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的构成要素
文学课堂知识点总结
文学课堂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概念及特点1. 文学的概念文学是人类使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还包括戏剧、歌曲等各种形式。
2.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情感表达、思想抒发、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特点。
二、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1.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的流派主要包括诗歌、散文、戏曲和典籍等。
2. 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的流派主要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和现代戏剧等。
三、文学作品的解读1. 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和思想感情等。
2. 文学作品的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或情感。
3. 文学作品的风格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包括语言风格、叙述方式等。
四、文学鉴赏技巧1. 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成就和作品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作品。
2. 分析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包括分析人物、情节、结构、语言风格和主题等。
3. 比较文学作品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之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五、文学与生活1. 文学作为精神食粮文学作为精神食粮,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塑造人的道德品质。
2. 文学作为审美享受人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获得审美享受,提高生活品质。
3. 文学作为社会反映文学作为社会反映,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历史变迁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六、文学的价值和意义1. 个人价值文学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体验。
2. 社会价值文学可以表达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3. 教育价值文学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审美品味和思想能力,对人们的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语言艺术和审美功能,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
通过对文学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提高人们的情感境界和审美品位,拓展人们的思维视野,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整理1. 文学要素- 文学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情节、人物、语言和风格等。
- 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旨。
- 情节是作品的故事情节或情节发展。
- 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言行来展示故事和主题。
- 语言是作品使用的文字表达方式,它能够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 风格是作品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通过特殊的写作技巧和手法来体现。
2. 文学流派- 中国文学流派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 古代文学以古代诗、古代散文和古代小说为主要形式。
- 现代文学包括新诗、小说和剧本等形式,以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为主题。
- 当代文学是指现在正在发展的文学形式,包括网络文学、科幻文学和都市小说等。
3. 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等。
-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白毛女》和余华的《活着》等。
- 当代文学作品有陆游的《乡村爱情》、韩寒的《后会无期》和亦舒的《爱情进行时》等。
4. 文学修养- 高中生需要培养的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语言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注意积累词汇和修炼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5. 考试备考- 在高中语文考试中,要重点复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
- 注意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演变、人物形象和意义表达。
- 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
- 多做模拟题和练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以上是关于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的知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首先,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或主旨。
它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观点和思考。
主题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具体的事件或情感,它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来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其次,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事件的发展和组织方式。
情节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节奏。
情节通过一系列的冲突、转折和发展,展现了作品的张力和发展趋势,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参与。
第三,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他们是情节的推动者和承受者。
人物具有独特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特征,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展示了作品中的价值观和思想。
人物的形象可以通过作者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示,读者通过对人物的理解和共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最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工具。
语言通过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来构建作品的形象和意境。
作者通过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语言,
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美感。
语言的运用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对声音、节奏和形象的塑造,它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
综上所述,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情节展示了作品的发展和张力,人物是情节的推动者和承受者,语言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工具。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引导读者思考和感受。
文字文学概论
文字文学概论
文字文学概论涉及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形式、流派、发展历程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介绍。
以下是关于文字文学概论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和想象。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
文学的元素:文学作品包含多种元素,如情节、人物、对话、语言、风格等。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文学的流派:文学作品根据其主题、形式和风格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
文学的历史发展: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文学时期和风格相继兴起。
常见的文学时期包括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等。
文学的功能:文学除了提供娱乐之外,还有表达思想、传递文化、引发思考、记录历史等多种功能。
文学分析方法: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批评性分析、结构主义分析、后现代主义分析等。
文学与社会: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和影响社会。
文学作品常常承载着作者对社会、文化和人性的思考。
文学批评学派:文学批评学派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的不同理论体系,包括传统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等。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多层次的艺术互文。
文学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理论的不断演变,文学将继续在新的语境中发展,拓展其表现形式和内涵。
文字文学概论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学的基本认识,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文学的要素——精选推荐
教案第一章文学的要素第一节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那么,是什么原因把文学语言从一般语言中划分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艺术语言呢?是文学语言的语义性质。
一、语言表现形象的间接性(一)文学用语言为物质材料塑造的形象是间接性的这是因为文学通过语言的描述来表现形象的特征,尤其是形象的行动特征;文学的接受者在阅读这种语言描写时,就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在联想和想象中重现或创造具有这些特征的形象。
形象的特征描写得越是鲜明独特,越是能够激发想象力,读者在自己头脑中展现出来的形象就可能越生动。
文学形象不是从语言中直接让人感受到的,而是间接地从语言表达中运用想象力再现出来的,是语言描写经过读者想象力再创造的结果。
这就是文学的物质材料和其他艺术的物质材料的一个根本的区别。
语言的符号抽象性质,决定了文学的形象只能间接地被人接受。
(二)、语言形象间接性带来文学表现的丰富性和深刻性1、语言描写借助想象力可使形象的特征表现得更加深刻2、语言描写的间接性使文学表现获得了更大的可能性二、文学语言的语义性质(一)真陈述和假陈述由此可见,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的区别,不是表现在符号的本质上,而是表现在符号的功能上。
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用同一种符号系统来表达,但它们表达的对象和意义其实是不同的。
一般语言的使用都有着一个实际的对象作为目的,它或者是对周围环境中一个事物作出指点的表示,或者是对生活中某个对象的命名、议论或思考。
因此一般语言中的句子,都是对一个事实的陈述。
(二)唤起或投射感受经验的精神意象(三)文学语言的修辞运用(四)文学语言的语感因素(五)文学语言的历史文化内涵三、文学语言的声音模式(一)声音的协调性(二)声音的节奏性(三)声音的格律规定第二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定义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依据人生体验和艺术经验,用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能够唤起人们具体感受并具有一定思想意蕴的艺术符号载体。
二、文学形象的要求和特点(一)生活和不似生活的统一(二)个别化和一般化的统一(三)生命体验和艺术构形的统一三、文学形象的表现形态(一)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和人性发展2、人物形象和性格刻划3、静态和动态性格的人物形象4、圆形和扁平的人物形象5、人物形象和原形(二)景物形象1、文学中的景物形象,是人的情感态度的寄托2、文学中的景物形象,是人物性格的转喻式表现3、景物形象在现代性作品中具有复杂的人性内涵(三)意象意象中含有两种不同质的成分,它是把一个外在的形象和一个内在的意义结合在一起。
文学常识大全初中
文学常识大全初中第一部分:文学基础知识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艺术手法表现人类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通过文字传递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根据其体裁和内容进行分类。
常见的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而按照内容则可以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童话文学、科幻文学等。
3. 文学作品的要素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通常包含情节、人物、背景和主题这几个要素。
情节是指故事的发展过程,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背景是指作品发生的环境和背景资料,主题则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4. 文学的艺术特点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其中,意象是文学语言的核心特点,通过艺术化的文字表达,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感觉上的享受。
同时,文学还具有想象力、表现力、美感等特点。
第二部分:文学作品欣赏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沉沦和衰败。
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主要人物的取经之路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充满想象和幽默的奇幻世界。
3. 《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海上冒险的故事。
作品通过人物鲁滨孙的思考和行动,揭示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
4. 《红与黑》《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一个贫穷的乡村青年朱利安·索雷尔在社会上爬升的过程。
小说通过对社会人性的揭露和批判,探讨了阶级和个人的矛盾。
第三部分:文学写作技巧1. 描述技巧描述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生动的文字描写,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场景等。
描写时可以使用形象的比喻、细腻的感官描写和准确的语言,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对话技巧对话是文学作品中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学活动中的四种要素
文学活动中的四种要素文学活动是指以文学作品为核心的各类艺术活动,其中包含四种要素,分别是主题、情感、艺术形式和观众反馈。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文学活动的基本元素。
一、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
主题可以是人生哲理、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等各种思想内容。
主题的选择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主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二、情感情感是文学作品中的情绪体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感状态。
情感可以是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等各种内心感受。
通过情感的表达,作品能够更加真实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细腻温情的,也可以是激情澎湃的,取决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风格。
三、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艺术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对于作品的艺术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四、观众反馈观众反馈是指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反馈。
读者的反馈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力。
观众的反馈可以是赞扬、批评、思考等各种形式。
通过观众的反馈,作者可以了解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主题、情感、艺术形式和观众反馈是文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在文学活动中,我们需要注重主题的选择,通过情感的表达和艺术形式的运用,以期获得观众的积极反馈。
只有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文学活动更具深度和广度,也才能使文学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层次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层次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文字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艺术形式。
而作为艺术形式的文学作品,其结构与层次的安排对于故事的展开、情节的发展以及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层次。
一、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文学作品的开端,通过引入故事的背景、人物以及主要的情节冲突,为读者营造出一个熟悉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在引言部分,作家通常会运用各种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巧妙的开头、生动的描写等。
同时,引言部分也可以为后续的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奠定基础。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是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阐述的重点所在。
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作家常常会采取一些策略来布局主体部分。
首先,结构上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的情节需要有起伏,扣人心弦,避免平淡无奇的叙述。
可以运用前后呼应、对比矛盾等手法,使情节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在主体部分,层次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设置多个层次的故事情节或开设多个视角,可以让作品更有层次感,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同时,层次的设置还有助于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主题的阐发。
三、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是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也是整个故事走向的转折点。
在这一部分,作者通常会通过设置冲突、打破常规以及引发触动人心的事件来达到高潮效果。
高潮部分的设置应当紧凑紧张,让读者的心情随之起伏。
通过高潮部分的处理,作家可以更好地展示作品的主题,让读者有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四、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文学作品的收束之处,也是情节的结束和思想的总结。
好的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的情感有所共鸣。
在结尾部分,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来收尾,如悬念、反转、回归等。
通过巧妙的结尾,作家可以给读者留下一个深思熟虑的空间,让读者在作品结束后依然沉浸在其中。
五、结构与层次的关系作品的结构与层次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结构是作品的骨架,而层次则是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和设置。
文学四要素
文学四要素文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提出的,他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其中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
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典型:1、定义: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出的具有显出特征的富有审美能力的,含有丰富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一般具有以下三点: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三方面: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具有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典型人物的个性和社会概括性具有统一性。
3、典型论的发展及论争典型的概念基本上由西方文论创立,其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类型说;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代表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鲁迅《孔乙己》《阿Q正传》马克思主义典型论(高度的个性化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社会历史内容和揭示社会发展潮流)(时代背景下共同群体的特征)(历史过程中本质的真实)马克思主义典型论要求:1、充分表现人物的真实个性(细节的真实)2、要求个人的典型与他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整个社会的现实和精神状态作家不仅要写出主人公“怎么样”,而且要写出“为什么”,不仅要告诉读者主人公的思想和行动,而且也要写出是什么社会环境驱使主人公如此思想和行动。
马克思主义典型论不是永恒人性的代表,而是现实世界的矛盾的突出反映,属于特定的历史状态。
例如:《红与黑》1830年历史纪实,仅仅属于资产阶级。
大一文学写作知识点
大一文学写作知识点在大一的文学写作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作品的要素和文学作品的分类等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进行表达和传递的一种创作形式。
它具有情感表达、思想启迪和美学享受的功能。
文学以文字为载体,通过塑造人物、描绘景物、叙述故事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等方式,创造出独特而深刻的艺术形象。
二、文学作品的要素1. 主题:文学作品所探讨的基本思想或核心观点。
2. 情节:文学作品中事件的发展和变化所构成的故事线索。
3. 人物: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个性、扮演特定角色的形象。
4. 描述:对人物、物品、环境等进行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5. 对白: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对话。
6. 主观描写:描写者凭主观感受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描写。
7.客观描写:描写者通过客观的描述来展现事物的外在特征。
8. 抒发:通过文字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态度。
三、文学作品的分类1. 散文:以叙述事物、描写环境、表达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如游记、散文随笔等。
2. 诗歌:以抒发美感、表达内心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体裁,如古体诗、现代诗等。
3.小说:以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文学体裁,如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四、写作技巧1. 创造性思维:文学创作需要有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练习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2.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3. 结构安排:合理的篇章结构和章节安排可以让作品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4. 精确用词: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名家作品欣赏1. 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第一人称的狂人形象展示社会的种种荒谬现象。
2.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表达了对命运、欺骗和人性的思考。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文学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这四个方面。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首先是主题,即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或情感。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核心所在。
它可以是生活哲理、人生价值观、社会问题等等,通过文学作品的叙述、描写、对话等手法来表达。
主题可以是直接明确的,也可以是间接暗示的,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是情节,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或者说剧情。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骨架,通过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的连续发展来展示主题。
情节包括起因、发展和结局,在其中融入了冲突、转折和高潮等元素,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张力。
情节的构建要求紧凑合理,展现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变化,并与主题相一致。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他们是情节展开的驱动力和主要承担者。
人物是作品的灵魂,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方式来展现主题的具体体现。
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背景、关系等的刻画,使之具备丰满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
人物的塑造应该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关注。
最后是语言,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词语、句子和修辞等的运用,使作品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语言包括形象生动的描写、对话的逼真自然、节奏韵律的把控等等,能够使读者产生直观的感觉和强烈的共鸣。
语言的运用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文学四要素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主题给予作品思想内涵,情节展现了主题的发展过程,人物是主题的具体体现,而语言是主题、情节和人物的表达方式,使作品具备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只有将这四个要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一部有意义、有思想、有感染力的优秀文学作品。
文学基本原理
文学基本原理
文学基本原理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基本法则和特点,它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基本原理包括情节、人物、语言、形式等方面。
首先,情节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情节是故事的骨架,它包括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要素。
情节的设置应具有合理性、连贯性和吸引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其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人物形象需要具有可信性和鲜明性,他们的行为、言语和心理活动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物的塑造需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命运。
再次,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语言应该准确、生动、贴切,能够有效地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作品通常通过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对话等方式来呈现,使读者产生一种美感和审美享受。
最后,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文学形式的选择要适合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综上所述,情节、人物、语言和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原理。
在创作和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关注和理解这些基本原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说: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该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提前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内在根据)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主题和对象,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基本条件)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外部特证)、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风格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
4、叙事:指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基本特征: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5、抒情:指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表现情感的过程。
6、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提出。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艺术手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的陌生起来,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陌生化在中国的集中表现是“诗家语”。
7、典型:典型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概念,是指在特殊或个别中体现着普遍性或共性的人物和事物形象。
它经过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80年代末再到20世纪至今的三个发展阶段,它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为“熟悉的陌生人”。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艺术至境三美神之一。
8、意象:意象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导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文学本质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文学本质论的三个基本要素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
在研究文学的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观点,以揭示文学的本质和特点。
其中,文学本质论是一种对文学本质进行探讨的理论,它认为文学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主观体验、艺术形式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从这三个要素出发,对文学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
一、主观体验主观体验是文学的核心,它是作家通过自己的感知、思考和想象所创造出来的。
在文学中,作家通过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以及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种交流和分享的方式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实现的,作家通过文字的力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主观体验表现为作家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塑造,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家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作家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思考。
二、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作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艺术形象的方式和手段。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通过对语言、结构、节奏和形象等方面的运用,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艺术形象,使作品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在文学作品中,艺术形式表现为作家对语言的运用和艺术结构的构建。
作家通过对语言的精准运用和形象的生动描绘,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作家还通过对节奏和韵律的掌握,使作品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此外,作家还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和艺术结构的构建,使作品具有完整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三、社会价值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抒发,它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作家的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文学作品,作家可以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文学的四要素
1.文学的四要素2.文学幽灵化3.文学的起源——游戏说4.文学的起源——巫术说5.文学的反叛性6.模仿论的定义及特点7.表现论的定义及特点8.语言论的定义及特点9.修辞论10.如何理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当代文学生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创造着满足公众审美文化需求的精神产品,具有物质生产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产活动也具有产业属性,能够为文学产品的创作者、出版发行者带来商业利润。
11.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当代文学消费具有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的两重性。
一方面,文学产品作为精神产品,能够使消费者受到精神感染和教育。
另一方面,文学产品具有一般物质产品的特点,需要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拥有才能实现消费。
12.夸示性消费“夸示性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为炫耀身份和地位而进行的文学消费。
匈牙利学者豪泽尔指出,上层阶级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文化产品进行“夸示性消费”,其目的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
尽管他们没有对艺术的内在审美需要,也从未打算去阅读那些文艺作品,甚至对所收藏的艺术经典名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显示自己既富且贵,因而喜欢购买和引人注目地摆设一些豪华精美的文学经典名著,以营造一种所谓有教养的文化环境。
13.意识形态论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意识形态学说的源头要追溯到培根的“假象说”。
最早把“意识形态”术语引入哲学研究领域的是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
德语中“意识形态”一词由马克思创制,最早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
在马克思看来,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思想的体现。
它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化的形式,借此达成遮蔽或歪曲现实关系的目的。
14.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伊格尔顿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两层含义:它首先标示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的特性恰恰在于文学的审美形式;其次,文学常常能真实的关系重新编码,移置,转换为审美想像关系的暗码。
文学的四要素说名词解释
文学的四要素说名词解释文学的四要素是指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线索或情节线索,它是作品的骨架,承载着作品的发展和进程。
情节可以是相对简单的线性叙事,也可以是错综复杂的多线叙事。
它通过情节的衔接和推进,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情节的设置需要合理,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让读者投入到作品中,与作品的发展产生共鸣。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的载体,也是情节发展的主体。
人物的定位和塑造需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活力,使其在读者的心中栩栩如生。
人物可以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也可以是作者根据生活经验或想象创作的虚构人物。
无论真实还是虚构,人物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作品。
通过人物的冲突、成长和转变,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语言是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丰富多样,既能够表达作者的深度思考,又能够贴近生活,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足够的语言感染力,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读者共鸣。
不同的作品类型和风格,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手法,但无论如何,语言应该是美丽、精确、生动的,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思想或中心思想,是作品传递给读者的作者意图和情感之所在。
主题可以是社会现象、人性探索、历史背景等,也可以是抒情、思考、哲学等。
主题的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辨和思考,使作品具有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主题的呈现和探索,作品能够在审美层面上得到读者的赏识和思考。
四个要素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相互促进和制约。
六要素知识点总结
六要素知识点总结一、导语六要素是指人物、情节、时间、地点、主题和形式。
它们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也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通过对六要素的深入了解与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特点,也有利于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更加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二、人物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力量。
人物不仅可以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相似的形象,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在文学创作中,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人物的性格、外貌、动机、命运等方面都应该尽可能地刻画得细致入微,使读者可以对人物产生共鸣与理解。
三、情节情节是故事的骨架,是展示人物性格、抒发主题的手段。
情节的引人入胜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是文学作品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情节的设计应该紧扣主题,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发展,使故事发展得富有张力,有高潮有转折,以吸引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四、时间时间是文学作品发生的背景,是思想、人文情感、文化传统的载体。
时间的设定对于故事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时间的选择应该与人物和情节相匹配,要有利于表达和传达主题,避免时间上的差距,使故事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
五、地点地点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是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
地点的选择应该与故事情节相契合,能够与人物及其活动相对应。
通过对地点的描写,可以丰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形象。
六、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者想要通过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
主题贯穿于整个作品,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通过主题的选择和表达,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更高的深度和内涵,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七、形式形式是指文学作品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不同形式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表现风格和艺术技巧。
通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可以更好地展现主题和情节,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八、总结六要素是文学作品构成的必要要素,是作者在创作中需要充分把握和运用的重要因素。
文学作品的构成
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作品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要素:1.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和理解。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它贯穿整个作品,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 情节:情节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它由一系列事件构成,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情节的设计是为了展现主题,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并激发读者的兴趣。
情节的展开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作品的世界。
3. 人物: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他们是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命形象,具有独特的外貌、性格、行为和思想。
人物在作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以是主角、配角、反派等,他们通过与情节的交织来展现主题。
人物形象的刻画需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4. 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它是作者用来描绘人物、场景、情感和思想等的工具。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达了作品的信息,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风格。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5. 结构:结构是文学作品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它包括作品的开篇、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主题和情节,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学作品的结构需要有一定的严谨性和连贯性,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6. 背景:背景是文学作品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它包括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
背景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描绘人物和情节,为读者营造一个真实的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背景的描绘需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7. 风格: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表现方式,它包括作者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文体等方面。
风格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还影响了读者的感受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的要素第一节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这一命题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体,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创作的,一切文学作品也都需要通过语言来欣赏;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物质存在。
其二,语言也是文学的审美要素,人们阅读文学,不仅是欣赏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形象,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本身也会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因而,文学也被称作语言艺术。
文学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民族共同语基础上经过加工的、规范的书面语言。
它是人们在各种规范的书写场合广泛应用的语言,从应用文书到理论著述。
狭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各类文学作品包括口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它来自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用语,包括大量口头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用语。
文学语言同一般的语言,比如我们平时生活中用的语言,或进行理论表述时用的科学语言,根本上并无不同。
文学语言并不是另具本质的语言,它不是撇开一般语言另行制造的另一种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只要掌握了一般语言的基本能力,阅读文学语言并不会有特别的理解困难。
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在表达上也不存在根本的差别,文学语言在表达上优美或生动的特点,也可以表现在日常用语或理论用语上,这毋宁说是一般语言活动都力求达到的目标或理想。
那么,是什么原因把文学语言从一般语言中划分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艺术语言呢?是文学语言的语义性质。
一、语言表现形象的间接性(一)文学用语言为物质材料塑造的形象是间接性的一切艺术都是运用形象来表达其内涵的。
不过文学在表现形象时,和其他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
其他艺术所创造的形象,都能够直接作用我们的感官。
如绘画形象能让我们的眼睛看到形状和色彩,雕塑形象能让我们摸到体积和质感,音乐“形象”能给我们的耳朵听到声音和旋律……这些形象是什么样的,我们都能直接感受到。
然而文学不管塑造什么形象,我们的感官所能接触到的只是符号的声音或文字。
在这种语言符号中,我们不能要求其他艺术用外在形象表现内容时所能达到的那种感性的圆满鲜明,比如我们不能够直接感受到林黛玉容貌的美丽、琵琶女琴声的凄凉和阿房宫建筑的奢华。
不管什么国家的人看到达·芬奇的画或罗丹的雕塑,听到贝多芬的交响乐或华彦钧的二胡曲,都能知道他们看到或听到的是什么,尽管理解的深度不一定相同。
但对于不识汉语的外国人来说,李白的飘逸诗篇只是一堆难辨的方块字符;同样,对于不谙英语的国人来讲,莎士比亚的优美剧本也不过是许多字母的排列而已。
但是文学确实是有形象的,它像其他艺术一样离不开形象的表现。
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
我们经常在读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后,在脑子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生动形象,这种印象甚至比其他艺术还要来得动人和深刻。
这是因为文学通过语言的描述来表现形象的特征,尤其是形象的行动特征;文学的接受者在阅读这种语言描写时,就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在联想和想象中重现或创造具有这些特征的形象。
形象的特征描写得越是鲜明独特,越是能够激发想象力,读者在自己头脑中展现出来的形象就可能越生动。
文学形象不是从语言中直接让人感受到的,而是间接地从语言表达中运用想象力再现出来的,是语言描写经过读者想象力再创造的结果。
这就是文学的物质材料和其他艺术的物质材料的一个根本的区别。
语言的符号抽象性质,决定了文学的形象只能间接地被人接受。
(二)、语言形象间接性带来文学表现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语言材料所导致的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使得文学描写和其他艺术相比,在形象的直观生动性和表现具体性上有所不及。
我们看绘画上的人物形象,这个人长得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俊是丑,都是一目了然的。
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即使用了很大篇幅,我们对他(她)到底长得什么模样可能还是模模糊糊的。
但是相比于文学的这个弱点而言,语言描写的间接性给文学带来的优势却是更加明显的:1、语言描写借助想象力可使形象的特征表现得更加深刻语言符号的抽象性决定了文学形象必须通过想象力来再现,因此它就可以极尽想象力的可能性,来突出甚至放大形象的某些特征,使形象获得其他艺术难以比并的巨大表现力。
比如绘画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美丑妍媸,但其表现也就以画出来的程度为限。
文学描写如果在美丑的直观性上和美术竞争,那是不会占上风的。
但文学可以不正面来表现一个人的美丑,而是间接地描写这种美丑造成的效果,从而使形象的特征给人带来更深刻的印象。
如在汉乐府诗《陌上桑》中,对主人公罗敷的美丽是这样来描写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罗敷长得什么模样,诗中无一语提及,但从观看罗敷的人那种如痴如呆的神态描写中,我们却可以想见她的美丽容貌,而且这种美丽是无限的,也就是我们能够想象她有多美就有多美。
有了这样的美丽想象,再看画家的作品,常常就会觉得绘画远未能把形象的美丽充分表现出来。
2、语言描写的间接性使文学表现获得了更大的可能性由于语言描写无须依赖对象的直观性,文学在表现对象时就可以摆脱对象直观性质的拘束,大胆运用想象去进行形容和描摹,从而获得其他艺术很难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表现的可能性。
例如小说《老残游记》中对京韵大鼓艺人演唱的描写:……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这不是对声音的直观描写,而是用想象中的事物来比喻形容,给人的印象就非常特别和深刻。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对音乐的美妙描写,其表现的极致,是音乐本身也无法达到的。
比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琵琶演奏的经典描写,大概是音乐家终生追求的境界了。
语言描写可以摆脱形象的直观性,因此它特别适合表现无确定形态的主观心境。
例如在萧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在逃亡路上,他的情人阿克西尼亚死了,悲伤欲绝的主人公埋葬了情人——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了。
太阳的光芒照得葛里高里没戴帽子的头上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色的因为一动也不动而显得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恶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看见自己头顶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太阳。
受形象直观性限制的其他艺术,很难用这种非写实的意象来表现。
如电影在银幕上制造黑色的天空效果并不难,但它又怎能表现人物的内心创痛呢?所以在把小说改编为电影时,这样精彩的文学化描写只能忍痛割爱了。
不仅声音和内心世界这种无形的对象,文学可以表现的事物可以说几乎是无限的。
照黑格尔的说法,这是因为文学从一切对感性材料的臣属中解放出来,因此能表现和装点任何可出自或进入人们想象中的内容,它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它所用的材料不是别的,正是想象自身。
凡是可以想象的事物,都是文学可以表现的对象。
而人的想象是无远弗届的,故而文学也就获得了无限的表现范围。
二、文学语言的语义性质(一)真陈述和假陈述文学语言一般是生动的,但生动并不是文学语言惟一的特征。
有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用不生动甚至枯燥呆板的语言来写作,反之,我们日常讲话可以是非常生动的,理论著作也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撰写。
请看下面的例子:事情如同白昼一样地明白:人民自己痛切感到而且经常指出来,人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民仅有的能够用来养家活口的土地,都被地主们夺取了。
同时,事情十分清楚,孩子们和老人们所以纷纷死亡,是因为他们没有牛奶喝,是因为他们没有土地来放牧牲口,收割粮食和干草。
事情十分清楚,人民的全部灾难,或者至少是人民灾难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在他们的手里,却在那些利用土地所有权靠人民的劳动生活着的人们手里。
这段像一篇时评或短论的文字,出自列·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复活》。
再看一个例子:他扮演了一个铁面无私的哲学家,它袭击了天国,杀死了天国全体守备部队,这个世界的最高主宰未经证明便倒在血泊中了,现在再也无所谓大慈大悲了,无所谓天父的恩典了,无所谓今生受苦来世善报了,灵魂不死已经到了弥留的瞬间——发出阵阵的痰喘和呻吟——而老兰培作为一个悲伤的旁观者,腋下挟着他的那把伞站在一旁,满脸淌着不安的汗水和眼泪。
于是康德就怜悯起来,并表示,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于是,他考虑了一番之后,就一半善意、一半诙谐地说:“老兰培一定要有一个上帝,否则这个可怜的人就不能幸福——但人生在世界上应当享有幸福——实践的理性这样说——我倒没有关系——那么实践的理性也不妨保证上帝的存在。
”这段文字非常形象而且生动,可是它却是海涅的哲学著作《论德国哲学和宗教的历史》中的一段论述,阐述康德哲学的无神论的不彻底性。
由此可见,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的区别,不是表现在符号的本质上,而是表现在符号的功能上。
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用同一种符号系统来表达,但它们表达的对象和意义其实是不同的。
一般语言的使用都有着一个实际的对象作为目的,它或者是对周围环境中一个事物作出指点的表示,或者是对生活中某个对象的命名、议论或思考。
因此一般语言中的句子,都是对一个事实的陈述。
文学语言也是对某个事物的陈述,可是作为陈述对象的事物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或者虽然存在,但陈述者并不在意其有无,把它当作虚构也没什么两样。
这样的陈述没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比如向某人通报某个物品或指陈某件事故的原因,那么它就只有以自己为目的,也就是以自身的某种表达效果为目的。
这种不假外求的特点,也就是文学语言的自足性。
如果说一般语言的陈述句是真陈述,那么,文学语言的陈述句就是假陈述、伪陈述。
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文本时,能够判断其陈述的东西是一种虚构,或虽然不一定是虚构,但它的目的主要在本身的表达效果上,那么我们大体也就能够断定它的语言是文学语言了。
有些本身并不是虚构的文本,由于其优异的表达效果,使人们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求美去阅读它,那么它的语言既可以是一般语言,也可以是文学语言。
例如《史记》,如果我们为了查考史实去读它,那就是把它当作一般语言来看待;如果我们为了它的精妙叙事而去读它,那就是把它作为文学语言来欣赏。
由于语言在陈述的真假方面有时很难判断,所以事实上人们常常将表达效果作为文学语言的判断依据。
(二)唤起或投射感受经验的精神意象由于一般语言在使用上都有某种实际的目的,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剪除表达上各种无关的成份和模糊不明的因素,就会使句子变得更加简明有效。
在一般语言的使用场合,使用者都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词达而已。
交谈中的不着边际和著述上的言不及义,是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使用上的大忌。
所以一般语言都具有目的性明确的理性特点,或以这样的特点为目标。
文学语言以自身表达效果为目的,它要把对象表现得真实或真切。
从根本上来说,它不是为了“达意”,而是要“具象”,即赋予本来是抽象的语言符号以具体的形象。
形象是具体的、多立面的,文学语言在使用时便要力求表现上的圆整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