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当代美国教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第一次改革浪潮:“新课程”运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教育发展史上,教育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而且,进入50年代以后,改革周期在不断加快。
考察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改革史。
正如约普利曼和詹姆斯·范帕滕所说的:“美国的历史,从肯尼迪和约翰逊的政权到里根、布什和克林顿的政权,均受社会改革运动所左右”。
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教育改革也是一浪接着一浪。
考察自“二战”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运动,不难发现,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大的浪潮是伴随着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而揭开序幕的。
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政府为之震惊,而公众则把目光投向了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上,责备美国的宇航技术落后是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所致,进而认为这是进步主义教育偏废基础性、系统性,降低学术标准所造成的恶果。
正如丹尼·里威奇教授在《走在十字路口的美国教育:1954—1980》一书中所描述的:“政府官员一再表示了对科技领域研究人才缺乏的关注。
另外,他们批评进步主义教育忽视了基本的学术科目—英语、历史、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并不是因为俄国多么的先进,而恰恰是因为美国的落后所致”。
于是,美国政府很快就将国防建设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于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确立了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
该法案拨专款资助科学、教学和现代外语三门“新三艺”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提供相关教学设施;推进引导、咨询和测试计划,特别重视发现和培养天才儿童。
很快,新数学、新化学和其他新的修订版本被引入学校教学,暑期学校则为教师提供了新教材和新教法方面的培训。
此后,学者们进一步提醒人们充分认识:“教育是我们的第一道国防线”。
正如佳斯特斯·华伦在最高法院的建议案中所指出的:“今天,教育或许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功能。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第一次改革浪潮:“新课程”运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教育发展史上,教育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而且,进入50年代以后,改革周期在不断加快。
考察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改革史。
正如约普利曼和詹姆斯·范帕滕所说的:“美国的历史,从肯尼迪和约翰逊的政权到里根、布什和克林顿的政权,均受社会改革运动所左右”。
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教育改革也是一浪接着一浪。
考察自“二战”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运动,不难发现,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大的浪潮是伴随着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而揭开序幕的。
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政府为之震惊,而公众则把目光投向了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上,责备美国的宇航技术落后是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所致,进而认为这是进步主义教育偏废基础性、系统性,降低学术标准所造成的恶果。
正如丹尼·里威奇教授在《走在十字路口的美国教育:1954—1980》一书中所描述的:“政府官员一再表示了对科技领域研究人才缺乏的关注。
另外,他们批评进步主义教育忽视了基本的学术科目—英语、历史、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并不是因为俄国多么的先进,而恰恰是因为美国的落后所致”。
于是,美国政府很快就将国防建设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于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确立了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
该法案拨专款资助科学、教学和现代外语三门“新三艺”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提供相关教学设施;推进引导、咨询和测试计划,特别重视发现和培养天才儿童。
很快,新数学、新化学和其他新的修订版本被引入学校教学,暑期学校则为教师提供了新教材和新教法方面的培训。
此后,学者们进一步提醒人们充分认识:“教育是我们的第一道国防线”。
正如佳斯特斯·华伦在最高法院的建议案中所指出的:“今天,教育或许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功能。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摘要:从 1775 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到今天,美国只用了 200 多年时间,就从一个只有 13 州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
关于美国的崛起和对我国的启示,史学家有不同的认知。
在这里,我们从经济、地缘政治、制度、教育和科技等因素分析美国的原因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崛起原因启示一、美国崛起的原因(一)经济因素美国在19世纪,特别是在内战以后的半个世纪内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农业革命。
独立战争以来,通过非法占地以及将西部国有土地分小块出售的方式,美国的农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小农场,后来又通过分化和兼并的方式建立了采用机械化作业的资本主义大农场,从而开始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所谓“美国式道路”。
例如,从1850年到1860年的10年间,美国的全国农场数就增加了41%,西部更是增加了416%;然而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拥有农场的农户比例却开始逐年下降: 1880年为74. 5%, 1900年为64. 7%。
[1] 美国式道路的成功,使得美国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低廉的美国农产品通过新建造的蒸汽轮船、火车和运河系统,运送到国内各地和欧洲市场,从而使欧洲的农业进入一个长期的萧条时期,大大提高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工业革命方面, 1812年的美英战争引入了工厂制度,在19世纪30、40年代解决了燃料、铁矿石、蒸汽动力问题,使美国制造业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使美国工业在内战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美国政府的秘诀是,对国内企业采取放任政策和对外高关税壁垒政策相结合。
(三)制度因素美国要实现世界大国的崛起一个重要前提是维护国家统一。
林肯总统充分借助法律与战争手段,扭转国家分裂局面,然后在和平统一的环境中恢复工业化建设,确保美国在19世纪后期的崛起成为现实。
年3月4日宣誓就职的林肯总统曾经希望采取和平方式恢复统一局面,甚至提出妥协法案,主张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维持南北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即维持美国式的“一国两制”局面。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论文摘要: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教育革新运动。
其基本目的是,在现代城市一工业文明的条件下,从根本上改革美国学校教育制度,进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儿童,使儿童真正得到自由的发展。
如运动所提出的传统与变革、效率与人性、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等的关系问题,深刻揭示了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并为解决这些时常困扰我们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无论其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对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素质教育具有相当的示范意义与借鉴价值。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启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运动,史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为适应美国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化时代、从近代向现代的巨大转变,而在教育领域掀起的一场改革。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古典教育的僵死传统,彻底地把儿童推向了教育的中心地位,从而使美国的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确定了20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它提出的教育改革原则措施以及勇敢而大量的教育试验,至今在美国乃至世界上还有广泛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当今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以人(儿童和青少年)的改善为出发点、以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显然对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特点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从19世纪末兴起。
到20世纪中叶结束,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特点:1、民主性。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杜威依据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
因此,教育应该是主动的,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
强调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自然就要淡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意识。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要素主义要求传授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主张系统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强调学习 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和顺序性,要求大力发展天才教育,呼吁培养科技人才,在一 定程度上克服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弊端。
20世纪50年代,要素主义一跃成为支配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为60年代美国 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1934年创刊的《社会前沿》成为改造主义教育家的喉舌。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一) 20世纪3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关于教育与社会改造问题的大辩论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最突出变化是1928—1935 年学校课程中社会内容的大量增加,但此时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尚未成熟,主要是对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一些修正和补充。
二、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二) 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前提
布拉梅尔德认为改造主义教育建立在两个理论前提之上。 第一个前提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个前提是行为科学革命的出现。
二、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三) 教师和教学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
康茨主张教师应引导社会前进而不是当社会的尾巴。 教师应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责任思考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义务向 学生和社会阐明社会的发展前景,并鼓励学生去实现这种前景。 作为领导者,教师应在相互冲突的目标和价值中作出选择,成为政策的制定者。 教育家要关心学校事务,要在有争议的政治、经济和道德等问题上作出重要选择。 康茨主张教学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必须突出民主遗产、科学和工 艺。
近现代美国教育(总结)
四、美国近现代的教育制度(一)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美国独立以前的教育不仅具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而且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各种学校隶属于各种教派,教育和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
北部的几个殖民地是清教徒的集聚地,他们稻植了英国的妇女学校,开设了读写学校。
中部与南方则办起了慈善学校,巡回学校的出现成为学区制发展的萌芽。
教学内容主要有初步的读写算知识及宗教问答等常识,被称为4R学科(Reading,Writing,Arithmetic and Religion)。
中高等教育主要是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拉丁文法学校是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主要学习拉丁语言、希腊文及其他古典学科,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体罚盛行。
到18世纪中叶还出现了偏重实科的新式中等学校。
另外还仿照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开设了许多高等学府,其中著名的有哈佛学院、布朗学院等。
(二)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独立战争后,美国教育处于觉醒与振兴时期,地方分权的学校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充分调动了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公立教育运动促使普通教育走向公立化、国有化。
国家进行教育立法,提出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制度。
建立了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
实行强迫入学的制度。
1852年马萨诸塞州颁布《义务教育法》。
实行免费教育。
初等教育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英国的导生制和主日学校。
中等教育方面,文实中学(Academy)和公学逐渐代替了贵族化的拉丁文法学校。
文实中学最初由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创办,设文科和实科两种课程,后广为流传,成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类型。
高等教育方面则呈现州立化趋势,各州兴办大学,坚持自由发展原则。
1862年,林肯颁布《莫雷尔法案》即“赠地方案”,农工学院开始兴起。
实用的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植物学等学科成为大学的主要课程。
南北战争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地方分权型的教育领导体制致使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教育,其弊端也日见其显,1866年,众议院议员加菲尔德(James A.Garfield)曾提出设立中央教育部的议案,两年后美国增设教育总署,1870年又改称教育局,但它没有决策权,无权领导各州教育委员会,只负责材料、情报与经费的管理。
当代美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7、教育标准化的作用:在六次改革浪潮中,标准化考试和评估起到了关键 作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和问题。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需要更加权衡标准化考试和评估的利弊,制定科 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8、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 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逐渐 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导员。
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美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具影响 力的是“核心课程计划”和“学生成就评估”。前者强调核心学科的重要性,如 数学、阅读、科学和社会研究等;后者则通过对学生的定期评估来衡量其学习成 果。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并推动了美国初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教育环境
五、当代美国初等教育给我们的 启示
1、注重核心学科和多元化教育:美国初等教育的经验表明,注重核心学科 和多元化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中国,我们也应该更加基础学科的教学 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美国的科技教育经验提醒我们,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 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4、第四次浪潮(1980-1990)
第四次浪潮主要涉及标准化考试、择校和学校联盟。在此期间,联邦政府通 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支持学校改革,推动标准化考试。同时,家长选择 权得到扩大,学区间的竞争加剧,学校开始形成联盟以共享资源和提高教育质量。
5、第五次浪潮(1990-2000)
第五次浪潮主要教育技术、学生评估和教育标准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 发展,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评估方面,出现了以“全国教育进步评估” 为代表的大型标准化评估项目。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评估目的和方法的争议。
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2、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1)缩小班级规模
从1999学年度开始,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
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
将中小学各年级班级学生人数从平均每班23
人减至18人。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各国中小学教 学组织形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分组教学制 道尔顿制 特朗普制 班内分化教学
(3)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美国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各种传统 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 法、练习法、谈话法等,仍然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 法已经超出了上述单纯的“方法”的范 围,而成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体系,形成 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4)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全纳教育
五、确立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全面发展是发达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 同追求。 创新型人才是是发达国家各级各类教育 培养目标改革的基本取向。
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现代小学 的培养目标:①增进儿童健康和发展儿 童体格;②增进儿童认识;③发展儿童 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 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 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 创造性活动。
在20世纪60年代,磁石学校发展起来;
在70年代初,加利福尼亚的罗彻斯特等 学区开始实验学券制; 择校运动的真正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 后的事情。
四、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义务教育立法强制性地普及义务教育 开端计划:美国从1965年开始实施旨在为贫 穷、环境不利和少数民族儿童提供补偿教育 的“开端计划”(Project Head Start)
第十章 美国近现代教育
(2)80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为面向21世纪提出 了改革的新设想。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提出 著名的《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该计划包括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其总的指导思 想,是教育改革应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学 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信 息社会的需要。
(3)80年代后期,布什总统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 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正式提出了面向 21世纪美国的教育战略和教育目标,并宣称,到 2000年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 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 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 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 育等。
18世纪初,许多城市兴起了私人学校,这些学校使 用英语传授现代外语和实科知识。在这种背景下, 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创办了第 一所文实中学。 该校不重拉丁语而重英语;不重古典课程而重实用 课程;不仅以富家子弟为对象,也招收中产阶级子 弟;既实施升大学的预备教育,又教给学生就业所 需的知识;不限于男生也招收女生;并且收费低廉。 文实中学的出现,是美国中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 段的标志,在此后一个多世纪里,它一直是美国中 等教育的主要机构,直到19世纪美国内战后才被公 立中学所取代。
(F.P.Graves,1919)
图5: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厨房学校”
(F.P.Graves,1919)
图6:创办于1635年的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F.P.Graves,1919)
这是美国最早的中等学校,后来成为哈佛学院的预 备学校。此后,拉丁文法学校就成为美国殖民地时 期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
进步主义教育的发展和背景
进步主义教育(或进步教育)进步主义教育(或进步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活动。
在思想背景上,一方面,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启蒙运动中出现的进步观念和进步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和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
另一方面,进步教育运动源自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等人具有现代教育特征的新思想,并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
后期,杜威的教育理论对进步教育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社会背景上,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进步主义教育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揭露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试图通过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需要。
进步主义教育关注普通民众的教育,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从做中学,更关注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一)形成期(1883—1919年)进步主义教育以帕克的昆西学校和库克实习学校以及杜威先后发表《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等为标志。
这一时期陆续创办了大量进步学校,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案,有了公认的领袖和一批骨干。
这一时期,进步主义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初等教育的改革,并在改革中形成了儿童中心的基本倾向。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原则与模式,这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得以确立的内在根据。
这些原则包括:①重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②以儿童兴趣为中心;③开设综合课程(学术课程和活动课程);④强调个别教学,等等。
(二)拓展期(1919—1929年)1919年3月,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成立。
1920年,“进步主义教育七项原则”制订,即①自然发展的自由;②兴趣是所有作业的动机;③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监督者;④科学地研究儿童的发展;⑤重视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一切因素;⑥为满足儿童生活的需要,学校与家庭应进行合作;⑦进步主义学校应当成为教育运动的领导者。
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美国家的教育改革运动
英美国家的教育改革运动
(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 的教育改革与创新
Ø 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 (1)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及经济的持续 衰退 (2)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的 挑战 (3)教育质量的严重下滑与社会需求的 巨大反差
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 教育改革创新的特征
1981年1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倡议组建了国家教 育委员会,负责全面调查美国教育的质量。到 1983年4月,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国家处在 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该报告指 出必须把教育放在直接影响美国国际地位高低、 国际竞争成败的高度来考虑,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各界参与和支持教育事业,对教育体制进行根本 性改革,即“重建学习体系”和“全面提高教育 质量”。
• 《1988年教育改革法》
• 内容: • 1.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统一的“国家课程”; 核心课程、基础课程、附加课程 • 2.设全国性的成绩考试和评定制度; • 3.中小学实行“开放入学”和“自由选择”政策 • 4.废除“双重制”,加强中央管理
意义:
• 1.削弱了地方教育当局权限,强化了 中央政府控制; • 2.“国家课程”及评定制度确定了各 地义务教育的基本水准; • 3.借助准市场化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 改变旧的观念和树立新的思维方式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 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入手,从中小学抓起, 为此,白皮书宣布: 1、教育与就业部将在1998—1999年度,增加投入1500万英 镑支持和加强中小学与产业界的联系,包括使教师和学生 获得企业的经历,增加感性认识。 2、向企业抽调或聘请协助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开展此方 面的雇员,政府免除其薪金税收。 3、教育与就业部将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使学校进一步加 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基本创业技能教育,教育证书与课程 部署也正在进一步积极研究,使其取得最好的成效。
论现代美国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强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自我表现,注重造就学生健康的人格,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又一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校生活的组织,教学的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许多方面。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教育中,美国都十分强调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主张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子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鼓励独立思考.美国学校较少教师权威,课堂教学多采用讨论式,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课堂气氛很宽松.除了课程设置上考虑了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外,美国中小学在教学的组织和方式上也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提倡个性化教育,比如按程度编班,实行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力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学生相比,美国学生的课业负担轻松多了。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全年上课时间只有180天,日本是240天,其它工业国家授课时间也在200天以上。不仅全年上课日少,美国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也短。小学一般下午二点放学,中学三点放学。小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中学生家庭作业也很少。由于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美国中小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学校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也为他们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笔者曾考察过数所美国中小学,对这些学校高质量的课外活动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篮球队、足球队、体操队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小组,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乐队、舞蹈组、戏剧组、写作组、科技小组等。每天放学后,就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学校对课外活动相当重视,把它视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13现代美国的学前教育
进步主义幼儿教育的主张
主张幼儿教育不能脱离儿童生活,应以儿童为中心,让儿 童通过各种活动积累直接的生活经验,教育活动应建立在 儿童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直接运用 直观教学法,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
4.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改革运动
8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系统反思60—70年代的教育,开 始了以整体性、综合性为特点的教育改革运动。学前教育 从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和教育实施等方面开始了整体改革。
学前教育正规化、科学化不断加强,各州采取措施使入园 率迅速提高
正度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加强投入,引导全社会重视学前 教育,提高保教质量
2.开端计划
背景:50年代后,美国在学前教育方面开展了教育机会均 等运动,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 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研究、美国参议院哈伦顿的调查报告
“开端计划”是美国联邦政府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教育 补偿,以追求教育公平,改善贫困恶性循环的一个早期儿 童项目。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 施,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 由受过培 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一是过分强调活动,某些解决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超出了儿 童的能力,不利于儿童进一步学习。
二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没有能力将学术上的研究 成果完全理解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
2.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兴盛和衰弱
1910年,蒙台梭利教育法传入美国,一度出现“蒙台梭利热”。 1912年,安妮·乔治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并翻译
外国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学院 安珍珍
第12章 欧美近现代教育思潮
第十二章欧美近现代教育思潮一、名词解释1.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更注重精英教育和自由教育。
1889年,被称作“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
20世纪初,比利时的德克乐利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等人也创办了新学校。
1921年,成立国际新教育协会,20年代,一直推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到了30年代,开始强调教育为社会变革服务,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结束。
2.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
运动中涌现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教育实验,如昆西教学法、葛雷制、道尔顿制等。
进步教育运动关注普通民众的教育,强调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和维护,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从做中学,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昆西教学法: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内容有:强调儿童在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昆西教学法的创立,标志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4.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立。
以自由和合作为基本原则,注重个体差异,它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器材,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可增强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5.有机教育学校:1907年,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该学校的课程是活动课程,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作为教育的目标,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著名的教育实验。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概况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概况、产生地历史背景及其特点,主要介绍了杜威的有关其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观点,最后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行评述。
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杜威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ism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亦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二者遥相呼应,为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
[1]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概况进步主义教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运动,是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
其理论源自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并撷取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进化论的思想精华而构成的,反对当时美国沿袭的欧洲形式主义课程、因循守旧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规戒律和教育与生产严重脱离的倾向。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分别创办了一批以改革旧教育为宗旨的实验学校其中以帕克及其昆西教学法、杜威和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马利塔·约翰逊及其有机教育学校等影响最大,其中帕克被尊为“进步教育之父”。
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总结进步学校的共同特征:注重保持学生智力发展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和谐;采用活动教学法,努力使学校为现实生活服务;把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对民主的认识,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等。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影响初、中等教育,且影响到高等教育。
1919年,美国部分进步主义教育家在华盛顿成立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公布“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亦称“进步教育七原则”),并创办《民主的新园地》和《进步教育》两种刊物30年代后期,进步教育运动达到鼎盛期。
美国近现代教育发展
(二)独立战争后,民族教育的觉醒(续)
•2、高等教育州立化
–美国各州坚持自由发展原则;旧有大学不能满足需 要,各州采取赠地和收取教育税等的办法开办州立 大学。到南北战争前,二十七个州已有二十五个州 有州立大学。高等教育朝着有利于农工商业发展的 方向前进。
•3、教育内容世俗化
–中、高等教育中普遍去掉了神学内容,而增设了天 文、物理、地理、地质、气象、化学等自然科学科 目。19世纪上半期,私立文实中学被公立中学所取 代;州立大学进行适应社会需要的农工商教育。各 州教会所立大学取消神学科,注重自然科学教育。 高等教育中办了许多实业学院,如农、工、商等学 院。
一、 美国社会的短暂历史发展
–南北战争后,经济大发展时期(1861年-20世纪中叶) –美国北方工业发展,南方以农业和种植为主。经济体 制的不统一,阻碍了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 –从1861-1865年,经过南北战争,最终废除奴隶制,从 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在政治、经济等方 面很快就赶上和超过了欧洲的先进国家;二十世纪初 ,美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位。
(二)独立战争后,民族教育的觉醒 (1776-1861)
• 1775年,爆发抗击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经过八年抗 英,1787年建立联邦政府。 •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前,美国教育仍很落后,为了经济、政 治的发展,政府开始极为重视教育,教育上出现了新的气 象,呈现出分权、自由、普及、非宗教性等特点。
(一)独立战争前,教育殖民化时期(续)
•2、中等教育:
• 多为 拉丁文法学校 ;多招收移民中的上层阶级子弟, 学习古典课程、拉丁语、希腊语和宗教教义,毕业直 接升入大学(殖民地大学),为担任国家官员或教会 传教士做准备。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死板、体罚 成为常用的管理方式。 • 1751 年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工商业的发展,开始出 现了 文实中学 ,学习算术、会计、簿记、书法、绘图 、科学、航海、测量、公共演讲等。文实中学促进了 美国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欢迎,故其在美国中等教育 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面向 全体青年招生。
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野看当代美国教育的问题及启示
我们 发现 , 无论是 在美 国还 是在 中国 , 教育 改革
被 取代 , 后这 台机 器会 如前一样 继续 运转 。 然 现 代 教育 是 基 于 工 业 革 命 早 期 阶段 的工 厂模
而不 是强迫 任何人 接受 某种 单 一的思 想方式 或行 为
模式 。
特点是 多元 性 。现 代 思想 提倡用 同样 的方式对 待每
一
个学 生 , 而后现 代 教 育 思想 却 认 为 差异 是 最重 要
多元 性可 以延 伸 到课 堂 以外 。教 育不仅 是一种
社会每 一个部 分 的 目的主要植 根 于整个 社会 的 目的 。个 体发展 的 目的随着 时 间变迁 会与社 会 目的 有所 冲突 , 过 来 又会 导 致 社会 目的发 生 变化 。例 反
以认 为 , 国的 现代 思 想 视 人 为机 器 。一 台机 器 由 美
独立 的部 分组成 。如 果 一 个 部 分 出现 问题 , 可 以 它
收 稿 日期 :O l 1 一3 2l一 O 1
换 零件 般 的工人方 面无 疑是 卓有成 效 的。这 种教育
模 式在 1 纪 运 作 良好 , 因为 当时 社 会 变化 缓 9世 是
界 的事实 。为此 , 们仅 仅关 注技 能 和分数 , 他 却很 少 过 问教育 的 目的是 什 么 。之所 以 出现 这 种 现象 , 是
缘于支 撑美 国现代 思 想 的 一个 核心 信 念 : 物 和人 事 基本 上是相互 独立 、 互不 相关 的 。简而 言 之 , 我们 可
进步教育运动
美 国 中 小 学 生 守 则
发展、对儿童权利的尊重,等等,都已成为普遍存在的
现实。这种普遍性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美国学校之不同 于19世纪美国学校的显著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进步主 义教育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学校和教室的氛围。尽 管进步主义教育所主张的儿童中心论遭到了指责,但他 们所反对的权威主义却已不可能再统治美国学校了。
3、转折(1929~1943年): (1)重心的转变(初等教育向中等教育) (2)中心的转变(儿童向社会) (3)方式的转变(从批判向妥协)
4、衰落(1944~1957年) (1)1944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改名为美国教育
联谊会,成为西欧“新教育联谊会”的美国分
会(53年改回原名)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促进美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和
教育理论研究的“美国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杜威、克伯屈等人之前,美国虽然在教育制度方面已 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做法(如公立学校的创立、
教育管理的地方分权、以税收维持学校、教育立法),但
在教育理论方面,则主要受西欧的影响。即使是在进步 主义教育运动的早期,西欧教育家的思想依然是主要的
约翰逊是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1903年,她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镇创办了费尔霍 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有机教育学校”是约翰逊借用了亨德森
(C.H.Henderson)在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一个术语。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以活动为主。
约翰逊还重视儿童社会意识的培养。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 “设定”了起点,而且直接制约着这种发展的方向和格 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的“钟摆”不管向哪 个方向摆动,都没有摆脱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
后现代背景下的美国教育
二、教育行政制度的权力分配与制衡
• 美国宪法:凡是宪法未授予联邦,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 利,均保留给各州和各州人民行使。因此,美国教育成为 各州责任,其教育行政突出特点——地方分权制
• (一)加强联邦教育行政权
• 加强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能力是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行 政改革的基本思路。政府设法强化联邦政府对教育质量的 管控能力,以弥补地方分权制的不足。“集中控制”是其 教育行政改革的方向。 • 1979年:美国教育部成立,现有4700名雇员,年度经费 400亿美元,负责协调和管理200多个方案,是内阁级别联 邦教育行政机构。
私立学校
保育学校 学前学校 概念学校 蒙台梭利学校 沃德福学校 斯坦纳学校 种族学校 非洲中心学校 印第安人保留区学校 教区学校 宗教学校 大学预备学校 中学后学校
• • • • • •
(四)发达的学校教育规模 美国:1997—1998年: 小学:79362所 公立62739所 私立16623所 中学:24169所 公立21682所 私立2487所 高校:4064所 公立1707所 私立2357所 1996年:各级普校在校生总数:6608万人,其中初等中 等教育学生数5168万人,高校学生数1440万人,教育人 口占总人口28%。
• • • •
(二)公立私立学校相互补充 美国:公立学校为主体 私立学校:代表各种利益和文化,反映多样化选择 1999—2000年:27223所私立学校,24%的私立学校培养 了14%的美国儿童 • 【美国学校照片】
美国学校
美国校园
• (三)个性化的教育机构 • 美国:另类理念学校(新理念) • 花园学校、来客学校、核心知识学校、实现教育本质学校、 火狐狸计划学校、自由学校、蒙台梭利学校、多元智能学 校、进步主义学校、瑞吉欧学校 • 当代美国学制类型,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8.2.1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
纵观美国近现代教育,“在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的道路上,都是快步向前的,其各级各类学校多属先进”①,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治和经济发的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善于向欧洲学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办学等。
②
美国大学学生授职典礼
第一,面对现实建设需要而锐意创新。
美国独立后,北部在19世纪初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
19世纪30年代,科技和机械的应用也使农业获得了发展。
内战后,美国由半农业半工业国迅速转变为工农业都高度发达的国家。
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培养经济建设的各种人才和提高科学技术,因而使人人受教育的公立学校运动兴起,并在内战后迅速发展,使美国成为德国之后第二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文实学校和公立中学更是美国人的创造,都重视职业教育和青年的就业准备,显示了美国中等教育的特色。
内战后的高等教育也重视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农工科技人才。
理工科大学和农业大学的迅速发展加强了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发展了美国的应用科学。
这说明,美国近现代教育之所以充满蓬勃气概,取得重大成绩,其关键在于它能勇于开创教育新事物,不为传统的历史的包袱所束缚。
第二,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政治革新、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这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一是培养民主政治制度下的公民离不开教育。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
美国的建国者们的共识是:愚昧是民主政治的大敌,教育是共和国家的命脉;要求政府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大力提倡公民教育。
杰弗逊认为:“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如果一个民族期望成为无知的而又是自由的,这种期望不论过去和将来都永远不能实现。
”麦迪逊也指出:“一个民众的政府而民众没有知识或者没有学得知识的手段,那它只是笑剧的序幕,或者是悲剧的序幕,或者可能二者兼有。
”二是解决社会矛盾也离不开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雄厚,而工人阶级也不断壮大,阶级觉悟日益提高,要求通过教育发展技能来提高经济地位。
于是,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寻求一种途径确保对社会的控制和政治上的稳定”,这种途径就是公立教育。
另外,人们还希望教育能解决教会和家庭解决不了的问题,“开办一所学校就是关闭一所监视”。
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减少犯罪,维持社会安定。
三是同化移民更需要教育的力量,美国是移民的国家,内战前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文化较为发达,以新教徒为主,同化问题不算严重。
内战后骤然增加的移民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民族成份、宗教信仰都很复杂,与早期移民的文化有很大差距。
新移民大量涌入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教育就成为同化新移民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三,政府重视支持,移民踊跃参与。
美国的建国者都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早期政府都支持教育,为以后的政府树立了榜样。
联邦国会在1785年和1787年制定的西北土地法令中,要求西北地区新建的城镇留出一个地段来办教育。
这是联邦政府支持教育的开始。
各州也都把办教育视为政府的责任,先后建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制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来规范教育,通过拨款、征收教育税来举办公共教育。
内战以后联邦政府发展教育的措施尤其有力。
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毛利法案》,以联邦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的形式资助各州发展农业和工艺教育,以1860年各州的国会议员人数为依据,每个议员拨地3万英亩。
各州利用这项土地收入至少要资助一所农工学院。
联邦总共赠送了174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69所赠地学院,大大推动了高等教育向实用方向发展。
1887年联邦政府颁布了《海琪法》,为赠地学院的应用科研提供经费。
1914国会又通过了《史密斯—列弗法》,拨款资助“在人民中传播有关农业和家政的实用信息,并且鼓励对这些信息的利用”,也就是促进高等学校为进一步推广技术服务。
各州政府也拨款资助州立大学。
与此同时,美国民众对于
教育的参与意识始终是强烈的。
人们普遍认为兴办学校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是光荣、是贡献、是功绩的,是促使社会前进的不能推诿的责任。
所以美国的套语是:“教育应由人民首创,应由州政府尽责,应由联邦政府热情关怀”。
从富商大贾、到平民百姓,多能解囊捐资助学,为发展教育献计献策,积极参与。
第四,善于吸取别国的先进经验,以别国之长来补美国教育之短。
独立后,美国教育立足于本国,积极向欧洲学习,吸取欧洲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内战后高等教育向德国学习,努力发展重视学术研究的大学。
美国教育在学习欧洲的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特点,比如中高等教育都重视职业教育和实用科学技术教育,完全不同于欧洲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
美国学习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尊重儿童天性、崇尚自由、推广实物教学法等,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赫尔巴特、福禄倍尔等教育家的理论都对美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向欧洲教育家学习的基础上,美国发展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推动了教育实践。
第五,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美国在依*群众办学之际,同时大力依*教育科学导航,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而表现出预见性,使美国教育少走弯路。
美国一向积极于教育科学和教育哲学的探讨研究,而且常常是根据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着手探索。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巴格莱的要素主义教育学说、赫钦斯的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等,都曾对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起过指导作用。
美国的教育专业组织林立,许多属于根本性的教育大政方针和改革常常是由专业学会研究解决的。
注:
①参阅滕大春:《外国教育史与外国教育》,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21页至529页。
②参阅滕大春:《外国教育史与外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