异型孢子:有大小孢子之分
四面形孢子(辐射对称) 两面形孢子(两侧对称)
该亚门植物在石炭纪时最为繁盛,有高大乔木及草本,后绝大多数相继绝 灭,现存的只有石松目和卷柏目,均为草本。该亚门模式物种是石松
形态特征:孢子体有真根,茎多为二叉分枝,通常具原生中柱,具地上气生茎。小 型叶螺旋状排列,有时对生或互生,仅1条叶脉。孢子囊单生孢子叶腋或近基部,孢 子叶通常集生于枝端形成孢子叶球。孢子同型或异型。同型(如石松)和异型(如 卷柏)之分。配子体极度退化,柱状,不规则块状等。无叶绿素,与真菌共生;有 的部分组织含叶绿素;有的种类在孢子壁内发育。精子纺锤形或长卵形,具两条鞭 毛。
楔叶亚门蕨类的茎干可用作金工、木工的磨光材料。中国民间曾用全草 入药,有利尿、止血、清热、止咳的功用。有些种可吸收和积累矿物质成为 探矿的指示植物。
5、真蕨亚门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为最繁茂的蕨类植物,约有1万种以上,广布 全世界;中国近2000种,广布全国。孢子体发达。茎除了树蕨外,均为根状 茎,有各式中柱。木质部主要成分为管胞,少数具导管。叶为大型叶,幼叶 拳卷状,长大后平展,分化为叶柄和叶片二部分。叶片为单叶或一至多回羽 状分裂或复叶。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于叶边缘或背面,也有的生于特 化了的孢子叶上,有或无囊群盖,孢子同型,一些水生真蕨的孢子囊则生于 特化的孢子果内,孢子异型。 配子体为心脏形的叶状体,长宽一般不超过1 厘米,绿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于腹面。
1、松叶蕨亚门
又称裸蕨亚门,孢子体不具根,茎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前者又名 根状茎,匍匐状,褐色,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一般含有菌根真菌,向 上面长出的绿色地上茎,又称气生茎直立或下垂,多二叉分枝,茎表面 的皮层有数行含叶绿素的细胞,使茎呈绿色,除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外, 还进行光合作用;叶退化成鳞片状,细小,内部为一些具有光合作用能 力的薄壁组织细胞,成年的植株上部的叶二叉,腋间常见到2~3枚聚 生的孢子囊。
厚囊蕨纲:孢子囊壁厚, 多层细胞, 来源于多
真
个细胞
蕨
原始薄囊蕨纲: 孢子囊单层细胞, 无环带, 来
亚
源于一个细胞; 孢子囊柄来源于多细胞
门
薄囊蕨纲: 孢子囊单层细胞, 具环带,来源 于一个细胞
厚囊蕨纲
LOGO
孢子囊由多数表皮细胞共同发育而成,囊壁厚,
由数层细胞组成,如瓶尔小草目(Ophioglossales) 的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和观音座莲目 (Angiopteriales)
七、配子体(原叶体)
片状,心形,原始蕨类块状、带状等 假根
精子器 → 精子 颈卵器 → 卵
合子 → 胚 → 孢子体
四、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LOGO
现存蕨类约有12000多种,我国约有2150种
松叶蕨亚门
蕨类 植物 包括 五个 亚门
石松亚门 水韭亚门 楔叶亚门(木贼亚门) 真蕨亚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叶型蕨类植物 大型叶蕨类
(五)农业上的用途
有的水生蕨类为优质绿肥,如满江红属 的蕨类,它们在东西亚被当做稻田的生物肥 科,因为它们可以利用固氮作用从空气中得 到可以被其他植物使用的元素。同时还是家 禽家畜的优质饲料。蕨类植物大含有丹宁, 不易腐烂和发生病虫害,常用于苗床的覆盖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