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力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四个步骤:看、放、读、记。
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置刻度尺时要保持平行和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垂直视线并准确读出分度值和估读值,最后要记录测量结果并注明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包括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和观察者估读时的主观因素。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测量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等方式降低误差。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和等量代换法。
化曲为直法是将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滚轮法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累积法是测出多个相同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和球体的直径。
5、平移法是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使用直角三角板将其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6、为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以使描述运动状态简单明了。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1)概念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被称作机械运动(2)自然界中除了机械运动,还有热运动等。
(3)对物体做的运动是否为机械运动的判断标准被研究物体与周围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2.参照物引入:A同学坐在向前行进的车里,看见路边的树木向后退;而站在路边的B同学,认为树未动(1)概念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选取参照物的原则和标准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参照物)是静止的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③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比如树、河岸作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的绝对性(这里的“运动”,不一定指机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里的“运动”特指机械运动)对于某一个物体而言,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①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言,位置发生的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运动的②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言,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静止的③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状况,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
补充:①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的②相对运动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或运动的方向不一致,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运动的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天空飘动的白云B.放在电炉上加热的水壶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流动的河水2.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A.静止的B.运动的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中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5.一辆车沿河岸行驶,车上的人看到岸边的树向西运动,而河面上一艘船却在向东移动。
九年级初中物理每课知识点
九年级初中物理每课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界中力、能量、运动和物质等基本规律的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九年级,学生将更加系统地学习物理的各个知识点,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九年级初中物理每课的知识点梳理:第一课:简单机械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图解2. 简单机械的种类及其原理,例如杠杆、滑轮、斜面等3. 机械工作原理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4. 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机械的影响5. 解决简单机械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二课:力和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定义和力的单位2. 力的合成和分解3. 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4. 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判断和计算方法5. 简单机械中的力学计算,如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第三课:能量和机械能1. 能量的定义和能量的单位2.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 动能定理的应用和能量转换的例子5. 能量在简单机械中的运用,如杠杆势能转化为动能等第四课:力学的分支之压强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3. 浮力与物体浸没和漂浮的条件4. 浮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5. 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的原理和应用第五课:机械波1.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纵波和横波的区别和示例3.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波长的关系4.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5.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特点第六课: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速度2. 反射光的特性及其图像的形成3. 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4. 反射光的规律和计算方法5. 反射光在镜面上的反射原理和应用第七课: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的发生和折射率的计算2.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角度关系3. 折射定律和介质的光密度4. 光的速度和频率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5. 折射光在棱镜中的分离和折射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应用第八课:光的色散和成像1. 光的色散现象和颜色成因2. 白光经棱镜分解出的光谱和彩虹的形成3. 光的成像和光的反射成像定律4.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和计算方法5. 光的折射成像和光的伴焦成像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第九课:电学基础1. 电荷的基本概念和单位2. 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及其电荷的分布3. 电流的定义和电流的大小与电荷的关系4. 静电和电流的主要区别和联系5.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第十课:电路的基本原理1. 电阻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2. 电阻和电流、电压的关系3.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4. 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和规律5. 电路中的功率和效率计算方法以上是九年级初中物理每课的知识点概要,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汇总演示课件.ppt
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gjuyk
4
教材分析
重点:
教学内容: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gjuyk
5
学情分析
心理特点:
教学对象: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三的学生心理上处于青
春期和叛逆期,学生好动而精力旺盛。思维正由形象
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虽然初三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
1.在课题引入上,可增加一些生活实例,也可自己创设情景引入,使学生 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
2、《课标》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初步了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 经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弹性、塑性、弹力。
3、在学习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我认为只需做到定性而 不需定量,只为高中弹力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即可。
2、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3-5分钟)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所以设计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弹簧伸长长度与所受拉力的
关系的定性演示。
提出问题: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②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生活感受总
结出结论。
gjuyk
19
教学程序
探究新知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5-18分钟)
之后第一次认识具体类型的力——弹力。课标对本课的要求
是“利用学生的经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弹力等概
念;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它是本章后续学习重力、摩
擦力的基础更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
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
机械效率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研究方
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及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和相关的物理量。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一、物体的平抛运动物体的平抛运动指的是物体在一个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被抛出后,受到重力的影响向前运动,并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响向下运动的过程。
这一运动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1. 水平方向:S = Vx * t2. 垂直方向:h = Vy * t - 0.5 * g * t^2其中,S表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Vx表示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t表示时间;h表示垂直方向上的高度,Vy表示垂直方向上的初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二、匀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进行运动的过程。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1. 位移公式:S = v * t2. 速度公式:v = (S - S0) / t3. 时间公式:t = (S - S0) / v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0表示初始位移。
三、倾斜面上的滑动摩擦力倾斜面上的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倾斜面上滑动时,由于与倾斜面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所产生的阻力。
该阻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摩擦= μ * F垂直其中,F摩擦表示滑动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F垂直表示物体受到的垂直分量力。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这些力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成,得到它们的合力。
而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该力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解,得到它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用矢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
它们分别是:1.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九年级物理复习简单机械、功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复习简单机械、功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简单机械、功二. 重点、难点:重难点:1. 知道什么是杠杆,会画力臂。
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2. 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和定滑轮。
知道滑轮的特点。
3. 知道做功的必要条件。
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功和功率。
会求机械效率。
三、知识点分析:(一)杠杆:1、动(阻)力臂: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平衡条件:F1·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 / F2=L2 / L1(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图中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杆上标尺每格的长度相等,在杠杆的A处挂着4个均为10N的钩码,这时B处的拉力F是()A. 30NB. 20NC. 40ND. 25N例:如图所示,杠杆的一端A为支点,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将挂在C点的物体抬起,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AC=15cm,CB=60cm,则动力F跟物重G之比是()A. 1:4B. 4:1C. 1:5D. 5:1例:如图所示杠杆,O是支点,中间挂一重物G,如果在杠杆的另一端M,加一个力F 使杠杆平衡,并且所加的力要最小,则这个力()A. 就沿MQ方向B. 就沿MP方向C. 应沿MN方向D. 可沿任意方向例: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挂等重的铅块和铁块,杠杆平衡,若将铁块和铅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则()A. 杠杆仍然平衡B. 杠杆右端上跷C. 左端上跷3、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动滑轮,撬棒,铡刀,瓶盖起子,手推独轮车,汽车刹车踏板,道钉撬,起钉锤,钳子(2)费力杠杆:L1<L2,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脚踏板,人的前臂,食品夹,镊子,理发剪子,钓鱼杆(3)等臂杠杆:L1=L2,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定滑轮,天平(二)滑轮:1、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不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n=23、滑轮组:F=1/nG,S=nh(n绳子段数;F拉力;S拉力的距离;G物重;h物体的距离)例:如图所示,物体G的重力为25牛,若不计滑轮、绳重和摩擦,要把重物G匀速提起,则F=牛.例:如图所示,滑轮是动滑轮,滑轮、绳重不计,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不计,若物体M 重为200牛,当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时,受到120牛的摩擦力,则拉力F=牛。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力除以面积。
单位是帕斯卡(Pa)。
第二章: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轨迹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回复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接触阻力称为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能力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势能。
5. 机械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位移的乘积,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外力的干扰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第三章:力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3.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恒定且垂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4. 自由落体: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都会得到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四章:浮力与密度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斥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物体质量除以物体体积。
第五章:工作和能量1.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力乘以位移和力的夹角的余弦值。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知识总结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参照物:被选做标准(静止)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当做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3、判断物体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②选定参照物。
③根据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被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4、怎样判断参照物?①确定运动的物体。
②确定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运动。
③这个物体就是被选定的参照物。
二: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运动快慢的方式 1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ν=s/t 2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ν=t/s3、公式ν=s/t s=νt t=s/ν4、平均速度:v=s 总/t 总s 1 s 2 ν=2121t t s s ++(总路程/总时间) t 1 t 2s s ν=21212v v v v + (相同路程)ν1 ν2 t t ν=221v v + (相同时间) ν1 ν2三、1、时间单位:年 月 日 时(h ) 分(min) 秒(s) 旬 一刻钟测量工具:时钟 手表 停表 秒表 日晷 沙漏 一炷香2、长度单位:光年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埃 (À)测量工具:刻度尺 米尺 卷尺 米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3、误差:测量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方法: 1选用精密仪器 2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②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贴被测物体,并沿着所测直线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必须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只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力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力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机械运动、力二. 重点、难点:1. 知道什么是参照物,会机械运动的相关计算。
2. 掌握力和运动的重点概念。
三、知识点分析:(一)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来说的。
例:月亮在云中穿行,以为参照物。
小小竹排江中游,以为参照物。
巍巍青山两岸走,以为参照物。
例:小船顺流而下,船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
小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1. 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s=vt t=s/v(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1m/s=3.6km/h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3.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例: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10s内可前进__________m,该汽车通过 3.6km的路程需要__________min,它的速度是__________km/h。
例:甲、乙两个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三)力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1)力是一种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单位:牛顿(简称:牛);测量: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2)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3. 重力(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重力≠引力;但重力≈引力)(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G=mg(4)作用点:重心说明:重心:(1)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2)与物体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3)可能不在物体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符号:m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
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
(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机械能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物理第一章 机械能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章 机械能二. 重、难点1. 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初步概念2. 机械能的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三. 知识点分析1. 能量(1)能量简称为能,表示物体做功的本领,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物体能够做的功就越多,这里要特别注意:“能够”是指这个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正在”做功。
具有能量的物体能够做功,但是否做功还要看当时的条件。
(2)单位:焦耳,J2. 机械能(1)动能①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所具有的能量。
②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动能越大。
运动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运动物体速度越大,它 (2)势能① 重力势能a.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b.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被举高的程度物体的质量② 弹性势能a.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b.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物体的质量 ③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也可以只有动能或势能。
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弹性势能 动能↔重力势能(2)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大小同时发生了变化,而且此增彼减。
若不计阻力,则在转化过程中物体具有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3)转化的标志① 动能的变化↔速度的变化② 重力势能的变化↔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变化③ 弹性势能的变化↔弹性形变大小的变化4.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1)水能⎩⎨⎧→→→)()(水电站电能动能间接利用:重力势能水磨动能直接利用:重力势能(2)风能⎩⎨⎧→→)()(风力发电机电能间接利用:动能风车动能直接利用:动能 【典型例题】[例1] 关于能的概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线悬挂着的物体,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B. 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做功,所以它具有能C. 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D. 甲物体的高度比乙物体的高度高,则甲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重力势能大 解析:由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可知,用线悬挂着的物体是被举高的,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它能够做功,故具有重力势能;物体动能大小是由物体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因此,速度大的物体的动能不一定大;同样重力势能大小是由物体被举高的高度和质量共同决定的,高度高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也不一定就大;在空中飞行的子弹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它能做功,具有能,所以B 正确。
机械运动和力的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机械运动和力的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机械运动和力的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运动的描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单位:s min h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kmm dm cm mm m nm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力:力(F)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九年级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九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由于受到某种力的作用而发生的移动或变化的过程。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力和功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速度与位移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常用速度的定义式为:速度(v)等于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即 v = s / t。
速度有正负之分,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正值表示正方向运动,负值表示反方向运动。
速度的单位为米/秒(m/s)。
位移是指物体由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距离与方向,通常使用小写字母 s 表示。
位移也有正负之分,正值表示正方向位移,负值表示反方向位移。
二、加速度与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常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量(Δv)与时间的比值,即 a = Δv / t。
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的平方(m/s^2)。
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力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常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若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 × a,其中 F 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 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使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简化问题。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可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力的过程。
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得到力的分解式。
力的分解有助于我们研究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四、功与能量功是指力对物体作用所做的功。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讲课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讲课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探索了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等基本规律。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将精讲一些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力和运动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它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形状、改变方向等。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
在运动中,力可以使物体加速或减速,而速度的改变可以用加速度来描述。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 时间。
二、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约为3×10^8 m/s。
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通过反射、折射等现象改变传播方向。
反射是光线遇到边界时发生的现象,光线被边界反弹回来。
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光线会发生一定的偏折。
根据光的传播规律,我们可以推导出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三、电流和电压电流是指电荷在导线中的流动,是电荷通过单位时间的数量。
通常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电流的推动力,是指电荷在电路中因电势差而产生的能量变化。
通常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流和电压之间有一个基本关系,即欧姆定律,它表明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的大小,即U = I · R。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通过磁场的变化引起导体中电流的产生。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当导体形成闭合回路时,感应电动势会引起电流的产生。
电磁感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变压器、电磁铁等。
五、力学和物理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和相互作用等。
力学可以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部分。
静力学研究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力的平衡条件,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中考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新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必须掌握的内容:1.长度及时间的各种单位及换算关系;2.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方法;3.会测长度和时间,能正确读出刻度尺的示数,能找出刻度尺使用时的错误;4.知道误差是什么,与错误的区别;5.熟练记住速度的公式及变形公式,记住计算题的解题格式,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刻度尺读数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是一个很容易出错的考点(重要)基础知识: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比米大的单位是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依次是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必须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m=10-3km1m=10dm=101dm (观察0的个数和10的指数,你找到什么规律了?)=100cm=102cm=1000mm=103 mm=1000 000μm=106μm=1000 000 000nm= 109nm面积的单位换算1m2=(1m)2=(10dm) 2=10 2 dm 21m2=(1m)2=(10 2 cm) 2=10 4 cm 21mm2=(1mm) 2=(10-3m) 2=10-6m21cm2=(1cm) 2=(10-2m) 2=10-4m2体积的单位换算1m3=(1m)3=(10dm) 3=10 3 dm 31m3=(1m)3=(10 2 cm) 3=10 6 cm 31mm3=(1mm) 3=(10-3m) 3=10-9m31cm3=(1cm) 3=(10-2m) 3=10-6m34、常用的长度,可用于估计物体的长度(不同的人略有不同,视自己的情况而定)1米:从地面到自己肚脐的距离1分米:从手腕到中指指根的距离1厘米:食指指甲的宽度5、刻度尺的使用:⑴、使用前—“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线(下边括号内的文字为解释,知道就行,不用背)①、它的量程是多少?(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看量程的目的:便于根据物体的大致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②、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分度值: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看分度值的目的:便于准确而迅速的读数)③、观察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了?(如果磨损了会造成测量偏大,解决方法:可选某一整数刻度为新的“零”刻线,这时,物体的长度=末读数—“零”刻线所对应刻度的的读数)⑵、使用时:选-放-读-记①、选:要根据测量要求选取分度值和量程合适的刻度尺;②、放: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并平行于被测物体;(歪了会测的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不能斜视,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准确值+估计值=测量值;如:5.2cm + 0.08cm=5.28cm (和上一行上下是对应的)④、记:记录的测量结果既要有数值还要有单位,即:测量结果=数值+单位6、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当物体的末端正对着某一刻线时特别容易忘记估读或读错),读数必须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力或拉力。
-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物体的形状。
- 力的单位:牛顿(N)。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持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亦然。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的合力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计算。
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5. 运动的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 浮力的计算:F浮=ρ液gV排,其中ρ液是液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排是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功、能量和功率1. 功- 功的定义:力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所做的工作。
- 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其中W是功,F是作用力,s是位移,θ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3. 功率-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其中P是功率,W是功,t是时间。
人教课标实验版九年级力和机械本章总结微课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友情导读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由下向上运动的力是一种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
但地球是圆球形,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好像是脚朝上的。
他们为什么也站得很稳呢?“摩擦生热”在远古时代被人们用来取火,摩擦产生的热量还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但人类总能用智慧去认识自然、改善环境。
摩擦是怎样产生的?它与什么因素有关?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懂得巧妙地利用杠杆。
埃及人在造金字塔的时候,就利用杠杆把沉重的石块撬起,造船工人用杠杆架设桅杆,人们用汲水吊杆从井里取水,杠杆为什么有如此妙用呢?公元前210年,罗马将领马塞拉斯率领大军,乘坐战舰攻打弱小的叙拉古城。
在这场战斗中,阿基米德动用了杠杆、滑轮、曲柄、螺杆和齿轮等机械,制成无数巨大的起重机式的机械巨手,分别抓住罗马人的战船,把船吊在半空摇来晃去,最后甩在海边的岩石上,或是把船重重地摔在海里,船毁人亡,最终巧妙地击退了强大的敌人。
简单机械可以发挥巨大的力量,它的奥妙在哪里呢?你知道各种机械共同的本质是什么吗?想了解这些知识需学习以下内容:(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心)。
(3)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5)知道杠杆的五要素,能正确找出杠杆的支点,正确画出力臂。
(6)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进行分类。
(7)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及原理,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力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机械运动、力二. 重点、难点:1. 知道什么是参照物,会机械运动的相关计算。
2. 掌握力和运动的重点概念。
三、知识点分析:(一)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来说的。
例:月亮在云中穿行,以为参照物。
小小竹排江中游,以为参照物。
巍巍青山两岸走,以为参照物。
例:小船顺流而下,船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
小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1. 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s=vt t=s/v(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1m/s=3.6km/h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3.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例: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10s内可前进__________m,该汽车通过 3.6km的路程需要__________min,它的速度是__________km/h。
例:甲、乙两个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三)力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1)力是一种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单位:牛顿(简称:牛);测量: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2)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3. 重力(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重力≠引力;但重力≈引力)(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G=mg(4)作用点:重心说明:重心:(1)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2)与物体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3)可能不在物体上。
例:用力的图示法画出重5N的球所受的重力.例:物重20N的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在图上画出物体A 所受重力的图示.(四)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1.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 合力的大小:F合=F1±F2;例:两个力分别为501=F N ,802=F N ,则它们的合力最大值为_____N ,最小值为_____N .例:甲、乙两人用一条绳子向同一方向拉一只船,甲用力为400N ,乙用力为100N ,船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_N ,若乙用同样大小的力与甲的方向相反,船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五)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侯,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4.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5. 惯性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性质。
例. 关于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静止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 物体不受外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C. 固体有惯性,液体和气体没有惯性D.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例. 足球被运动员踢到空中后,足球受到A. 踢力B. 重力C. 惯力D. 惯性大于重力(六)二力平衡1. 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2.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物体受力不受外力受平衡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受非平衡力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改变运动状态改变运动状态⎫⎬⎭→⎧⎨⎩⎫⎬⎭→→⎧⎨⎩⎫⎬⎭→⎧⎨⎪⎪⎩⎪⎪⎫⎬⎪⎪⎭⎪⎪例:在下图中,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例: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 B.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C.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牵引力 D. 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例:电灯吊在天花板下,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灯受的重力和灯对天花板的拉力B. 灯受的重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C. 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D. 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例:关于运动和力,叙述正确的是A.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它们就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 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就不可能停下来C.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 如果物体不静止,则它所受的力一定不平衡以上答案请见名师面授!【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填空题1.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____________,它的方向总是________.利用这个性质,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________,还可用重锤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___________.2. 在物体受的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G=mg中,G代表___________,m代表________,g =9.8N/kg,当m的单位是kg时,G的单位是__________.3. 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重为98N的金属块,若把它搬到月球上去,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kg,重力是______________N.4.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5,甲物体的重力为294N,则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kg.重力为__________N.5. 如图1所示,在上海用弹簧秤称物体,弹簧秤读数为______,物体受到重力是______,质量是______.如果在广州用弹簧秤称同一物体的重力,弹簧秤读数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6.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3∶2,其中甲物体重力240N,那么乙物体重力______N,乙物体质量是______.7. 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重力是______N,约______N.一个物体受到重力是4.8N,则物体质量大约是______g.8. 质量为1.2t的重物,所受重力是______N,当其被吊车加速向上吊起时,物体重力将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吊车吊升距离与地球半径相比可忽略不计).9. 一个质量为40kg的学生,在地面上时,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约为______N.10. 行驶的火车中,挂在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_______行驶;若小包突然右摆,说明火车正在向_______转弯行驶.11. 竖直上升的电梯内,自由下落一个物体,则物体刚下落时,相对地球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12. 把一叠硬币放在桌子上,用一根薄塑料尺贴着桌面迅速打击底部的硬币.(1)实验结果是被击中的硬币_________,其他硬币_________.(2)对上述实验现象有以下几种解释,这几种解释都有错,请你在错的地方划一条横线.A. 最下面的硬币受到外力作用,克服惯性,飞出去了;B. 上面的硬币,没有惯性,所以静止不动;C. 上面的硬币受到惯性作用,所以仍落在原处.(3)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是:这堆硬币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被击中的硬币由于受到塑料尺的________作用,________静止状态,飞出去.而其他硬币没有受到塑料尺的力作用,由于_________,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二. 选择题1. 射出枪口后在空中前进的子弹,若不计空气的阻力,它的受力情况应该是()A. 只受重力作用B. 只受推力作用C. 既受重力又受推力作用D. 不受任何力2. 某同学体重500,所用单位是()A. g;B. k gC. ND. kN.3. 下列力中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是()A. 空气阻力B. 绳子拉力;C. 拉弹簧秤的力D. 重力.4. 运动员托起排球,排球在空中运动,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A. 重力;B. 重力和运动员的手对排球的作用力;C. 运动员的手对排球的作用力;D. 重力和地球吸引力.5. 从桥上向下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重力()A. 大小、方向都不变B. 大小、方向都变;C. 大小不变、方向变D. 大小变、方向不变.6.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B. 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C.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7. 先后在上海和北京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同一物体,读数的情况是()A. 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也不变;B. 天平读数有变化,弹簧秤读数也有变化;C. 天平读数有变比,弹簧秤读数不变;D. 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有变化.8. 关于物体重力,说法错误的是()A. 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B. 物体重心就是重力作用点.C. 物体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 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有重力.9. 重力约4N的物体可能是()A. 物理教科书B. 一枚图钉C. 一个鸡蛋D. 一只母鸡.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重力与质量是相同的.B. 粗略计算时1k g物体的重力是10N.C. 重力的施力体是地球.D. 以上说法都正确.11. 对g=9.8N/kg的物理意义理解正确的是()A. 1kg等于9.8NB. 1N等于9.8kgC. 1kg质量的物体,受到重力9.8ND. 1N重力的物体,质量是9.8kg.12. 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的伤害()A. 车速太快B. 车速太慢C. 突然起动D. 紧急刹车13. 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规律,叫物体的惯性B.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叫做惯性C. 物体只有从静止变为运动时,或者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具有惯性D.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14. 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能静止,这是因为()A. 汽车的惯性消失了B. 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C. 阻力的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D. 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15.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 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16. 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A. 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B. 立即下落C. 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D. 以上说法都不对三. 问答题当你奔跑时碰到石块,必然是向前跌倒;而如果你脚踏西瓜皮,必然是向后倒,请你说出其原因来.【试题答案】一. 填空题1. 重力,竖直向下,竖直,水平2. 重力,质量,牛顿3. 10 16.34. 50,4905. 2.6N,2.6N,0.27kg,变小6. 160,16.3kg7. 24.5,25,480.8. 11760,不变.9. 400.10. 减速,左11. 竖直向上12. (1)飞出,不动(2)略(3)力,改变,惯性二. 选择题1. A2. C3.D4. A5. A6.B7. D8. C9. A 10. C 11. C 12.D 13. D 14. C 15. B 16. A三. 问答题奔跑时脚碰到石块受力停止向前运动,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继续向前,所以人会向前跌倒;如果脚踩到西瓜皮.脚与西瓜皮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人会意识地控制身体向前,所以人会向后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