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令26号-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委审批及报备简易汇总

3
股权比例变动(a-t9,t10)
Y
Y
4
股权比例变动,且为重要子企业,股权有临界变化(a-t9,t10)
Y
5
股权变动,需评估,评估结果(a-t9,t10, c)
Y
6
股权变动,且为重要子企业,需评估,评估结果(a-t9,t10, c)
Y
Y
7
内部重组,转让及受让方为中央企业及其直接或者间接全资拥有的境外企业,转让价格可以以评估或者审计确认的净资产值为底价确定。(a-t13)
序号
事项
报国资委核准
报国资委备案/登记/报告报集Biblioteka 核准报集团备案/登记1
境外企业注册地相关法律规定须以个人名义持有国有股权的(a-t5)
Y
Y
因重组、上市、转让或者经营管理需要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的(a-t7)
Y
Y
2
新设境外企业,取得境外企业产权,基本信息发生改变,产权状况发生改变,解散、破产,转让、减资等(a-t8)
国资委《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27号令)——a
国资委《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6号令)——b
国资委《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12号令)——c
国资委《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19号令)——d
a-t5表示该法条的第5条,同一事项出现核准及报备均适用的,按照重要性、授权金额或有关规定判定。
8
IPO或者境外上市公司股份变动(a-t15)
Y
Y
Y
9
重要子企业,IPO或者境外上市公司股份变动(a-t15,d)
Y
Y
10
非金融类境外企业不得为其所属中央企业系统之外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任何形式的融资、拆借资金或者提供担保(b-t22)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7号)

法规制度
(四)多年研究论证、多次专题调查和课题研究形成境
外产权办法
境外国有产权监管制度空白点
长期以来,涉及境外企业产权管理的法规、 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往往是原则性的只言片语 或称“另行规定”,存在制度空白和监管缺位的 问题。
国有资产流失出血点
• • • • 境外投资规模快速扩张 投资类型、法人层级、产权结构日趋复杂 注册地不同,适用的法律、规则不同 制度空白,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管难度大 出现重大损失甚至流失在所难免
权[2011]144号第四条)。
(七)关于资产评估事项 1.境内国有产权出境或者境外企业反投境 内的:按照12号令聘请具有资质的境内评估
机构进行评估,并办理评估备案或核准。
(七)关于资产评估事项
2.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独资或者控股的境外 企业在境外发生转让或者受让产权、以非货币资 产出资、非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比例变动、合并分 立、解散清算的,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专业经 验和良好信誉的专业机构对标的物进行评估或者 估值,评估项目或者估值情况应当由中央企业备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委令第27号) 释 义
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
袁谋真
2011年11月9日
一、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 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背景情况
(一)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提出了明
确要求
(二)实现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总体目标需要加强境外国有
产权管理
(三)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状况迫切要求出台相关
应当由中央企业决定或批准,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
资委。对已无存续必要的特殊目的公司应当及时依
法予以注销。
(五)关于设立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
对设立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问题要 理性对待、从严规范、有效监管、及时 注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6号令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6号《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2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二○一一年六月十四日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境外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境外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在境外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国有权益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境外企业,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依据当地法律出资设立的独资及控股企业。
第三条国资委依法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一)制定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二)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统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绩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三)督促、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四)依法监督管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境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处理境外企业重大突发事件;(五)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组织开展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中央企业依法对所属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一)依法审核决定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二)建立健全境外企业监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三)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对境外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四)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规定,负责或者配合国资委开展所属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五)协调处理所属境外企业突发事件;(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经营与监管第三章基础管理第四章效绩评价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家境外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保障境外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境外国有资产,是指我国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以下称境内投资者)以国有资产(含国有法人财产,下同)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投资设立的各类企业和非经营性机构(以下称境外机构)中应属国有的下列各项资产:一、境内投资者向境外投资设立独资、合资、合作企业或购买股票(或股权)以及境外机构在境外再没资形成的资本及其权益;二、境内投资者及其境外派出单位在境外投资设立非经营性机构(包括使馆、领事馆、记者站、各种办事处、代表处等)所形成的国有资产;三、在境外以个人名义持有的国有股权及物业产权;四、境外机构中应属国家所有的无形资产;五、境外机构依法接受的赠予、赞助和经依法判决、裁决而取得的应属国家所有的资产;六、境外其他应属国家所有的资产。
第三条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管理遵循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的原则。
财政部统一制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各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本级政府管辖的境外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责任人给予经济、行政的处罚;二、建立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组织实施境外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三、审核境外企业重大国有资本运营决策事项;四、组织境外机构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统计、资产评估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五、从总体上掌握境外国有资产的总量、分布和构成;六、检查监督境外国有资产的运营状况,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七、办理政府授权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章经营与监管第五条境外国有资产经营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
公司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公司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公司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集团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境外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及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北京市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京国资发[ ]22号),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其境内独资、控股的二级子企业,在中国境外以及港、澳、台地区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集团所属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境外国有资产,是指××公司及其境内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统称境内企业)在中国境外及港、澳、台地区依据当地法律投资设立或再投资设立的各级独资、控股企业和非法人机构(以下统称境外企业)中依法属于国有的下列各项资产:(一)境内企业向境外投资设立或依法取得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股票(或股权)等以及境外企业在境外再投资形成的资本及其权益;(二)境内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各类非法人机构(分公司、经理部、代表处、办事处等)形成的国有资产;(三)在境外委托以个人名义持有的国有股权及物业等产权;(四)境外企业的国有无形资产;(五)境外企业依法接受的赠予、赞助和经依法判决、裁决而取得的国有资产;(六)境外企业其它国有资产。
第二章境外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及其职责第四条××公司董事会是集团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的决策机构,××公司资产管理部是集团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监管部门,境内企业负责所属境外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境外国有资产主要监管部门监督管理职责:(一)对境外企业国有资产重大事项进行审核,报××公司经理办公会讨论经过后报××公司董事会批准;(二)组织指导境外企业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年检、资产统计、资产评估等管理工作;(三)依据本办法对境外企业管理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成境内企业限期解决,防止境外国有资产流失;(四)指导境内企业开展境外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境外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系,对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和保值增值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号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号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号,这是一项与国有资本运作及监管密切相关的法规。
该法规的出台旨在加强对中央企业投资的监督,规范中央企业的投资行为,促进国有资本的有效配置和运营。
一、背景介绍中国的中央企业拥有着丰富的国有资本,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中央企业在投资决策和资本运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为了加强对中央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国有资本有效利用,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应运而生。
二、法规内容解析1. 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与要求中央企业投资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的方向,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进行审批。
这一规定要求中央企业在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国家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导向,以确保投资项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2. 投资准备工作的要求中央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工作。
首先,要对项目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评估项目的市场前景和风险。
其次,要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评估,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控制措施。
最后,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包括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建议,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3. 投资决策的程序与要求中央企业的投资决策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署投资决策书,并报国资委备案。
投资决策书应包括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投资金额、预期收益、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以便国资委对投资决策进行监督和管理。
4. 投资项目的后续监督与评估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日常监督和评估。
一方面,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投资项目决策、执行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控。
另一方面,要求企业按照规定和要求,开展投资项目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7.18•【文号】国资发法规[2006]133号•【施行日期】2006.07.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企业,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6〕133号)各中央企业:为了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6号),我委制定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六年七月十八日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6号,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中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境内的固定资产投资、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活动,应当遵守《办法》和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制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并报国资委备案。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企业负责投资管理机构的名称、职责,管理构架及相应的权限;(二)投资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决策程序和相应的定量管理指标;(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的管理;(四)项目组织实施中的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与实施过程的管理;(五)产权收购和股权投资项目实施与过程的管理;(六)项目后评价工作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管理;(七)投资风险管理,重点是法律、财务方面的风险防范与重大投资活动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预案;(八)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条国资委对企业投资决策程序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并给予指导完善。
第五条企业投资活动应遵循《办法》第六条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研究提出相应的定量管理指标,纳入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资发产权(2011)144号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11〕144号各中央企业:《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7号,以下简称《境外产权办法》)已经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进一步推动《境外产权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围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境外产权办法》《境外产权办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提出的要求、保障国际化经营战略有序有效实施、强化国有产权监管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
各中央企业要紧紧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好《境外产权办法》。
要深入学习《境外产权办法》,要充分发挥好产权管理的基础性、枢纽性和战略性作用,规范境外国有产权管理,优化境外国有产权配置,保障境外国有产权安全。
二、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健全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的各项制度各中央企业要在深入学习研究《境外产权办法》的基础上,依照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同时遵守境外注册地和上市地的相关法律规定,尽快建立健全本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的各项制度,不得自行下放审核管理权限;要落实负责机构和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完善档案管理;要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加强过程管理和责任追究,把《境外产权办法》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各中央企业应当于2011年12月31日前将本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负责机构、人员等相关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三、严格规范个人代持境外国有产权和设立离岸公司行为,积极清理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境外产权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切实规范个人代持境外国有产权和设立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的行为。
要对个人代持境外国有产权和设立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完善专项档案资料,具备条件的应当于2011年12月31日前按照《境外产权办法》要求完成变更或依法注销,清理规范情况应当于2012年3月31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废止失效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性文件的通知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废止失效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性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1.03•【文号】•【施行日期】2024.01.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废止失效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性文件的通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关于政策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对现行有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清理结果已经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第49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附件:废止失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性文件目录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1月3日附件废止失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性文件目录1.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4号)2.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6号)3.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5〕293号)4.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6〕157号)5.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企业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7〕71号)6.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群工〔2009〕52号)7.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9〕55号)8.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法规〔2009〕100号)9.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综合〔2009〕335号)10.关于建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运行情况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国资厅发产权〔2010〕5号)11.关于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10〕192号)12.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11〕80号)13.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管理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分配〔2011〕166号)14.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资委所监管融资平台公司风险防范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11〕210号)15.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副职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综合〔2012〕9号)16.关于印发《关于中央企业深入开展劳动竞赛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群工〔2012〕24号)17.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2〕68号)18.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控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2〕100号)19.关于进一步推进驻黑龙江省中央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组〔2012〕126号)20.国资委关于规范中央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3〕28号)21.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国资发综合〔2013〕48号)22.国资委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央企业处置突发事件有功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综合〔2013〕47号)23.关于推进驻河南省、湖南省和重庆市中央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改组〔2014〕161号)24.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综合〔2014〕52号)25.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国资委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16〕99号)26.关于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好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6〕124号)27.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综合〔2017〕191号)28.关于全面加强中央企业环境污染风险防控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综合〔2018〕19号)。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下简称资本预算)支出执行的监督管理,提高资本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本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发〔2007〕2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6〕6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资本预算支出执行(以下简称资本预算执行)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按照资本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管理和使用资本预算资金,组织实施资本预算支持事项的过程。
根据资本预算资金的性质,对中央企业资本预算执行进行分类管理,包括资本性预算、费用性预算和其他支出预算。
第三条中央企业是资本预算执行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
获得资本预算支持的中央企业应当按照资本预算批复要求,编制资本预算执行计划,依法自主决策,规范组织实施。
第四条国资委根据出资人职责和资本预算管理规定,对中央企业资本预算执行情况(含绩效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第二章资本性预算执行第五条中央企业对资本预算注入的资本性预算资金,应当纳入企业预算管理范围进行统一管控,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益。
其中,资本预算批复明确为具体投资、建设项目的支持资金,应当专门用于所支持项目。
第六条中央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规范管理和使用资本预算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实现绩效目标,维护国有资本权益:(一)资本预算批复的方向、用途或项目、绩效目标;(二)企业编制的资本预算执行计划;(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四)资本预算资金使用调整的规定;(五)资本预算管理的其他要求。
第七条中央企业收到资本性预算资金后,应当根据资本预算批复的方向、用途或项目,对申请资本预算时上报的资本预算支出计划建议进行调整和完善,编制形成企业的资本预算执行计划,经董事会或相关决策机构审议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抄送国资委。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2011)最新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7号《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2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二O—一年六月十四日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持有的境外国有产权管理适用本办法。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境外国有产权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以各种形式对境外企业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前款所称境外企业,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依据当地法律出资设立的企业。
第三条中央企业是其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依照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同时遵守境外注册地和上市地的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境外国有产权管理行为。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当完善境外企业治理结构,强化境外企业章程管理,优化境外国有产权配置,保障境外国有产权安全。
第五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独资或者控股的境外企业所持有的境内国有产权的管理,比照国资委境内国有产权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境外国有产权应当由中央企业或者其各级子企业持有。
境外企业注册地相关法律规定须以个人名义持有的,应当统一由中央企业依据有关规定决定或者批准,依法办理委托出资等保全国有产权的法律手续,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第七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对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的管理。
因重组、上市、转让或者经营管理需要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的,应当由中央企业决定或者批准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5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5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1.07•【文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5号•【施行日期】2017.01.0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5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2年公布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8号)同时废止。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2017年1月7日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推动中央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和《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本办法所称境外投资是指中央企业在境外从事的固定资产投资与股权投资。
本办法所称境外重大投资项目是指中央企业按照本企业章程及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董事会研究决定的境外投资项目。
本办法所称主业是指由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并经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非主业是指主业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
第三条国资委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监管的原则,以把握投资方向、优化资本布局、严格决策程序、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为重点,依法建立信息对称、权责对等、运行规范、风险控制有力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中央企业强化境外投资行为的全程全面监管。
第四条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明确投资决策程序、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加强境外风险管控、推动走出去模式创新,制定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分类监管,监督检查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境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对境外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价,对境外违规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6.14•【文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7号•【施行日期】2011.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7号)《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2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二○一一年六月十四日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持有的境外国有产权管理适用本办法。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境外国有产权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以各种形式对境外企业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前款所称境外企业,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依据当地法律出资设立的企业。
第三条中央企业是其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依照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同时遵守境外注册地和上市地的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境外国有产权管理行为。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当完善境外企业治理结构,强化境外企业章程管理,优化境外国有产权配置,保障境外国有产权安全。
第五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独资或者控股的境外企业所持有的境内国有产权的管理,比照国资委境内国有产权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境外国有产权应当由中央企业或者其各级子企业持有。
境外企业注册地相关法律规定须以个人名义持有的,应当统一由中央企业依据有关规定决定或者批准,依法办理委托出资等保全国有产权的法律手续,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6号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6号)《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2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二○一一年六月十四日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境外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境外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在境外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国有权益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境外企业,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依据当地法律出资设立的独资及控股企业。
第三条国资委依法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一)制定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二)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统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绩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三)督促、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四)依法监督管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境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处理境外企业重大突发事件;(五)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组织开展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号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号)《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39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规范中央企业投资活动,提高中央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投资主要包括企业在境内的下列投资活动:(一)固定资产投资;(二)产权收购;(三)长期股权投资。
第四条国资委依法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
第五条企业是投资活动的主体,企业必须制定并执行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并报国资委备案。
第六条企业投资活动和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二)符合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四)突出主业,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五)非主业投资应当符合企业调整、改革方向,不影响主业的发展;(六)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七)投资规模应当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和实际筹资能力相适应;(八)充分进行科学论证,预期投资收益应不低于国内同行业同期平均水平。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7号)

2011年5月18日:第102次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
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 的总体思路和架构
(一)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的难点 (二)加强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的重点 (三)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的目标
(四)起草的总体思路 (五)《境外产权办法》基本架构
(一)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的难点
5、规定了境外企业产权登记管理事项,详见第八条。
6、规定了境外企业资产评估管理事项,详见第九条至第 十条。
7、规定了境外国有产权转让等涉及产权变动管理事项, 详见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 8、规定了境外红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事项,详见第 十五条。 9、违反规定的处罚,详见第十八条。 10、其他,详见第十九条至二十条。
1、各部门多头管理的历史沿革致使政出多门,口径、程
序、政策不统一、不明确。
2、国内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监管难以有效到位。 3、境外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多样性、复杂性问题。 4、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运作与政府监管机制与国内存 在一定差异,集中体现在个人代持和离岸公司方面。
5、境外金融创新带来的挑战。
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是境外企业资本运作的 经常性工具,随着PE、VC的发展,运用离岸公司 等特殊目的公司将进一步增多。
(五)关于设立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
面对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求,本着从 严规范的原则,《办法》中规定:中央企业应当加 强对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的管理。因重组、上 市、转让或者经营管理需要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的,
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常见类型
离岸公司等特殊 目的公司常见类型
投资型
特殊项目型
过桥贷款型 贸易型
知识产权持有型
单船型
设立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概况
双语版-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CH&EN-20120502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8号,以下简称《境外投资监管办法》)。
《境外投资监管办法》的出台,是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推动中央企业认真落实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要求,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cently, the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ASAC”) has promulgated the Interim Measures for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Overseas Investments by Centrally-administer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SASAC Order No.28,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Measures for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Overseas Investment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Measures for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Overseas Investments is an essential measure for the SASAC to perform the functions of capital contributor pursuant to law and perfect the liability system for maintenance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 which is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centrally-administer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seriously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raised by the target of “growing stronger and more excellent, and cultivating world class enterprises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近几年来,随着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资规模迅速增长,投资国别从亚洲非洲向欧美国家和地区逐步拓展,投资的行业从传统矿产资源、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投资方式从绿地投资向股权投资等多样化方式尝试,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时间:2011-06-27 文章来源:政策法规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6号《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2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二一一年六月十四日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境外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境外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在境外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国有权益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境外企业,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依据当地法律出资设立的独资及控股企业。
第三条国资委依法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一)制定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二)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统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绩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三)督促、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四)依法监督管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境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处理境外企业重大突发事件;(五)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组织开展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中央企业依法对所属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一)依法审核决定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二)建立健全境外企业监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三)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对境外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四)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规定,负责或者配合国资委开展所属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五)协调处理所属境外企业突发事件;(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建筑施工领域工程承包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建筑施工领域工程承包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1.11•【文号】国资综合[2012]26号•【施行日期】2012.01.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企业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建筑施工领域工程承包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综合[2012]26号)各中央企业: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建筑施工领域发生多起因工程承包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质量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建筑施工领域工程承包管理,杜绝违法违规分包和转包行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对涉及建筑施工领域中央企业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企业应当依法取得相应建筑施工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严禁其他单位或个人以中央企业的资质和名义承揽工程。
二、企业总承包的工程项目,可将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允许分包的专项工程和劳务,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单位,但工程主体结构不得违法分包。
三、企业不得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承包的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形式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四、企业应当制定本企业的工程分包管理制度,确定工程施工分包单位的选择和审查办法。
五、企业应建立合格分包单位名录,查验分包单位资质原件,并做好存档备查工作。
六、企业选择具体工程项目分包单位时,必须核实委托人身份和授权情况,防止冒用资质情况发生。
七、企业应与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签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分包合同,明确双方在工期、质量、安全、作业人员培训和工资发放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严禁以不签订合同、口头约定等不规范方式进行施工分包。
八、企业应加强对分包单位的动态监管,严禁专业分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和劳务作业再次分包、转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6号《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2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二○一一年六月十四日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境外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境外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在境外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国有权益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境外企业,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依据当地法律出资设立的独资及控股企业。
第三条国资委依法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一)制定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二)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统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绩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三)督促、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四)依法监督管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境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处理境外企业重大突发事件;(五)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组织开展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中央企业依法对所属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一)依法审核决定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二)建立健全境外企业监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三)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对境外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四)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规定,负责或者配合国资委开展所属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五)协调处理所属境外企业突发事件;(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依法对境外企业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依法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其出资的境外企业章程。
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应当依法参与其出资的境外参股、联营、合作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第二章境外出资管理第六条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境外出资管理制度,对境外出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规划。
第七条境外出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和所在国(地区)法律,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符合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收购、兼并境外上市公司以及重大境外出资行为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报国资委备案或者核准。
第八条境外出资应当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评估企业财务承受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防范经营、管理、资金、法律等风险。
境外出资原则上不得设立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第九条以非货币资产向境外出资的,应当依法进行资产评估并按照有关规定备案或者核准。
第十条境外出资形成的产权应当由中央企业或者其各级子企业持有。
根据境外相关法律规定须以个人名义持有的,应当统一由中央企业依据有关规定决定或者批准,依法办理委托出资、代持等保全国有资产的法律手续,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第十一条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离岸公司管理制度,规范离岸公司设立程序,加强离岸公司资金管理。
新设离岸公司的,应当由中央企业决定或者批准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已无存续必要的离岸公司,应当依法予以注销。
第十二条中央企业应当将境外企业纳入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明确境外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加强对境外企业重大经营事项的预算控制,及时掌握境外企业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中央企业应当将境外资金纳入本企业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境外资金调度与使用的权限与责任,加强日常监控。
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应当对境外资金实施集中管理和调度。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境外大额资金调度管控制度,对境外临时资金集中账户的资金运作实施严格审批和监督检查,定期向国资委报告境外大额资金的管理和运作情况。
第十四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境外金融衍生业务的统一管理,明确决策程序、授权权限和操作流程,规定年度交易量、交易权限和交易流程等重要事项,并按照相关规定报国资委备案或者核准。
从事境外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业务应当严守套期保值原则,完善风险管理规定,禁止投机行为。
第十五条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外派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纪律、工资薪酬等规定,建立外派境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定期述职和履职评估制度。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统筹境内外薪酬管理制度。
不具备属地化管理条件的,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属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外派人员薪酬管理办法,报国资委备案。
第三章境外企业管理第十六条中央企业是所属境外企业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
境外企业应当定期向中央企业报告境外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情况。
第十七条境外企业应当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资产分类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加强风险管理,对其运营管理的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第十八条境外企业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明确负责机构和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境外国有产权管理。
第十九条境外企业应当加强投资管理,严格按照中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境外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章程规定的相关权力机构审议通过的年度预算方案,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
第二十一条境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合同的审核与管理程序。
第二十二条境外企业应当遵循中央企业确定的融资权限。
非金融类境外企业不得为其所属中央企业系统之外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任何形式的融资、拆借资金或者提供担保。
第二十三条境外企业应当加强资金管理,明确资金使用管理权限,严格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与财务负责人联签制度,大额资金支出和调度应当符合中央企业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
境外企业应当选择信誉良好并具有相应资质的银行作为开户行,不得以个人名义开设账户,但所在国(地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境外企业账户不得转借个人或者其他机构使用。
第二十四条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在符合所在国(地区)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及时、足额向出资人分配利润。
第二十五条境外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账簿及财务报告应当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资金收支情况。
第二十六条境外企业应当通过法定程序聘请具有资质的外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暂不具备条件的,由中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第四章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第二十七条中央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加强对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中央企业应当明确境外出资企业股东代表的选任条件、职责权限、报告程序和考核奖惩办法,委派股东代表参加境外企业的股东(大)会会议。
股东代表应当按照委派企业的指示提出议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企业。
第二十九条境外企业有下列重大事项之一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报中央企业核准:(一)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申请破产或者变更企业组织形式;(二)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三)发行公司债券或者股票等融资活动;(四)收购、股权投资、理财业务以及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五)对外担保、对外捐赠事项;(六)重要资产处置、产权转让;(七)开立、变更、撤并银行账户;(八)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条境外企业转让国有资产,导致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由国有独资转为绝对控股、绝对控股转为相对控股或者失去控股地位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国资委审核同意。
第三十一条境外企业发生以下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报告中央企业;影响特别重大的,应当通过中央企业在24小时内向国资委报告。
(一)银行账户或者境外款项被冻结;(二)开户银行或者存款所在的金融机构破产;(三)重大资产损失;(四)发生战争、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群体性事件,以及危及人身或者财产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五)受到所在国(地区)监管部门处罚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六)其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第五章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第三十二条国资委应当将境外企业纳入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范围,定期组织开展境外企业抽查审计,综合评判中央企业经营成果。
第三十三条中央企业应当定期对境外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以及国有资产运营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境外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信息报告制度,按照规定向国资委报告有关境外企业财产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境外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情况。
第三十四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对境外企业中方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开展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重要境外企业中方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报国资委备案。
第三十五条国家出资企业监事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检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三十六条境外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违规为其所属中央企业系统之外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融资或者提供担保,出借银行账户;(二)越权或者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投资、调度和使用资金、处置资产;(三)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存在严重缺陷;(四)会计信息不真实,存有账外业务和账外资产;(五)通过不正当交易转移利润;(六)挪用或者截留应缴收益;(七)未按本规定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第三十七条中央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国资委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建立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有关核准备案程序;(三)未按本办法规定及时报告重大事项;(四)对境外企业管理失控,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第七章附则第三十八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各类分支机构的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所出资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