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教案及教学设计说明(董翠花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垂直》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垂直》教案一. 教材分析《垂直》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几何图形》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垂直的定义、性质及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后续学习其他几何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对直线、射线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尚在培养中,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可能缺乏足够的感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垂直的定义,掌握垂直的性质,能运用垂直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的定义。
2.垂直的性质。
3.运用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垂直的性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垂直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物,如墙壁、窗框等,用于展示垂直现象。
2.准备垂直的模型或教具,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设计好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如墙壁、窗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垂直的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垂直现象,教师总结垂直的定义。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垂直的模型或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垂直的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垂直的性质。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尝试找出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2.各组汇报操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垂直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拓展《垂直》教案
小学拓展《垂直》教案垂直教案引言:垂直是一个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垂直的概念,学生们可以了解垂直线的特性以及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垂直的概念,并帮助学生们理解垂直的含义和特点。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解释垂直的概念;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3. 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垂直的特征。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垂直的图形或图片,包括垂直的线段、直角等,以便引发学生对垂直概念的兴趣;2. 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垂直的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激发学生的思维;3. 教师准备一些纸、铅笔和尺子,以便学生们练习画垂直线。
三、教学过程:1. 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图纸,上面有一些平行的线段。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线段的特点。
提问学生:你有没有看到哪些线段是垂直的?- 帮助学生理解垂直的概念,解释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时的角度为90度的关系。
- 继续观察并讨论图中的直线和角,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垂直直线和直角的特征。
2. 探究:- 让学生自行实验,将两条线段画在纸上,观察它们是否垂直。
-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垂直。
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方法,例如用尺子测量两条线段的角度或通过观察两条线段的方向。
- 让学生用纸和铅笔尝试画出垂直的线段,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
3. 拓展:-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垂直情况,如建筑物、电线杆等,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这些事物中的垂直直线和垂直关系。
- 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答。
例如:如果一个人站在地上,他的身体与地面是否垂直?-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垂直的应用场景,如日晷、钟表等。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垂直的知识和技能。
- 强调垂直的重要性及其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2. 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垂直线段,记录下来并进行描述;3. 查找一些关于垂直的实例,撰写一篇观察报告。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垂直(教案)
垂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垂直与平行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垂直与平行概念的理解。
2. 垂直与平行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2. 学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找出垂直与平行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究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如:垂直线段的性质、平行线段的性质等。
(3)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垂直与平行一、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二、垂直与平行的性质三、应用举例四、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性质解决问题。
3. 拓展题: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学生对垂直与平行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垂直》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与垂直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垂直、绘制垂直线段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设计开放性作业,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等。
4.反思与评价的多元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个性化发展。
5.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
本案例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层层递进,注重知识的衔接和拓展。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垂直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垂直的性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垂直的概念,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垂直线段的性质与应用”等。
《认识垂直》(教案)
《认识垂直》(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会垂直两个概念。
2. 掌握垂直的特点。
3. 能够判断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4. 以及应用垂线的概念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垂直的特点,学会判断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三、教学难点应用垂线的概念求解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1.引入教师出示图1。
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这是什么图呢?同学:两条相交的直线。
教师:是的。
这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呢?同学:它们相交。
教师:可是还有一点你们没发现。
这两条直线图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也就是成直角。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认识垂直”。
2.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来看图2。
同学们,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垂直的呢?同学:不是。
教师:为什么不是呢?同学:它们不成直角。
这时教师向同学出示了另一张图3。
同学们,这两条直线呢?同学:是的,是的。
它们垂直了。
教师:为什么呢?同学:它们成直角啊。
教师:对,它们成直角。
平面上两条直线,如果它们的夹角是90度,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垂直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垂直的特点。
3. 学习垂直的特点教师出示图4。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图。
这里有两条线段,我们将A点作为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沿着这条线段做一条垂线。
同样,我将B点作为这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也沿着这条线段做一条垂线。
你们看看这两条垂线是不是完全一样的呢?同学:是的。
教师:对的。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线段的垂线完全一样,那么这两条线段就是垂直的。
4.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教师:现在,同学们,我们只需要判断两条直线互相是否垂直,那么怎样才能判断呢?同学:要看它们成直角没?教师:对,成直角就证明它们是垂直的,那么如果它们没有成直角呢?同学:那就不是垂直的。
教师:不一定。
如果我们画出它们的垂线后,它们的垂线完全一样,那么这两条直线也是垂直的。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图。
这里有两条直线,我将它们上面的夹角标出。
你们能判断它们是否垂直吗?同学:不垂直。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5篇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蒋韶艳教学内容:教材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2、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3、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像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
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等作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直线都相交了。
预设:这些图中的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你有什么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2、谈话感知: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新的名称——垂直。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
(板书课题:垂直)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1、再次认识垂直(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思考: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其中的直线叫什么?你还知道什么?(2)小组交流后,汇报。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垂足在哪儿,就标一个垂直符号。
(3)寻找生活中的垂直例子。
(4)练一练:自主练习第一题(5)折一折:指导学生把长方形按教材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2、学习画一组垂线(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课件演示作图方法,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再示范,共同总结作图步骤:A、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B、沿直线慢慢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C、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D、标上垂直符号。
《垂直》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2022青岛版 (1)
《垂直》课题§ 8.5垂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及垂线的概念,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探索有关垂直的一些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画、折等操作活动,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借助三角尺、量角器等画垂线,进一步丰富操作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类比“平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垂直的表示和性质归纳,初步感受有条理的发现问题、说明问题;强化表达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将“平行”与“垂直”对比来归纳与区别,继续渗透“直观—归纳—运用”的数学学习方法。
(3)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习惯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垂直及垂线的定义;2.垂线的画法;3.垂线的性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三角板、量角器、裁好的长方形纸条、导学案、垂直的图案或物品。
【知识回顾】通过知识回顾既能复习旧知,又能做好新知学习的铺垫,同时也不断激活学生思维、生成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问题1: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问题2:相交又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导入新课】观看一段奥运冠军跳远的视频(见附后的幻灯片),告诉他们看完视频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练习学生速记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多数同学都知道如何测量跳远的成绩,却很少有人知道运用了什么样的道理?【学习过程】一、动手操作、活动探究:折一折(引导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演示操作)先演示一遍幻灯片,再让幻灯片循环播放两次。
然后学生用老师提前准备好长方形纸条实际操作对折。
抛出问题: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测量折痕与纸边所成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要求自己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结果)二、自主学习、加强理解抛出任务一:垂直的定义、表示方法、垂线、垂足(要求:独立学习课本1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问题1:你能说一说什么叫垂直吗?只要两条直线相交成 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它们的交点叫做 .问题2:如图,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成直角, 我们就说直线AB 与直线CD 互相 , 直线AB 是直线CD 的 ,直线CD 也是 直线AB 的 .交点O 是 . 问题3:垂直的表示垂直用符号 表示,直线AB 与直线CD 互相垂直,记作 或 读ACBD作.如果垂足是O,那么可记作:或.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m垂直,记作:.大家要注意:两条线段或射线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的直线垂直.问题4:思考: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你是如何得出的?(口头叙述)学以致用:1..已知四条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ABCD。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直》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垂直的定义:教师详细讲解垂直的概念,强调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位置关系,形成直角。
2.垂直的判定方法:介绍利用直角三角板、垂直线性质等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垂直的性质:讲解垂直的基本性质,如垂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垂直线段的长度关系等,并辅以图形说明。
4.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平行线、相交线的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基本的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垂直这一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对垂直的判定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的性质和应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垂直的定义:使学生掌握垂直的概念,了解垂直是两条相交直线特殊的位置关系,能够识别并描述图形中的垂直现象。
2.掌握垂直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直角三角板、垂直线性质等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运用垂直关系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在平面图形中,利用垂直关系求解线段长度、角度大小等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
3.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严谨学习态度。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垂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垂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中“垂直”一节,主要介绍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
学生通过学习,应能理解垂直的定义,掌握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并能运用垂直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对于三维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理解并掌握垂直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垂直的定义,掌握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能运用垂直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
2.如何在三维空间中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并掌握垂直的知识。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
3.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直现象,如建筑物的墙壁、楼梯的扶手等,引导学生关注垂直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垂直的定义,并用实物模型演示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种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设计方法。
教师点评并总结,给出垂直的判定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垂直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在长方体中,找出所有垂直的直线。
七年级数学上册《垂直》教案
6.5 垂直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工具按要求画垂线,掌握垂线(段)的性质.【教学难点】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垂线的性质以及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在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概括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觅知识、自悟性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的教学境界. 本节课除了常用的教学手段外,还将利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四、教学过程 【师】从本册书开始,咱们数学老师就带领着大家用数学的眼光来尝试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数字中,存在图形中,更存在于思想方法中。
有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感受垂直情境引入 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我来做裁判】课件展示问题。
如果把运动员落在沙坑的两个脚印抽象成两个点,踏板抽象成一条直线,你能测量一下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吗?让学生用皮尺在屏幕上测量。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吗?【生】选对脚印、皮尺要与跳板垂直。
将图画在黑板上,【师】你能画一下吗?一个学生上黑板,其余画在学案上。
在直线AB 上有无数个点,点P 和其中任何一个点连接,都会形成一条线段,这些线段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B 是什么位置关系?【生】相交PO 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B 呢?【生】垂直 此时还相交吗?所以垂直就是特殊的相交。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垂直(板书) B你能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垂直的吗?给出一、垂直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板书),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课件展示 边画图边说,如图直线AB 与直线CD 互相垂直,此时的交点就叫垂足 a那么可以记作AB⊥CD,,垂足为点O. (板书)直线AB就是直线CD的垂线,反之,直线CD也是直线AB的垂线。
垂直教学设计
《垂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垂直”一课是新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内容,属几何初步知识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几何知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因此,教"垂直"一节时,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教学上,而是要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放在首要位置。
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发展空间想像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垂直以前,已经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等,对几何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但无论是对直线、线段,还是射线的认识,都是对一条而言的,而垂直和平行一样则是两条直线的关系。
因此,可以说:学生学习垂直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垂线、垂线段、垂足等概念,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
启发学生折垂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精神,形成垂线的空间观念。
通过测学生跳远距离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应垂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教学重点(1)了解垂线、垂线段、垂足等概念。
(2)学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教学难点: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
2、教学手段:电脑演示、实物操作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三、学法指导在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自身实践活动来学习垂线的特点、性质及画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会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已身边的数学。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树立问题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
课程设计垂直
课程设计垂直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垂直这一概念,能够理解垂直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垂直的定义,理解垂直的性质,掌握垂直的判定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垂直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垂直线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垂直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垂直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感受垂直的存在。
其次,讲解垂直的性质,包括垂直线段的性质和垂直线段的判定方法。
最后,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垂直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其次,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垂直的理解和应用。
再次,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的性质解决。
最后,实验法,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垂直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其次,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再次,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垂直的性质和应用。
最后,实验设备,准备直尺、圆规等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作垂直线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占30%,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表现。
作业占30%,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考试占40%,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共10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5周完成。
教学时间安排在上课时间,地点为教室。
教学进度合理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垂直 初中教案
垂直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体会父爱的伟大,理解作者情感。
(2)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对“背影”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分析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父爱的伟大。
(3)讲解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细节描写、情感渲染等。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亲情的理解。
(2)让学生以“背影”为主题,进行小练笔。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技巧,试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思考亲情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年级数学下册《垂直》教案、教学设计
4.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垂直与平行之间的联系,能够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垂直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垂直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垂直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总结反馈,巩固知识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2.演示如何用直角三角板、垂直线等工具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并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示范:“同学们,看我是如何用直角三角板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
3.引导学生探讨垂直与平行的关系,总结出垂直与平行之间的联系。
-讨论:“垂直与平行有什么关系?它们在图形中是如何表现的?”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垂直》教案、教学设计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共同分析解题思路。
2.教学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垂直的概念、性质、判定方法和画法。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垂线有哪些画法?”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总结判断直线垂直的方法和画垂线的技巧。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垂直的定义,总结垂直的性质。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垂线,掌握作图技巧,加深对垂直性质的理解。
-应用拓展: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垂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垂直的概念,掌握垂直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准确识别图形中的垂直关系。
2.学会使用直角三角板和直尺绘制垂线,掌握垂线的画法技巧,提高作图能力。
3.掌握垂线段的概念,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运用垂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垂直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垂直》课堂实录
《垂直》课堂实录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董翠花2007年9月获泰州市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上课地点:戴泽中学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会画垂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垂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比较、验证、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使用工具按要求画垂线,探索、了解垂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从生活实际中感知“垂线段最短”。
教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感悟概念(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垂直)师: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这是在一次跳水比赛中三名跳水运动员入水一刹那拍下的照片,如果用一条水平直线a表示水面,另一条直线b表示不同选手的入水姿势,可以得到这样三幅图,这三幅图都是两直线相交的情形,比较一下哪幅图更特殊些?生:(异口同声)第一幅图。
师:(追问)特殊在哪里?生1:图(1)中的直线是直的生2: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那图2,图3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吗?为什么?生:不垂直,因为这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不是90°。
师:噢,也就是说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是90°,是一个直角时,这两条直线(齐说)互相垂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
(板书课题。
)师:日常生活中垂直的现象很常见,如墙角的铅垂线与水平线就是互相垂直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垂直的实例。
生1:黑板的长边与宽边互相垂直。
生2:医院的红十字。
生3:教堂里的十字架。
…师:同学们举了一些垂直的实例,接下来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把长方形纸片拿出来,(屏幕投影)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两次,使折出的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探讨一下,有哪些不同的折叠方法。
(生边交流边动手折叠。
)师:(巡视片刻)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折的?生1:我是这样折的…生2:我的方法跟他不一样,我是……师:观察两条折痕相交成的角是一个什么角?有几个直角?生:(齐说)直角,有四个直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垂直
授课教师:(泰州)兴化市戴泽中学董老师
教材:苏科实验版七年级数学(上)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
条直线互相垂直;
2、会画垂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垂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3、在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活动中,初步感悟分类思想和转化
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使用工具按要求画垂线,探索、了解垂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画垂线的方法及两个性质的归纳.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感悟概念(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垂直)
1、情境引入:这是三名跳水运动员
入水一刹那拍下的照片,如果用一条直
线a表示水面,另一条直线b表示入水
姿势,可以得到这样三幅图,比较哪幅图
更特殊?特殊在哪里?(揭示课题)
2、生活实例: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
有哪些垂直的现象?
3、折纸活动: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两
次,使折出的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同桌的
两人共同探讨有哪些不同的折叠方法?
4、形成概念: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果直线a 与直线b
那么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垂直,记作a ⊥b 或者b ⊥
a a 是
b 的垂线, b 也是a 的垂线.垂线是一条直线,来表示还可记作AB ⊥CD 或者CD ⊥AB 字母O 来表示,这个交点叫做垂足.
二、操作画图(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
1、观察地图:在地图上找一找与人民路垂直的道路有哪几条? 说明: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人民路上有一人民广场,我们把它看作点A ,经过点A 并且与人民路垂直的路是哪条路?经过点B 并且与人民路垂直的是哪条路? 2、折纸活动:经过点P ,折出一条折痕使它与边AB 垂直.
3、操作画图: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小结画法:一放,二移(经过已知点),三画(画一条直线). 类比平行归纳垂线性质: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巩固练习:
(1)经过点P 画一条直线与线段AB 垂直。
P
B
A
·
P
A
B
·
B
A
P ·
(2)如图,已知∠AOB ,请你任取一点P .
①过P 点画OB 的垂线,垂足为Q ; ②过点P 画OA 的垂线,垂足为H .
三、探索性质(使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垂线段最短”,并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1、实例感知:
(1)、如图,三名同学从点A 处过斑马线到马路对面,哪条路线的长度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你留心过,体育课上老师如何测量跳远的成绩?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比较归纳:
比较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联系与区别. 3、实际应用
如图,污水处理厂要从A 处把处理过的水引入 排水沟PQ ,应如何铺设排水管道,才能使用料最 省,试画出铺设管道路线,并说明理由.
a
O
A
B
·
P
Q
A
四、巩固拓展
如图,P 是∠AOB 的边OB 上的一点,过点P 画OB 的垂线,交OA 于点C ,过点P 画OA 的垂线,垂足为H .
(1) 比较PH 与PC 、PC 与CO 的长短,并说明理由.
(2) 在三角形ABC 中,能看成是垂线段的线段共有( )
A .0条
B .1条
C .2条
D .3条
五、回顾小结:
我学会了什么? 我是怎样学的? 我学的怎样?
六、课后作业
必做题:习题6.5 第 2、3、5题. 选做题:数学课课练 P140 第2、4题.
B
A
C
H
O
P
C
教学设计说明:
《垂直》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根据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教学安排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分工合作、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2、本节课采用的图片,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人的需要中产生,最终服务于生活”的出发点,引导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好奇的情绪中进行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精心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因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课堂上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
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5、练习的配备由浅入深,根据教学内容逐层深化,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业合理设计,尽量满足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以达到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总之,本节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完成,使学生觉得自己进行的探索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也是有科学性、创造性的,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己在学习上的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对自己探索出来的结论,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到位。
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完善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都将获得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