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之以政”与“道之以德”

合集下载

2023年最新整理《论语.为政篇》原文、注释及译文

2023年最新整理《论语.为政篇》原文、注释及译文

2023年最新整理《论语.为政篇》原文、注释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为政篇》。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论语》为政以德

《论语》为政以德

• 意义阐释:
• 子贡问政治,孔子答复得很简要。如何来办政治?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这三条。 「足食」,就是粮食要充足,这属于经济建设的范畴, 粮食就代表了所有的物质生活。「足兵」,就是兵力 要充足,国防、警察、军队这些,我们现在讲的国家 机器,这个要强大。还有一个,就是「民信之矣」, 那就是要取信于民,国家就是政府,如果人民不能够 相信政府了,这个国家也就有危机了。所以谈到政治、 治国,孔子举出这三个方面,当然这三个方面都是非 常有必要的。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 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 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
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
•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
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
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
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
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

《为政篇》原文、译文及注释

《为政篇》原文、译文及注释

《为政篇》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为政篇先秦-论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论语》(二十章)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

孔子《论语》(二十章)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第3课 为政以德

论语第3课 为政以德

论语第3课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
译文:
孔子说:“国君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群星环绕着它。

”(《为政》)
孔子说:“用行政来引导,用刑法来处罚,百姓只是能避免犯罪,并没有认识到犯罪可耻。

用道德教化来引导,用礼制来约束,百姓就会有羞耻心,并且自觉地改正错误。

”(《为政》)
鲁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成不好,国家用度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抽取十分之一的税呢?”鲁哀公说:“抽取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抽取十分之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富足,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穷困,您又怎么会够呢?”(《颜渊》)。

论语中治世之道的句子

论语中治世之道的句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第二》道之以政,如果治世仅仅‎用政治权术在‎那儿治理的话‎,再加上一个整‎理大家的法度‎,就是齐之以刑‎,以刑法来加以‎约束。

以政治加以管‎理,以刑法来加以‎约束好不好呢‎?挺好,能达到一个底‎线,叫民免。

免什么?就是老百姓能‎够安安定定地‎免去很多的刑‎罚。

但是,这样也有后遗‎症。

民免而无耻。

仅仅是在行为‎上免予了刑罚‎,但不足以树立‎他们的廉耻之‎心。

也就是说,人的荣辱观,光靠政治和刑‎罚,是确立不起来‎的。

第二句话,是孔子的一个‎理想,如果道之以德‎,用道德来进行‎管理,齐之以礼,用礼仪法度去‎进行统一约束‎,那么,老百姓不仅知‎道有羞耻之心‎,而且能遵循正‎道,归附遵守正道‎大礼,这就叫有耻且‎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第十三》这是孔子关于‎治世的基本要‎求。

为政者一定要‎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德政才会有一‎个正确的起点‎。

孔子向来鼓励‎弟子从政为政‎的,并经常前往亲‎自考察指导,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看看学生‎们能不能做到‎以身作则。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苟正其身,假如一个人端‎端正正,让自己的身心‎品格清正廉洁‎,于从政乎何有‎?在做政治工作‎治世管理上你‎觉得还有什么‎难的吗?但是,如果一个人,自己身不正,他又怎么样去‎正别人呢?以道德建立治‎世的体系,这是孔子一再‎坚持的德政理‎想。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一个人在做官‎的时候,安闲的时候,心中不要有任‎何倦怠之意,时时要让自己‎是勤勉的,努力的。

做事的时候,要保持忠心耿‎耿,做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就够‎了。

先之劳之。

你要想管理好‎一方水土,为老百姓做点‎事情,修道路盖房子‎,搞市政基本建‎设,大家挺劳苦,你身先士卒,你在他们之先‎,先去做这些事‎,叫先之劳之,老百姓就不以‎为苦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意思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意思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意思Title: 以政齐以德齐 - 贯通政治与道德的深远意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和政治一直被视为社会治理和个人行为的两大支柱。

其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两句出自《论语》的经典语录,旨在探讨社会治理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评估这两句经典语录的内涵,并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深度评估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政治的角度1.1 解读“道之以政”:政治制度和规章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品德?1.2 探讨“齐之以刑”:法律与刑罚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1.3 深入分析“民免而无耻”:社会治理中的“无耻”现象如何产生?如何通过政治手段加以遏制?2.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道德的角度2.1 解读“道之以德”: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如何塑造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2.2 探讨“齐之以礼”:礼仪如何影响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2.3 深入分析“有耻且格”:耻感和自律如何促使人们遵守道德规范?二、广度评估1. 历史视角下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1.1 周礼与法家思想:古代政治制度和刑罚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1.2 秦始皇的法治变革:秦朝建立的刑罚体系如何影响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1.3 宋明理学中的政治伦理:理学解决政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2. 文化视角下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2.1 儒学与礼仪文化:儒家思想对道德和礼仪的诠释和传承。

2.2 佛道两观与道德修养:宗教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的影响。

2.3 现代社会里的道德建设: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三、总结与展望以上的深度评估和广度评估所揭示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依然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议题。

论语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章原⽂及翻译论语第⼆章原⽂及翻译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的弟⼦及再传弟⼦记录孔⼦及其弟⼦⾔⾏⽽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论语第⼆章原⽂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论语·为政篇第⼆》 1、⼦⽈:“为政以德,譬如北⾠居其所⽽众星共之。

” 译⽂:孔⼦说:“以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它星⾠环绕着它⽽摆布。

” 2、⼦⽈:“《诗》三百,⼀⾔蔽之,⽈:‘思⽆邪’。

” 译⽂:孔⼦说:“《诗经》三百篇,⽤⼀句话来概括,就是⽆不出于真情(都是真情流露,没有虚情假意)(也有说思想纯正⽆邪,似解不通)。

”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耻;道之以德,齐之也礼,有耻且格。

” 译⽂:孔⼦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法来管束,百姓免于罪过,但是不知羞耻;以德⾏来教化,以礼治来约束,百姓知道羞耻,还能⾛上正途。

” 4、⼦⽈:“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愈矩。

” 译⽂:孔⼦说:“我⼗五岁时⽴志求学,三⼗岁时可以⽴⾝处事,四⼗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岁时可以领悟天命,六⼗岁时可以顺从天命,七⼗岁时可以随⼼所欲,都不越出规矩。

” 5、孟懿⼦问孝。

⼦⽈:“⽆违。

”樊迟御,⼦告之⽈:“孟孙问孝于我,我对⽈:‘⽆违’。

”樊迟⽈:“何谓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译⽂:孟懿⼦向孔⼦请教什么是孝。

孔⼦说:”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为孔⼦驾车时,孔⼦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

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说:“⽗母活着的时候,依礼的规定来侍奉他们,⽗母过世后,依礼的规定来安葬他们,依礼的规定来祭祀他们。

” 6、孟武伯问孝。

⼦⽈:“⽗母唯其疾之忧。

” 译⽂:孟武伯向孔⼦请教什么是孝。

孔⼦说:“让⽗母只为⼦⼥的疾病忧愁,因为各⽅⾯都表现很好。

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史记·酷吏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篇⽂⾔⽂,收录于《史记》中。

该⽂为类传,记述前期以酷刑峻法为统治⼯具,以凶狠残暴著称的⼗⼏个官吏的史实。

下⾯是®⽆忧考⽹分享的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史记·酷吏列传》原⽂ 作者:司马迁 孔⼦⽈:“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太史公⽈:信哉是⾔也!法令者治之具,⽽⾮制治清浊之源也。

昔天下之⽹尝密矣,然*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於不振。

当是之时,吏治若救⽕扬沸,⾮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愉快乎!⾔道德者,溺其职矣。

故⽈“听讼,吾犹⼈也,必也使⽆讼乎”。

“下⼠闻道⼤笑之”。

⾮虚⾔也。

汉兴,破觚⽽为圜,斫雕⽽为朴,⽹漏於吞⾈之鱼,⽽吏治烝烝,不⾄於*,黎民艾安。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

吕⽒已败,遂侯封之家。

孝景时,晁错以刻深颇⽤术辅其资,⽽七国之乱,发怒於错,错卒以被戮。

其後有郅都、宁成之属。

郅都者,杨⼈也。

以郎事孝⽂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折⼤⾂於朝。

尝从⼊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厕。

上⽬都,都不⾏。

上欲⾃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亡⼀姬复⼀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轻,柰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赐都⾦百⽄,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宗⼈三百馀家,豪猾,⼆千⽯莫能制,於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则族灭瞷⽒⾸恶,馀皆股栗。

居岁馀,郡中不拾遗。

旁⼗馀郡守畏都如⼤府。

都为⼈勇,有⽓⼒,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所受,请寄⽆所听。

常⾃称⽈:“已倍亲⽽仕,⾝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矣。

” 郅都迁为中尉。

丞相条侯⾄贵倨也,⽽都揖丞相。

是时民朴,畏罪⾃重,⽽都独先严酷,致⾏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视,号⽈“苍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意思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意思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意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意思是: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出自《论语·为政篇》,《为政》包括24章,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论语·为政篇》原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8.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注释与翻译

《论语》为政篇注释与翻译
《论语》为政篇注释与翻译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gŏng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dăo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yòu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译】孟懿子问有关孝的问题。孔子说:“不要 违背(礼)。”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说: “孟孙问我关于孝的问题,我告诉他‘不要违背 (礼)’。”樊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 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以礼待奉;去世了, 要按礼的规矩送终,并且按照礼的要求去祭祀。”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 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今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父母行 孝最难在脸色。当有事需做时,弟与子代劳;有酒 与美食,让长辈先享用。可脸色却难看,这能算作 孝吗?”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 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zhuàn zēng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今译】孔子说:“用仁德执掌国政,譬如北极星 一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众星都拱立在它的周 围。”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论语—为政》和《韩非子—五蠹》比较阅读

《论语—为政》和《韩非子—五蠹》比较阅读

《论语—为政》和《韩非子—五蠹》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

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 (《韩非子·五蠹》)1.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

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

【答案】1.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德治以法治国/法治2.孔子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劝导民众,民众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认为“人性恶”用情感道德教化是不可靠的,唯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约束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遵守规则,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

(大意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论语·为政》中这段话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一部分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只会尽量地避免获罪但没有羞耻之心,后面一部分说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归顺。

显然孔子赞同以德治国。

《韩非子·五蠹》的关键句是“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强调的是以法治国。

由此可确定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观点的能力。

这类题目正确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

两则材料,其中一则出自课内,另一则出自课外,解答时可先阅读课内材料,再阅读课外材料,用自己的语言把两段材料都翻译过来,然后分别找到材料的关键句,概括材料的中心观点,确定答案。

2.试题分析:由所给材料来看,孔子认为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只会尽量地避免获罪但没有羞耻之心,只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百姓才能“有耻且格”。

《孔子》第三章摘抄

《孔子》第三章摘抄

《孔子》第三章摘抄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道之以政”与“道之以德”
论语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大概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内心向往。

近日读《中华玄机——我要与你讲传统》(王蒙著),书中对这段文字解释成“也就是不用行政和司法手段,而首先要用道德手段和文化手段”,我深不以为然。

行政司法手段与道德文化手段本应齐抓共管同时进行的,而没有什么先后顺序。

法治成就了大秦帝国,德治谱写出贞观长歌。

如果非要分个先后的话,相对于行政司法管理而言,道德文化管理是更高的境界。

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此——法治大于人治,而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崇尚德治,我们可能会对新加坡的鞭刑嗤之以鼻,但事实上新加坡鲜见地铁凤爪女。

新交规为什么要保护弱势群体,难道我们不应该让规则看守世界?
我们对南京等地的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津津乐道,疏不知现象被后的法治支撑——被摄像头拍到或行人投诉不礼让行为,司机将受到严厉处罚。

当我们困惑于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时,细想一下,对助人者恶意敲诈的摔倒老人在证据面前讹诈无果后哪一个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法
治缺失,自然得靠“人治”——扶起摔倒老人之前,先找证人并拍照,保护自己留后路。

善良者的悲哀呀!
天际线的确能给人们审美视觉上的愉悦,但更重要的是人心与良知。

在街头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是发票、办证、刻章、包小姐。

昨天网上沸沸扬扬的扒车门事件,据说肇事人最后只是被停职,竟然未受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危害公共安全罪难道没有明文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赫然在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这里,我想说的是,文化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文化的作用在于让人愿意干,而法治的作用在于让人不敢不干。

二者是针对不同素质层次的人群。

中国自古就有圣贤君子小人之分。

勿庸讳言,如今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国人自然不全是道德君子。

法治仍待强化,中国更需海瑞!
法治与德治齐抓,行政共文化一体。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我们的中国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