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析脚后跟疼的疗法
手脚疼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一、概述手脚疼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寒湿侵袭、气血瘀滞、肝肾亏损等。
中医认为,手脚疼属于“痹证”范畴,治疗原则以辨证施治为主。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探讨手脚疼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1. 寒湿侵袭症状:手脚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舌苔白腻,脉沉弦。
2. 气血瘀滞症状:手脚疼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局部皮肤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3. 肝肾亏损症状:手脚疼痛,酸软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1. 寒湿侵袭(1)内治法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组成:羌活、独活、防己、苍术、白术、茯苓、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外治法方剂:寒湿痹痛膏组成:羌活、独活、川芎、当归、红花、没药、乳香。
用法:将膏药贴于疼痛部位,每日更换1次。
2. 气血瘀滞(1)内治法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外治法方剂:活血通络膏组成:红花、川芎、当归、乳香、没药、冰片。
用法:将膏药贴于疼痛部位,每日更换1次。
3. 肝肾亏损(1)内治法方剂:肝肾养血汤加减组成:熟地黄、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牛膝、杜仲、桑寄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外治法方剂:肝肾养血膏组成:鹿角胶、龟板胶、当归、川芎、白芍、枸杞子、甘草。
用法:将膏药贴于疼痛部位,每日更换1次。
四、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 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钙、磷、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坚果等。
4.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手脚疼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中医辨证治疗可根据病因、病机进行针对性治疗。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调整生活方式,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综合运用内治法、外治法等方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医医案——足跟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经络辨证络穴治疗足跟痛病案:李某,女,53岁,2015年4月15日。
主诉:左足跟底部疼痛半年余,加重1周。
病史:半年前自觉左足跟底部疼痛,时发时止,疼痛尚可忍受。
近一周疼痛加重,痛如针刺,坐卧时痛轻,行走、站立时疼痛即作,不能忍耐,行动困难,跟骨部X线片示骨质增生不明显,口服西药止痛剂治疗,效果不佳。
初诊:左足跟底部皮色正常,无肿胀,压痛不明显,局部喜揉按。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缓。
西医诊断:跟痛症中医诊断:足跟痹辨证审机:先天禀赋不足,强力劳动损及筋骨,足跟失养。
治法: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取穴:大钟。
嘱患者放松,针刺入穴位1.0-1.5寸深,行强刺激手法提插捻转3-5min,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最大量为度,使针感直达足跟部。
留针过程中采用飞法,每10min行针一次,共留针30min。
一诊而痊愈。
按语本案治疗以经络辨证为原则,根据经络之循行与疾病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行选穴,独取足少阴肾经络穴大钟穴治疗。
由《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
”可知,足少阴肾经络脉循行从其络穴发出后当内踝后绕行足跟部,故本病归属足少阴肾经络脉之病变,取之络穴治之,是其理也。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261,孙申田医案。
孙申田,1939年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针灸学科创始人之一。
国家第一、二、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批名中医首届“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优秀教师。
曾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东北经络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病因与病理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
足跟脂肪纤维垫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构成,有吸震作用。
当跟部被硬物硌伤、长期压迫、受风、着凉等能使跟垫发生炎症,患者足跟下疼痛、肿胀,有浅在性压痛;如伤及跟下滑囊或滑膜,则会出现跟下深部疼痛。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附着部位的周围组织,因外伤、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位肿胀和疼痛。
以老年女性发生率高,多为足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或平底跖足等原因引起。
此外,跟骨骨刺也可引起疼痛。
足跟痛起病突然,常无明显外伤史,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到针刺样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ⅹ线拍片除跟骨骨刺外,一般无任何骨质病变。
治疗1、按摩法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
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应用万应如意膏外贴,能很快奏效。
3、药物内服法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
产后妇女多见这种性质的足跟痛。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使用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属血虚受寒者,用养肝汤加味:当归10克、熟地24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10克等,水煎服,一般服用4~5剂即可见效。
属肾虚受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味: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秦艽(jiao,一声)10克,水煎服,4~5剂即可见效。
因肝肾亏虚,感受风湿侵袭而致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克、寄生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灵仙10克、秦艽10克、杜仲15克、川断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般3~5剂,症状会明显减轻。
足跟痛治法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
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
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
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为治疗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其方药、治法如下:1药用透骨草、威灵仙、寻骨风、丹参、当归、川芍、牛膝各30克,皂角刺、没药、玄胡、土鳖虫、红花各20克,加食醋2000毫升浸透后浓煎,滤取药液,乘温浸泡足跟半小时,并用力搓揉患处,早中晚各1次。
每剂药可反复加热后使用2天。
30天为1个疗程。
轻者1个疗程即肿消痛止,重者坚持用药2}3个疗程内疼痛逐渐缓解、消失、行走自如。
2.浸泡法用陈醋1000毫升,加热至足可浸入的温度,浸泡患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一般连用半个月,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持续1-2个月,司一望康复。
也可用苏木、白附、麻黄、当归、川芍各30克,煎水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巧分钟,每日2次,有祛寒除湿、和而止痛之功。
3.熏洗砖烙法先将茂艾60克、乌梅15克加水煎取药汁,入盆内使热气上蒸,患足放于气上熏洗,井用衣物遮盖,等药液冷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上,趁热下压数分钟,每日1-2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
药液可用多次。
也可取白芷、白术、防风各10克,用布包成一袋,在清洁水内浸泡10分钟左右;另取砖头一块,在平面上挖一凹窝,置炉火中烧红后取出;然后往凹窝内倒食醋100克,井将上述药袋放在醋砖上,随即将患足跟放在药袋上,约巧分钟即可;每日1剂,连用3-5剂,疗效显一著。
4.药膳法取鸡肉90克、川鸟6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洗净后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尝无麻辣感为度,随量饮用。
适用于足风寒湿痹阻经络者。
也可用羊肉90克(切块)、淫羊霍9克,枸祀了15克,洗净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羊肉熟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中医治疗脚后跟疼
中医治疗脚后跟疼6月13日《燕赵老年报》3版刊登了《脚后跟痛怎么治疗》一文。
看过这篇文章后,我想起了自己用醋泡脚治好脚后跟疼的事。
我今年73岁,是石家庄市皮鞋厂退休职工。
去年10月,我的右脚后跟一走路就疼,到医院拍片,发现长了两个骨刺。
一天,我到公园活动时,一位老同事告诉我,以前她的脚后跟也疼过,她到理发店找了一些稍长一点儿的头发,将头发装在袜子里,这样穿了一段时间,脚后跟就不疼了。
于是,我也找了一些头发,装在袜子里。
这样一来,感觉确实好一些。
但是,头发弄得到处都是。
这时,又有一个老同事告诉我,用醋泡脚治脚后跟疼,也挺管用。
回家后,我买了2斤零散米醋。
晚上,我将醋倒进沙锅里,放在炉子上加热到能放进脚的温度,再倒进一个小塑料盆里,然后把脚放进去,将脚后跟整个泡起来,30分钟左右即可。
第二天早晨,我把醋重新加热,再泡一次,也泡30分钟左右。
这样,每天泡两次脚后跟,脚后跟疼痛慢慢减轻了,泡了将近20天,脚后跟一点也不疼了。
直到现在,我的脚后跟也没有疼过。
后来,有个比我小1岁的老同事也脚后跟疼,我将这个办法告诉她,她用醋泡了一段时间,结果脚后跟也不疼了。
现在散醋不好买,用袋装的的米醋泡脚,效果是一样的。
你看,治这个病只用了2斤醋,多实惠呀,病友们不妨也试试。
【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
方义:太溪是足少阴经之原穴,足少阴经“别入跟中”,配照海强健筋骨、宣痹镇痛;昆仑、申脉位于足跟部,属于足太阳经,与肾相表里,能疏筋脉、行气血、通络止痛;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既可补髓壮骨.又能通经活络;阿是穴作用直达病所,以疏通局部经气,化瘀定痛。
加减:痛及小腿加承山、阳陵泉柔筋止痛;气虚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血瘀加膈俞、太冲活血祛瘀;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复溜补益肝肾。
操作:太溪、昆仑常常采取互相透刺法;申脉、照海则刺向跟底部;其他穴位常规针刺。
一张方,拔骨刺!治脚后跟疼,不敢站不敢走,业界经验,供你参考
一张方,拔骨刺!治脚后跟疼,不敢站不敢走,业界经验,供你参考《董氏奇穴》全集内部教学【视频】 《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全五十册)》中医学术精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共20本)免费领 【绝版医书】《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免费领汉方医学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14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阅读前先点击 关注,看更多内容。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前几天介绍了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来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经验。
有很多读者朋友看了后跟我说,老师,你说得很清楚,但是这些方药,都是往里头喝的。
这多少有些让人不放心。
能不能有一些关于足跟痛的外治方,介绍给大家呢?我觉得,读者的需求,就是我的努力方向。
所以,我现在给你讲一张关于足跟骨刺的外治方。
它在业内也是挺有名的。
你来看一下吧——海桐皮30克,透骨草30克,威灵仙30克,制川乌10克,川椒10克,土牛膝30克,当归15克,丝瓜络10克。
所有这些药材,加水1500毫升,煮沸以后,把药液过滤倒入足盆里头,趁热熏蒸足跟部。
等到了水温差不多的时候,浸泡足跟部。
每次10到20分钟,每日2次,每日一剂。
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用1到3个疗程看效果。
这个配伍,是2005年发布于《中医外治杂志》上的。
创制者,是江苏省海安县的一位中医同仁,叫做章进。
这是他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经验的结晶。
我这些年,从事中医验方的整理挖掘工作,有幸看到这张验方的详细资料,于是收录在案。
关于这个方子,还有一则验案可以讲一讲。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营业员,男性。
他的左脚,足跟痛已经两个月了,行走的时候,痛如针刺。
到了医院,拍片显示,是左跟骨结节前缘骨质增生。
怎么办?当时,就采用了上头所述的汤药熏洗疗法。
结果,7剂以后,疼痛大大减轻。
再用7剂,诸证悉平,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
我现在把这里的道理,仔细跟你说一说。
其实,这个跟骨骨刺,脚后跟疼,中医和西医的看法不同。
西医,能看到骨刺。
中医看不到。
看不到怎么办?中医用别的方法来解读它。
脚后跟痛是什么原因要怎么治疗
脚后跟痛是什么原因要怎么治疗一些老年人没有糖尿病足的典型症状,脚后跟却会出现莫名的疼痛,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脚后跟痛是什么原因。
现在就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脚后跟痛是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吧。
脚后跟痛是的原因脚是我们行走的时候最重要的部位,脚后跟疼的话就会影响到日常行走了,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认为脚后跟疼是病,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者是按摩之后就会有所好转,不过有些时候脚后跟疼可能就是一种疾病了,而很多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了解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一般情况的脚后跟疼可能只是需要休息,但如果反复发作,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
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或退行性变后出现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
由于跟痛症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有些老年人认为这是人体逐渐衰老的一种副产品,因此无须治疗,其实并非如此。
对于跟痛症的人来说,一般休息、理疗、封闭、消炎镇痛药等均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也有学者认为:对于无外伤史的老年患者,跟痛症可能是其骨质疏松的警示,因为骨质疏松可以最早在跟骨表现出来。
脚后跟痛是的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物品;2、中医治疗:由于本症属于多发病、常见病,而西医又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近年来国内大量运用中医治疗本症,方法各异,取得了很大进展。
3、按摩与牵引: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牵引可减轻脚后跟骨刺对局部神经、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效果。
4、针灸: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但对脚后跟骨刺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
怎样预防脚后跟疼1、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每日用热水泡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足部的健康。
2、科学的选择鞋子。
穿鞋有讲究。
鞋的大小要合适,质地柔软、宽松,能让所有脚趾平放和略为活动。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足跟痛的病因。
足跟痛通常是由于足底筋膜炎或跟腱炎引
起的。
足底筋膜炎是指足底筋膜受到过度使用或损伤,导致疼痛和炎症。
而跟腱炎则是跟腱受到过度拉伸或损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和祛除瘀血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对足底筋膜炎,大陵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刺悬灸。
悬灸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手法,它通过在患处插入针灸针,并在针尖点燃艾草,产生热烟,从而渗透皮肤,起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活血止痛的作用。
悬灸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减轻疼痛。
同时,悬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恢复足底筋膜的功能。
对于跟腱炎,大陵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刺拔罐。
拔罐是一种通过在患处刺破皮肤,并用火引起罐内的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起到温通经络、祛除湿热、活血止痛的作用。
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减轻疼痛。
同时,拔罐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跟腱的修复和恢复。
除了针灸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路,
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运动过度等。
此外,适当的按摩和热敷也可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总之,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通过针灸的手法,可以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炎
和跟腱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但是,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找到合适的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以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足跟痛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治疗足跟痛十方
治疗足跟痛十方治疗足跟痛十方1、足跟痛消除法。
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遍,每遍100次,3个月可见效。
2、药浸法治足跟痛。
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汁,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
每日2次。
每次15分钟。
3、尿渍法治足跟痛。
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其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
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
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
4、鲜川楝叶治疗足跟痛。
取鲜川楝叶30~60克,加红糖适量,捣烂成糊状,外敷患足跟,24小时后更换,一般用药2~3次疼痛即消。
5、祁艾、乌梅治足跟痛。
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水煎出汁,倒入盆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蒸,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
每日1~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6、乌梅、醋治足跟痛。
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少许醋捣烂,再加人少许盐搅匀,涂敷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
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
7、川芎治足跟痛。
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
将药袋放人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1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8、鲜苍耳叶治足跟痛。
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
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9、夏枯草治足跟痛。
取夏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洗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10、仙人掌治足跟痛。
取仙人掌适量。
刮去其两面毛刺,然后剖成两瓣,用剖面敷于患足痛处。
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一瓣。
冬天可将剖面烘热再敷患处,一般宜晚上敷,治疗期间宜穿布底鞋,适量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足跟痛自我治疗九法
足跟痛自我治疗九法作者:吴长欣来源:《老友》2016年第03期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病症,如俗话所说“人老先老腿和脚”“人老脚先衰,树老先烂根”。
这是由于人老了,肝肾就亏了,筋骨欠健,足跟也就痛了。
中医学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足跟为肾之主辖。
人随着肝肾的衰老,跟骨结节处也会发生慢性劳损或骨质增生,产生疼痛。
痛情轻重不一,其痛的特点是早晨起来第一步痛得特别剧烈,痛处外观无异,可痛数日乃至数月。
只有及时治疗,才能早日康复,不然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人左足跟也增生痛过,是用下述方法治愈的,之后多年未再有足跟痛之扰。
这里特将这些治疗方法提供给患足跟痛的老年朋友选择验用。
1.三步按摩法:①先温水足浴后用圆钝的按摩棒或手的食指反复按揉足跟部的压痛点5分钟,力量先轻后重,先从足趾后向足跟按摩:②继以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推搓6-8次,再依次向足背方向牵扯各个足趾;或抬脚跟蹲几分钟,也可获同效;③最后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对合用力,上下反复拿捏小腿肚和跟腱1分钟及内外踝后的凹陷处(即太溪、昆仑穴)1分钟。
2.三法缓解足跟痛:①艾叶、丝瓜络泡脚:艾叶20克,老丝瓜1条,水煎5分钟后取汁加入白酒50毫升浸泡患足,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②按脚跟:取昆仑穴(外踝尖与跟腱的中点凹陷处),用手的拇指尖按在穴上,先向里再向外各转3圈,转圈的同时用力下按,每脚5分钟:③刷脚跟:用一把硬毛鞋刷,休息时脱光鞋袜,先用刷柄敲打痛的脚跟3分钟,然后用硬毛刷刷疼痛处5分钟,再敲打1分钟。
3.胡柚皮治足跟痛:取一个带白瓤的胡柚皮撕成3-4块,加水2000毫升煮沸后改小火再煎15分钟,倒入足盆内,用热气熏蒸患侧足跟:待不烫时将患足放入盆中大块柚皮内。
并用手将柚皮贴紧痛处(可再加温),每次熏洗1小时。
每剂只用1天,一天1-2次,1周可愈。
4.自制药鞋垫治足跟痛:取花椒10克、吴茱萸6克、肉桂10克,烘干研末混匀,在棉布鞋垫上铺上薄薄一层棉花,撒上混匀的药末,再封一层棉布,缝好作鞋垫,一周一换。
咋用中成药治疗足跟痛
咋用中成药治疗足跟痛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出现足跟痛的症状,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后疼痛更加明显。
足跟痛的症状若是很重,会使患者无法正常地站立和行走。
临床研究发现,使用一些中成药外治足跟痛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那么,哪些中成药可有效地治疗足跟痛呢?1中华跌打丸:中华跌打丸具有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祛风活血的功效。
用该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有以下两种:①取中华跌打丸2枚,白酒适量。
将中华跌打丸用白酒溶化成膏状。
洗净患处,将此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于患处,并可用热水袋或装有热水的瓶子热敷患处,每次可热敷5~10分钟,每天热敷2次。
用此方治疗1周为1个疗程。
②取中华跌打丸1粒,高浓度的白酒50毫升,艾条适量。
将白酒和中华跌打丸倒入一个小瓷碗中,将白酒用火点燃,待其火焰熄灭后,将酒中的跌打丸捏制成5厘米×5厘米×0.3厘米大小的薄饼。
患者取俯卧位,并使膝关节呈90度角。
先用残余的热酒涂擦患处数次,涂擦至局部皮肤发热后,将该药饼贴敷于疼痛处,再用点燃的艾条隔着药饼进行火灸,每次灸30分钟。
艾灸的温度应以不烫伤皮肤为度。
灸完后用敷料覆盖此药饼,用胶布固定,可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即可痊愈。
2腰痛灵胶囊:腰痛灵胶囊具有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用该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是:取腰痛灵胶囊4粒,黄酒适量。
将腰痛灵胶囊用兑入少量温开水的黄酒送服,每天服1次,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另取腰痛灵胶囊2粒,去掉其胶囊外衣,将药末用黄酒调成稀糊状。
先用清水洗净患处,再将此药糊敷于疼痛点上,用敷料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即可痊愈。
3小活络丸:小活络丸具有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的功效。
用该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是,取小活络丸1粒,壮骨关节膏1张。
将小活络丸压成药饼,贴在壮骨关节膏的中央。
将患足用热水浸泡10~30分钟后擦干,将此药膏敷贴于足跟疼痛处,可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即可痊愈。
苍耳治脚后跟疼的方法
苍耳治脚后跟疼的方法
苍耳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脚后跟疼痛的症状。
以下是使用苍耳治疗脚后跟疼痛的方法:
1. 将苍耳洗净后,用刀背碾碎,并放在纱布袋中。
2. 用温水泡脚,泡至脚后跟放松。
3. 将包裹着苍耳的纱布袋放入泡脚水中,保持温水温度。
4. 用脚踩踏苍耳纱布袋,让药性渗入皮肤。
5. 持续踩踏10-15分钟,直至感到舒适。
6. 可适当调整苍耳的用量,根据自身情况增减。
7. 每天重复以上步骤,坚持使用一段时间,脚后跟疼痛有所缓解。
注意事项:
- 使用前先确认是否对苍耳过敏,如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 在泡脚过程中,应保持温水的温度适宜,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 泡脚后应及时擦干脚部,以免滋生细菌。
- 如疼痛严重或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治足跟痛有什么好办法
治足跟痛有什么好办法导语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
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
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
足跟痛它出现的原因比较多,第一是由于外伤所造成的跟部的皮肤软组织挫伤而疼痛。
第二是局部长了骨刺也会引起跟部的疼痛。
最后跟腱炎也会出现根部的疼痛,一般要暂时的让患者进行局部热敷,口服一些消肿止痛的药物,这样才能减轻局部疼痛肿胀的情况,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缓解,要进行封闭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1、中医治疗可根据体质类型来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法①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②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
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③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
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
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
最好可以外敷啕宝中药‘足跟骨方世.贴’。
效果最明显。
2、西医疗法手术治疗①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手术治疗足跟痛骨刺全部锉除。
②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
③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
④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中医医案——足跟痛(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玉女煎治愈足跟痛二例病案一:张某,60岁,女。
初诊:1961年10月24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年初开始自觉左手发麻,每晚两脚有热感,并未介意,生活如常。
后来病情发展,两足跟践地即有疼痛,苦于步行。
有时两足交替作痛,时重时轻,治疗不见明显效果。
诊查:见患者体态丰盛,面色红润,时有头眩,血压不高。
食欲良好,二便正常。
下肢脂肪丰满而肌肉瘦削,两足运动如常,足根部微有发红,仅有触痛而已,趺阳脉双侧均佳,搏动如常。
舌质淡红,舌尖边红,苔白而腻,脉弦滑而数,两尺重按乏力。
辨证:予思此症既有阴虚火旺为本,又有湿热侵扰为标。
治法:治当滋阴降火,清热除湿,方用一贯煎加减。
处方:生地18g 当归9g 川楝子9g 麦冬12g 生黄芪15g 桑枝12g 川木瓜9g 鸡血藤9g 桃仁9g 苡米12g二诊:服药4剂,足跟热痛不见减轻,夜晚痛如针刺,不能入睡,局部但有轻微之红肿热痛,压之微痛而已。
腰膝酸软重着,身倦易疲。
舌红苔白而腻。
X光照片,两足跟跟骨有轻度之骨质增生。
乃加重滋阴清火之药味,方用景岳玉女煎加减。
处方:生地18g 牛膝18g 石膏18g 知母9g 黄柏9g 赤白芍各9g 苡米12g 没药6g 陈皮3g 甘草3g三诊:服药4剂后,足跟痛减,但夜间仍有跳痛和热感,有时两足交替出现。
舌脉同前。
续以前方加减。
处方:生地18g 牛膝12g 知母9g 麦冬12g 忍冬藤15g 鸡血藤12g 赤芍9g 连翘9g 生甘草3g四诊:服药4剂后,足跟痛明显减轻,足跟部之红肿热痛殆全部消失,触之不痛,已能践地行走,唯留有不适感,左轻右重。
续服前方药4剂,诸症消失,行走自如。
嘱再服药4剂,以防复发。
病案二:段某,56岁,男。
初诊:1965年12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身体素健,脾胃旺盛,胃纳甚佳,肥胖体重,嗜酒烟,血压偏高,十几年来处在波动期,除自觉时有头痛头晕外,无其他不适。
倪海厦:后脚跟疼一针就痊愈,小儿退烧一招搞定,宝妈宝爸不再急
倪海厦:后脚跟疼一针就痊愈,小儿退烧一招搞定,宝妈宝爸不再急再来,从内关穴往下走二寸,就是大陵穴。
大陵下针,像神门一样,对手掌方向下针,神门对着少府,大陵对劳宫穴的方向。
临床上有个人左后脚跟痛,这时是不是下右手大陵?因为手掌弯起来就是后跟,这是膝盖。
这是下针治足跟痛,在对侧取穴。
你如果要下得更精准。
可以用硬的筷子、找找看压痛点。
当有压痛点时,你就从大陵对压痛点穿刺过去,这样会很精准。
一针下去,痛就当场就去了,后跟就可以踩到地上去了。
在手上扎的时候,病人的脚是踮起来的,像跳芭蕾舞一样。
那怎么找呢?大陵穴不动,而是从大陵对痛的地方下针,没有固定的穴位。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俞穴,属土。
今年的夏至到年底的冬至,心包经是相火的,它的属性是火,大陵穴就是子穴。
心包的实症在这下针。
例如,有个女孩子来了,有乳房硬块,一看在乳中穴旁开一寸天池。
在心包经上,是初症,会有剧痛。
也有时候她己痛了三、四个月,可是她拒按。
拒按就是中医讲的实症,实症的话不喜欢按,虚症的时候喜按,虚不单单是指人体虚,虚就是没有,它就喜欢你按,这是虚症。
虚症出现时候下母穴。
有可能好几个月都是实症。
当有痛及红肿通通下子穴。
再来是劳宫穴。
你手轻握拳时,中指无名指尖所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以解剖学来看,是在第四个指掌骨和笫三指掌骨的中间,在手掌的正中间。
劳宫穴是荣穴,属火,今年的夏至到冬至,因为它是属火,这两个是相同的穴性,就是本穴。
我们有在儿科治症,手的推拿,让小孩子退烧,都是以劳宫为基准。
因为它在心包上面,跟他属性相同的,就是心包的本穴:手掌心因汗比较多,所以不会在这灸,用下针或推拿。
这里有三关,回头我会讲讲退烧的手法。
最后一个穴道是中冲,从这边直达中指。
中指的指尖是中冲穴。
中冲穴是井穴,可以退烧。
心包络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
中医说心开窍在舌,肾开窍在耳,肝开窍在眼,脾开窍在唇,肺开窍在鼻。
除了内脏以外,最主要是因为有心包络跟三焦夹在中间,所以内脏跟外面的器官是相互连到的。
跟腱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跟腱炎的中医治疗方案跟腱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患者常常出现跟腱区域疼痛、肿胀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传统中医在治疗跟腱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疗效,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跟腱炎是气血不调、湿热蕴结、经络阻滞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跟腱炎的方法既包括对症治疗,也包括调理全身,以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顺畅。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跟腱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中药有白芷、川芎、枸杞子、淫羊藿等。
这些中药可以活血化瘀、祛湿散寒、舒筋活络,缓解疼痛、消肿止痒,促进跟腱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跟腱炎中也有显著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阳陵泉、足五里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促进跟腱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肿,加速跟腱的修复。
3.热敷疗法:热敷疗法是中医治疗跟腱炎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热敷。
热敷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炎症的消退和组织的修复。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跟腱炎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跟腱周围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促进跟腱的修复和恢复。
常用的推拿技法包括揉捏、推拿、拍打等。
5.足浴疗法:足浴疗法是中医治疗跟腱炎的常见方法之一、可以将跟脚浸泡在热水中,加入适量的草药,如红花、丁香、白芷等。
足浴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消肿,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6.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跟腱炎中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当避免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瘦肉等。
此外,适量补充胶原蛋白和骨胶原等营养物质,也有助于跟腱的修复和恢复。
总之,中医治疗跟腱炎的方法很多,既包括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也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热敷、足浴等物理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生活习惯,控制运动强度,以避免加重损伤。
中医对脚后跟疼的解释
中医对脚后跟疼的解释
嘿,你知道吗,中医对脚后跟疼可有一番独特的解释呢!就好像咱
身体是个奇妙的大机器,中医就像个超级懂行的大师傅。
中医觉得呀,脚后跟疼可能是肾气不足闹的。
你想想,肾就像咱身体的能量站,要
是它不给力了,那咱这机器可不就出毛病啦,脚后跟疼就是个信号呢!比如说吧,有些人老是劳累过度,或者年纪大了,肾的能量就不够啦,这时候脚后跟就可能开始疼啦。
还有啊,气血不畅也会导致脚后跟疼呢。
这就好比一条小河,水流不顺畅了,那河边的土地不就会出问题嘛!咱的身体里气血要是流通不好,脚后跟这块儿就遭罪啦。
咱邻居
王大爷,之前就是脚后跟疼,去看了中医,中医说就是气血不太通,
调理了一阵子,嘿,还真就好多啦!中医对脚后跟疼的解释是不是很
有意思呀?中医真的很神奇,它对脚后跟疼的解释很有道理,通过调
理身体的内在来解决问题,咱可不能小瞧了中医的智慧呀!。
足跟痛----秘方偏方
足跟痛----秘方偏方中药泡脚治跟痛症牛凤景诊所女,63岁,主诉:站立时右足足跟部疼痛3月。
3月前劳累后引起足跟部承重时疼痛逐渐加重,局部压痛明显。
行走时因鞋的摩擦致右足跟部下面酸胀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
不敢着地承重,行走一会儿疼痛减轻,但行走时稍长,疼痛又加重,痛点固定不移,上午轻,下午重,遇冷加重,得热则舒。
舌质暗,苔薄白,脉紧。
治以温经止痛,活血化瘀。
方用八仙逍遥散加减。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川乌10克,干姜10克,白及10克,宽筋藤30克,金银花藤30克,大黄15克。
用法:上药粗磨,布包,将药袋放入洗脚盆里,加入温开水泡脚,1日1次,以全身自汗出为度。
嘱患者避风,避免走长路,穿软底鞋。
经治疗2周,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正常。
巧治足跟痛。
内服法以活血补肾、通络定痛为法。
药用熟地、鸡血藤各30克,当归、牛膝、地龙、丹参(后入)各15克,透骨草、威灵仙、木瓜各12克,皂角刺、穿山甲(先煎)、三七末(冲服)各9克。
每天1剂,水煎3次,兑酒少许,分3次服。
15天为1疗程,直至局部体征及伴随症状消失。
治疗期间,应加强足部防寒保暖,减少活动,避免负重。
妇女月经期及孕妇禁服本方。
外涂法以活血散淤、消肿止痛为主。
将川乌、草乌各10克,姜活、当归、没药、红花、血竭、赤芍、细卒各20克研极细末浸泡2次。
第一次加80%酒精500毫升浸3天,过滤,第二次加酒精750毫升浸4天,过滤;2次药液合并,静置1天后,再滤取药液,贮瓶密封备用。
每次取药液直接涂于疼痛处,并反复按摩足跟部半小时,每天3~5次。
3周为1疗程,至肿消痛止,行走自如。
浸洗法以温经通络、软坚消肿、活血镇痛为治。
取老桑枝、寻骨风、透骨草、海桐皮、姜黄、牛膝、威灵仙各30克,川芎、桂枝各20克,用1500毫升食醋浸3小时后,煮沸,弃渣滤液,加入米酒100毫升,趁热先熏,后洗,再浸泡足跟,同时用力搓揉患处20分钟,每天3次,每剂药可连用2天。
脚后跟疼是怎么办
中医解析脚后跟疼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 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 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 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 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足跟骨方世医贴为传统中医黑膏药 ,由多位知名老中医精心配制而成。
中药治疗
足跟骨方世医贴可直接透 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 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 窍透骨、祛风散寒等。贴 于足跟肌表的膏药刺激神 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 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 炎和镇痛之目的。既避免 口服药物对脏腑器官引起 的副作用,又无手术治疗 痛苦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如何预防和根除脚后跟疼
1: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 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 体力活动 2: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 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 沙地上行走 3: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 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 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患者也可按疗程用, 足跟骨方 世医贴,直至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 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 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 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 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 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近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中医解析 •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 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 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 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 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日久或 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 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外敷 足跟骨fang世贴。于足部即可。
足跟痛病症(一)
• 跖筋膜炎: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 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 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 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 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 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 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 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 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 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 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 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 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 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 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 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 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 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 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 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 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 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注意事项 • 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 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 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 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 局部炎症,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