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_第八章 第三、四、五节 _2012年版
北京大学 张延教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2012) (1)
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 均衡论 自由放任 19c70’s — 20c30’s
凯恩斯革命 非均衡论 国家干预 20c30’s
西方经济学发展鸟瞰图
2012-2-13 中宏(1)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萨缪尔森 新古典综合 凯恩斯主义 20c40’s — 20c70’s
• 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
9.1 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和索洛模型的假定
•
9.2 索洛模型的动态学
•
9.3 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
9.4 索洛模型与增长理论的中心问题
•
—— 经济增长的源泉
2012-2-13 中宏(1)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4
• 五、作业、考试和成绩评定
• 1、每次课随堂布置作业,占总评的30%
•
3.2 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3.3 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3.4 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012-2-13 中宏(1)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18
•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
IS — LM模型
•
4.1 产品市场均衡:IS模型
•
4.2 货币市场均衡:LM模型
2012-2-13 中宏(1)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42
• “英国古典经济学从一种几乎独一无 二的权威与统治地位上十分迅速地衰败下 来,相对来说,对这种衰败的考查不够。 这种长久以来一直作为权威而盛行的传统 理论,它的十分重要的理论核心遭到了突 然的抛弃,这在经济学史上几乎是空前未 有的。”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
政府:政府是指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政府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政府是维护国家安全与主权、加强国防建设、消除社会隐患和内部腐败、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吸收民间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鼓励创新创造、淘汰落后产品产能和生产工艺、提高国民生产能力、优化社会结构,研究社会现象、培养领导,实施城乡规划、开展破除迷信、减贫扶贫防贫、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殊机构。
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
政府发布的行政命令、行政决策、行政法规、行政司法、行政裁决、行政惩处、行政监察等等,都应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原则和精神,都对其规定的所有适用对象产生效力,并以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的强制执行。
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
政府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构,它泛指各类国家公共权力机关,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订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机构,即通常所谓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
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就是国家的权威性的表现形式”。
政府经济管理学:本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针对政府经济运转的自身规律和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作用进行探索。
本书在构建政府经济学研究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国特色情境下的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特点与历史发展、内在机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从宏观角度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制度,特别是如何体现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规划、决策、调控,政府经济政策分析等。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既体现规范理论,又注重具体运作。
在理解政府经济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模式、方法、途径和操作依据作为学生学习政府经济管理的重点设计出来,即使政府经济管理根植于政府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中,也使学生掌握政府经济管理的基本规律,避免了一般政府经济学教材只注重理论解释而忽略实际操作的弊端。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目 录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史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第五节 社会核算矩阵(SAM) • 第六节 附属核算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认识
–(一)SNA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产物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特点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作用 •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扩展与分解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数例说明 –(一)国民经济矩阵的一个例子 –(二)流向线读表法的提出 –(三)国民经济矩阵表的解读
• 解读过程可认为是对读表的几个要点的掌握:
• (1)数据来源。 • (2)平衡关系。 • (3)行列含义。 • (4)账户交叉项的处理。
–(四)对国民经济核算目的两种观点的评价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问题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用和特点
•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1)用来监测经济活动; –(2)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 –(4)进行统计的国际比较。 •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 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形成和发展
–(二)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 •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的不同观点 • 2.中国还不可能有第三类体系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一、经常账户
–(一)货物和服务账户
–(二)生产账户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 1.收入分配账户 –(1)收入形成账户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3)收入再分配账户
宏观经济政策(ppt65张)
关于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因果关系
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 变动关系,这是没有争议的, 问题是:谁为因?谁为果?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行机制
货币政策的工具
①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以控制货币供给量。 ②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 [Rediscount Rate]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 贷款。 ③准备率政策[Reserve Ratio Policy]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以 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预算 盈余。
t— 税率, G — 政府购买支出, TR — 政府转
BS — 实际预算盈余, BS — 充分就业预 Y— 实际收入, Y— 充分就业收入
BS tY G TR
BS tY G TR
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动 的反应越敏感,或货 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 反应越不敏感, LM 曲线的斜率越大,挤 出效应就越大,即财 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反之,则效果就越 大。
0
Y 1 Y2
Y3
Y
IS曲线的斜率
r = + e + G0-T0 - 1-(1-t) Y d d 1 + e + G 0-T0 r= - Y d dK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Functional Finance and Balanced Budget]
《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宏观经济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 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3. 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4. 培养学生宏观经济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导论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国民经济总量的测量与指标体系;2.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3. 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2. 市场机制和价格调节;3. 政府宏观调控。
第四节:宏观经济循环模型1. 四个基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2. 宏观经济循环模型的构建和求解。
第五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2. 经济周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3. 经济政策在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前导问题导入:通过提出鲜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 讲授与互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并与学生互动探讨;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宏观经济学与现实经济相结合;4.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锻炼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5. 小组合作:以小组形式进行问题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对学生综合掌握宏观经济学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考核。
教学资源:1. 教材:《宏观经济学导论》;2. 阅读材料:相关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3. 多媒体教学: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二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三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四周:宏观经济循环模型第五周: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引入和真实性,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知识。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1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2、课程代码:303008080008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4、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部各专业(本科)5、课程学时:48(40+8)6、学分:37、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8、开课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9、开课学期:2009-2010学年下学期(春季)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管理类类及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系统的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准确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
所需掌握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总量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
掌握主要宏观经济原理。
所需掌握的原理包括:GDP的决定、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菲利浦斯曲线等。
2、理解: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
3、了解:懂得如何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引导学生形成对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实例计算、习题讨论、课堂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例计算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人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国经第八章外汇与外汇市场(2012)
• 现钞主要指的是由境外携入或个人持有的可自由 兑换的外国货币,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人所持有的 外国钞票,如美元、日元、英镑等;如果存入的 是外币现钞,则为现钞存款; • 现汇是指由国外汇入或由境外携入、寄入的外币 票据和凭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 的主要有境外汇款和旅行支票等。如果外币资金 是从境外或港澳台地区汇入,或携入的外币票据 (如旅行支票、私人支票)转存款账户,则为现汇存 款。
第五节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第六节 外汇管制
第一节 外汇
• 一、外汇的概念
• 动态含义,是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清偿 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等同于国际结算。强调两种 货币兑换的交易过程。 • 静态的含义:是指可以用外币表示的在国际结算中使用报 告的各种支付手段或工具的各种对外债权,即等同于外汇 资产。强调的是国际间用于结算的支付手段和工具。 • IMF的外汇储备定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 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国库券、 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 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折 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方法。 • 即用外币作为计价单位,表示本币的价格,间接 地表示出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基准货币为本币, 标价货币为外币。 • 例如美国公布1美元=6.3270人民币元就是间接 标价法。 3.纽约标价法:在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上,除对英镑 使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国家货币用间接标价 法的标价方法。
• 远期差价用升水(at premium)、贴水(at discount)和平价(at par)来 表示。升水表示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贴水表示远期外 汇比即期外汇便宜;平价表示远期外汇等于即期汇率。 • 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升水时,即期汇率加升水就是远期 汇率:远期贴水时,即期汇率减贴水。 •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 •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 • 在间接标价法下,远期升水时,要用即期汇率减升水;远 期贴水时,要用即期汇率加贴水。 •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 •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
中职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
(1)灵活性
(2)主动性
(3)前瞻性
(二)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解决一时资金短缺,将贴现所获 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的融资行为。
当经济出现衰退或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 银行借款,这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就可以扩大其信贷规模;同时商业银 行的利息率也伴随贴现率的降低而降低,进而刺激投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消费和私人投资,从而刺激总需求、增加就业的目的。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
(1)增税。以减少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使消 费和投资下降,达到压抑总需求、实现物价稳定的目 标。 (2)减少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和转移支付,以抑制 消费和投资,达到压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二、“内在稳定器”
(三)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 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一)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时机有关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样,实施的基本原则也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因 此要取得良好的调节效果,就必须对经济运行的状况及总体发展趋势作出正 确的判断。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 虽然货币政策在各国被普遍使用,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政 策实施的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五)农产品价格的维持 当农产品价格低于维持价格时,政府就按维持价格进行收购,这等于是对农场主 进行农业亏损补贴。反之,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价格上涨,政府的维持价格支出会自 动减少,因而自动符合了此时政府应减少购买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目的。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三、赤字财政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 出现财政赤字。
(最新整理)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2021/7/26
17
需求膨胀
【需求膨胀】需求膨胀是指总需求,即全社会货币支付能 力,远远大于社会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价值总量,而导致总 供求的严重失衡。需求膨胀的表现是价格的持续、普遍上 涨和产品与服务的严重短缺。
需求总量膨胀:在一定的时期内总供给的价值总量和实物 总量远远低于总需求的价值总量和实物总量,无论是消费 需求还是投资需求均出现远远大于消费品和投资品供给的 情况,就形成需求总量膨胀。
25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按市场价格计 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 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 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 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等形式分配给该国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 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 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
(3)从中长期看,决定总供求规模和结构的矛盾的主要方
面是供给。
2021/7/26
21
第三节 经济增长(要知识点)
一、经济增长及增长源泉(原理)
经济增长指标 增长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经济增长的源泉
二、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可能性 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 经济适度快速增长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
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021/7/26
22
经济增长指标
经济增长数量变化的度量指标
●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 经济增长率 ● 定比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第8章2.1.8 第八章:宏观经济基本 指标与衡量
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
劳动年龄人口(Working-Age Population)
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
劳动力人口(Labor Force): 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就业的(包括处于失业状态, 但继续寻找工作的) - 就业人口 - 失业人口
不在劳动力人口(Not in Labor Force): 不愿意就业的劳动年龄人口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001年美国GDP和需求的构成
构成
个人消费支出 私人国内总投资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
金额(10万美元)
6987.0 1586.0 1858.0 -348.9 10028.1
百分比
69.3 15.7 18.4 -3.4 100.0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 (二)政策上
• 相同点:都市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与规范微观经济主体行为, 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
• 不同点:微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失灵,宏观 经济政策是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而得到。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
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比重(现 价) 22.7 23.3 24 24.7 25.5
26.1423 26.1221 25.7908 25.5094 26.5695 26.9915 27.1494 27.2138 26.9917 27.487 27.8333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的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否则会造成 重复计算。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
• 充分就业
– 凯恩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广义的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都
– 现代货币学派:总失业率等有于机自会然以失自业己愿率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状
• 稳定物价
态,即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 利用的状态。
• 经济增长
狭 稳义 定上 物是 价指 是总指失通业过率宏等观于经自济然政失策业使 率 某经的 一济状 时增态 期长。 内是的指一在般一物个价较水长平时保间持跨相度对
– 20 世纪60 年代后期, 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危机, 引起对补 偿性财政政策的质疑。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总需求总供给 模型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二、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功能财政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指国家关于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 而应以 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 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 的的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总需求总供给 模型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四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
反应 第五节 本章评析
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抉择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总需求总供给 模型
• 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 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产品和进口 税以及公司税。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总需求总供给 模型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工具
– 公债
• 政府运用国家信用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对公众的债务。 • 特点:
– 债务人是国家, 而债权人是公众, 双方并不是处于对等的地 位;
– 属于一种国家信用, 其基础是以国家的税收支付能力为保 证的;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本教学设计将结合课平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将课程思政理念滴入式渗透进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经济发展过程,学习宏观经济理论,进而理解经济政策的制定、判断经济发展走向,最终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经济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植入隐性思政理念,达到思政与课程的自然、紧密融合。
因此关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我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课程特点、滴入式思政设计、云班课平台的利用。
一、课程特点(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本专科生开设。
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
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目的:1.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使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
3.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宏观经济学简单说研究的是一国一地区以及世界范围的经济繁荣衰退与萧条。
主要围绕国民收入理论展开,以国民收入概念、国民收入模型、国民收入波动、经济政策、开放经济、增长理论等为核心内容,通过研究经济增长和波动,来理解阐述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1.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理论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学时数:45 执笔者:胡若痴编写日期:2004年7月修订日期:2008年2月审阅者:李胜领导签字:一、课程的性质与学习目的《经济学原理》是面向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科各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各章建议课时分配(共45课时)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学习目标:即掌握一种新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基本问题;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假设。
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学及研究对象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理解:生产可能线及所说明的问题;掌握:稀缺性的含义;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的三个基本问题;经济学的定义。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各自的定义、联系与区别;掌握:宏、微观经济学各自的基本问题和假设。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研究方法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各自的含义,实证分析的基本过程;理解: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节经济学发展简史了解: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及现代西方经济学各自的基本观点;理解: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教学目的:使学生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本章介绍需求、供给的相关概念及其规律;价格的决定及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弹性的概念、弹性的数学分析、以及弹性原理的实际运用,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价格来衡量商品的供求情况以及通过价格分析商品供求状况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和微积分。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54学时(四)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清主要图形所表示的基本原理,适当介绍最新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启发学习者自学。
5、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学习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五)面向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
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包括四个主要模型一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和政策,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收入总量。
而动态的国民收入变化主要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
其中带*号的部分是选讲内容,这些内容不涉及也不会影响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除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之外,衡量社会 收入分配状况的指数还有以下几种: (1)库兹涅茨指数:是最富有的20%的人口 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这一指数的最低值 为0.2,指数越大,收入差别越大。 (2)阿鲁瓦利亚指数:是最穷的40%的人口 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这一指数最高值为 0.4,指数越低,收入差别越大。 (3)收入不良指数:为最高收入的20%人口 与最低收入的20%人口在收入分配中份额 之比,这一指数最低值为1,指数越高,收 入差别越大。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 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者这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 就是该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 边际物质产品。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 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或边际产品价 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是递减的。因此,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是一 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也是生产要素 的需求曲线。
四、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1. 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 生产要素的价格。 工资的分类: (1)从计算方式分: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从支付手段分: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 (3)从购买力来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在工资理论中,主要分析货币工资的决定与变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是由劳动的供求关 系决定的。
3. 地租理论 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地租的产生首先在于土地本身具有生产力; 其次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 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的特点。 地租的产生与归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租 产生于以上两个原因,不论在什么社会里, 实际上都存在地租。但是在不同社会里, 地租的归属不同。 土地不能无偿使用,有偿使用土地正是地租 存在的表现。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
教学难点与重点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恒等式,名义GDP与实际GDP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的概念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六节名义GDP与实际GDP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从图标,公式等形式上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重点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国民收入的决定,陈述理论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相结合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学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第四节乘数论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各种乘数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投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决定,掌握ISLM曲线的概念,推倒,掌握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教学重点与难点投资函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曲线的推倒,平移,旋转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IS曲线第三节利率的决定第四节LM曲线第五节IS-LM曲线的分析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应用,掌握功能财政的思想。
教学难点与重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四节宏观经济郑策分析第五节货币政策效果第六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模曲线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含义,了解总供求曲线的得出过程,掌握总供求的觉和你呃呃呃均衡模型,与响应。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八章-通货膨胀理论
• 对策: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总需求。
26
2、供给方面的理论
引起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是那些引起总供给方 面变化的力量的理论称为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供给 方面理论。这种价格总水平上涨被称为成本推进 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上升是由生产 成本提高而推动的。可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指标。
3、GDP折算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10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费价格指数:度量在不同时期城镇居民为购买一篮子
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指数,以此来反映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水平
或生活的费用情况。
(一)通货膨胀的衡量主要是通过物价指数来进行
现在各国所采用的主要有三种物价指数:
1、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一
种用来衡量各个时期内城市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 务的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 、 生 产 者 价 格 指 数 ( 又 称 批 发 物 价 指 数 ) 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
E
y y
P
AD1AD2 AS
AD0
P1 E
P0 AS2
AS1
0
y
通货膨胀螺旋
超额 需求
y
30
限度:单纯的工资推进价格总水平上涨是有限度 的。但是,工资推进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同时,如 果与价格总水平上涨同比例增发货币,则限度就 会打破。
对策:1、市场政策:加强劳动市场竞争,反对 垄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A:产业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优化政策
D:产业经济转换政策
答案:A
2、( )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
A:支柱产业
B:先导产业
C:重点产业
D:基础产业
答案:A
3、产业政策的目标是( )以及各产业内部运营的高效化。
A:产业结构优化
B:产业结构升级
C: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D:经济结构的转换问题
答案:C
4、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基础工业都是典型的( )产业。
A:资源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答案:B
5、在社会供给和需求中出现较大缺口、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及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指( )。
A:支柱产业
B:先导产业
C:瓶颈产业
D:主导产业
答案:C
6、产业政策的( )是政府以实现特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对经济活动的一种自觉干预,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A:核心
B:目标
C:实质
D:目的
答案:C
7、战略关联产业分类法是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为标准进行的产业分类法,主要包括( )。
A:主导产业
B:调控产业
C:先导产业
D:支柱产业
E:瓶颈产业
答案:A,C,D,E
8、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是( )。
A:建立高效、协调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B:加强农产品收购管理
C:对现有农业研究开发机构进行分类改革
D: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运行机制
E:建立队伍多元化、机制市场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答案:A,C,D,E
9、产业政策的特征有( )。
A:协调性
B:.时效性
C:导向性
D:.关联性
E:组合性
答案:A,B,C,E
10、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尽管在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优化的内容不同,但一般应符合以下( )方面的需求。
A:产业结构合理化
B:产业发展的效率
C:产业结构高级化
D:产业发展的现代化
E:产业的均衡发展
答案: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