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区别
《逻辑学》重点知识整合
《逻辑学》重点知识整合概念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即概念的含义。
(它回答概念“反映了什么对象”)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它回答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如:三角形: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构成的封闭图形,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反变关系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中、美、英、法……(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内涵扩大,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变大虚概念:有内涵无外延——鬼、孙悟空、贾宝玉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二、概念的种类(单独、普遍、集合、非集合、正、负)(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划分根据: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指称对象的数量1、单独概念是指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
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
从语言角度看,单独概念一般是通过专有名词或者摹状词表达的。
具体地说:A 人名、地名、单位名等一般表达单独概念。
B 包含数目、序列或最高程度的词。
C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
D 包含“这个”、“那个”的词或词组表达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语言角度来说,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表达普遍概念。
△注意: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究竟是普遍概念还是单独概念,需联系语言环境。
例:《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专有的报名——单独概念)小王和小张手里各拿着一份《人民日报》。
(印刷出来的一份份报纸——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划分根据:词项内涵的不同,所指称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
集合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只为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的某一个体所具有。
1、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
10.概念的种类与概念间的关系
例2
• 某大学一寝室中住着若干个学生。其中,一个 是哈尔滨人,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 两个在法律系,三个是进修生。该寝室中恰好 住了8个人。 • 如果题干中关于身份的介绍涉及了寝室中所有 的人,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寝室的断定都不与题 干矛盾,除了: • A.该校法律系每年都招收进修生。 • B.该校法律系从未招收过进修生。 • C.来自广东的室友在法律系就读。 • D.来自哈尔滨的室友在财政金融系就读。 • E.该室的三个进修生都是南方人。
一、 同一关系(全同关的a是 b并且所有的b是a。 • 欧拉图
a b
• 外延全同是说对象相同,但其内涵不 同,即从不同方面反映的同一对象。
欧拉
• 莱昂哈德· 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5日~ 1783年9月18日)是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被一 些数学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 (另一位是卡尔· 弗里德里克· 高斯)。欧拉是第一个 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 例如:y = F(x) (函数的定义由莱布尼兹在1694年给 出)。他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 主要成就:提出函数的概念 创立分析力学 解决了柯尼斯堡七桥问题 给出欧拉公式
a b
• 交叉关系至少一部分既是a又是b,不能 对立,也不能并列。
五、全异关系
• 全异关系就是两概念的外延无重 合,即所有的 a 不是 b,并且所有 的b不是a。 • 欧拉图
a b
(一)反对关系
• 两概念外延无任何重合,且外延之和小 于邻近的属概念。 • 欧拉图 •
• c a b
• 不能由不是a推出b,反之亦然。
例1
• 某宿舍住着若干个研究生。其中,一个是大 连人,二个是北方人,一个是云南人,两个 人这学期只选修了逻辑哲学,三个人这学期 选修了古典音乐欣赏。假设以上的介绍涉及 了这寝室中所有的人,那么,这寝室中最少 可能是几个人?最多可能是几个人? • A.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 • B.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8人。 • C.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 • D.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9人。 • E.无法确定。
逻辑学集合和非集合句子
逻辑学集合和非集合句子一.传统词项逻辑1. 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的区别表达普遍词项的语词在自然语言中有两种用法:(1)汇集式用法词项的内涵是以一类对象的集合体的整体属性来表达的,这种词项称为集合词项;(2)分布式用法词项的内涵是以一类对象的每一个分子的属性来表达的,这种词项称为非集合词项。
1.1. 类与集合体◆要弄清楚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的区别,我们首先要明白类与集合体的不同。
·一个类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事物叫做这个类的分子,属于这一类的任何分子,都具有这类事物的特有属性。
当然组成类的事物之间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存在差异的,例如同样属于“人”这个类,曹操和杜甫显然就是有区别的,但他们都具有“人”这个类的特有属性。
也可以说,人这个类的特有属性是将各分子化为同一类标准,从组成其类的单个分子那里,我们也能知道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类”概念对应的就是“非集合概念”。
·一个集合体是由许多事物作为部分有机地组成的,一个集合体的部分不必具有这个集合体的特有属性。
例如,森林是一个集合体,它是由许多树木作为部分有机地组成的,但是单个的,单种的树木却不具有森林所具有的特有属性,也就是说,无法从森林中抽象出单个的“树木”,从它那里我们能够知道“森林”的内涵。
“集合体”对应的是“集合概念”。
·一个集合体与由这个集合体的部分作为分子所组成的类是有很大区别的。
“森林”这个集合体与“树木”这个类有很大的区别。
1.2. 从一个孤立的语词无法区分其究竟是汇集式用法还是分布式用法,要正确地做出区分,就必须将其置于特定地语境里并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来判定。
1.3. 判定一个语词究竟是否表达集合词项,关键在于它是否表达同类对象的集合体的整体属性。
这种整体属性的一个特征,就是集合体中的个体不一定具有该属性。
·即上述“类”与“集合体”的区分。
“这种整体属性的一个特征,就是集合体中的个体不一定具有该属性。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别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别是:1、二者定义不同。
一个事物如果是属于某种具体的对象或关系,这样就说该事物是属于什么集合;如果一个事物既可以归入某个特定的集合中,也可以作为集合的一部分存在而不改变其原来所在集合的性质,那么它就具有双重身份,称之为“集合的部分”或“集合的成员”,这样的事物被叫做复合事物(compounded thing)。
比较通俗的说法是:某个集合内部所包含的东西与外面的世界没有联系的话,我们把它叫做该集合的“内涵”;某些实际上相互联系但又没有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该集合的“外延”。
由此看来,凡不符合此条件的都不能算作是集合。
因此,根据定义,自然数、空集等等是无法称为集合的。
当然,非集合则否。
即使是很抽象的,比如说时间、长度等,都还是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存在与否、明确与否,因此也就有了“集合的外延”,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总能找到“将他包括进去”的办法,最终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如果严格按照字典里的解释来理解,也许会感觉到复杂。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更多地依赖电脑完成一些繁琐的工作,有效率地处理问题,节省人力物力,并且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不仅从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而且从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科技的发达导致人类智慧的爆炸式增长。
时代的进步赋予人类智慧更深层次的涵义——集合!2、集合的元素有大小之分。
集合中每个元素是有一定的大小的。
假设一个集合 A 包含 N 个元素,其中 M 和 N 互质,记 m 为任意元素,则 m= n/2。
显然 M 和 N 之间有大小之分。
因此,可以认为 A 包含 N/2个元素。
3、无限多的集合是有限集合的子集。
例如集合 S 包含有集合 R,但是集合 S 却不是集合 R 的子集,而且它们的元素数量之和恰好等于 R 的元素数量。
由此看来,集合是有限集,而且它必然包含于有限集合之中。
4、集合本身有一定的基础。
2.2概念的分类
阿Q是中国人(非集合)
所以,阿Q是勤劳的
结论是个反例,因为阿Q并不勤劳。这一推论证 明,推理中的两个“中国人”含义不一样,大 前提的“中国人”不指任意个体的中国人,而 是指整体。
2020/1/30
10
警察(非集合)做出行政处罚应当履行告知义 务
马天明是警察(非集合), 所以,马天明做出行政处罚应
2020/1/30
2
一、 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 空概念
2020/1/30
单独概念是指某一特定事物的概念, 反映由一个分子组成的类的概念。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 念,反映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类的概 念。如:“国家”“法院”
空概念是指反映的对象在客观世界 中不存在的概念。如:“神 仙”“天堂”
那篇文章。
5、有一个A班的学生反映王老师不关心学生。 6、有一个A班的学生,尽管个头最高,但是
表现最不好。
2020/1/30
21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有语境区别
有些概念永远是集合概念,有些概念则永 远是非集合概念,如单独概念,但是,绝 大多数概念是可以转化的:
2020/1/30
5
书 (非集合) —— 书籍(集合) 岛 (非集合) —— 岛屿(集合) 车 (非集合) —— 车辆(集合) 人 (非集合) —— 人类(集合) 法律(非集合)—— 法(集合) 词 (非集合) —— 词汇(集合)
2020/1/30
17
课外练习:
对下列画线概念同时进行三种分类 1、数不清的民警为了民众安宁而 忘我工作。 2、共和国民警用汗水. 和鲜血在人 民心中树立起了耸天的丰碑。 3、伟大人物之伟大,常常是因为 他们为人民、为历史做下了不朽之 事。 4、人的可贵之处是具有自知之明 5、人不可能不犯错误,聪明的人 在于少犯错误和能够改正错误。毛 泽东就是中国当时最聪明的人.
作文中的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正确应用
[]2012.442关注【语文与成才】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由普通逻辑学中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不同特点划分出的两个相对的概念。
老师在中学生作文教学指导中,是不从逻辑学的角度作为专门的知识给学生讲解的。
但是,作文本身就是以概念为基础,由概念(语汇或短语)、判断(句子)和推理(句子或句群)组成的,概念在作文中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语句是否通顺,语意是否准确,质量是否能够高,而不同类别的概念在作文中使用得如何,对此又起着微妙的作用。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中学生作文时,要想完全撇开不对学生讲解也是不可取的。
如:“这场突兀而来的大雪灾,使不少人的羊群死亡数百只,而她的羊群却安然无恙,无一只减少。
这都是因为她在暴风雪的袭击中,像照料和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照料和保护羊群得到的回报!”这是某位中学生在她的叙事文中的“点睛”之笔。
作为教师,读到这样感人的句子和事迹,恐怕是没有谁不为“她”和“她”的灵气所打动、所感染、所折服的。
又有谁能控制住自己,不对“她”产生深深的钦佩和敬慕之情呢?“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籍。
我之所以珍惜她,是因为她给了我自立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我之所以热爱她是因为她引导我告别了浑浑噩噩的人生。
”瞧,我们这位中学生,在她议论文中,对那本她认为“非常好的书”所抒发的情感是多么单纯、多么真挚、多么朴实!作为读者,读后所得到的启发,所留下的印记,又是多么深刻和难忘。
然而,令人遗憾甚至痛惜的是,这两个例子又因作者混淆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错误地将集合概念“羊群”和“书籍”当着非集合概念“羊”和“书”来使用,而使各自的叙述和抒情,并使各自的文章由此而有损光彩!这说明,在文章中正确地使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和正确地使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呢?笔者的体会是要正确地使用这两种概念,一是要能够正确地区分这两种概念的含义,二是要能够正确地掌握这两种概念的使用特点。
形式逻辑——第二章
所谓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一类事物独有而他 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 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 是一类事物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那些属性。 是一类事物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那些属性。 2、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不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形象的反映。 不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形象的反映。 概念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 概念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第二章 概念
17
欧拉图是瑞士数学家欧拉( 欧拉图是瑞士数学家欧拉(1707-1783)提出的运 ) 用圆圈图形来表示概念外延间的各种关系的图解, 用圆圈图形来表示概念外延间的各种关系的图解, 是帮助人们理解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工具。 是帮助人们理解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工具。 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欧拉是 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 为数学界作出贡献, 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数学推至几乎整个物理 的领域。 的领域。 此外,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 此外,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写了大量 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的课本, 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的课本,《无 穷小分析引论》 ),《 穷小分析引论》(1748),《微分学原理》 ), 微分学原理》 ),以及 (1755),以及《积分学原理》(1768-1770)都 ),以及《积分学原理》 ) 成为数学中的经典著作。 成为数学中的经典著作。
《形式逻辑》课件
第二章 概念
21
四、交叉关系
S P
交叉关系
S、P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的外延有一部分并且只有一部分与P的外延重 当S的外延有一部分并且只有一部分与 的外延重 的外延有一部分并且只有一部分与 合,S和P之间就具有交叉关系。 和 之间就具有 共产党员” 大学生” 如:“共产党员”和“大学生”等。 以上四种关系是相容关系。
非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的区别
非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的区别如下:非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的区别如下:
1.定义:非集合概念指的是单个个体,例如“士兵”、“台湾岛”,它们都
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不是像“军队”、“舟山群岛”那样,由很多个体组成的集合。
而集合概念通常描述的是复杂或抽象的对象或现象,它们通常由很多个体组合而成。
2.适用范围:非集合概念通常用于描述简单或具体的对象或现象,例如“士
兵”、“台湾岛”等。
而集合概念通常用于描述复杂或抽象的对象或现象,例如“军队”、“舟山群岛”等。
3.直接推理或运算:非集合概念可以直接进行推理或运算,例如单个的词语
“士兵”可以直接指代一个个体。
而集合概念通常不能直接进行推理或运算,例如“军队”不能直接进行推理或运算,需要依赖于其组成单位“士兵”来进行。
4.依赖关系:非集合概念通常可以自身来定义或解释,例如“士兵”可以独
立地定义和解释。
而集合概念通常需要依赖于其他非集合概念来定义或解释,例如“军队”需要依赖于其组成单位“士兵”来定义和解释。
总结来说,非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在定义、适用范围、直接推理或运算、依赖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有很多区别,我们来一步一步慢慢讲解。
首先,集合是什么呢?集合是一组拥有共同特征的元素的总体。
它可以是有限也可以是无限,它由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号对它进行描述,这个标识符号是由一个大写字母开头的花括号{}所括起来的一组元
素的符号。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数字、人、动物或物件等,它们之间是没有先后顺序的,也不能重复。
其次,非集合是什么呢?非集合的定义比较宽泛,通常是指没有总体的一组元素,或者一组元素之间没有共同性,没有任何联系。
这样的“非集合”里面的元素可以是没有任何共同性的,比如一组无序的数字、一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或者一组没有太多特殊特征的动物等。
再次,集合与非集合在表示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集合用一个大写字母开头的花括号{}来表示,而非集合则可以没有任何标识符表示,只有元素本身。
最后,集合与非集合在建模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集合用来模拟一类物体拥有的共同特征,而非集合则不存在这种共同性,它们之间也不存在任何联系。
综上所述,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有很多区别,从定义、表示方式和建模方式都不一样。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概念也都有各自的用处,我们要灵活应用这两种概念,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
《普通逻辑学》难点解释)
第一章 引论
【思维的基本形式与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指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逻辑形式即思维形式的结构,如“所有S都是P”是全称肯定判断的逻辑形式。任何逻辑形式都有逻辑常项和变项两部分组成。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有确定涵义并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保持不变的部分;逻辑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亦即可以用不同的具体概念或判断加以代替的部分。如“并非只有p才q”这一逻辑形式中,“并非”、“只有,才”是逻辑常项;“p、q”是变项。
【关于SAP判断换位推理的问题】:根据换位法推理的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不得周延”。SAP判断中只有S的外延周延,换位后判断中的谓项P成了主项,根据以上规则,换位推理后只能得出PIS的结论,否则,就会犯“谓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例如“工人是劳动者”,换位后不能是“劳动者是工人”,而只能得出“有的劳动者是工人”的结论。
第九章 类比推理、回溯推理和假说(略)
第十章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偷换与混淆的区别】:偷换与混淆的区别,主要是看主观上是否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果是主观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使两个概念或判断混为一个的,即为偷换;否则,就是混淆。
【不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区别有三:1.适用的范围不同。两者除了共同适用于矛盾关系的概念或判断外,不矛盾律还适用于反对关系,排中律还适用于下反对关系。2.内容和要求不同。不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真,必一假;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两个具有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假,必一真。3.作用和逻辑错误不同。不矛盾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一贯性,避免“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排中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明确性,避免“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与非集合概念相对的,反映由同类分子有机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如:“中国共产党”、“森林”。
在某一思维对象领域,思维对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
一种是同类分子有机结合构成的集合体,另一种是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组成的类。
对象集合体与对象类的根本区别是:集合体的性质,构成集合体的个别对象不必然具有;对象类具有的性质,组成类的个别对象必然具有。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分别是对思维对象集合体、对象类的反映。
集合体的根本特征,决定集合概念只反映集合体,不反映构成集合体的个体。
如中国共产党是由千万个中共党员构成的集体,具有伟大、光荣、正确的性质。
概念“中国共产党”只反映党的整体,不能说个别党员是中国共产党。
在不同场合,同一语词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不表达集合概念。
如:“人”,在“人是由猿转化而来的”这一判断中,“人”是集合概念,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由猿转化的性质;在“张三是人”这一判断中,“人”是非集合概念,表示人这一类动物或其中一分子。
区别某个语词是否表达集合概念,须结合语言环境而定,即需要把某一领域的每一个对象与概念反映的性质联系起来考察。
准确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有助于避免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非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是与集合概念相对的,反映由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组成的类的概念,即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如“文学作品”、“思维形态”。
非集合概念的特点有:1、反映对象形成的类。
对象类具有的性质组成类的个别对象一定具有,这是对象类区别对象集合体的根本特征。
2、对象类的特征决定:非集合概念不仅反映一类对象,也反映该类对象的每一个分子。
如:山是由许多具有相同属性的个别的山组成的类,山所具有的性质,每一个个别的山也同样具有;“山”这一概念,既可反映所有的山,也可反映某一个个别的山。
在某一论域,除反映同类分子集合体的集合概念外,非集合概念包括:反映该论域单独对象的单独概念,如“中国”;反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组成的类的普遍概念,如“社会主义国家”、“国家”。
形式逻辑(普通逻辑)2: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
形式逻辑(普通逻辑)2: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分类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 0 , 1 , n ),可以把该概念分为零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零概念如“⽅的圆”,单独概念如 “ 中国 ” ,普遍概念如 “ 学⽣ ” 。
根据概念外延的性质(群体,⾮群体),可以分为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内所有分⼦在总体上所具有的属性,是该集合所具有的属性,⽽该集合内的分⼦不⼀定具有。
如 “ 森林 ” 、 “ 书籍 ” 、 “ 中国⼈ ” ;⾮集合概念的每个分⼦都具有同⼀个属性如 “ ⼈ ” 、 “ 犯罪 ” 。
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是相对于普遍概念的内涵⾓度划分的,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般说来集合概念前不可以⽤“所有”,“每个”等数量词进⾏修饰。
根据概念外延是实体还是属性,区分为实体概念(具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抽象概念)。
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如 “ ⽕车 ” ;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某种属性的概念,如 “ 伟⼤ ” 。
根据概念内涵的判断⽅法,可以区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 “ 红 ” 、 “ 机动车辆 ” ;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如 “ ⾮红 ” 、 “ ⾮机动车辆 ” 。
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是相对于⼀定论域⽽⾔的。
如 “ ⾮正义战争 ” 相对于 “ 战争 ” 。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概念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
相容关系:概念在外延上⾄少有⼀部分是重合的。
如 “ 青年⼈ ” 与 “ 学⽣ ” 等。
包括:交叉关系,两个概念只有部分外延重合,如 “ ⼯⼈ ” 与 “ 党员 ” 。
种属关系,⼜叫真包含于关系,如 “ 普通累犯 ” 与 “ 累犯 ” 。
( 外延⼤的叫 “ 属概念 ”)属种关系,⼜叫真包含关系,如 “ 宪法 ” 与 “ 中国宪法 ” 。
( 外延⼩的叫 “ 种概念 ”)种属关系和属种关统称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如 “ 北京 ” 与 “ 中华⼈民共和国⾸都 ” 。
概念的种类——精选推荐
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1、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反映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类的概念。
普遍概念分两种:1-数量上有限的普遍概念;2-数量上⽆限的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个特定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只有⼀个单独的对象。
2、实体概念、属性概念和关系概念实体概念: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
属性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
关系概念:反映事物之间各种关系的概念。
3、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肯定概念:反映事物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否定概念: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注意:确定否定概念的外延就要注意论域。
论域:与否定概念相对的属概念。
4、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由若⼲相同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概念分两种:1-普通的集合概念;2-单独的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类”由许多事物组成,“集合体”由许多事物构成。
“类”与“集合体”的区别:1-作为集合体中的每个个体不具有或不⼀定具有该集合体的特殊属性;属于某个类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该类的共同属性。
2-集合概念的外延不包括构成它的每个个体;类概念的外延包括构成它的每个个体。
3-集合体与构成它的个体,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类与构成它的分⼦,是属与种的关系。
5、真实概念和虚构概念真实概念:反映⼀切实际存在或者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能够转化为现实性的事物的概念。
真实概念包括:1-反映现存事物的概念;2-反映曾经存在⽽已经消逝的事物的概念;3-反映现在尚不存在,但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将来能转化为现实事物的概念。
虚构概念:反映⾮客观存在的、根本不具有现实性的虚假的概念。
虚假概念分两种类型:1-反映在⼈类科学探索过程中由于认识错误⽽虚构的东西,或者只是设想⽽实际不存在的东西;2-反映由于宗教迷信、神话传说所幻想出来的东西。
⼆、概念分类的实践意义1-分清概念的类别,有利于准确地理解概念。
2-分清概念类别,才能准确地使⽤概念作出恰当的判断。
3-分清概念类别,才能正确地进⾏推理。
逻辑学重点
真值模态判断: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
规范模态判断:必须P,必须非P,允许P,允许非P。
这两种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4、联言判断
5、选言判断
着重掌握:这三种判断的真假与其肢判断真假之间的关系(真值表)。
6、假言判断
7、负判断 :各种负判断的等值判断
从题干的叙述可以看出,其中的“板城烧锅酒可以喝一点”是结论,其中,“可以喝一点”是大项,“板城烧锅酒”是小项。另外,从题干的叙述可以看出,“好酒可以喝一点”是前提,而且由于它包含着大项,所以可以确定它是大前提。同时可以确定中项是“好酒”。因此,可以肯定:需要补充的是小前提。为此,我们把小项“板城烧锅酒”和中项“好酒”连接起来,得到“板城烧锅酒是好酒”这个判断,这就是被省略了的小前提。
第四步: 由于中项在大前提中是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三段论的规则有“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所以,中项在小前提中必须周延。为此,小前提只能是SOM,而不能是MOS。
第五步: 综上所述,该三段论为:大前提PAM;小前提SOM;结论:SOP。这是一个第二格的AOO式。
④ 运用三段论的知识解答综合性选择题
8、真值表的应用
(1)判断两个判断是不是等值? 课堂上已经讲过。
(2)判断一个逻辑形式是不是重言式(永真式)
所谓一个逻辑形式是 “重言式(永真式)”,就是指它的各个变项不论是取真值,还是取假值,它都是真的。举例分析:
请用真值表法判断【(p→q)∧p 】→q 是否重言式
解答:列出真值表如下:
举例:
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也当上了门卫;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逻辑考点讲解:正确认知逻辑中的集合概念
Born To Win 逻辑考点讲解:正确认知逻辑中的集合概念“概念”是逻辑学习中的基础要素之一,会涉及到诸如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整体概念等等类别。
其中,集合概念一直是不少同学理解不够到位的要点,尤其是当把它和其它几类在属性特征上及其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时,就更易相互混淆。
下文中跨考教育逻辑与写作教研室李俐老师就为考生详细解析一下逻辑中的集合概念。
我们首先回归概念本质。
所谓的“集合概念”就是指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那么所谓的“非集合概念”指的就是以非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两个概念中又同时提到一个关键词“集合体”,“集合体”为何物?集合体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它由一些同类的个体共同集结而成。
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其内部的每一个个体未必具有。
在真题考查中,最典型的考点就是看看大家能不能正确辨别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这恰恰是大家最容易犯晕的点。
若想有效的辨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就必须正确理解集合体的属性。
不少同学总是将集合体和其内部个体的关系看成类和分子的关系,其实并不恰当。
一个类具有的属性,其内部的各个分子也必然具有该属性,但是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的属性,其内部的那些个体却不一定具有该属性。
进一步而言,辨别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必须考察具体的语言环境。
因为逻辑题中往往出现的同一个词,既可表达集合概念又表达非集合概念。
所以我们需要看清,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些同类的具体对象集合起来的整体,而不是反映组成该集合整体的一个个具体对象,非集合概念则反映的才是一个个具体对象。
比如:鲁迅的作品在一天内是读不完的。
《阿Q正传》是鲁迅的作品,所以,《阿Q正传》在一天内是读不完的。
在这个三段论中,两个前提分别都涉及到了“鲁迅的作品”,但性质完全不同。
第二句中明显强调的是集合体中的某一个个体,所以是非集合概念,相反,第一句中的这个概念则是集合概念。
由于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的属性,其内部个体不一定具有,所以这个三段论推理也是无效的。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本文旨在探讨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之间的区别。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在数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会讨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不同,以及如何在数学中使用它们。
首先,我们来看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指的是一组有一定规则的元素,这些元素作为一个整体,也有一定的特点。
比如,“数学家”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由对数学有认知的人组成的整体,所有这些人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即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把握。
另一方面,非集合概念指的是一个元素中不存在任何规则,它们各自独立存在,没有任何特点。
比如,“每个人”就是一个非集合概念,它指的是每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理解、思维等,没有任何共同点可言。
因此,可以看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特性,并且在数学中有着不同的用途。
集合概念可以用来指代一组具有特定规则的元素,这些元素是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特点。
而非集合概念则可以用来指代独立存在的元素,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是一个散乱无章的集合。
另外,在数学中,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也有不同的用途。
集合概念可以用来进行集合的运算,如并集、交集、补集等。
而非集合概念则可以用来描述某一特定的数,比如某一个数的取值范围、范围、精确度等。
综上所述,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集合概念指的是一组有规则的元素,这些元素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特点;而非集合概念指的是独立存在的元素,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点。
此外,这两者还有不同的用途。
集合概念可用于集合的运算,而非集合概念则可以用来描述某一特定的数值。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不仅有区别,而且在数学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
其中,集合概念在集合运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非集合概念则能提供更多关于单个数值的信息。
类和分子,集合和个体举例
类和分子,集合和个体举例
在理解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之前应先知道对象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联系:
一是类和分子的联系,二是集合体与个体的联系。
对象的类是由分子组成的,属于某类的每一个分子都必定具有该类的属性;
例如:动物是一个类,其性质是:是生物、多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
属于动物类的每一个元素,例如每一只猫,每一只狗都具有的属性。
对象的集合体是由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有机组成的统一体,其中个体并不必然具有集合体的属性。
例如:丛书是集合体,一套丛书很优秀,不一定其中的每一本书都很优秀;一个政党是集合体,该党怎么样,不一定其中的每一个党员都怎么样:一个整体上表现很糟的政党,其中可能有品行很高洁的党员;一个整体上表现很优秀的政党,其中可能有品行败坏的党员。
集合概念是指称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由若干同类个体组成的(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例如:森林、丛书、人类、民族、工人阶级…
非集合概念是指称任何个体的概念。
(反映类的概念)
例如:树、书、人、汉族人、工人…
例如:“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的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以为只有外国人干得好。
”“中国人”属于什么概念?
其中“中国人”就是一个集合概念,因为它不是在分别的意义上说的,而是在集合的意义上用的,即指称的是由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构成的集合体。
非集合概念的例子
非集合概念的例子在数学中,集合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总和。
它可以表示一组对象,比如:集合A = {1, 2, 3, 4}可以用来表示一组四个整数。
集合能够更有效地描述数据,并且可以更容易地使用运算来组合和分离。
但是,集合的概念不局限于数学中,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商业,政治,社会科学等,都有可能应用非集合的概念。
非集合的概念比集合的概念更加宽泛,它可以描述复杂的问题,并有效地分析复杂的数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非集合概念的例子。
首先,关系是一个例子,它可以描述一组数据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描述元素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如:A关系B,A与B有一定的关系,A可能是B的父亲,也可能是B的朋友。
这个概念可以用来描述商业中某一客户关系网络,政治中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及社会科学中社会群体的联系等等。
其次,关联概念是一个非集合的例子,它表达的是某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
如:政治与经济,社会与科技,健康与生活等。
这种概念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当前社会的现象,并且可以帮助人们找出复杂的数据中的相关性。
第三,网络概念也是一个非集合的例子,它可以表达一组对象之间的关联。
网络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交通系统,城市发展系统,电网系统等等。
网络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这些复杂的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的趋势。
最后,可能性论是一个非集合的例子,它可以表示一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性论常常用于研究不确定性,如投资分配,财务决策,医疗诊断等。
可能性论可以帮助人们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从而更加有效地决策。
以上就是非集合概念的例子,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描述复杂的数据,并分析出数据中的相关性。
非集合概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些复杂的问题,从而提升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些同学反映,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别不是很清楚。这里再做一些讲解:
客观世界中存在们构成为事物的一个“类” ,而“人” 、“树木” 、“书” 、“岛”这些概念就是反映这些同类事物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该概念中的这些事物的本质属性。由于它们是同一类事物,它们的本质属性当然也就是相同的,所以,当我们在用这些概念来反映这一类事物的时候,这些概念既可以用来指称该类事物中的任何一个分子,也可以用来指称他们全部。例如,我们可以指着一棵树说:“这是树” ,也可以指着很多很多的树说:“这些是树” 。
需要注意:“类”和组成类的“分子”的关系,同“集合体”与组成集合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类”和“分子”的关系,是属种关系(下面我们马上就会学到这个概念),而“集合体” 和组成它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举例来说: “树”是一个反映“类”的概念,是一个非集合概念,它和“松树”这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我们可以说“松树是树”。但是,“森林”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和“树”的关系就不是属种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为“树”只是构成“森林”的一个部分,我们不能说“树是森林”。
同时,我们又知道,客观世界中也存在着由许多同类事物构成的整体(或集合体)。这些由许多同类事物构成的整体和构成这个整体的任何一个个体相比较,在本质属性上是有区别的(例如,单独的一个人和由许多的人构成的整体——比如某个同学和他参加的“社团”在本质属性上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另外的概念来反映它。例如:由许多人构成的整体我们把它叫做“人类”或者“人群” ;(还有前面说过的“社团” ,还有“党” 、“协会” 、“组织”等等)由许多树木构成整体我们把它叫做“森林” ;由许多书构成的整体我们把它叫做“丛书” ;由许多岛构成的整体我们把它叫做“群岛” 。这些反映由许多同类对象构成的整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由于这些集合概念是专门用来反映由同类对象构成的整体的,它反映的属性是只有这个整体才具有,所以,集合概念不能用来反映组成该整体的每一个个体,例如,我们不能用“人类”或“人群”来反映某一个人;不能用“森林”来反映某一棵树;不能把一本书叫做“丛书” ;不能指着一个岛说“这是群岛” 。
另外,有的词语在不同的判断中,有时候表达的是集合概念,有时候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这种情况,主要是应该联系当时包含有这个概念的句子所表达的判断(即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来认定。例如:“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 和“中国人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 这两个句子都是表达判断的。很明显,前一个判断是在把“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时候做出的,换句话说,只有在把“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时候该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是把“中国人”理解为是一个一个的中国人,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后面的一个判断“中国人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则相反,是针对每一个中国人做出的。所以,我们说在前一个判断中,“中国人”这个词表达的是一个集合概念,后一个判断中,“中国人”这个词表达的是一个非集合概念。再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判断中,“法律”这个词表达的是集合概念呢还是非集合概念?这也需要我们联系这个判断做出的断定去理解。同学们应该都懂得,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判断的意思,是说在任何一部法律(比如刑法、刑事诉讼法、宪法、婚姻法,等等)面前,都是人人平等的。因此,这里的“法律”指的是一部一部的具体的法律,所以,它表达的是一个非集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