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移论文: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的创新与分析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的创新与分析在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中,创新与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文献综述作为整个毕业论文的基础和支撑,不仅要全面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成果,更要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创新性的思考。
本文将从创新和分析两个角度展开讨论,探讨在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如何做到创新与深度分析。
首先,创新是文献综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注重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创新并不是要求每篇文献综述都要有独创性的观点,而是要在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这种创新可以体现在对文献内容的解读上,可以是对研究方法的评价,也可以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等方面。
通过创新性的思考,可以使文献综述更具深度和广度,为整个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其次,深度分析是文献综述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深度分析要求对文献内容进行透彻的思考和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和总结。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之间的异同点,找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深度分析还可以包括对文献中使用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评价,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等方面。
通过深度分析,可以使文献综述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创新和分析是相辅相成的。
创新性的思考可以为深度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而深度分析又可以为创新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因此,在文献综述中,创新和分析应该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过程。
只有在创新和分析两方面都得到充分展现和体现的情况下,文献综述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为整个毕业论文的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的创新与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创新性的思考和深度的分析,可以使文献综述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为整个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希望毕业论文的作者们在撰写文献综述时,能够注重创新和分析,做到观点独特、深度透彻,为自己的研究增添新的亮点和价值。
学术论文的撰写中的相关研究综述与创新点分析技巧
学术论文的撰写中的相关研究综述与创新点分析技巧在学术研究领域,论文的撰写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一个好的论文不仅需要准确地总结相关研究的综述,还需要能够揭示出自己的创新点。
本文将介绍学术论文撰写中相关研究综述的技巧,并探讨如何分析创新点。
一、相关研究综述的技巧在开始撰写学术论文之前,进行相关研究综述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综述的目的是回顾和总结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起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撰写相关研究综述的技巧:1. 系统性搜索和筛选文献: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文献搜索,以确保搜集到的文献与研究主题相关。
然后根据预定的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筛选出与研究题目相关且有较高质量的文献。
2. 逐篇文献进行阅读和总结:在阅读每一篇文献时,应注重文献的核心观点、方法和结果,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总结。
此外,还要注意文献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引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各个研究之间的演变过程。
3. 划分主题和子主题:将综述分为几个主题和子主题,有助于组织和展现文献的内容。
每个主题应有明确的主旨,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安排,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跟随综述的思路。
4. 提出综合性结论: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提炼出共同的结论,并指出前人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待解决的争议。
这些结论将为后续创新点的发现和分析奠定基础。
二、创新点的分析技巧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创新点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点代表着作者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是文章的核心价值所在。
下面是一些创新点分析的技巧:1. 强调与前人研究的区别:在分析创新点时,需明确指出自己的研究相比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
这可以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和比较来实现,以突显自己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2. 揭示问题的新视角:创新点的发现通常源于问题的新视角。
通过重新审视现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新的解释和解读,可以发现之前被忽略的关键因素或潜在机会。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创新: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创新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点。
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机理研究——基于知识转移与创新视角
的生 产 、 取 、 播 和 使 用 等 方 面 的 问 题 , 核 心 内 容 获 传 其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7 0 0 ; 苏 省 软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R2 0 0 4 国 77 38 )江 B 0 72 )
基 于 知识 转 移 与 创 新 视 角
孟庆敏 , 梅 强
( 苏大 学 工 商管理 学 院 , 苏 镇 江 22 1 ) 江 江 1 0 3
摘 要 : 了 阐 明 科 技 服 务 业 与 制 造 企 业 互 动 创 新 的 机 理 , 分 析 科 技 服 务 业 在 区 域 创 新 体 系 中功 能 的 基 为 在
础 上 , 立 了基 于 知 识 转 移 与 创 新 视 角 的 互 动 创 新 的 系 统 动 力 学 模 型 , 用 v n i P E 软 件 进 行 仿 真 , 建 运 es m L 分 析 了互 动 过 程 中知 识 转 移 与 创 新 的 变化 趋 势 , 对 系统 进 行 了 灵 敏 度 分 析 , 究 了 影 响 知 识 转 移 与 创 新 效 并 研
知 识 转 移 与 创 新 在 区 域 创 新 中 的 核 心 地 位 , 通 意 义 普 上 的 中介 机 构 已无 力 承 担 促 进 创 新 的 任 务 。科 技 服 务
为 中心 , 随着 全 球 技术 创 新 的 加 快 和 技 术 竞 争 的 日趋 但
激烈 , 造企业 技术 问题 的复杂性 、 合 性 和系统 性 日 制 综
文 章 编 号 :0 17 4 (0 12 一0 20 1 0 —3 8 2 1 ) O0 7 —3
中介 机 构 4个 要 素 , 中 , 介 机 构 包 括 行 业 协 会 、 其 中 商
我国大学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1 校企 知识转 移角 度
林晶晶 ,周 国华 …认为 企业——大 学问 的知识 转移 既 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的重要途径 ,也 是大学 科研 院所 的知 识资源实现价值 的途径 。文章 探讨 了企业与 大学合 作 中知 识转 移的影 响因素 ,认 为所 转 移知 识 的特 性 、组 织特 性 、 组织文化及人会 对 知识转 移产 生 主要影 响 。在 此 基础 上 ,
( 摘 要 ]大学知识转移是知识转移研 究中重要 的一部 分,有 关大学知识转移的价值 已引起 了研 究者们 的重视 ,并从 不 同
角度进行 了广泛的研 究。本文从校企知识转移角度、大学之 间知识转移 角度 、大学内部知识 转移 角度及其 它方面对近 几年 我 国 大学知识转移的研 究情况进行 了分析、总结,肯定了已取得的成果,同时指 出了其 中的不足 ,对我 国大 学知识 转移今后进 一步
20 09年 l 月 】
现 代 情 报
J un lo d m fr t n o r a f Mo e I omai n o
No , 2 0 v. 09
第 2 卷第 1 期 9 1
V0. 9 N . 1 1 2 o 1
我 国大学 知识 转 移 研究 述 评
袁永久
( 黑龙 江工程 学 院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 滨 105 ) 500
frh s at ce h e a t td te ̄s ac es a e t n a d h s c n u td te e tn ie rsa c rm ie e t n ls T i a t l n lzd a r e l h l ’ t n i , n a o d ce h xe s ee rh fo df r n ge . h s r ce a ay e ' ' t o v a i a d sa ma id te r sac i ain o n v ri n w e g a e U o nr n rc n e r o te e a g s n w e g n t n r ee rh s u t f iest k o l e t mf r n O E c u t i e e t a sf m s n l :k o ld e e h t o u y d r i y y r h e t n frb t e n u ie s y a d id sr ,k o ld et n f r ew e nv ri n n v ri , k o ld et n fr n u ie s y a d r se ew e nv ri n ut a t n y n w e g a se t e n u i es y a d u i e t r b t sy n w e g a s n v ri n r ei t k o ld e t / frb h e n u ies y a d o e rn z o . Tf r ce aa me ea he e n n on e u e is f ce c n w e g l i e e v e nv ri n t r g ii n as t h o i f isat l l r d t c iv me ta d p itd o t h u i in y i h t n
知识转移基本概念综述
中 图分 类 号 : 3 2 G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1 知识 转移 的概 念描 述
在 国外 知 识 转 移 的概 念 已有 了 多 种 定 义 ,其 中 最 早 的是 17 美 国科 学 家 E C 9 7年 F E E提 出的 知 识 转 移 思 想 。 思 想 主 要 针 该 对 企 业 跨 国 知 识 的 积 累 , 需 要 企 业 在 国 际 进 行 技 术 转 移 【J I 。
为 知识 转 移 也 是 一 种 过 程 ,是 对 组 织 或 个 人 所 创 造 的 知 识 的再
的、 螺旋 型不断上升的模式 。在 一条螺旋环 中 , 知识 转移过程分 为整合 化、 社会化 、 外化 、 内化 4个基本过程 。知识转移完成一条 螺旋 环实 现知识 主体 中隐性 知识 与显性知 识 的相 互 吸收转化 。
程发生时所处 的环境 , 知识 转移过程 中扮 演“ 化剂” 在 催 的角色 ;
知 识 转 移 的 内容 主 要 指 知 识 , 当 整个 知识 转移 N O T&P U A K(9 8 侧重 于知识 2 A EPR ] R S R 19 )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 章编 号 :o 5 6 3 ( 00)0 0 7 一 2 l0 — 0 3 2 1 2 — l l0
S IT C N O MA I N D E O ME T& E ON C— E H I F R T O EV L P N C OMY
21 0 0年
第 2 O卷
第2 O期
( 图 1 , 通 过 细 分 过 程 , 象 地 建 立 了一 个 “ 旋 型 ” 知 识 见 )它 形 螺 的 转 移模 型 。 在 该 模 型 里 ,将 知 识 转 移 过 程 表 述 为 一 种 循 环 往 复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1、知识溢出的定义与重要性知识溢出,作为知识管理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知识在不同个体、组织或地域间非自愿、无意识的传播与应用。
这种溢出过程并非通过市场交易或产权交易实现,而是借助各种社会互动、网络关系或公共渠道,使得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和应用。
知识溢出的存在不仅加速了知识的扩散和积累,更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定义上来看,知识溢出具有三个关键特征:非自愿性、无意识性和非交易性。
非自愿性指的是知识溢出往往不是知识拥有者主动分享的结果,而是在社会互动中自然产生的;无意识性则表明知识溢出过程中,知识接收者往往并未明确意识到正在接收新知识;非交易性则强调了知识溢出与市场交易的区别,即它不需要通过明确的购买或销售行为来实现。
知识溢出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机制。
当新知识在不同主体间溢出时,它有可能激发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知识溢出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溢出,知识得以在社会中广泛传播,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知识溢出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知识溢出可以促进国内外企业间的知识交流和合作,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因此,对知识溢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传播和应用机制,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制定更加有效的知识管理和创新政策。
2、研究背景与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溢出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机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知识溢出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关于知识溢出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分析知识溢出的相关研究,以期深化对知识溢出的理解,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知识共享研究视角综述
知识共享研究视角综述本文从知识转移、市场交易、知识创造、组织学习等视角对知识共享文献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知识共享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知识共享研究视角发展趋势综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一个企业的首要资源”。
知识共享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现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兴趣。
所谓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就是指组织的员工或团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扩大知识的使用价值,创造出新知识,从而构造企业的知识优势。
但是,由于知识背景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国内外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知识共享进行研究,他们研究的侧重点和结果也不一样。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知识共享的已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式回顾,探讨了知识共享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知识共享的研究视角(一)知识转移的观点Davenport&Prusak(1998)认为,知识共享是两个过程的有机统一,这两个过程分别是知识转移过程和知识吸收过程,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知识共享的公式,即: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吸收。
Dixon N.(2000)指出,外部知识并不总能为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真正能为组织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是哪些基于经验的独特知识,如技术诀窍等。
C.S.Galbraith(1990)提出,知识转移与共享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发生,其中包括:培训、交流、观察、技术转移、与供应商及客户的交互作用等。
(二)市场交易的观点Ensign(1997)认为,知识共享是指不同知识拥有者之间交易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将知识视为如同普通经济资源,知识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使其拥有者也可以用来交易。
Davenport&Prusak(1998)认为,在企业内部也存在一个“知识市场”,企业内部的知识市场是知识转移的重要途径,他们将知识共享过程看作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参与市场的过程,与其它商品与服务一样,知识市场也有买方、卖方,市场的参与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科技创新领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科技创新领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知识转移被认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的过程,该过程可以推动科学创新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科技创新领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一、什么是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是指将一个领域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领域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人们将一个领域的经验、技术和方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从而推动新的创新。
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有适当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才能实现。
二、科技创新中的知识转移在科技创新领域中,知识转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往往需要利用多个领域的知识。
例如,智能手机的产生需要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因此,知识转移可以让人们更快速、更有效地推进科技创新。
三、知识转移的难点虽然知识转移有很多优点,但是实现它也有很多困难。
首先,不同领域的专家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语言。
这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困难。
其次,许多知识存在于隐蔽的经验之中或者是不公开的信息之中。
这些知识很难被转移,因为没有途径能够让这些知识被大众所了解。
最后,许多知识往往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这些背景使得它们很难被应用到其他文化和社会环境中。
四、知识转移的研究方法要解决知识转移的难点,需要使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列举了几个研究中常用的方法:1. 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人际关系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文献综述和元分析文献综述和元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汇总、分析和合并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3. 技术转移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是指为不同领域的专家提供知识转移的服务。
这包括了技术交流、专利保护、技术转移和技术树立等方面。
技术转移服务可以有效地增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推动知识转移的发展。
知识共享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与转化研究
知识共享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与转化研究知识的转移与转化是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还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知识共享的视角出发,探讨知识转移与转化的相关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知识转移与转化的概念。
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地方或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个人的过程,而知识转化则是指在知识转移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理解和创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知识转移与转化不仅局限于学术界,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等。
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知识转移与转化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知识共享,个人和组织可以获取来自各个领域的知识资源,进而促进知识的转移和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知识共享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实际应用中,知识转移与转化常常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知识的流动受到知识持有者的限制,如果知识持有者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就很难实现知识的转移与转化。
其次,知识的传递和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如果接受者缺乏这些能力,就很难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此外,知识转移与转化还会受到文化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文化和制度下的知识共享方式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知识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为了促进知识转移与转化的研究,学术界和企业界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
学术界通过开展各种研究项目和论文发表,深入探讨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和方法,为知识转移与转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企业界则通过实践和创新,在实际生产和经营中不断探索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推动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知识转移与转化的机制和路径,深入研究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和效果,为知识管理和创新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转移与转化的本质,进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复杂的课题,需要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努力。
基于知识转移的自主创新:机理与案例分析
Ab t a t Kn wld e i h o r e o n o ai n n n w e g r n f r p a s a mp ra t r l n t e p o e s o n e e d n sr c : o e g s t e s u c f i n v t ,a d k o l d e ta se ly n i o t n oe i h r c s f i d p n e t o i n v t n a e n t e p r p c ie o n w e g r n f r h s p p r d f e h o c p fi d p n e ti n v t n a d ma e n o ai .B s d o h e s e t fk o l d e ta se ,t i a e e n s t e c n e t o n e e d n n o a i n k s a o v i o d t i d a a y i ft e c c e p o e s o n wld e ta s r i h r c s fi d p n e ti n v t n a e n k o l d e t n fr eal n l ss o h y l r c s f k o e g r n f n t e p o e s o n e e d n n o a i .B s d o n w e g r s , e e o a e t i a e su is h i t n i me h n s hs p p r t d e t e n  ̄ sc ca i m o h o i i a i n v t n it g ae i n v t n a w l s r m i t d ci n o f t e rgn l n o a i , n e r td n o ai , s e l fo o o a n r u t t o o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Re s e a r c h Re v i e w o n Te c h no l o g i c a l I nno v a t i on f r o m t h e Pe r s pe c t i v e o f Kn o wl e dg e Tr an s f e r
传统 的 创新 理 论 认 为创 新 产 生 于 企业 内部 , 进入 2 1世 纪 以 后 ,在 面 对 全 球 化 的 市 场 和 产 业 分 工 的 形 势 下 ,这 种 思 维 模 式 逐 渐 显 现 其 狭 隘 性 。 由 于技 术 创 新 的 复 杂 度 不 断 增 大 ,单 独 企 业 不 可 能拥 有 创新 所 需 的 所 有 知 识 ,从 企 业 外 部 获 取 知 识 资 源成 为 企 业 保 持 持 续 创 新 的 必 要 途 径 。 若 要 采 取 自给 自足 的 策 略 ,完 全 依 靠 企 业 内 部 知 识 进 行 技 术 创 新 ,不 仅 投 入 高 、风 险 大 ,而 且 研 发 周 期 长 。 市 场 环 境 及 经 济 增 长 模 式 的 不 断 变 化 ,使 技 术 创 新 的形 式 也 需 要 跟 着 不 断 变 化 ,技 术 创 新 的复 杂 程 度 高 于 以 往 任 何 时 候 。创 新 模 式 已 由 简 单 累进 模 式 演 进 为 复 杂 复 合 模 式 。 企 业 的 创 新 不 再 局 限 于 内部 的研 发 活 动 。 另 外 , 由 于 专 业 分 工 的 原 因 ,在 不 同 专 业 领 域 的 不 同 企 业 ,甚 至 在 同 一 专 业 领 域 的 不 同 企 业 ,不 存 在 一 个 企 业 组 织 具 有 完 全 掌 控 创 新 结 果 的 能 力 。 在 这 样 的 形 势 下 ,企 业 需 要 改 变 思 维 , 积极 寻 求 与 其 他 企 业 进 行 合 作 。 企 业 之 间 通 过 相 互 合 作 可 以取 得 互 补 性 的 知 识 ,获 得 所 需 的知 识 资 源 和 关 键 技 术 等 ,这 就 形 成 了 在 知 识 转 移 基 础 上 的 技 术 创 新 。基 于 此 ,本 文 试 图 对 已 有 的研 究 进 行 初 步 整 理 ,评 述 知 识 转 移 视 角 下 的 技 术 创 新 的研 究 热 点 ,理 清 当 前 对 该 问题 的 研 究 路 线 ,阐 明下 一 步 可 能 的研 究 方 向 。
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基于知识转移视角
v ri, n ttt o p r t n fo te k o e g r se e se t e b y tm y a c t o d b id ytm y anism o es e  ̄-Isi ec o ai r m h wld e t frp rp ci y s se d n misme d a uls s se d n i c d l. s u e o n n a v h n Ve sm LE o waei sd t i lt ni P sf r sue smuae,v rf h ih sn ivt fte s s m nte vso fta se ,k o e g n igc p bly t o eiy tehg e st i o yt i h iin o n fr n wl es dn a a it i y h e r d e i o e sd t o e g d a tg n defc fteu ie iy’ n wld ea s rto a a i t p n te u ie i sk o e g n ft ie wi k wl ea v na e。a feto nv r t sk o e g b op nc p bl yu o h nv r t wl ei・ h hn d h s i i s y' n d
刘 亭亭 吴 洁 张宇洁
( 江苏科技 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 摘 要 镇江 2 20 ) 10 3
知识创新 能力是 当今 高校 实力的集 中体现 , 升 高校知识创新 能力是应 对国际竞 争、 提 推进 国 家建设和 实现
高校发展的迫切 需要 。本研 究从 知识转移视 角运用 系统动 力学方法分析产学研 合作 中高校知识创 新能力提升 的 因
第3 情
报
杂
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 产 学 研 联 盟 知识 转 移 研 究 综述 /
以来 ,知识 对经济增 长 的作 用越来 越 明显 ,对知识 转 许 可证 、合 资企 业 、研究 合 同和个 人 交 流等 ,且 不
移 的研究更加深入 。
M y r n a G i l b e r t ,Ma t r y n C o r d e y — H a y e s( 1 9 9 6) ,
/ 知 识 管 理 /
产 学研 联盟知识转移研 究综述
张 桂 芳 肖玲 诺
(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琳 琳
山东威海 2 6 4 2 0 9)
摘
要 :产 学研 联盟知识 转移是知识从 大 学和科研 院所创造 ,转移到企 业 内部 并创造价值 的过程 ,本 文针
对 当前 国 内外关 于产 学研联 盟知识转 移方面研 究较 多的 问题 ,从 产 学研合 作知识转 移的定义 、影 响 因素 、不 同 的模 式及产 学研 合作知识转 移的绩效 几个方 面进行 了综述 ,并进 行 了简要 的评论 ,揭 示 了产 学研联 盟知识转移
基金项 目: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2 0 0 9 Z R A1 0 0 4 3 ) . 作者简介:张桂芳 ( 1 9 8 7 , 1 0 ) 女 ,哈 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知识管理。
肖 玲诺 ( 1 9 5 9 . 7 -),女 ,博士,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教授/ 博 导,曾任哈 尔滨工业大学 ( 威海 )管理学院
党委 书记 ,主要研 究方向:企业知本管理、技术创新。
张琳琳 ( 1 9 8 7 ,2 ) 女 ,哈 尔滨工业大学技术及经济管理硕 士研 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技术创新、知识
《反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范文
《反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知识的产生和转移变得越来越复杂,知识不仅局限于单方向传递,还涵盖了多元文化之间的交互与碰撞。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反向知识转移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特别是在母子公司的关系中,反向知识转移的动态过程和效果成为了研究的关键领域。
本研究将聚焦于反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双元创新的影响,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母公司实现双元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流动与传递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知识转移模式往往从中心点向外部辐射,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反向知识转移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模式指的是在母子公司的关系中,子公司的知识、技术或经验等反向流动到母公司,并促进母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在双元创新领域,学者们认为反向知识转移有助于促进企业应对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反向知识转移与母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有研究指出,子公司的本土化经验和创新能力往往为母公司提供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另一些研究则强调了反向知识转移在推动母公司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关于反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双元创新的具体影响机制和效果的研究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探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本文首先构建了反向知识转移与母公司双元创新的理框架。
假设认为:反向知识转移不仅能够丰富母公司的知识和资源,还可以为母公司的双元创新提供支持;同时,反向知识转移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母公司双元创新的程度和效果。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最后利用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相关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等。
基于知识链的企业知识转移与创新研究
企 业创新 [ . M] 上海 : 海交 通 大学 出版社 ,9 9 3 . 上 19 : 0 [ ] 刘友 金. 5 企业技 术 创 新论 [ . 京 : 国经 济 出版社 ,0 1 M] 北 中 20 :
1 2.
[ ] 林善 浪 , 肇 光. 心 竞争 力与 未 来 中 国 [ . 京 : 国社 6 吴 核 M1 北 中
[ ] 奥托 - 尔特 霍 夫 , 中郁 次 郎 , 德 罗・ 4 卡 野 佩 雷诺 . 与 影— — 光
生 重大 的影 响 , 企业 往往 要对 这些 影 响因 素进行 识 别 和选 择, 并对 识别 和选 择 的结 果作 出差 异化 的反应 在 实 际情 况 中 .企业对 影 响 因素的识 别 和选 择是 有一 定 积 累性 的 , 通 过 以往经验 的积 累 ,企业 的识 别 和选 择过 程会 更 简便 、 准确 性更 高 。
不 是 所 有 的 因 素 都 会 对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提 升 动 力 机 制 产
[ 汪克强, 2] 古继 宝. 业 知识 管理 [ . 肥 : 国科 学技 术 大 企 M]合 中
学 出 版 社 ,0 5:. 2o 5
[ ] N R E H I. e i o K o nw e g n g m n 3 E N Y C R S tn t n w K o l e Ma ae et G tg d [ ] N t o r ,9 7 1 (9 :0 . J . e r w0 d 1 9 ,4 3 ) 1 1 w k 1
人与 团队之 问以及 组 织 之 间等 不 同 层 面 的知 识作 了具 体 阐释 l。 o a a在 S C 模 型 的基 础上 , 一步 给 出 了隐性 3 N nk ] E I 进
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联盟中创新过程模型研究
过个体、组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能产生综合效用 。 以灵捷战略联盟的形式出现 ( u ,20 ) 。在这 国内对创新 过 程 的研 究 尚处 于介 绍 、整理 、评 论 阶 P r 07 J l 种情况下 ,基于 知识 联 盟 的企 业 技术 创 新 得 以兴 起 段 ,饶勇 (03 20 )就 总结 了 N nk oaa的 S C 模 型 的 EI 与发展 。虽 然从 国内外 的情 况来 看 ,对 技 术 创新 过 理论 价值 在 于 准 确 揭示 了知 识 生 产 的终 点 和起 点 , 程 的相关研 究相 对成 熟 ,但 是 知识 联 盟 的 出现 却 为 清晰辨 识 了知 识 生产 模 式 的 常规 类 别 ,而缺 点 为 既 技术 创新提 出 了新 的 研究 课 题 ,即 :应 当 如何 描 述 没有揭示 S C 模型 与企业竞 争优势 之 间的关 系 ,又 EI 知识 联盟 中的创新 过程 ( nn ,20 ) A ad 07 。 没有考虑 社会知 识 的作 用 。和 金 生等 (05 20 )提 出的知识发酵模 型,利用仿 生学的知识发酵模型, 1 基 于知识转移 的创新 过程模型 的现有研 究 剖析 组织学 习 和创新 的 核心 环节 ——S C 过 程 。揭 EI EI N n k 和 T ku h 19 ) 的研 究 中从 知识 创 示 了构成 S C 过 程的各个要 素 ,通 过 这些要 素可 以 oa a a ec i( 9 5 EI 造 的角 度 把 知 识 分 为 显 性 知 识 ( aiK olde 更 加 清楚 地认识 到 S C 过程 的 内部 运行 情况 ,组织 Tc nweg ) t 和 隐性 知识 ( xliK olde ,而知 识 创造 的 过 可 以利用 这些 要 素 ,加 强 自身 的知 识 管理 和 创新 活 Epit nweg) c 程通过 社会 化 ( o i i t n 、外部 化 ( xe la 动 ,进 而加强 自己的核心竞 争力 。 Sc la o ) a zi Et i— ma z tn 、结合化 ( o b ao )与 内部化 (n ma- i) o Cm i tn ni I e l t i 从 以上分 析可 以看 出 ,已有 创 新过 程 模 式大 多 ztn 的 S C 模 式 来 描 述 。N nk (9 8 提 强 调企业 内部创 新 过 程研 究 ,往 往 忽视 了企业 与 外 ai ) o EI oaa 19 ) 出 了知识创造 的情境 “ a 的概念 。所 谓 “ a 是 部 知识的互 动 作用 。 而在 知识 联 盟 中 ,企 业 的创新 B” B” 指 一种共 同的场 所或 空 间 ,这 里所 说 的空 间并 不 是 是与企 业 内、外 部 的知 识 转移 过 程 相互 作 用 ,密不 个 物理场所 ,而是 一 个 特定 时空 或相 关 时 空 ,它 可分 的 ,因此本 论 文结 合 知 识 转移 对 创新 过 程 进行 可 以是 有形 的 ( 办 公 室 等 ) 如 、无 形 的 ( 电 子 邮 研 究 。 如 件、网络聊天室 等) 、心智上 的 ( 如经验 的分享 、 2 知识联 盟 中知 识转移与 创新 的互动机 制分析 观念 的 沟 通 等 ) 或 是 任 何 可 以 结 合 上 述 空 间 的 场 所 J o aa ( 0 0 通 过 S C 过 程 以及 “ a 。N nk 2 0 ) EI B” Mie 20 ) 指 出创新 的实 现有 两种 :一种 是 lr(07 l 的概念,尝试进一步扩展知识创造的理论 ,将知识 知识在量上没有增长 ,但是经过知识 的重新组合 ,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研究——基于信息论视角
I nno a i nm Fr m he Pe s e tv fI f r a i n The r v to o t r p c i e o n o m to oy
Ab t a t I h r f n o ma i n s i n e,tc n l g n o ai n i a k y p i cp e f re tr rs s u v v 1 ’e k o e g sr c n t e e a o i f r t c e c o e h o o y i n v t s e rn i l o n e p e s r i a .1h n wld el o i oml d d e m—
CHEN e YAN G in n KANG n W i Ja i g Xi
( co l E o o c S ho cn mi s&Ma ae n , abnE gne n nvri , rb 100 ) ng metH ri nier g U ie t Ha i 0 1 i sy n 5
i g t e p o e so c n l g n v o r c s so e o h s s e t l e o r e o e c mp t i e e s n h r c s ft h o o y i o min p o e si n ft emo t s n i s u c si c r o e i v n s .Ale u e n e a r n t trs mma ii g t e e i rzn h x 一 i g r s a c e u t n t e t p c o n wld e ta so a i n-a d fo t e p r p t e o n o ma o c e c ,t i a era a y e h n e e r h r s lso h o i fk o e g r n f r t m o n r m e s e i f i f r t n s in e h s p p n l z s t e h c v i
如何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视角
如何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视角文献综述在毕业论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的过程,有助于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背景。
如何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是每位研究者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研究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首先,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独特的视角**:在进行文献综述时,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思考角度。
可以从不同的学术流派、理论框架或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对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 **全面的梳理**:文献综述不仅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还要能够将不同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形成系统完整的文献综述框架。
3. **批判性思维**: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对文献中的观点和结论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和局限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探讨如何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 1. 确定研究主题和范围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和范围。
要选择一个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主题,既要符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业背景,又要具有一定的研究空白和挑战性。
在确定研究范围时,要考虑到文献数量和质量,避免范围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
### 2. 收集文献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是文献综述的基础工作。
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期刊论文等渠道获取相关文献,建立自己的文献数据库。
在收集文献资料时,要注重文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选择近几年内的高质量文献进行综述,同时也要留意经典文献和引用频次较高的文献。
### 3. 文献筛选和整理在收集到大量文献资料后,需要进行文献筛选和整理。
可以根据研究主题和范围,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去除与研究无关或质量较差的文献。
然后可以根据文献内容和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文献综述的框架和结构。
基于知识转移的管理咨询服务创新研究
“ 生产和消费的 同时性 … ‘ 易逝性 ”和 “ 可储 存性 ” 不 等特性 ,因而服务创新也具有不 同于技术创新 的独特
性 质 :创 新 的无 形 性 、创 新 的新 颖 度 广 、创 新 的可 复 制性 小 、创 新 形 式 的 多样 性 、创新 的顾 客 导 向性 和 创 新 的企 业层 适 用性 。 ] _ 2 国 际上 对 知识 型 服 务 业 创 新 的研 究 始 于 2 0世 纪
通 过 向 客户 转移 知 识 而实 现 。
咨询服务创新具有很强的互 动性特点 。首先是内 部互动 ,即管理咨询公 司内部职员都要参与到创新的 过程 中。其次是与客户 的互动 ,没有客户 的参与 ,创 新很难 实现 。管理 咨询服务是一 项知 识性 的服务 工 作 ,又是一种高强度 的智力劳动 ,咨询服务产品蕴含 了大量的客户知识 、专业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 ,产 品
的提供 又是 以咨 询顾 问与 客 户之 间 的知 识 转 移 过程 实 现 的 。咨 询 服 务 的本 质是 知识 的转 让 、智 慧 的转 让 和
服务的整个流程 ,管理咨询服务 的创新也与知识转移
密不 可 分 ,创新 的 实现 离 不 开知 识 转移 的支 撑 。
创意的转让 。 ]因此 ,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决定着 咨 [ 4
变化 、市场开发等管理实践要极为敏感 ,决定 咨询企
业要 具 有 高度 的创 新 能 力 。 管 理 咨询 服 务 创 新也 有 狭 义 和 广 义 之 分 。狭 义 的 咨询 服 务 创新 就 是 开 创新 的咨 询 服 务业 务种 类 。广 义 的 咨询 服 务创 新 是 指 除 了业 务 种 类 创新 外 ,还 包 括 与 业 务 相 关 的服 务 手 段 、服 务 响 应 时 间 、服务 周 期 、服
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
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知识转移和创新能力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知识转移指的是通过学习、交流和传播将知识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的过程,而创新能力则是指个体或组织进行创造性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转移和创新能力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对于个体、组织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转移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例如学习、研究、交流等。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许多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和获取。
只要有一个网络连接,人们就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优秀教育资源等不同的知识源中进行转移。
这种便捷的获取方式为知识转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遇。
通过跨界交流与合作,人们可以更好地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从而推动新的技术、产品和思想的产生。
然而,知识转移并非一帆风顺。
知识转移常常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不同领域的知识之间存在着语言、概念、方法论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知识的转移变得更加困难。
例如,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的知识之间的差异往往是巨大的,可能需要在桥梁学科中进行转化和翻译。
其次,知识转移还需要在交流和协作环节中进行,这就要求个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知识转移的过程就会出现偏差和误解,进而影响到创新的产生。
创新能力是进行知识转移的重要动力和推动力。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考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方法的能力。
创新不仅仅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进行,它还可以体现在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
创新能力对于个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常重要。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体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创造性思维。
广泛的知识储备可以为创新提供充分的资源和素材,而创造性思维则是进行创新的关键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转移论文: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综述[摘要]分析1996年以来发表的129篇国内外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学术论文,对当前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的研究层次、研究视角、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一个包含3个维度、15个要素的知识转移研究框架,并总结目前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理论研究的不足,以为将来知识转移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知识转移合作创新创新网络文献综述[分类号]f062.3自“十二五”开始,中国后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不仅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而且产业升级、企业转型的需求非常迫切,培育并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
创新有多种分类方式,比较常见的有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等区分。
创新能力的本质是知识,创新就是利用知识来产生新的知识,有效的知识转移可以为创新能力的提升积累和增加知识基础。
知识转移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基于合作创新的知识转移往往是双向互动、在多个行为主体之间同时进行的,知识发送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经过文献研究,本文构建一个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国内外学者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着重梳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研究现状1.1 文献统计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选择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和检索工具,以“知识转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出1996-2010年6月份发表的相关文献1419篇,并以“创新”作为并列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出相关文献291篇,再以“知识转移+创新”作为并列题名进行二次检索,共检出相关文献70篇,剔除重复论文1篇,得到相关文献69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62篇,以其作为本研究的中文文献集合。
在emerald数据库以“knowledge transfer"与“inno -vation”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出1990—2010年6月份的相关文献142篇,再以“knowledge transfer”与“innovation”为题名进行二次检索,共检出相关文献67篇,这67篇论文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外文文献集合。
陈立敏等曾对2000-2007年发表的282篇有关“知识转移”的中外文文献的关键词及出现频率进行过统计,其中“创新”与知识转移同时作为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仅为27次,由此可见近几年来“创新”与知识转移同时作为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激增,说明国内外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发展迅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1.2 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框架国内外学者针对创新与知识转移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对象、内容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等特征。
为了系统分析目前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现状、关注当前研究重点以及分析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笔者对当前理论界有关创新与知识转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将研究内容总括为研究层次、研究视角、研究对象3个维度以及知识特性、影响因素等15个要素,试图建立一个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第一个维度是研究层次。
按照n0naka&takeuchi的划分,知识在主体问可以分为个人、小组、组织与组织间等4个层次,知识转移也相应表现为个体与团队、个体与组织、团队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4个层次之间的知识转移。
有鉴于此,结合研究现状,本文将知识转移研究层次分为6个要素。
第二个维度是研究视角。
笔者分门别类,采取统一概念、合并同类项等方式,将研究视角概括为知识特性、网络结构、组织特征、组织学习、其他创新过程5个要素。
第三个维度是研究对象,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分析、过程模式、机制选择与对策、与创新能力的关系4个方面。
下文将结合本分析框架展开对相关文献的综述。
2、研究层次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层次可以分为个人、创新团队、创新企业、创新联盟、创新集群、区域创新网络6个层次。
由于企业、组织的研究在许多文献中几乎不进行明确区分,而且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了简明、直观,所以在划分时将该层次定义为创新企业;创新联盟主要指以合作创新为目标结成的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联盟、虚拟组织(或企业)、管理咨询联盟等,此外,由于地理跨度、运作方式、文化差异等原因,本文借鉴陈立敏等人做法将跨国企业纳入联盟范围;创新集群主要指基于产业链的以创新为目的的产业集群。
此外,综合部分学者观点,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创新集群、区域创新网络等还可以归类为创新网络,从检索结果来看,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创新网络进行的,创新网络中企业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必然伴随着知识转移。
研究表明:企业之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来实现组织间知识转移与创新比仅靠企业自身创造知识更加经济有效,知识能否在组织间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合作创新的绩效。
3、研究视角3.1 知识特性众多学者提出知识特性的多种构面,如内隐性(或默会性)、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知识专用性、路径相依性、因果模糊性等。
企业间隐性知识的转移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基于隐性知识的创新与基于显性知识的创新有明显不同,不同来源的隐性知识能够导致不同的创新绩效。
inkpen&dinur的研究表明;知识的隐性程度与组织的知识层次具有负相关的关系。
余光胜等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默会知识转移需要同时关注默会知识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两个方面。
疏礼兵选取知识内隐性作为变量对高知识存量团队进行实证研究。
王毅等…等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
3.2 网络结构不同的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活动的作用不尽相同。
联系强度、网络聚类以及网络规模、异质性(或同质性)等网络结构特点对知识转移均有影响。
基于网络结构的知识转移研究重点集中在网络组织方面,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网络组织主要指产业链(含产业集群)、知识链、联盟、跨国公司、虚拟组织和区域创新网络等;微观网络组织主要指创新团队、企业研发团队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等。
有关文献统计表明:当前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宏观网络组织层面,微观层面上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角度多为从某种类型的网络组织出发,引入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过程模式、机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影响机理、动力理论、网络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对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之间的联系几乎没有涉及,如表1所示:3.3 组织特征组织特征如组织差异程度、组织文化距离、组织空间距离、组织成员的心态、知识距离等都影响知识的转移。
研究表明组织的差异程度以及组织类型等对合作创新知识转移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组织结构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诸影响因素作用的枢纽,也是影响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
林筠等明确了组织资本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3.4 组织学习调查显示:企业用于创新的知识中,大约有2/3来自企业内部研发人员的努力和现有的专门技术能力,其中约有1/2是企业员工通过组织学习集体获得的,相对于个人学习来说,组织学习更强调知识的转移、扩散和储存。
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邹艳等对共建实体模式下企业合作创新中组织学习、协调机制、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除了上述研究视角外,也有不少学者针对菜一创新领域的知识转移活动进行了研究,详见本文4.2节。
4、研究对象4.1 影响因素分析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非常广泛,较为常见的有关键因素分析法、四因素分析法等。
关键因素分析法,指从知识特性视角、动机与能力视角或情境视角选取某一个或几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进行研究。
四因素分析法即将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归纳为知识自身特性因素、知识发送方因素、知识接收方因素和知识转移过程因素4个方面。
笔者对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进行了汇总,详见表2。
4.2 过程模式研究基于创新的过程研究模式主要集中在知识转移过程模型设计、知识转移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
c.schienstoek教授从创新系统视角分析知识转化的过程。
吴想等以产学研合作为背景构建了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
张若勇等构建顾客参与、顾客知识转移、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
卢俊义等构建基于顾客人力资本中介机制的知识转移理论模型。
陶颜等根据金融服务创新过程和机理,分析服务创新各阶段知识转移特性及知识获取和扩散过程。
赵涛等构建面向持续产品创新的知识转移模型。
邹波等提出面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校企知识转移过程。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对管理咨询服务创新、科技服务创新中的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4.3 机制选择与对策研究任一层次的知识转移均有赖于开诚布公的态度和透明化的机制设计,共同愿景、社会资本、学习机制、转移通道、网络文化、奖励机制、关系资本等是促进知识转移效果效率不可回避的要素。
诸多学者着重研究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的管理机制以及合作各方应采取的知识转移措施。
赵梅等从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的粘滞性成因人手,汪忠等从知识破损问题出发,单莹洁及彭灿、雷宏振等分别着眼于区域创新系统和组织内部成员创新委托代理关系,系统研究知识转移机制和对策。
4.4 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关系研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知识转移在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组织内外部知识转移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知识转移关键影响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等。
张光磊等揭示了组织结构通过知识转移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与机理。
张荣佳分析了技术联盟内的知识转移及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的相关问题。
李纲研究了信任、知识转移和新产品开发间的作用关系。
谭可欣等分析了国际间知识转移和国家创新系统内部知识转移对自主创新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除了上述研究之外,理论界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研究,如知识转移风险分析、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主体合作决策方法研究、校企知识转移绩效提升策略分析、学术博客中的创新知识转移等。
5、结论与述评关于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从研究层次、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来看,理论界的研究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从研究层次上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方面,有关组织内部知识转移的文献较少。
从研究视角上看,基于合作创新和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的知识转移研究最为广泛,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次之,组织创新、服务创新方面的研究有增加趋势;基于创新网络的多,有关个体行为、心理方面的研究极少。
有关创新网络尤其是宏观层面上的研究占主流。
从研究对象上看,国内文献主要集中于定性的知识转移问题,定量和实证研究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但大多集中在影响因素对创新能力作用的论证上,而国外学者已经从网络问题逐渐向定量的技术问题、宏微观环境问题转移。
从研究对象上看,国外文献中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方面的研究较多,实践指导性较强,国内研究重点集中在影响因素、机制设计、风险分析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