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边的卡夫卡》
——对乌鸦和田村卡夫卡的形象分析《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出版,本文分析选
取林少华译本。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长史。小说以两条线索交替行进的双线结构,本文主要分析卡夫卡这一条线索。
名为田村卡夫卡的少年,在十五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远赴四国。出走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父亲所作的比俄底浦斯王还要可怕的预言:尔将弑父,将与尔母、尔姐交合。尽管田村卡夫卡力图抵抗,让自己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最终还是在命运的引导下与其母佐伯交合,在梦中强奸了其姐樱花,并在潜意识中杀害了他的父亲。为了躲避刑事警察的搜索(其父在家中被杀),又躲到了与世隔绝的深林小屋中,并不慎进入了森林深处的“另一处世界”。在宁静祥和的“死灵世界”中感到了心灵的慰藉,最终听从其母“死灵”佐伯的恳求,从“另一处世界”中离开,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承担了自己应有的责任并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叫乌鸦的少年:
1)乌鸦是田村卡夫卡自己
准确地说,乌鸦应该是田村卡夫卡意识的实体化,是其内心深处的“自我”。乌鸦在书中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出现(常人无法见到),或替卡夫卡组织语言(卡夫卡不善言辞交际),或对卡夫卡的行为进行评价(更多带有点冷嘲热讽),或向卡夫卡提出建议,虽然无法完全左右卡夫卡君的意见,却间接地拨动了命运齿轮,使卡夫卡朝着既定的人生轨迹前进。
林少华在书前译者的话中曾说:“卡夫卡”在捷克语中的意思是“乌鸦”,而东京又满城乌鸦,日本古来视之为灵鸟,以其叫声占卜吉凶。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乌鸦是一种悖谬的绝妙象征。卡夫卡者,乌鸦也,我想这应该是《海边的卡夫卡》的第一层隐喻(metaphor)。此外,在书中田村卡夫卡与佐伯的对话中,他将自己比作失群的乌鸦,必须变得强壮,所以给自己取名卡夫卡,也承认了自己即乌鸦,并得到了乌鸦的回应。(P347)
结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乌鸦即田村卡夫卡内心的“自我”。
2)乌鸦在故事中的作用
可以说在卡夫卡君努力成为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与命运(诅咒)从抗争、接受、到最后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中,乌鸦一直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乌鸦指导着卡夫卡君如何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例如,提醒卡夫卡离家出走要注意的事项:(P2);要变得坚强,就要把胃缩小以吃的更少;(P58);对卡夫卡胆小的行为进行嘲讽,提醒其不要忘了初衷。除此之外,乌鸦还帮助少年卡夫卡组织词句,顺畅地表达内心想法。在某种意义上,乌鸦作为少年的潜意识实体化,更像是完美化的少年,机智,顽强,洞察一切,像顽强的少年。但是乌鸦本身却无法直接代替卡夫卡去与命运(诅咒)进行抗争,只能在一
旁指导着卡夫卡君如何成为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完成他的使命。
另一方面,乌鸦能更直观有效地表达了卡夫卡内心深处的想法,并影响其决定。因为乌鸦作为卡夫卡潜意识实体化的产物,对于卡夫卡的内心真实想法了解地更加全面与透彻(有时即便卡夫卡君自己也无法意识到);加之乌鸦对卡夫卡讲话(冷嘲热讽居多)总是十分直接,不留情面,可以借此直观体现卡夫卡不好自己表达的潜在的真实想法。例如,在卡夫卡君看到《海边的卡夫卡》这幅画时,少年乌鸦就直接指出了“你在嫉妒画中的少年”(P262),并且还进行了剖析; 乌鸦对卡夫卡在梦境中强奸了“樱花”的时尚,也直接指出了卡夫卡其实是想摆脱诅咒。(P426)乌鸦总是能够穿透外壳,直指本质,并不留情面地说出卡夫卡的真实想法,事实上加深了卡夫卡对于自身和世界的了解,并极大地影响了卡夫卡的决定。
田村卡夫卡;
田村卡夫卡不仅是一个十五岁少年,也是作者村上和我们本身。
作为十五岁少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变性”强。村上在书的序言中写道:“所以想写少年,是因为他们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恕我重复,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
少年时代的我们,与卡夫卡一样,也不断地再尝试打破枷锁,探索自我和未知的世界。尽管形式与结果与卡夫卡有所不同,但我们大多数都曾经执着于一个目标(对卡夫卡即成为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也都曾经努力让自己变强,与外界抗争;也都曾经在希望和失望中徘徊、彷徨、摇摆不定;也都曾经接受来自外界恶意的伤害乃至诅咒和他人的善意的保护与支持。最终,在不断跌倒、爬起、前进的过程中,我们才逐渐成长,找到自己的定位,由“可变”逐渐转为“不变”。开始人生新的阶段。在村上看来,田村卡夫卡君不过是以极端的形式将我们十五岁时实际体验和经历过的事情作为故事承揽下来。所以,田村卡夫卡是十五岁少年,也是我们自身。
在这份报告的最后,想写我对村上作品的一点个人感想:
村上的作品客观呈现了各种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脱离于社会主流居多),且基本不做评价,读着容易有一种代入感,得到慰藉和放松。
村上在序中说道:我笔下的主人公迄今大多数是二十几岁至三十几岁的男性,他们住在东京等大城市,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失业,从社会角度看来,决不是评价高的人,或者莫如说是在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地方生活的人们。的确如此,如《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彻,《舞舞舞》中的离婚的中年男子“我”,《1Q84》中以补习和写作为生的天吾等,与我们多数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都不太一样。他们不甚为世人所理解(也不屑为世人理解),往往过着简单到极致,甚至有些颓唐的生活:自己做些简单的饭菜,喝些小酒,时而放纵自己,更多沉浸于阅读,写作,艺术等创作性活动中,不给自己加诸上许多的框框条条,往往随性而为,有自己自成一统的价值观。(当然,其作品亦不乏许多处于社会主流中的人物。)
这样的生活方式,多少会让人有些羡慕。多数的人都不难在他们的生活方式
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感到一阵放松和慰藉:原来不是只有我想这样,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哪怕是在小说中)! 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大众的观念(社会主流观念)裹挟着前进,大到人生目标,职业方向,小到穿衣饮食,都没有什么机会提出异议。我们被迫地压抑着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真正渴望,无法付诸于行动,而村上中的主人公却不必遵循所谓的正统价值观(尽管要付出相当的代价)。难得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方式被村上一一呈现出来,不加以点评,供读者自己思考,判断。读者也能够在阅读中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释放平日被自己,他人、正统理念压抑的一面,有机会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也不用担心会有朋友、家长、心灵鸡汤、人生导师之流跳出来义正言辞地劝阻或呵斥:不要脱离积极主流的价值观!
简单说,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够在村上的书中看到未加评价的脱离主流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暂时摆脱所谓主流价值观的束缚。给自己一个空间来思考,接受自己。
参考: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4
林少华《译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