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情况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情况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提高免疫力
①优势厌氧菌在肠壁形成一层菌 膜阻止外来细菌与肠壁特异性受 体结合,从而阻断外来细菌的侵 入,提高了机体抗感染能力,对 宿主起到保护作用;②由代谢产 物释放出来的抗原物质被动物吸 收后直接刺激动物免疫系统;③ 通过影响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 衡,间接影响免疫系统。
提供营养素,提高饲料转化率,促 进生长
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家禽
在鸡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提高肉鸡的日增重、饲 料转化率和产蛋率。
Dalloul等试验表明益生素具有高效的肠道免疫能 力;王玉梅等试验发现添加益生素组的平均体重、日 增重、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 0.4%水平益生素组为最佳。
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反刍动物
真菌如酵母菌曲霉菌等添加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可以改变 瘤胃的发酵形式,提高消化道尤其是瘤胃微生物的活性,促 进反刍动物生长发育。
调控肠道微生物平衡, 形成优势 菌群,抑制病原菌繁殖
微生态制剂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宿主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而 起作用的。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 调节肠道内的微生物系统,使有 益微生物在肠道内占据优势地位, 防止机体发病。益生素中的有益 微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病原菌附着 到肠细胞上,即屏障作用,并在 消化道内形成菌膜, 防止病原菌 吸附于肠壁上,促使其随粪便排 出体外 。
许多微生态制剂进入动物体后, 与肠道内有益菌相互协同,有效 增强肠的活动能力,提高蛋白质 的利用率。同时,由于肠道有益 菌的大量增殖,势必会抑制大肠 杆菌等的活动,从而减少蛋白质 向氨和胺的转化,使肠内和血液 中氨的浓度下降,减少随粪便排 出的氨量,臭味得到有效控制, 改善了舍内空气质量,减少了机 体应激,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
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11 优 势种群作 用 在正 常微生 物与动 物和环 境之 间所 . 构 成 的微 生态 系统 中 ,优势种 群对 整 个微 生物群 起 决定 作 用 ,一旦 失去 了优势 种群 ,则 微生 态平 衡失 调 ,原有 优 势种 群发 生更替 。正常情 况下 ,动 物肠 道 内的优 势种
群 中 厌氧 菌 占9 % 以上 ,其 中主 要 是 拟 杆 菌 、 双 歧 杆 菌 、 9
( )残 次 猪 在 饲 养 、 治 疗 的 过 程 中要 占用 饲 养 员 很 多 时 3
射 口蹄疫疫苗 ,猪瘟、 口蹄疫两种疫 苗一个月后二 免。 7 严格消毒 71 空栏 消毒 ( )栏 内猪只转 出后 ,对所 有用具 、栏 . 1 舍 、设备 表面进 行喷 洒并 保证充 分浸 润 ,并 且浸泡 一 段 时 间;( )使用 高压 清洗 机彻底 冲洗 地面 、 高床 、饮水 2 器 、食槽等 ,直 到所 有地方 都清 洁 为止 ;( )在 所有 用 3 具都 干燥 后 ,选 用高 效 、广谱 、刺激 性 小的 消毒 药 ,如 “ 百毒杀” 等对 空栏进行 全面喷洒 ,2 3 后 再用火焰将各个 ~d 地方消毒 1 次,空置 1 周再转 入断奶仔猪 。 72 带猪 消毒 ( )消毒 当天将猪舍 内所 有杂物都清 理 . 1
干 狰 , 包 括 猪 粪 、 灰 尘 、 蜘 蛛 网 等 ; ( ) 待 干 燥 后 用 高 2 效 、 广 谱 、 刺 激 性 小 的 消 毒 药 对 保 育 舍 内 外 进 行 彻 底少 ,势必造成恶性循环 。
5 药物预防 保健与驱虫
51 饮 水投 药 保 健 断 奶 仔 猪 一 般采 食 量 较 小 ,甚 至一 些 .
文 就微生 态制 剂 的作用机 理及 微生 态制剂 在畜 牧生 产 中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随着“无抗养殖”时代的来临,微生态制剂由于具有功能多、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使其成为较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

目前,在水产和畜禽养殖领域,大华农公司也相继研制了相关微生态制剂产品,如在水产养殖上用来调水的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在畜禽养殖上用的饲料添加剂益菌宝、益康素。

本文将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简单的阐述。

优势种群作用。

正常微生物与动物和环境之间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对整个微生物群起决定作用,一旦失去了优势种群,则原微生态平衡失调,原有优势种群发生更替。

正常情况下,动物肠道内优势种群为厌氧菌占99%以上,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只占1%,其中主要是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杆菌、优杆菌等。

如该优势种群发生更替,上述专性厌氧菌显著减少,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显著增加,此时使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抑制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繁殖,恢复微生态平衡,拟杆菌、双歧杆菌等优势种群逐渐增加恢复正常,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等逐渐降低保持原有状态,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生物夺氧作用。

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为厌氧菌,若氧气含量升高,则引起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大量繁殖,不利于维持微生态平衡。

大量研究表明,一些需氧菌微生物制剂特别是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有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使失调的菌群平衡调整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病促生长之目的。

生物拮抗作用。

动物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在体内对病原微生物有生物拮抗作用。

这些有益微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肠粘膜上皮细胞上,同病原微生物争夺有限的营养物质和生态位点,并将其驱除定植地点,从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乳酸杆菌以某种免疫调节因子的形式起作用,刺激肠道某种局部型免疫反应,提高机体抗体水平或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芽孢杆菌能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使之处于高度反应的“准备状态”,同时使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快,免疫系统的成熟度快而早,T、B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使动物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提高,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作为新一代环保型饲料,经有关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在北京、河北、天津、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它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菌,是从肥沃的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经培育、扩繁而制成,它可以作为猪、鸡、牛、鸭及鱼、虾等养殖业的辅助饲料使用。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基本作用原理:动物的消化系统特别是肠内有上百种、数百亿的细菌形成肠内菌丛,它与动物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肠内菌丛在发挥各种营养生理学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抑制病原菌增殖等防御感染的作用。

家畜的大肠菌症、沙门氏菌症以及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的发生都与肠内菌的状态有密切关系。

因此,使肠内菌丛的平衡保持正常对维护动物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它与畜禽生产中的各项指标的提高和改善有密切关系。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取代或平衡动物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的微生物制品。

狭义上讲,它是一种能激发自身有益菌种繁殖增长,同时抵制有害菌系生长的微生物制品。

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作为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后,能迅速繁殖,一方面投入菌种的代谢物中和肠内毒素,抑制了其它有害菌丛的生长,另一方面在宿主体内形成了正常微生物菌群,为宿主合成主要的维生素,提供营养和阻止致病菌的入侵。

微生物进入一个微生态系统(畜禽体内)后,能否在那里定居,生长繁殖并成为正常菌群而形成一个由微生物、宿主、环境三者之间呈生态平衡的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这要看做生物和宿主双方是否具备定植条件。

一般来说,畜禽在幼年时期最容易接受外来有益微生物的影响,加速体内正常种群的建立,有利于有机体的生长和抗病能力的提高。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从幼雏鸡开始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饲料时,其效果最好,其原因也即在此。

因此,在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时应掌握好使用时间,例如猪应在产前就对母猪使用,鸡最好在育雏时即使用。

微生态制剂应用最早见于日本,50年代就有“表飞鸣”、“乳酶生”,其成分是粪链球菌,用于治疗肠道疾病。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抗生素的长期大量应用,不但让动物体内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畜禽产品兽药残留问题也十分严重,这不仅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还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鉴于此,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已经刻不容缓,而微生态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新型生物制品,具有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一、微生态微制剂微生态制剂是从自然界或动物体内分离、鉴定或通过生物工程原理构建的有益微生物,经过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有活菌或代谢产物应用于动物养殖中的生物制剂。

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促进机体胃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建立,抑制有害物质侵袭,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动物生长或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一类饲料添加剂。

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1.生物夺氧学说微生态制剂中的需氧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的氧气,给肠道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限制了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

2.生物拮抗学说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在动物机体内对肠道病原菌可有效抑制病原菌吸附在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上,促进病原菌岁粪便排出体外。

3.增强机体免疫学说微生态制剂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生物降解学说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某些酶可以氧化或催化有毒的物质,使毒性物质通过菌体细胞壁进入质膜。

三、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微生态制剂在养鸡业中的应用刘风波等人对某鸡场3240只健康食欲正常的260日龄商品蛋鸡进行试验,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发酵饲料10%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添加微生态发酵饲料5%组与对照组无差异,两试验组差异显著。

即添加微生态发酵饲料10%组产蛋率显著高于5%微生态发酵饲料和对照组;添加10%微生态发酵饲料组蛋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微生态发酵饲料5%组,添加5%微生态发酵饲料组低于对照组。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菌 的大 量繁 殖 , 样 可 以 有 利 于 动 物 胃肠 道 内 的 有 益 微 生 物 这
1 2 增 强机 体 免 疫 力 .
有 益 微 生 物 能 够 刺 激 动 物 机 体 产 生 干 扰 素 , 高 免 疫 球 提 蛋 白浓 度 和 巨 噬 细 胞 活 性 , 强 机 体 体 液 免 疫 和 细 胞 免 疫 功 增
制 了病 原微 生物 的生 长 繁 殖 , 持 了 动 物 机 体 健 康 。 保
1 1 维持微 生 态平衡 .
动 物 体 内 的 微 生 物 菌 群 处 于 平 衡 状 态 , 益 微 生 物 是 优 有 势 菌 群 并 对 整 个 微 生 物 群 落 起 着 决 定 性 的作 用 , 果 机 体 受 如
潮 湿 闷 热 的 天气 多发 的特 点 ,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比较 高 。 在 猪 发 肺 疫 免 疫 接 种 后 , 行 猪 链 球 菌 病 免 疫 接 种 , 在 1 进 并 4d后 加 强 免疫 , 月后 再 次 加 强 免疫 。 4个
3 2 2 猪 蓝 耳 病 ( RR ) 猪 蓝 耳 病 在 苏 州 地 区流 行 已久 , .. P S: 发 病 呈 常 年 性 , 病 率 高 、 亡 率也 非 常 高 , 以在 猪 瘟 免 疫 发 死 所
添 加 剂 。动 物 微 生 态 制 剂 无 毒 副 作 用 、 耐 药 性 、能 促 进 动 物 健 康 和 提 高 生 可 从
产性能 , 目前 在 动 物 养 殖 业 中 已 被 广 泛 应 用 , 来 有 望 成 为 将
4 小 结 与 探 讨 4 1 微 调 免 疫 程 序 .
各 规 模 育 肥 猪 场 制 定 的免 疫 程 序 是 有 一 定 差 异 的 , 要 主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水产养殖领域,微生态制剂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辅助手段。

它不仅能够改善养殖环境,还对水产动物的健康和生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它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1、改善水质水产养殖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如残饵、粪便等,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同时,它们还能吸收和利用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降低这些物质的浓度,从而有效地改善水质,为水产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2、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在养殖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竞争生态位、分泌抗菌物质等方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乳酸菌能够产生乳酸,降低环境的 pH 值,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芽孢杆菌可以产生抗生素类物质,对病原菌起到拮抗作用。

3、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有益微生物可以作为免疫刺激剂,激活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

它们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此外,一些有益菌还能够定植在水产动物的肠道内,形成生物屏障,阻止病原菌的入侵,从而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4、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微生态制剂中的微生物能够合成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被水产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补充其营养需求,促进生长发育。

二、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饲料添加剂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水产动物的饲料中,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有益菌在动物肠道内能够分泌消化酶,帮助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使其更容易被吸收。

同时,微生态制剂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2、水质调节剂定期向养殖水体中泼洒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养兔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养兔中的应用
菌群也 由需氧菌到兼性厌 氧菌 、 厌氧菌发生变化 。微生态制
多是免疫抑制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微生态制 剂的添加 , 可 以 从本质上抑制有害菌及体 内毒素的生成 与摄 入 , 改善肠道 内
环境 。 3 微生态制剂在养免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养兔 中的应用 , 主要集 中在对 断奶仔兔 腹 泻 的防治方面 。K u s t o s k 等报道 , 在断奶幼兔饲料中添加地衣 和枯草 芽孢杆菌后 ,使 腹泻率 下降 了 3 % ,死亡率 降低 了 1 7 %。T a c h i k a w a T等报道 , 应用 酪酸菌和糖化菌后 , 与对照组 相 比, 仔兔感染 大肠杆菌 比例下降。 王磊( 2 0 0 7 ) 研究报道 , 蜡 样芽胞杆菌制剂 能够降低断奶仔 兔腹泻 的发病率和 幼兔 的 成活率 , 改善断奶仔兔肠道菌群 , 提高体液免疫水平 。 陈代荣 等用 鼠伤寒 沙 门氏菌感染 3 0 E t 龄 日本 大耳 白 兔, 每只每天 口服 1 0 亿个 活菌 , 通过 口服不同剂量调痢生治
道 内分离到 , 主要为消化球菌 、 乳杆 菌 、 酵母菌 、 双歧杆菌等 。
中在对 断奶仔兔腹泻方面 的防治 。 本 文就肠道种群 与兔群 的
健 康 、微生 态制剂作 用机理及在 养兔 中的应用方 面做一综 述 。为微生态制剂在养兔 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1 肠 道菌 群与家兔健康
酵、 培养等系列工艺制成 的活菌制剂 。 通过大量 的研究证实 , 微 生态制剂 的添加使用 , 对动物疾病防控及养分利用有较好 的促进作用 , 现就微 生态制剂 的作用机理做一概述 :
病原菌 的污染等也会 导致 家兔 腹泻 。有研究报道 , 每只断奶 仔兔每 天食 用腹泻家兔盲肠 内容物 ,可 导致 4 5 %~ 8 0 %的腹

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养殖动物的作用机理及科学应用

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养殖动物的作用机理及科学应用
The M e ha im fM i r b a o o i a e o c n s o c o i lEc l g c Ag ntt l
Aq a u t r u c lu e Ani asa d t e S in fcAp i a i n m l n h ce ti pl to s i c
103 ) 009 (. 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湖南 长沙 402 ;. 1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院, 5 北京

要: 5个方面论述 了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动物的作用机理: 从 抑制有害微生物 ; 促生
长作用; 刺激免疫系统 , 高免疫力; 提 防止有害物质产生; 消除污染物 , 净化环境。并简单介 绍 了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微生态制剂应该注意的问题与科学应用的主要原则。 关键 词 : 生 态制 剂 ; 微 水产动 物 ;改善养殖水体环
境, 促进养殖动物生长, 而且对预防水产养殖动 物细菌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 能提高养殖动物成活 率和增重率 , 提高水产动物产品的品质 , 在无公 害绿色养殖、 扩大水产品出口上有着极其重要的 作用。目 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 芽孢
杆菌、 酵母 菌 、 酸 菌等 。本 文就 近几 年 国 内外 乳
p cf n H ao i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菌 , 它是在微生态理论 指导下用 已知的有益微生物 , 经分离、 纯、 提 复 壮、 培养、 浓缩等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在水产养
用 原则予 以系统介 绍 。
1 微生 态制剂的 作用机理
微生 态制剂 通过 调节 宿 主 体 内 的微 生态 结
构, 使其在微生态平衡的系统下表现出最佳的生 理状态和最快生长速度 , 具有最高 的抗逆性¨ 。 J 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微生态制剂对哺乳和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微生态制剂对哺乳和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死 亡 率比 对 照组 明显 降低 , 且优 于抗 生 素 ( < . 5 。2) 空 白对 照 组 和 抗 生 素 组相 比 , 断 尸 00 ) 与 在 奶 仔 猪 的保 育料 中加 入 0 0 %微 生 态制 剂 , .5 可使 仔 猪 胃、 空肠 、 结肠 、 肠 中 的乳 酸 菌数 量 显 著 盲 增 加 ( 0 0 ) 而使 胃和 盲 肠 中大肠 杆 菌数 量 显 著 降低 ( P< . 5 , P<0 0 ) 有利 于维 持 仔 猪 胃肠 道 微 .5 ,

要 :本 试 验 旨在 探 讨 微 生 态制 剂 对 哺乳 和 断 奶仔 猪 的健 康 和 生 长性 能 的 影 响 。本 研 究 分 2
个 试 验 阶段 : 1阶段 , 猪 从 7 日龄 开 始 诱 食 教 槽 料 ,8 目龄 断 奶 , 第 仔 2 然后 再 继 续饲 喂 教 槽 料 1
生物 区 系的稳 定 , 少消化 道 疾 病 的发 生 。3 微 生 态制 剂 可使 仔 猪 空 肠 、 肠 、 肠 的 肠壁 厚 度 减 ) 结 盲
降低 ( P<0 0 ) 使 空肠 和 盲 肠 的 隐 窝深 度 下 降 , .5 ; 而使 结肠 隐 窝 深 度 增 加 ( P<0 0 ) 使 胃 中蛋 .5 ;
低 , 接 影 响免 疫 过 程 , 而 对 疫 苗 的 接 种 产 牛 不 直 从
良影 响 。 由于 抗生 素 的 长 期 应 用 将 不 可 避 免 地 造
成机 体 内 菌 群 失 调 和 微 生 态 平 衡 破 坏 , 伏 在 体 潜
内或来 自外 源 的 有 害 菌 会 趁 机 大 量 繁 殖 , 起 畜 引
周 ; 2阶段 , 猪 饲喂 保 育 料 , 点研 究 微 生 态制 剂 对 3 第 仔 重 5—6 日龄 断奶 仔 猪 的影 响 。 结 果 表 0 明:) 1 无论 是 在 哺 乳仔 猪 的教 槽 料 或 是 在 断 奶 仔 猪 的保 育料 中加 入 微 生 态制 剂 和 抗 生 素 , 对 皆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



2 使用方法
(1)保存科学,配伍合理。 微生态制剂属于活菌制剂,若保存方法不适、保 存条件不当.都会造成细菌失活,因此必须根据 其要求进行保存。活菌制剂对抗生素及其它抑菌、 杀菌药物都很敏感,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时, 一般不要与抗生素及其它抑菌、杀菌药物混和使 用。


(2) 时机合适,剂量足够


2 竞争性排斥原理
健康动物肠道粘膜都存在一层微生物屏障,病原 微生物只有突破这层屏障,通过自身的甘露糖与 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定植、增殖。微 生态制剂的活菌可以通过自身甘露糖与肠道粘膜 上皮细胞结合,尽早建立起微生物屏障,从而阻 止病原微生物在肠粘膜的附着和定植。


3 生物夺氧学说

2 应对措施
由于微生态结构极其复杂,试用一两种微生态制 剂来解决几十种抗生素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不可能 的。因此,微生态制剂的开发研究要针对不同饲 养环境、不同动物种类、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也要在充分了解动物健康状况、 微生态生理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才能有的放矢。 即在研究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研究 动物肠道菌群自身的特点及与寄主和环境之问的 关系,才能设计出新一代高效的动物微生态制剂。
此类杆菌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数量极少,目 前用于生产的主要有枯草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 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巨大芽胞杆菌。这类均是需 氧菌,可通过生物夺氧在肠道内创造厌氧环境, 促进肠内有益厌氧菌的正常快速发展,使大肠杆 菌数量减少和有机酸含量增加,可有效地治疗仔 猪下痢并可促进生长。


3 双用 李国平研究报道,给出生后次日的仔猪服用复合 菌剂, l4 日龄以前每日灌服 1 次,每次 250mg , 14 日龄以后每日灌服 350mg , 21 日龄时肌肉注射猪 瘟疫苗 (28日龄时断奶 ) ,至 3O 日龄时分离、检查、 分析,结果表明,口服复合菌剂与猪瘟病毒菌具 有很好的协同效应。Iessand试验证明,哺乳仔猪 饲喂乳酸杆菌制剂与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疫苗有很 好的联合效应,可增加血清中抗体的生成,降低 仔猪腹泻率。

中药微生态制剂对动物的作用机理

中药微生态制剂对动物的作用机理

中药微生态制剂对动物的作用机理中药微生态制剂又称第五代益生素(The fifth generation of probiotic)或中药活菌微生态制剂,是一类中药活性微生物添加剂。

一方面,中药微生态制剂被畜禽采食后活性有益菌(乳酸菌)能在消化道特别是肠道内发育、繁殖并产生大量乳酸,能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幼畜幼禽死亡率,防止消化道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中药微生态制剂中的中药是根据动物特定生长需求或特定病症进行组方的,因此特定功效相当显著;第三方面,相对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药物残留、耐药菌株产生等问题,作为新型绿色添加剂的益生素,由于其无残留、无污染以及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有其独特的优越之处,因而益生素已成为很有前途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一、常用益生素种类日本将益生素按功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添加剂型,主要添加于幼龄动物饲料中,也可用于种畜禽饲料中,添加比例为0.02%~0.2%;另一类是兽用药品型,可用于治疗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美国A.Matthcrs将益生素按产品形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植物形态培养物益生素,主要用于反刍家畜,提高瘤胃内有益微生物的数量,而单胃家畜由于胃酸对其有破坏作用,使用效果较差;另一类是孢子型培养物益生素,它们在到达肠道前受到某种天然保护(β-葡聚糖包被工艺)呈无活性状态,到达肠道后受肠道内某种因子的激活表现出活性。

改善其环境能提高益生素的生存能力,很有发展前途。

我国农业部1999年6月公布了12种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主要归属于以下几类:1、、乳酸菌类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双歧杆菌等。

这是目前主要利用的一类。

2、酵母菌类假丝酵母、红色酵母、酿造酵母和啤酒酵母。

3、芽孢杆菌类枯草芽孢杆菌、地农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和东洋芽孢杆菌等。

4、光和细菌二、益生素添加剂使用机理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绝大多数为固有性细胞(如肠杆菌、链球菌和乳杆菌等),极少量为其他萌(如葡萄球菌、嗜血杆菌等)。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

4、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

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可诱导机体产生TNF-a、白
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通过淋巴循环活化全身的
免疫防御系统,增强机体抑制癌细胞增殖的能力。

酵母菌细胞壁含有酵母多糖,其主要活性成分为 葡萄朊、甘露聚糖、明角质,研究证明这些酵母 细胞壁成分可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进健康。
3、微生物夺氧说

一些需氧的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
氧气,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生 长,从而使失调菌群恢复正常。

当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中某菌种以孢子状态进入畜 禽消化道后迅速生长繁殖,消耗肠内氧气,使局
部氧分子浓度下降,从而恢复肠内微生物之间的
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促生长之目的。
微生态制剂的出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生物学者转向进行微生 态制剂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逐步在理论上探明了常见动物体内(特别是消化 道内)的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及其功能。 在应用方面,研制成功了多种微生态制剂,并在 生产实践当中进行了较广泛的开发应用,产生了 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微生态制剂的出现
微生态制剂
从帝赛发现双岐杆菌说起

1890年帝赛在一位儿童医院的教授指导下,开展了“对 婴幼儿消化不良病因的研究”,经过10年的研究,终于从 母乳喂养婴儿的正常大便内发现了双歧杆菌。

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帝赛发表了学术论文“肠道菌群— —乳幼儿的正常与病态”,文中指出,母乳喂养儿粪便有 一种杆菌,呈革兰氏阳性的多形态。母乳喂养儿体内的双 歧杆菌占优势,这种细菌难以在空气中存活,呈字母Y或 V那样分叉,故命名为双歧杆菌。帝赛发现无论哪种喂养 方式的婴儿,当他们腹泻时,这种分叉的杆菌就会减少或 消失。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

目前农业部允许用于益生素的酵母菌有:酿酒酵母、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等。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与治疗药物不同,为“己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 。
益生菌进入动物肠道后,会与其中的正常菌群会合,显现出共生、栖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因此,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相当复杂,从微生物作用方式的角度,有以下几种解释:
1.黑曲霉 2.米曲霉 3.凝结芽胞杆菌 4.迟缓芽胞杆菌 5.地衣芽胞杆菌 6.短小芽胞杆菌 7.枯草杆菌(仅限于不产生抗生素的区系) 8.嗜淀粉拟杆菌 9.多毛拟杆菌 10. 栖瘤胃拟杆菌 11.猪拟杆菌 12.青春双歧杆菌 13.动物双歧杆菌 14.两歧双歧杆菌 15.婴儿双歧杆菌 16.长双歧杆菌 17.嗜热性双歧杆菌 18.嗜酸乳杆菌 19.短乳杆菌 20.保加利亚杆菌 21.干酪乳杆菌 22.纤维二糖乳杆菌 23.弯曲乳杆菌 24.德氏乳杆菌 25.发酵乳杆菌 26.瑞士乳杆菌 27.乳酸乳杆菌 28.胚芽乳杆菌 29.罗特氏乳杆菌 30.肠膜明串珠菌 31.乳酸片球菌 32.啤酒片球菌 33.戊糖片球菌 34.费氏丙酸杆菌 35.谢氏丙酸球菌 36.酿酒片球菌 37.乳酪链球菌 38.二乙酰乳酸链球菌 39.粪链球菌 40.中间链球菌 41.乳链球菌 42.嗜热链球菌 43.酵母
潘康成等(1997,1998)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对家兔体液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Wren(1987)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可以某种免疫调节因子的形式起作用,刺激肠道某种局部型免疫反应。
潘康成等(1999)综述认为,动物口服益生菌后,调整肠道菌群,使肠道微生态系统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抗体分泌增强,提高免疫识别力,并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尽管产品种类繁多,其机理却大同小异,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由多种植物内生有益细菌经过特殊发酵工艺制备而成,具有促进生长、增强抗性、改善品质等作用,并有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净化环境等功效。

微生态制剂与有机肥、化肥、微量元素等混合或复合可制备生物复合肥,也可用其发酵农家肥、粪肥等制备活性有机肥。

由本品制备的生物复合肥,与用等量的化肥相比增产率高,作用效果超过等量的化肥,而且肥效持续时间长。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就介绍到这里,微生态制剂既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生物复合肥或活性有机肥,也适用于农民自制生物复合肥或活性有机肥。

乳酸菌类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乳酸菌类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乳酸菌类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摘要:发展绿色无公害饲料添加剂是21世纪饲料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饲用微生物制剂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类微生物制剂的发展概况,作用机理及提高应用效果的方式,并对乳酸菌类微生物安全性及其应用前景做一展望。

针对抗生素、激素和兴奋剂类等残留问题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科学家们将动物药品添加剂的研究方向投向具有生长促进作用和保健效果的饲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活性制品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生物制品(鲍行豪等,1999)。

1.饲用微生物制剂的发展概况饲用微生物必须在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上保证安全和稳定,因此应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病理,毒理试验,证明无毒,无害,无耐药性等副作用才能使用。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胶木菌、放线菌、光和细菌等几大类。

美国FDA(1989年)规定允许饲喂的微生物有40余种,有近30是乳酸菌。

我国1994年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微生物品种有: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等,其中大部分也属于乳酸菌类。

本文就以乳酸菌类微生物制剂为代表,初步探讨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开发利用。

2乳酸菌的组成和分布乳酸菌(LAB,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类能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目前已发现的这一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至少包括18个属,主要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明串珠球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奇异菌属(Atopobium)、片球菌属(Pediococcus)、气球菌属(Aerococcus)、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的少数种、环丝菌属(Brochothrix)、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孪生菌属(Gemella)和糖球菌属(Saccharococcus)等(杨洁彬等,1996)。

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

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

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1)深入探讨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对肠道 微生物群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2)加强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的研究,开展 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3)研究不同年龄段、不 同疾病状态下患儿的微生态制剂使用原则和最佳治疗方案;4)对微生态制剂的 长期使用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评价其对小儿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4、禁忌症审核:对于过敏体质的患儿,应处方中是否有过敏原成分。如有 过敏风险,应及时提醒医生更换药物。此外,还应患儿是否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等特殊病史,以避免使用不当的药物。
பைடு நூலகம்
5、联合用药审核:在审核处方时,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合理联合用药的情况。 例如,对于同时使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的患儿,应抗生素对微生态制剂的影响。 必要时可建议医生分开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
3、促进消化吸收: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能够分泌各种酶类,促进食物的 消化吸收,改善消化功能。
三、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处方审核 中的建议
在儿科处方审核中,针对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适应症审核:审核处方时,要是否确实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症状, 如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对于一些非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咳嗽等,不 应随意使用微生态制剂。
总之,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和探讨。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充分了解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和适 应症,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处理原则,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和有效性。加 强相关研究,不断提高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的效果和水平,为小儿的健康和成 长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微生态制剂的作 用机制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3 9
2 0 1 3年第 2 期 3 . 1 - 3 生物拮抗作用 生物 的繁衍 。
黑龙江水产 拮抗作用包括化学拮抗和生物拮抗 , 有益菌群 的代谢产物如乳酸 、 乙酸 、 过氧化氢和其 、
他活性物质等形成化学拮抗 ; 有益菌群有序定植 于粘膜 、 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 成生物拮抗 , 抵御和阻止有害微
黑龙江水产
生态 系的构建 与平衡 的设计等 。通过养殖技术 的标准化 、 规范化来提高整个产业 的经济效益。 4 . 加快建立刺参原 良种场及 自然保护区
2 0 1 3 年第 2 期
面对 刺参 养殖 的热 潮 , 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目前 , 伴 随着刺参养殖热 , 苗种育苗场纷纷上 马, 但 忽略了种质 的 问题 ; 增殖放流方法和种质没有经 过严格论证 , 存在放流安全和种质安全的问题 。因此 , 建议 有必要尽快建立海参
究和应用就引起 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 注。对微 生态 学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水体 中存在着大量 有益 微生物菌群 , 利 用这些有 益菌群不但 可以改善养殖 生态环境 , 防治鱼虾 蟹类 疾病 , 而且具有投入 小 、 收益大 、 无 污染 、 无残 留等优 点, 被 越来越 多的水产养殖业 主所接受 。
分, 而通常所说 的狭义的微生态制剂只包括益生菌。 微生态制剂 的分类 : 根据不 同的载体 和加工 工艺可分为水剂 、 粉剂、 片剂 等 ; 根据含微生物种属数 量可分为单 菌种制剂 、 复合菌种制剂( 由同~属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 ) 、 混合菌种制剂( 由不 同属多种微生物混合而成 ) ; 根据用
2 、 微 生态 制剂 的定 义及概念 ’
所谓微生态制剂又称有 益微 生物 、 益生 素、 微生态调节剂 、 益生菌 、 活菌制剂等 , 是 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 , 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获取具有一定效果的活菌时,应进一步研究这些活菌的作用机理;
2)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基因工程益生菌,生产出能“永久性”定居在肠道内的益生菌和“多功能性”微生态制剂;
3)加强益生菌与益生元、酶制剂等的协同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
1.3 合生元
为益生菌和益生元结合的生物制剂,它的特点是同时发挥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这种制剂的应用,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2.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种类繁多,其作用机理分益生菌和益生元两部分论述。
2.1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2.1.1 拮抗动物病原细菌并维持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动物肠道微生物种群及其数量处于一个动态微生态平衡状态,当机体受到某些应激因素的影响,这种平衡可能被破坏,导致体内菌群比例失调,需氧菌如大肠杆菌增加,并使蛋白质分解产生胺、氨等有害物质,动物表现下
白质合成,提高磷的消化利用率。
2.2 益生元的作用机理
2.2.1 益生元竞争性与病原菌结合并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研究表明,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细胞表面具有能够识别动物肠壁的“特异性糖类”受体结构物质,它与肠壁受体结合,定位繁殖,从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益生元如甘露低聚糖等与病原菌在肠壁的受体非常相似,与病原菌有很强的结合力,从而使病原菌不能与肠壁受体结合。益生元不被消化道消化分解,因此可携带病原菌通过肠道排除体外,防止病原菌在肠道内繁殖。此外某些寡糖益生元还能清除已附着的病原菌。
2.1.6 促进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生长繁殖并提高对纤维素的消化率 益生菌尤其是酵母和霉菌,具有促进瘤胃微生物繁殖和活性能力,稳定瘤胃内环境,促进瘤胃菌体蛋白质合成,改变十二指肠内氨基酸构成比,促进厌氧菌特别是乳酸菌生长繁殖,进一步提高瘤胃中纤维素成分早期的消化,可使纤维素成分消化速度加快30%,并可使瘤胃甲烷产量减少,增加能量。霉菌偏好于纤维素中较硬的木质素,能使瘤胃中的总菌数和纤维素分解菌成倍增加,从而加速瘤纤维素分解,加强对瘤胃中氨的利用和蛋
,抑制肠道中腐败细菌的繁殖,减少肠道内毒素、尿素酶的含量,并能抑制腐败菌产生胺、靛基质、吲哚、氨、硫化氢等致癌物质和其它毒性物质,使血液中毒素和氨含量下降,使机体处于理想的生理状态。酵母和霉菌还能抑制黄曲霉毒素,吸附有毒物质和病原菌,从而抑制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乳酸菌具有降低胆固醇、减少血脂病发生的作用。Hartley给雄兔饲喂0.25%的胆固醇饲料,同时在食物中每天加入1010个长双歧杆菌,持续13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兔的胆固醇降低。傅晓丽(1991,1992)证明,屎链球菌等在动物体内及人体内均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Hepner推测,乳酸菌抗胆固醇作用可能与羟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有关。Kawai(1984,1986)报道,肠球菌及其提取物也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2.2.2 益生元是动物肠道有益菌群的增值因子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 一些有益元是有益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有利于有益菌生长繁殖。某些有益菌能产生分解有益元的酶系,可分解利用益生元,促进生长。Toba等人研究表明,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通过分泌β-半乳糖苷酶将半乳寡糖水解,从而对其加以利用,促进自身生长。A.Sghir等人研究表明,双歧杆与乳酸杆菌均能分泌酶分解果寡糖作为炭源和能量来源。Hartemink等人在研究口腔中的链球菌对寡聚糖的降解和发酵作用时发现,在寡聚糖存在的情况下,口腔链球菌能产生国寡糖降解酶。同时益生元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可降低肠道内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提高抗病力。
2.1.4 促进动物器官生理机能成熟并改善动物生理状态 余成瑶等(1994)研究表明,用芽孢杆菌饲喂肉用仔鸡后,能明显改善雏鸡肠道结构,增大小肠吸收面积,同时发现可促进动物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进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促进动物生长。乳酸菌可产生乳酸、细菌素等抗菌物质
乳糖分解产生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苷脂的成分,与动物出生后脑的迅速发育有密切关系。酵母细胞和霉菌细胞中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各种营养成分,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0%~60%,可在消化道中合成菌体蛋白及其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供机体利用。此外一些益生菌还产生一些重要的营养因子,从而促使矿物质元素利用,减少应激反应。
2.1.5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并提高抗病能力 促进动物免疫功能是益生菌的重要作用机理。I-nook(1983)研究发现,纳豆芽芽孢杆菌能够增强雏鸡抗绵羊红细胞抗体产生,随后进一步试验表明该菌能显著提高仔鸡脾脏T、B淋巴细胞比例,增强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刘克琳等(1994)报道,凝结芽孢杆菌试验组鸡的免疫器官生长发育较对照组高潘康成等(1997,1998)还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对家兔体液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大量研究证明,乳酸菌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通过淋巴循环活化全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增强机体抑制癌细胞增殖。酵母菌细胞壁含有酵母多糖,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葡萄朊、甘露聚糖、明角质,研究证明这些酵母细胞壁成分可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进健康。霉菌分泌的一些代谢产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潘康成等(1999)综述认为,动物口服益生菌后,调整肠道菌群,使肠道微生态系统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活化肠粘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抗体分泌增强,提高免疫识别力,并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1.1 益生菌
是指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研制益生菌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用健康动物的正常菌群,尤其是优势菌种,经过选种和人工培养制成活菌制剂,然后用于动物发挥其固有的生理作用。研制益生菌的关键技术,是筛选优良的生产菌种,它直接关系到应用效果及其质量优劣。美国FDA批准用作直接饲喂的微生物已有43种,我国农业部1999年6月公布了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屎链球菌、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孢菌等12种为可直接饲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此外国内外陆续有应用新菌种的报道,如环状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丁酸梭菌、芽孢乳杆菌、噬菌蛭弧菌等。
2.2.3 刺激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并增强免疫功能 研究证明,甘露低聚糖、果寡糖等可以充当免疫刺激因子,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进而提高机体的抗病及生长能力。
3. 结语
动物肠道菌群自身及宿主、环境的关系错综复杂,理论及机理研究难度较大,直至近20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对微生态学认识加深,才使微生态制剂被人们所了解重视,其应用效果得到充分肯定。今后开发研究微生态制剂时需要考虑:
痢等病理状态,生产性能下降。研究表明,饲喂芽孢杆菌能产生蛋白多肽类抗菌物质,拮抗肠道病原细菌;此外还能使动物空肠内容物乳酸、丙酸、乙酸等含量上升,PH下降,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乳酸菌可以产生多种抗有害菌物质,如有机酸、过氧化氢、酶类、细菌等拮抗病原菌。产生有机酸包括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等,可使肠道环境pH下降,对病原性细菌有抑制作用,产生过氧化氢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使有益微生物在细菌种间的相互竞争中占优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还产生保外糖苷酶,可降解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糖类,阻止致病菌和毒素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入。
2.1.2 产生多种酶类并提高动物消化酶活性 研究表明,一些益生菌能产生多种酶类,参与动物消化道“酶池”,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Sogard(1990)报道,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同时还具有降解植物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等酶,酵母菌和霉菌均能产生多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可提高蛋白质和能量利用率。陈惠等(1994)、王子彦(1994)、胡东兴(1996)、潘康成(1997)分别利用不同的芽孢杆菌制成微生态制剂饲喂动物,均能提高消化道的酶活,他们认为芽孢杆菌提高动物消化酶活性是微生态制剂促进动物生长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潘康成 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 胡东兴 华南农业大学 1. 微生态制剂分类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正常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选择促进宿主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总称。微生态制剂的分类方法较多,本文根据微生态制剂的物质组成进行分类,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
1.2 益生元
是指一种非消化性食物成分,能选择性促进肠内有益菌群的活性或生长繁殖,起到促进宿主健康和促生长作用。最早发现的益生元是双歧因子。后来又发现多种不能消化的寡糖可作益生元。最常见的寡糖有乳果糖、蔗糖寡聚糖、棉籽寡聚糖及寡聚麦芽糖等。这些寡糖不被有害细菌分解和利用,只能被有益菌利用,促进有益菌生长,达到调整菌群的目的。近年来,我国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制剂也可作为益生元。益生元有许多优越性,不存在保持活菌数的技术难关,稳定性强,有效期长,不仅可促进有益菌群生长,而且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1.3 益生菌的营养作用促进动物生长 益生菌在动物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凝集芽孢杆菌、芽孢乳杆菌等菌株能产生乳酸,可提高动物对Ca、P、Fe、维生素D的利用和吸收。研究发现,用乳酸菌发酵的奶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较鲜奶丰富。乳酸菌发酵后产生乳酸,可提高Ca、P、Fe的利用率和维生素D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